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教學工作計劃 >

新學期七年級歷史教學計劃(精選15篇)

新學期七年級歷史教學計劃(精選15篇)

新學期七年級歷史教學計劃 篇1

一、教材分析  新課標教材七年級歷史下冊在全面貫徹基礎知識,能力培養和思想教育三項教育目標的前提下,突出了三點:一是減輕學生負擔,降低難度;二是增加啟發性和生動性;三是培養創新實踐能力。本學年繼續講授中國古代歷史,主要以課為單位,敍述我國隋朝至明朝以及清朝初年的歷史,共22課,每課教學一課時。  二、教學目標  實施素質教育主渠道在課堂,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在教師。因此我計劃做到以下幾點:  1、注重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2、教師適當補充一些練習作為課堂訓練,從而改進評估教學。  3、組織學習某一歷史人物進行正確客觀的評價,培養學生從正反兩方面來看問題的能力。  4、教導學生理解記憶知識點。切忌死記硬背。  5、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經歷、感受和體驗。  教材貫穿一些材料閲讀,“動腦筋”等雖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卻是教材正文的擴展,實際上是給了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讓學生更自主的學習,有助於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形容視野,發展學生的智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又實施了愛國主義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些,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時讓學生分組討論,人人蔘與觀察、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教學活動。  同時,在課堂教學中倡導師生平等,民主的人際關係,應尊重學生的差異,崇尚個性和主體性,鼓勵探索真理,在教師啟發、誘導下,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這給教師提出更高要求,學生在擁有發揮個人才智的機會和空間的同時,壓力感又會促進學生去主動涉獵知識,獨立思考問題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創設一個良好的氛圍,注意師生雙方交往、互動、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與理念,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繁榮與開放的社會;民族關係的發展,統一。  難點:我國的民族關係是如何發展的以及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如何鞏固的。  四、教學方法與措施  1、認真研究課標,把握課標的基本要求和現行教材並吃透教材。注重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抓好課堂45分鐘的效率。  2、在課堂上體現新的教育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學生為本,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轉變傳統的學習方式,為探究性學習創造條件。  3、在教學中貫徹“全面性、系統性、準確性、綜合性、科學性、鞏固性”的原則。要做到精講精練,概念清楚明白,條理清楚,重點突出,難點講清,切實做到落實“三基”,打好基礎,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  4、要求學生注重教材內容的縱向和橫向的分析。在橫向方面掌握同一時代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它包括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民族、對外關係等等,歷史人物的活動及其歷史作用。在縱向方面,要理清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從這兩個方面增加學習的綜合、比較、歸納、分析的能力,以利於把知識轉化為能力。  5、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確定教學目的、步驟,抓住教材的重點。選擇恰當的事例擬好課堂思考題,開啟學生的思維火花,使學生能主動學習、參與教學。

新學期七年級歷史教學計劃(精選15篇)

新學期七年級歷史教學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以學校教學計劃為指導,落實推進課程改革,形成先進的課程結構和綜合的教學理念,提高語言能力、教學能力;在歷史與其他學科之間建立對話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學的境界;實施綜合性學習,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二、學生情況分析

七年級學生總體水平差不多。歷史是他們新接觸的一門新學科,所以大部分同學求知慾較強,課堂紀律較好。但缺乏綜合歸納能力,且有部分同學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欠積極。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點

本學期七年級歷史第一冊選用的是嶽麓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知識性於一體。可讀性強,圖文並茂,新增了許多趣味性較強的課堂知識活動。

2、教材內容

《中國歷史》第一冊的內容是從我國的遠古居民寫到的魏晉南北朝,各個時期的興衰過程及其經濟、文化的改革和發展,共24課。

3、教材重點、難點

教材重點在於與歷史發展的線索相關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經濟、文化的發展。難點在於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

四、主要措施與教學目標

針對以上幾點,本學期教學措施:

第一、落實好課堂的教學目標:1、目標統一,準確。2、以“內容標準”的要求為依。 3、體現統一要求與個性發展統一。

第二、使學生主動叁與到課堂教學中,如課堂上答題、小討論,故事會,通過這些活動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同時也使學生主動複習當天所學的內容。這樣就使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集中,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及時發現不足,及時總結。

第三、積極開展歷史活動課,鼓勵學習參與歷史小製作,通過課外讀物,網上探訪古蹟、名人軼事,擴大歷史的知識面,通過自主的學習方式,提高探究學習能力。加強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實踐能力。

第四、集體備課強化教學質量,讓教師之間取長補短,資源共享,每週進行集體備課一次。

第五、上公開課及聽課,課後評議互相促進,提高教學效果。

五、教學進度

這套課本由文化課和活動課兩種課型構成,以課為單位。文化課每課教學一課時,活動課的時間可適當增加。

第一週: 説在前面的話;我們的遠古祖先

第二週: 原始的農耕生活;神奇的遠古傳説

第三週: 單元回眸;夏傳子 家天下

第四周: 公元紀年法;西周的分封

第五週: 國慶長假

第六週: 甲骨文與青銅器

第七週: 春秋戰國的紛爭;戰國時期的社會大變革

第八週: 春秋戰國的科技與文藝;百家爭鳴

第九周: 歷史文物仿製活動;單元回眸

第十週: 複習、會考

第十一週:會考情況總結;六王畢 四海一

第十二週:伐無道 誅暴秦;漢武帝“大一統”

第十三週:絲綢之路的開闢;評價歷史人物

第十四周:秦漢的科學技術;秦漢的宗教、史學和藝術

第十五週:單元回眸;三國鼎立

第十六週:三國曆史故事會;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十七週:江南地區的開發;三國兩晉南北朝的科技和藝術

