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工作計劃精選 >

八年級語文上冊工作計劃十篇

八年級語文上冊工作計劃十篇

八年級語文上冊工作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八年級語文上冊工作計劃十篇

以黨的教育方針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為指導,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使他們具有基本的閲讀聽話説話的能力,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同時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培養學生社會主義的思想品質,努力開拓學生的視野,注重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健康高深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發展健康個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分為六個單元,除了包括精讀,速讀,視聽,課外閲讀指導等,還新增加了兩個質疑單元每個單元又分為閲讀和表達兩大塊。

三、主要措施

1)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和社會發展對語文的新要求出發,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審美情趣,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2)語文教學中,要加強綜合,簡化頭緒,突出重點,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意之間的聯繫,重視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致力於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3)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發展他們的觀察,記憶,思考,聯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4)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每堂課教師根據學生實際精心備課,尤其要備好學生,改變繁瑣的教學方式,突出重點和難點要提倡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尤其是啟發式和討論式,鼓勵運用探究性的學習方式要避免繁瑣的分析和瑣碎機械的練習。

5)重視創設語文學習的環境,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繫,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6)作文教學,貼近生活實際,富有生活氣息,靈活命題,形式多樣,多寫隨筆,讀書筆記,嘗試互批共批,以改促寫,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實行分層目標教學,根據教學內容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利用課外實行培優輔差,力爭整體提高。

8)引導鼓勵學生成立課外學習小組,培養合作精神,開展互助互幫,實行一幫一學習語文,幫助中下生提高學習興趣和成績。

9)優化作業管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加強課代表,小組長的模範帶頭作用和監督作用,力爭做到每課過關,單元過關。

10)作業的佈置和批改要有所區別,要因人而異充分照顧到不同學生的特點。

11)利用競賽,學科活動法等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報告會,故事會,朗誦會,演講會,辦手抄文學報,鍛鍊能力,提高興趣。

12)課前一分鐘演講,包括自我介紹,新聞消息,小故事,成語解説等,鍛鍊表達能力。

13)組織3—4次辯論,培養思維及口頭表達和語文知識的運用。

14)組織採訪和調查至少一次。

15)要求寫一篇小論文。

16)做好開頭的扭轉工作,扭轉以往不良的學習習慣。

17)教學過程中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讓學生樹立起學習語文的信心。

18)開展網絡輔助教學對家庭有條件的同學鼓勵和指導他們利用語文教育網多學習一些課外閲讀,優秀作文和作文技巧等。

八年級語文上冊工作計劃 篇2

一、教學目標、任務和教學要求。

1、基礎知識方面的目標:

讓學生了解消息、通訊、抒情詩等文學體裁,能夠根據上下文理解詞語的具體意思,瞭解短語及短語的類型。繼續積累生詞,能夠靈活地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對於比喻、擬人、誇張、排比等修辭方法,下定義等説明方法繼續學習。

2、基本技能和能力培養方面的要求。

根據上下文,體會語句中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弄清文章共寫了幾件事,哪件事寫的詳,哪件事寫的略。事件之間有何聯繫。學會欣賞詩歌,體會詩歌中豐富多彩想象,優美的意境,真摯的感情。繼續提高自己閲讀文言文的能力。

寫作能力,這一冊繼續練習寫記敍文,能夠寫出一篇富於真情實感,語言生動,語句優美,且富有一定寫作技巧的完整的記敍文。

3、思想教育方面的要求。

通過本冊的語文學習,培養學生熱愛祖國,關心國家大事,學會欣賞美,體會事物中藴含着的哲理,從而進一步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並且通過投影儀,微機、錄像等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4、創新意識。

從課堂到課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課堂上,在聽好課的同時,利用一切機會大膽發言,這對於聽好課具有積極作用。實踐證明,“插嘴”似乎使課堂秩序顯得亂,但卻能打開學生的思路,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產生,活躍了課堂,另外,以小組為單位自學,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課外,鼓勵學生多讀、多寫,多搞摘抄札記,多背誦精美的片斷,有條件的時候讓他們觀看幻燈片,錄像和多媒體。

5、學習方法指導。

學會預習,具體任務要明確,對新概念重在理解,理解不透的要記下來;初步自讀提示部分的基本內容;找出書中的重點、難點和自己感到費解的地方;把本課後面的練習嘗試性的做一做,不會的可以記下來,等老師授課時注意聽講或提問。

課堂上分學習小組討論自學,教師重在講學生不明白的地方,遇有不明白的地方大膽提問。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八年級四、五兩班的語文教學,這些學生來源於不同的八個班級,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存在很大的差異,經過半學年來的指導和訓練差距逐漸縮小。平日注重加強對學生的基礎知識輔導和各種能力的培養,使他們增強了努力學習的信心和勇氣,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教給他們一些學習語文的方法,使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使語文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

1、學生的基礎知識與學生能力發展水平分析。

通過一學期的觀察和了解,這四班五班兩個班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水平發展不平衡,一部分優生具有較高的寫作水平,他們不僅寫作水平高,而且朗讀能力也很高是班級中學習語文帶頭人,如王藝林、邢子娜、韓冰、黃文章、張小輝、鍾敬梅、閆晴晴、王迪、鍾振華、孟子傑、王曉芹、王文燕、楊曉龍等。但是後進生的比例也不少,約佔班級總人數的四分之一,如黃敬龍、宿祥星、莊雪梅、於發成、楚金龍、宿愛順、代仁友、馬政鵬、鍾友民、毛民英、黃元富、寇永祥等這些學生中有的連國小中鞏固訓練的漢語拼音都沒有掌握,不能正確給漢字注音,如:於發成、楚金龍、宿愛順、代仁友等;有的同學書寫極差,有的寫連筆,有的連基本筆畫都寫不好,結構安排不緊湊,如毛民英、黃元富等。還有的同學日記內容不真實,把國小中的一些命題作文又搬上來了,不是圍繞一箇中心來組織材料,而是記“流水帳”,沒有主次,詳略不當,缺少個人的一些想法、見解,文章不生動,語句不通順。可見,抓好學生的寫作訓練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十分艱鉅的任務。還有“兩本”的利用也不夠好,生活積累運用不經常,即使運用也是應付,根本達不到練筆的目的,閲讀積累的運用也是如此,積累的內容沒有經過精選,只是隨便記一些沒有利用價值的東西,在今後的教學中,還要加強這方面的指導本人任教的是二年級四、五班語文。學生來源於原七年級的六個班級,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存在很大的差異,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各種能力的發展水平也參差不齊,新學期開始要耐心的教育學生,樹立學習信心,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教給他們一些學習語文的方法,儘快提高他們的語文水平。

2、 學生的學習態度分析

通過近幾天的學習來看,大多數學生學習目的明確,學習態度端正,學習認真刻苦具有較強的競爭意識。但從課堂上來看,學生缺乏自信心,不敢在課堂上大膽發言,課堂氣氛欠活躍,這是一種不正之風,今後要幫助學生克服這一弱點。由於受學習習慣和生活環境的影響,有一部分學生的時間觀念不強,表現為課下只顧玩耍,老師佈置的作業不能及時認真地完成,造成“作業堆成山”局面,最後乾脆不交作業了,這樣長期下去會出現厭學的兆頭。在作業的書寫方面要引導學生合理安排時間,保證作業及時上交。個別學生書寫潦草,對學習缺少興趣,針對這種情況,應採取鼓勵措施,多一份幫助,少一份挖苦,多一分鼓勵,少一分批評,加強養成教育,教育他們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增強努力學習的信心和勇氣,揚起知識的風帆,努力把學習搞好。

3、 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

語文的基礎性比較強,知識點比較零碎,考試以課外閲讀能力為主,因而許多同學反映學好書本知識,成績反而不會提高。大部分同學不會學語文,機械記憶知識,學習上不講究方法,死記硬背,對所知識靈活運用的能力不強。學生獨立自主的能力還有待提高。班中只有少數同學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和套路。課外閲讀能力強,語文素養高,今後教學中要好學生帶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學習,拓展課外知識面,豐富每個學生的語文素養,養成良好的學生習慣。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內容構成

本冊教材分為五個板塊六個單元。這是從以往教材的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而來,且現今教材大都採用了這種模式。五個板塊分別是閲讀、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課外古詩詞背誦、名著導讀、附錄。六個單元是指根據文章的內容或體裁把入選課文分為六個單元。

本冊教材六個單元共有30篇課文,根據內容和體裁分為:一單元,關於戰爭題材的文章;二單元,以“愛”為主題的文章。兩個單元都是記敍性文體,分別反映的是戰爭生活和平民生活,目的是通過學習引導學生區分正義戰爭和非正義戰爭,培養學生的愛心;三單元,事物説明文;四單元,事理説明文。兩個單元都是説明性文體,重點培養學生對祖國文化的自豪感和求真創新的科學精神;五單元,文言文單元(沒有明確的劃分標準);六單元,關於自然景物的文言文單元。這兩個文言文單元,記敍、描寫、説明、議論的內容都有,通過學習,陶冶學生情操,豐富文化積累。本冊教材共有精讀課文16篇,略讀課文14篇。

