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教學工作計劃 >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集錦(通用21篇)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集錦(通用21篇)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集錦 篇1

一、指導思想: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集錦(通用21篇)

以學校的“啟智”教育為目標,以《數學課程標準》為指導教學依據。

1、根據兒童發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徵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情景,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繫生活實際的內容,使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悦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髮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學生課堂發言的“奇思妙語錄”等。

二、基本情況分析

(一)學生情況分析

我班有學生53名。一年級學生由於進校時間短,且活潑好動,天真爛漫,大多數學生思維活躍,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少數同學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慾,所以我將有層次、有耐心的進行輔導,使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

(二)教材情況分析

10以內的加減法;但也有一部分學生對課堂學習不太適應,課堂上集中注意力較短,根據這些情況,在教學時,應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注意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讓學生愛教班上大部分學生會數10以內的各數,會認這些數,會寫這些數;少部分學生已能計算師、愛數學,並通過以後的學習,體會到學數學的樂趣和作用。

三、教學目標

1、熟練地數出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和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柱、球、長方體、正方體、三角形和圓。

6、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認識鐘錶,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四、完成教學任務方法措施

1、聯繫兒童實際,根據學生特點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2、認數與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3、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4、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集錦 篇2

一、指導思想:

繼續深化“實施反思性教學,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課題研究,提倡反思性教學,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和數學課程標準的精神,加強數學課堂教學的研究,培養師生主動探究的精神,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工作計劃。以課堂教學為中心,提高教師教學質量。

二、教研的重點:

以教材鑽研為途徑,開展“同研一堂課、共議一主題”的教研活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精心組織好每週一次的“周交流”活動,做到“四個一”。

1、開展教育名言學習,每週教研活動前由組員輪流向大家推薦一句教育名言;

2、教學經驗文章學習,每週由組長向大家推薦一篇數學教學經驗文章,組員做好業務筆記;

3、每週由組員就一個案例及教育教學實踐進行反思,與其它教師交流;

4、每月就一位教師的課組織聽課、評課活動,國小工作計劃《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工作計劃》。

三、教研安排:周次內容

1制訂教研活動計劃

2聽“個人專業發展規劃應從哪幾方面考慮”報告

3自我診斷,寫個人專業發展規劃

4集體備課,研討五年級數學課

5①聽五年級數學研究課②集體備課研討四年級數學課

6①教學論壇:“感受最深之事”——教學中②聽報告:新理念下的教學設計

7①聽四年級數學研究課②集體備課研討三年級數學課

8聽報告:“關於反思性教學”

9①聽三年級數學研究課②集體備課研討二年級數學課

10教學論壇:“感受最深之事”——教育中

11①聽二年級數學研究課②集體備課研討一年級數學課

12聽一年級數學研究課

13①參加課題組觀摩研討課展示活動②教學論壇:“缺憾之事”——教學中

14圍繞《美麗的教育》進行讀書心得交流

15制定複習計劃事宜

16教學論壇:“缺憾之事”——教育中

17自我診斷撰寫個人經驗總結

18教研工作總結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集錦 篇3

一、指導思想:

繼續深化“實施反思性教學,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課題研究,提倡反思性教學,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和數學課程標準的精神,加強數學課堂教學的研究,培養師生主動探究的精神。以課堂教學為中心,提高教師教學質量。

二、教研的重點:

以教材鑽研為途徑,開展“同研一堂課、共議一主題”的教研活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精心組織好每週一次的“周交流”活動,做到“四個一”。

1、開展教育名言學習,每週教研活動前由組員輪流向大家推薦一句教育名言;

2、教學經驗文章學習,每週由組長向大家推薦一篇數學教學經驗文章,組員做好業務筆記;

3、每週由組員就一個案例及教育教學實踐進行反思,與其它教師交流;

4、每月就一位教師的課組織聽課、評課活動。

三、教研安排:周次內容

1、制訂教研活動計劃。

2、聽“個人專業發展規劃應從哪幾方面考慮”報告。

3、自我診斷,寫個人專業發展規劃。

4、集體備課,研討五年級數學課。

5、聽五年級數學研究課;集體備課研討四年級數學課。

6、教學論壇:“感受最深之事”——教學中;聽報告:新理念下的教學設計。

7、聽四年級數學研究課;集體備課研討三年級數學課。

8、聽報告:“關於反思性教學”

9、聽三年級數學研究課;集體備課研討二年級數學課。

10、教學論壇:“感受最深之事”——教育中。

11、聽二年級數學研究課;集體備課研討一年級數學課。

12、聽一年級數學研究課。

13、參加課題組觀摩研討課展示活動;教學論壇:“缺憾之事”——教學中。

14、圍繞《美麗的教育》進行讀書心得交流。

15、制定複習計劃事宜。

16、教學論壇:“缺憾之事”——教育中。

17、自我診斷撰寫個人經驗總結。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集錦 篇4

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學期一年級學生32人,這些學生大部分是上過幼兒班,還有些學生是從外地轉入的。他們天真可愛,活潑調皮。據幼兒班老師介紹,這些學生各方面的差異較大。有的活潑開朗,還有個別學生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開學初,經過和學生初步接觸瞭解,這些學生由於常規訓練少,一些起碼的常規知識都不懂,他們還像在幼兒班一樣沒有任何約束,想來就來,要走就走,上課時亂走亂動。本學期施行的實驗教材,主要是開拓學生的思維,發揮學生的想象。因此,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重對學生進行思維的開拓,創新能力的培養,使他們每一個人都成為一名優秀的學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三、教學重難點: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般總稱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四、教學目標: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會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

五、教學措施:

1、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構建有關的數學知識。

(2)儘量選擇、設計現實的、開放式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通過活動,積極思考、相互交流,體會數學知識的含義。

(3)讓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用數學的樂趣。

(4)設計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

(5)聯繫兒童實際、根據學生特點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視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建立數感。

3、計算教學應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4、根據兒童生活特點,從感必經驗出發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5、通過“用數學”的教學,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的能力。

6、設計安排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實踐活動,注意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

7、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教學方法應體現開放性和創造性。組織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儘量注意使創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學中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和學具。

六、教學進度安排(見附表)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集錦 篇5

一、教學理念

在教學中我一直為做“精於教書,勤於育人”的目標而奮鬥,我堅信每一個學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每一個學生都是值得我們努力付出去教育的,我也相信通過我的努力,我所教的每一個學生都會有進步,都會取得成功。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一(3)班全班學生共28人,女生15人,男生13人。一年級的學生才入學,部分學生還不能完全適應國小的學習生活方式,大部分的同學上課時比較專心聽講,能積極的回答老師的問題,但還有部分同學的各種習慣較差,自理能力不是很強。由於年齡比較小,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在老師的要求、幫助下進行,依賴思想比較強。在以後的學習中我應該在學生的學習習慣上多加培養,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三、教學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學生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20以內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初步瞭解加法、減法運算的意義,會計算20以內的加減法。