第十八週:單元回眸、複習

第十九周:複習

第二十週:複習、期考

以上教學計劃,一定認真履行,爭取在新的學期裏教學工作再上新台階。

新學期七年級歷史教學計劃 篇3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七年級學生總體水平查不多。歷史是他們新接觸的一門新學科,所以大部分同學求知慾較強,課堂紀律較好。但缺乏綜合歸納能力,且有部分同學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欠積極。

二、教材分析

1、教學特點

本學期七年級歷史第一冊選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知識性於一體。可讀性強,圖文並茂,新增了許多趣味性較強的課堂知識活動。

2、教學內容

《中國歷史》第一冊的內容是從我國的遠古居民寫到的魏晉南北朝,各個時期的興衰過程及其經濟、文化的改革和發展,共22課。

3、教材重點、難點

教材重點在於與歷史發展的線索相關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經濟、文化的發展。難點在於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

三、主要措施與教學目標

針對以上幾點,本學期教學措施:

第一、認真備好課,在備課中真正做到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

第二、落實好課堂的教學目標,

1、目標統一,準確,

2、以“內容標準”的要求為依。

3、體現統一要求與個性發展統一。

第三、使學生主動叁與到課堂教學中,如課堂上答題、動腦筋、小討論,故事會,通過這些活動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同時也使學生主動複習當天所學的內容。這樣就使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集中,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及時發現不足,及時總結。

第四、積極開展歷史活動課,鼓勵學生參與歷史小製作,通過課外讀物,網上探訪古蹟、名人軼事,擴大歷史的知識面,通過自主的學習方式,提高探究學習能力。加強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實踐能力。

第五、集體備課強化教學質量,讓教師之間取長補短,資源共享,每週進行集體備課一次。

第六、上公開課及聽課,課後評議互相促進,提高教學效果。

四、教學進度

新教材七年級歷史第一冊總共有22課,其中新課講授佔二十二個課時,單元複習佔四個課時,期中複習佔兩個課時,期末總複習佔四個課時。

新學期七年級歷史教學計劃 篇4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七年級四個班的歷史課教學工作,為了有效實施教學過程,保質保量的完成教學任務,特制定本學期的教學計劃如下:  一、關於對教材地位的認識和課時的安排  本冊教材承繼了上冊中國古代史的發展脈絡,介紹了我國隋唐至明清時期的歷史,共22課時,另加八節活動課。  二、關於教材知識體系及重點部分的分析  (一)繁榮與開放的社會(隋唐兩代)  ⑴隋唐科舉制;  ⑵“貞觀之治”與唐太宗;  ⑶“開元盛世”和唐太宗及武則天;  ⑷唐與吐蕃等民族關係的發展;  ⑸唐代中外文化交流。  (二)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係的發展(宋元兩代)  ⑴宋代經濟重心的南移;  ⑵宋代社會生活;  ⑶遼、宋、西夏、金的並立;  ⑷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  (三)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危機(明清兩朝)  ⑴明請兩朝加強專制統治的主要措施;  ⑵鄭和下西洋;  ⑶戚繼光抗倭;  ⑷清加強邊境地區的管轄;  ⑸閉關鎖國的主要表現及歷史影響。  三、認知能力及情感、教學目標的培養  ⑴通過本冊教材的學習,使學生知道中國古代的重要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瞭解中國古代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  ⑵通過學習,使學生能夠閲讀普及性的歷史讀物、釋讀歷史圖表、知道古代紀年方法、正確計算曆史年代、描述歷史事件、初步瞭解學生學習歷史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⑶通過學習,增強學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深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認同感。  四、教學對策與措施  1、針對學生普遍反映出的“歷史無用論”的思想,在教學過程中不失時機的穿插聯繫取證歷史學習的“慢性化作用”。  2、針對學生學習興趣不夠濃厚的情況,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大膽創新的課堂教學。列如:歷史劇表演、歷史漫畫比賽、歷史詩歌朗誦、歷史歌曲演唱。通過這些活動的深入開展,不斷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針對學生學習態度浮躁、懶散的不良習慣,在課堂上加大練習、提問的力度,強化複習頻率。  4、針對學生口頭語言表達能力較差的狀況,開展組織“歷史人物大家談”的課堂3分鐘演講活動。  5、發現愛學歷史的同學,及時吸納到“歷史興趣小組”進行更高、更深、更廣的素質訓練。為將來歷史才能的發展提高打好基礎。

新學期七年級歷史教學計劃 篇5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將根據學校工作精神,以全面推進嘗試教育教學為指導,在學校教學部門的領導下,以打造高效課堂為目標, 突出學的自主學習能力為主,加強常規教學的研究力度,切實深化七年級歷史教學,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二、基本情況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七年級學生剛從從國小升入國中,表現為:好奇、好動、上進心強、學習的積極性高;但是不會聽講和自學、不會做筆記、個別學生不交作業、課堂吵鬧、學習習慣差。四個班每個班級人數在45人左右,各個班級在班風、學風上存在着差異,許多學生不重視歷史課的學習。

雖然絕大部分學生上課時能圍繞着老師思路轉,但仍有學生回答問題跑調。由於學習態度不端正,習慣又較差,認識又不足,故要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較難,整體看來不願讀書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從起始年級就要抓課堂常規管理、學習習慣的培養,嚴格管理和規範學生的行為,在教學中必須加大力度備好課,做好每一個,及時鞏固消化,力求每一節課都能有實際成效。_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點

本學期七年級歷史第一冊選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知識性於一體。可讀性強,圖文並茂,新增了許多趣味性較強的課堂知識活動。

2、教材內容

本學期中國歷史教學內容共分為四個單元,敍述從中華文明的起源祖國境內遠古居民時代到魏晉南北朝各個時期的興衰過程及其經濟、民族融合及文化的歷史,共22課。

本教學材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探索新的教學途徑和教學方法。課文個性鮮明、異彩紛呈。克服了注重教法輕視學法的弊病。注意了學生活動的多樣性,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饒有趣味。