(二).編寫的具體特點

(1)教材在編排上呈現出來的特點是各單元以專題組元,但同時也兼顧文體。語文課程標準對七~九年級在閲讀方面規定的目標有:“在閲讀中瞭解敍述、描寫、説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沒有明確提出對文體方面的要求。但是文體是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古人説“文無體不立”,學生不瞭解一點文體的知識,就等於沒有掌握閲讀和寫作各類文章的一個把手。因此,從教學的角度,八年級的學生應該瞭解記敍文、説明文及議論文的基本特點與要求,並瞭解敍述、描寫、説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本冊教材要求學生了解兩種文體:記敍文和説明文;同時相應地瞭解兩種表達方式:記敍與説明。教師在教學時,應讓學生在閲讀記敍、説明類文章中認識記敍文和説明文的特點與要求,也要着眼於學生能夠理解、運用,而不能僅僅提供學生一些死的知識,讓學生死記硬背。一句話,我們不是為文體而文體,而是意在幫助學生閲讀和寫作。有一點需要指出的是,為了使所選文章豐富多樣,以引起教師和學生的閲讀興趣,也為了便於進行比較閲讀,編者有意在記敍文單元中選入雨果的《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致巴特勒上尉的信》這樣一篇帶有論説性質的書信,在説明文單元中選入《橋之美》《説“屏”》這樣帶有一定説明性,但又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説明文的小品文。

因為“記敍文”和“説明文”只是教學上使用的概念,所以編者在選編課文的時候,突破了舊有的束縛,大量選入文學作品。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課程的性質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我們把文學作品作為記敍類作品的典範來對待,正是對課程標準的順應與尊重。當然,作家並不一定在道德素質上高於普通人,但是他們的作品為人們接受和喜愛,總是表現了對真善美的肯定與追求,給讀者以思想與情感上的薰陶和感染。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發掘作品的內涵,體味其中深長的意藴,而不只是讓學生弄清文中的人物、事件。比如《老王》一文,人物很簡單,主要就是“我”和老王,敍述的事情也不復雜,主要寫在特殊時期“我”和老王互相關照(老王更多關照“我”)。事情很瑣細,但我們在被那種質樸無華的感情深深地打動了的同時,也產生了多方面的思考:為什麼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身上保留了更多美好的品質,並且始終不泯滅?怎樣才能讓每一個人都過上幸福的生活?……只要教師引導得當,學生就能受到一次情感上的洗禮。

(2)從八年級上冊開始,文言文和白話文分編。兩個文言文單元課文的選編主要是從文章的難易程度以及課程目標這兩個方面來考慮的。

七年級教材出於和國小銜接及學生接受能力的考慮,文言文分量較輕,只佔百分之二十;但是,要培養學生比較紮實的文言文功底,培養文言語感,必須集中學習文言文。語文課程標準對七~九年級的學生在文言文閲讀方面規定的目標是: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對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80篇。

要達到這些目標,必須有一定的閲讀量,即古人所謂“觀千劍而後識器”。目前對於文言文教學,大家的共識是減少煩瑣的講解;注重朗讀、背誦;注意字詞的遷移運用;培養文言語感。而要使這種新的教學觀念見成效,學生就必須接觸較多的文言詩文。當然,學習文言詩文,意在瞭解和吸收中國傳統的優秀文化,對詩文中所含的應該被揚棄和否定的因素,比如《桃花源記》表現出的對烏托邦式美好社會的讚美和嚮往,《陋室銘》和《愛蓮説》乃至《湖心亭看雪》等表現出的文人孤芳自賞式的清高等,在今天都應該以批判的眼光來看待。

本冊教材中為課程標準推薦篇目的詩文有:《桃花源記》《陋室銘》《愛蓮説》《三峽》《記承天寺夜遊》《使至塞上》《遊山西村》等。

(三). 教材具體內容的分析與各單元學習重點

1.教材具體內容分析

下面我按照閲讀、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課外古詩詞背誦、名著導讀、附錄,這五個板塊來具體説明。

基本篇目。基本篇目由閲讀提示、文本、研討與練習、讀一讀,寫一寫這幾個部分組成。有的篇目後面還附有相關的語文知識短文。如《阿長與》一文後,就有《關注記敍文中的議論與抒情》的語文知識的介紹;還有説明文單元中也有關於説明文文體知識的介紹。我的看法是,對知識短文,應該教師引導與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與以前的教材相比,説明文已經從過去的第四冊提前到了新教材的八年級上冊(第三冊)。閲讀的量由以前的三個單元

15篇課文減少到兩個單元10篇課文,並在單元設置上,把説明文單元安置在兩個記敍文單元和兩個文言文單元中間。與以前教材第四冊前三個單元都是説明文相比,更為合理,更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另一點變化是,本冊教材是新教材中第一次將文言文收編在兩個單元中,後面的教材也相應地編排了兩個單獨的文言文單元。根據以往經驗,最好是將兩個文言文單元提前分開進行教學,使學生有更充足的時間識記、背誦。

閲讀提示。一般都給學生概括出本文的背景、故事的情節、中心意思、作者的情感價值取向等,給學生預習提供了指引和幫助。“提示”注重了人文性的特點,語言簡潔生動,也是學生積累語言的一個好材料。

研討與練習。課後的練習題目在數量上與以往教材相比減少了,但是信息量與科學性提高了很多,注意到了題目難度的層遞性與可操作性。一般來説有文體知識的相關介紹、課文的重難點解析和開放的習作訓練,兼顧到學生的聽、説、讀、寫各種能力,也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如《新聞兩則》中,第一題就是相關的新聞體裁知識的介紹;《阿長與》第三題就是課文相關重難點的分析;《親愛的爸爸媽媽》的最後一題就是開放性題目,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談體會。

讀一讀,寫一寫部分,是作為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失的一個部分,落實到文本的字、詞、句的掌握上,因為誰都知道語文重在積累。教師究竟採用什麼方式實施,要因人而異,根據學生程度的不同來區別對待。

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

在每個單元的後面,安排與單元相適應的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這種模式貫穿整個新教材的始終。但值得一提的是,每個單元的側重點有所不同。本冊教材中的“綜合性學習”仍然分“三大三小”,共六次。第一、三、五單元的是相對大型的綜合性學習活動,通過活動來感受戰爭的殘酷與和平的可貴,思考調查橋的歷史,領略蓮的文化魅力;而第二、四、六單元的是相對小型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以寫作為主,以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為輔,通過練筆來感悟“愛”的世界,走上辯論台,收集資料撰寫小論文。

其中《世界:何時鑄劍為犁》的活動內容豐富,信息來源多,牽涉的問題也比較複雜,對學生查找和運用資料的能力、寫作研究報告的能力、辨別是非善惡的能力以及辯證思維的能力都提出了較高要求。教學時要注意提前安排,合理佈置,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自主性,爭取使學生在這次活動中得到全面鍛鍊,嚐到“綜合性學習”的甜頭。

本冊的“綜合性學習”有三種呈現方式:1.整合於綜合性學習活動中;2.設置在課文後面的“研討與練習”中,是由課文生髮出來的;3.以補白的形式出現。為保證課程基本目標的完成,編者特地安排了寫作記敍文和説明文的練習。如第二單元的綜合性學習《讓世界充滿愛》,要求學生寫一篇記敍文;第三單元的綜合性學習《説不盡的橋》,讓學生就一座橋“寫一篇介紹性的文字”,或者就“家鄉城市裏某座立交橋寫一篇‘司機指南’式的短文”,這些都是對説明類文章的寫作訓練。

八年級語文上冊工作計劃 篇3

一、複習內容(以單元為單位):

1、語言積累和運用,綜合性學習。

2、現代文閲讀,含課內與課外閲讀。

3、文言文、古詩詞閲讀,含課外文言文閲讀。

4、作文複習,專題講座。

5、專題訓練及綜合測試不少於三次。

二、重點:

1、注意辨別字形、正字音、釋詞義,理解語句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

2、整體感知課文,理解文章內容和寫作特色,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學習文言文,學生背誦詩文過關。掌握積累一些文言詞語,理解文章大意,學會翻譯文言文。

4、學會審題,並結合學習生活實際,選取典型的材料進行作文,學會運用學過的詞語及寫作技巧。

三、難點:

1、關鍵詞語的揣摩。

2、理解一些重要語句的深刻含義。

3、理解詩歌的意境。

4、作文的選材立意。

四、策略與措施:

1、根據學情制定好單元複習計劃並認真落實。

2、針對不同學生的情況進行個別談話指導。

3、練習要紮實,講練結合。

4、進行模擬測試。

5、通過練習、模擬教給學生答題、審題的方法以及訓練他們的答題速度。

五、具體安排:

第一、六單元+名著閲讀+詩詞背誦+綜合學習李培軍(第一、六單元綜合試題+綜合一試卷)。

第二、五單元+積累與運用+課外文言文程曉麗(第二、五單元綜合試題+綜合二試卷)。

第三、四單元+課外現代文閲讀+作文訓練二次朱玉潔(第三、四單元綜合試題+綜合三試卷)。

要求每位教師完成:

1、單元複習課件,知識點全面,重點突出,條理清楚,歸納概括性強。

2、重點課文跟蹤小練習,突出考點,重在落實。

3、一套兩單元試題(包括積累與運用、現代文閲讀、文言文閲讀、作文)名著專題訓練題、詩詞考查卷。

八年級語文上冊工作計劃 篇4

一、教學目標、任務和教學要求。

1、基礎知識方面的目標:

讓學生了解消息、通訊、抒情詩等文學體裁,能夠根據上下文理解詞語的具體意思,瞭解短語及短語的類型。繼續積累生詞,能夠靈活地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對於比喻、擬人、誇張、排比等修辭方法,下定義等説明方法繼續學習。

2、基本技能和能力培養方面的要求。

根據上下文,體會語句中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弄清文章共寫了幾件事,哪件事寫的詳,哪件事寫的略。事件之間有何聯繫。學會欣賞詩歌,體會詩歌中豐富多彩想象,優美的意境,真摯的感情。繼續提高自己閲讀文言文的能力。

寫作能力,這一冊繼續練習寫記敍文,能夠寫出一篇富於真情實感,語言生動,語句優美,且富有一定寫作技巧的完整的記敍文。

3、思想教育方面的要求。

通過本冊的語文學習,培養學生熱愛祖國,關心國家大事,學會欣賞美,體會事物中藴含着的哲理,從而進一步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並且通過投影儀,微機、錄像等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4、創新意識。

從課堂到課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課堂上,在聽好課的同時,利用一切機會大膽發言,這對於聽好課具有積極作用。實踐證明,“插嘴”似乎使課堂秩序顯得亂,但卻能打開學生的思路,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產生,活躍了課堂,另外,以小組為單位自學,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課外,鼓勵學生多讀、多寫,多搞摘抄札記,多背誦精美的片斷,有條件的時候讓他們觀看幻燈片,錄像和多媒體。

5、學習方法指導。

學會預習,具體任務要明確,對新概念重在理解,理解不透的要記下來;初步自讀提示部分的基本內容;找出書中的重點、難點和自己感到費解的地方;把本課後面的練習嘗試性的做一做,不會的可以記下來,等老師授課時注意聽講或提問。

課堂上分學習小組討論自學,教師重在講學生不明白的地方,遇有不明白的地方大膽提問。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八年級四、五兩班的語文教學,這些學生來源於不同的八個班級,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存在很大的差異,經過半學年來的指導和訓練差距逐漸縮小。平日注重加強對學生的基礎知識輔導和各種能力的培養,使他們增強了努力學習的信心和勇氣,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教給他們一些學習語文的方法,使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使語文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

1、學生的基礎知識與學生能力發展水平分析。

通過一學期的觀察和了解,這四班五班兩個班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水平發展不平衡,一部分優生具有較高的寫作水平,他們不僅寫作水平高,而且朗讀能力也很高是班級中學習語文帶頭人,如王藝林、邢子娜、韓冰、黃文章、張小輝、鍾敬梅、閆晴晴、王迪、鍾振華、孟子傑、王曉芹、王文燕、楊曉龍等。但是後進生的比例也不少,約佔班級總人數的四分之一,如黃敬龍、宿祥星、莊雪梅、於發成、楚金龍、宿愛順、代仁友、馬政鵬、鍾友民、毛民英、黃元富、寇永祥等這些學生中有的連國小中鞏固訓練的漢語拼音都沒有掌握,不能正確給漢字注音,如:於發成、楚金龍、宿愛順、代仁友等;有的同學書寫極差,有的寫連筆,有的連基本筆畫都寫不好,結構安排不緊湊,如毛民英、黃元富等。還有的同學日記內容不真實,把國小中的一些命題作文又搬上來了,不是圍繞一箇中心來組織材料,而是記“流水帳”,沒有主次,詳略不當,缺少個人的一些想法、見解,文章不生動,語句不通順。可見,抓好學生的寫作訓練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十分艱鉅的任務。還有“兩本”的利用也不夠好,生活積累運用不經常,即使運用也是應付,根本達不到練筆的目的,閲讀積累的運用也是如此,積累的內容沒有經過精選,只是隨便記一些沒有利用價值的東西,在今後的教學中,還要加強這方面的指導本人任教的是二年級四、五班語文。學生來源於原七年級的六個班級,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存在很大的差異,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各種能力的發展水平也參差不齊,新學期開始要耐心的教育學生,樹立學習信心,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教給他們一些學習語文的方法,儘快提高他們的語文水平。

2、 學生的學習態度分析

通過近幾天的學習來看,大多數學生學習目的明確,學習態度端正,學習認真刻苦具有較強的競爭意識。但從課堂上來看,學生缺乏自信心,不敢在課堂上大膽發言,課堂氣氛欠活躍,這是一種不正之風,今後要幫助學生克服這一弱點。由於受學習習慣和生活環境的影響,有一部分學生的時間觀念不強,表現為課下只顧玩耍,老師佈置的作業不能及時認真地完成,造成“作業堆成山”局面,最後乾脆不交作業了,這樣長期下去會出現厭學的兆頭。在作業的書寫方面要引導學生合理安排時間,保證作業及時上交。個別學生書寫潦草,對學習缺少興趣,針對這種情況,應採取鼓勵措施,多一份幫助,少一份挖苦,多一分鼓勵,少一分批評,加強養成教育,教育他們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增強努力學習的信心和勇氣,揚起知識的風帆,努力把學習搞好。

3、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

語文的基礎性比較強,知識點比較零碎,考試以課外閲讀能力為主,因而許多同學反映學好書本知識,成績反而不會提高。大部分同學不會學語文,機械記憶知識,學習上不講究方法,死記硬背,對所知識靈活運用的能力不強。學生獨立自主的能力還有待提高。班中只有少數同學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和套路。課外閲讀能力強,語文素養高,今後教學中要好學生帶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學習,拓展課外知識面,豐富每個學生的語文素養,養成良好的學生習慣。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內容構成

本冊教材分為五個板塊六個單元。這是從以往教材的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而來,且現今教材大都採用了這種模式。五個板塊分別是閲讀、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課外古詩詞背誦、名著導讀、附錄。六個單元是指根據文章的內容或體裁把入選課文分為六個單元。

本冊教材六個單元共有30篇課文,根據內容和體裁分為:一單元,關於戰爭題材的文章;二單元,以“愛”為主題的文章。兩個單元都是記敍性文體,分別反映的是戰爭生活和平民生活,目的是通過學習引導學生區分正義戰爭和非正義戰爭,培養學生的愛心;三單元,事物説明文;四單元,事理説明文。兩個單元都是説明性文體,重點培養學生對祖國文化的自豪感和求真創新的科學精神;五單元,文言文單元(沒有明確的劃分標準);六單元,關於自然景物的文言文單元。這兩個文言文單元,記敍、描寫、説明、議論的內容都有,通過學習,陶冶學生情操,豐富文化積累。本冊教材共有精讀課文16篇,略讀課文14篇。

(二).編寫的具體特點

(1)教材在編排上呈現出來的特點是各單元以專題組元,但同時也兼顧文體。語文課程標準對七~九年級在閲讀方面規定的目標有:“在閲讀中瞭解敍述、描寫、説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沒有明確提出對文體方面的要求。但是文體是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古人説“文無體不立”,學生不瞭解一點文體的知識,就等於沒有掌握閲讀和寫作各類文章的一個把手。因此,從教學的角度,八年級的學生應該瞭解記敍文、説明文及議論文的基本特點與要求,並瞭解敍述、描寫、説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本冊教材要求學生了解兩種文體:記敍文和説明文;同時相應地瞭解兩種表達方式:記敍與説明。教師在教學時,應讓學生在閲讀記敍、説明類文章中認識記敍文和説明文的特點與要求,也要着眼於學生能夠理解、運用,而不能僅僅提供學生一些死的知識,讓學生死記硬背。一句話,我們不是為文體而文體,而是意在幫助學生閲讀和寫作。有一點需要指出的是,為了使所選文章豐富多樣,以引起教師和學生的閲讀興趣,也為了便於進行比較閲讀,編者有意在記敍文單元中選入雨果的《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致巴特勒上尉的信》這樣一篇帶有論説性質的書信,在説明文單元中選入《橋之美》《説“屏”》這樣帶有一定説明性,但又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説明文的小品文。

因為“記敍文”和“説明文”只是教學上使用的概念,所以編者在選編課文的時候,突破了舊有的束縛,大量選入文學作品。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課程的性質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我們把文學作品作為記敍類作品的典範來對待,正是對課程標準的順應與尊重。當然,作家並不一定在道德素質上高於普通人,但是他們的作品為人們接受和喜愛,總是表現了對真善美的肯定與追求,給讀者以思想與情感上的薰陶和感染。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發掘作品的內涵,體味其中深長的意藴,而不只是讓學生弄清文中的人物、事件。比如《老王》一文,人物很簡單,主要就是“我”和老王,敍述的事情也不復雜,主要寫在特殊時期“我”和老王互相關照(老王更多關照“我”)。事情很瑣細,但我們在被那種質樸無華的感情深深地打動了的同時,也產生了多方面的思考:為什麼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身上保留了更多美好的品質,並且始終不泯滅?怎樣才能讓每一個人都過上幸福的生活?……只要教師引導得當,學生就能受到一次情感上的洗禮。