2、學生經歷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簡單幾何體的過程,瞭解這些常見的幾何體。

(二)、數學思考方面

1、學生能運用生活經驗,對20以內數的信息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20以內的數據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學生在對長方形正方形圓柱體和球等簡單幾何體的形狀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3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

(三)、解決問題方面

1、學生能在教師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開始具有一定的問題意識。

2、學生初步瞭解到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學生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初步體驗。

4學生初步學習用自己的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學生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問題,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4、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5、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四、教材編寫特點

1.選擇密切聯繫兒童生活生動有趣的素材,讓兒童在具體的情景中學習數學。

2.提供探索空間,引導兒童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

3.內容呈現直觀形象,課堂活動豐富多彩。

4.實踐活動,特色鮮明。

5.體現學法,利學利導。

6.注重數學文化,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數學思想。

五、教學重難點

1、使學生正確地數出不同物體的個數。逐步抽象出數,能區分“幾個”和“第幾個”熟練地掌握10以內的組成,會正確,工整地書寫數字。

2、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和十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能熟練地數出20以內的數,正確地讀、寫20以內的數,掌握20以內的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的數的順序,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

3、使學生初步認識=、>、”“

5、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柱、球、長方體、正方體、三角形和圓。

6、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認識鐘錶,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四、完成教學任務方法措施

1、聯繫兒童實際,根據學生特點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2、認數與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3、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4、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集錦 篇6

一、學情分析

一年級有xx人,男生有xx人,女生xx人,他(她)們是剛進入國小學習,新的學習和生活對孩子們來説充滿了好奇和有趣,對學校、對環境、對老師、對同學、對課堂、對學習、對學校的要求都充滿了新鮮感。同時他們年齡小,好動、易興奮、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剛入學時,4分鐘的課堂學習對於他們來説真的很難!然而學會傾聽是新課標中對一年級國小生提出的一項重要目標。針對這些特點,我得想方設法運用各種手段來激發學生專心聽講的興趣,從而培養好習慣。首先在課堂語言上要力求兒童化和趣味化。其次,讓學生有儘可能多的回答問題的機會,促使他們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及時個別輔導,對於優秀生儘量讓他吃得飽。

二、全冊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1~5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一),6~10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各數的認識,數學樂園,認識鐘錶,20以內進位加法,總複習。認數和計算,比較多少、認識立體圖形,以及初步認識鐘面,使學生獲得數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建立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三、全冊教學要求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認識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6、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7、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8、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四、全冊教學重點、難點

10以內的加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識數的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五、教學措施

1、教師要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勇於創新,堅持教學六認真。

2、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選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電教媒體。

3、不斷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養成敢想、敢説、敢做的習慣。

4、在學習方式上倡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對思維活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要拓寬知識面。

5、注意結合教學內容適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6、對學生堅持正面評價,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7、合理利用課外教輔材料,讓學有餘力的學生吃得飽;利用中午及困難班時間對差生進行輔導,讓他們吃得了。儘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集錦 篇7

一、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剛進入國小學習,新的學習和生活對孩子們來説充滿了好奇和有趣,對學校、對環境、對老師、對同學、對課堂、對學習、對學校的要求都充滿了新鮮感。同時他們年齡小,好動、易興奮、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剛入學時,40分鐘的課堂學習對於他們來説真的很難!然而“學會傾聽”是新課標中對一年級國小生提出的一項重要目標。現代心理學證明,注意力集中的學生,聽課效率和學習水平遠遠高於注意力分散的學生。針對這些特點,我得想方設法運用各種手段來激發學生專心聽講的興趣,從而培養好習慣。首先在課堂語言上要力求兒童化和趣味化。其次,讓學生有儘可能多的回答問題的機會,促使他們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及時個別輔導,對於優秀生儘量讓他“吃得飽”。

二、教學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般總稱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除了認數和計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雖然每一單元的內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於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正確地數出不同物體的個數。逐步抽象出數,能區分“幾個”和“第幾個”熟練地掌握10以內的組成,會正確,工整地書寫數字。

2、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和十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能熟練地數出20以內的數,正確地讀、寫20以內的數,掌握20以內的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的數的順序,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

3、使學生初步認識三種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4、使學生初步知道加和減法的含義,直觀地瞭解加法交換律和加法與減法的關係,能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能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式題。

5、使學生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解答比較容易的加減法一步計算的圖文應用題。知道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知道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會列出算式,註明得數的單位名稱,口述答案,能看實物或直觀圖口述題意,簡單的講述和與求剩餘的數量關係。

6、使學生直觀地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對這些圖形有初步的瞭解。

7、結合主題圖和插圖及有關數據,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科學的教育,培養學生認真做題,正確計算,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

四、教學重點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能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運動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3、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

五、教學難點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六、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遊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繫,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一、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認知水平處於啟蒙階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由於學生所特有的年齡特點,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以形象思維為主。從整體上看一年級學生都比較活躍,大多數學生上課基本上能夠跟上教師講課的思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較高,個別孩子經常思維遊離於課堂之外。學習習慣比較隨意,可塑性較強,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

對於他們數學知識和能力掌握情況的分析

1、對於一年級的數學學習,新生無論在數學知識上還是數學能力上都有所準備。

就數的認識來看,新生二十以內的數數非常流利和連貫,可以正數倒數。

學生在這方面具有良好的知識準備的原因之一是學生受過這方面的訓練,在幼兒園中大部分學生學習過十以內的加減法,同時在一些家長在家中也進行過輔導,另一方面,數數和十以內數的分解組合學生在生活中有機會使用,因此這方面的準備比較好。

2、在數的計算中,學生對於十以內數的計算較為熟練,這和學生的生活需要、學習需要有關。

3、新生在數感方面的發展是不平衡的。

數感——學生對數的意義理解有一定困難。

通過個別訪談,瞭解到學生對於藴涵在實際生活中的數的意義的理解較為準確,例如對於“你的小組中有幾個小朋友,從前往後數,你是第幾個,從後往前數,你是第幾個,第幾個小朋友是誰”這樣的問題,學生的解答沒有問題,都能根據實際情況作出正確的回答,但是對於圖形,學生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難。這可能是學生對圖形的認識造成了對數的基數序數意義理解的干擾。

4、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普遍學生關注的範圍比較小,角度單一。

針對以上情況,我本學期的任務主要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喜歡上課,喜歡數學。在課堂上,我充分利用教具,運用各種小遊戲讓學生掌握數學技能和數學知識。

二、教材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立體圖形,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解決問題,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

除了認數和計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見的立體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位置,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雖然每一單元的內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於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材簡析

原實驗教材的內容安排,以《標準(實驗稿)》所規定的教學內容為依據,適當擴展知識的範圍,注重內容的豐富性和開放性,體現鮮明的時代感。本次教材修訂與實驗教材相比較,其主要變化體現為如下幾點。

