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教學工作計劃 >

國小六年級上冊語文《書湖陰先生壁》教案(精選17篇)

國小六年級上冊語文《書湖陰先生壁》教案(精選17篇)

國小六年級上冊語文《書湖陰先生壁》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國小六年級上冊語文《書湖陰先生壁》教案(精選17篇)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2、能借助註釋及相關資料,理解詩句所描繪的情境,感悟詩人豐富的想象力;3、學習擬人與描寫巧妙結合的表達方法,體會詩人退居田園後愉悦的心境。

3、知詩人,解詩題;明詩意,感情讀;悟詩情,感情背。

4、 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態度。

【教學重點】:

瞭解詩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誦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1、體會詩人借景所傳達的情感;感悟詩人豐富的想象力,

2、學習擬人與描寫巧妙結合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導入新課,板書課題。談話:我們曾經學過《題西林壁》,知道了詩人是將詩寫在了西林寺的牆壁上。無獨有偶,今天我們要學的《書湖陰先生壁》一詩也是將詩寫在了牆壁上。詩題可理解為?明確:題寫在湖陰先生庭院牆壁上的詩。

2、出示自學提綱。自讀自悟,藉助工具書及註釋,理解詞意,進而理解每句詩的意思。採用邊讀邊畫邊批的方式學習。

3、教師開始自學,教師巡視。

4、出示習題,反饋檢測。

A、讀古詩。(點評:讀得聲音響亮。 字音咬得真準,尤其是這個簇字,是一個平舌音。)

B、我們説古詩與音樂一樣也有節奏美,現在就請同學們再讀一讀,注意詞句內部的停頓,可以試着用做記號。(點評:讀得不錯,聽出來了嗎?她在哪兒停頓了。一起試着讀一讀。)

C、交流反饋,重點引導:

(1)詞意:長掃:即常掃,指經常打掃。 靜:乾淨。

畦:讀音qí,意為田園中劃有界限的長條方塊。

排闥:讀音tà,推開門,排為推,闥為門。

(2)理解詩意:茅草房庭院經常打掃,潔淨得沒有一絲青苔。花草樹木成行滿畦,都是主人親手栽種。庭院外一條小河護衞着農田,把綠色的田地環繞。兩座青山推開門,送來青翠的山色。

D、學生嘗試自己翻譯詩意。

E、交流資料

同學們,你對王安石有哪些瞭解呢?(師生活動、展示資料)簡介詩人及寫作背景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號半山,封荊國公,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北宋傑出的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存世,《元日》《梅花》最著名。

湖陰先生:指楊德逢,是作者元豐年間(1078-1086)閒居江寧(今江蘇南京)時的一位鄰里好友。本題共兩首,這裏選錄第一首。

二、品讀重點,深入感悟。

1、出示提綱,明確重點。

自由讀詩,思考下列問題。

(1)詩人是通過什麼來表現湖陰先生庭院的乾淨的?

(2)本詩哪句採用了擬人的手法?

(3)全詩哪些詩句暗示了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哪些詩句表現了主人的品質高潔?

2、品讀感悟,美讀昇華。

A、劃節奏,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再悟詩意。

茅檐/長掃/靜無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 兩山/排闥/送青來。

B、深入理解詩句,感悟詩境

(1)“淨”,是通過“無苔”二字體現的。

教師引導:江南地濕,又時值初夏多雨,這對青苔的生長比之其他時令都更為有利。況且,青苔性喜陰暗,總是生長在僻靜之處,較之其他雜草更難於掃除。而今,庭院經常打掃,總是乾乾淨淨的,叫人感覺舒適。

繼續引導:更有令人賞心悦目的花木,一畦畦,整整齊齊,都是主人親手栽種,這更令人心曠神怡。所以這兩句再讀的時候,要注意表達作者心情的愉快。

自讀自悟,想像畫面,感悟詩境,再讀。

(2)含有“護”“繞”二字的兩句詩“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採用了擬人手法。

教師引導:門前的景物是一條河流,一片農田,兩座青山。在詩人眼裏,山水對這位志趣高潔的主人也有情誼。詩人運用擬人手法,將“一水”“兩山”寫成富有人情的親切形象。一條彎彎的河流環繞着碧綠的農田,正像母親用雙手護着孩子一樣。

邊讀邊悟,想像畫面,感悟詩境,再讀。

(3)“茅檐長掃淨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暗示了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表現了主人的高潔。

C、學生在此基礎上自讀、小組交流讀、感悟詩境。

D、朗誦全詩,感悟詩歌內涵。

E、再次齊讀,加深印象。

F、總結中心,昇華主題

(1)課堂總結:《書湖陰先生壁》描寫的是湖陰先生家庭的清幽,院內、院外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湖陰先生庭院的讚美,體現了詩人對朋友的深情,同時也寄託了詩人的閒適心情。

(2)昇華主題:同學們,本詩通過描寫湖陰先生庭院內簡樸的居室,異常潔淨,院外的山水農田,青綠有情,不僅表現了詩人對美麗大自然的讚美,更讚美了湖陰先生高潔的人格品質。

(3)立足教材,拓展延伸。

結合詩歌,在想像畫面,感悟詩境的基礎上,《書湖陰先生壁》一詩配幅插圖。

三、多元訓練,讀寫結合。

美美地將詩讀幾遍,做到會背,蒐集幾首題牆詩,讀一讀。

四、板書設計

書湖陰先生壁 (宋)王安石

院裏: 茅檐 花木

院外: 一水 兩山 景美人更美

典故: 護田 排闥

表達方法:描寫 擬人

國小六年級上冊語文《書湖陰先生壁》教案 篇2

一、導入。

古人有在牆壁上題詩的習俗,有些題壁詩就眼前景物寄託詩人的思想感情,有些則直抒胸臆,這首詩屬於前一類,寫的是湖陰先生的住宅,卻寄託了詩人的閒適心情。湖陰先生是北宋隱士楊德逢的別號,他的住宅在金陵(今南京市)鐘山半山上,叫“半山園”;王安石罷相後也住在鐘山,跟他成了鄰居,時有往來。這首詩寫於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其時詩人62歲。

二、讀讀講講問問。

講:①“長掃”的“長”,有“常”義,長掃即經常打掃。

②“靜”,通“淨”。

③畦(印),田園中的小區。

④護田,將田周邊的水寫成有情之物,彷彿小心翼翼地保護着稻田,不使受到侵犯。

⑤排闥(伯),把人在門中可以看到兩座山,説成山不請而自將青色送人門中,山也成了有情之物。

按:“護田”一語出自《漢書?西域傳》,指漢王朝派兵保護墾田事。“排闥”一語出自《漢書,樊噲傳》,大意是,漢高祖卧病,不接見任何人,樊噲卻不顧禁令,排闥而人。學生不問,可以不講;

問:這首詩先寫庭院之內,後寫庭院之外,請用自己的話加以描述。(院內:簡樸的居室,異常潔淨,台階上沒有苔蘚,顯得光潔可愛;院子裏花木成行,散發着清香。院外:有山有水有田,滿眼青綠,顯得恬靜、優美。)

問:你能看出這是一個隱士之家嗎?(從環境看,它遠離塵囂而風景優美,適合隱士的意願;從院內看,住宅簡樸,符合隱士的性格;從主人的生活狀況看,他與世無爭,以打掃庭院,手栽花木自娛,正是隱士的生活習慣。)

問:詩人借寫隱士住宅寄託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自由發言)

三、總結。

讀這首詩要注意兩點:一是詩人罷相後對世事的淡泊心情,對湖陰先生的隱居生活頗有豔羨之意;二是煉字好,特別是“護”“排”“送”諸字,把山和水都寫活了,值得品味。

國小六年級上冊語文《書湖陰先生壁》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默寫《江南春》。

2.小組合作,藉助工具書理解重點詞語及詩句的意思。

3.分析詩歌中景物的特點,思考作者是如何將景物的特點展現出來的。

4.讀中感悟,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感受古詩的語言美和意境美,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古詩。

2.通過誦讀,感知詩歌中所描寫景物的特點。

3.體會詩人借景所傳達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温故知新,導入新課

1.背誦古詩,分享詩詞積累。

過渡: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劉禹錫的《浪淘沙》,同學們都會背了嗎?(指名背誦。)上節課,我還給大家佈置了一些課外積累的作業,大家能分享一下你們的積累嗎?可以是描寫黃河的詩詞,也可以是劉禹錫的其他詩作。大家在分享的時候要注意朗讀,讀出詩的味道、詩的情感。(學生分享積累的詩詞。)

2.自然導入新課。

過渡:上節課我們欣賞了黃河的磅礴氣勢,那首詩的整體感情基調是豪邁的。這節課,我們將學習的兩首詩風格則迥然不同,我們來看看這首《書湖陰先生壁》。

二、運用方法,自主學習

1.小結學習古詩的方法,過渡到學習《書湖陰先生壁》。

過渡:同學們,我們在學《江南春》時,用到了這樣的學習方法:①初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②再讀古詩,明意悟情。③熟讀成誦,吟出詩韻。接下來,同學們要用這種方法自主學習另一首古詩《書湖陰先生壁》。

2.解詩題,明背景。

詩題:“書……壁”意為“在……牆壁上寫詩”,與我們學過的蘇軾《題西林壁》一詩中的“題……壁”是一個意思。

詩作背景:北宋大政治家王安石晚年閒居在今南京紫金山麓的半山園,常跟附近的居民來往,相處得很友好,湖陰先生楊德逢便是其中的一位。這一年夏初時節,詩人又到湖陰先生家做客,對這裏的環境十分欣賞,便吟成這首絕句,應主人請求寫在了牆壁上。

3.初讀詩歌,讀通詩句。

(1)自由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再讀,藉助工具書及註釋理解詞意,進而理解每句詩的意思。(瞭解全詩大意,初步掌握古詩的感情基調。)採用邊讀邊畫邊批的方式學習。

(3)瞭解“對偶”這一修辭手法。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提示:這兩句詩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其中“一水”對“兩山”,“護田”對“排闥”,“將綠繞”對“送青來”。這樣兩兩相對,音韻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對偶也叫對仗,是將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或相似的兩個詞組或句子成對地排列起來的修辭手法。這樣的詩句如: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兩個——一行;黃鸝——白鷺;鳴——上;翠柳——青天。)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三山——二水;半落——中分;青天外——白鷺洲。)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鳥——僧;宿——敲;池邊樹——月下門。)

4.再讀詩歌,明意悟情。

(1)教師複述古詩大意,學生閉眼冥想畫面。

教師:幾間簡樸的茅舍由於經常打掃,檐潔壁淨,沒有苔蘚生長的餘地;成壟成行的花木,把小小庭院裝點得井井有條,這些全出自主人的親手栽培。一條快活的溪水環繞着大片碧綠的禾苗,儼然是稻田的守護者;兩座多情的山峯不待邀請就推門而入,把青青的秀色送入眼簾。

(2)學生説説聽後的感受,再帶着初步體會到的情感朗讀全詩。(側重於人物形象與情感的體會。)

思考:你覺得湖陰先生是個怎樣的人?

(高潔、富有生活情趣;清靜脱俗、樸實勤勞、熱愛自然……)

(3)出示提綱,明確重點。

①自由讀詩,思考下列問題:

A.詩人是通過什麼來表現湖陰先生庭院的乾淨的?

B.本首詩中哪一句採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

C.詩人描寫景物,讚美主人的品格,歸根結底還是為了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你感受到了嗎?説説詩人借寫湖陰先生的住宅寄託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②彙報交流。

A.“淨”是通過“無苔”二字體現的。

教師引導:江南地濕,又時值初夏多雨,這對青苔的生長比之其他時令都更為有利。況且,青苔性喜陰暗,總是生長在僻靜之處,較之其他雜草更難於掃除。而今,庭院經常打掃,總是乾乾淨淨的,叫人感覺舒適。

繼續引導:庭院中更有令人賞心悦目的花木,一畦畦,整整齊齊,都是主人親手栽種,這更令人心曠神怡。所以再讀這兩句的時候,要注意表達作者心情的愉快。(指名學生朗讀。)

B.含有“護”“繞”二字的兩句詩“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採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

教師引導:門前的景物是一條河流,一片農田,兩座青山。在詩人眼裏,山水對這位志趣高潔的主人也有情誼。詩人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一水”“兩山”寫成富有人情的親切形象。一條彎彎的河流環繞着碧綠的農田,正像母親用雙手護着孩子一樣。

C.《書湖陰先生壁》描寫的是湖陰先生家清幽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湖陰先生的庭院的讚美之情,體現了詩人對朋友的深情,同時也寄託了詩人的閒適心情。

小結:同學們,本詩通過描寫湖陰先生家簡樸、潔淨的庭院和院外有情有義的綠水青山,不僅表達了詩人對美麗大自然的讚美之情,更讚美了湖陰先生高潔的人格品質。

5.熟讀詩歌,感悟詩韻。

(1)指名讀背古詩,讀出詩的韻律美。

(2)配樂齊誦古詩,感受詩的意境美。

6.立足教材,拓展延伸。

(1)在想象畫面、感悟詩境的基礎上,為《書湖陰先生壁》一詩配幅插圖。

(2)教師出示幾首寫景的古詩,學生讀一讀、悟一悟。

秋詞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寄揚州韓綽判官 杜牧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書湖陰先生壁(其二) 王安石

桑條索漠楝花繁,風斂餘香暗度垣。黃鳥數聲殘午夢,尚疑身屬半山園。

三、作業設計,鞏固提升

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國小六年級上冊語文《書湖陰先生壁》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理解本課“盤踞、治理、歸宿、如臂如股、勁挺、盪漾、領悟、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風雨同舟”等詞語的意思,並讀讀記記。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這位老人創造了什麼奇蹟,這一奇蹟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創造的?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特別感悟“青山是不會老的”深刻含義。

教學重點難點:

從重點句段中,領受老人以老弱之軀在這窮山惡溝裏創造奇蹟的不易,感受老人改造窮山溝信念之真、決心之大、意志之堅、品格之高。

教學準備:教學PPT

課前學生預習:

1、按課文前面的“連接語”預習課文,思考問題。

2、查找資料,蒐集圖片:“晉西北”、“晉西北老人”、“晉西北風沙防治”、“晉西北綠色生態治理工程”。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學習課文

一、 教學引入,初讀課文

1、教師導語:同學們,我們剛剛學習了15課《這片土地是神聖的》,美國的印第安人對他們美麗的故土的眷戀與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動了我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16課《青山不老》,要去看一看我們中國晉西北的一位老人對自己的故土——家鄉的大山的熱愛。

2、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説説課文主要寫了誰,什麼地方,什麼事?

(1)分組讀詞語:△肆虐、盤踞、險惡、

△綠洲、治理、勁挺、盪漾、領悟、如臂如股、宏偉、

△風雨同舟、三番五次、 歸宿、與山川共存 、與日月同輝

説説老師為什麼如此分類出示本課詞語?

(2)説説課文主要內容。

二、 再讀課文,你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老人確實年歲大了、老了?用找句子,並用“ ”打出重點詞語。

(1)65歲那年,他組織了七位老人開始治理這條溝,現在已有五人離世。

(2)他可敬的老伴,與他風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樹回來時,發現她已靜靜地躺在炕上過世了。

(3)他已經81歲,知道終有一天自己也會爬不起來。

(4)老人拄着枴杖,慢慢邁進他那個綠風盪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許老人進去後就再也出不來了。

(4)老人拄着枴杖,慢慢邁進他那個綠風盪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許老人進去後就再也出不來了。

三、讀課文,找找如此瘦弱的老人卻創造了什麼奇蹟。用“【 】”找句子,並用“△”打出重點詞語。

(1)窗外是參天的楊柳。院子在山溝裏,山上全是樹。我們盤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綠色的波浪,風一吹,樹梢捲過濤聲,葉間閃着粼粼的波光。

( 2)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奇蹟。去年冬天,他用林業收入資助每户村民買了一台電視機。

(3)楊樹、柳樹如臂如股,勁挺在山窪山腰。看不見它們的根,山洪湧下的泥埋住了樹的下半截,樹卻勇敢地頂住了它的兇猛。這山已失去了原來的坡形,依着一層層的樹形成一層層的梯。

你覺得這是一些怎樣的樹?它們的作用是什麼?你能用課文中的話來説嗎?

四、這一奇蹟究竟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創造出來的?

1、“我知道這條山溝所處的大環境”根據第二自然段,想象老人在這樣大環境中種樹造林的艱難情景。

先感受老人在家鄉的大山上植樹造林的大背景

(1)晉西北在我國的什麼地方?這裏的環境有什麼特點?交流資料、圖片。

(2)課文哪個自然段對這裏惡劣的自然條件作了生動的描寫?