(2)從八年級上冊開始,文言文和白話文分編。兩個文言文單元課文的選編主要是從文章的難易程度以及課程目標這兩個方面來考慮的。

七年級教材出於和國小銜接及學生接受能力的考慮,文言文分量較輕,只佔百分之二十;但是,要培養學生比較紮實的文言文功底,培養文言語感,必須集中學習文言文。語文課程標準對七~九年級的學生在文言文閲讀方面規定的目標是: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對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80篇。

要達到這些目標,必須有一定的閲讀量,即古人所謂“觀千劍而後識器”。目前對於文言文教學,大家的共識是減少煩瑣的講解;注重朗讀、背誦;注意字詞的遷移運用;培養文言語感。而要使這種新的教學觀念見成效,學生就必須接觸較多的文言詩文。當然,學習文言詩文,意在瞭解和吸收中國傳統的優秀文化,對詩文中所含的應該被揚棄和否定的因素,比如《桃花源記》表現出的對烏托邦式美好社會的讚美和嚮往,《陋室銘》和《愛蓮説》乃至《湖心亭看雪》等表現出的文人孤芳自賞式的清高等,在今天都應該以批判的眼光來看待。

本冊教材中為課程標準推薦篇目的詩文有:《桃花源記》《陋室銘》《愛蓮説》《三峽》《記承天寺夜遊》《使至塞上》《遊山西村》等。

(三). 教材具體內容的分析與各單元學習重點

1.教材具體內容分析

下面我按照閲讀、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課外古詩詞背誦、名著導讀、附錄,這五個板塊來具體説明。

基本篇目。基本篇目由閲讀提示、文本、研討與練習、讀一讀,寫一寫這幾個部分組成。有的篇目後面還附有相關的語文知識短文。如《阿長與<山海經>》一文後,就有《關注記敍文中的議論與抒情》的語文知識的介紹;還有説明文單元中也有關於説明文文體知識的介紹。我的看法是,對知識短文,應該教師引導與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與以前的教材相比,説明文已經從過去的第四冊提前到了新教材的八年級上冊(第三冊)。閲讀的量由以前的三個單元

15篇課文減少到兩個單元10篇課文,並在單元設置上,把説明文單元安置在兩個記敍文單元和兩個文言文單元中間。與以前教材第四冊前三個單元都是説明文相比,更為合理,更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另一點變化是,本冊教材是新教材中第一次將文言文收編在兩個單元中,後面的教材也相應地編排了兩個單獨的文言文單元。根據以往經驗,最好是將兩個文言文單元提前分開進行教學,使學生有更充足的時間識記、背誦。

閲讀提示。一般都給學生概括出本文的背景、故事的情節、中心意思、作者的情感價值取向等,給學生預習提供了指引和幫助。“提示”注重了人文性的特點,語言簡潔生動,也是學生積累語言的一個好材料。

研討與練習。課後的練習題目在數量上與以往教材相比減少了,但是信息量與科學性提高了很多,注意到了題目難度的層遞性與可操作性。一般來説有文體知識的相關介紹、課文的重難點解析和開放的習作訓練,兼顧到學生的聽、説、讀、寫各種能力,也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如《新聞兩則》中,第一題就是相關的新聞體裁知識的介紹;《阿長與<山海經>》第三題就是課文相關重難點的分析;《親愛的爸爸媽媽》的最後一題就是開放性題目,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談體會。

讀一讀,寫一寫部分,是作為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失的一個部分,落實到文本的字、詞、句的掌握上,因為誰都知道語文重在積累。教師究竟採用什麼方式實施,要因人而異,根據學生程度的不同來區別對待。

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

在每個單元的後面,安排與單元相適應的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這種模式貫穿整個新教材的始終。但值得一提的是,每個單元的側重點有所不同。本冊教材中的“綜合性學習”仍然分“三大三小”,共六次。第一、三、五單元的是相對大型的綜合性學習活動,通過活動來感受戰爭的殘酷與和平的可貴,思考調查橋的歷史,領略蓮的文化魅力;而第二、四、六單元的是相對小型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以寫作為主,以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為輔,通過練筆來感悟“愛”的世界,走上辯論台,收集資料撰寫小論文。

其中《世界:何時鑄劍為犁》的活動內容豐富,信息來源多,牽涉的問題也比較複雜,對學生查找和運用資料的能力、寫作研究報告的能力、辨別是非善惡的能力以及辯證思維的能力都提出了較高要求。教學時要注意提前安排,合理佈置,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自主性,爭取使學生在這次活動中得到全面鍛鍊,嚐到“綜合性學習”的甜頭。

本冊的“綜合性學習”有三種呈現方式:1.整合於綜合性學習活動中;2.設置在課文後面的“研討與練習”中,是由課文生髮出來的;3.以補白的形式出現。為保證課程基本目標的完成,編者特地安排了寫作記敍文和説明文的練習。如第二單元的綜合性學習《讓世界充滿愛》,要求學生寫一篇記敍文;第三單元的綜合性學習《説不盡的橋》,讓學生就一座橋“寫一篇介紹性的文字”,或者就“家鄉城市裏某座立交橋寫一篇‘司機指南’式的短文”,這些都是對説明類文章的寫作訓練。在課後的“研討與練習”中,除了較多的寫“心得與體會”的寫作練習外,也有寫作記敍類和説明類文章的訓練,如《阿長與<山海經〉》《蘇州園林》課後的寫作練習等。出現在補白裏的寫作和口語交際訓練,則是對本冊寫作和口語交際教材的補充。如寫作部分,補充了關於縮寫、擴寫、續寫、改寫等寫作知識和要求,而課後的練習中也有這些方面的練習。如《蠟燭》一課的練習中要求設想老婦人的心理活動,並寫下來;《老王》一課的練習中要求改寫老王給“我”送香油和雞蛋這一部分等。口語交際訓練安排在課後及綜合性學習裏,而關於口語交際的要求和指導則在補白裏。

課外古詩詞背誦

課外古詩詞背誦也是貫穿整個新教材始終的一個板塊,每冊教材都有十首古詩詞供學生學習、背誦。在背誦中,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感受詩詞的語言美、形象美、意境美,體現了語文學習的薰陶感染作用。

名著導讀

名著導讀和課外古詩詞一樣,都是新教材的亮點,是最能體現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一種教學手段。我所能知道的是,每冊教材推薦三部名著,總計近

20部。包括:《愛的教育》《繁星》《春水》《伊索寓言》《童年》《魯濱孫飄流記》《昆蟲記》《朝花夕拾》《駱駝祥子》《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西遊記》《海底兩萬裏》《名人傳》《水滸》《傅雷家書》《培根隨筆》等。

教育部制定的《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的課程目標中要求:“學會制定自己的閲讀計劃,廣泛閲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閲讀總量不少於 260萬字,每學年閲讀兩三部名著。”

要達到這個目標,教師怎樣指導學生閲讀名著,就顯得尤為重要。但在實際教學中,條件的限制應該是我們面臨的直接困難。現在許多出版社已經出版了相應的名著學生讀本,我們可以為學生推薦,允許一部分學生先“富”起來。另外,比較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我們給學生講名著的有關內容和主題,激發他們的閲讀興趣,從而進行自主閲讀。

附錄

新教材前四冊在這一板塊上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以書法和書法欣賞為一個部分,漢語知識為另一個部分。這充分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所要求的:在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的基礎上,學寫規範、通行的行楷字,提高書寫的速度。臨摹名家書法,體會書法的審美價值。

本冊教材“附錄”最後部分安排的語法知識是虛詞,教師可加以適當講解。學生需要掌握的修辭是對偶(又叫對仗),瞭解一點對偶知識,有助於學生學習古詩和分辨詞類。《杜甫詩三首》後的練習第三題有對這種修辭手法的説明,並要求學生嘗試寫一些對偶句。因為近幾年各地會考題目中,我們不難發現有對聯等相關題目的設計。所以學生應該掌握一點相關知識。至於漢語知識體系的簡化,與我們在實際教學中所提倡的“淡化語法”是一致的。

2.各單元學習重點

課程目標是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的。各單元的“單元説明”中都依據這三個方面設計了單元教學重點。本冊教材在培養學生的知識和技能並使他們掌握一定的方法方面,設計的學習重點如下。

(1)一、二兩個單元要注意把握敍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對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驚心動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語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評價;還要努力提高默讀的質量和速度。熟讀這些課文,要從中瞭解敍述、描寫等表達方式,揣摩記敍文語言的特點。

(2)三、四兩個單元要注意課文怎樣抓住特徵來介紹事物,理清説明順序,瞭解常用的説明方法,體會説明文準確、周密的語言。要注意説明的順序和方法;默讀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篩選信息。

(3)五、六兩個單元要先借助註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然後在反覆誦讀中領會文本豐富的內涵和精彩的語言,並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要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整體感知內容大意。在反覆誦讀中,瞭解借景抒情的寫法,體會作品的語言特色。

