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教學工作計劃 >

國小數學第一冊教學計劃(精選18篇)

國小數學第一冊教學計劃(精選18篇)

國小數學第一冊教學計劃 篇1

一、教學目標:

國小數學第一冊教學計劃(精選18篇)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實驗教科書第一冊的內容和我縣的實驗情況從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這四個方面確定全冊的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立體圖形,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解決問題,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

(一)知識與技能

1.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能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會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能比較數的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與20以內數的組成,能認、讀、寫0-20各數。

2.初步瞭解數位和計數單位:知道個位、十位上的數各表示什麼意義。

3.結合具體情境,初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

4.知道加減法各部分的名稱,初步體會加減法之間的互逆關係,能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

5.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認識鐘錶,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二)能力方面。

1、在學習的過程中初步培養學生具有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能力。

2、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3、培養學生初步的數感、符號感和初步的數學思想。

4、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並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

1、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2、養成認真完成作業、書寫工整的良好習慣。

3、培養正確的審美觀、價值觀與人生觀等。

四、教學措施。

1、注意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以幫助學生理解數的概念、構建有關數學知識。

2、努力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努力創設有意義的問題情境或數學活動,激勵每一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數學,併產生與同伴交流的願望。

3、注意體現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體驗用數學的樂趣,體驗成功快樂。

4、根據學生特點,結合教材內容,適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5、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客觀、全面、公正地評價學生。

6、注重學生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7、體現教學方法的開放性、創造性,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國小數學第一冊教學計劃 篇2

一、教材簡析

20以內的數和最基礎的加、減法口算,幾何形體、簡單的統計、認鐘錶等教學內容。本冊教科書以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為主線安排教學內容。在認識10以內的數之前,先安排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認位置等內容的教學;在10以內加、減法之前,先安排分與合的教學。通過數一數,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能表示物體的個數;通過比長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輕重,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比較;通過分一分,讓學生接觸簡單的分類,並初步感受到同一類物體有相同的特性;通過認位置,讓學生認識簡單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體的位置是相對的;通過分與合的教學,為建立加、減法概念和正確進行加減法口算作準備。這裏所體現的比較思想、分類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後面學習數與運算、空間與圖形、統計等知識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書設置小單元,把各領域的內容交叉安排。這符合一年級兒童年齡、心理的特點,有利於各知識的相互作用,便於建構合理的認識結構。

二、班級情況簡析

一年級學生由於剛進校因此活潑好動天真爛漫,大多數人思維活躍,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少數同學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慾,所以教師要有層次、有耐心的進行輔導,要使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並學會讀寫;初步理解20以內數的組成,認識符號<、=、>的含義,會用符號或語言描述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瞭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經歷探索一位數加法和相應減法的口算方法的過程,能熟練地口算一位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初步學會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認識鐘面及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幾時。結合具體的情境認識上、下、前、後、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觀念。通過具體物體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認識這些形體相應的圖形,通過實踐活動體會這些形體的一些特徵,能正確識別這些形體。感受並會比較一些物體的長短、大小和輕重。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易統計表,通過實踐初步學會簡單的分類,經歷和體驗數據的收集和統計的過程,並完成相應的圖表。根據統計的數據回答簡單的問題,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數學思想方面:初步學會從數學思維的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如數出物體的個數,比較事物的多少,比較簡單的長短、大小、輕重等。在數的概念形成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如在認識20以內數時通過比較、排列發現這些數之間的聯繫,在學習“分與合”時發展學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認鐘錶”時進行比較、綜合和判斷等。能用“分”與“合”的思想進行初步的數學思考,能聯繫具體情境探索一位數加、減法,並經歷與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正確地、有條理地説明自己的算法;對估計的過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釋。在探索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和物體之間位置關係的過程式中,發展空間觀念。感受簡單的收集、整理數據的過程,具有對簡單事物和簡單信息進行比較分類的意識,具有簡單的統計思想。

3、解決問題方面: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和現實情境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並能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解決問題;能對簡單的幾何體進行簡單的分類,能聯繫情境描述一些物體的相對位置;能在教師的組織下收集有效信息並進行分類、整理,用簡單的統計方法表示問題解決的結果等。體驗與同桌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產生好奇心,有學習數學的熱情,有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能在教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下,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與難點:

1、會讀寫20以內的數

2、熟練地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

3、理解20以內各數的組成,初步領會“個位”和“十位”的含義。

4、20以內的退位減法。

五、滲透教育

1、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2、結合有關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集體、愛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學措施

1、教者要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勇於創新,堅持教學“六認真”。

2、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選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電教媒體。

3、不斷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4、對思維活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要拓寬知識面。

5、重視學困生的補課工作

國小數學第一冊教學計劃 篇3

一、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實驗教科書第一冊的內容和我縣的實驗情況從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這四個方面確定全冊的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立體圖形,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解決問題,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

(一)知識與技能

1.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能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會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能比較數的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與20以內數的組成,能認、讀、寫0-20各數。

2.初步瞭解數位和計數單位:知道個位、十位上的數各表示什麼意義。

3.結合具體情境,初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

4.知道加減法各部分的名稱,初步體會加減法之間的互逆關係,能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

5.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認識鐘錶,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二)能力方面。

1、在學習的過程中初步培養學生具有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能力。

2、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3、培養學生初步的數感、符號感和初步的數學思想。

4、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並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

1、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2、養成認真完成作業、書寫工整的良好習慣。

3、培養正確的審美觀、價值觀與人生觀等。

四、教學措施。

1、注意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以幫助學生理解數的概念、構建有關數學知識。

2、努力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努力創設有意義的問題情境或數學活動,激勵每一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數學,併產生與同伴交流的願望。

3、注意體現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體驗用數學的樂趣,體驗成功快樂。

4、根據學生特點,結合教材內容,適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5、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客觀、全面、公正地評價學生。

6、注重學生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7、體現教學方法的開放性、創造性,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五、教學進度。(略)

國小數學第一冊教學計劃 篇4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熟練地數出6~10各數,會讀、會寫這些數,並會用這些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和位置。

2.使學生掌握6~10數的順序,會比較它們的大小,熟練地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

3.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的含義,知道用這些符號來表示數的大小。

4.使學生比較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

5.使學生比較熟練地進行10以內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計算。

6.使學生用10以內的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7.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熱愛家鄉、熱愛自然、保護環境、講衞生等方面的教育,促進學生在情感、態度等方面的健康發展。

(二)教材簡析和教學策略

本單元教材主要由“6、7的認識和加減法”、“8、9的認識和加減法”、“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連加和連減”、“加減混合”數學樂園,等內容構成。

這一單元是在學生系統學習“1~5的認識和加減法之後,又一次集中學習10以內數的認識和相應的加減法。這些內容不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廣泛的應用,而且也是學生進一步學習2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計算最直接的基礎。本單元內容是全冊教材的重點內容之一,在整個國小數學教學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教材編寫的主要特點。

(1)相對集中安排6~10的認識。

教材改變了傳統教學逐一認識10以內的數的作法,採用相對集中的辦法,將6和7、8和9分別放在一起認識,這樣不僅可以節約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同時還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鄰兩個自然數之間的聯繫和比較大小。由於數“10”是由兩個數字組合而成的,學生認識10特別是它的寫法,相對要比前面所學的數困難一些,因此教材單獨安排了10的認識,這有利於學生更好地掌握10的概念。

(2)認數與計算緊密結合。

教材將6~10的認識和相應的加減法計算有機地結合起來穿插安排,學習一組數後緊接着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直觀或數的組成學習相應的加法和減法。如6、7的認識和有關6、7的加減法,教材讓學生在認識數的過程中體會6、7的組成,然後通過學具拼擺引出有關6和7的加法、減法計算。這樣既有利於學生利用數的組成更好地掌握10以內數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同時又可以使學生在計算中加深數概念的理解。

(3)讓學生經歷數概念形成的過程。

6~10各數的認識,教材都給學生提供了經歷數概念產生過程的現實背景,引導學生結合生動的畫面按照數數(通過具體實物與自然數建立一一對應關係而理解自然數所表示的基數意義)→認識數字→數的順序→比較相鄰兩個數之間的大小→序數→寫數字→數的組成的順序認識數,這個過程不僅從不同側面展示了6~10各個數概念的豐富內涵,同時還給學生提供了經歷數概念形成過程的情境和機會,讓學生有條件在現實背景中抽象出6~10的數概念,形成相應的數感。

(4)教材內容生動有趣,富有思考性。

本單元教材在內容的選擇和呈現上都比較注意現實性,使教材內容成為學生主動從事觀察、實驗、推理等數學活動的有效素材。首先,教材注意選擇學生所喜歡的素材作為數學知識的載體,如充分利用小動物圖幫助學生認識數的計算,以此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其次,教材內容的呈現形式生動有趣,有利於學生學習。如第72頁用小雞覓食的生動畫面引出連加、連減的意義和計算方法,這既有現實性和趣味性,又能直觀地展示連加、連減的計算過程及其算理。再次,教材儘量避免直接向學生呈現現成的答案,而是給學生提供一些探索的線索,讓他們自己去探索、發現答案。另外,教材除在認數和計算過程中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外,還兩次集中安排了“生活中的數”的內容,使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我們的生活與數學密不可分,學數學是生活的需要。

(5)讓學生在學生中體驗教學的價值和用數學的樂趣。

本單元教材除集中安排了“生活中的數”外,還安排了大量“用數學”的內容(如第47頁、第51頁、第58頁、第62頁等),另外教材在練習中還安排了一些充分體現數學價值的習題。這些內容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我們所學的數學都是有用的,它能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問題;另一方面又能使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從而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2.教學內容的安排。

本單元教材由“6和7”、“8和9”、“10”、“連加”、“連減”、“加減混合”、“整理和複習”等七個小節組成。下面對這些內容作一簡要説明。

(l)6、7的認識和加減法。其內容包括6和7的數概念,並根據數的組成介紹有關6和7的加減法計算方法,最後還安排了用有關6、7的加減法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用數學”的內容。