(3)學生自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用“——”找出這裏自然條件極為惡劣的重點句子,並有“△”打出句子內的重點詞語,旁註自己的感受。

交流:A、這是中國的晉西北,是西伯利亞大風常來肆虐的地方,是乾旱、霜凍、沙塵暴等與生命作對的怪物盤踞之地。

B、“風大作時,能逆吹牛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墜。”

(4)、出示句子:“就在如此險惡的地方,我對面這個手端一杆旱煙袋的瘦小老頭,竟創造了這塊綠洲。”我句話有哪幾個明顯對比的地方?(如此險惡的地方——瘦小老頭)

(如此險惡的地方——創造綠洲)

(瘦小老頭——創造綠洲)

再根據第二自然段,想象老人在這樣大環境中種樹造林的艱難情景,説一説。

2、“我還知道這個院子裏的小環境”根據第三自然段,想象:説説老人在這樣小環境中植樹了一天疲憊不堪回到這個院子裏時的事情。

五、尋找老人創造奇蹟的力量源泉

是什麼力量驅使着、支撐着老人以自己的老弱之軀,放棄與女兒歡聚、頤養天年的幸福,日日耕耘在荒山野嶺中,選擇青山作為生命的歸宿呢?用“~”劃出重點句子,用“△”打出重點詞語,旁註自己的感受。

1、“老人説:“這樹下的淤泥有兩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這黃土,我們才有這綠樹;有了這綠樹,我們才守住了這片土。

2、“作為一個山野老農,他就這樣來實現自己的價值。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為另一種東西。他是真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了。”

(1) 對這句話,你有什麼問題要提出來?

預設:△“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是什麼意思?

△“另一種東西”指什麼?

△“他就這樣來實現自己的價值”老家是怎樣實現自己的價值的?

插入“晉西北風沙防治”、“晉西北綠色生態治理工程”情況的資料。

(2)從這位普通老人身上我領悟到什麼? 青山是不會老的

第二課時:領悟寫作風格,進行小練筆

一、寫作特色領悟

1、與《詹天佑》一課作比較,領悟本課的敍述風格

你如果是作者,從這位普通的老人身上領悟到:青山是不會老的。想象:作者此時此刻走在歸去的山路上,看着這滿山的綠樹,想起“晉西北風沙防治”、“晉西北綠色生態治理工程”,你心潮騰湧,你有一種衝動,很想也給這位老人在這青山之際留下像詹天佑一樣的銅像。

説起詹天佑,我們我們不由得想到,作者的這篇文章如果變換一下寫作風格,比如學習《詹天佑》作者的敍述風格,再寫為銅像寫一篇文章呢? 你還得蒐集哪些材料呢?而這些材料你目前的手頭上有嗎?你現在手頭上只有什麼材料?於是你放棄了學習《詹天佑》一課作者敍述風格,改用自己的風格。什麼風格?(借景抒情,夾敍夾議,環境描寫與人物描寫融為一體)

附兩課對比提綱

詹天佑

概括介紹

按事情發展順序具體描述 受命於危難之際(造京張鐵路的背景)

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開線路

鐵路提前竣工 詹天佑的塑像

青山不老

綠樹濃濃的山林景觀

晉西北山溝險惡的大環境

院子裏艱苦的小環境

幹部介紹、老家陪同參觀

作者的心靈感觸

總結本課的敍述風格:借景抒情 夾敍夾議 環境描寫與人物描寫融為一體

2、鞏固小練筆: 你如果有機會來到這座青山,看到老人創造的綠洲,又看到作者塑的老人的銅像,站在銅像前,你會從心底裏對這位可敬的老人説什麼?

題目:青山是不會老的

以“是啊,敬愛的老人,青山是不會老的。”為開頭,以“望着這片生機勃勃的綠,我可以想像望着這片生機勃勃的綠,我可以想像望着這片生機勃勃的綠,我可以想像”把自己站在銅像前默默地對老人説的寫下來。

板書設計:

青山不老

老弱的身軀

險惡的大環境 創造綠洲,創造奇蹟

艱苦的小環境 另一種東西 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

敍述風格:借景抒情 夾敍夾議 環境描寫與人物描寫融為一體

國小六年級上冊語文《書湖陰先生壁》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排比句,瞭解運用排比句的好處。

2.瞭解分號的用法。

3.理解積累古詩《過故人莊》。

4.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

1.學會在習作中運用排比句,正確使用分號。

2.積累古詩《過故人莊》。

教學難點

理解《過故人莊》詩句的含義,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以《草蟲的村落》和《蟋蟀的住宅》為例,學習對比閲讀的閲讀方法。

2.從讀中感悟排比句、分號的用法和作用。

教具準備

文章《蟋蟀的住宅》

教學過程:

一、對比閲讀教學

(一)對比閲讀,完成練習

1.我們剛剛學習了《草蟲的村落》這篇文章,大家一定對文章的內容記憶深刻。哪位同學來説一説,文章中讓你印象最深的部分?

(黑甲蟲回到村子受到歡迎;甲蟲音樂家們在大樹下演奏;“村民們辛勤勞動”……)

2.我們以前還學過一篇文章,題目是《蟋蟀的住宅》,同學們還記得吧?誰能來説一説,這篇課文中的什麼內容讓你記憶猶新?

(蟋蟀慎重選擇住址;蟋蟀的住宅佈置合理;蟋蟀建住宅的時間;蟋蟀建住宅時很辛勤,不怕苦不怕累……)

3.現在,我給大家打印了《蟋蟀的住宅》這篇文章,發給大家。今天我們來把這篇課文和《草蟲的村落》放在一起讓大家閲讀,閲讀後完成老師發給大家的表格,好嗎?

(學生分小組,先自己讀文章,然後共同完成表格所填寫的內容。表格內需要學生完成的項目:題目、描寫對象、主要內容、寫作手法、情感表達、我的發現。)

(二)彙報交流,教師指導

1.各小組上交完成的表格。

2.【出示課件2】教師評價並指導:

(1)兩篇文章都是描寫昆蟲的。

(2)在內容上:《蟋蟀的住宅》主要寫了蟋蟀建住宅時的選址、住宅特點、建造時間和蟋蟀辛勤地建造自己的住宅等內容,《草蟲的村落》主要寫了作者追隨黑甲蟲一次遊歷的過程,其中包括甲蟲迷路、回到村子、看到甲蟲音樂家演奏及勞動等情節。

(3)在寫作手法上,《蟋蟀的住宅》是作者通過大量的觀察、研究具體寫住宅的情形;《草蟲的村落》則運用了豐富的想象和比喻、擬人手法,把一次神奇的遊歷寫得充滿情趣。

(4)情感表達:兩篇文章都表達出作者熱愛自然、喜歡昆蟲的情感。

(三)課堂小結,提出要求

像剛才這種把兩篇文章放在一起閲讀的方法叫對比閲讀,這種閲讀方法有很多好處,今後我們要多用這種方法,同學們一定還有許多新的發現。(板書:對比閲讀《草蟲的村落》和《蟋蟀的住宅》)

二、排比教學

(一)觀察句式,瞭解句意。

小組討論,探究,學生讀後,談一談自己的發現。

【出示課件3】我是親友之間交往的禮品;我是婚禮的冠冕;我是生者贈與死者最後的祭獻。

(這段話連用了三個“我是……”的句式,強調花的作用之大。)

【出示課件4】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這段話連用了三個“灕江的水真……啊”的句式,強調了灕江的水“靜、清、綠”的特點。)

【出示課件5】在輕輕盪漾着的溪流的兩岸,滿是高過馬頭的野花,五彩繽紛,像織不完的錦緞那麼綿延,像天邊的霞光那麼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麼絢爛。

(這段話連用了三個“像……那麼……”的句式,強調了野花的美麗。)

(二)認識排比,明白作用

1.教師講解:「」

【出示課件6】把三個或以上意義相關或相近、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相同的詞組或句子並排在一起,就叫做排比。我們剛才讀過的這三段話都是排比。(板書:排比)

2.小組討論、探究排比句有什麼作用?

(1)小組討論,探究排比句的作用。

(2)教師評價總結,明確:

用排比來説理,可以使條理分明;用排比來抒情,可以使節奏和諧,顯得感情洋溢、氣勢更為強烈;用排比來敍事寫景,能使層次清楚、描寫細膩、形象生動。

(板書:作用:説理條理分明、抒情氣勢強烈、敍事寫景形象生動)

(三)練習運用,互評互改。

1.教師出示練習題:

以田野景色為描寫對象,寫一個排比句。

2.學生互評,教師指導。

把自己寫的排比句與同學交換,互相評價,提出合理化的修改建議。

教師從學生作業中抽出一兩份作例子,先評價,再講一講修改意見。

3.自我修改,力求完美。

學生根據同學和老師的建議修改自己的句子,爭取寫出一個通順優美的排比句。

三、分號教學

(一)讀一讀,注意標點符號。

1.自讀自悟,分號常在什麼地方使用。

【出示課件7】(1)我在原野上搖曳,使原野風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風中呼吸,使清風芬芳馥郁。我微睡時,黑夜星空的千萬顆亮晶晶的眼睛對我察看;我醒來時,白晝的那隻碩大無朋的獨眼向我凝視。

(這段話是講花兒在不同地點不同狀態下的情況。這些分句之間都是並列關係。)

【出示課件8】(2)太陽曬着地面,有些地區吸收的熱量多,那裏的空氣就比較熱;有些地區吸收的熱量少,那裏的空氣就比較冷。空氣有冷有熱,才能流動,成為風。

(這段話是講地區之間吸收熱量多少不同而形成風這個道理的。兩個分句分別講兩種相反的情況。)

(二)想一想,認識分號作用。

1.學生議一議,想一想,分號與逗號、句號有什麼不同。

2.教師指導講解:

【出示課件9】分號是一種介於逗號和句號之間的標點符號,主要用以分隔存在一定關係(並列、轉折、承接、因果等,通常以並列關係居多)的兩句分句。(板書:分號表示並列、轉折、承接、因果關係)

分號還可以用來分隔作為列舉分項出現的並列短語,或是辭書中同一義項的不同釋義。

(三)寫一寫,感悟分號用法。

1.以“愛心”為話題練習寫一段話,用上分號。

2.學生互相評價,提出意見或建議。

四、課堂總結

這一節課,我們首先學習了一種新的閲讀方法——對比閲讀。這種方法可以使我們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明確作者思路,瞭解文章寫法,對提高我們的閲讀能力很有幫助。這節課我們還學習了一種句式——排比句和一種標點——分號,瞭解了它們的用法和好處,希望同學們在習作中學習運用。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本詩。

2.理解詩歌中的詞語。

3.聯繫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並初步體會詩中對仗句的特點。

4.通過誦讀這首詩,感受朋友之間聚散兩依依的濃濃情誼,激發學生珍惜人間友誼的美好情感。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發情感,談話導入

1.在我們的文學長河中,有一顆璀璨的星星,那就是古詩詞。古詩詞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精華,學習古詩詞就是繼承和發展我國古代文化的瑰寶,提高文化素質,陶冶情操。由於年代久遠,繼承古代燦爛文化,重點應是誦讀、背默、積累。難點是閲讀及鑑賞古詩的方法。今天,我們就一起尋找打開這扇古代文化寶庫大門的鑰匙,欣賞顆顆璀璨明珠的風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孟浩然的一首詩《過故人莊》。

2.(板書:過故人莊 孟浩然) 學生齊讀。

二、正確朗讀,初步感知

1.請學生自己揣摩,確定怎樣讀這首詩。

2.學生試讀,教師指導:

(1)節奏常識:

①古詩五言句按音節劃分一般是:2/2/1。例如:綠樹/村邊/合。

②有破讀現象時,要按意義劃分。例如:故人/具/雞黍。

訓練:按音節兼顧意義的方法對詩歌進行節奏劃分,並説明理由。

【出示課件11】

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強調:古詩節奏劃分的標準是音節兼顧意義的。所以,懂字詞,説譯文是正確劃分古詩節奏的關鍵。

3. 按照節奏,練習朗讀。

4.讀了此詩,你知道它講述了一件什麼事?

(孟浩然接受一位老朋友的邀請,來到鄉村做客。)

三、熟讀詩歌,體會含義

1.多媒體依次出示詩句,賞析指導

【出示課件12】“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1)指名讀詩句,理解字詞:

故人——老朋友

具雞黍——準備豐盛的飯菜

(2)受到老朋友的邀請,看到這一桌豐盛的飯菜,詩人心情怎樣?(開心、高興)

(3)指導讀好這句詩句。

【出示課件13】“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1)指名讀。

(2)把你的體會説説。(打開窗子,面對穀場和菜園,舉起酒杯暢飲美酒,閒談農事。只有老朋友之間才會談家常事。)

(3)隨機理解“桑麻”

(4)看着插圖,發揮你的想象,説一説詩人和老朋友會聊一些什麼?)

(5)學生自己完成。

(6)交流

(真是太感謝你為我準備了這麼豐富的菜餚,下次歡迎你到我家去做客。)

(你們這兒真美,真想一直住在這兒啊!)

(今年的收成怎麼樣?還好,有可能是個大豐收。)

…………

是啊,深情厚意只在淡淡的幾句詢問農事中,就在這悠然地舉杯飲酒,閒談農事中。

【出示課件14】“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1)指名讀

(2)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詩人怎樣的感情?(依依不捨)

(3)即將分別了,孟浩然會和友人説寫什麼?和旁邊的同學説説。

(4)交流。

(5)是啊,真摯的友情讓詩人依戀,農家的生活讓他嚮往,那還有什麼讓詩人要相約重陽日在來賞菊花呢?(優美、淳樸的田園風光。)

【出示課件15】“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1)這是寫景的詩句,放眼望去綠樹圍繞着村邊,青山在村外橫卧。

(2)讀好此句。『』

(3)講述對仗句。

師範讀“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這句詩讀上去朗朗上口,你知道它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嗎?(對偶)

師講述什麼是對偶句。

師生對對子:“綠樹”對________;“村邊”對_______;“合”對______

“綠樹村邊合,”對____________

這首詩中還有一句對仗句找出來。(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師生共對對子。

讀好這兩句詩句。

2.再讀詩歌,品詩意境

點撥1:同學們,透過詩,你們彷彿看見了什麼?

(我看見了:青青的山,綠綠的地,清清的溪水和金燦燦的菊花;谷垛堆堆的稻場,鬱鬱葱葱的菜地;村民們在田間辛勤地勞動着;孩子們在捉迷藏、放牛……)

點撥2:同學們,透過詩,你們彷彿聽見了什麼?

我聽見了:雞在叫:“喔!”“喔!”;

鴨在叫:“嘎!” “嘎!”

詩人與朋友舉杯談農事,互相祝福……

點撥3:同學們,透過詩,你們彷彿聞到了什麼?

明確:稻香、菊花香、泥土的氣息、大自然的清新空氣。

點撥4:同學們,透過詩,你們彷彿感受到什麼樣的情?

明確:朋友的熱情,詩人與朋友之間純樸的友情,詩人喜愛大自然的激情。

板書:朋友的熱情 純樸的友情 熱愛大自然激情

強調:透過詩,你彷彿看、聽、聞、感到了什麼,用自己的經驗去想象詩人的經驗,就會品味出詩的意境。

四、練習背誦。

板書內容

對比閲讀《草蟲的村落》和《蟋蟀的住宅》

排比 作用:説理條理分明、抒情氣勢強烈、敍事寫景形象生動

分號表示並列、轉折、承接、因果關係

過故人莊 孟浩然 朋友的熱情 純樸的友情 熱愛大自然激情

國小六年級上冊語文《書湖陰先生壁》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相機教學“咆哮、獰笑、揪、瞪”等重點詞語

2、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3、抓住人物言行感受老漢偉岸的形象與不朽的精神。

教學重點:通過言行感受人物品質,指導朗讀。

教學難點: 難點是理解題目所藴含的深意。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 直接揭題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橋》.

2.橋是一篇小説,全文只有五百來字,由於篇幅短小也叫小小説,(師板書:小小説)它曾獲得全國優秀短篇小説獎,到底有什麼魅力獲得如此佳績呢?請你們也去讀讀課文,請同學們打開課本78頁.

二、 初讀課文,梳理內容

1.自由朗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件什麼事?