為了加強學生學習的準備性,設置了“準備課”單元。準備課單元的內容為實驗教材的“數一數”單元和“比一比”單元的“比多少”內容合併而成。設置準備課的目的在於瞭解學生數數的情況和經驗。通過具體事物的數量比較,學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事物的多少,為後面學習正確數數和比較數的大小做好準備。而實驗教材“比一比”單元的“比高矮”“比長短”與數學學習的關係不大,因而被去掉。

“數與代數”的內容與編排結構與實驗教材的基本相同。

“圖形與幾何”的內容和編排結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一是將實驗教材一年級下冊的“位置”單元提前到一年級上冊,保留了其中的“上下、前後、左右”,體現了準備性。二是對實驗教材一年級上冊“認識物體和圖形”單元和一年級下冊“圖形的拼組”單元進行整合,將認識立體圖形及立體圖形的拼組等內容安排在一年級上冊,將認識平面圖形和平面圖形的拼組安排在一年級下冊;分散了一年級上冊圖形認識的教學難點。

“統計與概率”的內容和編排結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將實驗教材一年級上冊“分類”單元的教學內容移到一年級下冊,與統計結合編排形成“分類與整理”單元,體現分類與統計的關係。在一年級上冊中只對數據的收集、統計圖表進行了一定的滲透。

“綜合與實踐”的編排有所調整。一是根據一年級學生學習特點和所學內容及實踐經驗,一年級的每冊教材只編排了一個“綜合與實踐”的主題活動。二是對一年級上冊的“數學樂園”活動進行了重新設計,加強了綜合性和實踐性。

四、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

6.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立體圖形,能辨認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圓等平面圖形,會用這些圖形進行拼圖。

7.初步瞭解事物比較和分類的方法,結合實際,能把同類事物進行比較和分類。

8.初步認識鐘錶,會認整時。

9.初步培養學生操作、觀察、比較、辯析、整理、概括、語言表達、用數學交流的能力。

(二)解決問題

1.能用0—20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10以內的加減、20以內的進位加法,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3.能比較出學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內)數量的多少、長短和高矮,能給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類。

4.結合自已的生活經驗,初步體驗1時的長短。

5.能根據簡單統計圖表的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6.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初步養成良好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

⑴會看。會看數學書,能在書上找到要學習的內容。

⑵會聽。能聽懂老師和學生的講話,能邊聽、邊想。

⑶會想。能根據一些信息提出數學問題;會根據數學問題,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⑷會説。能把自己想的説出來,説得比較完整而簡潔。

⑸會用。會用學具學習一些數學內容。

⑹會做。會做數學作業,書寫規範,格式正確,認真細心,能自己出題自己做,能檢查。

⑺能討論。能與同學輕聲討論數學問題。

⑻能合作。能與同學友好合作完成數學遊戲、數學活動、進行簡單的.數學研究。

⑼能評價。能作自我評價與評價他人。

2.在合作交流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積極思考,爭取發言,尊重別人,認真傾聽他人發言,有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

3.養成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良好美德。

4.愛護學具、文具、數學書、作業本、書包,養成勤學習、有條理、講究美的好習慣。

5.初步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感受用數學的樂趣,與同伴交流的樂趣。

6受到關心集體、熱愛家鄉、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等思想教育,促進學生在情感態度等方面健康發展。

二、教學重點、難點

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除了認數和計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雖然每一單元內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於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學情分析

本學期教學一年級兩個教學班。其中一x班共38人(男21女17),一x班共42人(男25女17)。初入學兩班已個性初顯:x班如山野稚樸天成,勇敢無畏,少約束,法自然,擬嚴規矩,不壓個性,嚴愛相加;x班如園林靜美有規,和諧温順,有禮貌,志上游,擬拓視野,鼓勵張揚,放手而愛。

四、方法與措施

1.認真研究《標準》和教科書,改變教學理念,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尋找學生熟悉的數學生活,使之進入課堂。

2.加強遊戲、兒歌、演示、觀察與操作,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加強聽、説、讀的分量,創造經歷用數字和數學符號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

4.貫穿審題、解題思路訓練,引導學生用數學思想思考。

5.在學習方式上倡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意結合教學內容適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6.對學生堅持正面評價,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集錦 篇8

一、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共31人。雖然大部分入學前,接受過學前教育,但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特別有少數幾個學生的數學成績較差。而且學生在幼兒園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養成不好。剛跨入國小,對學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適應,但他們天真、活潑,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可塑性強。所以這一學期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工作重心。

二、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10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物體和圖形,分類,11—20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數學樂園,我們的校園,總複習。

1、熟練的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1~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的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認識鐘錶,會人士證實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三、教材分析

1、每一單元后面都跟有綜合練習,形式靈活多樣,能很好的起到鞏固知識的作用。

2、數學樂園很好的體現主體性原則,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3、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4、認數與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5、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

6、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7、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8、安排“用數學”的內容,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9、體現教學方法的開放性、創造性,為教師組織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

四、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根據兒童發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徵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體情景,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繫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悦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髮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學生課堂發言的“奇思妙語錄”等。

五、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使學生正確地數出不同物體的個數。逐步抽象出數,能區分“幾個”和“第幾個”熟練地掌握10以內的組成,會正確,工整地書寫數字。

2、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和十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能熟練地數出20以內的數,正確地讀、寫20以內的數,掌握20以內的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的數的順序,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

3、使學生初步認識=、>、”“<”,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6.會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7.初步認識鐘錶,會認識整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綜合與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集錦 篇9

一、學生現狀分析

一年級三班共有學生49人,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大部分學生的數學素質較好,掌握了繼續學習數學的基礎知識,具備了基本能力,學習數學興趣濃厚。但是部分學生還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理解、審題能力還需要加強。這學期我將繼續培養他們學習數學的能力、興趣,加強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展。

二、 本冊教材的知識系統與結構:

1 、南極小客人 ——100 以內數的認識。

2 、下雨了 —— 學看鐘表。

3 、農夫與牧童 —— 方位與圖形。

實踐活動 —— 奇妙的回形針

4 、綠色行動 ——100 以內數的加減法(一)。

5 、小小存錢罐 —— 人民幣的認識。

6 、大海邊 ——100 以內數的加減法(二)。

實踐活動 —— 小小信息員

7 、阿福的新衣 —— 釐米、米的認識。

8 、我們的鞋碼 —— 統計

9 、兒童樂園 —— 總複習

三、本冊教材的教學目的:

1 、在實際情境中能正確地認、讀、寫 100 以內的數。並能認識計數單位 “ 百 ” ,知道 100 以內數的組成和順序,會比較 100以內數的大小。能理解各個數位上數字的意義。

2 、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會計算 100 以內數的加、減法。結合現實素材,初步學會估算。

3 、在現實情境中,能正確認識整時、半時、幾時剛過和快到幾時。

4 、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能識別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圓。

5 、經歷探索 100以內數的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識。在估計物體個數和進行估算的過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識。在具體的情境中,發現並提出能用 100以內數的加減法解決的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在探索、交流計算方法的過程中,感受同一問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

6 、在現實情境中,認識元、角、分,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會進行簡單的計算。

7 、在實踐活動中,體會釐米、米的含義,知道 1 米 =100 釐米;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進行測量。