(2)8、9的認識和加減法。這部分內容在編排上與6、7的認識和加減法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要求比前者略有提高。如在6、7的認識和加減法計算中出現了“一圖兩式”(即根據一幅寫出兩個加法算式或兩個減法算式),而在本小節則出現“一圖四式”(即根據一幅圖寫出兩個加法算式和兩個減法算式)。另外,教材在第60頁第5題中滲透了統計思想,以及在練習中安排了比多比少的內容。

(3)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這部分內容在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計算上與前兩小節基本一致,但有兩個明顯的區別:一是在認識數的過程中省略了10的序數意義,這主要是考慮到學生對自然數的序數意義已經比較清楚了,教材沒有把10的序數意義明確寫出來。二是教材在第70頁專門安排了填未知加數的內容,這一問題需要逆向思考才能解決,對一年級剛入學不久的兒童來説具有一定的難度,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幫助。教材安排這一內容一方面有助於學生熟練地掌握10以內的加減法;另一方面它可以為後面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做一些準備,這種準備不只是一種知識準備,更重要的是一種思考方法和解題策略的準備,可以把它看成是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提前孕伏和早期滲透。

(4)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計算。教材在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內容的安排上充分利用直觀圖,通過生動的畫面幫助學生理解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的意義及其計算方法。儘管如此,由於一年級兒童受年齡特點的限制,這部分內容同前面的“填未知加數”一樣,是學生學習的難點。這是因為連加或連減都是由兩個計算步驟構成的一個連續的口算過程,在計算中都要先記住前兩個數相加(或相減)的結果,再與第三個數相加(或相減)才能完成其計算任務,一年級兒童容易出現由於看不見第一步計算的結果而導致第二步計算受阻的現象。加減混合計算,更容易出現由於前後兩個計算步驟所採用的計算方法不一致使計算過程不能順利進行的困難。

(5)整理和複習。這部分教材分兩部分安排:先是對所學內容的整理,使其系統化;然後專門安排一個練習,讓學生全面鞏固所學的知識,提高其掌握水平。這是學生第一次進行數學知識的整理和複習,其內容包括“l~5的認識和加減法”、“6~10的認識和加

減法”兩個單元,複習整理的重點是10以內的數概念和10以內數的加減法計算。這部分內容教學的主要任務有兩個:一是加深學生對10以內數概念的理解,進一步強化10以內數的數感;二是進一步熟練掌握10以內加減法計算方法,並形成相應的口算能力。

針對本單的元教學的重難點特制定以下策略:

本單元作為全冊教材的重點內容之一,在教學中應切實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加強操作和觀察活動。

從學生的學習方式來看,本單元的知識主要是藉助操作和觀察來進行的。在教學中應高度重視學生對實物、模型、圖畫的深入觀察和學具拼擺,以此豐富學生關於6~10各數概念和加減法計算的表象,讓他們在豐富的實物背景中更好地理解6~10的數概念和相應的加減法計算方法。觀察和操作作為一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一種基本方式,在具體實施過程要特別注意以下兩點。

(1)根據學習任務突出觀察和操作的重點,如學生對第72頁反映連加過程的小雞圖的觀察,重點就應放在走來2只小雞和又走來1只小雞的增加過程上,以此讓觀察更好地為理解“5+2+1”的意義和計算順序服務。

(2)引導學生親身經歷觀察、操作的活動過程,讓他們在活動中建立起6~10的數概念和加減法計算的知識表象。首先,要激發學生的活動動機,讓他們有觀察、操作的願望。其次,全體學生都要真正參與到活動中去,讓他們切實感受到自己所參與的觀察和操作活動過程。中外要特別注意觀察和操作要與思考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問題、探索規律。

2.充分發揮主題圖的作用。

教材在6和7、8和9、10的認識及有關計算之前都安排了一幅反映所學知識內容的主題圖,這些圖除具有供學生數數、抽象數概念和理解計算過程及方法外,還有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情感、態度等方面的作用。教學時要充分發揮它們各方面的育人功能,以促進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態度的全面和諧發展。如認識6和7的主題圖,教學時除了要發揮它讓學生數數,從中抽象出數6和7外,還要充分挖掘畫面內容關於講衞生、愛勞動、熱愛班集體,與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功能,以此讓學生在認識數6和7的過程中,同時感受到思想和情感教育。

3.引導學生全面感受數概念的形成過程。

6~10各數,教材都是按照數數→認識數字→數的順序→比較相鄰兩個數之間的大小→序數→寫數字→數的組成的順序去安排的。這樣安排,一方面反映了數概念的內涵,另一方面也體現了教材對學生認識數的邏輯順序的考慮。教學時要注意做好兩項工作:一是引導學生有步驟地逐一認識、理解數概念的內涵,讓他們感受到數的含義。二是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如創設恰當的情境把學習過程變成一種活動過程等)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數概念的學習活動,讓他們全面感受數概念的形成過程。

4。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掌握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本單元的加減法計算主要是通過三種途徑引導學生掌握的:一是利用數的組成計算加減法,二是通過學具拼擺計算加減法,三是通過實物、圖形的觀察去完成計算任務。教學時要高度重視這些方法和途徑,一方面讓學生全面瞭解這些方法,另一方面又允許他們選擇自己所喜歡的計算方法進行加減法計算。計算教學要充分體現《標準》關於“算法多樣化”的理念。為此,如果部分學生不採用教材介紹的方法計算,而用數數的方法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教師應尊重學生的選擇,允許他們用自己的方法計算,讓他們在以後的計算中逐步掌握其他計算方法。

5。加強學生“用數學”活動過程的指導。

教材從本單元開始安排了大量“用數學”的內容。在這些內容中教材通過具體畫面創設恰當的情境,用大括號表示總數(或表示把兩部分合起來),用問號“?”表示所要求的問題,讓學生自己選擇恰當的計算方法求出所要求的問題。這對學生鞏固加減法意義和10以內加減法計算方法,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教學中一方面要放手讓學生去大擔探索,自己發現解決問題的辦法;另一方面也要加強學生“用數學”過程的指導,讓他們明確大括號和問題所表示的意義、怎樣在問題情境中去選擇有用信息解決問題,以此讓學生獲得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基本方法和途徑,為他們今後進一步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打下基礎。

6.引導學生感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教材在本單元兩次集中安排了“生活中的數”,其目的是讓學生把已學到的數和日常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從中感受數學、用數學的樂趣。教學時除用好這些材料外,還要注意充分挖掘其他內容中有關學數學、用數學的資源,並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去切實感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1)引導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感受學習的樂趣,如讓學生在觀察和學具拼擺的過程中感受認識數和計算的樂趣。

(2)引導學生體會用教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樂趣,如讓學生用所學的數去數出自己書包裏課本的本數、自己的座位號等,從中感受用數學的樂趣。

(3)引導學生感受數學學習成功的樂趣。學生完成某一學習任務或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某一實際問題後,教師應滿腔熱情地給予肯定和鼓勵,讓他們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從中感受到成功後的快樂。

重點課時:

6和7的認識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42頁6和7的數數和認數以及序數和書寫的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正確地數出數量是6和7的物體的個數,會讀、會寫數字6和7。

2.使學生知道7以內數的數序,會比較7以內數的大小。

3.使學生掌握6和7的組成。

4.結合插圖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的教育。

教學重點:學生能正確數出數量是6和7的物體的個數,會讀、會寫數字。

教學難點:學生會正確書寫數字6。

教具準備:

主題圖、點子圖、數字卡片、計數器、直尺圖、魚圖。

一、創設情境 生成問題

師:你知道哪些數字?你想知道它們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嗎?猜一猜我們今天學習什麼?(板書:6、7的認識)

二、自主探索 解決問題

(一)教學數數

師:(出示主題圖)圖上有些什麼?

生:圖上有人、桌子、椅子、黑板等。

師:請同學們數一數,圖上有多少人?

生:……(學生報得數)。

師:你是怎樣數教室裏的人數的?

生:先數教室裏面打掃衞生的同學和老師,5添上1是6。再數從外面走進來的一位同學,一共7人。

師:還可以怎樣數?

生:先數學生6人,再數一位老師,是7人。

師:數一數幾張桌子和幾把椅子?你們是怎樣數出椅子的數量的?

生:先數已放好的6把椅子,再數又搬來的1把。6個再添1是7。

師:誰會從1數到7,從7數到1?(指名回答)

學生活動:同位互相數一數。

師(小結):小朋友,我們要做一個講衞生、愛集體、愛勞動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嗎?我們剛才按順序數數的。在數數中我們發現:數5以後再數1個就是6個,接着6再數1個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二)教學認數

師:同學們再數一數第42頁下面的人物圖和點子圖,看分別有多少個。

生:……(學生報得數)。

教學活動:貼出數字卡片6和7。

師:仔細觀察一下數字6和7的形狀分別像什麼?(指名回答)

學生活動:同桌互相説一説。(6的字形像哨子,7的字形像鐮刀)

師:請你分別數出6根和7根小棒。

學生活動:學生自己分別數一數,擺在桌子上。

師:用你手中6根和7根小棒分別擺一擺,擺出自己喜歡的圖形。

(三)教學數序

教師活動:(用計數器)先撥1個珠子。

學生活動:齊數1、2、3、4、5。

師:5個珠子再添1顆是幾?

生:5添1是6(齊讀)。

師:6個珠子再添1顆是幾?

生:6添上1是7(齊讀)。

師:(用直尺圖)只寫出0、1、2、3、4、5、,你知道填什麼?6和7應該寫在什麼地方?

生:填6和7,6寫在5的後面,7寫在6的後面。

師:誰能從1正數到7,從7例數到1?

學生活動:指名數,拍手數。

師:5的後面是誰?6的後面是誰?7的前面是誰?