( 提個醒,你可以抓時間、主要人物、事件來説文章的主要內容)

(評:同學們讀得真認真,讀了課文,誰來説説文章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2、交流反饋2-3人,(評:概括能力不錯,概括得很準確)師隨機板書: 老漢 村民

師點撥:你們説的是故事感人的情節,(板書:情節)故事中的主人公“老漢為了讓村民順利過橋,自己和兒子卻犧牲了。(板書:人物)

3.那麼,故事是在怎樣的環境中發生的呢?(板書:環境)

三、學習環境描寫,感受洪水的可怕

1、快速瀏覽課文,把描寫洪水的句子劃下來。

2、交流:出示句子

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羣受驚的野馬,從山谷裏狂奔而來,勢不可當。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

水漸漸竄上來,放肆(sì)地舔着人們的腰。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1)分句讀句子,正音,適機引導朗讀。(評:找得真準)

第1句:這雨下得很大呀,聲音響點,讀的“這雨很大很大的樣子出來。”

第2句:咆哮一般指什麼?(人暴怒喊叫。)這裏什麼在咆哮,洪水好像受驚的野馬在咆哮這是運用什麼修辭方法,這樣寫更能讓我們感覺到洪水的——(洪水來勢兇猛,奔騰呼嘯。)學生讀這句,分析後再讓他讀。“你再來讀讀,讀出洪水的兇猛。”多個學生讀句子。

第3句:跳舞是很優雅的,這裏是誰跳舞,(洪水)這舞給你的感覺-----(可怕)這是什麼寫作方法。(擬人)這是魔鬼、是野獸、是死神在跳舞,是死亡之舞。讀出感覺來。

第4句:獰笑是一種怎樣的笑聲?(兇惡地笑),是什麼在逼近?是死亡啊!你在來讀讀。大家注意他的表情。

第5句這水舔到腰了,舔得你——毛骨悚然。

(2)齊讀句子。

(3)師:如果用一個字或一個詞來形容這場洪水,你會用什麼字?(兇猛、狂、可怕等)通過朗讀告訴大家,這的確是一場可怕的洪水,選擇一、兩句。多幾位學生讀

(3)讀着讀着,你們彷彿看到了什麼?(評價:能讀出豐富的畫面,也是一種讀書本領。想象力真豐富)

(4)這麼豐富的畫面,作者寫作時僅用一個詞就能表現出來。請看第一句“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像這樣的句子,一個詞也是一句,我們叫他短句,這就是短句獨特魅力,短而有力,短而豐富,讓我們感受到了特殊的魅力。 讀好短句要注意停頓。齊讀句子。

(5)讓我們再次通過朗讀來感受句子的獨特魅力。(放音樂齊讀句子。)

師:這哪是洪水啊!這分明就是——(死神、像魔鬼)

師:你看,作者用了大量的比喻、擬人、短句,烘托小説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發生了感人的故事,請你細細讀課文,文中的哪些地方深深感動了你?

四、品味言行,感悟豐滿人物形象

1、默讀7-23小節,劃出讓你心動的句子,並在旁邊寫上批註。等會兒交流。

2.學生彙報交流,着重指導以下句子:

預設一:

“老漢清瘦的臉上淌着雨水。他不説話,盯着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生讀 並説 (你真會學習)

師點撥:把老漢比作山給你的感覺是——冷靜、鎮定。不説話就能鎮住大家,多有威信,老師再請一位同學讀讀這句。同學們來評評,是否讀出感覺來了。

預設二:

“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後面!”

讀書要會看標點, 誰能讀出3個感歎號。指名多生讀(評價:讀得有力些、堅定些)

老漢的聲音雖然沙啞,但是傳來的聲音卻像大山一樣堅定,鏗鏘有力。

我們一起合作讀讀句子:

再次朗讀,老漢沙啞地喊——

老漢堅定地喊——

(一處神情、一處語言 ,讓我們感受到了人物老漢的形象。小説描寫 一定離不開動作的描寫。)

預設三:抓住“揪、推”來教學

“老漢突然衝上前,從隊伍裏揪(jiū)出一個小夥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後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

1、師:請看屏幕讀讀這句話。生讀(評價讀書,夠兇的支書,或不夠兇,有點留情面,此時,他一點都沒有留情面啊,誰讀得更兇。)多生讀。

2、師:被揪出的小夥子,將站在什麼位置?(最後)

師:這意味着什麼?揪出的小夥子可是他——兒子,他猶豫過嗎?

揪得那麼果斷。(突然衝上去)

3、師:此時,你們看到的是怎樣的老漢?(鐵面無私、不徇私情、無私無畏、捨己為人)

4、師:讓我們通過朗讀讓大家看到一個鐵面無私、無私無畏的老漢。女支書先讀,(温柔了,再讀。或好凶的女支書)(男支書讀得要勝過女支書哦,有信心嗎?拭目以待)

師:文中與“揪”相反的動作,請同學們找找。

出示:小夥子推了老漢一把,説:“你先走。”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他用力把小夥子推上木橋。

1、這一推又讓你有什麼感受?(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兒子對父親深深的愛)

2、師:這一推推出了——父子情深,多麼感人的場面啊!

3、他們是在什麼情況下,互相推讓。

出示:木橋開始發抖,開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漢的胸膛。最後,只剩下了他和小夥子。4、同學們來,我們來角色朗讀,再次感受一下這對父子之間深深的愛。

女同學讀老漢的話,男同學讀小夥子的話,老師讀旁白。

出示:木橋開始發抖,開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漢的胸膛。最後,只剩下了他和小夥子。 小夥子推了老漢一把,説:“你先走。” 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他用力把小夥子推上木橋。

師:作者善於抓住一揪一抓動作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這也是小説吸引人的魅力。

五、小説結尾的描寫別出心裁。

①同學們,讓我們靜靜地看,誰來讀一讀這個結局

②出示句子,指導朗讀。聽老師讀讀。

③讀到這裏的時候你驚訝嗎?為什麼?

師:小説的結尾出人意料,營造了震撼人心的藝術。簡短的文字帶給我們強烈的震撼這就是小小説的獨特魅力。

師:同學們,學到這裏,是否發現這篇文章的佈局與平時看到的文章有什麼不一樣?(好幾個地方一個句子就是一段,這叫“獨句成段”板書:獨句成段

六、總結提升

1.學了課文,現在你明白這篇小小説為什麼被評為全國優秀小説的原因嗎?(情節有懸念,人物形象感人,環境描寫,短句描寫獨特等)課外同學們去朗讀優秀的小小説。

國小六年級上冊語文《書湖陰先生壁》教案 篇7

一、基本情況分析

本班學生52人,隨着年級的增高,孩子們的知識學習廣泛了,內容增加了,難度加大了,學習方法改變了.針對現狀,我將孩子大體分為四類:第一類:品學兼優的孩子,如黃武寶、李選平、丁潔禕、何聲怡等這些孩子學習品質很好,有很好的自制力,能主動學習,應該説具有衝擊重點中學的實力,第二類學生,所佔比例最大,他們努力學習,但基於多種原因,如:家長教育方法不得當,基礎不紮實,學習方法不正確,青春期思想波動等,造成成績不拔尖,但他們也有衝擊重點的希望,這些學生就是所謂的可上可下的學生,發展好了,是重點,稍有鬆懈就將與重點擦肩而過,如顏菁、陳俊宏、陳孝澤、陳康等。第三類學生,是老師最心疼的孩子,如王君藝、伍傑等這些孩子一直努力學習,渴望有一份理想的成績,他們善良懂事,但成績始終不理想,以致自己信心都大打折扣,面對這些學生,我傾注了更大的熱情,耐心的輔導,生怕傷到他們敏感的自尊。第四類學生是我平時關注最多的孩子,如陳學忠、黎昌瑚、許澤康、鍾顯湘等活潑好動,充滿了青春的活力,也因此常常違反紀律,表現在上課搞小動作,甚至課堂上説話,影響其他同學聽課,他們對學習沒有興趣,成績也普遍不好。面對這些孩子我有義不容辭的教育責任,針對上學期本班學生所表現出來的特徵,本人在本學期對語文教學工作做了些調整,也取得了一些成績和經驗,現作出總結

二、提高教學質量的做法

(一)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在上學期期末考試中,顯示出本班的基礎知識掌握得不夠紮實,從檢測的情況來看,孩子們對字形掌握不夠,錯別字很多。因此我充分利用寫字課和早讀課抓學生的字形。字義的理解對文章的感悟很重要,而現在收入的課文中有很多難以理解的詞,在家庭作業中有些孩子的詞語解釋就是一味的抄參考資料或字典,並沒有真正的理解,在課堂上如果一個一個要學生解釋,顯得枯燥,有些學生就是照着參考資料念出來,沒有什麼實效,放到課文中聯繫上下文理解,費時多,我們略讀課文一般是一課時,講讀課文一般是二到三課時,時間也不允許老師逐字逐句的講解,只能講解重點詞句,其它詞語的疏通理解還是要在預習時完成。老師已教給孩子方法,具體實行還有待於個人,有些學習能力強的孩子會自覺完成,本學期在這方面進行了狠抓。我則採用了多種形式的練習,小結方法,練習鞏固等,爭取絕大部分學生在課堂裏過關。另外,對於學生馬虎做作業書潦草的現象,我嚴格抓緊每天下午的練字時間。課餘讓他們練寫字帖。一學期下來,學生的書寫有了進步。在字詞句方面的知識也得到了鞏固,提高了他們學習的基本技能和語文能力。

(二)做好學習方法的指導

俗話説,“磨刀不誤砍柴功”。最重要的學習莫過於方法的學習。搞好了學習方法的指導,對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是有很大的好處的。因此,我在教學不同的知識點時,都結合學生學習的情況來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

在預習課文時,要求學生“讀—畫—思—寫—問”的五步預習方法,意思是“讀課文、畫詞句、思內容、寫批註、問不解”的方法。學生掌握這個預習方法,有利於提高他的自學能力和閲讀水平。

在閲讀教學上,我注意理清文章的脈絡,滲透理解詞句的方法,指導學生抓住文眼來理解中心,歸納小結“分段、概括段意、概括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感悟表達方法”等閲讀技能,並進行遷移學習到同體裁的課文中去,收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在習作教學上,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周邊的事物,關心時事,對於熱點的奧運火炬傳遞和四川汶川大地震等事件,讓學生時時追蹤事態的發展,並把自己的感受訴諸筆端。把從課堂教學中學到的課文表達方法遷移運用,多積累素材,多練筆,學生的表達能力亦然不斷提高。

在綜合性學習中,為了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讓學生多實踐,多思考,多總結。我組織多種展示課,讓學生把自己收集到的資料彙總分類,確定研究主題,走出學校,深入家庭,走進社會來進行調查研究,學生的研究報告雖然內容欠具體,結論欠精準,但已初步閃現了學生智慧的火花。

當然,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關鍵,要求學生認真書寫,按時完成作業,專心聽講,大膽發言,定期複習等則始終在整下教學過程中要強調的內容。

(三)做好轉差工作

本班語文極需幫助的差生有七名,就是楊文鈺、姚傳壯、陳裕、王書香、許澤康、陳學忠,提高他們的成績,對提高全班整體的學習質量有很大的作用。我採用的方式是“以多優帶一差”的方法,幫助差生制定出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每天讓優生抽出半小時幫助他們掌握,因為是多名優生來幫助,所以他們都不會有增大負擔的感覺。另外我還設了獎勵的制度,形成了競爭的機制。通過單元和知識點的小測,檢查他們的學習效果,及時給差生鼓勵,使他們重拾學習的信心。

(四)拓展知識視野

語文教學必須重視積累運用,只有學生對知識有了一定積累之後才能運用。為了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我開展了一系列的語文活動:1、優秀文段朗讀。通過學生自主搜尋優秀文段,使學生主動進行課外閲讀,學生的閲讀量增加的同時,學生必然收穫了許多東西。2、好詞佳句的收集。在不斷收集整理的過程中,學生的詞彙積累有了明顯的增多。3、原創得意句段的展示。4、開展各種語文活動。如辯論、演講、出手抄報等等。學生在活動中增長了知識,訓練了動腦、動口、動手的能力。

三、存在問題與不足

1、同學們的作業,個別書寫質量太差,作業本保護的不夠好,個別同學對字的筆順、筆畫掌握的不好,錯別字比較多,還沒有養成認真書寫的好習慣。

2、個別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不高,還沒有養成良好的課外閲讀習慣。

3、輔差工作完成較好,培優工作則顯不足。

四、今後努力的方向和設想

1、採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2、要努力開發、充分利用語文課程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

3、多組織一些班級活動,如:朗讀比賽、説話比賽、講故事比賽等等,使那些思想落後,集體榮譽感差的同學受到啟發教育,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及時表揚鼓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責任感。

4、重視優生的培養和差生的轉化工作。

5、在指導學生學好語文,提高語文素養的同時,要加強德育工作,重視學生思想品德行為習慣的培養。

國小六年級上冊語文《書湖陰先生壁》教案 篇8

教學要求: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老漢臨危不亂,忠於職守,捨己為人的高貴品質。

2、學習作者通過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神態等描寫來表現人物的方法,領悟環境描寫的襯托作用。

3、理解小説巧設懸念,前後照應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1、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動的句子,結合老漢的語言,動作等描寫體會老漢的性格特點和高貴品質。

2、學習作者通過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神態等描寫表現人物的方法。

3、理解小説巧設懸念,前後照應的特點。

教學過程 :

第二課時

一、 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來習第12課《橋》

2、這是一篇小説,我們讀小説,要注意小説的三要素:環境,情節,人物

3、首先,我們來感受這篇小説環境描寫的句子,體會這些環境描寫有什麼作用?

(板書“環境”)

二、領悟環境描寫的作用

1、品讀描寫雨的句子。

師:文章開頭就有這樣一個句子。

出示這個句子: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

(1)師:這個句子用兩個字的短句進行排列來突出雨的猛、急。在朗讀時,該怎樣進行語速,語氣的處理。在下面試着讀一讀。

(2)、生品讀、彙報,師評議,引導。

(指名讀,男生讀,女生讀,全班齊讀)

師小結:在處理句子的朗讀時,我們要根據句子的特點和表達的意思來調整好語速、語氣以及輕重音的變化。

2、品讀描寫洪水的句子

(1)課文裏邊還有很多環境描寫是關於山洪的。請用“——”標出描寫山洪的句子,體會體會讀法。

(2)學生默讀劃記,師巡視。

(3)小組討論交流,選出一個你們組最想朗讀的句子,彙報時,先集體讀一讀,再由一名代表説説為什麼這樣讀。

(3)小組彙報,教師評議、引導。

課件根據學生的彙報出示描寫山洪的句子。

描寫山洪的句子

(1)山洪咆哮着,像一羣受驚的野馬,從山谷裏狂奔而來,勢不可當。

(2)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

(3)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

(4)水漸漸躥上來,放肆的舔着的人們的腰。

(5)水爬上了老漢的胸膛。

(6)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生彙報時,教師指導朗讀。

(1)山洪咆哮着,像一羣受驚的野馬,從山谷裏狂奔而來,勢不可當。

(指導語速加快,讀出山洪的咄咄逼人)

(2)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

(師:他跳的是什麼舞——死亡之舞。 讀出那種死亡逼近的恐怖感。)

(3)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

(注意引導出逼近的語速、語調的處理。在逼近前稍停,逼近延長讀,更能讀出那種危急、恐怖。)

(4)水漸漸躥上來,放肆的舔着的人們的腰。

(句子的語速加快突出躥的速度,“舔着”加重語氣,突出水的恐怖)

(5)水爬上了老漢的胸膛。(放慢語速,把“爬”輕聲讀,突出了對老漢的擔憂和關心。)

三、體會人物形象

1、過渡:讀着讀着,我的腦海裏突然冒出一個問號,作者花了大量的筆墨描寫雨呀、水呀、橋呀,是為了什麼?(生:這些環境描寫是為了烘托出老漢的形象)。

2、課文不僅用環境描寫來烘托人物的形象,還用了什麼方法烘托人物的形象?

(通過刻畫老漢的動作、神態、語言來突出他的形象)作者還用了什麼方法來突出老漢的形象?(對比,老漢和羣眾的對比)

(板書:動作、語言、神態的刻畫 對比)

3、來看看3——10段的描寫。課件出示文字

是誰驚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號人你擁我擠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人們又瘋了似的折回來。

東面、西面沒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橋。

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

人們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橋擁去。

木橋前,沒腿深的水裏,站着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全村人都擁戴的老漢。

老漢清瘦的臉上淌着雨水。他不説話,盯着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人們停住腳,望着老漢。

老漢沙啞地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後邊!”