教材第一單元主要講述人類文明的起源,共三課,從最早的人類講起到華夏族的形成。使學生統分認識了我國境內遠古居民的生活面貌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單元主要講述奴隸制社會的產生髮展和衰亡及社會的變革,使學生深刻認識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對人類文明的進步的影響。第三單元主要講述秦漢政治、經濟與文化的發展,使學生從學習中認識秦漢對後世的影響。第四單元講述了政權的分立和民族的融合。

3、教材重點、難點

教材重點在於與歷史發展的線索相關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經濟、文化的發展。難點在於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三、任務目標

增強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徵及其發展趨勢。

培養學生識圖、讀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弘揚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完成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的歷史教學任務。

四、主要教學措施:

1.夯實基礎,培養學生能力。

這學期的教學內容是授完七年級中國歷史上冊。理清每個階段的歷史線索,概括每個階段的歷史特徵,找到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是本學期教學最核心的內容。這就必須夯實基礎,引導學生自己來探索歷史發展規律,從而培養學生的能力。

2. 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課堂上做到精講多練,課後認真做好培優補差工作。

3注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積極運用幻燈、投影、錄音、錄像、影片,模型多媒體,網絡等進行輔助性教學。

4.加強對個別學生的檢查和督促工作。通過每天的抽考和每月的月考,及時查漏補缺。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抓好後進生的個別輔導工作,從端正其學習態度,積極參與課堂的讀、思、練活動,使其成績在原有基礎上更進一步。

5、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如課堂上答題、小討論,故事會,通過這些活動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同時也使學生主動複習當天所學的內容。這樣就使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集中,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及時發現不足,及時總結。

新學期七年級歷史教學計劃 篇6

一、指導思想

1.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和頒佈的《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對歷史教學的要求,把教學目標定位於全面完成歷史必修2《經濟成長曆程》規定的各項具體任務,包括課程目標、內容標準等。

2.教學過程中,儘可能幫助學生認真學習,理解課表要求,打好堅實的基礎,同時,重視培養學生的歷史創新思維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提高學生歷史學科解決問題能力,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3、在教學方式上,着眼於發揮學生自主學習,在交流中互相幫助,互相促進,努力嘗試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

二、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經過第一學期的熟悉,相對來説容易融合到歷史老師的教學習慣中,但一方面由於本學期重新分班,來到一個新環境,心理和作息習慣都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另一方面上學期的歷史教學中看到,學生的歷史基礎知識都比較薄弱,所以高一下學期歷史教學仍應注重基礎的培養和興趣的培育。此外,學校推行學案制教學,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比較喜歡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因此,在製作學案的同時也製作PPT,將歷史知識與歷史發展脈絡通過多媒體直觀淺顯、生動活潑的方式呈現給學生。

三、工作重點及具體措施:

(一) 工作重點:

1.總的要求:明確教學任務,抓好教學常規,注重基礎知識,培養學生興趣。

2.注重教學設計的探索,精心備課,做到備教材、備學生、備學情、備學習方法。

3.上好每一節課,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

4.注意教學方法的改進,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更能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

5.努力學習,加強理論學習和教學操作能力,提高自身教學水平。

(二)具體措施:

1.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創新與改革。

(1)優化課堂教學各個環節

針對我校實行學案制的情況,使教學的各個環節如備課、説課、上課、聽課、評課、反思等各個教學環節,得到全面優化。做到課前充分準備,課中高效落實,平時聽評課開誠佈公,課後認真反思提升質量。

(2)努力嘗試三種課型的模式

結合其他優秀教師的經驗,在教學中,努力建立自己的教學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培養自己的教學習慣。

第一種課型,新授課。它的基本環節:課標導航,制定學案,創設情境,模式學習→自主學習,自我檢測→落實知識,合作探究→歸納總結,提升拓展→反饋訓練,鞏固知識。

第二種課型,複習課。它的基本環節:問題驅動,自主學習→重點難點,合作探究→知識梳理,點撥歸納→典例評析,深化提高→變式鞏固,拓展完善

第三種課型,講評課。基本環節:考情展示→個性糾錯→典例分析→變式鞏固→補償訓練。

(3)進一步完善學案導學模式

針對我校學生基礎相對薄弱的情況,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標,充分發揮“學案”的導學功能和“合作學習”的智慧共享,讓全體學生能高效利用自主學習時間,完成基礎知識的學習,集中有限的課堂時間引導學生消化重點、難點,解決思想、方法問題。課前精心編制的學案,充分發揮學案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引領作用;課堂高效落實學案的導學功能;課後充分發揮學案導學的延展功能。

(4)在鞏固環節上,力求做到每課一練,每單元一練。

(1)每堂課最後留一些時間檢測本節課學習情況,做到每課一練。

(2)每單元總結測查,把前面所學主要內容以試卷形式考察一遍,做到每單元一練。

(3)利用學校教導處、級組組織的月考、中段考、期末考,查漏補缺,讓老師做到心中有數,讓學生知道得與失。

2.虛心向科組的其他歷史老師學習。

根據科組的安排,教學結對子活動中,與夏培榮老師結成教學夥伴,互相之間多聽課、多指導,加在備課、教學重難點把握、課堂語言表達、授課板書設計、作業批改、試卷講評等教學過程所有環節的互相學習,促進我校歷史學科建設的成長。

3.充分利用科組教研活動,展開高效交流。

歷史科組人數少,高一年級歷史老師就本人一人,集體備課的落實只能在科組教研活動或課後進行。在集體備課過程中充分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和創新精神,集體研究,做到課前一週認真準備,寫好教案;課間向40分鐘要效益;課後及時反思成敗得失。

新學期七年級歷史教學計劃 篇7

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人本學期任七年級(5)、(7)、(8)班歷史科教學,經過兩週的觀察,學生基本能完成學習任務,(5)(7)班學習興趣較濃,組織紀律性較強,(8)班同學反應相對比較慢,學習氛圍一般,學習上存在一定障礙,針對這一點,在本學期要在課堂上課下多花時間鼓勵,做好培優扶困的工作,縮小後進面。這樣才能有助於提高整體學習成績。