學生活動:6、7、6搶答。

(四)比較大小的教學

師:你會比較6和7的大小嗎?比比看,誰比誰小?

生:5比6小,6比7小。

教師活動:板書:5○6 6○7。

師:它們用什麼符號表示?

學生活動:填符號:5○66○7。

教師活動:板書:5<66<7。

師:誰比誰大呢?誰會説呢?

生:6比5大,7比6大。

教師活動:板書:6○57○6。

師:它們用什麼符號表示?

學生活動:填符號:6○57○6。

教師活動:板書:6>57>6。

(五)教學序數

教師活動:教師獎勵學生紅花,先發5朵,再發1朵,問學生是幾朵。

學生活動:6名學生到前面。

師:從左數6個同學指的是誰?從右數第6個同學是誰?(指名回答)

生:……

教師活動:(出示圖)左數第6瓶有□條魚,有6條魚的是第□瓶,第7瓶有□條魚。

學生活動:數一數,填在書上,集體訂正。

[設計説明:學生在遊戲中體會序數的意義,為下面內容的學習起鋪墊作用。]

(六)指導書寫

師:6的寫法,下半圓要圓起來;7比較好寫(板書6和7)。

學生活動:學生填在書上。

三、鞏固應用 內化提高

教師活動:小刺蝟送給小朋友7個蘋果,每個蘋果中都有一個問題,讓學生任選一個號碼出示一道題目。

①號235;

②號5○66○7;

③號5;

④號5添上1是幾?6添上1是幾?

⑤號6○57○6;

③號數一數有幾朵花?3、2;

①號從左數第6朵是什麼顏色的?

生獨立完成後説説自己是如何思考的。

集體訂正

四、回顧整理 反思提升

根據今天學習的內容,用數字説一個故事,四人小組説一説。

分組説説,指名回答。

你還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五、板書設計(略)

國小數學第一冊教學計劃 篇5

一、指導思想

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掌握一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我國公民應當具備的文化素質之一。為此,從小給學生打好數學的初步基礎,發展思維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學習數學的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二、學情分析

新生,情況有待了解。

三、全冊教材分析

(一)、 數與計算部分

1、數一數

教材第2-3頁是一幅“萬象更新、生機勃勃”的美麗校園的畫面。該圖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校園生活,並使學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另一方面也為教師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讓學生能夠從多角度數數,並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教材第4-5頁出現了10以內的各數,主要是讓學生認一認、讀一讀,以便教師瞭解學生認數、讀數情況。

2、第三單元是1-5認識和加減法

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1-5的認識,二是5以人數的加法和減法。先安排教學1-5的認識和減法,再教學0的認識和加減法。這部分內容是數的概念中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是國小生學習數學的開始。通過讓學生初步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初步嘗試用恰當的方法進行5以內數的口算,為學生了解數學的用處和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打下基礎。

3、第六單元6-10的認識,加減法

全單元教材主要分為五個部分:一是6、7的認識和加減法,二是8、9的認識和加減法。三是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四是連加和連減,五是加減混合。

4、第七單元11-20各數的認識

本單元主要是使學生掌握20以內的數的大小和11-20各數的讀法和寫法。教材先給出一幅教師帶着學生過馬路的生活情境圖,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啟發學生觀察情境圖中還有什麼,有多少。通過讓學生數一數,引出例1數數,在講解數數時,讓學生通過數出10根小棒捆成1捆,再接着數到20根,然後把另外10根捆成1捆,突出把“十”作為一個計數單位,讓學生直觀地瞭解110-20各數的組成。講解例2數的讀法時,教師通過實踐操作,引導學生在學習數的組成的基礎上完成數的讀法學習。講解例3數序,要求學生把直尺上的數讀出來,有助於學生理解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例4利用小棒圖和計數器教學數學的寫法,通過觀察計數器十位和個位上每個珠子表示的數的不同,使學生初步瞭解十進制。

5、第九單元20以內的進位加法

本單元學習的主要內容有兩個:一是“20以內的進位加法”,即兩個一位數相加得數超過10的加法,二是“用數學”,即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本單元20以內的進位加法分為三節,即9加幾,8,7,6加幾,5,4,3,2加幾,這樣體現了學習知識和形成技能的反覆認識過程,同時豐富的教學內容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益於培養學生用腦的習慣。此外,在教學20以內進位加法時注意在具體情景下,讓學生自己想出不同的計算方法,體現算法的多樣化。本單元教材中把“用教學”編排在計算當中,用學生熟悉的事物設計情境圖,為學生髮現數學問題,探索數學問題提供生動有趣的資源。本單元“用數學”的內容比前面的畫面內容豐富,更注重事理情節,同時增加了觀察、收集信息的難度,並注意使學生了解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

(二)、關於第二單元 比一比, 第五單元 分類。

這兩部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它們體現了活動性、過程性和體驗性,不是一個單純的知識點學習,而是一種體驗活動。在活動中領悟比較的方法,分類的方法、位置的相對性,學會有條理的思考,有效的合作交流。

第二單元比較多少、高矮、輕重。“多少”是通過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的,沒有出現“同樣多”的術語,要求學生用自己理解的語言進行表達“同樣多,一樣多,一般多”,避免程式化的語言。

第五單元,分類。 教材創設了兩個活動,都是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聯繫的,一個是整理房間,通過這一活動,使學生體驗到分類的必要性和怎樣進行分類,情境圖中有兩句指導語,“哪些是學習用品?”指導學生把學習用品放在一起,從而類推出把玩具放在一起,把生活用品放在一起;第二句話“説一説,怎樣整理房間。”通過自己的活動,體驗分類的過程。相應的實踐活動,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間,向同伴説一説,你是怎樣整理的。滲透培養良好生活習慣的教育。整理書包比整理房間又進了一步,分類標準可以多樣化,整理書包可以按數學、語文不同的學科來分類,也可以按書和本來分類。

(三)、 關於 第四單元 認識物體,第八單元 認識鐘錶,

1.通過遊戲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根據《課標》的要求,對形體的認識順序是“立體——平面——立體。”因為學生從生活中接觸到的是體,因此,先認識體,教材通過給物體分類,介紹四類物體的數學名稱: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並通過遊戲活動,動手搭出你喜歡的東西,特別是 “你説我擺”,通過兩人搭積木遊戲,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發指令的學生在活動中學會表達,擺的學生學會傾聽,不僅對本單元的知識進行練習,並與上一單元位置與順序進行綜合練習。同時在活動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摸一摸、説一説,把操作活動與表達結合起來。

2.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習“認識鐘錶”。

第八單元認識鐘錶。“小明的一天”、“小芳的上午”是結合學生日常作息時間,已有的生活經驗來認識鐘錶,認識整時,幾時半,幾時剛過,快到幾時,同時,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生活態度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材通過一年級(1班)要舉行元旦晚會,要買一些水果,買什麼水果比較好呢?就要調查全班每個同學最喜歡吃的水果,使學生體會到統計的必要性。然後組織統計活動,收集數據,整理數據,並通過象形統計圖呈現出來,這就是經歷統計的過程。根據統計圖表來回答一些問題,如第(3)題全班喜歡吃(香蕉)的同學最多。根據統計圖幫助同學學會決策,應當多買香蕉和桔子,因為喜歡吃的人多。

(四)、整理與複習

“整理與複習”的目的是讓學生對本學段所學的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及情感與態度等方面進行回顧與反思,並進行自我的評價,從中看到自己成長足跡,起到激勵作用,培養學生學會學習。一年級上冊教材考慮學生年齡小,沒有完整地要求學生這樣做。但是改變了過去的作法。

以上這些,都是為了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學會與人交流,為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打基礎。除此之外,本套教材還設立了“問題銀行”。當學生在生活中遇到了數學問題,當前所學的知識不能解決時,就存入問題銀行,當能夠解決時,就把它取出,這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來觀察周圍事物,培養學生的數感。

四、全期教學目標

數與代數

包括“生活中的數”、“比較”、“加減法(一)”、“加減法(二)”、“認識鐘錶”等5個單元。

1.數的認識

能認、讀、寫20以內的數,會用它們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

認識符號<,=,>的意義,能夠用符號和詞語表示20以內數的大小。

能説出個位數字和十位數字,識別它們的意義。

2.數的運算

結合具體情景,體會加減運算的意義。

能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

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

3.常見的量

能讀出鐘錶上表示整點半時的時刻,會用“快幾時了”或“剛過幾時”的語句表示時間。

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體驗時間的長短。

4.探索規律

發現給定事物中隱含的簡單規律。

空間與圖形包括 “認識物體”等單元。

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

能對簡單幾何進行分類。

統計與概率包括“分類”等單元。

實踐活動

1.經歷觀察、調查等活動,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2.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

3.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五、本冊重難點分析

本冊的教學重點:

是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10以內的加減法。

本冊的教學難點:

是進位加法,這兩部分知識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基礎,同時它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

六、教學進度

注:等第分為5、4、3、3以下。

總評包括自評、小組評、師評,其中自評佔20%,小組評佔40%,教師評佔40%。60以上為優,53-60為良,45-53為合格,45以下為待合格。

雙基掌握情況的評價。(70%)

1、 口試。(10%)

內容:口算、應用計算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統計。

形式:抽查

2、 筆試。(60%)

①期中測試卷(10%)

②期末測試卷(50%)

七、教研專題與研究措施

一)教研專題

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精神及主動探索的意識

二)研究措施

1、優化課堂教學,構建數學學科特色的評價方式:教師從課堂教學入手,精心設計教學環節,通過有效的評價方式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水平。

2、個案跟蹤:選擇朱敏進行數學學習跟蹤調查,記錄他在課題實驗過程中的表現,包括課堂數學學習表現、課外數學學習表現,既包括他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知識與技能掌握情況,也包括他在數學學習中表現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3、師生共營:組建“師生合作共營小組”,教師與學生互動交流,師生之間建立起一種平等、互助的關係。教師瞭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困惑,並通過同學科跨年級的教師團隊,解決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改進教學方式和教學策略,達到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目的。