這些學習重點簡明,針對性強。如第一、二單元的課文主要是記敍類文章,第一單元就記敍文的特點提出要求,即要求學生把握作品的人物和事件。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對作品從內容到形式都有自己的心得和評價。至於隨後提出對默讀的要求,則是由於《蘆花蕩》《蠟燭》等文章篇幅較長,教學中要經常使用默讀這一手段。第二單元換了一個角度,讓學生在對記敍文有了初步的認識後,再結合以前所學過的記敍類文章,把握記敍、描寫這兩種表達方式的特點及作用。另外,仍需揣摩記敍文的語言。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第一、二單元雖然都以記敍文為主,但學習重點上有遞進,有循環,各有側重,形成一個小整體。第三、四兩個以説明文為主的單元也同樣如此。第五、六單元指點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強調了學生的自主性。

四、教研措施。

1、以深化語文教學改革為契機,加大課堂教學改革力度,積極投身新課改,運用先進教學理念和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激發學生地學習興趣,喚起問題意識,實施教學民主化,<蓮山課~件 >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2、教師要做到從整體上把握教科書,弄清編輯者的意圖及內在聯繫,從本校本地的實際情況出發,實施集體備課,集思廣益,總攬全局,面向全體。做好試卷分析,找出教學中的薄弱環節,注重補差補缺,爭取教學大面積豐收。

3、認真抓好聽説讀寫訓練,進行口語交際訓練,結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賞,誦讀欣賞、引導學生進行綜合訓練,尤其要注重培養語言交際能力和寫作能力。

4、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增強學習的後勁,為學生今後的發展打下基礎,重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確立語文教學的新理念。

5、搞好第二課堂活動,進行網上學習的探索,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提高教學的效率,引導學生擴大閲讀面,多讀文學名著,多讀健康有益的課外讀物,提高文學修養,陶冶高尚情操,使學生獲得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6、注重學科之間的聯繫和相互滲透,強化綜合能力的培養,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努力提高語文素養,實現語文能力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終身受用,為會考和大學聯考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教學措施

1、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把握常規教學,提高各個環節的質量,注意教改難點的挖掘和講授。

2、全面貫徹教學常規,努力提高各教學環節的質量,訂好計劃,上好課,認真批發作業。

3作業佈置適中,搞好課外輔導,利用自習課,課外活動的時間,搞好優生優培,差生轉化工作。

4、 搞好教研教改,定期參加教研活動,積極參加説、講、評一體化活動。

5、 精心進行單元策劃,定出單元知識的處理方法,設計好過關測試題,並作評析,總結,及時反饋、糾正。

6、 充分利用圖書櫥,加強學生課外讀書量,並且加強學生的練筆活動,大作文8篇,並設生活、材料積累本。

7、 作文命題,結合單元學習精心命題,力求扣住教材,全面訓練。

8、 平日上課注重電教手段的運用,在條件許可的範圍內,充分使用錄音機,投影儀,多媒體教室,以調動學生學生語文的興趣,增強教學的直觀性。

六、本人承擔的教研教改任務:

第一、四單元課文的備課

第一、四單元的單元策劃工作。

八年級語文上冊工作計劃 篇5

一、指導思想

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深刻認識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樹立教育觀念,努力培養和提高人的語文素質。積極開發每個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健康個性,培養學生自我育和終身教育的意識。語文不僅要讓學生學到了語文知識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思想水平文化修養、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等。為培養適合未來社會所需要的新人而努力奮鬥!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安排了七個單元。七個單元中分為兩大部分,一是前面五個單元是現代文章,一是後兩個單元都是文言文。每個單元都注重了閲讀和寫作兩個方面。本冊入選的課文大多是洋溢時代氣息、躍動着生命活力的文質兼美的新課文。只要很好的引導,學生一定會感興趣。

三、根據課改精神與語文教學的方向的把握,我初步擬定本學期的目標

1、思想品德目標: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培養學生社會主義的思想品質,努力開拓學生的視野,注重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健康高深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發展健康個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2、知識目標:瞭解文中出現的有關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識,瞭解描寫方法和修辭方法和詞類的有關知識,熟記課文中出現的生字詞的'音、形、義。

3、知識能力目標: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具有基本的閲讀聽話説話的能力,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初步掌握精讀略讀的方法,培養默讀的習慣,提高閲讀速度,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基本課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

4、人文素質目標:初步學會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確運用語言文字來進行交流表達,將文中感受到的有關人文素養活用到生活中,從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

班情分析:我擔任班,學生的學習基礎參差不齊,大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上一年的教學有很大程度的改觀,但是還有少數人的學習積極性有待加強。

四、具體措施

1、重視創設語文學習的環境,溝通課本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繫,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2、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和社會發展對語文的新要求出發,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審美情趣,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3、要加強綜合,簡化頭緒,突出重點,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聯繫。重視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致力於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4、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要精心備課,尤其是備學生,改變繁瑣的教學方式,突出重點和難點,推廣探究性的學習方式,避免繁瑣的分析和瑣碎和練習。

八年級語文上冊工作計劃 篇6

一、教學目標、任務和教學要求。

1、基礎知識方面的目標:

讓學生了解消息、通訊、抒情詩等文學體裁,能夠根據上下文理解詞語的具體意思,瞭解短語及短語的類型。繼續積累生詞,能夠靈活地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對於比喻、擬人、誇張、排比等修辭方法,下定義等説明方法繼續學習。

2、基本技能和能力培養方面的要求。

根據上下文,體會語句中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弄清文章共寫了幾件事,哪件事寫的詳,哪件事寫的略。事件之間有何聯繫。學會欣賞詩歌,體會詩歌中豐富多彩想象,優美的意境,真摯的感情。繼續提高自己閲讀文言文的能力。

寫作能力,這一冊繼續練習寫記敍文,能夠寫出一篇富於真情實感,語言生動,語句優美,且富有一定寫作技巧的完整的記敍文。

3、思想教育方面的要求。

通過本冊的語文學習,培養學生熱愛祖國,關心國家大事,學會欣賞美,體會事物中藴含着的哲理,從而進一步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並且通過投影儀,微機、錄像等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4、創新意識。

從課堂到課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課堂上,在聽好課的同時,利用一切機會大膽發言,這對於聽好課具有積極作用。實踐證明,“插嘴”似乎使課堂秩序顯得亂,但卻能打開學生的思路,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產生,活躍了課堂,另外,以小組為單位自學,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課外,鼓勵學生多讀、多寫,多搞摘抄札記,多背誦精美的片斷,有條件的時候讓他們觀看幻燈片,錄像和多媒體。

5、學習方法指導。

學會預習,具體任務要明確,對新概念重在理解,理解不透的要記下來;初步自讀提示部分的基本內容;找出書中的重點、難點和自己感到費解的地方;把本課後面的練習嘗試性的做一做,不會的可以記下來,等老師授課時注意聽講或提問。

課堂上分學習小組討論自學,教師重在講學生不明白的地方,遇有不明白的地方大膽提問。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八年級四、五兩班的語文教學,這些學生來源於不同的八個班級,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存在很大的差異,經過半學年來的指導和訓練差距逐漸縮小。平日注重加強對學生的基礎知識輔導和各種能力的培養,使他們增強了努力學習的信心和勇氣,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教給他們一些學習語文的方法,使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使語文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

1、學生的基礎知識與學生能力發展水平分析。

通過一學期的觀察和了解,這四班五班兩個班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水平發展不平衡,一部分優生具有較高的寫作水平,他們不僅寫作水平高,而且朗讀能力也很高是班級中學習語文帶頭人,如王藝林、邢子娜、韓冰、黃文章、張小輝、鍾敬梅、閆晴晴、王迪、鍾振華、孟子傑、王曉芹、王文燕、楊曉龍等。但是後進生的比例也不少,約佔班級總人數的四分之一,如黃敬龍、宿祥星、莊雪梅、於發成、楚金龍、宿愛順、代仁友、馬政鵬、鍾友民、毛民英、黃元富、寇永祥等這些學生中有的連國小中鞏固訓練的漢語拼音都沒有掌握,不能正確給漢字注音,如:於發成、楚金龍、宿愛順、代仁友等;有的同學書寫極差,有的寫連筆,有的連基本筆畫都寫不好,結構安排不緊湊,如毛民英、黃元富等。還有的同學日記內容不真實,把國小中的一些命題作文又搬上來了,不是圍繞一箇中心來組織材料,而是記“流水帳”,沒有主次,詳略不當,缺少個人的一些想法、見解,文章不生動,語句不通順。可見,抓好學生的寫作訓練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十分艱鉅的任務。還有“兩本”的利用也不夠好,生活積累運用不經常,即使運用也是應付,根本達不到練筆的目的,閲讀積累的運用也是如此,積累的內容沒有經過精選,只是隨便記一些沒有利用價值的東西,在今後的教學中,還要加強這方面的指導本人任教的是二年級四、五班語文。學生來源於原七年級的六個班級,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存在很大的差異,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各種能力的發展水平也參差不齊,新學期開始要耐心的教育學生,樹立學習信心,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教給他們一些學習語文的方法,儘快提高他們的語文水平。