二、教材分析:

北師大版出版的國中七年級《歷史》(上冊),真正反映了課改精神,體現了鮮明的時代感。該書主要以人類文明史發展為主線,該教材重點突出,以點帶面,建立了新的評價機制。該書圖文並茂,生動規範,單元,課和子目的設計合理規範,更注意吸收當代文化的變化發展,對歷史的分期歷史發展的動力,民族關係等重大史學問題進行了更為科學,合理的把握和處理。

國中七年級上冊主要講述了中華文明的起源到魏晉南北朝的歷史。在課型設置上,倡導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新教材倡導探究式學習方式,增加了“學習與探究”課,在欄目設置上,出現了許多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探究式學習欄目,而圖文資料的有效運用,大大增強了歷史知識的生動性和直觀性,同時也注意與其他學科知識的交叉與滲透。

三、教學目標及要求:

1、以元謀人、北京人等早期人類為例,瞭解中國境內原始人類的文化遺存。

2、簡述河姆渡,半坡聚落原始農耕文化的特徵。

3、知道炎帝,黃帝和堯舜禹的傳説,瞭解傳説和史實區別

4、簡述夏朝建立的史實,直到禪讓制到王位世襲制的演變,瞭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

5、説出西周分封制主要內容,直到春秋爭霸和戰國七雄的史實。

6、通過商鞅變法史實,認識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認識漢字的演變,以司母戊鼎為例瞭解中國古代青銅工藝的成就。

7、瞭解“百家爭鳴”主要史實,以都江堰等為例,體會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

8、瞭解秦兼併六國和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的史實,探討統一國家建立的意義。

9、列舉漢武大一統的主要史實,評價漢武帝,講述張騫通西域的史實,認識絲綢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10、瞭解“四大發明”,名醫華佗,張仲景,李時珍以及祖沖之和《九章算術》。

11、瞭解佛教傳入和道教興起主要史實,《史記》和《資治通鑑》。

12、瞭解三國鼎立形成的史實,人口南遷河民族交往。

13、北魏孝文帝,促進民族融和的措施。

14、《水經注》、《天工開物》等著作,書法,繪畫,雕塑,音樂,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四、教學改革的設想:(教學具體措施)

1、讓學生形成一種意識,即把歷史科的地位提升到主科地位。

2、抓好課堂紀律,充分利用“45分鐘”。

3、多講述名人歷史故事,與歷史典故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適當組織學生參觀歷史遺蹟或歷史博物館,讓學生增長見識,加強歷史與現實的聯繫。

5、多組織一些歷史活動課,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表演能力。

6、每天佈置適當的作業和練習,鞏固知識,大約80多次。

7、做好“培優扶困”工作,提高兩率臨界生的成績。

新學期七年級歷史教學計劃 篇8

一、教學知識目標及能理培養目標

1、要求學生了解中華文明的起源,祖國境內遠古居民時代到魏晉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這段歷史。

2、理清這段時期的歷史脈絡,掌握重要的歷史時期的有關知識。

3、培養學生學會用運所學的歷史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思考和處理問題。

二、教學內容

本學期中國歷史教學內容共分為四個單元,敍述從中華文明的起源祖國境內遠古居民時代到魏晉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歷史,共需32課,每課教學1課時,複習課需要2課時。

三、背景分析依據

本學期將根據學校工作精神,以全面貫徹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指導,在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下,以課改內容為樣板,以考試改革為突破口,加強常規教學的研究力度,切實深化七年級歷史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七年級中國歷史上冊,在全面貫徹歷史課程標準規定的知識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以及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目標的前提下,突出了以下幾點:一、減輕學生負擔,降低難度;二、增強趣味性和生動性;三、轉變傳統的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四、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整體情況分析:學生從國小升入七年級,表現為:好奇、好動、上進心強、學習的積極性高;但是不會聽講和自學、不會做筆記、個別學生不交作業、課堂吵鬧、學習習慣差。10個班每個班級人數在70人左右,各個班級在班風、學風上存在着差異,許多學生不重視歷史課的學習。雖然絕大部分學生上課時能圍繞着老師思路轉,但仍有學生回答問題跑調。由於學習態度不端正,習慣又較差,認識又不足,故要達到100%的合格率目標較難,整體看來不願讀書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從起始年級就要抓課堂常規管理、學習習慣的培養,嚴格管理和規範學生的行為,在教學中必須加大力度備好課,做好每一個課件,及時鞏固消化,力求每一節課都能有實際成效。

五、教學任務和奮鬥目標

1、深化對《歷史教學大綱》及現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學質量。抓好課堂45分鐘的效率,在教學中貫徹“全面性、系統性、準確性、綜合性、科學性、鞏固性”的原則。要做到精講精練,概念清楚明白,條理清楚,重點突出,難點講清,切、實做到落實"三基",打好基礎,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

2、抓好後進生的個別輔導工作,從端正其學習態度,積極參與課堂的讀、思、練活動,使其成績在原有基礎上更進一步。

3、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核心,積極探索教學形式和途徑的多樣化,豐富歷史課堂內容。

4、注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積極運用幻燈、投影、錄音、錄像、影片,模型多媒體,網絡等進行輔助性教學。

六、主要教學措施

1、夯實基礎,培養學生能力。

這學期的教學內容是授完七年級中國歷史上冊。理清每個階段的歷史線索,概括每個階段的歷史特徵,找到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是本學期教學最核心的內容。這就必須夯實基礎,引導學生自己來探索歷史發展規律,從而培養學生的能力。

