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教學工作計劃 >

高二語文教師教學工作計劃

高二語文教師教學工作計劃

聯繫本校的實際情況,高二語文教師制定了教學工作計劃,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二語文教師教學工作計劃,歡迎閲讀。

高二語文教師教學工作計劃
高二語文教師教學工作計劃篇一

一、指導思想

以馬克思主義教育科學理論為指導,努力貫徹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精神,落實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理念,遵循語文教育的規律,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教學中突出“過程和方法”,重視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使學生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成自學語文的良好習慣,提高文化品位,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二、教材分析

我們使用的是人教版新教材,體現了新理念和新目標,致力於構建新的教材系統,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在編排體系上,人教版《必修五》按照“閲讀鑑賞”“表達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導讀”四大板塊安排相關內容。同時根據學校的安排,本期開始開設選修課《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這本教材,從高中生實際水平出發,對於詩歌,從“以意逆志、知人論世”(探究詩旨)“置身詩境、緣景明情”(把握詩境)“因聲求氣、涵詠詩韻”(體會聲韻)三方面入手;對於散文從“創造形象、詩文有別”(理解散文的形象性)“散而不亂、氣脈中貫”,切實地培養學生的文學文化修養,提高學生的文言文閲讀能力。

三、學生分析

本期本人擔任高二理科6班和文科17班的語文教學。

本人面臨的這兩個班屬於普通班,學生由高一升入高二,剛剛經歷分班,情緒欠穩定,人數超多,中等生少,後進生多,學習興趣欠佳,語文基礎知識薄弱,語文學習習慣較差,課堂沉悶,思維不活躍,思考問題不積極。

四、工作重點

1、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感情,培養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愛國主義精神,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世界觀、人生觀。發展學生健康個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2、加強對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加強常規工作的落實和檢查,並有階段性檢查小結和整改措施。

3、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在課外閲讀,養成閲讀經典和優秀作品的習慣,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空間。。

4、提升學生對閲讀量,引發對中國文學的感性認識,培養文言語感,提高審美鑑賞能力。引導自主寫作,在實踐中提高寫作能力。

5、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五、具體措施

1、加強書本和海南遠程教學資源的學習,提高教師自我素養。

2、提高備課質量,繼續學習新大綱,鑽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體現知識和能力要求,充分發揮教師的個性和優勢。

3、指導學生加強積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準備摘抄本,每週佈置閲讀量,積累語文基礎知識,名句名篇的。

4、重視誦讀,改進古詩文教學,培養學生語感。

5、跟同事協作,集體備課,資源共享。向同事們學習,積極參加學校的聽課評課活動。

6、作文訓練以“表達交流”和《周計劃》相結合,面批、互評、自批多種批改方式結合,切實提高效率。

7、加強電化教學,增加課堂容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六、教學進度

1-3周 第一單元課文、表達交流

4-6周 第二單元課文、表達交流

7-8周 第三單元課文、表達交流

8-9周 第四單元課文、表達交流

10-11 周 複習、期會考試

11周以後 選修《文章寫作與修改》、《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教學

高二語文教師教學工作計劃篇二

一 、 教材處理一定要考慮到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

1、本期擬做大作文5次,練筆不少於10次。練筆主要是學生每週週記和摘抄筆記。

2、根據新教材的編寫體例,把教本上的"寫作"內容與學生練筆結合。

二、下面是各單元教學進度的基本安排:

1、課時進度:全期新課授課為18周,每週以5課時計,共90課時(其實大概60課時),分配如下: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的後兩個單元、《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中的散文部分和《中國小説欣賞》和機動時間(月考、會考、期末考和平時放假)

15課時 30課時 15課時 30課時

2、備課計劃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的後兩個單元: 把握好字詞句,儘量把選修課的內容當做複習課上好。

《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中的散文部分:散文一般分為敍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議論散文三類。怎樣閲讀散文呢?關鍵是抓住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研究文章的內容和寫法,具體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着手:

(1)理清材料

正因為散文取材自由廣泛,古今中外、山川草木、花鳥蟲魚、各種人物及自然現象等等,無不是散文擷取的對象,所以,閲讀散文時,就要知道一篇散文所寫的是哪些具體材料,懂得作者怎樣多角度、多層次地反映所要表達的內容。

(2)找出線索

一篇散文寫了許多材料,怎樣才能有機地把它們聯結在一起呢?這主要靠線索。有人把材料比作珍珠,把線索比作一條紅線,散文就是用紅線串起珍珠,這一比喻 十分恰當。閲讀一篇散文,在理清材料後,就要考慮它怎樣井井有條地表現文章的內容,這就要找出文章的線索。所以,必須明確一點:散文貴“散”,但又忌 “散”。

(3)找到文眼

文眼是指文章中最能幫助讀者理解作品內容的關鍵性的語句,它是散文“形不散”的具體表現。文眼”不一定都在文章的開頭,有的在篇末,有的文章的標題就是,有的不在一處而在多處,閲讀時要靠自己去體會、去歸納。