8 、在統計活動中,學會初步簡單數據整理的方法,認識簡單的統計表和統計圖。能完成簡單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能根據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四、主要的教學措施和教改思路

1、改進教學方法。通過學習,改變自己呆板的形象,使用兒童化語言,尋找適合低年級兒童的方法,使學生喜歡上我的課。發展學生能力,努力激發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主動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問題,為學生將來的發展打下基礎。

2、重視培養習慣。好的習慣使學生學習數學事半功倍。在平時的教學中想方設法培養學生認真書寫,快速口算,使用尺子,認真思考等良好習慣,形成自覺行為。

3、提高教學效率。提高課堂效率,合理利用時間,在課堂上獲取方法,解決問題,實現解決問題能力和基礎知識同步發展。學生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4、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實踐活動。數學實踐活動通過有計劃、有步驟的自主學習和實踐,使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形式上要活潑有趣,課內外結合,鞏固所學知識,逐步提高數學能力。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集錦 篇10

一、指導思想:

繼續深化“高效課堂教學,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課題研究,提倡高效課堂教學,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和數學課程標準的精神,加強數學課堂教學的研究,培養師生主動探究的精神。以課堂教學為中心,提高教師教學質量。通過學生數學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以及樹立數學到處可見的觀念。

二、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內容:20以內的數和最基礎的加、減法口算,幾何形體、簡單的統計、認鐘錶等教學內容。

本冊教科書以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為主線安排教學內容。在認識10以內的數之前,先安排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認位置等內容的教學;在10以內加、減法之前,先安排分與合的教學。通過數一數,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能表示物體的個數;通過比長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輕重,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比較;通過分一分,讓學生接觸簡單的分類,並初步感受到同一類物體有相同的特性;通過認位置,讓學生認識簡單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體的位置是相對的;通過分與合的教學,為建立加、減法概念和正確進行加減法口算作準備。這裏所體現的比較思想、分類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後面學習數與運算、空間與圖形、統計等知識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書設置小單元,把各領域的內容交叉安排。這符合一年級兒童年齡、心理的特點,有利於各知識的相互作用,便於建構合理的認識結構。

三、班級情況簡析

一年級學生由於剛進校因此活潑好動,大多數人思維活躍,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少數同學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慾,所以教師要有層次、有耐心的進行輔導,要使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並學會讀寫;初步理解20以內數的組成,認識符號<、=、>的含義,會用符號或語言描述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瞭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經歷探索一位數加法和相應減法的口算方法的過程,能熟練地口算一位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初步學會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認識鐘面及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幾時。結合具體的情境認識上、下、前、後、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觀念。通過具體物體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認識這些形體相應的圖形,通過實踐活動體會這些形體的一些特徵,能正確識別這些形體。感受並會比較一些物體的長短、大小和輕重。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易統計表,通過實踐初步學會簡單的分類,經歷和體驗數據的收集和統計的過程,並完成相應的圖表。根據統計的數據回答簡單的問題,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數學思想方面:

初步學會從數學思維的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如數出物體的個數,比較事物的多少,比較簡單的長短、大小、輕重等。在數的概念形成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如在認識20以內數時通過比較、排列發現這些數之間的聯繫,在學習“分與合”時發展學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認鐘錶”時進行比較、綜合和判斷等。

3、解決問題方面:

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和現實情境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並能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解決問題;能對簡單的幾何體進行簡單的分類,能聯繫情境描述一些物體的相對位置;能在教師的組織下收集有效信息並進行分類、整理,用簡單的統計方法表示問題解決的結果等。體驗與同桌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五、教學重點與難點:

1、會讀寫20以內的數。

2、熟練地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

3、理解20以內各數的組成,初步領會“個位”和“十位”的含義。

4、20以內的退位減法。

六、教學進度: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集錦 篇11

一、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剛進入國小學習,新的學習和生活對孩子們來説充滿了好奇和有趣,對學校、對環境、對老師、對同學、對課堂、對學習、對學校的要求都充滿了新鮮感。同時他們年齡小,好動、易興奮、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剛入學時,40分鐘的課堂學習對於他們來説真的很難!然而“學會傾聽”是新課標中對一年級國小生提出的一項重要目標。現代心理學證明,注意力集中的學生,聽課效率和學習水平遠遠高於注意力分散的學生。針對這些特點,我得想方設法運用各種手段來激發學生專心聽講的興趣,從而培養好習慣。首先在課堂語言上要力求兒童化和趣味化。其次,讓學生有儘可能多的回答問題的機會,促使他們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及時個別輔導,對於優秀生儘量讓他“吃得飽”。

二、教學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般總稱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除了認數和計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雖然每一單元的內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於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正確地數出不同物體的個數。逐步抽象出數,能區分“幾個”和“第幾個”熟練地掌握10以內的組成,會正確,工整地書寫數字。

2、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和十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能熟練地數出20以內的數,正確地讀、寫20以內的數,掌握20以內的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的數的順序,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

3、使學生初步認識三種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4、使學生初步知道加和減法的含義,直觀地瞭解加法交換律和加法與減法的關係,能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能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式題。

5、使學生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解答比較容易的加減法一步計算的圖文應用題。知道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知道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會列出算式,註明得數的單位名稱,口述答案,能看實物或直觀圖口述題意,簡單的講述和與求剩餘的數量關係。

6、使學生直觀地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對這些圖形有初步的瞭解。

7、結合主題圖和插圖及有關數據,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科學的教育,培養學生認真做題,正確計算,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

四、教學重點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能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運動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3、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

五、教學難點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六、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遊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繫,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一、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認知水平處於啟蒙階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由於學生所特有的年齡特點,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以形象思維為主。從整體上看一年級學生都比較活躍,大多數學生上課基本上能夠跟上教師講課的思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較高,個別孩子經常思維遊離於課堂之外。學習習慣比較隨意,可塑性較強,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

對於他們數學知識和能力掌握情況的分析

1、對於一年級的數學學習,新生無論在數學知識上還是數學能力上都有所準備。

就數的認識來看,新生二十以內的數數非常流利和連貫,可以正數倒數。

學生在這方面具有良好的知識準備的原因之一是學生受過這方面的訓練,在幼兒園中大部分學生學習過十以內的加減法,同時在一些家長在家中也進行過輔導,另一方面,數數和十以內數的分解組合學生在生活中有機會使用,因此這方面的準備比較好。

2、在數的計算中,學生對於十以內數的計算較為熟練,這和學生的生活需要、學習需要有關。

3、新生在數感方面的發展是不平衡的。

數感——學生對數的意義理解有一定困難。

通過個別訪談,瞭解到學生對於藴涵在實際生活中的數的意義的理解較為準確,例如對於“你的小組中有幾個小朋友,從前往後數,你是第幾個,從後往前數,你是第幾個,第幾個小朋友是誰”這樣的問題,學生的解答沒有問題,都能根據實際情況作出正確的回答,但是對於圖形,學生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難。這可能是學生對圖形的認識造成了對數的基數序數意義理解的干擾。