2、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課堂上做到精講多練,課後認真做好培優補差工作。

3、以多媒體教學為突破口,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本學期根據學校的計劃,信息技術的使用是一個重要內容,響應學校的要求,我在這半學期中,力圖以直觀的、形象的多媒體教學方法來改進以往的教學,力求使自己的學科成為學生喜愛的學科,課堂教學朝着樂、活、趣的方向努力。

4、加強對個別學生的檢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5、強化綜合訓練,抓住學科的薄弱環節,及時補救。

新學期七年級歷史教學計劃 篇9

一、本學期重點工作

(一)聚焦課堂教學,深化課程改革

1.繼續深入貫徹《聚焦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教學指導意見》以學科教研工作會為契機,發揮本屆優秀學科組、優秀備課組和兼職教研員之長,進一步深化校本教研,促進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提高。

2. 做好高中課改的總結,組織實效性的總結研討。

3. 藉助近兩年的全區教學教研工作會議,做好高中課改專題的結題工作,在本學期徵集、遴選典型案例和專題論文成果,報送出版專題文集。3月17日前上交高中課改典型案例、論文、成果等(紙介、電子稿)

4.積極進行地方課程的開發,加強地方課程的研究。統計歸納地方課程開設的科目。

(二)精細研究指導,備戰20xx中大學聯考

5.加強調研,深入課堂、教師、備課組,加強對教師的個別輔導。

6.組織提高畢業班教學質量的常態考課、習題課、複習課。

(三)、加強問題意識,提高研究水平

7.深入開展新課改專題《建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學評價機制的研究》課題研究。用實、用好實測數據對每一所學校每學科的採分點的得分情況做出評價,以找出每個學校在每一科的薄弱題型。

8.圍繞“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這個主題開展各種教學展示活動。

(四)、培養教師隊伍提高專業水平

9.抓中青年骨幹教師培養,組織和平區第七屆“雙優課”區級培訓工作,重過程,重鍛鍊,重提高。

10.協助教育局組織“和平杯”教學基本功大賽決賽。

11.在教研、調研和教學實踐中隨時發現、積極培養更多的青年教師,使他們儘快掌握教學藝術,推出更多的優秀教師使他們儘快的成長為骨幹教師、名教師和首席特級教師。

(五)、落實《決定》精神,做好常規教研工作

12.加強教研活動的管理,做好教研活動的方案設計,要有詳細的教研記錄(包括教研活動的出勤情況要及時反饋給學校),提高教研活動的實效性。

13.加強教學視導,採取集體和分散的方式下校調研。及時向學校反饋聽課情況,提出改進教學的意見和指導性建議。

14.加強教學質量監控。組織初、高中各年級期中區統一質量調查和期末有關年級各學科終結性檢測。

15.加強網絡教研的研究,完善本站頁,發揮教研網落的作用及時更改教研網頁,及時發佈教研動態信息,鼓勵學科開展網上教研的實驗。

二、學段工作

國中階段

七、八年級:

1.進一步推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加強教學研究。

2.做好教材分析和課標學習工作。

3.鼓勵教師探索、實踐課堂教學的新型式、新方法,加強交流合作,相互學習。

4.期末考試:進行全區統測(開卷),考試時間另行通知。

5.考試範圍

七年級:《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

八年級:《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

九年級:

1.繼續探索新課改下國中學業水平考查工作。爭取做到有計劃、有方案、有步驟地進行有關開卷考試的學習和探討工作。

2.要爭取廣泛調研、聽課,深入課堂、教師、備課組,及時掌握本屆國中畢業班的學情和教情,針對不同學校出現的問題,與老師們一起協商解決。

3.在本學期組織旨在提高國中歷史教學質量的複習課、習題課等不同類型的研討課並組織老師們觀摩、交流、研討。

4.考試安排:

(1)進行全區國中歷史學業水平考查的模擬質量調查,時間另行通知。

(2)在5月份九年級學生參加全市國中歷史學業水平考查。時間另行通知。

高中學段

高一年級:

1.繼續推進高中新課程改革,加強對高一年級歷史教師的跟進培訓工作。

2.在教研工作中幫助教師儘快熟悉新課程教材和新課程大學聯考學習、複習方法,為第三屆新課程大學聯考進行鋪墊工作。

3.組織好有針對性的教研活動。

4.精心命題符合文科教學的期中、期末試題。

5. 考試安排:

9周進行全區期中統測,範圍為歷史必修2部分內容。試卷模式參照學業水平考試要求。

18周進行全區期末統測,範圍為歷史必修2全冊。試卷模式參照學業水平考試要求。

高二年級:

1.學業水平考試結束後,儘快讓學生轉變歷史學習的習慣和方法,努力適應文科學習的要求,在知識掌握和能力培養上逐步貼近大學聯考要求。

2.本學期要儘量完成選修3、選修4兩本書的教學內容,時間緊、任務重,建議參考今年的大學聯考考試説明安排選修課教學,詳略結合,突出重點。

3.認真對待選修內容教學,注意選修內容與必修內容之間的相互聯繫。

4.期會考試初步安排在第九周(4月26日),考試內容為選修3。試卷模式參照學業水平考試要求。

5.期末考試內容為選修4。試卷模式同上。

高三年級:

今年是新課程改革後的第二年大學聯考 。在高三複習教學中要把工作做實,有針對性地開展教研活動,提高教研活動的實效性,主要工作如下;

1.認真組織學習20xx年xx大學聯考考試説明,進一步領會新課程改革下的大學聯考精神,瞭解其相應的調整與變化,以考試説明作為下一步複習教學的指導綱領。

2.使用實測數據,做好高三模擬的數據統計和分析工作,及時發現複習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的開展教研、教學工作。

