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年度工作計劃 >

-學年度國小數學綜合實踐活動實施計劃

-學年度國小數學綜合實踐活動實施計劃

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數學課程標準的重要目標之一,設計數學實踐性作業,組織指導學生開展數學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20xx-20xx學年度國小數學綜合實踐活動實施計劃,希望你們能喜歡!

-學年度國小數學綜合實踐活動實施計劃
20xx-20xx學年度國小數學綜合實踐活動實施計劃(一)

一、課題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面對科技革命和知識經濟的挑戰,世界各國都在探索“為21世紀培養什麼人”的問題,為此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先後進行了教育改革,引發了一場全球性的教育改革運動。20xx年我國頒佈了《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等發展的決定》,教育部頒發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基於學生的自主探索和研究,面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社會現實,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科學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基本價值追求的新型課程——“綜合實踐活動”開始走進學校。

我校作為縣首批課改實驗基地,自九六年起,就把實踐活動課程納入了國小課程體系,確立了活動課程在九年義務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我校根據《課程計劃》要求,結合本校“第二課堂”的開展情況,提出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改革。把實踐活動課列入教學計劃,排入課表。規定每週有兩節課作為“數學實踐活動課”教學時間,學生按各自的愛好選修一門活動課。學校根據學段不同規定了不同活動課的目標、內容和要求,建立了活動課內容體系。活動教師根據每個年級學生情況確定活動課題,設計活動方案,寫出活動總結,學生寫出數學日記。學期結束時教師寫出階段性活動課題論文,學校進行評選。學生寫出學期性的活動收穫。通過活動課程教改實驗的研究,使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得到充分的發展。但是,由於本校的實踐活動課缺乏專家指導,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資源開發途徑比較單一,沒有形成數學綜合實踐課的操作模式。作為一門課程,不便於操作。雖教無定法,但空洞、無章可循的教學是不能發揮課程優勢的。因此,必須構建一套與研究相適應的操作模式,使之有章可循,防止盲目性。還有很多教師,對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開發與實施存在很多盲點。如在數學綜合實踐活動中如何開發利用的課程資源?如何實施?教師在數學綜合實踐活動中應如何有效指導學生?如何評價學生在數學綜合實踐活動中的表現?如何建立研究性學習的模式。還有受傳統因素的影響,有的教師甚至把“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當成了純粹的數學課,對“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意義和作用、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等,缺乏深刻理解。

綜上所述,我們提出“國小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作為我校教育、教學科研課題羣中的一個。

(二)研究意義

1、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針對傳統數學教學為考試而教數學、學數學,數學教學嚴重脱離生活實際等現象,強調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親身實踐獲取直接經驗,養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強調數學與其它學科、數學與社會的聯繫,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強化數學意識,強化實踐意識,進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2、有利於全面發展學生的潛能。

好動、好奇是國小生的天性。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成長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數學實踐活動教學中所涉及的問題絕大多數來自於社會生活,甚至是來自於學生所熟悉的身邊,這樣的問題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主動探索新知識的慾望,在教師的參與指導下,通過觀察、操作、討論、交流、合作等方式,發現數學問題,並創造性加以解決。

3、有利於學生心理和諧發展。

數學教學過程是一個充滿心理活動的過程,也是一個特殊的心理認知過程。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在不同狀態下的學習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如果學生具有積極的心理狀態,他們的思維就敏捷,記憶力強,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反之,學生處在一種消極、被動狀態,學習勁頭就不足,注意力分散,反應緩慢。開展數學實踐活動的研究正是適應了國小生這一心理髮展要求,使他們一直處於積極的心理狀態。一旦教學所提供的材料和數字問題能觸及到學生心靈深處,學生就會迸發極大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去。同時在數學知識學習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習興趣,使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和成功感不斷的得到強化。

(三)理論依據

1、哲學依據。

辯證唯物主義的實踐觀認為,人們的認識是一個以實踐為基礎的辯證過程,是從實踐到認識,再由認識到實踐的循環,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過程。實踐既是認識的動力又是認識的最終目的。數學的學習過程是一個不斷實踐的過程。人類認識事物,尤其國小生對複雜事物的認識,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經過多次反覆,是一個積極的、能動的反映過程,要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再由理性認識到感性認識,即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多次反覆過程,這是認識發展的基本規律。