2、 學生的學習態度分析

通過近幾天的學習來看,大多數學生學習目的明確,學習態度端正,學習認真刻苦具有較強的競爭意識。但從課堂上來看,學生缺乏自信心,不敢在課堂上大膽發言,課堂氣氛欠活躍,這是一種不正之風,今後要幫助學生克服這一弱點。由於受學習習慣和生活環境的影響,有一部分學生的時間觀念不強,表現為課下只顧玩耍,老師佈置的作業不能及時認真地完成,造成“作業堆成山”局面,最後乾脆不交作業了,這樣長期下去會出現厭學的兆頭。在作業的書寫方面要引導學生合理安排時間,保證作業及時上交。個別學生書寫潦草,對學習缺少興趣,針對這種情況,應採取鼓勵措施,多一份幫助,少一份挖苦,多一分鼓勵,少一分批評,加強養成教育,教育他們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增強努力學習的信心和勇氣,揚起知識的風帆,努力把學習搞好。

3、 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

語文的基礎性比較強,知識點比較零碎,考試以課外閲讀能力為主,因而許多同學反映學好書本知識,成績反而不會提高。大部分同學不會學語文,機械記憶知識,學習上不講究方法,死記硬背,對所知識靈活運用的能力不強。學生獨立自主的能力還有待提高。班中只有少數同學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和套路。課外閲讀能力強,語文素養高,今後教學中要好學生帶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學習,拓展課外知識面,豐富每個學生的語文素養,養成良好的學生習慣。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內容構成

本冊教材分為五個板塊六個單元。這是從以往教材的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而來,且現今教材大都採用了這種模式。五個板塊分別是閲讀、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課外古詩詞背誦、名著導讀、附錄。六個單元是指根據文章的內容或體裁把入選課文分為六個單元。

本冊教材六個單元共有30篇課文,根據內容和體裁分為:一單元,關於戰爭題材的文章;二單元,以“愛”為主題的文章。兩個單元都是記敍性文體,分別反映的是戰爭生活和平民生活,目的是通過學習引導學生區分正義戰爭和非正義戰爭,培養學生的愛心;三單元,事物説明文;四單元,事理説明文。兩個單元都是説明性文體,重點培養學生對祖國文化的自豪感和求真創新的科學精神;五單元,文言文單元(沒有明確的劃分標準);六單元,關於自然景物的文言文單元。這兩個文言文單元,記敍、描寫、説明、議論的內容都有,通過學習,陶冶學生情操,豐富文化積累。本冊教材共有精讀課文16篇,略讀課文14篇。

(二).編寫的具體特點

(1)教材在編排上呈現出來的特點是各單元以專題組元,但同時也兼顧文體。語文課程標準對七~九年級在閲讀方面規定的目標有:“在閲讀中瞭解敍述、描寫、説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沒有明確提出對文體方面的要求。但是文體是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古人説“文無體不立”,學生不瞭解一點文體的知識,就等於沒有掌握閲讀和寫作各類文章的一個把手。因此,從教學的角度,八年級的學生應該瞭解記敍文、説明文及議論文的基本特點與要求,並瞭解敍述、描寫、説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本冊教材要求學生了解兩種文體:記敍文和説明文;同時相應地瞭解兩種表達方式:記敍與説明。教師在教學時,應讓學生在閲讀記敍、説明類文章中認識記敍文和説明文的特點與要求,也要着眼於學生能夠理解、運用,而不能僅僅提供學生一些死的知識,讓學生死記硬背。一句話,我們不是為文體而文體,而是意在幫助學生閲讀和寫作。有一點需要指出的是,為了使所選文章豐富多樣,以引起教師和學生的閲讀興趣,也為了便於進行比較閲讀,編者有意在記敍文單元中選入雨果的《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致巴特勒上尉的信》這樣一篇帶有論説性質的書信,在説明文單元中選入《橋之美》《説“屏”》這樣帶有一定説明性,但又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説明文的小品文。

因為“記敍文”和“説明文”只是教學上使用的概念,所以編者在選編課文的時候,突破了舊有的束縛,大量選入文學作品。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課程的性質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我們把文學作品作為記敍類作品的典範來對待,正是對課程標準的順應與尊重。當然,作家並不一定在道德素質上高於普通人,但是他們的作品為人們接受和喜愛,總是表現了對真善美的肯定與追求,給讀者以思想與情感上的薰陶和感染。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發掘作品的內涵,體味其中深長的意藴,而不只是讓學生弄清文中的人物、事件。比如《老王》一文,人物很簡單,主要就是“我”和老王,敍述的事情也不復雜,主要寫在特殊時期“我”和老王互相關照(老王更多關照“我”)。事情很瑣細,但我們在被那種質樸無華的感情深深地打動了的同時,也產生了多方面的思考:為什麼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身上保留了更多美好的品質,並且始終不泯滅?怎樣才能讓每一個人都過上幸福的生活?……只要教師引導得當,學生就能受到一次情感上的洗禮。

(2)從八年級上冊開始,文言文和白話文分編。兩個文言文單元課文的選編主要是從文章的難易程度以及課程目標這兩個方面來考慮的。

七年級教材出於和國小銜接及學生接受能力的考慮,文言文分量較輕,只佔百分之二十;但是,要培養學生比較紮實的文言文功底,培養文言語感,必須集中學習文言文。語文課程標準對七~九年級的學生在文言文閲讀方面規定的目標是: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對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80篇。

要達到這些目標,必須有一定的閲讀量,即古人所謂“觀千劍而後識器”。目前對於文言文教學,大家的共識是減少煩瑣的講解;注重朗讀、背誦;注意字詞的遷移運用;培養文言語感。而要使這種新的教學觀念見成效,學生就必須接觸較多的文言詩文。當然,學習文言詩文,意在瞭解和吸收中國傳統的優秀文化,對詩文中所含的應該被揚棄和否定的因素,比如《桃花源記》表現出的對烏托邦式美好社會的讚美和嚮往,《陋室銘》和《愛蓮説》乃至《湖心亭看雪》等表現出的文人孤芳自賞式的清高等,在今天都應該以批判的眼光來看待。

本冊教材中為課程標準推薦篇目的詩文有:《桃花源記》《陋室銘》《愛蓮説》《三峽》《記承天寺夜遊》《使至塞上》《遊山西村》等。

(三). 教材具體內容的分析與各單元學習重點

1.教材具體內容分析

下面我按照閲讀、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課外古詩詞背誦、名著導讀、附錄,這五個板塊來具體説明。

基本篇目。基本篇目由閲讀提示、文本、研討與練習、讀一讀,寫一寫這幾個部分組成。有的篇目後面還附有相關的語文知識短文。如《阿長與》一文後,就有《關注記敍文中的議論與抒情》的語文知識的介紹;還有説明文單元中也有關於説明文文體知識的介紹。我的看法是,對知識短文,應該教師引導與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與以前的教材相比,説明文已經從過去的第四冊提前到了新教材的八年級上冊(第三冊)。閲讀的量由以前的三個單元

15篇課文減少到兩個單元10篇課文,並在單元設置上,把説明文單元安置在兩個記敍文單元和兩個文言文單元中間。與以前教材第四冊前三個單元都是説明文相比,更為合理,更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另一點變化是,本冊教材是新教材中第一次將文言文收編在兩個單元中,後面的教材也相應地編排了兩個單獨的文言文單元。根據以往經驗,最好是將兩個文言文單元提前分開進行教學,使學生有更充足的時間識記、背誦。

閲讀提示。一般都給學生概括出本文的背景、故事的情節、中心意思、作者的情感價值取向等,給學生預習提供了指引和幫助。“提示”注重了人文性的特點,語言簡潔生動,也是學生積累語言的一個好材料。

研討與練習。課後的練習題目在數量上與以往教材相比減少了,但是信息量與科學性提高了很多,注意到了題目難度的層遞性與可操作性。一般來説有文體知識的相關介紹、課文的重難點解析和開放的習作訓練,兼顧到學生的聽、説、讀、寫各種能力,也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如《新聞兩則》中,第一題就是相關的新聞體裁知識的介紹;《阿長與》第三題就是課文相關重難點的分析;《親愛的爸爸媽媽》的最後一題就是開放性題目,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談體會。

讀一讀,寫一寫部分,是作為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失的一個部分,落實到文本的字、詞、句的掌握上,因為誰都知道語文重在積累。教師究竟採用什麼方式實施,要因人而異,根據學生程度的不同來區別對待。

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

在每個單元的後面,安排與單元相適應的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這種模式貫穿整個新教材的始終。但值得一提的是,每個單元的側重點有所不同。本冊教材中的“綜合性學習”仍然分“三大三小”,共六次。第一、三、五單元的是相對大型的綜合性學習活動,通過活動來感受戰爭的殘酷與和平的可貴,思考調查橋的歷史,領略蓮的文化魅力;而第二、四、六單元的是相對小型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以寫作為主,以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為輔,通過練筆來感悟“愛”的世界,走上辯論台,收集資料撰寫小論文。