4、每週每月的星級積分制:沿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研究》中的星級積分制,對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結果進行定量和定性描述。

5、家校聯繫:執教教師通過數學家庭作業、家校聯繫本,採用激勵性評價,經常與家長進行書面交流,為家長提供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及時收集家長反饋的信息,以此促進數學課堂教學。

6、課堂學習評價表:每堂數學課在黑板上設計一個評價園地,對學生數學課堂表現進行定量評價。結合星級積分制進行綜合評價。

7、多與其他數學教師交流合作,利用星期四,定期集體備課,共同探討課題的研究狀況。

三)教研課安排

第12周

八、個人業務學習計劃

1、學習內容

⑴、《新課程標準》、《教師職業與發展》

⑵、有關的教育教學雜誌,如:《國小數學教學設計》、《湖南教育(數學教師)》;網絡上發佈的先進教育理念與教學方法。

2、學習時間

學校規定的集體學習時間 及課餘時間。

3、學習方式

上網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與方法,參加教師集體學習及自學,多聽課、多參加評課、觀看教學方面的影碟。

九、學科實踐活動

1、數一數

2、數學樂園

3、我們的校園

完成實踐活動的主要措施:

1.活動前讓學生明確活動目的,分好小組,明確小組成員的細分工任務,準備好必備的活動用品。

2.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力,小組之間互相學習觀摩競評,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協作完成。教師着重為學生搭建平台,開展交流活動,推薦學生中的優點,吸引學生不斷思考,設計,完善。

3.活動後積極組織學生展示作品,寫活動感想,促進各學生探索成果的快速交流,提高學習效率,實現資源共享,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評價方案:每次活動要注意給學生進行發展性評價,鼓勵個性化設計和合作能力的發展,評價力求以多元化方式進行,形式用等級式、話語式相結合。

國小數學第一冊教學計劃 篇6

一、指導思想

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掌握一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我國公民應當具備的文化素質之一。為此,從小給學生打好數學的初步基礎,發展思維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學習數學的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二、學情分析

新生,情況有待了解。

三、全冊教材分析

(一)、數與計算部分

1、數一數

教材第2-3頁是一幅“萬象更新、生機勃勃”的美麗校園的畫面。該圖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校園生活,並使學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另一方面也為教師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讓學生能夠從多角度數數,並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教材第4-5頁出現了10以內的各數,主要是讓學生認一認、讀一讀,以便教師瞭解學生認數、讀數情況。

2、第三單元是1-5認識和加減法

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1-5的認識,二是5以人數的加法和減法。先安排教學1-5的認識和減法,再教學0的認識和加減法。這部分內容是數的概念中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是國小生學習數學的開始。通過讓學生初步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初步嘗試用恰當的方法進行5以內數的口算,為學生了解數學的用處和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打下基礎。

3、第六單元6-10的認識,加減法

全單元教材主要分為五個部分:一是6、7的認識和加減法,二是8、9的認識和加減法。三是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四是連加和連減,五是加減混合。

4、第七單元11-20各數的認識

本單元主要是使學生掌握20以內的數的大小和11-20各數的讀法和寫法。教材先給出一幅教師帶着學生過馬路的生活情境圖,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啟發學生觀察情境圖中還有什麼,有多少。通過讓學生數一數,引出例1數數,在講解數數時,讓學生通過數出10根小棒捆成1捆,再接着數到20根,然後把另外10根捆成1捆,突出把“十”作為一個計數單位,讓學生直觀地瞭解110-20各數的組成。講解例2數的讀法時,教師通過實踐操作,引導學生在學習數的組成的基礎上完成數的讀法學習。講解例3數序,要求學生把直尺上的數讀出來,有助於學生理解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例4利用小棒圖和計數器教學數學的寫法,通過觀察計數器十位和個位上每個珠子表示的數的不同,使學生初步瞭解十進制。

5、第九單元20以內的進位加法

本單元學習的主要內容有兩個:一是“20以內的進位加法”,即兩個一位數相加得數超過10的加法,二是“用數學”,即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本單元20以內的進位加法分為三節,即9加幾,8,7,6加幾,5,4,3,2加幾,這樣體現了學習知識和形成技能的反覆認識過程,同時豐富的教學內容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益於培養學生用腦的習慣。此外,在教學20以內進位加法時注意在具體情景下,讓學生自己想出不同的計算方法,體現算法的多樣化。本單元教材中把“用教學”編排在計算當中,用學生熟悉的事物設計情境圖,為學生髮現數學問題,探索數學問題提供生動有趣的資源。本單元“用數學”的內容比前面的畫面內容豐富,更注重事理情節,同時增加了觀察、收集信息的難度,並注意使學生了解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

(二)、關於第二單元比一比,第五單元分類。

這兩部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它們體現了活動性、過程性和體驗性,不是一個單純的知識點學習,而是一種體驗活動。在活動中領悟比較的方法,分類的方法、位置的相對性,學會有條理的思考,有效的合作交流。

第二單元比較多少、高矮、輕重。“多少”是通過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的,沒有出現“同樣多”的術語,要求學生用自己理解的語言進行表達“同樣多,一樣多,一般多”,避免程式化的語言。

第五單元,分類。教材創設了兩個活動,都是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聯繫的,一個是整理房間,通過這一活動,使學生體驗到分類的必要性和怎樣進行分類,情境圖中有兩句指導語,“哪些是學習用品?”指導學生把學習用品放在一起,從而類推出把玩具放在一起,把生活用品放在一起;第二句話“説一説,怎樣整理房間。”通過自己的活動,體驗分類的過程。相應的實踐活動,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間,向同伴説一説,你是怎樣整理的。滲透培養良好生活習慣的教育。整理書包比整理房間又進了一步,分類標準可以多樣化,整理書包可以按數學、語文不同的學科來分類,也可以按書和本來分類。

(三)、關於第四單元認識物體,第八單元認識鐘錶,

1.通過遊戲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根據《課標》的要求,對形體的認識順序是“立體——平面——立體。”因為學生從生活中接觸到的是體,因此,先認識體,教材通過給物體分類,介紹四類物體的數學名稱: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並通過遊戲活動,動手搭出你喜歡的東西,特別是“你説我擺”,通過兩人搭積木遊戲,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發指令的學生在活動中學會表達,擺的學生學會傾聽,不僅對本單元的知識進行練習,並與上一單元位置與順序進行綜合練習。同時在活動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摸一摸、説一説,把操作活動與表達結合起來。

2.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習“認識鐘錶”。

第八單元認識鐘錶。“小明的一天”、“小芳的上午”是結合學生日常作息時間,已有的生活經驗來認識鐘錶,認識整時,幾時半,幾時剛過,快到幾時,同時,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生活態度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材通過一年級(1班)要舉行元旦晚會,要買一些水果,買什麼水果比較好呢?就要調查全班每個同學最喜歡吃的水果,使學生體會到統計的必要性。然後組織統計活動,收集數據,整理數據,並通過象形統計圖呈現出來,這就是經歷統計的過程。根據統計圖表來回答一些問題,如第(3)題全班喜歡吃(香蕉)的同學最多。根據統計圖幫助同學學會決策,應當多買香蕉和桔子,因為喜歡吃的人多。

(四)、整理與複習

“整理與複習”的目的是讓學生對本學段所學的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及情感與態度等方面進行回顧與反思,並進行自我的評價,從中看到自己成長足跡,起到激勵作用,培養學生學會學習。一年級上冊教材考慮學生年齡小,沒有完整地要求學生這樣做。但是改變了過去的作法。

以上這些,都是為了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學會與人交流,為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打基礎。除此之外,本套教材還設立了“問題銀行”。當學生在生活中遇到了數學問題,當前所學的知識不能解決時,就存入問題銀行,當能夠解決時,就把它取出,這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來觀察周圍事物,培養學生的數感。

四、全期教學目標

數與代數

包括“生活中的數”、“比較”、“加減法(一)”、“加減法(二)”、“認識鐘錶”等5個單元。

1.數的認識

能認、讀、寫20以內的數,會用它們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

認識符號<,=,>的意義,能夠用符號和詞語表示20以內數的大小。

能説出個位數字和十位數字,識別它們的意義。

2.數的運算

結合具體情景,體會加減運算的意義。

能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

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

3.常見的量

能讀出鐘錶上表示整點半時的時刻,會用“快幾時了”或“剛過幾時”的語句表示時間。

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體驗時間的長短。

4.探索規律

發現給定事物中隱含的簡單規律。

空間與圖形包括“認識物體”等單元。

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

能對簡單幾何進行分類。

統計與概率包括“分類”等單元。

實踐活動

1.經歷觀察、調查等活動,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2.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

3.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五、本冊重難點分析

本冊的教學重點:

是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10以內的加減法。

本冊的教學難點:

是進位加法,這兩部分知識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基礎,同時它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

六、教學進度

注:等第分為5、4、3、3以下。

總評包括自評、小組評、師評,其中自評佔20%,小組評佔40%,教師評佔40%。60以上為優,53-60為良,45-53為合格,45以下為待合格。

雙基掌握情況的評價。(70%)

1、口試。(10%)

內容:口算、應用計算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統計。

形式:抽查

2、筆試。(60%)

①期中測試卷(10%)

②期末測試卷(50%)

七、教研專題與研究措施

一)教研專題

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精神及主動探索的意識

二)研究措施

1、優化課堂教學,構建數學學科特色的評價方式:教師從課堂教學入手,精心設計教學環節,通過有效的評價方式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水平。

2、個案跟蹤:選擇朱敏進行數學學習跟蹤調查,記錄他在課題實驗過程中的表現,包括課堂數學學習表現、課外數學學習表現,既包括他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知識與技能掌握情況,也包括他在數學學習中表現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3、師生共營:組建“師生合作共營小組”,教師與學生互動交流,師生之間建立起一種平等、互助的關係。教師瞭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困惑,並通過同學科跨年級的教師團隊,解決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改進教學方式和教學策略,達到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目的。