3.深入學校聽課調研,掌握第一手情況,對高三複習的教情、學情做到心中有數,及時瞭解存在的問題並與老師們一起協商解決。

4.瞭解全國新課改地區大學聯考的基本情況,收集、學習、整理好的複習方法和複習資料,為學校複習教學提供及時有效的幫助和指導。

5.做好各校高三年級教師的交流活動,由特級教師、名教師為核心,拿出高質量、高效率複習教學示範課,帶動整體複習教學上水平。

6.認真做好命題工作,以大學聯考考綱為依據,貼近大學聯考、貼近實戰,使每一套題都能具有較高的質量,客觀真實地反映複習教學的狀況、存在的問題,發揮模擬考試的正確導向作用。做好每次考試的總結分析工作。

7.本學期共有四次模擬考試。第一次:3月18日,集中閲卷。

8.組織好高三複習教學的相關教研。

新學期七年級歷史教學計劃 篇10

一、所教班級基本情況

本學期我擔任高二年級三個文科班和兩個理科班的歷史教學,其中x、xx班和xx班為文科班,文科的學生學習歷史的目標是爭取大學聯考中得高分。x班和x班為理科班。他們學習歷史的目標是通過明年的學業水平測試。本年級是實行新課改的年級,使用人教社新教材,。其中文科班,每週四節課,本期教學任務為完成必修三,部分選修一的新課教學內容,理科班,每週兩節課,本學期教學任務為歷史必修三。

二、教學目標及措施

必修三講述的是人類社會思想文化和科技技術發展的歷史,包括中國的和外國的。涉及古代,近代和現代不同的歷史時期。思想文化的內容不是很容易掌握的,也不好理解。

首先:在教學中,全面貫徹素質教育的指導方針,落實新課程標準的精神,使學生“從歷史的角度去認識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係,從歷史中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養,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其次:以夯實基礎知識為根本,以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為重點,充分發揮教學中雙主體作用,迅速提高教與學的質量,為更好地適應新課改要求,進一步提高高二歷史教學水平,完成教學目標。

本期工作主要採取措施如下:

1、進一步學習新的教學理念,更新教育思想,認真研究課標、教材、教法、學法,努力提高教學效果

(1)、端正教學指導思想,樹立正確的教學觀。

對於老師的要求:做一個導師,在知識傳授、思想交流、能力培養等各方面都要積極正面的引導學生,同時不斷加強對歷史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對新課改的研討,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

針對學生,注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傳授基礎知識的同時,強化學生能力的培養,尤其是要培養學生學會思考,學會正確而全面的看待和處理歷史問題;把握好歷史的科學性,教給學生一個傳承的歷史、發展的歷史、客觀的歷史,引導學生學會求真,學會吸收;加強歷史學習基礎,要求充分掌握教材基礎知識,加大歷史訓練,用適當的練習題來提高歷史的應用能力。理科學生要求掌握以課程標準為核心的基本歷史內容。狠抓學風建設,管理好自己的課堂,加強方法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注重常規工作,保證教學的順利開展。

堅持備課,做到每課都備好重點難點,認識學情,尋找突破點;認真準備好每一個教案(或課件);課堂教學難易適當,突出重點,多展開師生互動;作業是鞏固提高學生學習的重要手段,積極對作業進行批閲,做到每個單元一閲,並對每一課學生出現的疑難作講解。

文科的教學內容會深入詳細些,而理科的只是掌握基本的事實,所以在教學時間上也是有區別的。

(3)、加強教學研究與探討 。

①、積極進行課堂教學探索,探索高效的教學模式。常規教學在鞏固基礎的同時強化歷史的思辨能力,訓練學生多角度多聯繫地看待問題,習題講評則從審題入手,把握解題規律。

②、積極進行現代技術環境下的歷史教學探索,課堂教學積極藉助多媒體手段,充分藉助網絡豐富知識與題庫。

③、加強對學生的學習指導,在如何學,如何進行知識的歸納與整理,如何提高身體水平和解題技巧上多下功夫。

2、堅持集體備課

高二年級有三位老師同代歷史學科,為保證進度和教學內容得一致性,我們商議決定每週進行一次集體備課,同時也要為備課組獻計獻策,共同搞好教學工作。

3、關於考試

按照年級組的統一要求,認真組織好每一次階段考試,做到精心命題,細心閲卷,認真講評。

4、關於作業

要求學生按進度及時按質、按量完成好所訂同步訓練資料(學法大視野);教師平時加強監督,按時、按要求批改好作業。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周密的計劃和認真的教學必將收到很好的效果!拭目以待吧!

新學期七年級歷史教學計劃 篇11

一、指導思想:

高一歷史主要是學習中國近現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主要講述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直到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中國近代史主要講述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的屈辱史、不甘心做亡國奴的中國人的抗爭史、為中國尋找出路的先進中國人的探索史,同時也是一部中國曲折前進的發展史。中國現代史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為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建設史。這是進行國情教育和愛國教育的極好素材。在教學中,要注重從本學科思想性政治性很強的特點出發,注重從高中學生更熱衷於從歷史與現實的聯繫去探討問題的特點出發,充分發揮歷史學科在愛國主義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充分發揮集體智慧,高效穩妥地完成教學任務。

二、面臨的現狀及問題:

①初高中銜接問題及學生的歷史科的基礎薄弱問題。學生剛剛進入高中,對於歷史的學習還停留在國中的認識水平。在他們的概念裏,歷史是副科,開卷考試,考試題的思維量不大,平時的學習時間就是給語數外理化。一方面由於初次來到一個新環境,心理和作息習慣都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另一方面由於國中的歷史基礎知識都比較薄弱,所以高一歷史教學應注重基礎的培養和興趣的培育。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穿插一些與歷史教學相關的歷史典故,儘量多地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將歷史知識與歷史發展脈絡通過生動活潑和直觀淺顯的方式呈現給學生。

②教師帶班多及課時少問題。我校高一年級共24個教學班,每位歷史教師帶8個教學班,每班每週只開1節歷史課。

③高一上學期學校不允許政、史、地訂教輔資料,沒有豐富多彩的史料可供學生閲讀,沒有靈活多樣的題目可供學生參考,只有靠老師的講解來吸引學生,作業就靠老師輪流打印活頁作業。