4、在3至10段中畫出描寫羣眾和描寫老漢在洶湧的洪水面前動作、神態的關鍵詞。

(1)生劃記。彙報,師點紅點藍相關詞語。

(2)師出示關鍵詞

羣眾 老漢

你擁我擠往南跑 站着

瘋了似的折回來 清瘦的臉上淌着雨水

跌跌撞撞 擁去 不説話

亂哄哄 盯着

停住腳 望着 沙啞地喊 冷冷地説

(3)師:這就是剛才你們找到的老漢與羣眾在洪水來臨時的動作和神態的關鍵詞語。

(4)我們對比着來讀一讀。

男生讀老漢,女生讀羣眾。再來一次讀出老漢與羣眾的對比。

(5)帶着這種感覺讀讀這些段落。

課件出示:

是誰驚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號人你擁我擠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人們又瘋了似的折回來。

東面、西面沒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橋。

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

人們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橋擁去。

木橋前,沒腿深的水裏,站着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全村人都擁戴的老漢。

老漢清瘦的臉上淌着雨水。他不説話,盯着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人們停住腳,望着老漢。

5、課件出示字幕:他像一座山。人們停住腳,望着老漢。

師:他像什麼——生:一座山

他像一座山,在

他像一座山,在

他像一座山,在

6、師引導讀

師:此刻,滾滾洪水中響起了老漢沙啞地的聲音,(出示字幕,一大組讀——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後面!)

慌亂的人羣中響起了老漢沙啞地的聲音,(出示字幕,二大組讀——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後面!)

災難突然來臨,人民羣眾的生命危在旦夕時,響起了老漢沙啞地的聲音,(出示字幕,三大組讀——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後面!)

7、通過對老漢在洪魔以及羣眾驚慌時的動作、神態以及語言的描寫,我們想到哪些詞送給他(鎮定自若,臨危不懼,有威信、果斷)(師板書:鎮定自若,臨危不懼)

8、體會老漢的大公無私。

師:而這兩處對老漢細緻的動作描寫,神態、語言描寫又體現出老漢什麼品質呢?

出示句子:

老漢突然衝上前,從隊伍裏揪出一個小夥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後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

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他用力把小夥子推上木橋。

(1)男女分句讀。男生讀第一句,女生讀第二句。

(2)師:這一段主要是用動作、語言的描寫來突出人物形象,這裏邊有兩個動作撞擊着我們的內心。(揪——推)(課件變色)開始把他從隊伍裏揪出來,後來又用力把他推上橋。這一揪一推,對待的是同一個人,這,合理不合理?(生回答)

(3)師:是呀,在一揪一推間,在他內心流淌着堅守原則的堅持和濃濃的愛的吼聲中,我們看到的是這樣一個大寫的人。

師板書:(大公無私 先人後己)

師:讓我們帶着對老漢無比崇敬的心情一起來讀讀這兩個句子。

9、創設情境練寫

想象各種情況

師:一百多號人,一座木橋,情況如此危急,難免不會有特殊情況發生。或許是——生想象回答。(預設:不聽指揮的黨員鬧意見;老弱病殘人員摔倒了;他親人擔心他的安慰催他快走······)

想象練筆

師:下面,拿出你的筆,將你想到的內容中老漢會出現的反應進行細膩地描寫,突出老漢的特點。

課件出示:

一位 他

一個 他

指名彙報,師評議。

四、體會文章的題目

1、師:他看着所有羣眾都過了橋,可他和那位小夥子還沒來得及走過木橋,(大屏幕出示字和背景圖。)

突然,那木橋“轟”地一聲塌了······(出示音樂)

2、師:浪頭吞沒了小夥子也吞沒了他。他像一座山,在危難關頭,震住了陣腳,指引了方向。而其實,他更像什麼?(生——橋)

那是一座怎樣的橋?生——

那是一座怎樣的橋?生——

那是一座怎樣的橋?生——

那是一座怎樣的橋?生——

······

師:是呀,在老百姓心中,他就是一座永不會垮的橋。

五,體會小説結尾的藝術

1、師:這是短篇小説的結尾。

五天以後,洪水退了。

一個老太太,被人攙扶着,來這裏祭奠。

她來祭奠兩個人。

她丈夫和她兒子。

師:來,我們一起來讀讀。

2、小説在這個時候才還原這個小夥子的身份,這樣的結尾,起到了一個什麼作用?(讓人意想不到,內心一揪,回味無窮,難以忘懷,更好地撞擊着讀者的內心,更好地刻畫人物形象,豐富故事的內容,)

3、這樣一種結尾方式,因為短篇小説作家歐.亨利經常用,所以人們又把它叫作歐亨利式結尾,歐.亨利,一生中創作了300多篇短篇小説,其中出名的有,《麥琪的禮物》、《最後一片藤葉》、《警察與讚美詩》等,我們課後可以好好讀讀。

國小六年級上冊語文《書湖陰先生壁》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治理、歸宿、盪漾、領悟、風雨同舟”等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老農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和決心。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理解語言的深刻含義,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理解關鍵句的深刻含義

教學方法:

點撥法、引導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初探課文,認識老人

1、談話導入

同學們,我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在這裏不僅孕育着中華燦爛的文化,還湧現出了許多人物事蹟,他們有的慷慨激昂,有的纏綿悱惻,有的驚天地、泣鬼神,還有的平凡中透着偉大,今天這節語文課我們就要一起來學習一位81歲的平凡老人的不平凡的故事。

2、揭題,板書課題

3、檢查預習情況

(1)認讀詞語,重點強調“宿”“勁”的讀音。

(2)説説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總結課文主要內容方法:人物+事件+關鍵詞)

(3)默讀課文,你從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老人確實老了,年歲大了?

(4)全班交流。

二、再讀課文,感受青山之美,環境之惡

1、正是這樣一位古稀老人,在年邁之時卻創造了一個奇蹟,再讀課文,找找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課件)

(1)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奇蹟。(課件)

a、點撥:你能想象老人種了多大面積的樹林嗎?

b、計算:一畝等於667平方米,普通教室大概有50平方米,那3700畝相當於多少個這樣的教室呢?(5萬間)

C、你覺得這是一位怎麼樣的老人?

D、指導朗讀。

(2)窗外是參天的楊柳。院子在山溝裏,山上全是樹。我們盤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綠色的波浪,風一吹,樹梢捲過濤聲,葉間閃着粼粼的波光。(課件)

a、讀完這段話,你有什麼感受?

b、你覺的這段話的畫面可以用哪個詞來形容?

C、這段話中兩個“全”,你有什麼感受?

D、指導朗讀這段話。

(3)、楊樹、柳樹如臂如股,勁挺在山窪山腰,看不見它們的根,山洪湧下的泥埋住了樹的下半截,樹卻勇敢地頂住它的兇猛。這山已失去原來的坡形,依着一層層的樹形成一層層的梯。(課件)

a、你覺得這是一些怎樣的樹?它們的作用是什麼?你能用課文中的話來説嗎?

b、81歲高齡的老人數十年如一日,15年,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在這沙漠地帶創造了一片綠洲,讓我們帶着驚歎,欽佩,讚美的語氣一起再讀讀老人創造的奇蹟。

2、體驗綠洲所處環境的險惡和老人所處的環境艱苦

(1)這樣的一片綠洲在祖國的大地上隨處可見,能稱之為是“了不起的奇蹟”嗎?這一奇蹟是在什麼情況下創造的?(課件)

(2)輕聲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説説你從哪兒感受到了這個地方的險惡。

a、根據同學交流,課件出示“知識鏈接”介紹晉西北的乾旱、霜凍、沙塵暴。

b、結合註釋理解“風大作時,能逆吹牛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墜”的意思。

C、理解“肆虐”“盤踞之地”的意思。

在一片荒無人煙,窮山惡水之地,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樹造林,創造出了這片青山,這確實是了不起的奇蹟啊!那麼,老人的生活環境又如何呢?(想象老人戰勝惡劣環境困難種樹的一個場景)

(3)師引入:“老人15年如一日地種樹,面對一切困難與痛苦,他不改初衷;當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繼去世時,他繼續種樹;當風雨同舟一生的老伴過世時,他仍在種樹;當唯一的女兒三番五次地要接他去享福時,他還是選擇種樹。”讓我們再來讀讀課文中老人創造的奇蹟,來感受老人的不容易。

三、深究課文,領悟“青山不老”

1、 看到了這樣一位老人,作者在離開老農的小院時,深有感觸,你能找出作者的感觸的句子嗎?

2、課件出示。

3、“山川共存,日月同輝”是什麼意思?

4、老人怎樣實現自身價值?“另一種東西”是什麼呢?

5、作者説“青山是不會老的”是什麼意思?

6、出示資料,介紹老人。

7、寫話練習。

四、讀課文,找找如此瘦弱的老人卻創造了什麼奇蹟。用“【 】”找句子,並用“△ ”打出重點詞語。

(1)窗外是參天的楊柳。院子在山溝裏,山上全是樹。我們盤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綠色的波浪,風一吹,樹梢捲過濤聲,葉間閃着粼粼的波光。

( 2)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奇蹟。去年冬天,他用林業收入資助每户村民買了一台電視機。

(3)楊樹、柳樹如臂如股,勁挺在山窪山腰。看不見它們的根,山洪湧下的泥埋住了樹的下半截,樹卻勇敢地頂住了它的兇猛。這山已失去了原來的坡形,依着一層層的樹形成一層層的梯。

你覺得這是一些怎樣的樹?它們的作用是什麼?你能用課文中的話來説嗎?

五、這一奇蹟究竟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創造出來的?

1、“我知道這條山溝所處的大環境”根據第二自然段,想象老人在這樣大環境中種樹造林的艱難情景。

先感受老人在家鄉的大山上植樹造林的大背景:

(1)晉西北在我國的什麼地方?這裏的環境有什麼特點?交流資料、圖片。

(2)課文哪個自然段對這裏惡劣的自然條件作了生動的描寫?

(3)學生自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用“--”找出這裏自然條件極為惡劣的重點句子,並有“△”打出句子內的重點詞語,旁註自己的感受。

交流:

A、這是中國的晉西北,是西伯利亞大風常來肆虐的地方,是乾旱、霜凍、沙塵暴等與生命作對的怪物盤踞之地。

B、“風大作時,能逆吹牛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墜。”

(4)、出示句子:“就在如此險惡的地方,我對面這個手端一杆旱煙袋的瘦小老頭,竟創造了這塊綠洲。”我句話有哪幾個明顯對比的地方?(如此險惡的地方--瘦小老頭)

(如此險惡的地方--創造綠洲)

(瘦小老頭--創造綠洲)

再根據第二自然段,想象老人在這樣大環境中種樹造林的艱難情景,説一説。

2、“我還知道這個院子裏的小環境”根據第三自然段,想象:説説老人在這樣小環境中植樹了一天疲憊不堪回到這個院子裏時的事情。

六、總結課文

同學們,讓我們學習這位老人,用自身的雙手植樹造林,綠化家園,讓綠色流進每一個人的心中。

七、佈置作業(略)

八、板書設計:

16青山不老

大環境------險惡

創造----奇蹟 小環境------艱辛

國小六年級上冊語文《書湖陰先生壁》教案 篇10

教材解讀:

《書戴嵩畫牛》是部編版國小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一篇文言短文,是蘇軾為唐代畫家戴嵩的《鬥牛圖》寫的一篇題跋,講述了一個牧童指出著名畫家戴嵩畫中錯誤的故事,讚揚了牧童率直不盲從,實事求是,敢於挑戰權威的品質以及杜處士敢於面對錯誤,虛心謹慎,勇於接受批評的優秀品質。課文有兩個自然段,刻畫人物神態的語言準確生動。課文配有兩幅精美的插圖,體現了故事中人物的神情狀態,有助於烘托學習氛圍,便於學生展開想象,理解課文。

教學目標:

1.能借助注音及註釋讀準字音,讀通文意。寫好“曝”一個生字。

2.能抓住描寫人物形象的詞句,想象故事細節,用自己的話説説這個故事。

3.熟讀課文,與同學交流對文中人物的看法。

教學重難點:

1.藉助註釋,理解詞句的意思。

2.想象故事細節,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自主閲讀課文,疏通文意。

教學過程:

一、通讀——知文意

1.出示幾幅鬥牛圖,引出課題。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請學生根據課本上的注音和註釋,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注意多音字的讀音。

3.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正音。

預設:強調“數”的讀音和意思。

齊讀第一句,注意讀準三個多音字。

4.指名讀第二自然段,正音。

預設:強調“曝”的讀音和意思。

5.齊讀課文。

6.請同學們藉助註釋及聯繫上下文説説文章的意思。

要求:用“?”標出不理解的詞句,同桌討論。

預設:共同探究“牛鬥,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鬥,謬矣。”和“古語有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兩句的意思。

7.指名説説全文的意思。

【設計意圖:初讀課文環節要求學生把課文讀通讀順並且讀出節奏,實際上讀的過程就是理解的過程,學生在一遍一遍的朗讀中,對文章的理解也在逐步加深。這一環節對文言文的教學顯得尤為重要。】

二、趣讀——入情境

1.文中出現了哪兩個主要人物?

自由讀課文,要求:用“——”畫出寫杜處士的句子,用“~~”畫出寫牧童的句子,再圈出你認為最能表現人物形象的詞句。

2.指名説描寫杜處士的句子,並用一個詞説説他是怎樣對待《鬥牛圖》的。指導讀出“尤所愛”的感覺。

3.杜處士“尤所愛”表現在哪?想象他可能什麼時候帶着?

嘗試表演讀出杜處士對《牛》圖“尤所愛”。

師範讀,生齊讀。

4.指名説描寫牧童的句子,並用一個詞説説他的表現。

5.指導讀好牧童説的話。

6.牧童“拊掌大笑”是什麼樣子的?試着演一演,邊讀邊表現出牧童的神態和動作。先自由練講,再指名嘗試。

7.師生配合讀。

8.面對牧童的質疑,杜處士也笑了。你覺得他是怎樣笑的?試着説一説杜處士的表現和話語

9.同樣是笑,牧童是“拊掌大笑”,處士是“笑而然之”,這兩處“笑”能不能換一換?説説你的理由。

預設1:關注文章內容。

預設2:關注人物身份。

一個“笑”字刻畫了兩個鮮活的人物,作者的語言是多麼的精妙。

【設計意圖:此環節教學主要採取了學生自主朗讀與教師範讀指導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更好地感知課文的朗讀停頓,能有效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語感。】

三、想象——講故事

1.用自己的話講講“他們”的故事。

講故事要求:

(1)故事內容符合原文意思,不要遺漏情節。

(2)每個人都用講故事的語氣和聲調,先自己練講,再流利完整地講一遍給同桌聽。

(3)如果你能夠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心理等細節,加入合理的想象,相信你的故事一定更加精彩!