2、腦生理依據。

科學研究發現,人的大腦兩半球基本上是不同的方式進行思維,左腦傾向於用詞語進行思維,右腦則傾向於以感覺形象直接思維,大腦兩半球具備一種合作關係,兩半球雖然功能不同,處理的信息不同,但在完成心理活動時,又是協同統一共同作用的。因此,在國小階段,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開展有效的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大腦兩半球的和諧發展以及協同活動,是提高學生認識能力和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物質基礎。

3、心理學依據。

心理學認為,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了動作和思維之間的聯繫,思維就得不到發展,手和腦之間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手使腦得到發展,使它更加明智,腦使手得到發展,使它變成思維的工具和鏡子。知識,是兒童通過他的心理結構與周圍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而構建的,這種作用又是通過個體積極主動的活力而產生的。數學學習並不是被動的接受過程,而是一個主動的構建過程,學生必須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使新的數學學習材料與原有認知結構相互作用,主動地建構新的數學認知結構,通過活動增加學生的感性經驗積累知識,為學習新知、掌握新技能提供理解和幫助。

4、學習方式依據。

人類的學習活動,主要有三種形式,一是體驗學習,二是發現學習,三是接受學習。體驗學習是人類最基本的學習形式,學生在實踐活動過程中,通過反覆觀察、實踐、練習,對情感、行為、事物的內省體察,最終認識到某些可以言説或未必能夠言説的知識,掌握某些技能,養成某些行為習慣,乃是形成某些情感、態度、觀念的過程。而發現學習,學生必須通過對自然現象,文字材料等觀察、閲讀,發現問題,蒐集數據,形成解釋,並進行交流,檢驗和評價來完成,數學實踐活動不僅是要加強體驗學習、發現學習,還要改善接受學習,探求接受學習的新形式,使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接受,活躍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愛好。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及預期目標

(一)研究的內容

1、提煉國小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基本理念:國小數學實踐活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日常生活和社會實踐中選擇並確定專題,用類似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數學知識、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學習活動。

2、進行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資源開發:傳統課程教學資源單一,把教材作為唯一的資源,綜合實踐活動改變了過去的課堂教學中資源單一的缺點。學校、社會、網絡、教師、學生都可成為課程的資源,這些資源如何得以開發,如何為教學所用,是我們研究的內容。

3、構建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操行摸式:作為一門課程,應該便於操作。雖教無定法,但空洞、無章可循的教學是不能發揮課程優勢的。因此,必須構建一套與研究相適應的操作模式,使之有章可循,防止盲目性。

4、國小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評價的研究。在開展國小數學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如何通過評價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意識、主體意識、合作意識,促進學生髮現自己,正確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和諧發展。

(二)預期目標

1、通過實驗,使學生了解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現實世界及其他學科的聯繫,體會數學的價值。

2、通過數學實踐活動,初步學會綜合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探索、研究有關的數學規律,從中培養創新意識,獲得成功的體驗。

3、初步構建具有本地特色的數學實踐活動教學模式,努力形成開放、探索、研究、綜合的具有一定特色的研究經驗、成果。

4、通過課題研究鍛鍊培養教師,形成一批具有實踐活動教學能力的教師羣體。

三、課題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具體思路是:

首先,課題組教師廣泛學習國內外教師的成功經驗,做好記錄;其次,課題組教師通過具體的教學實踐,驗證學習他人的方法,探索特色的數學實踐活動課題之路;然後,課題組教師寫出個人研究報告,進行課題答辯;最後,學校整合教師的成功經驗,形成課題研究報告。

(二)研究的具體方法是:

1、資料檢索法。學習報紙、期刊中有關數學與生活、數學綜合活動課題的有關理論、方法,上網檢索與課題相關的內容,形成個人理論學習筆記,藉助博客交流平台,進行討論與探究。

2、實驗法。在具體的數學實踐活動課題教學實踐中,課題組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大膽實驗,對課題實驗過程中的相關資料,如活動方案、學生活動資料、學生數學日記和教師的活動反思等都要做好詳細記錄,並按照一定的順序歸類,要便於檢索。