4、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普遍學生關注的範圍比較小,角度單一。

針對以上情況,我本學期的任務主要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喜歡上課,喜歡數學。在課堂上,我充分利用教具,運用各種小遊戲讓學生掌握數學技能和數學知識。

二、教材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立體圖形,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解決問題,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

除了認數和計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見的立體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位置,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雖然每一單元的內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於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材簡析

原實驗教材的內容安排,以《標準(實驗稿)》所規定的教學內容為依據,適當擴展知識的範圍,注重內容的豐富性和開放性,體現鮮明的時代感。本次教材修訂與實驗教材相比較,其主要變化體現為如下幾點。

為了加強學生學習的準備性,設置了“準備課”單元。準備課單元的內容為實驗教材的“數一數”單元和“比一比”單元的“比多少”內容合併而成。設置準備課的目的在於瞭解學生數數的情況和經驗。通過具體事物的數量比較,學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事物的多少,為後面學習正確數數和比較數的大小做好準備。而實驗教材“比一比”單元的“比高矮”“比長短”與數學學習的關係不大,因而被去掉。

“數與代數”的內容與編排結構與實驗教材的基本相同。

“圖形與幾何”的內容和編排結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一是將實驗教材一年級下冊的“位置”單元提前到一年級上冊,保留了其中的“上下、前後、左右”,體現了準備性。二是對實驗教材一年級上冊“認識物體和圖形”單元和一年級下冊“圖形的拼組”單元進行整合,將認識立體圖形及立體圖形的拼組等內容安排在一年級上冊,將認識平面圖形和平面圖形的拼組安排在一年級下冊;分散了一年級上冊圖形認識的教學難點。

“統計與概率”的內容和編排結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將實驗教材一年級上冊“分類”單元的教學內容移到一年級下冊,與統計結合編排形成“分類與整理”單元,體現分類與統計的關係。在一年級上冊中只對數據的收集、統計圖表進行了一定的滲透。

“綜合與實踐”的編排有所調整。一是根據一年級學生學習特點和所學內容及實踐經驗,一年級的每冊教材只編排了一個“綜合與實踐”的主題活動。二是對一年級上冊的“數學樂園”活動進行了重新設計,加強了綜合性和實踐性。

四、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的含義,能夠用符號和詞語描述20以內數的大小;能認識個位和十位,識別十位和個位上數字的意義;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加減法的意義;能熟練的口算20以內數的加減法;結合現實素材,進行初步的估算。經歷用20以內的數描述身邊事物的過程,理解數的意義,初步形成數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較數的大小的過成中,建立初步的符號感和對應思想。

2、空間與圖形

通過事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和正方體、圓柱體和球等立體圖形;辨認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會用上下、左右、前後描述物體。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集錦 篇12

一、學情分析:

經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學生的情況老師已經基本瞭解,第一梯次的學生思維比較活躍,語言表達能力較強,動手能力也較強;第二梯次的學生學習也比較積極,思維也基本能夠跟上,需要老師及第一梯次學生的帶動;而第三梯次的學生學習比較被動,磨磨蹭蹭,聽講不認真,語言表達較差,動手能力也較差,需要老師及第一、二梯次學生的幫助。在這一學期中應繼續加強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以及對第三梯次學生的轉化。

二、教材分析:

在數與代數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100以內數的認識、學看鐘表、100以內數的加減法(一)、100以內數的加減法(二)、人民幣的認識。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安排了:農夫與牧童――方位與圖形、阿福的新衣——釐米、米的認識。

實踐與綜合應用方面:安排了:趣味拼擺、我們身上的小尺子。

在統計與概率方面:安排了:我們的鞋碼——統計。

三、教學目標:

1、數與代數

(1)在實際情境中能正確地認、讀、寫100以內的數。並能認識計數單位“百”,知道100以內數的組成和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2)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會計算100以內數的加減法。結合現實素材,初步學會估算。

(3)在現實情境中,能正確認識整時、半時、幾時剛過和快到幾時。

(4)在現實情境中,認識元、角、分,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會進行簡單的計算。

2、空間與圖形

(1)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能識別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圓。

(2)在實踐活動中,體會釐米、米的含義,知道1米=100釐米;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進行測量。

3、統計與概率

在統計活動中,學會初步簡單數據整理的方法,認識簡單的統計表和統計圖。

能完成簡單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能根據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4、實踐與綜合應用

(1)加深對百以內數的認識與計算方法、圖形與統計等知識的理解。

(2)在實踐活動中,初步瞭解收集、整理數學信息的渠道與方法。

四、教材重難點:

重點:

1、學生通過學習,提高自身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注意擴充練習內容和形式,重視滲透性的練習。

2、加強練習,切實提高口算能力,鼓勵學生使用“我會算”、“我會看”、“我發現”等自信的信息。

難點:

1、用活情景圖,在充分體驗的基礎上學習知識。

2、注重實際操作,尊重學生個性化學習,真正體驗數學好玩,數學有用。

五、教學措施:

1、實現多維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教學過程要體現活動性。

3、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4、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展。

5、教師應創造性地開發、利用課程資源。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集錦 篇13

一、班級分析

本期我繼續任教一(3)、一(4)班的數學,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數學學習後,具有一定的觀察、比較、思考能力。在上期的期末測試中,高分與低分之間懸殊較大,因此,本期輔差工作應作重點抓好,讓每個孩子都在同一起跑線上。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位置、20以內的退位減法、圖形的拼組、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認識時間、找規律、統計、數學實踐活動。

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

三、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掌握100以內數,會讀寫100以內數,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順序和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並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熟練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會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徵,初步感知所學的圖形之間的關係。

5、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愛護人民幣。

6、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知道珍惜時間。

7、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初步形成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8、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根據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好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1、能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四、改進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遊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考慮學生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作業分層設計。

4、加強家校之間的聯繫,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集錦 篇14

一、 班級分析

本期我繼續任教一(3)、一(4)班的數學,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數學學習後,具有一定的觀察、比較、思考能力。在上期的期末測試中,高分與低分之間懸殊較大,因此,本期輔差工作應作重點抓好,讓每個孩子都在同一起跑線上。

二、 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位置、20以內的退位減法、圖形的拼組、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認識時間、找規律、統計、數學實踐活動。

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

三、 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掌握100以內數,會讀寫100以內數,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順序和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並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熟練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會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徵,初步感知所學的圖形之間的關係。

5、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愛護人民幣。

6、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知道珍惜時間。

7、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初步形成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8、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根據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好學好數學的信心。

10、 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1、 能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四、 改進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 ,多采取遊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考慮學生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作業分層設計。

4、加強家校之間的聯繫,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五、 課時安排

一、 位置(4課時)

二、 20以內的退位減法(12課時)

例13課時

例24課時

例32課時

整理和複習3課時

三、 圖形的組拼(2課時)

四、 100以內數的認識(8課時)