4、每週每月的星級積分制:沿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研究》中的星級積分制,對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結果進行定量和定性描述。

5、家校聯繫:執教教師通過數學家庭作業、家校聯繫本,採用激勵性評價,經常與家長進行書面交流,為家長提供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及時收集家長反饋的信息,以此促進數學課堂教學。

6、課堂學習評價表:每堂數學課在黑板上設計一個評價園地,對學生數學課堂表現進行定量評價。結合星級積分制進行綜合評價。

7、多與其他數學教師交流合作,利用星期四,定期集體備課,共同探討課題的研究狀況。

三)教研課安排

第12周

八、個人業務學習計劃

1、學習內容

⑴、《新課程標準》、《教師職業與發展》

⑵、有關的教育教學雜誌,如:《國小數學教學設計》、《湖南教育(數學教師)》;網絡上發佈的先進教育理念與教學方法。

2、學習時間

學校規定的集體學習時間及課餘時間。

3、學習方式

上網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與方法,參加教師集體學習及自學,多聽課、多參加評課、觀看教學方面的影碟。

九、學科實踐活動

1、數一數

2、數學樂園

3、我們的校園

完成實踐活動的主要措施:

1.活動前讓學生明確活動目的,分好小組,明確小組成員的細分工任務,準備好必備的活動用品。

2.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力,小組之間互相學習觀摩競評,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協作完成。教師着重為學生搭建平台,開展交流活動,推薦學生中的優點,吸引學生不斷思考,設計,完善。

3.活動後積極組織學生展示作品,寫活動感想,促進各學生探索成果的快速交流,提高學習效率,實現資源共享,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國小數學第一冊教學計劃 篇7

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班人數 人,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班上大部分學生會數10以內的各數,會認這些數,會寫這些數;少部分同學已能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但也有個別同學數數能力、全面觀察問題的能力不是很好。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本冊教學重點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是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第一單元數數教材設計了一個“美麗的校園”情景,一方面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另一方面初步感知10以內各數,體會數存在於我們生活當中,使教師初步瞭解學生數數、觀察和語言表達能力情況,為以後教學做好準備。本單元教學重、難點是使學生充分感知10以內的數,關鍵是要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和生活情境讓學生充分數數。

比一比是學習認數、計算和量的準備性知識,重點是初步感知“多少長短高矮”的含義。難點是學會比較物體多少長短高矮的方法。關鍵是掌握比一比的方法。

1—5的認識和加減法是數概念中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是國小生學習數學的開始。重點:教學生寫數字和初步建立數感、符號感。難點:建立數感、符號感。關鍵:使學生經歷數概念的形成過程。

認識物體和圖形是學生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開始,主要是從形狀這一角度使學生初步認識物體和圖形。重、難點:掌握圖形特徵,建立空間觀念。關鍵:通過直觀操作,感受圖形特徵。

分類能力的發展對於將來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統化的知識,形成科學、嚴謹的思維方式很有益處。重、難點:確定分類標準,掌握分類方法。關鍵:掌握初步的分類方法。

6—10的認識和加減法是學生進一步學習2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計算最直接的基礎。重、難點:建立數感、符號感,掌握6—10的加減法。關鍵: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

11—20各數的認識為學習20以內的加減法做準備。重、難點:認識數位和計數單位,掌握數的組成。關鍵:通過直觀操作,逐步形成數概念。

認識鐘錶主要是使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會看整時和半時,初步認識鐘面。重、難點:會看整時和半時。關鍵:掌握看整時和半時的方法。

20以內的進位加法是20以內退位減法和多位數計算的基礎,也是進一步學好數學必須練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既有利於學生在用數學中領悟加減法的含義,又可以為以後發現和解決稍複雜的問題打下基礎。重點:掌握20以內的進位加法。難點: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關鍵:掌握一種20以內進位加法的方法。

三、教學目的要求。

(一)知識方面。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用這些符號表示20以內數的大小。

6.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立體圖形,能辨認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圓等平面圖形,會用這些圖形進行拼圖。

7.初步瞭解事物比較和分類的方法,結合實際,能把同類事物進行比較和分類。

8.初步認識鐘錶,會認整時和半時。

9.初步學習對日常生活中的數據進行收集和整理,會看、填寫簡單的統計圖和統計表。

10.初步培養學生操作、觀察、比較、辯析、整理、概括、語言表達、用數學交流的能力。

(二)解決問題

1.能用0—20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10以內的加減、20以內的進位加法,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3.能比較出學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內)數量的多少、長短和高矮,能給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類。

4.結合自已的生活經驗,初步體驗1時、幾時、半時的長短。

5.能根據簡單統計圖表的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6.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初步養成良好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

⑴會看。會看數學書,能在書上找到要學習的內容。

⑵會聽。能聽懂老師和學生的講話,能邊聽、邊想。

⑶會想。能根據一些信息想出數學問題;會根據數學問題,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⑷會説。能把自己想的説出來,會説三句完整的話。

⑸會用。會用學具學習一些數學內容。

⑹會做。會做數學作業,書寫規範,格式正確,認真細心,能自己出題自己做,能檢查。

⑺能討論。能與同學討論數學問題。

⑻能評價。能作自我評價與評價他人。

2.在合作交流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積極思考,爭取發言,尊重別人,認真傾聽他人發言,有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

3.養成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良好美德。

4.愛護學具、文具、數學書、作業本、書包,養成勤學習、有條理、講究美的好習慣。

5.初步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感受用數學的樂趣,與同伴交流的樂趣。

6.受到關心集體、熱愛家鄉、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等思想教育,促進學生在情感態度等方面健康發展。

二、教學重難點:

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除了認數和計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雖然每一單元內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於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方法與措施:

1.認真研究《標準》和教科書,改變教學理念,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尋找學生熟悉的數學生活,使之進入課堂。

2.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加強演示、觀察與操作,讓學生經歷用數字和數學符號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

4.在學習方式上倡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注意結合教學內容適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6.對學生堅持正面評價,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四、教學進度安排

一、準備課(2課時)

二、位置(2課時)

三、1~5的認識和加減法(11課時)

1.1~5的認識………………………………………………………6課時

2.加減法的初步認識…………………………………………………3課時

3.0的認識和有關0的加減法………………………………………1課時

整理和複習……………………………………………………………1課時

四、認識圖形(一)(2課時)

五、6~10的認識和加減法(20課時)

1.6、7的認識和加減法……………………………………………7課時

2.8、9的認識和加減法……………………………………………5課時

3.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3課時

4.連加、連減、加減混合…………………………………………3課時

整理和複習……………………………………………………………2課時

六、11~20各數的認識(5課時)

1.數11~20各數、讀數和寫數……………………………………2課時

2.10加幾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3課時

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數學樂園(1課時)

七、認識鐘錶(2課時)

八、20以內的進位加法(10課時)

1.9加幾……………………………………………………………3課時

2.8、7、6加幾………………………………………………………2課時

3.5、4、3、2加幾…………………………………………………4課時

九、整理和複習

十、總複習

國小數學第一冊教學計劃 篇8

一、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從去年的學習看,絕大部分學生在數學方面有深厚的興趣,學習刻苦認真,且有一部分數學特長生冒出來,同時也有個別的後進生存在,成績不夠理想。針對的數學教學現狀,本學期數學教學方面的工作重點是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繼續保持學生習的濃厚興趣,採取以優帶差促中等趕優等的辦法,同時不忽視優生的培養,爭取使的數學成績在原來的基礎上再上一個台階。

二、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圖形的變換,因數和倍數,長方體和正方體,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分數的加法和減法,統計,數學廣角和綜合應用等。

因數和倍數,長方體和正方體,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分數的加法和減法,統計等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數和代數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因數與倍數,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分數的加法和減法。因數與倍數,在前面學習整數及其四則運算的基礎上教學初等數論的一些基礎知識,包括因數和倍數的意義,2,5,3的倍數的特徵,質數和合數。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圖形的變換,長方體和正方體兩個單元。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現實數學活動,讓學生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認識圖形的軸對稱和旋轉變換,探索並體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圖形之間的關係,及其圖形之間的轉化,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及其表面積公式,探索某些實物體積的測量方法,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統計方面,本冊教材讓學生學習有關眾數和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知識。在學習了平均數和中位數的基礎上,本冊教材教學眾數。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分數的加法和減法,長方體和正方體兩個單元,教學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向學生滲透優化的數學思想方法,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

三、教學目標

1、理解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比較分數的大小,會吧假分數化成帶分數或整數,會進行整數,小數的互化,能夠比較熟練第進行約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數和倍數,質數和合數,奇數和偶數等概念,以及2,5,3的倍數的特徵,會求100以內的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

3、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比較熟練地計算簡單的分數加減法,會解決有關分數加減法的簡單實際問題。

4、知道體積和容積的意義及度量單位,會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感受有關體積和容積單位的實際意義。

5、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探索某些實物體積的測量方法。

6、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以及將簡單圖形旋轉90;欣賞生活中的圖案,靈活運用平移,對稱和旋轉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

7、通過豐富的實例,理解眾數的意義,會求一組數據的眾數,並解釋結果的實際意義,根據具體的問題,能旋轉適當的統計量表示數據的不同特徵。

8、認識複式折線統計圖,能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表示數據。

9、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0、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化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1、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2、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措施

1、注重培養學生靈活的計算能力,發展學生的數感。

2、結合現實問題教學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加深學生對統計作用的認識,逐步形成統計觀念。

3、加強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4、提供豐富的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注重實踐與探索,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5、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6、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滲透於數學教學中,用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