3、調查法。學生對開展的數學綜合實踐活動進行社會調查,分析總結。教師也對開展的數學綜合實踐活動進行社會調查,對學生的調查情況進行調查,針對出現問題進行指導。

4、經驗總結法。教師對自己的教學研究要不斷總結,每學期進行兩次階段性總結。對課題研究中的成功做法要繼續發揚,對課題研究中的失敗的做法要吸取教訓。同時要認真整理數學綜合實踐課題的教學模式,使數學綜合實踐課題的研究形成完整的資料。學校也將組織課題成果彙報,以此為實驗教師搭建相互交流,取長補短的研究平台。促進課題組教師的研究整體向前推進。

四、本課題研究的實施步驟

課題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規劃設計階段。時間在20xx年2月—20xx年3月。主要是選擇確定研究的課題,組成課題組,課題組成員的分工,學習國內外教育專家對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成果,蒐集國內教學一線教師對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成功案例,活躍實驗教師的思維,討論研究的內容,制定本組的實施方案。

第二階段:申報課題階段。時間在20xx年3月—20xx年5月。對課題進行申報、立項。

第三階段:活動實施階段。時間在20xx年5月—20xx年10月。對課題進行實驗實施。

20xx年5月—20xx年8月,各個年級彙總一本課題研究的初步成果,

20xx年9月—20xx年10月,我們將進入課題實驗的第二輪研究,我們將在第一輪研究的基礎上,修改完善我們的課題實踐研究成果。

第四階段:活動總結階段,時間在20xx年10月—20xx年12月。我們將總結課題教師的研究成果,寫出學校的課題研究報告,準備課題結題的有關事宜。

五、預期成果

1、形成實驗報告。

2、初步形成各年級《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案例》。

3、初步形成國小數學綜合實踐課教學模式。

六、成員分工

組長:王傳華

組員:何婷英、韓明河、李曉紅、馬麗平、羅寧。

高青縣實驗國小數學組

20xx-20xx學年度國小數學綜合實踐活動實施計劃(二)

一、課題的提出及研究目標

(一)課題的提出

1、國小數學課程標準的出台和新教材的全面推廣,為國小數學教學改革提供了廣闊的前景,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提供了巨大的空間。同時也對傳統的教育思想和課程理念產生了巨大的衝擊。新教材和舊教材相比,在內容設計安排和呈現形式上均有所突破。最為顯著的一個舉措就是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中增加了數學實踐活動。《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進行主動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徑”。在數學課本中每冊都有兩個實踐活動的設置,數學實踐活動課的設置,打破了原來學科教學中重書本知識,輕直接經驗;重結論,輕過程;封閉學習多,開放學習少;機械記憶多,實際應用少等的教學模式。

2、數學實踐活動作為一個新興事物,給每一位國小數學教師帶來了一個新的研究課題。如何正確認識數學實踐活動,它和以前的數學活動課、數學課外活動有什麼聯繫與區別?如何上好數學實踐活動課?數學實踐活動課以怎樣的模式呈現?……成為我們廣大一線教師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3、從教學實踐來看,我們發現,許多老師對數學實踐活動認識不足,有的老師把它作為知識性的內容或者是一種練習題來進行講解,有的老師認為無足輕重,只是在快下課時一帶而過,交待一句:“課後有空自己看看。”使得數學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數學意識、提高學生動手能力、促進合作、交流與競爭的素質發展目標得不到體現。基於此,我們萌生了數學實踐活動的探索和研究。

(二)課題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數學實踐活動是《數學課程標準》規定的一種新的課程學習內容,它反映了數學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提供了一種學生進行實踐性、探索性和研究性學習的課程渠道。它的重要着眼點是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了解數學與生活的廣泛聯繫,學會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獲得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思考方法,並能與他人進行合作交流。它強調的是讓學生獲得親自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形成從現實過程中主動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態度與能力,鍛鍊在現實生活中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合作的本領。數學實踐活動包括1、認知性實踐。通過操作、觀察、練習等行為,使學生的知識學習在直接經驗的有力支持下完成,從而增強學生學習興趣,驗證和強化所學內容,達到對知識的正確和深刻理解2、模擬性實踐活動。模擬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基本要素及數學小製作,讓學生了解各要素間的基本關係,幫助學生在簡明、安全的條件下,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3、社會性實踐活動。將實踐活動從校內拓展到校外,這類活動一般採用調查班級、家庭人口、商品價格、圖書藏有量、銀行利率、存款利息、汽車號碼編排規律,還有門票問題、節水節電問題、乘車、綠化、包裝等問題,到室外測量操場、田地、宅基地面積等等活動,開闊學生視野,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課題研究目標