數數 數的組成2課時

讀數 寫數2課時

數的順序 比較大小3課時

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1課時

擺一擺 想一想1課時

五、 人民幣的認識(4課時)

認識人民幣2課時

簡單的計算2課時

六、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15課時)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3課時

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4課時

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6課時

整理和複習2課時

七、認識時間(3課時)

小小商店1課時

八、找規律(4課時)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集錦 篇15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一(3)班的數學教學工作。一(3)班有62人。由於剛剛跨入國小校門,年也紀小,課堂上很難坐住,喜歡在課堂上講話、做小動作等。相信經過我們大家地努力孩子們肯定會有很大進步的。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一共分為七個單元:1、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一);2、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二);3、分一分、認識物體;4、11-20各數的認識;5、20以內的進位加法;6、20以內的退位減法;7、總複習。

本冊教材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本冊教材主要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數感及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學習習慣、合作與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養,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自己有用的知識,對學生進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瞭解一定的學習方法、思考方式。

三、教學目標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三種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4、使學生初步知道加和減法的含義,直觀地瞭解加法交換律和加法與減法的關係,能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能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式題。

5、使學生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解答比較容易的加減法一步計算的圖文應用題。知道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知道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會列出算式,註明得數的單位名稱,口述答案,能看實物或直觀圖口述題意,簡單的講述和與求剩餘的數量關係。

6、使學生直觀地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對這些圖形有初步的瞭解。

7、結合主題圖和插圖及有關數據,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科學的教育,培養學生認真做題,正確計算,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

(二)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能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運動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3、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使學生從小養成認真學習、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六、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努力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2、儘量注意創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信息。幫助學生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3、時常注意強調學生認真做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的習慣。

4、課堂教學與家庭教學實踐相結合。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集錦 篇16

一、教材簡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本冊以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為主線安排教學內容。在認識10以內的數之前,先安排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認位置等內容的教學;在10以內加、減法之前,先安排分與合的教學。通過數一數,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能表示物體的個數;通過比長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輕重,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比較;通過分一分,讓學生接觸簡單的分類,並初步感受到同一類物體有相同的特性;通過認位置,讓學生認識簡單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體的位置是相對的;通過分與合的教學,為建立加、減法概念和正確進行加減法口算作準備。這裏所體現的比較思想、分類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後面學習數與運算、空間與圖形、統計等知識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書設置小單元,把各領域的內容交叉安排。這符合一年級兒童年齡、心理的特點,有利於各知識的相互作用,便於建構合理的認識結構。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般總稱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除了認數和計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雖然每一單元的內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於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班級情況簡析:

一年級四班五班共有學生100餘人。由於學生剛進校因此活潑好動天真爛漫,大多數人思維活躍,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少數同學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慾,所以教師要有層次、有耐心的進行輔導,要使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並學會讀寫;初步理解20以內數的組成,認識符號<、=、>的含義,會用符號或語言描述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瞭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經歷探索一位數加法和相應減法的口算方法的過程,能熟練地口算一位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初步學會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認識鐘面及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幾時。結合具體的情境認識上、下、前、後、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觀念。通過具體物體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認識這些形體相應的圖形,通過實踐活動體會這些形體的一些特徵,能正確識別這些形體。感受並會比較一些物體的長短、大小和輕重。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易統計表,通過實踐初步學會簡單的分類,經歷和體驗數據的收集和統計的過程,並完成相應的圖表。根據統計的數據回答簡單的問題,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數學思想方面:初步學會從數學思維的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如數出物體的個數,比較事物的多少,比較簡單的長短、大小、輕重等。在數的概念形成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如在認識20以內數時通過比較、排列發現這些數之間的聯繫,在學習“分與合”時發展學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認鐘錶”時進行比較、綜合和判斷等。能用“分”與“合”的思想進行初步的數學思考,能聯繫具體情境探索一位數加、減法,並經歷與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正確地、有條理地説明自己的算法;對估計的過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釋。在探索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和物體之間位置關係的過程式中,發展空間觀念。感受簡單的收集、整理數據的過程,具有對簡單事物和簡單信息進行比較分類的意識,具有簡單的統計思想。

3、解決問題方面: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和現實情境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並能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解決問題;能對簡單的幾何體進行簡單的分類,能聯繫情境描述一些物體的相對位置;能在教師的組織下收集有效信息並進行分類、整理,用簡單的統計方法表示問題解決的結果等。體驗與同桌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集錦 篇17

一、學情分析:

經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學生的情況老師已經基本瞭解,第一梯次的學生思維比較活躍,語言表達能力較強,動手能力也較強;第二梯次的學生學習也比較積極,思維也基本能夠跟上,需要老師及第一梯次學生的帶動;而第三梯次的學生學習比較被動,磨磨蹭蹭,聽講不認真,語言表達較差,動手能力也較差,需要老師及第一、二梯次學生的幫助。在這一學期中應繼續加強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以及對第三梯次學生的轉化。

二、教學目標:

1、數與代數

(1)在實際情境中能正確地認、讀、寫100以內的數。並能認識計數單位“百”,知道100以內數的組成和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2)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會計算100以內數的加減法。結合現實素材,初步學會估算。

(3)在現實情境中,能正確認識整時、半時、幾時剛過和快到幾時。

(4)在現實情境中,認識元、角、分,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會進行簡單的計算。

2、空間與圖形

(1)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能識別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圓。

(2)在實踐活動中,體會釐米、米的含義,知道1米=100釐米;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進行測量。

3、統計與概率

在統計活動中,學會初步簡單數據整理的方法,認識簡單的統計表和統計圖。

能完成簡單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能根據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4、實踐與綜合應用

(1)加深對百以內數的認識與計算方法、圖形與統計等知識的理解。

(2)在實踐活動中,初步瞭解收集、整理數學信息的渠道與方法。

三、教材重難點:

重點:

1、學生通過學習,提高自身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注意擴充練習內容和形式,重視滲透性的練習。

2、加強練習,切實提高口算能力,鼓勵學生使用“我會算”、“我會看”、“我發現”等自信的信息。

難點:

1、用活情景圖,在充分體驗的基礎上學習知識。

2、注重實際操作,尊重學生個性化學習,真正體驗數學好玩,數學有用。

四、教學措施:

1、實現多維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教學過程要體現活動性。

3、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4、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展。

5、教師應創造性地開發、利用課程資源。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集錦 篇18

一、學情分析

這個學期擔任一(1)班的數學教學工作,在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後,孩子們已經具有一定的觀察能力,也能有序思考,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識和較好的學習習慣,對數學學習充滿熱情,總體來説口算的速度和正確率也還比較理想。只是由於年齡比較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自控能力比較差,好説好動,傾聽習慣還有待培養。大部分孩子能主動學習,部分後進生需要特別關注。因此本學期一方面要立足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要爭取使每個孩子都能積極認真地投入到本學期的學習中來。在教學中不斷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逐漸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等。

二、指導思想:

面對新的社會要求,教師與學生應首先走了社會的前邊,因此我們應該以新課標要求為指揮棒,採用所有可行的措施,儘量體現以人為本,培養學生創新,開放的思維方式。另一方面注意處理好內容與思想的銜接,內容要在學生上學期的水平之上發展併為以後學習打下基礎,思想上注意新思維與我國傳統的教學思想結合。

三、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內容:認識圖形,20以內的退位減法,分類與整理,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找規律。

其中重點教學內容是: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

教學難點:

1.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

2.人民幣單位間的換算。

3.發展空間觀念。

四、教學目標:

1.數與代數:

(1)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100以內的數;初步認識計數單位“一”、“十”和“百”;初步認識數位和數位順序;初步理解100以內數的組成,掌握數序,會比較兩個數的大小。

(2)經歷探索兩位數加、減整十數以及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口算方法的過程,並能比較熟練地進行口算。

(3)在現實情境中,認識元、角、分,並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

2.空間與圖形:

(1)經歷觀察常見平面圖形的過程,直觀認識這些圖形,能正確識別這些圖形。

(2)能在方格紙上畫出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3.分類與整理:

(1)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感受分類與數據整理的關係。

4.情感與態度

(1)在教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下,聯繫學到的數學知識對身邊的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地參與觀察、發現並解決數學問題的活動。

(2)在教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逐步形成學好數學的信心。

(3)初步瞭解可以用數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現象,初步體會可以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4)有初步的經過思考獲得數學知識的體驗,有初步的與同學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學習數學知識的體驗。

五、具體教學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遊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課堂教學中,增加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

3.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繫,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5.關注兩頭。一是學習困難的學生,及時跟蹤,及時補缺補漏,切實達到教學目標。一是優秀的學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維訓練材料,讓他們吃飽,激發熱愛數學、鑽研數學的興趣。

6.提出具體的要求,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傾聽習慣、交流習慣。加強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集錦 篇19

一、教學理念

在教學中我一直為做“精於教書,勤於育人”的目標而奮鬥,我堅信每一個學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每一個學生都是值得我們努力付出去教育的,我也相信通過我的努力,我所教的每一個學生都會有進步,都會取得成功。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一(3)班全班學生共28人,女生15人,男生13人。一年級的學生才入學,部分學生還不能完全適應國小的學習生活方式,大部分的同學上課時比較專心聽講,能積極的回答老師的問題,但還有部分同學的各種習慣較差,自理能力不是很強。由於年齡比較小,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在老師的要求、幫助下進行,依賴思想比較強。在以後的學習中我應該在學生的學習習慣上多加培養,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三、教學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學生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20以內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初步瞭解加法、減法運算的意義,會計算20以內的加減法。

2、學生經歷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簡單幾何體的過程,瞭解這些常見的幾何體。

(二)、數學思考方面

1、學生能運用生活經驗,對20以內數的信息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20以內的數據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學生在對長方形正方形圓柱體和球等簡單幾何體的形狀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3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

(三)、解決問題方面

1、學生能在教師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開始具有一定的問題意識。

2、學生初步瞭解到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學生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初步體驗。

4學生初步學習用自己的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學生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問題,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4、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5、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四、教材編寫特點

1.選擇密切聯繫兒童生活生動有趣的素材,讓兒童在具體的情景中學習數學。

2.提供探索空間,引導兒童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

3.內容呈現直觀形象,課堂活動豐富多彩。

4.實踐活動,特色鮮明。

5.體現學法,利學利導。

6.注重數學文化,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數學思想。

五、教學重難點

1、使學生正確地數出不同物體的個數。逐步抽象出數,能區分“幾個”和“第幾個”熟練地掌握10以內的組成,會正確,工整地書寫數字。

2、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和十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能熟練地數出20以內的數,正確地讀、寫20以內的數,掌握20以內的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的數的順序,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

3、使學生初步認識=、>、三種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4、使學生初步知道加和減法的含義,直觀地瞭解加法交換律和加法與減法的關係,能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能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式題。

5、使學生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解答比較容易的加減法一步計算的圖文應用題。知道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知道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會列出算式,註明得數的單位名稱,口述答案,能看實物或直觀圖口述題意,簡單的講述和與求剩餘的數量關係。

6、使學生直觀地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對這些圖形有初步的瞭解。

7、結合主題圖和插圖及有關數據,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科學的教育,培養學生認真做題,正確計算,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

(二)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能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運動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3、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使學生從小養成認真學習、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六、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努力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2、儘量注意創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信息。幫助學生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3、時常注意強調學生認真做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的習慣。

4、課堂教學與家庭教學實踐相結合。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集錦 篇20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將以學校教學工作計劃、一年級教材、教師用書、教輔資料等為指導思想,教學中遵循教育教學原則,確實把本班教育教學工作搞好。

二、班級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一年級(x)數學和本班《品德與生活》的教育教學工作。我們一(x)班有學生50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23人,這些學生大部分是上過幼兒班。他們天真可愛,活潑調皮。開學初,經過和學生初步接觸瞭解,這些學生由於常規訓練少,一些起碼的常規知識都不懂,他們還像在幼兒班一樣沒有任何約束,想來就來,要走就走,上課時亂走亂動。本學期施行的實驗教材,主要是開拓學生的思維,發揮學生的想象。因此,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重對學生進行思維的開拓,創新能力的培養,使他們每一個人都成為一名優秀的學生。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 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四、教學重、難點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般總稱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五、教學目標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會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 、”,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認識鐘錶,會人士證實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三、教材分析

1、每一單元后面都跟有綜合練習,形式靈活多樣,能很好的起到鞏固知識的作用。

2、數學樂園很好的體現主體性原則,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3、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4、認數與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5、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

6、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7、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8、安排“用數學”的內容,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9、體現教學方法的開放性、創造性,為教師組織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

四、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根據兒童發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徵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體情景,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繫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悦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髮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學生課堂發言的“奇思妙語錄”等。

五、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使學生正確地數出不同物體的個數。逐步抽象出數,能區分“幾個”和“第幾個”熟練地掌握10以內的組成,會正確,工整地書寫數字。

2、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和十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能熟練地數出20以內的數,正確地讀、寫20以內的數,掌握20以內的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的數的順序,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

3、使學生初步認識=、>、",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瞭解鐘錶,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四、教學重點:

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10以內的加減法

五、教學難點:

進位加法

六、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遊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繫,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七、課時安排:共計約61課時

1、數一數……………………………約1課時

2、比一比……………………………約2課時

3、1—5的認識和加減法……………約10課時

4、認識物體和圖形…………………約3課時

5、分類………………………………約2課時

6、6—10的認識和加減法…………約21課時

7、11—20各數的認識………………約4課時

8、認識鐘錶…………………………約2課時

9、20以內的進位加法………………約12課時

10、總複習……………………………約4課時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集錦 篇21

教師的教學工作是有計劃性的,在正式上課之前,對要進行的教學任務及流程進行詳細的計劃,有助於工作的順利進行和教學潛能的充分發揮。

一、基本情況分析

1、基本情況分析:今年我任教一年級三四班數學,學生人數93人。全班學生剛進校門,年齡小,愛説、愛動、愛表現,天真爛漫,喜歡玩耍,對於學校的生活充滿了渴望,對於學校班級的各項紀律、規定都不瞭解,良好的學習習慣處於初步形成期。