2.指名講故事,交流評價。

3.作者在講完故事後,引用了一句古語,還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齊讀後試補充填空:

耕當問奴,織當問婢。

畫牛當問( )。

( )當問( )。

4.小結並再讀全文。

【設計意圖:講故事的過程,是學生內化語言的過程,也是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具體表現。學生思考後回答問題,教師抓住機會點撥指導,再提出關鍵性的問題,隨着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不斷增加,文章要説明的道理自然顯現,可謂水到渠成。】

四、課後拓展

轉換角色,分別以牧童、杜處士和蘇軾的口吻説説“我”的故事。

板書設計:

書戴嵩畫牛

曝 笑

杜處 《牛》 牧童

國小六年級上冊語文《書湖陰先生壁》教案 篇11

一、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通過近六年的學習,對語文學科的學習比較感興趣,基礎知識掌握比較紮實,平時能主動地進行課外閲讀,開展一些語文課外實踐活動,但班級中也有個別學生由於低年級時的基礎不紮實,以致於現在的成績很不理想。本學期將教給學生合理的學習與複習方法,奠定好良好的語文基礎,使他們能取得更大的進步。

二、教材簡析:

教材繼續按專題組織單元,共設計了六個專題,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風民俗,深深的懷念,外國名篇名著,科學精神,難忘國小生活。在六組教材之後,安排了一組“古詩詞背誦”,提供了10首供學生讀背的古詩詞。在教材的最後,還安排了“綜合複習”,為教師準備了9篇複習材料以供期末複習時使用。

本冊教材的綜合性學習安排在第六組“難忘國小生活”。這個專題採用的是任務驅動、活動貫穿始終的編排方式,包括“活動建議”和“閲讀材料”兩大部分。

本冊教材除去第六組,共有課文21篇,其中精讀課文10篇,略讀課文11篇。這五組教材的編排體例與高年段前三冊一致,每組由“導語”“課例”“口語交際·習作”“回顧·拓展”四部分組成。課例包括4~5篇課文。每篇精讀課文後有思考練習題,略讀課文前有連接語。部分課文後面安排了“資料袋”或“閲讀鏈接”。全冊安排“資料袋”三次,安排“閲讀鏈接”五次。“口語交際·習作”依然作為一個獨立的欄目,在有的單元中提供多個角度供教師和學生選擇。“回顧·拓展”由三個欄目組成,“交流平台”“日積月累”是固定欄目,另有“成語故事”“趣味語文”“課外書屋”穿插安排,不再設“展示台”欄目。其中,“趣味語文”“成語故事”各安排了兩次,“課外書屋”安排了一次。

三、教學要求:

課堂教學是教學改革中重要的也是最艱難的環節。在教學中,認真學習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素質教育“兩全一主動”的教育思想,確立“一切為了孩子發展,一切為了發展孩子”的教育理念,在備、教、改、導、考、析等教學環節下功夫,加大力度,認真做好培優補差工作和學科競賽輔導。在教學方法上,對不同課題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分層次,分類別訓練,在預習、課堂活動、課後練習、檢測中,圍繞趣學、樂學、學會、會學創設學生全身心參與。讓學生在參與中生動活潑地發展,在發展中積極主動地參與。總之,在深知教學是一門藝術的原則下,奉行的是“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要得法”的理念。

本冊課文共有六個單元,全冊包括“導讀”“課文”“讀寫例話”“積累運用”(讀讀背背、閲讀、口語交際、習作、實踐活動)等內容,書後還附有6篇供選讀的課文。本冊要求學會100個字,每課要求學會的字,排在方格里。

1、通過本冊課文的教學,要使學生了解祖國的山河壯麗,文化燦爛,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瞭解革命領袖的豪邁氣概和革命前輩獻身革命的崇高品質,瞭解勞動人民在平凡的崗位上為了人類作出貢獻,受到熱愛黨、熱愛人民的思想教育;還要使學生從一些寫景狀物的文章中學習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的正確思想方法,受到保護生態環境的啟蒙教育。

2、複習鞏固漢語拼音,學會生字,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字義,能辨析學過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注意積累詞語,把詞語歸類進行正確的搭配。

3、樂於參加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聽人説話認真耐心,能抓住要點。能根據討論的話題,稍作準備,作簡單的發言,表達清楚,有條理。

4、學習有順序地、比較細緻地觀察圖畫和事物。能在觀察和想象的基礎上,寫出內容具體、語句通順、有一定條理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複習書信、讀書筆記、建議書等常用應用文,養成認真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複習學過的九種標點符號的用法。

四、教學重點、難點:

1、加強綜合,突出重點,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在全面完成各課教學任務的基礎上學習課文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導學生把作文寫得更有真情實感。要恰當安排教學的序。

要把握教學重點,在閲讀中學習並掌握課文表達思想感情的一些方法。

五、教學措施:

1、轉變教學觀念,樹立正確教學觀,以育人為主,培養創新型人。

2、認真學習新課表,在課堂中滲透新理念,不搞應試教育,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自學能力及合作交往等能力為主,提高學生語言的聽説讀寫能力。

3、優化教學手段,積極使用電教(全學期不少於全冊教材的80%),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方法提高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4、加強讀寫訓練,啟發督促學生多讀課外書,讀好課外書,和好書交朋友,養成讀課外書的習慣,同時指導學生注意積累,勤動筆,養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

5、做好每個單元的測試工作,及時反饋,補漏查缺,加強培優補差,不讓一個學生掉隊。平時精心設計各類練習,不濫抄濫做,減輕學生課業負擔。

6、教師團結協作,經常交流工作中的成功與失敗,羣策羣力,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合格的畢業生。

六、學困生的轉化工作:

作為老師要想轉化後進生,首先要讓學生找回自信,鼓勵是後進生找回自信的最好良藥。在上課的時候,老師要專門撿後進生會的東西提問,不要在課堂上隨便批評他,要經常在課上課下抓住後進生的閃光點進行表揚,哪怕是點點進步。只要後進生找回了自信,他對學習就產生了興趣,然後再慢慢給後進生加餐。我認為這是轉化後進生的良藥。如果認為後進生可以輕而易舉實現轉化,不用做艱苦的工作,那倒是有點不正常。所以轉化差生需有耐心。耐心,就是要允許學生有多次反覆,就是要提倡一而再,再而三地做教育工作,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低向高發展,這是歷史以來有效的教育原則。在教學的過程中,我用這種辦法轉化了一大批後進生,效果十分明顯。本學期將繼續抓好差下生的轉化工作。

國小六年級上冊語文《書湖陰先生壁》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學會閲讀時能從所讀的內容想開去。

2.學習排比這一修辭手法,交流體會排比句的特點與作用。

3.瞭解分號的作用,學習正確使用分號。

4.瞭解路牌的拼音特點,能用拼音正確拼寫地名和人名。

5.背誦古詩《過故人莊》,感受田園生活的恬靜與美好。

重點難點

1.掌握閲讀的方法,能從所讀的內容想開去。

2.掌握排比這一修辭手法,並進行仿寫。

3.想象《過故人莊》一詩所描繪的畫面,體會其表達的情感。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閲讀本單元的課文,學會閲讀時能從所讀的內容想開去。

2.體會排比句的特點和作用,學寫排比句。

教學重難點

1.學會在讀懂文章的基礎上,能從文章的內容聯想到更多,能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想開去。

2.瞭解排比這一修辭手法,賞析相關例句。

教學過程:

一、交流平台。

1.教師提示閲讀方法,激趣導入。

導語:同學們,閲讀是一件快樂的事,它能帶給我們豐富的知識,放鬆我們的身心,陶冶我們的情操。我們不僅要樂讀,還要善讀。怎樣做到善讀呢?那就要掌握一定的閲讀方法。我們在閲讀時不僅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還要能從所讀的內容想開去。這樣不僅可以深化對文章思想內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活躍思維,激發創造力。

2.以課文《草原》和《丁香結》為例,教導方法。

(1)閲讀的時候,要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想開去。

明確: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想開去,首先要讀懂文章,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礎上,再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和思想實際想開去。比如閲讀宗璞的《丁香結》,讀懂這篇課文後,我們瞭解到課文寫了丁香花的顏色、形貌、氣味和姿態,就可以想想自己在生活中見到的其他植物,如桂花、梅花、梔子花,它們分別是什麼樣子,有哪些顏色,有什麼氣味等。

(2)閲讀的時候,還要能從課文的內容聯想到更多。

明確:從課文的內容聯想到的是多方面的,可以結合文章的體裁、抒發的情感、運用的寫法來聯想,也可以進行移情分析,來拓展聯想的廣度和深度。比如,閲讀老舍的《草原》,我們可以想到老舍的其他作品或其他作家寫草原的作品;讀懂了課文中主客聚會的歡樂場景,可以想想如果自己置身於這個場景中會怎樣;理解了寫景時融入感受的方法,可以想到在今後的習作中運用。

3.學生分組自主交流,小組推選代表在班級彙報交流成果。

交流示例:比如我在讀《丁香結》這篇文章時,我就想到了我挺喜歡的一種花——桂花。我喜歡桂花最主要的原因是桂花香甜了我們的生活。每當桂花盛開的時候,家鄉的空氣中處處都瀰漫着一陣陣芳香,讓人沉浸其中,久久回味無窮。我喜歡桂花的另一個原因是桂花樸實無華。這主要表現在桂花很小,總是隱藏在樹葉當中,從不招搖,卻默默地散發出馥郁的清香。我還從作者描寫丁香的方法中受到啟示。假如我要寫桂花,我也會寫幾處不同地方的桂花,如家鄉的桂花、學校的桂花和馬路邊的桂花。它們不管是外形,還是給人的感受都會有一些差別。寫桂花時,我會從花的形貌、色彩、姿態、氣味等多個方面去展現桂花的魅力。

4.教師小結。『』

小結:聽了同學們的交流彙報,我真是十分佩服,大家竟然有這麼多獨到的發現,可見大家仔細閲讀了,認真思考了,積極交流了。當然,閲讀的方法還有很多,希望大家在今後的學習中也能充分運用閲讀時能從所讀的內容想開去的方法,收穫更多的知識。

二、詞句段運用(一)。

1.自然過渡,引出排比句。

過渡:經過“交流平台”的學習,我們瞭解了閲讀時要能從所讀的內容想開去,並掌握了“想開去”的方法,現在我們再來學習一種句式——排比句。我先給大家讀讀我喜歡的幾個排比句吧!

?冬將我孕育,春使我開放,夏讓我成長,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親友之間交往的禮品,我是婚禮的冠冕,我是生者贈予死者最後的祭獻。?我是愛情的嚮導,是精神的美酒,是心靈的佳餚。

?我給詩人以靈感,我為畫家指南,我是音樂家的教員。

2.學生討論排比句的作用、特點。

預設:由剛才教師讀出的例句自然過渡到對排比句的作用和特點的學習,引導學生説説他們聽完上面兩個句子的感受。如:

生1:我覺得排比句更順口、更流利,而且幾個分句的句式、結構幾乎一樣。

生2:我感覺排比句聽起來更優美、更有氣勢一些。

生3:排比句更能表現作者對花和美的讚美。

教師小結:排比句是把三個或三個以上意義相關或相近、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相同的詞組或句子並排在一起組成的句子。運用排比可以使語言結構整齊勻稱,韻律鏗鏘有力,增加語言的形式美和音律美。

3.學生自讀課本上的例句,具體體會排比句的特點。

4.教師拓展一些例句,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排比句在不同語境中的作用。(課件出示例句)

A.他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的胸懷是那樣的深沉和寬廣。

B.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C.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

D.我們不會忘記,朝鮮大嫂為幫助志願軍失去了她的雙腳;我們也不會忘記,朝鮮大娘為了保護志願軍,失去了她的孫子;我們更不會忘記,朝鮮小姑娘為了營救志願軍,失去了她的媽媽。

思考:這四個排比句的內容有什麼不同?從中可見排比句有什麼作用?

明確:第一句是寫人,用排比寫人,可將人物形象刻畫得細緻感人。第二句是寫景,用排比寫景,可將景物描寫得細緻入微、形象生動。第三句是説理,用排比説理,可將道理説得充分透徹。第四句是抒情,用排比抒情,節奏和諧,顯得感情洋溢。

5.仿寫排比句。

過渡:原來排比句有這麼多作用啊!如果我們能寫出精彩的排比句,那麼對我們寫作文肯定很有幫助。下面,就請同學們也試着寫幾個排比句吧!寫的時候要注意準確地表達出自己想要表達的感情。

6.指名朗讀所寫的排比句,寫得好的句子,教師可抄寫在黑板上,師生共同欣賞一下。

三、課堂回顧。

1.教師適當總結教學內容,點評學生的課堂表現。

小結: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主要交流了一種提升閲讀水平的好方法——閲讀時能從所讀的內容想開去,還欣賞了許多精彩的排比句,感受到了文字與修辭的魅力。大家的表現非常好,尤其是小組交流的環節,同學們展示了積極的合作意識,每個小組都歸納得很豐富、很精彩。這同時也説明大家在平時的閲讀和學習中真正用了心,這個習慣還請大家一直保持下去,好嗎?

2.引導學生交流收穫。

(1)運用本課掌握的閲讀方法自主閲讀一篇課文,將自己所想到的説給同學聽。

(2)學生摘抄、積累自己喜歡的排比句。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瞭解分號的作用,學習正確運用分號。

2.瞭解路牌的拼音特點,能用拼音正確拼寫地名和人名。

3.學習古詩《過故人莊》,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感悟詩中所描繪的田園生活的優美意境,從中受到美的薰陶;感受朋友之間聚散兩依依的濃濃情誼,激發珍惜友誼的美好情感。

4.培養鑑賞古詩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瞭解什麼時候該用分號,什麼時候不用分號,避免濫用。

2.學會用拼音正確拼寫地名和人名。

3.感悟詩中所描繪的田園生活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詞句段運用(二)。

1.承接上節課的內容,自然過渡到分號的學習。

導語: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排比句,還進行了仿寫。大家寫的句子還在嗎?請大家再拿出來讀一讀。我來問問大家,有人在句中使用分號了嗎?(如果有學生舉手,請他説一説為什麼用分號。)大家再看看課本上的三組例句,會發現在第二組句子中,描述灕江的水時,使用了分號,而在其他兩個句子中沒有使用。它們都是排比句,為什麼有的用分號,有的不用呢?我們今天就來學學分號的用法。

2.引導學生結合例句體會分號的作用。

(1)瞭解停頓,學會朗讀。

過渡:分號和頓號、逗號一樣,是句內停頓符號,但又不太一樣,我們可以用數學上的大於號來表示它們在標明句子內部停頓的層次關係:分號>逗號>頓號。現在請同學們讀讀下面的句子,讀好頓號、逗號、分號不一樣的停頓。(出示課件)

①我在原野上搖曳,使原野風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風中呼吸,使清風芬芳馥郁。我微睡時,黑夜星空的千萬顆亮晶晶的眼睛對我察看;我醒來時,白晝的那隻碩大無朋的獨眼向我凝視。

②下課了,大家在大青樹下跳孔雀舞、摔跤、做遊戲,引來了許多小鳥,連松鼠、山狸也趕來看熱鬧。

小結:同學們剛才讀得非常正確,分號是句內最長的停頓,表示複句內部並列分句之間的停頓。什麼是並列分句呢?簡單點説,如果一個比較長的句子是由兩個或更多的小句子組合而成,這些小句子之間的關係是並列的,它們就叫並列分句。如上面的第一個例句,在第一句話中,有兩個分句,而這兩個分句分別是由兩個結構相同、意思相近的小句子組成的,它們就是並列分句。分析第二句話也是如此。

(2)走近分號,瞭解分號的作用。

過渡:那麼,在哪些情況下用分號呢?我們再來看看下面的幾個例句,大家讀一讀,説説自己的理解。(出示課件)

①太陽曬着地面,有些地區吸收的熱量多,那裏的空氣就比較熱;有些地區吸收的熱量少,那裏的空氣就比較冷。空氣有冷有熱,才能流動,成為風。

②橋面兩側有石欄,欄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圖案:有的刻着兩條相互纏繞的龍,嘴裏吐出美麗的水花;有的刻着兩條飛龍,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遙望;還有的刻着雙龍戲珠。

③凌晨四點,牽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點左右,豔麗的薔薇綻開了笑臉;七點,睡蓮從夢中醒來。

明確:當我們進行不同事物間同類狀況的類比時,可以用分號;當我們描寫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時,也可以用分號。可見,一般用逗號無法表達清楚句中並列分句關係的,都可以用分號。

3.結合實例,懂得不能濫用分號。

(出示課件)走在街上的,是來來往往、形態各異的人:有的騎着馬,有的挑着擔,有的趕着毛驢,有的推着獨輪車,有的悠閒地在街上溜達。

明確:這句話中冒號後的五個小分句是並列關係,但很簡單,所以不用分號而用逗號。可見,分號是比逗號稍大的句中停頓的標誌,一般分句中沒有使用過逗號的,分句之間不必用分號,用逗號就可以了。

4.用法小結,鞏固積累。

(1)讓學生小結分號的用法。

(2)出示《分號歌》,巧記分號的用法。

並列句子肩並肩,不分主次緊相連。如用逗號隔不開,可用分號站中間。

二、詞句段運用(三)。

1.談話引入。

過渡:同學們,在等公共汽車的時候,你們是否注意過馬路邊的路牌?那些路牌上的地名你們是否認識呢?不認識也沒關係,因為路牌上都標註了拼音。現在,我們就一起來了解怎樣用拼音正確拼寫地名和人名。

2.教師課件出示課本上的路牌圖片,學生觀察後交流地名的拼音特點。

預設:路牌在生活中較常見,是學生熟悉的事物,在觀察的時候教師要提示學生觀察的重點是地名中的拼音標註。學生交流示例:

生1:這些路牌中有些漢字我不認識,但是藉助拼音我知道它怎麼讀。

生2:我發現這些地名的拼音都是大寫,並且都沒有標註聲調。

生3:這些地名中有的拼音是連起來作為一個整體寫的,也有的是分兩部分來寫的。

3.教師補充資料,引導學生掌握給地名和人名標註拼音的方法,學生交流學習。

過渡:同學們通過觀察發現了地名在標註拼音時有一些特別之處,其實《漢語拼音方案》中對中國地名和人名的拼音標註做了明確的規定。大家讀一讀下面的資料,然後自主交流體會。