1、根據國小各年級學生的情況和國小數學教學要求,提出國小各年級數學實踐活動對學生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素質發展的目標規定,建立國小數學實踐活動課程的目標體系。

2、根據國小各年級數學實踐活動課的目標和數學學科的特點,探討國小數學實踐活動的內容和選材安排,明確國小數學實踐活動課的內容體系。

3、根據國小各年級數學實踐活動課的目標內容和國小各年級學生的特點,探索國小數學實踐活動課的學習、活動方式,確定國小數學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時間、空間及程序,並在此基礎上形成多種切實可行的可操作的數學實踐活動教學模式。

二、同一研究領域現狀與研究的價值

對實踐活動的研究在國內外的不同領域自古有之。辨證唯物者認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波利亞研究表明“學習任何新知識的最佳途徑是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內在的規律、性質和聯繫。”在實踐中學習是對學生多方面素質的考驗、鍛鍊,其教育價值十分可觀。只有讓學生投身到實踐中去,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只有讓學生親身去做一做,學生才會真正體驗到數學知識的價值,他們的實踐能力才能切實得到鍛鍊提高。自古人們就認為實踐是思維的重要起點。

從教學實踐來看,我們發現,許多老師對數學實踐活動認識不足,有的老師把它作為知識性的內容或者是一種練習題來進行講解,有的老師認為無足輕重,只是在快下課時一帶而過,交待一句:“課後有空自己看看。”使得數學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數學意識、提高學生動手能力、促進合作、交流與競爭的素質發展目的得不到體現。在新課程全面推進的今天,該課題的研究具有現實性和緊迫性。隨着蘇教版新教材的推廣使用,數學實踐活動已逐漸為廣大教師所瞭解,但針對國小數學實踐活動開展系統的理論和實踐研究的還很少,結合農村國小實際開展蘇教版國小數學實踐活動的研究的從現有文獻資料中尚未發現,故本課題的研究具有現實的針對性、緊迫性、新穎性。

三、研究的思路、過程與方法

(—)組織課題組成員集中研討各年級的教材的內容在社會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得到運用和得到了運用。然後在這些領域選擇一些有價值的研究小課題。例如工程問題、營銷問題、金融問題、税務問題、設計問題、統計問題、勘察問題、氣象問題、統籌問題、環保問題等等,並形成小課題研究系列。應用小課題可以先從認識階段入手,再進一步深入到探索階段。這符合學生能力和情商培養的內在規律。比如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面積公式、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後,可以讓學生回家尋找長方形、正方形、長方體、正方體物體進行測量和計算。這屬於認識階段的應用實踐。然後可以引導學生確立一個設計小課題,設計裝修自己的卧室。讓學生自己去建築市場,選擇自己喜歡的建築材料(地磚、地板、牆紙、天花板等),並詢問價格。然後再根據學生對房間進行測量的數據,算出建材購置數量和總價。最後做出一個裝修預算。

(二)開發活動資源,建構實踐活動模式。

1、開發活動資源。根據我校是縣級實驗國小,學生長在小縣城裏,以小縣城和農村為背景的數學活動資源是其挖掘的重點。

2、建構國小數學實踐活動模式。主要通過課例描述數學實踐活動過程中的具體操作模式。探討活動選題、活動目標、活動過程等問題。在此基礎上,撰編“國小數學實踐活動案例”集,總結出國小數學實踐活動模式。

3、本課題主要採取行動研究的方法進行。具體通過調查、文獻分析、做實踐活動、案例分析、研討會等方式推進,注重理論探討與實證研究相結合,注重課題階段性成果對學校開展數學實踐活動工作的推動。本課題還採用調查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文獻研究法、經驗總結法。

四、預期研究成果

階段成果:

《國小數學實踐活動課例集》、《小課題研究報告集》《學生實踐活動數學日記》。

最終成果:

《形成案例集》、《學生作品集》。

根據本課題的特點和我們的實際情況,我們預計用年的時間完成本課題的研究。

1、準備階段:確定課題,制定研究計劃,課題組成員培訓、分工,蒐集相關研究信息,掌握外界研究動態。

2、調查研究階段:實施研究計劃,組織活動設計、進行公開教學。

3、深入實驗階段:撰寫階段總結和論文。編輯學生和老師們的成果集。

4、總結完善階段:撰寫結題報告,整理課題組資料。

20xx-20xx學年度國小數學綜合實踐活動實施計劃(三)