(4)品味語言

散文語言的一大特點就是語言優美凝練。優美是指語言清新明快,生動活潑並富於音樂感;凝練是指語言簡潔準確,質樸自然。優美的散文在語言運用上都有獨到之處,閲讀時要善於挖掘體會,細細品味。

總之,閲讀散文要仔細分析研究,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從而掌握閲讀的技巧。

《中國小説欣賞》:小説鑑賞的基本途徑與方法

究竟怎樣鑑賞小説,也許各人的情況不同,方法也會不盡一樣,但我們覺得,從小説作品的 構造入手來進行鑑賞是個好辦法,它不僅可以幫助讀者減少盲目性,同時還可引導讀者如何從迷人的故事中走出來並運用審美的眼光去進行鑑賞。那麼,小説又是由 哪些要素構成的呢?我們同意“五要素説”,即人物、情節、環境、主題和語言。下面,我們即分別從這五個方面具體談談小説鑑賞的問題。

(一)人物的鑑賞

1.從作者對人物的介紹和評價來把握人物

2.從人物的語言、行動和心理描寫來分析人物

3.從人物活動的社會歷史背景來理解人物

4.從多種不同的角度對人物作面面觀

5.從神魔鬼怪形象中悟出人情

(二)情節的鑑賞

1.找出線索,理清情節的來龍去脈

2.由事見人,看情節發展如何為人物塑造服務

3.見微知著,從場面和細節分析情節對錶現主題的意義

4.賞析技巧,注意發現作者組織情節的藝術匠心

(三)環境的鑑賞

1.分析環境對主題思想的暗示

2.分析環境對人物形象的烘托

3.分析環境對小説氛圍的創造

4.分析環境對小説情節的推動

(四)主題的鑑賞

1.從作者背景看主題

2.從人物塑造看主題

3.從情節發展看主題

4.從語言的情感色彩看主題

5.從整體傾向看主題

(五)語言的鑑賞

三、 作文五個單元,根據課本作文訓練要求、結合大學聯考、針對學生實際進行綜合考慮,作好中心發言,擬訂參考題目1—3個。擬作大作文5次,總課時為10課時。

四 、 將教輔資料《創新設計》的閲讀與課內閲讀適當配合,擴大學生的閲讀量,力求使學生“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以課文為例子和憑藉,舉一反三,提高語文能力。教師要在閲讀方法進行指導,使學生通過廣泛閲讀,真正達到量的積累。

高 二下學期的語文教材,聯繫本校的實際情況,我們的教學重點是:《中國古代詩歌散文》的後兩個單元、《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中的散文部分和《中國小説欣 賞》中的部分內容。因此,我會繼續學習新大綱,鑽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多和備課組集體備課,保證備課的時間和質量。在備課中,希望自己能夠重點考慮對教 讀課的處理,特別是對新教材的教法,一定要認真把握。

同 時,我們考慮到閲讀文學作品,課堂上可能會很熱鬧,如果學生忽略了對內容的整體把握,不能細緻地體味語言的精妙,讀了之後,或許談不上實際的收穫,因此在 教學過程中,注重詞語的教學,配合第二教材學習,通過對在具體的語言環境的詞語的把握,強化對語言的感受,從而達到提高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因此要特別 注重閲讀和寫作這兩個環節。

一、教材處理一定要考慮到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

1、本期擬做大作文5次,練筆不少於10次。練筆主要是學生每週週記和摘抄筆記。

2、根據新教材的編寫體例,把教本上的"寫作"內容與學生練筆結合。

二、下面是各單元教學進度的基本安排:

1、課時進度:全期新課授課為18周,每週以5課時計,共90課時(其實大概60課時),分配如下: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的後兩個單元、《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中的散文部分和《中國小説欣賞》和機動時間(月考、會考、期末考和平時放假)

15課時 30課時 15課時 30課時

2、備課計劃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的後兩個單元: 把握好字詞句,儘量把選修課的內容當做複習課上好。

《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中的散文部分:散文一般分為敍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議論散文三類。怎樣閲讀散文呢?關鍵是抓住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研究文章的內容和寫法,具體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着手:

(1)理清材料

正因為散文取材自由廣泛,古今中外、山川草木、花鳥蟲魚、各種人物及自然現象等等,無不是散文擷取的對象,所以,閲讀散文時,就要知道一篇散文所寫的是哪些具體材料,懂得作者怎樣多角度、多層次地反映所要表達的內容。

(2)找出線索

一篇散文寫了許多材料,怎樣才能有機地把它們聯結在一起呢?這主要靠線索。有人把材料比作珍珠,把線索比作一條紅線,散文就是用紅線串起珍珠,這一比喻 十分恰當。閲讀一篇散文,在理清材料後,就要考慮它怎樣井井有條地表現文章的內容,這就要找出文章的線索。所以,必須明確一點:散文貴“散”,但又忌“散”。