2、認知能力:學生的程度不一,有的孩子對於點數、數字的書寫有了一定的基礎,有一定的學習數學的經驗;而有的學生,對於數字和數學語言是一個比較陌生的認識,學生的程度深淺不一。

3、學習態度及習慣:每個學生都抱着美好的願望來上學,開始他們的真正意義上的學習,來接受正規的教育。但是談不上什麼“勤奮、鑽研、細心”的精神,學習目的還未明確,學習習慣正處於逐步形成的階段。

4、培養目標:在數學活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初步養成喜歡數學,能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產生好奇心和興趣。

5、其他:本學期我要狠抓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讀寫姿勢,培養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學習數學的能力。並且,注意學生各方面的安全,培養形象思維能力。

二、全冊教材分析

1、本冊教材安排及特點

本冊教材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選取學生熟悉的、新穎的、感興趣的內容為素材,目的是有計劃的引導學生認識自己、認識家庭、認識學校、認識社會、瞭解自然。使學生能觀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初步體會學習數學的現實意義。

密切主題素材之間的聯繫,構成情景串;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形成“問題串”。根據每個單元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設計幾個主題情境。主題情境是包含有多個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現形式是把學生感興趣的現實活動,劃分為幾個情節,編排成“故事串”,從而引出一個個相對獨立的問題;也可以把一個現實活動的各個環節完整地反映出來,從而引出一系列有邏輯聯繫的問題——形成“問題串”。構建開放的、具有一定思維跨度的板塊編排方式

為教與學留有儘可能大的思維空間。本教材多構建的“板塊”編排方式,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在一個單元裏,減少例題,強化基本數學思想方法的作用,擴大教與學的空間,如“20以內的數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單元;二是減少欄目設置,構建了簡單明瞭的結構。教材在綜合情境圖之後,安排了“你説我講”板塊。這個板塊分兩個層次,標有紅色圓點的一般是需要學生合作探索、非常規性問題,標有綠色圓點的是讓學生獨立常識解決的問題。

“自主練習”板塊,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合適的練習,鞏固所學知識、技能,是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應用意識。“回顧整理”板塊,是讓學生自主的對所學知識進行回顧、整理與深化。“我學會了嗎”和“豐收園”板塊是在一個單元的學習結束後,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反思與評價。本教材打破過去過於嚴格的知識體系的束縛,由解決現實中的問題引發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本冊教材重點、難點及解決問題的策略

本冊教材共有九個單元:快樂的校園、媽媽的小幫手、走進花果山、誰的手兒巧、海鷗回來了、有趣的遊戲、小小運動會、我換牙了、雪山樂園。

教材重點:在具體的情境中能熟練的認讀、寫、20以內的數,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位置與順序;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和分類。

教材難點:體會20以內加減法的意義,能熟練的口算20以內的數的加減法;初步形成空間觀念;經歷簡單的數據收集過程,形成初步的統計觀念。

教學中要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進行練習,練習題要精選,不搞機械重複;練習形式要豐富多彩,能吸引學生;練習過程中要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水平和個體差異,如就同一問題情境,允許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在合作、探索的過程中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等,總之要最大限度地發展每一個學生的智力潛能,使全體學生在原來的基礎上都得到發展;另外練習一定要強調高效率。

3、根據學生實際和新課程理念,你準備如何科學、靈活地使用好教材

本冊新教材與以往的教材又有所不同,一打開書一幅色彩鮮明的開學圖呈現於學生的眼前,內容豐富的海底世界,讓學生經歷自然有趣的看圖數數活動過程,展示自己已有的經驗,為學新知識打好基礎。初步感受數學就在身邊。學習這課時,我會組織學生有條理地觀察,按照“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並且引導學生説一説,説的時候也要注意條理性,並且有意識地使用圓點來表示

數字,使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詞語,從而為後面的學習打下基礎,形成連貫性。本冊書突出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如:第一單元《快樂的校園—10以內數的認識》中信息窗2,圖中的主信息是教師和學生做老鷹捉小雞的遊戲,副信息是幾個同學在操場上跑步,遠處的綠地裏還插着標有班級的牌子。這一情景圖中的顯性問題是“扎小辮的同學排第幾?”在教學中,我會引導學生觀察、發現並提出這一問題。如學生有困難,我就來提出。

圖中的隱性問題,要由學生在顯性問題的引導下自己提出。如“穿花衣服的小朋友排第幾?”等等。我還會重視“合與分”的教學,結合具體的實物和習題的聯繫,讓學生感受數字的意義。再如,本冊教材中的“聰明小屋”,背後藴涵着一種開放、民主、探索、交流的教與學的方式。對一些掌握了基礎知識後,具備了一定的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學生,我會放手讓他們獨立解決,提高部分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激發他們熱愛數學、勇於探索數學的良好習慣。我還會大膽放手,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分析、獨立探索出各自的計算方法,然後展示、交流各自的成果,使算法的多樣和學習的個性化在這裏得到較好的體現。

教學中,我還將引導學生走進生活這個大課堂,充分利用書籍、電視、報紙、家庭、網絡等渠道,觀察、調查、參觀、訪問和蒐集查閲資料等,在活動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活動中學習數學、運用數學,在生活這個大課堂裏讓學生學好數學。例如在學了《分類與比較》後,我會讓學生根據自己掌握的知識技能,選擇自己喜歡的事物進行分類統計,引導學生整理自己的書包、房間等,讓他們在實際生活中感受和探索數學給自己帶來的快樂,充分調動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此外,教學中,我還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如運用將故事、做遊戲、搞比賽、直觀演示、模擬表演等,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

在綜合情境圖的教學中,我將有意識地由引導學生通過自己觀察、分析提出問題,提高學生從數學的角度選擇信息、組織信息、運用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把解決問題與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學習緊密聯合起來。

三、本年級教學目標

根據學科、年段和本冊教材,結合三個緯度擬定板塊式教學目標。

1、數與代數。

在具體的情境中能熟練地認讀、寫、20以內的數,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位置與順序;認識“>”、“,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通過直觀演示和動手操作,認識上、下、前、後、左、右的基本含義,會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7、初步認識鐘錶,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五、教學措施

1、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構建有關的數學知識。

(2)儘量選擇、設計現實的、開放式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通過活動,積極思考、相互交流,體會數學知識的含義。

(3)讓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用數學的樂趣。

(4)設計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

(5)聯繫兒童實際、根據學生特點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視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建立數感。

3、計算教學應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4、根據兒童生活特點,從感必經驗出發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5、通過用數學的教學,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的能力。

6、設計安排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實踐活動,注意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

7、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教學方法應體現開放性和創造性。組織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儘量注意使創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學中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和學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jiaoxue/93dkg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