三、針對性措施:

(一)精心設計教學,積極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精心備課,把每一堂課當成優質課來準備,注重教學設計的探索,增加歷史教學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

高中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相較於國中生來説,已經開始發生重大轉變,理性思維的能力大幅提升。但是由於畢竟高一年級的學生還沒有完全過渡到成熟的理性思維,完全枯燥和單一的理性分析還不完全適合他們的認知層次。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既要培養他們對於事件本質和事件規律的認識和分析,也要糅合趣味性較強的歷史典故和歷史逸聞,輔助學生對當時歷史環境和歷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

(二)細心組織教學,努力做到讓學生主動去學,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充分利用課堂上有限的時間,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注意教學方法的改進,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更能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讓學生改變國中對歷史學習的觀念,學會高中歷史的基本學習方法。

(五)組內成員各盡所能,相互聽課、學習,共同探討,力爭較好地完成教學工作。

四、教學進度:

由於每週只有一節課,到本學期末,計劃上完《中國近代現代史》上冊的第一章至第二章第六節。其中第一章第一節、第五節和第二章第五節分別用兩課時上,其餘每節用一課時講。專業教師企業實習體會 在企業裏實習期間,我也深深認識到我們專業教學中所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教學內容比較陳舊,教學方法比較老套,教學過程的不規範,教學設備的落伍,教學與實踐的距離,教學形式主義,學而無用等現象。如何確保學院培養的學生為企業的人才需求服務,保持動態的適應,這是我進廠實習以來一直思考的一個問題,也是今後教學努力的一個方向。

我將把學到的知識與技能更好的應用到實踐教學中,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把企業規範的生產管理,借鑑到我們的專業教學中來,使教學日趨規範化,用企業的技術標準來評定學生的操作技能,規範實踐教學的方法和實踐教學的步驟,逐步形成教學與生產的零距離。

總之,通過這次蹲點實習,使我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看到了不足,從而更加認識到專業教師下企業實習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希望學院的這項制度能夠長期有效地堅持下去,也希望廣大專業教師能把定期到企業實習作為自己教學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堅持下去,必有好處,使我院專業教師的教學水平上一個新的台階。

新學期七年級歷史教學計劃 篇12

一、指導思想

以市中學歷史學科教研工作計劃為指導,以學校教學教研計劃為依託,努力提高教學質量,以學科主題教研推進新課程改革,深化“三環五步”課堂教學模式研究,注重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努力讓本備課組充滿新課程的改革激情和活力。

二、工作要點

(一)加強常規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

1.開學初召開備課組全體成員會議,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本學期高二年級將完成必修三的教學工作,在進度的安排上,堅持做到教與學緊密結合,安排好教材每一單元課堂教學、講評練習的節數,加強鞏固複習,合理安排考試。

2.加強集體備課,提高備課質量。備課組確定每週一下午為固定的活動時間,每次活動有明確的主題、內容、中心發言人以及要解決的重難點;備課時,大家可以針對教學過程中已經出現或可能出現的問題各抒己見,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積極構建既符合課標要求,又適應學生實際的歷史教學內容體系,並通過教師間的合作探究,提高整體備課質量。此外,備課組組長要增強責任意識,要求組員在選材、備課、課堂教學、課後輔導、檢測練習等方面力爭做到統一內容、統一進度、統一目標、統一要求。

3.落實“星光計劃”,促進教師成長。在教師專業成長方面,以學校舉辦教學基本功大賽為契機,鼓勵本備課組老師間互相聽課,取長補短。同時,深化對“三環五步”教學模式的研究,以公開課的形式來探討可操作型課堂教學模式,打造具有我校特色的課堂文化。在組織教學中,鼓勵備課組教師積極探索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學”模式,深入推進新課程實驗,全面提高課堂效益,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全面發展。

4.加強教學過程管理,提高教學質量。教學過程重點放在落實分層教學、落實教學常規上,作業佈置一定要做到適量恰當,課堂教學達到精講巧練,確保教學質量繼續穩步提高。

(二)加強教研,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1.組織成員按計劃完成科研課題研究工作,進一步強化科研意識、創新意識。擠時間自學教育教學理論,圍繞科研課題,聯繫工作實際,深入開展研究,撰寫教學科研論文,促使備課組成員實現由“經驗型”向“研究型”教師的轉變。

2.積極參加市歷史教研室組織的全市範圍內的以“知識問題化,問題情境化,情境最優化”為主題的教學研討活動,加強兄弟學校之間學習與教學經驗交流,及時解決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3.積極組織本組教師參加10月份學校組織的“教學質量大賽”活動,鼓勵本組教師“備好課,上好課,命好題”,努力提高自身業務素質。

(三)做好資源共享工作,促進共同進步

1.重視改造、重建自己的教學資源庫,查找相關資料,並做到資料共享,相互幫助,共同提高。由本備課組成員根據已教內容所編寫的練習、測試加以整理,形成本備課組的試題庫,以供資源的傳承與利用,提高教學效率。

2.積極發動備課組成員創建個人博客,及時將各模塊各階段練習、測試、教學設計、案例、備課資料等上傳,鼓勵教師原創教案、練習等,提高教學研究能力,並鼓勵教師能夠對教學進行及時的反思總結,撰寫教學教研的論文,並上傳網站。

新學期七年級歷史教學計劃 篇13

新的緊張而又忙碌的一學期又開始了,這是新課改第一站,為了能夠有效進行新課程教學,為取得優異成績奠定堅實的基礎,特制訂瞭如下幾點計劃

一、基本情況分析:

1、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剛剛進入高中,對於歷史的學習還停留在國中的認識水平。在他們的概念裏,歷史是副科,開卷考試,考試題的思維量不大,平時的學習時間就是給語數外理化。

2、教材分析:

高一歷史主要是學習歷史必修1。屬於中外古今政治發展史,採取的是模塊化設置,每一單元既有相對獨立性,又有一定聯繫,再加上增加了古代世界政治史,學生和老師都相對生疏,更應該重點把握。

二、教學目的及任務:

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通過對歷史課程學習,擴大掌握歷史知識的範圍,深入地瞭解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對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有所瞭解,初步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學會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認識歷史和現實問題,逐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歷史觀;樹立不斷完善自我、為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貢獻和關注民族與人類命運的人生理想。 高一上學期的主要教學任務是完成歷史必修1教學,讓學生學會高中歷史的基本學習方法,瞭解人類歷史發展規律,強化“忘記歷史就等於被判”的認識。

三、具體措施:

1、摸清學生情況,培養學生中的積極分子。讓學生改變國中對歷史學習的觀念,學會高中歷史的基本學習方法。

2、抓好課堂效率。上課力求精幹、實在。上課要求每個人做好筆記,課後進行知識整理,定期檢查筆記情況,將做得很好的作為樣本展出。

3、抓好課前預習及課後及時鞏固。落實每個人的作業,昨夜實行輪流當面批改,做到每次當面批改三分之一以上。單元複習和考試落實到個人,完善課前檢查和評估。

新學期七年級歷史教學計劃 篇14

一、指導思想:

新高中課程計劃在明確高中培養目標、優化課程結構、確保教學內容、促進教學方式轉變等方面作了積極的改革探索。所以教學中應緊跟高中課程改革的步伐前進,為了適應這一形勢,確保高貴的順利推進,確保高中教育質量的穩步前進,教學中要切實有利於廣大學生的自主發展。

二、教材分析:

人類社會政治領域中的問題是極其複雜的。教科書選取的糾葛貫通古今、關聯之外的學習專題,瞭解人類歷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等基本史實,正確認識歷史上的階級、階級關係和階級鬥爭,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學習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產生、發展及其歷史影響,理解政治變革是社會歷史發站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並能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與解釋、理解從專制到民主、葱人治到法治市人類社會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歷史過程,從而樹立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而奮鬥的人生理想。

政治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主要組成部分。人類的政治活動既受制於經濟和社會其他方面的發展,又發作用於經濟及其他活動,給社會發展以巨大的影響。無產階級革命導師列寧曾指出:政治就是參與國家事務,給國家定方向,確定國家活動的形式、任務和內容。換句話説,代表一定佳績利益的社會集團、社會勢力及其個人在國家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國際方面的言論和活動都是政治。因此,我們學習歷史,瞭解人類社會政治領域中的活動,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學情分析:

高一年級共一個班近四十個學生,生源質量參次不齊,教學上一定要進行分層次分階段地鞏固和提高。針對一些成績較好的學生則又要進行一定的較難的作業佈置和試卷的佈置。針對學情和特點略講某些章節教學中一定要重點突出詳略得當,並以基礎知識為主。

四、教學方法:

綜合考點內容,突出學科內的知識銜接,注重學科間的貫通,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基礎訓練,重在運用;拓展訓練,重在提高;綜合訓練,重在發展。使學生既從“點”上拓展,有能對所學知識點結合,融會貫通。

高中歷史教材的主體結構按“學習專題”購建。共九個學習專題,包括導語、學習建議、主要介紹辦專題的歷史發展線索或學習重點,並提出一些學習方法上的建議。正文後輻射自我測評、材料閲讀與思考,以拓展我們的知識面,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歷史上的政治活動是豐富多彩、極其複雜的,他與經濟活動、文化活動的呢個一起構成料人類歷史上多彩的生活活動。只要同學們潛心學習,細心探究,就一定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感悟許多歷史的真諦。

新學期七年級歷史教學計劃 篇15

一、指導思想:

以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為根本指導思想,以教育法律法規為依據,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育教學。

二、教學目的及任務:

1、德育目標:

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通過對歷史課程學習,擴大掌握歷史知識的範圍,深入地瞭解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對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有所瞭解,初步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學會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認識歷史和現實問題,逐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歷史觀;樹立不斷完善自我、為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貢獻和關注民族與人類命運的人生理想。

2、教學目標:

注重基礎知識的鞏固和強化,用簡潔有效的記憶方法記憶知識點以減輕學生的負擔;對歷史知識點進行歸納和總結,縱橫聯繫,形成小專題和規律性的認識;重視對學生的解題方法的指導,主要是通過大學聯考題的練習來完成;重視對學生引導重新解讀課本,仔細分析和鞏固記憶課本上的內容,把基礎知識落實到課本上;體現歷史學科與現實問題的有機結合,重視有關人文主義的知識點的挖掘和引導。

3、教學任務:

本學期的主要教學任務是完成《歷史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歷史選修2—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的課程教學,讓學生學會高中歷史的基本學習方法,掌握相關的基本歷史知識和基本能力。

4、重新認識、感悟新課程:

通過深入學習,樹立新的教學理念,轉變教學觀、人才觀、評價觀,提高自己的知識素養和專業素養。

5、積極參加教研活動:

加強科組的常規管理,認真對待每一次的科組會議,加強集體備課,統一教學進度,加強彼此間的分工和合作。

三、具體措施:

1、以啟發誘導式教學為主,並採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以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讓學生改變對歷史學習的觀念有質的變化,學會高中歷史的基本學習方法。摸清學生情況,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探索新課程實驗的合作模式,改變舊的課堂教學方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做到師生互動,促進民主合作的新型師生關係的形成;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形成樂學合作、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加強直觀教學,充分利用多媒體等教學工具,積極採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效率。上課力求精幹、實在,重點突出,難點仔細分解。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3、做好訓練,增強學生的應試能力,保證教學質量。

4、抓好課前預習及課後及時鞏固。落實每個人的作業,儘可能實行輪流當面批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jiaoxue/e8n7e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