(3)找到文眼

文眼是指文章中最能幫助讀者理解作品內容的關鍵性的語句,它是散文“形不散”的具體表現。文眼”不一定都在文章的開頭,有的在篇末,有的文章的標題就是,有的不在一處而在多處,閲讀時要靠自己去體會、去歸納。

(4)品味語言

散文語言的一大特點就是語言優美凝練。優美是指語言清新明快,生動活潑並富於音樂感;凝練是指語言簡潔準確,質樸自然。優美的散文在語言運用上都有獨到之處,閲讀時要善於挖掘體會,細細品味。

總之,閲讀散文要仔細分析研究,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從而掌握閲讀的技巧。

《中國小説欣賞》:小説鑑賞的基本途徑與方法

究竟怎樣鑑賞小説,也許各人的情況不同,方法也會不盡一樣,但我們覺得,從小説作品的構造入手來進行鑑賞是個好辦法,它不僅可以幫助讀者減少盲目性,同時還可引導讀者如何從迷人的故事中走出來並運用審美的眼光去進行鑑賞。那麼,小説又是由哪些要素構成的呢?我們同意“五要素説”,即人物、情節、環境、主題和語言。下面,我們即分別從這五個方面具體談談小説鑑賞的問題。

(一)人物的鑑賞

1.從作者對人物的介紹和評價來把握人物

2.從人物的語言、行動和心理描寫來分析人物

3.從人物活動的社會歷史背景來理解人物

4.從多種不同的角度對人物作面面觀

5.從神魔鬼怪形象中悟出人情

(二)情節的鑑賞

1.找出線索,理清情節的來龍去脈

2.由事見人,看情節發展如何為人物塑造服務

3.見微知著,從場面和細節分析情節對錶現主題的意義

4.賞析技巧,注意發現作者組織情節的藝術匠心

(三)環境的鑑賞

1.分析環境對主題思想的暗示

2.分析環境對人物形象的烘托

3.分析環境對小説氛圍的創造

4.分析環境對小説情節的推動

(四)主題的鑑賞

1.從作者背景看主題

2.從人物塑造看主題

3.從情節發展看主題

4.從語言的情感色彩看主題

5.從整體傾向看主題

(五)語言的鑑賞

三、 作文五個單元,根據課本作文訓練要求、結合大學聯考、針對學生實際進行綜合考慮,作好中心發言,擬訂參考題目1—3個。擬作大作文5次,總課時為10課時。

四、將教輔資料《創新設計》的閲讀與課內閲讀適當配合,擴大學生的閲讀量,力求使學生“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以課文為例子和憑藉,舉一反三,提高語文能力。教師要在閲讀方法進行指導,使學生通過廣泛閲讀,真正達到量的積累。

高二語文教師教學工作計劃篇三

一、指導思想

整體把握課程內容,從語文課程作為基礎學科的特徵出發,緊緊抓住語文應用能力、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養,通過必修5及選修模塊(中國現代詩歌鑑賞、新聞實踐)的學習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紮實、穩步地推進高中語文新課程的實施。

二、教學內容

本學期完成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5和選修(中國現代詩歌鑑賞、新聞實踐)的全部內容。

三、教學進度

教學階段 教學內容 教學進度

第一階段 語文必修5 第1至9周

第二階段 語文必修5檢測 第10周

第三階段 語文選修(現代詩歌、新聞實踐) 第11至19周

第四階段 語文選修(現代詩歌、新聞實踐)檢測 第20周

四、教學建議

1.整體理解課程的結構,正確把握必修課程應着眼於培養所有學生都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為學生的發展奠定“共同基礎”。選修課程也應該體現基礎性,並在此基礎上致力於讓學生有選擇地學習,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2.認真學習、研究《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準確理解和把握《課程標準》最核心的內 容,積極主動適應並實踐高中語文新課程,落實高中階段教學目標與要求,使學生在“積累·整合”、“感受·鑑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和“發 現·創新”五個方面得到發展。

3.深入鑽研人教版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全面理解編寫者的編寫意圖,努力體現新課程理念,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認真分析學情,綜合考慮學生高中三年學習、發展的需要,以現有的教材為基礎,對課程內容進行合理的“二度開發”。

4.按照“三個維度”(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要求設計教學過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重在設計和引導學生的言語實踐活動,為學生主動、積極地構建自己的言語經驗,提高語文素養搭設平台。

5.守正出新,追求樸實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學,整合多種教學資源,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靈活採用多種教學方式,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6.堅持開展校本教研活動,充分開發一切可以利用的課程資源,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教師要認真讀書,鑽研教材,促使自身文化素養和教學水平的提高,實現與新課程的同步發展。同時,要加強教師之間、學校之間、學校與教研部門之間的溝通、交流、協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jiaoxue/km9rw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