一、活動目的:

通過數學實踐活動使學生體會數學與自然,數學與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繫,增進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信心,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社會、分析社會、認識社會,初步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培養學生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精神。

二、活動原則:

1、學科性原則:數學實踐活動必須緊緊圍繞運用數學知識這個中心,必須緊扣數學教材的內容;

2、實踐性原則:數學實踐活動必須以學生的實踐活動為主,必須是學生的考察、參觀、訪問、製作、公益勞動等的實踐活動;

3、全員參與的原則:數學實踐活動應是全體學生參與的活動,決不是教師或個別學生演示,或部分學生操作,其他學生看熱鬧,只動口不動手的活動;

4、知識的應用性原則:數學實踐活動要使學生學以致用,教師要挖掘教材中與實際生活有密切聯繫的因素,讓學生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5、探索創新性原則:數學實踐活動是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生自主地實踐活動,對於解決問題的思路、途徑、方法,教師不必多加限定,讓學生充分開動腦筋,大膽地進行嘗試,努力有新發明、新創造地完成任務;

6、活動多樣性原則:數學實踐活動方式的多樣性包括活動場地的多樣性:可以在室內,也可以在室外,可以在課內,也可以在課外,可以在校內,也可以在校外;活動方法的多樣性:如參觀、訪問、思考、製作、觀察、實驗、調查、討論、閲讀、操作、競賽、表演等;組織形式的多樣性: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全班活動等。

三、活動的內容:

1、進行以《小小銀行》為主題的數學實踐活動,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了解儲蓄的意義及儲蓄方面的有關知識,活動時間在三月份。

2、根據教材長方體正方體體積這一部分知識,進行以《做一做》為主題的數學實踐活動,運用所學的立體幾何知識,學做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等,活動時間在四月份。

3、根據簡單的統計這一知識,進行以《簡單的統計》為主題的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進行社會調查,並運用所學的統計知識對所調查的數據進行簡單的統計,活動時間在五月份。

四、活動組織:

1、根據學生居住範圍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選出能力較強的學生作組長,小組的成員要兼顧學生各方面的表現,並對各小組的活動提出要求。

2、小組活動的時間以學生的業餘時間為主,如週六、週日、節假日等,活動的方式以小組活動為主,也可以在小組長的協調下,合理分工,分散活動。

3、把每週五活動十分鐘時間定為各小組實踐活動的交流與總結時間,教師要了解各小組的活動情況,對活動的形式、內容等進行合理的調整,以達到對學生實踐活動的有效調控;同時各小組長要對一週來的活動情況進行總結,並提出下一週活動的具體要求。

五、活動步驟:

1、學生按劃分的小組在組長的組織帶領下,進行社會實踐活動,活動的內容要根據本學期數學實踐活動的主題來確定。

2、在教師的具體指導下,對各小組調查的材料進行篩選,刪除與數學知識關係不大的內容。

3、在學生進行大量的實踐活動的基礎上進行全班學生都參加的數學實踐活動課。(活動時間不限於40分鐘,把準備的活動內容進行完。)

每月的具體活動內容如下:

三月份:

活動主題:《小小銀行》

調查的主要內容:

(1)主要銀行的類別及業務經營範圍;

(2)銀行對存款利率的規定;

(3)存款單與取款單的樣式及有關填寫的要求;

(4)調查利息税的有關情況。

四月份:

活動主題:《做一做》

活動的主要內容:

(1)蒐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硬紙盒,圓錐體的實物等。

(2)把蒐集到的實物用剪刀剪開,觀察各形體展開的面的形狀,各部分尺寸與整體之間的關係。

(3)準備做紙盒用的硬紙殼。

五月份:

活動主題:《簡單的統計》

1、調查的主要內容:

(1)調查近幾屆奧運會中國隊獲得獎牌的情況;

(2)本校各年級男、女生人數的情況;

(3)淄博市20xx年1—12月份月平均氣温的情況

(4)在教師的組織下實際測量各小組學生的身高,體重,並計算各小組男女生的平均身高與平均體重。並記錄所測量的數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niandu/n8zw7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