《漢語拼音方案》中對中國地名和人名的拼音標註均做了明確的規定。具體如下:

中國地名漢語拼音字母拼寫規則(節選):(1)地名拼寫按普通話語音標調,特殊情況可不標調。(2)地名中的第一個字母大寫;分段寫的,每段第一個字母大寫,其餘字母小寫。特殊情況可全部大寫。(3)凡以ɑ、o、e開頭的非第一音節,在ɑ、o、e前用隔音符號“’”隔開。如:西安(Xī’ ān)。(4)由專名和通名構成的地名,原則上專名與通名要分寫。如:舟山/羣島(Zhōushān Qúndǎo),松花/江(Sōnɡhuā

Jiānɡ)。(5)專名或通名中的修飾、限定成分,單音節的與其相關部分連寫,雙音節和多音節的與其相關部分分寫。如:西遼/河(Xīliáo Hé),潮白/新河(Cháobái Xīnhé),北雁蕩/山(Běiyàndànɡ Shān)。(6)自然村鎮名稱不區分專名和通名,各音節連寫。如:龍王集(Lónɡwánɡjí),南王家蕩(Nánwánɡjiādànɡ)。(7)以人名命名的地名,人名中的姓和名連寫。如:張之洞/路(Zhānɡzhīdònɡ Lù)。(8)地名中的數字一般用拼音書寫。如:五指山(Wǔzhǐ Shān)。(9)地名中的代碼和街巷名稱中的序數詞用阿拉伯數字書寫。如:1718峯(1718 Fēng),二馬路(2 Mǎlù)。

中國人名漢語拼音字母拼寫規則(節選):(1)正式的漢語人名由姓和名兩個部分組成。姓和名分寫,姓在前,名在後,姓名之間用空格分開。複姓連寫。姓和名的開頭字母大寫。如:王芳(Wánɡ Fānɡ),歐陽文(ōuyánɡ Wén)。(2)由雙姓組合(並列姓氏)作為姓氏部分,雙姓中間加連接號,每個姓氏開頭字母大寫。如:劉楊帆(Liú?Yánɡ Fān)。(3)筆名、字(或號)、藝名、法名、代稱、技名、帝王名號等,按正式人名寫法拼寫。如:魯迅(筆名)(Lǔ Xùn),蓋叫天(藝名)(Gài Jiàotiān)。(4)國際體育比賽等場合,人名可以縮寫。漢語人名的縮寫,姓全寫,首字母大寫或每個字母大寫,名取每個漢字拼音的首字母,大寫,後面加小圓點,聲調符號可以省略。如:李小龍(Lǐ Xiǎolónɡ,縮寫為Li X.L.或LI X.L.)。(5)公民護照上的人名,可以把姓和名的所有字母全部大寫,雙姓之間可以不加連接號,聲調符號、隔音符號可以省略。如:劉暢(Liú Chànɡ,拼寫為LIU CHANG)。

4.教師總結方法,引導學生學會運用。

小結:用拼音拼寫人名和地名,除了掌握相關的拼寫規則外,還要注意多留心觀察周圍的相關事物,這樣便於總結出一定的規律,加深理解。

三、日積月累。

1.激趣導入,引發興趣。

導語:在這個單元,我們學習了孟浩然的《宿建德江》,雖然詩裏作者在訴説“愁”,卻給我們描繪了一幅靜謐的日暮圖景。孟浩然是有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在他的筆下,一山一水,一花一草,都顯得格外可親。“一切景語皆情語”,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他的詩作,首先請同學們看看下面的圖畫。

(1)欣賞圖片。出示畫面:茂密的樹林把整個村莊圍繞,隱隱約約的羣山在遠處蜿蜒起伏。

(2)學生説説圖上畫了什麼,再説説自己的感受,重點描述出農家生活環境的安寧悠閒。

2.研讀詩句,感悟詩情。『』

(1)學生自讀《過故人莊》,藉助字典掃除障礙,讀通詩句。教師出示課件,講解難理解的字。

[過]拜訪。[具]準備,置辦。[合]環繞。

[郭]古代城牆有內外兩重,內為城,外為郭。[軒]窗户。

[場圃]場,打穀場、稻場;圃,菜園。[把酒]端着酒具,指飲酒。

(2)朗讀理解,相互交流。

①自讀感悟,嘗試説説詩句的意思。②小組交流,説説詩句的意思,相互質疑問難。

③班級交流,質疑解難。(課件出示思考題,師生互動)

A.讀了此詩,你知道它講述了一件什麼事嗎?(孟浩然接受一位老朋友的邀請,來到鄉村做客。)

B.從這首詩中你體會到了怎樣的感情?你是從哪裏體會到的?(詩人與老朋友之間真摯的友情;主人準備好豐盛的飯菜邀請“我”,“我們”約好明年再來喝酒、賞菊。)

C.鄉村的風景如何?給你怎樣的感覺?(風景優美,有綠樹、青山、莊稼地。給人幽靜、淳樸的感覺。)

D.看看課本上的插圖,發揮你的想象,説一説詩人和老朋友會聊些什麼。(學生自由發言,言之有理即可。如:今年的農事如何,家人的身體情況,平時的趣事,等等。)

E.從最後一句可以感受到詩人怎樣的感情?(依依不捨,不忍離去。)

預設:因為在本單元《古詩詞三首》的學習中,學生已掌握了基本的賞析古詩的方法,所以在講解這首詩時可簡單處理,以問題引發學生思考,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

(3)想象畫面,帶着作者的感受朗讀古詩。(指名讀,男女生、師生合作等形式朗讀。)

(4)背誦古詩。

3.拓展延伸,豐富積累。

(1)蒐集孟浩然的其他名句、名篇。(2)蒐集其他田園詩。田園詩積累

山居秋暝[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晚春田園雜興[宋]范成大

蝴蝶雙雙入菜花,日長無客到田家。

雞飛過籬犬吠竇,知有行商來買茶。

四、課堂回顧。

教師總結教學內容。

小結: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分號的作用,瞭解了路牌的拼音特點,還學習了一首田園詩。關於標點符號,大家一定不要小瞧它們,在平時的寫作中正確使用標點符號很重要,而分號又是特別容易用錯的一種。相信經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家不會再用錯了。這節課學習古詩,老師講解得少,同學們交流得多,通過自己交流得來的知識一定印象更深刻。現在我們算是完成了第一單元課程的學習,大家課後還是要多積累、多思考,把這個單元的重點知識都牢牢掌握。

本次“語文園地”有三個板塊。“交流平台”重在引導學生回顧本單元的學習收穫,本次教學設計就着重教學生習慣交流、愛上交流,通過分組學習、共同探討的方式,掌握高效的閲讀方法。“詞句段運用”要求學生體會排比句的作用以及分號的作用,關於排比句和分號,學生早已熟悉,所以對其基礎知識不再細講,而重在結合例句,通過朗讀來體會它們的作用。此外,還學習了用拼音拼寫地名和人名的方法,這對學生來説很實用,也很有必要。在“日積月累”中,由於這首詩是五言律詩,比較長,所以當堂背誦的效果不太好,以後我應在引導背誦上多花點氣力。

國小六年級上冊語文《書湖陰先生壁》教案 篇13

【學習目標】

1.選擇材料一、三、四閲讀,計劃一日遊,畫好故宮參觀路線圖;

2.選擇材料一、二閲讀,通過提取、整合、概括等閲讀策略組稿作講解;

3.聯讀“和”字解説、《午門廷杖》、《御花園的奇石古樹》等相關材料,瞭解故宮的文化內涵,激發對故宮文化的濃厚興趣。

【學習時間】一課時

【課前談話】

▲故宮視頻欣賞5分鐘,聊一聊故宮。

學習活動一:瞭解文體,選擇材料,明確任務

1.引:在北京城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這就是紫禁城。現在人們叫它故宮,也叫故宮博物院。這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是我國現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羣。今天我們一同走進《故宮博物院》,做一次心靈的旅遊。(出示故宮景區票)

2.預習時,你發現我們的課文和以前學過的有什麼不同?(——像這樣有文字、多媒體、圖片等多渠道信息的文本組合,我們叫它“非連續性文本”。)

3.初讀:非連續性文本有這麼的內容,到底講了什麼呢?快速瀏覽課文,想想每一份材料都介紹了故宮的什麼內容。

4.學生反饋:

材料一:故宮的建築特點

材料二:太和殿重修的故事

材料三:故宮瀏覽注意事項

材料四:故宮全貌平面圖

5.(出示課文導語內容)你會怎麼根據不同的任務,閲讀以下材料呢?

①任務一:為家人計劃故宮一日遊,畫一張故宮參觀路線圖。

(材料一:明確行蹤、方位;材料三:明確進出口;材料四:平面圖作畫)

②任務二:選擇一兩個景點,遊故宮的時候為家人做講解。

(材料一:建築特點;材料二:歷史故事)

學習活動二:計劃一日遊,畫參觀路線圖

1.選擇課文材料一、三、四進行閲讀,圈畫詞語,提取信息,計劃故宮一日遊,用箭頭畫在《課堂作業本》上。

2.學生圈劃詞語,完成《課堂作業本》路線圖,交流反饋。

①路線一:時間允許,直線到底,從午門進,神武門出。

②路線二:時間不允許(或對後宮景點不感興趣),從午門進,遊玩三大殿後,折回,從東華門出。

3.觀察路線,發現建築特點:這些景點都排列得非常整理,對稱的,都在——中軸線(坐落在這條中軸線上的明清皇宮,既是北京的中心,也是天下的中心。——閻崇年《大故宮》)

4.觀察名字,引出文化內涵:在這中軸線上,有三個殿命名很像——(保和殿、中和殿、太和殿),他們都有一個——“和”字。和是什麼內涵呢?

①出示字典解釋選擇(①相安、協調)

②引讀:這些“和”,反映了人們的願望和期待:個人和悦,家庭和睦,人我和敬,自然和順,社會和睦,世界和平。——閻崇年《大故宮》

5.小結:選擇三個材料,通過圈畫詞語和提取關鍵信息的閲讀策略,我們順利完成了第一個任務,也瞭解了景點命名也是有其文化內涵的。

學習活動三:選擇景點,整合概括,組稿講解

1.我們繼續去看第二個任務。在做這個任務之前,我們要看看課文對哪個景點做了特別詳細地介紹?(太和殿)

2.分別介紹了太和殿的哪些方面?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A.外觀(材料一第5段)

B.內飾(材料一第6段)

C.位置和功用(材料一第7、8段)

D.重建故事(材料二)

3.這麼多材料如何來進行導遊講解呢?(出示教師配音範例,發現特點。)

①內容:建築特點+歷史故事

②方法:提取信息、整合材料、概括內容

4.默讀聯讀材料(①午門廷杖 ②御花園的奇石古樹),選擇自己喜歡的一處景點,組稿介紹。

出示:瀏覽聯讀材料《午門廷杖》和《御花園裏的奇石古樹》,選擇(午門、御花園、太和殿)其中一景,通過提取、整合、概括等方法將課文與聯讀材料圈劃成稿,試着講解。

5.學生自由練習。

6.指名學生講解,師生互評。(看看誰是“五星級導遊”)

★選材得當:建築特點和故事。

★口齒清楚:通俗易懂口語化。

★表達流暢:表情自然帶微笑。

★姿態得體:動作大方不拘謹。

★文明禮貌:開頭結尾都問好。

7.課堂小結,推薦閲讀

今天,我們根據不同的閲讀任務,選擇了恰當的材料進行閲讀;並且通過提取信息、整合材料、概括內容等方法完成了一次精彩的故宮導遊展。但是,故宮還有許多神祕等待我們去發現,想要了解更多,請登錄——故宮博物院(官網、官方公眾號)和閲讀著名歷史學家閻崇年所寫的《大故宮》。

板書設計:略

國小六年級上冊語文《書湖陰先生壁》教案 篇14

文本分析:

本文的作者滿懷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高風亮節、果斷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樑。這座橋樑是以老支書為代表的優秀共產黨員密切聯繫羣眾的“橋”,這正是課文以“橋”做題目的深刻內涵。這篇課文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絃;語言簡練生動,極富韻味。教學本課,教師可以由課題入手,激起學生閲讀的慾望,讓學生展開想象,大膽地預測文意,然後再去讀課文。在學生理解、感悟了課文內容之後,還應注意從表達方法這一角度引導學生進一步欣賞和評價課文。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生從課文的結構安排、句式特點、語言風格等多個角度引發思考,提高學生對課文的欣賞和評價能力。

教學目標:

1.會寫9個生字,重點理解“咆哮、擁戴、呻吟、攙扶”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4.領悟課文在佈局謀篇、人物刻畫、環境描寫等方面的特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令人感動的地方,感悟老共產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精神。

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內容,體會課文題目的深刻含義。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寫“咆、哮、嗓、黨”等9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驚慌、擁戴、沙啞、跌跌撞撞”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清課文的脈絡,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感受洪水的可怕和村民的驚慌,為第二課時感悟人物形象奠定基礎。

4.體會文章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增強表現力的方法。

教學難點

1.正確讀寫生字詞。

2.整體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品讀第1—6自然段,感受洪水的可怕和村民的驚慌。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播放山洪暴發視頻,教師激趣導入。

導語:黎明的時候,山洪暴發,來勢洶洶,給一個偏僻的小村莊帶來了可怕的災難。村民們是怎樣躲過這場災難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橋》這篇課文。

2.出示課題,質疑思考:橋,讓你想到了什麼?

預設:通過播放山洪暴發的視頻,學生們或許能聯想到:這座橋一定是一座特殊的、承載着人們生的希望的橋。

二、初讀課文,檢測預習

1.教師出示自讀要求,學生自學課文。

(1)輕聲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邊讀邊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圈畫出課文中的生字,把生字讀正確,並自主識記字形。

(3)圈畫出課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詞語,和同桌一起討論。

2.教師檢測學生的自學情況。

(1)正確認讀下面的詞語,注意把變色的字讀準。

咆哮 嗓子 黨員 流淌 沙啞 揪出 呻吟 廢話

◆需注意的字音:“嗓”是平舌音,“呻”是翹舌音。

◆需注意的字形:“哮”的右邊是“孝”,不是“考”。

(2)詞語分類學習。教師出示詞語,學生讀一讀,再結合課文把它們分成三類。

咆哮 驚慌 清瘦 放肆 狂奔 勢不可當 擁戴

獰笑 沙啞 跌跌撞撞 亂哄哄 揪出 你擁我擠

明確:①描寫洪水的詞語:咆哮放肆狂奔勢不可當獰笑

②描寫村民的詞語:驚慌跌跌撞撞亂哄哄你擁我擠

③描寫老漢的詞語:清瘦擁戴沙啞揪出

預設:理解詞語時要注意聯繫上下文,因此把本課中描寫洪水、老漢和村民的詞語按照“集中學習——再歸類整理——迴歸課文理解”的思路來進行學習,改變了孤立教學詞語的方法。同時,通過把詞語分類,可以直觀地感受到洪水的可怕、村民的慌張和老漢的鎮定。

(3)學生理清課文脈絡,概括課文敍述的主要情節。

學法引導:教師提示學生抓住時間、人物、事件、結果四要素來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示例:課文講述了山洪暴發的危急時刻,老支書組織一百多人撤離,最後橋塌了,老支書英勇犧牲的感人故事。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1—6自然段,感知洪水的可怕和村民的慌亂。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用不同的符號標出描寫洪水和村民的句子。

(2)師生合作,學生朗讀描寫環境的內容,教師朗讀描寫村民的內容。

2.出示相關句子,學生交流,體會洪水之可怕。

①像潑。像倒。()

②山洪咆哮着,像一羣受驚的野馬,從山谷裏狂奔而來,勢不可當。

③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

④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

(1)學生交流談感受。

預設:可從修辭角度、語言角度、形勢的輕重緩急程度等方面來説。

交流後明確:①這些句子多采用擬人或比喻的修辭手法,如“像受驚的野馬”“在路面上跳舞”“獰笑”等詞句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洪水的肆無忌憚。作者把洪水説成魔鬼猛獸,突出了情況危急,渲染了緊張的氣氛。

②這些句子的語言非常簡潔、精練,如:“像潑。像倒。”短短的四個字構成了兩句話,渲染了緊張的氣氛,寫出了雨水之大、來勢之猛,為下文做了鋪墊。

③這幾句話都寫出了洪水的兇猛,且水位在不斷上升,災情在不斷加劇,形勢越來越嚴峻。

(2)質疑思考:作者為什麼用了這麼多的筆墨來描寫大雨和洪水?這些句子能顛倒順序嗎?