國小數學第一冊教學計劃 篇9

一、以課堂為核心,提高教學效率

1、認真備課。

認真準備課堂內容,做到具有實效性。對我來説,去年已經帶過一年的五年級數學,但版本不一樣,對人教版的教材比較陌生,要想在課堂上運用自如,課下必須下足功夫,所以我熟讀教材,掌握每一部分知識在單元中、在整冊書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學生怎樣學,學生將會產生什麼疑難,該怎樣解決。課下,針對在課堂上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反思為什麼,究竟是我的教學方法有問題,還是沒有把握住教材的重難點,然後在下節課查缺補漏。此外,在備課本中我體現教師的引導,學生的主動學習過程。再聯繫以前的教學經驗認真設計練

2、上課。

(1)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我在教學中積極利用多媒體的動感性,直觀性,儘可能的把教學中的重難點,簡單化,然學生對數學充滿興趣,在輕鬆的課堂中掌握知識。

(2)創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思考。在教學中我注重利用學生身邊的事和數來創設問題情境,對高年級的孩子來説,動手操作比説教更能吸引他們的注意,讓學生動手操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放手讓學生去探究,在自主探索中獲取知識,獲得快樂。

(3)注重評價。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採用一些獎勵措施對學生進行評價。根據每個學生在課堂上的不同表現,採用加分的形式對其進行鼓勵,每個學生都渴望被表揚鼓勵,老師不經意的一句鼓勵可能對孩子產生很大的鼓勵作用。所以,在課堂上我不會吝嗇我的掌聲、我的微笑。

3、作業批改。

與上學期相比,本學期在作業方面進行了多方面的改變,注重了作業的實效性、情感性、溝通交流性。作業本不僅是檢查學生學習內容的掌握情況、還是我和學生情感交流的通道、教師改進教學的鏡子。我從不搞題海戰術,每次的作業量不大但我要求他們要有質量,通過作業本,我會發現學生在哪些知識點上掌握的不夠,需要在下節課上加以強調。同時我也注重作業的評價,對做得好的表揚稱讚,畫個大大的笑臉,做得不好的加油鼓勵。

兩個班的數學程度不同,所以輔導時也不可能同步,二班的差生比較多輔導課就去的次數多,然他們反覆練習一些較容易的題目,增強他們的信心。

二、注重學生習慣的養成

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使學生輕鬆快捷地學好知識;不良的學習習慣,不僅增加學生學習的負擔,而且有損於學生的身心健康。

如果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那麼學習知識就會事半功倍。所以在本學期,我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例如,認真書寫、上課認真聽講、積極回答問題、及時總結反思、學會閲讀課本等一般習慣養成和特殊習慣養成,並在各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學生接受知識更快更有效了。

三、積極提高自身修養積極

1、不斷充實自己。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時代在變遷,如果不及時充實自己的大腦,你就會被淘汰。所以,在本學期我認真閲讀學校訂閲的一些國小教育報,認真利用學校為我們提供的豐富的網絡教育資源。

2、積極參與學校的專項研究,打造快樂高效的數學課堂。通過積極參與學校的優質課教學活動、各種教研活動,學習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並運用於自己的課堂。

3、積極參加學校的論語背誦活動,提高自己文學修養的同時可以借鑑古代教育大家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受益頗深。

總體看來,這學期有進步,也存在着很多不足,如在教學中,課堂語言不簡單明瞭等,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我努力逐步樹立素質教育觀念和新課程標準理念,爭取更加的優秀、完美,繼續保持我所教學生的優秀,超越自我,挑戰自己,既是,還要更好!

國小數學第一冊教學計劃 篇10

一、教材分析

六年制國小數學第五冊教材主要內容有:

萬以內的乘法

(一)對稱

(二)加減法

(三)可能性。

(四)乘除法

(五)混和運算

(六)周長

(七)生活中的大數

(八)噸的認識

(九)乘法

本冊教材在編排上有以下特點:

1、適當加強口算。在筆算一位數的乘除法之前教學口算,加強對筆算乘除法算理的理解。

2、筆算乘除法的編排,突出重點內容的教學,分散難點,重視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3、應用題的編排,一是在已學簡單應用題的基礎上,出現反敍的一步計算應用題;二是是已學兩步應用題的基礎上,出現數量關係較複雜一些的兩步應用題(包括只含有兩個已知條件的兩步應用題)。

4、加強幾何初步知識的教學,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學會計算它們的周長,為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

5、注意體現教學順序,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探索。採取多種練習形式,促進學生能力與智力的發展。

6、注意聯繫兒童的生活實際,編入有教育意義的插圖和多種形式的習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班級情況分析

本年級的大部分學生學習態度端正、要求上進,上課遵守紀律,能積極動腦、舉手發言,作業按時認真完成,但也有些學生學習不用心,懶惰,有怕做作業不守紀律的壞習慣。因此,仍要在學習行為習慣方面進行説服教育。因此,在以後的學習中還必須加強思想教育,養成愛學習的好習慣,做社會主義的四有新人。

三、教學要求

1、使學生掌握一位數乘除多位數的筆算法則,比較熟練地筆算一位數乘除多位數;比較熟練地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數和兩位數(每位乘積不滿10)以及相應的除法;會用乘法驗算除法。

2、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1噸=1000千克;會進行長度和重量單位間的簡單計算。

3、使學生初步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4、使學生進一步學會分步解答一些含有三個已知條件的兩步應用題,並學會解答含有5、口算乘除法的速度要求絕大多數學生達到每分鐘做5題。

四、思想品德教育結合點

1、結合練習題進行綠化祖國保護環境的思想教育。

2、結合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3、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中國的好品質。

4、通過活動培養學生尊敬師長、互相幫助的好品質。

五、教學措施:

1、認真鑽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

2、充分利用電器,教具,學具,加強直觀性教學。

3、注重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良好習慣,強調“認真刻苦學習”,不允許一個人掉隊。

4、接班後,對所有學生進行成績摸底,排好、中、差,平時課上提問就有針對性,把提優、補差工作作為首要任務,為後進生找“小老師”,做到一幫一。

5、在教學中既要加強筆算訓練,又要加強口算訓練,使筆算口算互相促進,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使計算題做到大面積“豐收”。

6、嚴格要求學生按時獨立完成作業,書寫工整,不搞“題海戰術”,切實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

國小數學第一冊教學計劃 篇11

從事數學教學已二十多年,在不斷的摸索、學習中,我發現自己已經逐漸適應了國小數學教學工作,並且深深喜歡上了數學教學這項工作,不敢説自己在教學上多麼的有經驗,下面僅談一些感受。

一、我覺得數學教學是一項非常有趣而有研究意義的工作。

在數學課上,有思維深化,也有正誤辯論,有積極的合作。如今的教學和我們小時接受的教學方式真的是千差萬別,我們機械的模仿和固定的思維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學生的要求,他們個個使勁渾身解數,在展示自己的個性思維和奇妙方法,像是在演繹精彩而又真實的數學童話故事。不知不覺,挑戰成了孩子們喜歡的學習方式,已經開始要求我坐到他們中間去聽發言的學生講課。樂在其中,我努力改變教學方法方式。

二、學生的學習方法不對。

很多時候學生只是一味地接受老師的教授,習慣現成的接受問題,缺少自己去研究,自己去發現問題,然後自己去解決的,還有很多題目,尤其是那些比較多的,看起來比較負責的,很多學生第一反映就是不會做,不會自己動筆去算,思考,試着去解決問題的。不太喜歡動腦筋,怕算。還有就是在做題時,有些同學對於錯的題,錯了也就錯了,並沒有在課後去針對錯題分析自己錯在哪裏,為什麼會錯,這也可能會導致他再次出現這個錯誤,還有老師講過的題目,沒有好好的理解,下次出現相類似的或者是變的稍微複雜了一些,就不會做的。課後缺少去反思,把裏面的原理搞清楚的。

三、學生目的性不明確。

我為什麼要學這個數學知識點,學了這個知識你有什麼用,貌似生活中不怎麼用得上的?學生還找不到學習的目標。從而覺得學習數學沒意思,作用不大。在教學的過程中,針對這個問題,我講解了很多現實數學作用的例子,慢慢的覺得他們對學習數學比較感興趣了,也認識到了現實生活中數學的重要性。

國小數學第一冊教學計劃 篇12

一、指導思想:

數學是神奇的世界,肯定有不少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為此,訓練學生的思維活動是重中之重。數學思維活動在數學教學課堂中探求問題的思考、推理、論證的過程等一系列數學活動都是數學教學中實施思維訓練的理論依據之。因此,趣味數學,一是能更好的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符合課改的要求;二是填補了我們課改中的弱項。

二、教學目標

1、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人格,培養學生自主性、主動性,引導學生在掌握數學思維成果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創造。

2、將數學知識寓於遊戲之中,教師適當穿針引線,把單調的數學過程變為藝術性的遊戲活動,讓學生在遊戲中學習在玩中收穫。

3、課堂上圍繞“趣”字,把數學知識容於活動中,使學生在好奇中,在追求答案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力求體現我們的智慧祕訣:“做數學,玩數學,學數學”。

三、教學措施

1、結合教材,精選國小數學的教學內容,以適應社會發展和進一步學習的需要。力求題材內容生活化,形式多樣化,解題思路方程化,教學活動實踐化。

2、教學內容的選編體現教與學的辨證統一。教學內容呈現以心理學的知識為基礎,符合兒童認知性和連續性的統一,使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與兒童思維發展能力相一致。

3、教學內容形式生動活潑,符合學生年齡特點,賦予啟發性,趣味性和全面性,可以擴大學生的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4、每次數學思維訓練課都有中心,有討論有交流有準備。有階段性總結和反思。

國小數學第一冊教學計劃 篇13

時間過的真快,轉眼間到了期末,回首一學期的教學工作,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還有待改進的不足。

一、認真鑽研業務做到因材施教

針對學生數學基礎不太好,後進生面較大的現狀,在教學中認真鑽研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根據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水平和特點,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寓教於樂,儘可能使學生學得輕鬆、愉快。做到了以下幾點:

①降低起點,設置小台階、拉着學生慢慢往上爬。我把每節課的內容分成幾個層次,由淺入深,步步深入,一道題拆成幾個小題,最後組合,使學生日有所學,學有所得,真正體會到成功的喜悦;

②查漏補缺,鋪路搭橋。新知識孕育在舊知識中,在學生基礎差的情況下,每節課安排一些複習舊知識的時間,這樣既有利於督促學生複習鞏固,又有利於基礎差的學生接受新知識,跟上新的學習進度。

二、激發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上好課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關鍵,只有認真上好每一節課,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我不僅注意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而且還十分注意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除了要求他們“學會”,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們自己“會學”。課堂上,多創設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情境來吸引學生的興趣,把一些故事、比賽、遊戲引進課堂激發孩子探究的慾望,儘可能做到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而不只是簡單的老師教,學生聽。總的來看,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大大提高了,課堂氣氛較活躍了,學生的學習方法也得到了改善,分析問題的思路比較清晰,考慮問題也比以前全面、周到了。

三、關愛與嚴格並行,收穫進步的快樂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在平時與學生接觸的過程中,我不以“師長”自居,儘量與學生平等交往,建立“朋友式”的深厚友誼,努力關愛每一位學生的成長。與學生多談心,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上與生活上的各種困惑。同時,面對個別調皮的學生,也實行嚴格要求、正確導向的辦法,讓他們樹立起正確的榮辱觀。課堂教學,紀律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保證。面對各層次的學生,我做到既關愛學生,又對個別不能約束好自己行為的學生實行嚴格要求。課堂上,儘量做到讓差生能吃得飽,優生能吃得好;課餘,我讓優秀學生與“學困生”實行“一幫一”結對子,互幫互助,共同提高。在我的努力帶動下,優生的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學困生的臉上也有了笑容,作業基本能按時按量的完成了,學習興趣較以前提高了,學習的態度也改變了不少。

四、存在不足及努力方向

1、存在的不足:部分學生多年來形成的一些不良學習方法和習慣,還有待進一步規範和引導;學困生在起始年級的知識空缺(口算乘除法及其他)直接影響着計算的效率與質量,隨着年級的增高表現也越來越明顯,學生四則運算的準確率還有待於進一提升,計算技能的強化還有待加強;學習成績雖然有所進步,但許多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還需進一步挖掘。

2、努力方向:今後,我將繼續本着“教到老,學到老”的精神,在以上不足的幾個方面努力尋找改進措施,不斷探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機制;繼續保持與學生家長的緊密聯繫,共同配合,把這一班的學生帶好,培養好,爭取個人成長與學生成長實現雙豐收。

國小數學第一冊教學計劃 篇14

一、教材內容分析

1、“數與代數”領域。

⑴體會小數的意義,介紹小數部分的名稱及數位的相互關係,會用小數表示日常生活當中的一些事物

⑵體會小數與十進分數之間的關係,並能進行互化

⑶正確讀寫小數,並比較小數的大小

⑷能計算兩位小數的加減法及加減混合運算

⑸運用小數加減運算的知識,解決相關的一些簡單問題

⑹體會小數乘法的意義,並能正確計算

⑺發現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理解積的小數位數與乘數小數位數之間的關係

⑻小數乘法和小數加減乘的混合運算,並能解決日常生活當中的簡單問題

⑼體會小數除法與生活密切聯繫,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

⑽小數除法(包括除數是整數和除數是小數兩部分)、小數的混合運算,運用小數除法和小數的混合運算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⑾求積、商的近似值,認識循環小數

⑿用字母表示數

⒀認識方程,會用方程表示簡單的等量關係

⒁等式的性質

⒂解簡單的方程:如3x±x=5,3x±7=13⒃初步學會用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空間與圖形”領域。

⑴圖形的分類

⑵認識直角三角形、鋭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

⑶三角形內角和

⑷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係

⑸初步認識梯形,進一步認識平行四邊形

⑹欣賞與設計圖案

⑺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的範圍

⑻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的形狀

3、“統計與概率”領域。

⑴認識等可能性,能判斷規則的公平性

⑵能設計公平的規則

4、“實踐與綜合應用”領域。

⑴數圖形中的學問

⑵激情奧運

⑶圖形中的規律

二、教材編排方面的意圖與特色:

1、內容的呈現體現了以學生的數學活動為主線

2、刪繁就簡,突出數學的思想方法

3、選取密切聯繫學生生活、生動有趣的素材,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努力形成“綜合應用”專題化,滲透數學思想

5、教材內容的呈現方式靈活多樣,注重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良好情感

三、教學目標

1、學習習慣:

(1)進一步培養學生勤學習、愛動腦的好習慣。

(2)繼續加強紀律教育。

(3)培養學生分析、比較和綜合的能力。

(4)培養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能受到愛祖國、愛科學等方面的.教育。

(5)認真聽講,按時完成作業,作業乾淨整潔。

(6)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重視學生養成檢驗的習慣。

2、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經歷從具體問題中抽象數量關係的過程,進一步認識小數,掌握相應的計算方法和必要的計算技能,理解和掌握運算順序,發現一些運算規律;探索給定事物中隱含的規律,結合解決實踐問題,體驗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會用方程表示簡單的數量關係,會解簡單的方程。

(2)聯繫現實情境,經歷觀察、操作和探索相關圖形的形狀、大小、運動和位置關係的過程,瞭解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基本特徵,能對簡單的圖形進行變換。

(3)體驗時間發生的等可能性、遊戲規則的公平性,能計算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3、數學思考方面:

(1)能對現實生活中有關的數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釋,會用數、字母和圖表描述和解決現實世界中的簡單問題。

(2)在探索物體的位置關係、圖形的特徵、圖形的變換以及設計圖案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進行歸納、類比與猜測,發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能對結論的合理性作出有説服力的説明。

4、解決問題方面:

(1)能從現實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

(2)能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並試圖尋找其他方法。

(3)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

(4)能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並嘗試解釋所得的結果。

(5)具有回顧與分析解決問題過程意識。

5、情感與態度方面:

(1)對周圍環境中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具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教師組織的數學學習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與引導下,能夠積極地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困難,有克服困難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對自己得到的結果正確與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在學習中可以取得不斷的進步。

(3)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認識到許多實際問題可以藉助數學方法來解決,並可以藉助數學語言來表述和交流。

(4)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推斷等數學活動,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性,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5)對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觀點有提出疑問的意識,並願意對數學問題進行討論,發現錯誤能及時改正。

國小數學第一冊教學計劃 篇15

一、教材分析

(一)、數與代數

1、第一單元“除法”是在表內除法的基礎上學習有餘數的除法(商是一位數)。結合分物活動,使學生體會到在生活中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後有時會有餘數,掌握有餘數除法的試商方法,並能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第二單元“混合運算”(乘加、乘減、除加、除減、加減混合以及兩步有括號式題)。結合實際情境,使學生體會到要遵循“先乘除、後加減”及“先算括號裏面的”運算順序,能根據這些運算順序計算有關問題,並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第四單元“生活中的大數”。結合實例,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數,通過實際操作和觀察,使學生體驗到“一千”“一萬”有多大,並能結合實際,對萬以內的數進行估計,瞭解萬以內的數位順序,能認、讀、寫萬以內的數,會用萬以內的數進行表達和交流,會用詞語或符號來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培養學生的數感。

4、第六單元“加與減(一)”,第八單元“加與減(二)”。結合具體情境,探索計算萬以內加減法及連加、邊減和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養成對計算結果的大致範圍進行估計的習慣;能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能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空間與圖形

1、第三單元“方向與路線”。藉助實踐活動,認識八個方向;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辨認其餘七個方向,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認識簡單的路線圖,能根據路線圖説出出發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徑的地方。

2、第五單元“測量”。通過動手操作和實際活動,使學生初步體驗“1千米”“1分米”“1毫米”;瞭解長度單位之間的關係;培養學生認識角,能辨認直角、鋭角、鈍角;通過動手操作,知道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

(三)、統計與概率

1、經歷簡單的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的過程。

2、會讀統計圖表,會在方格紙上繪製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1個單位);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回答一些單間的實際問題,並能作出一些簡單的預測。

(四)、實踐活動

本冊教材安排了豐富的實踐活動。例如:

1、設計希望小區示意圖。

2、找一找生活中的大數,並與同伴説一説。

3、估一估,數一數有多少片樹葉。

4、走一走10米大約有多少步,100米大約有多少步;估一估1000米大約有多少步。

5、用附頁1中的七巧板拼出長方形、正方形。

6、用學過的圖形設計漂亮的圖案。

7、把幾十粒黃豆泡在水中,記錄生長情況,製成統計圖表。

通過以上一系列實踐活動,使學生初步獲得一些數學活動的經驗,瞭解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簡單應用;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二、學情況分析:

本班學生在經過一年半的學習生活後,已養成了很好的學習習慣。基本上能做到認真聽講,及時上交作業,檢查和訂正作業的習慣也逐漸養成。個別後進生也能在老師的幫助下完成學習任務。有幾個孩子對奧數有着濃厚的興趣。

三、教學措施

1、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

在本冊的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活動。如:教師可以利用教材中數小正方體的活動,讓學生體會“千”“萬”的實際含義;利用自制的方向板,讓學生在教室內或操場上辨認方向;通過數學遊戲“你問我答”、神奇的“495”,練習萬以內加減法;通過設計圖案複習圖形;通過“泡黃豆”的實驗,繪製統計圖表描述數據。這些活動有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本冊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交流。例如:乘車去機場,有25人,麪包車限乘8人,小汽車限乘3人。可以怎樣派車?你認為怎樣派車合理?解決這個問題時,可以先鼓勵學生自己獨立思考(想出一種方案就可以),然後在小組內交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表達。如:表格的方式。特別是在回答怎樣派車合理時,答案不要求一致,只要合理就可以了。

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進行主動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徑。在本冊教材中,安排了多個實踐活動,應充分利用,使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推理、交流的過程。