其中《世界:何時鑄劍為犁》的活動內容豐富,信息來源多,牽涉的問題也比較複雜,對學生查找和運用資料的.能力、寫作研究報告的能力、辨別是非善惡的能力以及辯證思維的能力都提出了較高要求。教學時要注意提前安排,合理佈置,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自主性,爭取使學生在這次活動中得到全面鍛鍊,嚐到“綜合性學習”的甜頭。

本冊的“綜合性學習”有三種呈現方式:1.整合於綜合性學習活動中;2.設置在課文後面的“研討與練習”中,是由課文生髮出來的;3.以補白的形式出現。為保證課程基本目標的完成,編者特地安排了寫作記敍文和説明文的練習。如第二單元的綜合性學習《讓世界充滿愛》,要求學生寫一篇記敍文;第三單元的綜合性學習《説不盡的橋》,讓學生就一座橋“寫一篇介紹性的文字”,或者就“家鄉城市裏某座立交橋寫一篇‘司機指南’式的短文”,這些都是對説明類文章的寫作訓練。

八年級語文上冊工作計劃 篇7

一、指導思想

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結合學校教學工作安排,整體把握教育教學內容。從語文課程作為基礎學科的特徵出發,緊緊抓住語文應用能力、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養,通過選修模塊的學習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紮實、穩步地推進高中語文新課程的實施。為學業水平測試打下紮實的基礎。

二、教學內容

本學期完成選修《傳記作品選讀》、《語言文字運用》、《新聞閲讀與實踐》、《文章寫作與修改》

《傳記作品選讀》教材中選收了中外10位傑出人物的傳記。他們中有政治家、革命家、軍事家,也有科學家、文學家和科技界、商界的成功人士,涉及面很廣。選文特別注重傳主的思想、智慧和人格魅力,注重他們的生平事蹟和精神境界能否激勵青年人健康成長,學生可以從不同側面向他們學習,吸取他們寶貴的人生經驗。《語言文字運用》選取大量鮮活的語言現象,引導學生通過動腦、動手、動口來剖析語言現象。藉此指導學生提高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三、情況分析

1、教材分析:

高二階段是高中階段比較關鍵的一年,從教材上來看,既有必修教材的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提升,也有選修教材的遷移、擴展與探究;寫作上則要求學生努力寫出有思想、有內容、有情感、有見地的文章,在四個方面上下功夫:緣事析理要深刻,謳歌親情要充實,鍛鍊思想有文采,注重創新寫新穎。寫作要求更高,既解決“寫什麼”,又指導“怎麼寫”,利於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2、學生分析:

學生在現階段,語文基礎知識掌握不太牢,課外遷移不夠深,進入高二下學期,閲讀和寫作能力都還有待加強。雖説經過一個半學年的學習,但學生的語文學習還比較被動,語文基礎知識參差不齊,整體閲讀能力還可以,但學習習慣還不是很主動,上進心有個別同學不太強,任務還是比較艱鉅的。

四、具體措施

1、提高備課質量,學習新大綱,鑽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體現知識和能力要求,充分發揮教師的個性和優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2、運用多種方法,提高學生課外閲讀的興趣和能力,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空間。

3、充分利用好教學時間:利用好早讀課的語文朗讀,提出朗讀要求。

4、強化語文知識的積累,為下階段準高三複習打下堅實基礎。

5、每週閲讀報紙、雜誌、名著等有益內容,摘記精彩片斷內容不少於三百字,堅持寫週記隨筆,堅持美文鑑賞,限度地拓寬學生視野。除此還包括:初、高中課文背誦篇目識記,課外詩詞名句的積累;文學常識、文化、文史常識的積累;語音、成語的積累與運用。

6、作文訓練以隨筆和大作文兩種形式為主,寫作內容有任務性和隨意發揮相結合,主要訓練議論文和散文,倡導抒寫真情實感。

八年級語文上冊工作計劃 篇8

一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

1.掌握下列詞語讀音。

差使 狼藉 簌簌 迂腐 躊躇 拭 頹唐 瑣屑 舉箸

2.結合註釋,理解下邊詞語的含義。

狼藉 慘淡 勾留 變賣典質 賦閒 蹣跚 頹唐 觸目傷懷 不能自已情鬱於中 瑣屑

3.品味賞析文章樸實飽含深情的語言。

過程和方法:

1、體會關鍵詞語的含義和表達作用,揣摩文中家庭生活內容及作者心境與感受的表達。

2.指導學生的朗讀。

3.學習文中獨具匠心的傳情藝術和精巧的構思。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體會文章藴涵的父親對兒子的真情摯愛,兒子對父親的深深眷戀,啟發學生感恩父母,激發學生的報德之心、報德之行。

二、教學重點:平淡之中的濃情;對"背影"深情而細緻的描寫。

三、教學難點:理清文章脈絡,整體把握內容,體會文章精巧的構思。

四、教學方法:朗讀、點撥、討論

五、課時安排:2課時

六、教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

播放背景音樂《懂你》

孟郊的《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千百年來撥動着無數讀者的心絃,為人們所傳頌,它的魅力就在於詩中親切而真淳地吟誦了一種普通而偉大的母愛。自古以來人們都歌頌母親的慈愛和温柔,歌頌父親的剛毅和堅強,可是朱自清卻用細膩温婉的散文,寫出一個同樣細緻入微,温婉如母的父親。下面我們共同學習《背影》。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第一次讀課文,建議大家做兩件事:

1. 聯繫課文內容,説説你對下列詞語的理解,並注意加點字的讀音。

狼藉 簌簌 迂腐 躊躇 拭 頹唐 瑣屑 舉箸  勾留  賦閒 蹣跚

2、用一句話説出本文寫的事

作者奔喪完畢,父子在浦口車站依依送別的情景。

三、再讀課文,感悟真情

1、朱自清曾説過:“我寫《背影》,就因為文中所引的父親的來信那句話。當時讀了父親的信,真的淚如泉湧。”閲讀課文,看看《背影》中作者哭了幾次?

四次:第一次(我)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第二次我的眼淚很快又來了。第三次,我的眼淚又來了。第四次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

2、比較一下,四次落淚,文字是否雷同?四次寫流淚,作者抒發的感情是否完全一致呢?

第一次是作者從北京到徐州見到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剛逝,父親失業,禍不單行,於是一股憂傷襲上心頭,難過地流下了眼淚。

第二次車站,望父買橘,這是全文的高潮。父親穿過鐵道,爬上月台,步履蹣跚買橘時的背影 映入我的眼簾。父愛的感動撞擊着我的心靈,感激的淚水奪眶而出。

第三次是車站別離,當父親的背影消失在來來往往的人羣中,回想起過去種.種,回想起父親的關懷體貼,一股愁緒襲上心頭,於是流下了悵惘的淚。

第四次是在北京接到父親的來信,特別是“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去之期不遠矣。”的話語又一次牽動作者的傷感的思緒,想到父親的頹唐,家境的慘淡,晚景的淒涼、抑鬱的情感一時迸發。心酸的淚水又一次的流出了眼眶。

概括、板書:

徐州見父--難過的淚 望父買橘--感激的淚

父子分手--悵惘的淚 北京思父--心酸的淚

3、總結

作者四次流淚,感情是豐富真摯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抒情散文就是要寫真情,以情動人。四次流淚,是作者真情的流露,有至情之人,才有至情之文,這四次流淚,造成感情上的波瀾迭起,一次又一次強烈的撞擊着讀者的心扉,大大增強了文章的藝術感染力。現在,請同學們默默的翻開書本,誦讀課文,讓我們透過那晶瑩的淚光,去體味文章中那真摯永恆的父子之情吧。

四、三讀課文,理解背影

三讀《背影》我想同學們一定有自己的見解。現在請你在“背影”前加上修飾的定語,談談你對不同背景下的背影的理解。(學生同桌討論)

可以從內容、遣詞造句、謀篇佈局等角度去思考、探究。如:“探”,體胖動作不靈便,小心翼翼;“攀”,既寫出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父親爬月台的吃力;“縮”,兩腳無處可蹬,把怎樣爬寫得更細緻;“傾”,爬上月台雖然十分艱難,但又十分努力。--這是一個艱難的背影!

總結:剛才,同學們從不同的角度詮釋了自己對背影的理解,有內容的、有情感的。從文本中,我們不難看出:“背影”既是文題,也是文章組織材料的線索。文章中背影總共出現四次:開篇最不能忘記的背影,寫出了對父親的深深思念之情;中間車站買橘時的背影,寫出了父親的一片親子深情;車站消失在人羣中的背影寫出了惜別時對父親的無限憐惜依戀;結尾淚光中的背影寫出了別後對父親的深切思念。文章截取了人物狀態中最鮮明、最動人的瞬間,運用樸實無華的語言,既讓我們看到了父親“形”的方面的特點,也向我們展示了父親“神”的方面的本質特徵。給讀者留下了極其廣闊的想象空間。

五、拓展延伸 感情昇華

父愛如山,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父親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請用一個比喻句,説説父親在你心目中的地位或作用。

示例:

父親

你是一座燈塔,照亮我前行的航程;

你是一座巍峨的高山,為我撐起一片蔚藍的天空……

六、佈置作業(播放背景音樂《父親》)

父愛是一把結實的傘,你有困難了,為你遮風擋雨;父愛是一件厚厚的棉衣,一碗熱氣騰騰的湯,你冷了,為你抵禦嚴寒;父愛是一把舒服的椅子,一張柔軟的牀,你累了,讓你忘記疲憊;父愛是一條幹爽的毛巾,你哭了,為你拂去心中的淚水;父愛是一杯甜甜的冰紅茶,你笑了,讓你從嘴裏甜到心裏……

請同學們回到家裏,用你自己獨特的方式,向你的父母表示對他們的理解,對他們無微不至的關懷給予感激,哪怕是給父母夾次菜,倒杯水,道聲辛苦……好嗎?