明確:這些內容屬於環境描寫,起到了烘托的作用。作者反覆描寫洪水的肆虐能更好地展開後文對人物形象的塑造。這些句子不能顛倒,它們顯示出雨水越來越大,洪水越來越兇猛,暗示着情況越來越危急。這些句子一步步地推動着故事情節的發展。

3.學生結合課本中的圖片、文段,觀察、想象、體驗。

過渡:洪水如猛獸,席捲了整個村莊,正一步步地威脅着人們的生命安全。人們你擁我擠,想找出一條生路,卻被洪水逼向了一座窄窄的木橋。此時,你能想象出他們驚慌失措的樣子嗎?請大家再讀一讀描寫人們驚慌失措的有關句段,想象當時的情景,感受村民們心中的恐懼。

(1)教師出示相關語句。

①是誰驚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號人你擁我擠地往南跑。

②人們又瘋了似的折回來。 ③人們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橋擁去。

(2)質疑思考:

①此時的木橋是一座什麼橋?(救命橋、生命橋。)

②如果一百多號人就這樣亂七八糟、毫無秩序地擁向窄窄的木橋,會是怎樣的結果?(學生自由猜測可能出現的結果,感受形勢的緊張。)

四、課堂回顧,交流收穫

1.教師適當總結教學內容,點評學生的課堂表現。

小結:今天這節課,我們通過自學掌握了重點生字,通過分類學習的方法掌握了幾組詞語。重要的是,我們通過朗讀,感受到了小説語言的精練。在作者簡潔的描繪下,洪水肆虐的可怕情景彷彿就在眼前,村民們的慌亂、恐懼我們也感同身受。作者不過用幾小段文字,就給我們渲染了一種危急、可怕的場景,而這些,都是本文的主角——老支書出場的背景。在本課的學習中,大家朗讀得都很認真,但一定要結合文字描述的情景讀出緊張、危急的感覺,大家課後可以多讀一讀,再體會體會。

求生是人的本能。在死神面前,人都有求生的慾望,唯有一個人是例外。他是誰?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刻他做出了怎麼樣的抉擇呢?我們下節課再來學習。

2.引導學生交流收穫。

(1)自由交流並積累學習方法。

(2)摘抄、積累文中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五、作業設計,鞏固提升

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瞭解課文在佈局謀篇、人物刻畫、環境描寫等方面的特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老漢的高尚品質和人格魅力。

教學重難點

1.學習課文在表達方法上的特點。

2.體會和學習老漢忠於職守、捨己為人的崇高品質。

3.理解題目的深刻含義。

教學過程:

一、温故知新,導入新課

1.出示課文中的句子,學生朗讀,再次感受形勢的危急。

①東面、西面沒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橋。②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

③人們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橋擁去。

2.導入新課。

過渡:同學們讀出了洪水之猛、形勢之危急和人們的慌亂。當洪水來臨時,東面、西面都沒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橋。那麼,如果一百多號人一起擁向這座窄窄的木橋會怎麼樣呢?那此時的木橋還會是生命之橋嗎?不會,它會變成(生補充)。還好,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一個重要人物出現了,他就是(板書:老漢)。他在危急關頭有何等壯舉呢?讓我們進入本課的學習。

二、研讀課文,重點探究

1.走近老漢,感受形象。

(1)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老漢的語句,讀一讀,填一填。(課件出示表格)

(2)出示課件:我看到一位的老漢。

預設:學生朗讀完課文後,自由交流應在橫線上填入什麼,請一名同學上台填一填。所填的詞語因學生的思考角度不同,可能有許多,如:威嚴、沉着冷靜、臨危不懼、無私無畏、捨己為人、心繫羣眾等。

(3)組織學生品讀第7—13自然段,質疑、交流。

預設難句:()

A.老漢清瘦的臉上淌着雨水。他不説話,盯着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思考:①找出描寫老漢的神態的語句,從中你體會出了什麼?

(“他不説話,盯着亂哄哄的人們”,寫出了老漢的沉着、冷靜、有威嚴。)

②老漢的臉是“清瘦”的,可見他並沒有多麼健壯、偉岸,可是這裏為什麼説“他像一座山”?

(這裏把老漢比喻成“一座山”,既表現了老漢的威嚴、冷靜,與村民們在山洪暴發時的“驚慌”“瘋了似的”“跌跌撞撞”“亂哄哄”的表現形成鮮明的對比,又寫出了老漢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這座“山”是人們獲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③面對驚慌失措的村民,老漢默不作聲,可是他心裏也沒有説話嗎?你知道他心中在想些什麼嗎?試着想一想,説一説。

(示例:我一定不能慌亂,要讓大家有序地過橋;雨啊,你快點停吧,洪水啊,你來得慢一點吧,讓我們所有人都能夠安全過橋吧!)

B.老漢沙啞地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後邊!”

思考:①老漢的喊話分別強調了什麼?

(“橋窄!”是説實際情況,如果大家一哄而上,將會非常危險。“排成一隊,不要擠!”是説過橋的方式。“黨員排在後邊!”是説排隊的秩序。)

②為什麼黨員要排在後面?(出示課件: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入黨宣誓詞。)

(作為黨員,就應該把羣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且黨員是羣眾的榜樣,黨員遵守了秩序,其他人也會跟從,大家就能有序地過橋。)

③這三句話中,哪個標點引起了你的注意?這幾句話在句式上有什麼特點?

(感歎號連續出現了三次。每一個感歎句都很簡短。老漢的話堅定、有力、明確,既渲染了緊張的氣氛,也顯示出了老漢的鎮定、果斷。)

過渡:老漢的喊話雖然是沙啞的,但是三個感歎號傳出來的聲音就像大山一樣堅定,就像大山一樣鏗鏘有力。讓我們用堅定的語氣讀讀這段話。

提示寫法:文章中還有很多地方是用簡短有力的句、段來渲染緊張的氣氛的,這也是這篇文章的表達特點,要注意。

2.抓住“矛盾”,梳理情節。

(1)學生默讀第14—23自然段,畫出描寫洪水的句子。

①水漸漸躥上來,放肆地舔着人們的腰。 ②水,爬上了老漢的胸膛。

思考:這兩個句子有什麼特點?寫出了什麼?

(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躥、舔、爬”等動詞形象地寫出了形勢越來越危急。)

過渡:在這樣危急的情況下,村民們都按秩序過橋了嗎?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又發生了什麼意外呢?我們趕緊去看一看。

(2)找出文中描寫老漢與小夥子的動作、語言、神態的詞句。指名讀一讀,一個讀描寫老漢的動作、語言、神態的句子,一個讀描寫小夥子的動作、語言、神態的句子。

(3)前後對照,找出矛盾的地方。

矛盾之處:老漢:揪——推小夥子:瞪——推

思考:①這一“揪”是把小夥子從哪裏揪到了哪裏?老漢猶豫了嗎?從哪裏可以看出來?

(老漢把小夥子從隊伍中間揪出來,讓他排到後面去。老漢沒有一絲猶豫,從“突然衝上前”“吼”“兇得像只豹子”可以看出來。)

②老漢和小夥子,他們説的、做的,前後似乎充滿了矛盾。你們能讀懂嗎?

(老漢毫不猶豫地把小夥子揪出來,讓他排到隊伍後面去,後來又“用力把小夥子推上木橋”,這一“推”與“揪”相反,老漢最後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小夥子。小夥子開始“瞪了老漢一眼”,這一“瞪”是小夥子對老漢的不滿、不情願,但後來又“推了老漢一把”,這一“推”,又是那麼心甘情願地把生的希望讓給了老漢。)

3.理清關係,明白懸念。

(1)朗讀課文最後四個自然段,感受結尾的特點。

朗讀提示:語速慢,語調低沉,滿懷哀思和崇敬。

思考:老漢與小夥子之間是什麼關係?這樣的結尾有什麼特點?

(父子關係。課文結尾才交代老漢和小夥子是父子關係,這種寫作方法叫設置懸念。課文的結尾讓人出乎意料,也更有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

(2)瞭解了老漢和小夥子的關係後,再讓學生談談對老漢的一“揪”一“推”有了什麼新的感受。

(老漢愛羣眾勝過愛兒子,才會把他“揪”出隊伍;老漢愛兒子勝過愛自己,才會用力把他推上木橋。這一推,推出了一個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這一推,又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孩子。這真是一個有情有義的老漢哪!)

小結: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老漢忠於職守,他是無愧的;作為一個父親,他和天下父母一樣愛子情深。在生死關頭,老漢做出的重大抉擇所表現出的大愛讓我們為之動容。

三、昇華情感,深化主題

1.寫話訓練,表達哀思。

過渡:英雄遠離了我們,他們的親人更是肝腸寸斷。同學們,洪水無情人有情,面對此情此景,你最想説的是什麼?請寫下來。你可以對老漢説,可以對老太太説,也可以對村民們説。

(1)學生寫作小片段。

(2)指名朗讀自己寫的片段,互相交流。

預設:這裏安排了一個寫話訓練,使學生通過想象和交流進一步內化情感,而不是滯留於表面,這既是情感的凝聚和提升,又是一次語言實踐活動。

2.理解課題,深化主題。

過渡:老支書走了,但生活還得繼續。如果獲救的鄉親們重建了這座橋,該如何為這座橋起個名字呢?説説你的建議,並説説理由。

(1)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生命橋、父子橋、英雄橋、老漢橋、愛心橋……)

(2)教師結合“橋”的含義,進行評價和小結。

小結:老漢以自己的威信、高風亮節以及果斷的指揮把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一座不朽的橋樑;這座橋樑是以老支書為代表的優秀共產黨員密切聯繫羣眾的“橋”。

(3)拓展“橋”的廣度,引導學生説説生活中特殊的“橋”。

?山洪裏,他們用臂膀營救了一個個圍困的羣眾,他們是希望之橋!

?風雪中,他們用生命照亮了一個個黑暗的村莊,他們是光明之橋!

?廢墟中,他們用雙手拯救了一個個垂危的生命,他們是生命之橋!

過渡:同學們,讓我們銘記這一座座橋,銘記這一串串閃光的名字吧,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學將來都能成為這樣的一座橋,一座永不坍塌的橋!

3.交流收穫,拓展提高。

(1)讓學生談一談學習課文之後有哪些收穫,可以從思想內容上談,也可以從表達方法上談。

(2)以詩結課,再次觸發對老漢的崇敬之情。

一座山/我不知道/你的姓,你的名/但我知道/你有一個動人的稱呼——老漢!

哦,老漢!/你是一座山/一座鎮定的山/征服了肆虐的洪水/一座剛毅的山/抵擋了可怕的災難/更是一座深情的山/留下了高貴的人格。

哦,老漢!/你將牢牢駐留在我們心間/永遠,永遠!

四、背誦積累,作業設計

1.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豐富積累。

2.課後閲讀類似文章,如《“諾曼底”號遇難記》《豐碑》等。

3.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五、總結

這是一幅怎樣驚心動魄的場面呢?(播放洪水視頻)

賞析:課文中對洪水的描寫非常精彩,這裏的教學便是引導學生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品一品,既體會修辭的生動,也感受環境描寫對小説情節的渲染、推動作用。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教師用非常簡潔的語言引導學生自由發言,有點到為止的提示,也有恰到好處的鼓勵。通過把描寫洪水的句子仔細品讀一番,學生對小説中故事發生的背景有了更深的理解,有助於學生理解老漢這個人物形象。

國小六年級上冊語文《書湖陰先生壁》教案 篇15

教學目標:

1.交流平台:閲讀文章,要抓住場面描寫。

2.詞句段運用:體會詞句重複的妙處;談談人物説話時“説”的不同表達方式。

3.書寫提示:舉辦書寫作品展覽,注意行款整齊、正確、工整。

4.通過理解、感悟、誦讀,積累“愛國”的名人名言。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閲讀文章,關注場面描寫;背誦關於“愛國”的名人名言。

2.難點:體會詞句重複的妙處,以及説的不同表達方式。

教學準備:

1.準備書法作品的課件。

2.詞句段運用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導入

今天我們學習“語文園地”的內容。(板書:語文園地)

二、學習“交流平台”

1.複習本單元學習的課文。

2.本單元學習的方法。

關注場面描寫

3.閲讀“交流平台”的內容,你明白這段話的要點是什麼嗎?

(1)指導學生一邊讀,一邊圈畫重點語句。

(2)可以圍繞重點寫寫批註,或感受。

4.交流。

(1)閲讀文章,要關注場面描寫。

(2)要學會在作文中進行場面描寫。

5.怎樣在習作中進行場面描寫呢?

(1)注重對整個場面進行概括性地描寫,這便是“面”的描寫。

(2)注重對某個人物或具體的事情進行細緻地描寫,這是“點”的描寫。

(3)注重點面結合,活動過程才會給人留下完整的印象,才能夠把重點部分寫具體。

6.閲讀下面的一段話,談談場面描寫的作用。

冼星海同志指揮得那樣有氣派,姿勢優美,大方;動作有節奏,有感情。隨着指揮棒的移動,上百人,不,上千人,還不,彷彿到位的,上萬人,都一齊歌唱。歌聲悠揚,淳樸,像諄諄的教誨,又像娓娓的談話,一直唱到人們的心裏,又從心裏唱出來,瀰漫整個廣場。聲浪碰到羣山, 羣山發出迴響;聲浪越過延河,河水演出伴奏;幾番迴盪往返,一直輻射到遙遠的地方。

生:這段話有點的描寫,也有面的描寫,有點有面,所以能夠很生動地描繪出大合唱的氣勢雄壯,也能夠反映出大家的團結一致。

生:這是對延安歌唱場面的描寫。既有鳥瞰式的描繪,又有特寫的鏡頭,點面結合,層次分明,把一個熱鬧非凡的偉大場面,寫得十分動人,從而表現了延安軍民的革命精神面貌。

三、學習“詞句段運用”

1.出示課件。

讀句子,注意紅色畫線的部分,説説這樣寫的好處。

A.起初是全場肅靜,只聽見炮聲,只聽見國旗和許多旗幟飄拂的聲音。

B.那裏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 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2.朗讀,理解句子意思。

3.討論詞句反覆運用的妙處。

反覆,是根據表達需要,有意讓一個句子或詞語重複出現的修辭方法,反覆就是為了強調某種意思,突出某種情感,特意重複使用某些詞語、句子或者段落等。

4.反覆與排比的不同。

數量不一樣,反覆,相同的詞語出現兩次就行。排比,結構相似的短語或句子必須三項,或三項以上。

四、繼續學習“詞句段運用”

1.出示“詞句段運用”課件。

寫人物説話時,可以不用“説”來表達。讀句子,仿照着寫一寫。

A.清明節前的一個晚上,我又漫步在廣場上,忽然背後傳來一聲讚歎:“多好啊!”

B.“我還有作業沒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去玩了。”我婉言謝絕了夥伴的邀請。

C.“既然這樣,你以後再也不要來找我玩了!”話一出口,我就後悔了。

D.滿腹下甚至盯着我的眼睛,一臉焦急:“你的眼睛怎麼腫了?”

2.朗讀,理解其意思。

3.分析不同的“説”。

A句是“讚歎”,B句是“婉言謝絕”,c 句是“話一出口”,D句沒有用“説”,只是用“:“引出説的內容。

4.生活中形容”説“的詞語比較多,如”竊竊私語“、”談論“、”爭吵“……請選擇表示”説“的一個詞語寫人物的”説“。

五、總結訓練點,佈置作業。

1.本節課學習了閲讀文章要關注場面描寫,以及詞語反覆的妙處。

2.”説“可以用不同方式加以表達,請寫一句人物的説話。

國小六年級上冊語文《書湖陰先生壁》教案 篇16

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對於寫人記事文章雖説已不陌生,但是要把人物特點寫鮮明,把人物形象寫具體並不容易。現在的孩子都是在親人們的細心呵護下成長起來的,對於他們來説,接受關愛似乎已成為習以為常的事,但他們卻很少細心關注身邊的人,發現人的真善美,感受真情的美好,懂得去關愛他人。在這組課文的學習過程中,孩子們對於人與人之間相互關愛有了更多更深的認識。

教學目標:

1.寫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愛的事情,要有真情實感,注意環境描寫與心理活動的刻畫。養成自己修改習作的習慣。

2. 學習通過環境描寫,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表現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引導學生再現生活,引發學生傾吐慾望,培養學生習作能力。

3、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人,發現人的真善美,感受真情的美好,懂得關愛他人。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通過環境描寫,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方法刻畫人物形象。

教學流程:

一、 圖片導入,引出習作主題。

課件出示圖片《地獄和天堂的長勺子 》,學生觀察後説一説感受。

師小結:愛是人類永恆的主題。今天咱們就來寫寫有關關愛的習作。(板書:關愛)

二、讀題審題,明確要求

1、課件出示課文中的習作要求:

生活中,人與人之間需要相互關心、幫助。這次習作,我們就來寫一寫體現人們相互關愛的事情。寫之前先想一想,事情發生在怎樣的環境裏,是怎樣發生的,事情發展變化的過程怎樣。寫時注意人物的語言、動作 、心理活動等,要表達真情實感。寫完後可以和同學交換意見。

2、學生讀一讀,想想這次習作為我們提出了什麼要求?(生讀)

生:寫人與人之間相互“關愛”的事

生:作文中要用上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的描寫。

3、老師根據學生的彙報,歸納要點

師:在這些習作要求中的關鍵是什麼?