3、加強估算,鼓勵算法多樣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廣泛的應用,在本冊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和初步的估算能力。例如:在估計一筒花生在多少粒;估計一篇文章有多少字;進行萬以內加減法計算時,先估計得數的大致範圍再進行計算;在學習測量時,先估計測量的物體有多長,再實際測量。這樣做,有利於學生估計能力的培養。

4、培養學生初步的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本冊的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瞭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五、課時安排:

一、除法……………………………………6課時

二、混合運算…………………………………7課時

三、方向與路線………………………………4課時

四、生活中的大數…………………………………8課時

五、測量…………………………………5課時

走進鄉村…………………………………1課時

六、加與減(一)…………………………………14課時

七、認識圖形…………………………………7課時

八、加與減(二)…………………………………8課時

美麗的植物園…………………………………1課時

九、統計…………………………………5課時

總複習…………………………………5課時

國小數學第一冊教學計劃 篇16

一、學生掌握知識情況分析:

本期所教的四年級,從上學期瞭解的情況來看,由於學生存在着年齡的差異,所以心理特徵及思維發展也就不一致,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更要注意因材施教,新課標數學四年級下冊教學計劃。

從上學期的學習情況看,大部分學生能夠掌握所學的知識技能,達到該冊的目標要求。但仍有少數同學,由於智力、學習態度的問題,有待於今後積極引導,以引導他們達到學段目標。

二、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四則運算,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三角形,位置與方向,折線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綜合運用活動等。

三、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1.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體會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發展數感,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掌握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2.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會應用它們進行一些簡便運算,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

3.認識三角形的特性,會根據三角形的邊、角特點給三角形分類,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以及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能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5.認識折線統計圖,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初步學會根據統計圖和數據進行數據變化趨勢的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6.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7.瞭解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培養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初步培養探索解決問題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三、重點難點:

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四、全冊教材分析:

在數與計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四則運算,運算定律與簡便運算。小數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有關小數概念的知識和小數四則運算能力是國小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認識了簡單的小數,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在本學期裏學生將系統地學習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小數大小的比較、小數點位置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等,並在此基礎上學習比較複雜的小數的加法和減法,教案《新課標數學四年級下冊教學計劃》。使學生很好地理解小數的意義,能用小數來表達和交流信息,初步學習用小數知識解決問題。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位置與方向、三角形兩個單元,這些都是本冊的難點或重點教學內容。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數學活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三角形的特性,進一步瞭解確定位置的方法。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折線統計圖。讓學生學習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製作單式折線統計圖,學會看懂此種統計圖並學習根據統計圖和數據進行數據變化趨勢的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統計的觀念。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計算內容,教學用所學的整數四則運算知識和小數加減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初步體會植樹問題的數學思想方法,感受數學的魅力。

五、改進教學工作的措施:

1、認真備課,精習設計練習,上好每一節課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2、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建構立互動的教學模式,注重知識在實踐中的應

用,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變成"要我學"為"我要學"。

3、多和學生交流、溝通,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在學習

生活的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解開他們心中的結,讓他們在快樂、輕鬆的氣

氛中感受學習的樂趣。

4、賞識每個層次的學生的每一個微小的進步,並及時鼓勵他們,多表揚

和肯定、批評、增加他們學習的自信心,讓他們感受學習帶來的快樂。

5、利用各種形式幫助中下生趕隊,狠抓雙基教育,提高教學質量。

6、把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教好每一個學生。

六、教學中需要準備的教具和學具

以前的教具和學具,一些仍可繼續使用,本冊的教學需要一些新教具和學具,如下:

1.數位順序表

2.用硬紙條做的三角形

七、教學措施:

1、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學生學習數學,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加強直觀演示和實踐操作,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成功的體驗。

3、引導學生揭示知識間的聯繫,探索規律。

4、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注重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5、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和創新意識。

6、注重引導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

7、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數學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

國小數學第一冊教學計劃 篇17

一、學生情況分析

四年級學生已經從低年級邁向高年級,他們的思維已經開始由具體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對周圍事物的認識較以前上升了一個層次,已經會用歸納概括的方法認識事物及解決問題,該班學生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數學知識,為學好本冊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同學們基本上對學習和常規等各方面的習慣轉入正規。但由於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家長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質等都存在着較大的差異。因此還有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較差,大部分學生在課堂只停留在認真、專心聽,缺少主動參與的意識和習慣,一部分學生上課紀律鬆懈,喜歡隨意講話,作業不肯及時完成,喜歡拖拉作業。所以本學期針對這些特點,在數學課要不但上的內容豐富多采,形式多樣,富有吸引力;而且還要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身在其中,才能堅定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增強學生的意志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複式條形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在數與計算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大數的認識,公頃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在國小階段,本學期結束後,有關正整數的認識和計算的內容將全部教學完。本冊這些知識的學習,一方面使學生學會用較大的數進行表達和交流,掌握較大數範圍內的計算技能,進一步發展數感;另一方面通過十進制計數法的學習,對有關數概念的各方面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和融會貫通,為學生形成科學、合理的數學認知結構奠定基礎;併為進一步系統學習小數、分數及小數、分數的四則運算做好鋪墊。因此,這部分知識仍然是國小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兩個單元,這些都是本冊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複式條形統計圖。教材介紹了縱向和橫向兩種不同形式的複式條形統計圖,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學會看懂這兩種統計圖並學習進行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統計的觀念。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乘法和除法兩個單元,教學用所學的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初步體會的運籌的數學思想方法,感受數學的魅力。同時讓學生學習應用優化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綜合應用數學的綜合應用──“1億有多大”和“你寄過賀卡嗎?”,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悦,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億”“十億”“百億”“千億”,認識自然數,掌握十進制計數法,會根據數級讀、寫億以內和億以上的數,會根據要求用“四舍五人”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體會和感受大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步發展數感。

2.會筆算三位數乘除兩位數的乘法、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3.會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和幾百幾十乘一位數,數十數除整十數、整十數除幾百幾十數。

4.認識直線、射線和線段,知道它們的區別;認識常見的幾種角,會比較角的大小,會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數,能按指定度數畫角。

5.認識垂線、平行線、會用直尺、三角板畫垂線和平行線;掌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

6.結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動學習圖形的有關知識,發展空間觀念。

7.瞭解不現形式的條形統計圖,學生簡單的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8.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初步瞭解運籌的思想,形成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1.養成認真作業、書定整潔的良好習慣。

(三)教學重點、難點:

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三、優生的培養及學困生轉化措施

1、學困生的轉化

準備採取如下轉化措施:

(1)課上充分調動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多留心觀察他們,提一些有針對性的問題,讓他們回答。

(2)課堂練習中,督促他們認真完成,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大膽問。

(3)採取“一幫一、一對紅”的措施,共同進步,共同發展。

2、優生的培養

(1)課上除完成課堂作業外,給他們留一些有難度、有深度的問題,進一步拓展他們的思維能力。

(2)發展他們的智力因素,開發非智力因素,多舉辦課外活動。

(3)開展爭做小老師活動,每週利用一節課的時間讓他們展示自己。

國小數學第一冊教學計劃 篇18

一、學情分析:

二、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負數、圓柱與圓錐、比例、統計、數學廣角、整理和複習等。圓柱與圓錐、比例和整理和複習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數與代數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負數和比例兩個單元。結合生活實例使學生初步認識負數,瞭解負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比例的教學,使學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會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圓柱與圓錐的教學,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使學生通過對圓柱、圓錐特徵和有關知識的探索與學習,掌握有關圓柱表面積,圓柱、圓錐體積計算的基本方法,促進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在統計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有關數據可能產生誤導的內容。通過簡單事例,使學生認識到利用統計圖表雖便於作出判斷或預測,但如不認真分析也有可能獲得不準確的信息導致錯誤判斷或預測,明確對統計數據進行認真、客觀、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圓柱與圓錐、比例、統計等知識的學習,教學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經歷探究“抽屜原理”的過程,體會如何對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模型化”,從而學習用“抽屜原理”加以解決,感受數學的魅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多個數學綜合應用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悦,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整理和複習單元是在完成國小數學的全部教學內容之後,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一次系統的、全面的回顧與整理,這是國小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整理和複習,使原來分散學習的知識得以梳理,由數學的知識點串成知識線,由知識線構成知識網,從而幫助學生完善頭腦中的數學認知結構,為國中的數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進一步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目的要求:

1、瞭解負數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2、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能夠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會用比例知識解決比較簡單的實際問題;能根據給出的有正比例關係的數據在有座標系的方格紙上畫圖,並能根據其中一個量的值估計另一個量的值。

3、會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紙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將簡單圖形放大或縮小。

4、認識圓柱、圓錐的特徵,會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和圓柱、圓錐的體積。

5、能從統計圖表準確提取統計信息,正確解釋統計結果,並能作出正確的判斷或簡單的預測;初步體會數據可能產生誤導。

6、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7、經歷對“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瞭解“抽屜原理”,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發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過系統的整理和複習,加深對國小階段所學的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較合理的、靈活的計算能力,發展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提高綜合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重難點

1、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2、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會用比例知識解決比較簡單的實際問題。

3、會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和圓柱、圓錐的體積。

4、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5、系統的整理和複習,加深對國小階段所學的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應用能力。

五、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一)自身素質提高措施:

1、認真學習文化知識及專業知識,不斷提高、豐富自己;

2、認真參加各種教研活動,虛心向優秀教師請教,學習他們先進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業務水平;

3、認真閲讀各類教學雜誌,做好讀書筆記,寫好心得體會。

(二)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習效果措施:

1、深入鑽研教材,準確把握教學目標,密切聯繫學生實際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安排教學環節;

2、努力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利用現代遠程教育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主動探索中獲取知識。

3、重視學法指導,使學生從“學會”向“會學”轉變,達到“教是為不教”的目的。

(三)轉變學困生方法及措施:

1、堅持多表揚少批評,及時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幫助其樹立信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jiaoxue/w7e48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