八年級語文上冊工作計劃 篇9

一、班級情況

本班共有學生35人,男生17人,女生18人、大部分學生活潑好動,接受能力也較強、經過一年的語文學習,學生已經認識了好多生字,積累了一些詞彙,語言能力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部分同學學習沒有自覺性,依賴性較重,所以班級中學習成績層次分明、對於這部分學生有待於今後教學中採取多種方式,激發其學習積極性,引導其主動地發現,探究、使他們感到學習語文的快樂,進而不斷產生學習的動力,並逐漸使學習成為自身發展的需要。

本班有2位學生非常聰明,但學習習慣不好,上課經常做小動作,姿勢不夠正確、有4位學生基礎較差,對生字的掌握較慢,對課文的朗讀有困難、有5位學生特別優秀,他們能有感情的,流利的朗讀課文,有較強的寫作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設計了八個專題,圍繞專題以整合的方式組織了八組教材內容、依次是:美麗的秋天,豐富多彩的學校生活,熱愛祖國,怎樣看問題,想問題,友好相處,團結合作,關愛他人,保護環境,愛護動物,熱愛科學、每個專題的涵蓋都比較寬泛,避免了局限性、教材內容比較貼近兒童生活,體現時代特點,具有一定的德育價值。

每組教材都包括導語,一課"識字",四至五篇課文以及"語文園地"、各部分相互聯繫,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識字課的形式多樣,有詞語,成語,諺語,三字經,對聯,兒歌等、全冊課文共三十四篇,內容豐富,體裁多樣,語言生動,對學生有較強的吸引力、本冊課文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隨文注音,生字在當頁文下列出,注有漢語拼音並配有賞心悦目的背景圖,以引起學生的注意、"語文園地"包括四個欄目:我的發現–––鼓勵學生探究發現,引導學生了解漢字的特點及字詞的一些規律,掌握識字的方法;日積月累–––引導學生積累好詞佳句,優秀段篇,複習學過的字詞,進行語文基礎知識的綜合練習;口語交際–––在雙向互動的口語交流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展示台–––給學生提供展示課內外學習所得的舞台。

八組課文之後,安排了六篇選讀課文,供學生課外閲讀、最後是兩個生字表、生字表一是全冊要求認識的字,有450個、生字表二是全冊要求會寫的字,有350個、這兩種不同要求的字分別在課後練習裏標明、除了識字課和課文安排了識字任務外,在"語文園地"裏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認識的字、

三、教學目的要求

1、政治思想方面

通過本冊教材的學習激起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愛國主義情感,學會發現別人的長處,遇事多動腦筋和同學友好相處,關心他人,從小養成環保意識,熱愛科學技術。

2、語文知識方面

(一)漢語拼音

繼續複習鞏固漢語拼音,能借住漢語拼音識字正音,閲讀。

(二)識字與寫字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

2、認識常用漢字450個,會寫350個、要求認識的字能讀準字音,結合詞句瞭解意思,不作字型分析,不要求書寫;要求會寫的字要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確書寫,練習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中運用。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4、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範,端正,整潔。

5、會使用音序能用音序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學習獨立識字。

八年級語文上冊工作計劃 篇10

一、指導思想:

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做好服務工作,幫助學生學會學習並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樹立明確的目標(學習目標甚至人生目標),培養良好的習慣,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二、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學會有目的的學習、生活,將班級學習目標和自己的學習目標結合起來;

2、教會學生按照課堂教學的目標逐步解決具體的問題,即將大的目標分解為小目標,從而實現大目標的做事方法;

3、繼續加強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指導學生學會正確的書寫、提高閲讀和背誦能力;

4、教會學生循序漸進、逐步積累的學習方法,進而根據每位同學的特點,指導其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5、教育學生懂得珍惜時間、珍惜來自父母親人和師友的關愛,並懂得以實際行動回報,懂得感恩。

三、情況分析

(一)學情分析

經過國中一年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已基本適應了,導學案高效課堂模式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改實驗,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已初見成效。但是,仍需加強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二)教材分析:

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材分為五個板塊六個單元,這是從以往教材的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而來,而且新教材所有的教材都採用了這種模式。五個板塊分別是閲讀、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課外古詩詞背誦、名著導讀、附錄。六個單元是指根據文章的內容或體裁把入選課文分為六個單元。

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

在每個單元的後面,安排與單元相適應的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這種模式貫穿整個新教材的始終。每個單元的側重點有所不同,本冊教材中一、三、五單元以綜合性學習為主,以寫作、口語交際為輔,通過活動來感受戰爭的殘酷與和平的可貴,思考調查“橋”的.歷史,領略“蓮”的文化魅力;而二、四、六單元以寫作為主,以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為輔,通過練筆來感悟“愛”的世界,走上辯論台,收集資料來撰寫小論文。課外古詩詞背誦課外古詩詞背誦也是貫穿整個新教材始終的一個板塊,每冊教材都有十首古詩詞供學生背誦,在背誦中,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感受詩詞的語言美、形象美、意境美,體現了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名著導讀:名著導讀和課外古詩詞一樣,都是新教材的亮點,是最能體現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一種教學手段。

四、教學措施:

1、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和社會發展對語文的新要求出發,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審美情趣,培養學生知恥、明榮,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2、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發展他們的觀察、記憶、思考、聯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本學期的重點放在基礎較差學生身上,做好轉差促優的工作,提高優等生的水平,帶動中等生,鼓勵後進生,儘量縮小差距,使其與優秀的距離有所接近。

3、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每堂課教師根據學生實際精心備課,尤其要備好學生,改變繁瑣的教學方式,突出重點和難點。引導學生把知識系統化,比如古詩詞,可按作者、按類別、按主題分別進行分類,形成經緯交織的網絡。要提倡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尤其是啟發式和討論式,鼓勵運用探究性的學習方式。

4、重視創設語文學習的環境,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繫,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語文學習重在積累。因此,平時將定期不定期地向學生推薦一些好的文章、好的詩詞等。增加學生的日常積累。同時,要求學生儘可能多接觸一些課外讀物,多關心一些時事,多看一些報紙雜誌、時文,以拓展學生的眼界

5、強化作業管理,逐步培養學生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力爭做到每課過關,單元過關,要避免繁瑣的分析和瑣碎機械的練習。

6、口語表達訓練活動(約3分鐘),教育學生懂得自尊自強,爭取做一個有志青年。踏實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7、做好糾偏工作,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鼓勵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常練習字,養成書寫規範、端正、整潔的習慣。

8、優化作業管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加強課代表,小組長的模範帶頭作用和監督作用,力爭做到每課過關,單元過關。作業的佈置和批改要有所區別,要因人而異,充分照顧到不同學生的特點。

9、鼓勵和指導他們利用網絡手段學習,將班級博客利用起來,指導學生利用每週的信息技術課寫一篇隨筆或感言,發表在班級的博客空間,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10、作文教學,貼近生活實際,富有生活氣息,靈活命題,形式多樣,多寫隨筆,讀書筆記,嘗試互批共批,以改促寫,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11、利用競賽,學科活動法等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故事會,朗誦會,演講會,辦手抄文學報,鍛鍊能力,提高興趣。

12、教學過程中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讓學生樹立起學習語文的信心。

13、教師要做到從整體上把握教科書,弄清編輯者的意圖及內在聯繫,從本校本地的實際情況出發,實施集體備課,集思廣益,總攬全局,面向全體。做好試卷分析,找出教學中的薄弱環節,注重補差補缺,爭取教學大面積豐收。

14、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增強學習的後勁,為學生今後的發展打下基礎,重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確立語文教學的新理念。

15、注重學科之間的聯繫和相互滲透,強化綜合能力的培養,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努力提高語文素養,實現語文能力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終身受用。

五、本學期個人提高計劃

1、定期參加聽課活動以及教研組的各項活動,蒐集優秀的課例進行研究。

2、寫好教學反思、教學日記並及時進行整理,昇華為隨筆和經驗。

3、上好每一節課,精心的科學設計、思路創新的探索以適應大多數學生的實際。

4、課堂結構要嚴謹有序,生動有趣,讓學生系統地掌握知識。

5、黑板上的板書爭取大方簡練,既有利於學生對生字詞的掌握,又鍛鍊學生的書法。

六、教學進度表八年級語文(上冊)教學進度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jingxuan/kz7yj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