生:寫人與人之間關愛的事。

師:寫事的習作要把握好兩點,一是真實,二是在此基礎上要把事寫具體。怎樣才能把事情寫具體呢?

第一,寫自己親身經歷的事。只有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才能有切身的體會,寫起來才有話可説,也更可以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第二,從小處着眼,以小見大。第三,寫自己的所見所聞。

三、聯繫生活,拓寬思路,指導習作

〈一〉選擇好事例

課件出示一組圖片,引發學生大腦中的有關記憶。

請同學們聯繫自己親身經歷的事,用一兩句話概括內容並交流。

師小結:真情無處不在,關愛充滿人間。最自己感動的事就是本次習作的好材料。有了題材,怎樣去表現人物的特點塑造人物的形象呢?

〈二〉用上描寫人物的方法,敍述好細節

1、在敍事的過程中,同學們可運用我們所學到的一些描寫方法,對人物的神態、語言﹑動作﹑心理活動進行細緻刻畫,以此來抒發真情實感。

(出示本組課文相關片段)師:請同學們默讀這些片斷,交流:用到了哪些描寫方法,有什麼好處?

2、出示《窮人》第一自然段,體會環境描寫對人物形象的襯托作用。

師:這一片斷中對環境一冷一暖的對比,抒發了情感,表達了桑娜的勤勞。

3、課件出示圖片及範文

(1)原文閲讀

小麗和小欣高高興興地走在放學的路上,她們邊走邊聊天,不知不覺又來到了十字路口。

她們看見一位老奶奶想過馬路,但車子太多,老奶奶嚇得不敢過馬路了。小麗和小欣連忙跑過去,對老奶奶説:“老奶奶,您是不是要過馬路呀?” 老奶奶説:“是的,已經等好久了。”“奶奶,別擔心,來,我們扶您過馬路吧!” 小麗説。接着,她倆扶着老奶奶慢慢地走到人行橫道線旁,慢慢地向對面走去。

當她們成功地走到馬路對面時。奶奶高興地説:“謝謝你們,你們真是好孩子呀!老奶奶就回家了,她們也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2)對比閲讀

小麗和小欣高高興興地走在放學的路上,她們邊走邊聊天,不知不覺又來到了十字路口。

此時正是下班的高峯期,來來往往的汽車川流不息,有的自行車,摩托車還在七拐八拐地玩起“絕技”,引得汽笛喇叭聲此起彼伏。道路更加擁擠了。這時,一位老奶奶站在路邊,幾次想走過去,但刺耳的喇叭聲嚇得她又退了回來。小麗拉拉身旁的小欣説:“看,前面的這位老奶奶肯定是想到馬路對面去,我們去幫她吧。”小欣立即説好。兩人連忙跑過去,對老奶奶説:“老奶奶,您是不是要過馬路呀?” 老奶奶點點頭,流露出焦急地神色,歎氣説:“是的,我要到對面去買菜。可現在車太多了。我年紀大了,眼睛不好使,腿腳又不方便,已經等好久了。”“奶奶,別擔心,來,我們扶您過馬路吧!” 小麗説。

她倆攙着老奶奶,一左一右,慢慢地走到人行橫道線旁,説:“老奶奶,這兒是人行橫道線,我們從這裏走!”説着,她們小心翼翼地扶老人,瞧準這邊車道沒車過來的空檔,緊挨着老人把她攙扶着走到中線上,等對面的車流行駛過去了,又瞧準一個空檔,才慢慢地向對面走去。

當她們成功地走到馬路對面時。奶奶高興地説:“謝謝你們,你們真是好孩子呀!今天多虧你們了呀。”她們説:“不用謝,老奶奶,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老奶奶説:“再見!”小麗和小欣她們也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3)學生體會文中環境描寫和動作描寫的妙處。

〈三〉擬定一個點睛的題目

題目一定要緊扣中心,簡潔新穎,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國小六年級上冊語文《書湖陰先生壁》教案 篇17

教學目標:

1.會寫“簸、涯”2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本課三首古詩,疏通字詞,理解詩歌大意。

3.能借助註釋、結合圖畫、展開想象來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浪淘沙》中黃河磅礴的氣勢和作者豐富的想象,體會其表達的思想感情。

4.感受詩句的優美,品味詩人用詞的精妙,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語感。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理解《浪淘沙》的詩意,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感受黃河磅礴的氣勢,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3.體會詩人豐富奇特的想象和用詞的生動傳神。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複習導入,激發興趣。

導語:在第一單元,我們學習了三首古詩詞,同學們還能背出來嗎?(指名背誦。)同學們背得真不錯!這三首古詩詞都描繪了大自然的美麗風光,相當有畫面感。今天我們要學的這三首古詩也描繪了大自然的風光,我們先來聽一聽,想一想它們又給我們呈現了怎樣的畫面。

2.板書課題:古詩三首。

教師播放朗讀音頻,學生聽讀三首古詩,觀賞插圖,進入古詩描繪的情境。

二、初讀課文,檢測預習

1.初讀古詩,掃清字詞障礙。

(1)自由朗讀三首古詩,要求:

①藉助拼音把詩歌讀準確,讀流利。

②藉助課本註釋或者工具書瞭解不理解的字詞的意思。

③想想這三首古詩分別講了什麼內容。

(2)指名讀三首古詩,教師相機指導讀正確。

◆着重正音:

九曲(qǔ) 浪淘風簸(bǒ) 南朝(cháo) 淨無苔(tái) 畦(qí) 繞(rào) 闥(tà)

◆着重辨形:

?“簸”要注意下部左邊的“其”,最後一點要小。

?“繞”中“堯”是聲旁,有一首“堯字歌”可以用於辨字:

堯字歌

用水澆,用火燒;手兒撓,尾巴翹;

日出東方天剛曉,左邊絞絲彎彎繞。

驍勇善戰騎上馬,豐衣足食才富饒。

(3)同桌間互相讀,互相正音。

(4)齊讀,讀出節奏。

《浪淘沙》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江南春》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書湖陰先生壁》

茅檐/長掃/淨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5)學生再讀三首古詩,邊讀邊想,感受詩歌描繪的畫面。畫出自己覺得好或難以理解的字詞。

2.播放視頻資料,感受黃河的氣勢,引入新課。

過渡:同學們,對三首古詩有了大致的印象後,我們先來學習第一首詩。我們先來看一段關於黃河的錄像。看着黃河波濤洶湧、奔流不息的畫面,你們感受到了什麼?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自古以來就有無數詩人歌頌過她。那麼詩人劉禹錫筆下的黃河有着怎樣的風采和神韻呢?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3.板書:浪淘沙。

(1)學生齊讀詩題,結合課前預習和課本註釋説一説詩題的意思。

(浪淘沙:唐代教坊曲,由劉禹錫、白居易創造。其形式為七言絕句,後又用作詞牌名。“浪淘”的意思是“波浪淘洗”。)

(2)瞭解詩人。學生交流有關劉禹錫的資料,教師適時提示學生注意劉禹錫的為官經歷,瞭解他生活的時代背景。(出示資料卡)

劉禹錫生平簡介 劉禹錫是我國唐代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他出生於公元772年,去世於公元842年,字夢得,他自稱是“家本滎上,籍佔洛陽”,他的祖上是漢朝的中山靖王劉勝。劉禹錫文學成就非常高,被稱為“詩豪”。他從小誦讀儒家經典,貞元九年參加科舉考試,和柳宗元一起進士及第,也一起登博學鴻詞科。但是在考中不久之後劉禹錫因家中長輩去世回家守喪。貞元十六年復出,他在淮南節度使那裏做掌書記,上司杜佑很看重他。貞元十八年,劉禹錫調任京兆府渭南縣主簿,之後沒過多久就升任監察御史。而我們頗為熟悉的大文豪韓愈、柳宗元也都在御史台任職,他們三個人因為愛好相同,相互欣賞所以很快就成為好朋友,來往密切。貞元二十一年,唐德宗駕崩,唐順宗即位。唐順宗即位後對自己的侍讀王叔文、王伾加以重用,當時的唐朝已經有很深的積弊,所以兩人希望改革弊政。劉禹錫和王叔文的關係很好,並且王叔文很欣賞劉禹錫的才華,於是就將劉禹錫升職,協助自己改革。但是這次改革並沒有成功,由於嚴重觸及頑固派的利益,所以在頑固派的反擊下失敗了。王叔文被賜死,王伾被貶後病亡,劉禹錫等參與變法的人都遭到貶謫。在之後的二十三年中,劉禹錫多次被召回京城,但是又一次次被貶到偏遠之地,鬱郁不得志的劉禹錫就這樣開始了自己二十三年的飄零生活。一直到大和元年的時候,劉禹錫才被召回京城擔任東都尚書,之後又回到朝中任主客郎中,以後還擔任過很多官職,最後他因為年紀大了改任一些閒職。在會昌二年的時候,劉禹錫因病在洛陽去世,享年71歲。

劉禹錫一生在官場上並不得志,但是他在文學上的成就極高,這也成就了他的一生。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以四人學習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浪淘沙》。

1.讀懂詩歌,理解詩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交流質疑。

預設一:“九曲”“萬里沙”

九曲黃河:自古以來黃河相傳有九曲十八彎的説法。數千年來生活在這裏的大多是少數民族,其中主要是藏族人民。他們根據黃河上游的地形、景觀等,將上游諸河段取了更有特色的名稱,如卡日曲、約古宗列曲、扎曲、星宿海、瑪曲、析(賜)支、河曲、九曲、逢留等(藏語中,稱“河”為“曲”)。所謂“九曲十八彎”只是一種概數的説法,用來形容河套平原上黃河的曲折蜿蜒。

萬里沙:這是説黃河水裏挾帶着大量泥沙,既寫出了黃河泥沙多的特點,也寫出了黃河之長。這裏的“萬里”也不是實指,而是誇張的説法。

過渡:大家想看一看黃河遠景嗎?(出示圖片。)這就是九曲黃河,從高空俯瞰,如巨龍蜿蜒盤旋。黃河是中國第二長河,是世界第五大河流,流經九個省和自治區。

預設二:“浪淘風簸”

明確:“淘”是水流沖刷,淘洗;“簸”是顛動搖盪。這兩個動詞連用,節拍非常緊促,渲染出黃河上的險惡風波,河水的洶湧澎湃。

預設三:“自天涯”

思考:“自”是什麼意思?

教師出示“自”的幾種釋義:①自己;②自然,當然;③從;由。第三種釋義説得通,“自天涯”是説好像來自遙遠的天邊。

預設四:“牽牛織女”

牛郎織女的傳説:牽牛和織女是銀河系的兩個星座名。自古相傳織女為天上的仙女,下凡到人間與牛郎結為夫婦。後西王母召回織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罰他們隔河相望,只准每年農曆七月初七的夜晚相見一次。

2.學生簡要概括詩意。

過渡:我們已經理解了字義,那麼誰能説出詩意呢?(指名學生回答。)

示例:黃河彎彎曲曲挾帶着泥沙,波浪滾滾好像來自天邊。現在可以沿着黃河直上銀河去,一起去尋訪牛郎織女的家。

四、品讀欣賞,深入探究

1.品味古詩描繪的意境,想象畫面,指導朗讀。

(1)品讀第一、二句詩,教師提問,指導朗讀。

思考:自古黃河就與“雄偉”聯繫在一起,你能從哪些詞語體會到黃河的雄偉壯觀?(九曲黃河、浪淘風簸。)

朗讀提示:讀出黃河雄偉壯闊、氣勢磅礴的力量美。

(2)品讀第三、四句詩,教師提問,指導朗讀。

思考:①品評“上”字。這個字用得好嗎?可否改為“到、過、去”?

預設:詩的語言精練,其中的每個字都要經過推敲,也就是古人常説的“煉字”。這裏引導學生品讀“上”,就是讓他們體會詩歌用字的精練。教師可以讓學生把其他字填到詩中讀一讀,看效果有何不同。“上”能給人一種勇往直前、知難而進的聯想,因為要逆着洶湧的河水而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用其他字則不會有這種聯想。

②假設我們隨着詩人的腳步去到了牽牛織女的家,想象一下會看到怎樣的畫面?

(如:男耕女織、互敬互愛。)

朗讀提示:最後一句要由豪邁轉為輕柔,讀出牛郎織女家的寧靜美好。

(3)小組交流,説説自己最欣賞詩中哪一句所描繪的畫面。

示例:

生1:我喜歡“九曲黃河萬里沙”一句。讀到這一句,我的眼前彷彿浮現出黃河自西向東綿延,像一條巨龍穿行在大地上的情形。

生2:我喜歡第二句。讀到這一句,我彷彿聽到了黃河咆哮的聲音,彷彿看到了濁浪滔天的情形,感受到了黃河磅礴的氣勢。讀這一句詩時我還想到了李白的詩句“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生3:我喜歡最後兩句。讀這兩句,我彷彿看到了一個人撐着小船,在波濤洶湧的河水中逆流而上,毫不畏懼。經歷了一番拼搏之後,他終於到達銀河,銀河是那麼寧靜,那麼美好。

2.拓展閲讀。朗讀《浪淘沙》組詩中的其他幾首,體會詩歌的豐富內涵。

過渡:詩人用精練的語言將現實中洶湧的黃河與想象中靜謐的銀河相融,這是多麼奇偉的想象啊!但是詩歌的妙處就在於給人以無窮的聯想,這首詩真的只是描述了自然界中奇偉的景觀和詩人神奇的想象嗎?我們對此不做過深的理解,但我們可以結合其他幾首詩來思考一下。《浪淘沙》一共有九首,我們挑出幾首有代表性的詩作,大家讀一讀,再結合我們今天學的詩想一想,説不定會有新的體會。

(出示課件)

浪淘沙•其六

日照澄洲江霧開,淘金女伴滿江隈。美人首飾侯王印,盡是沙中浪底來。

[譯文]朝陽照在江霧初開的小洲上,淘金的女伴早已佈滿江濱。美人的首飾和侯王的金印,全都是從沙中浪底淘來的黃金。

浪淘沙•其八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譯文]不要説讒言如同兇惡的浪濤一樣令人恐懼,也不要説被貶之人好像泥沙一樣在水底埋沉。要經過千遍萬遍的過濾,歷盡千辛萬苦,最終才能淘盡泥沙得到閃閃發光的黃金。

預設:關於課文中這首《浪淘沙》的理解眾説紛紜,有的説是以淘金女的口吻講述了淘金的艱辛,表達了她們對“牛郎織女”那樣幸福生活的嚮往;有的説銀河在這裏指朝廷,“浪淘風簸”指詩人為官生涯中無數次的坎坷動盪,但儘管如此,詩人仍然不屈服,以一種昂揚向上的態度面對生活,體現了他的豪邁情懷。對學生來説,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理解本詩中奇特的想象,想象詩中描寫的畫面即可。有興趣的學生可以結合時代背景去探索更深層的含義。

五、朗讀悟情,背誦積累

1.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舉行配樂朗讀比賽。

預設:可以指名朗讀,配上適當的背景音樂,給學生渲染出恰當的氣氛。好詩不厭百回讀,在學完全詩後,通過各種形式鼓勵學生讀詩,還可進行小評比,看哪位學生讀得最好。

2.想象畫面,結合板書,學生試背。

3.延伸拓展,豐富積累。

(1)課外蒐集描寫黃河的古詩詞。  (2)課外蒐集劉禹錫的其他名詩,讀一讀,背一背。

六、作業設計,鞏固提升

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jiaoxue/pnwd9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