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教師工作計劃 >

教師的教育敍事(精選9篇)

教師的教育敍事(精選9篇)

教師的教育敍事 篇1

身為教師的我總會感覺到自己的力量是那樣的微不足道.我的成績不夠輝煌,所以我無法慷慨激昂,我的故事也不夠感人,所以我不能聲淚俱下.只有一顆真心,和向孩子們無限敞開的胸懷.但是有人説:你的心在哪裏,你的幸福就在哪裏.當我用心去感受教育人生的脈搏時,我感覺到不管是快樂還是憂傷,充實還是迷茫,都是我生命中揮之不去的幸福.

教師的教育敍事(精選9篇)

一次上課之前,我檢查預習作業,是一張十六開的試卷,又是隻有倔強的小剛一個人沒有做。我讓他站起來,很生氣地告訴他要麼把試卷抄一遍,要麼以後上數學課時都站着.他幾乎連想都沒想就硬梆梆的説:"我以後站着上課。“教室裏一陣爆笑,我感覺到了我的失策,於是也跟着笑起來,走到他面前笑着對他説:“那要是讓上級領導發現了説我體罰你怎麼辦,你想個兩全之策吧。他有點不好意思,坐下去説:"那我還是抄一遍吧。"同學們又笑了,我順勢説:"你要這麼説那我就不要你抄了,以後作業要按時完成,能做到嗎"他幾乎是喊着説:"我用人格擔保,一定能."這回教室裏響起的不僅是笑聲,還有一陣熱烈的掌聲.到現在,小剛的作業交得都很及時,他在一篇日記裏就那件事對我表示感謝,我也在他的日記裏對他説:"你的真誠讓我遠離了憤怒,老師也很感謝你,是你自己找回了那個充滿陽光又積極向上的你,希望你的人生永遠都是這樣陽光而又向上."

我常常在想,除了知識以外,我還能教給學生什麼呢?如果他們僅僅是考試的機器,那麼他們的人格會健全嗎?他們的情感會很豐富嗎?每當我走在大街上,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羣,我常常會想到我的學生:都説你們是祖國的花朵,是未來世界的主人,那麼你們離開校園以後,將給這個世界帶來什麼呢?你們是會用真善美守候自己的精神家園,還是會加速這個世界的浮躁與急功近利。

也許這是我能夠帶給你們的,最珍貴的東西.我不能在你們前進的道路上,都鋪着鮮紅的地毯,但可以見證你們生命的每一次拔節,就像蝴蝶破繭而出,飛向幸福而美麗的人生.

所以我不想做春蠶,也不願意是蠟燭,也不想太陽的光輝只灑在我一個人的頭上.我更願意是一隻森林裏的老獸,温暖而又嚴格的呵護着孩子的真純與善良.是一個虔誠的神父,教會他們堅守純潔與高貴,面對充滿挑戰的未來,我們都將會是一隻從暴風雨中飛回的海燕,堅強而寧靜的立在水邊,不管將要來臨的是幸福還是苦難,都能坦然承受!或者是一個園丁,讓我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成為他們美好未來的肥沃土壤,讓每一朵理想的小花,都能燦爛的開放!

教師的教育敍事 篇2

今年我帶五年級的數學課,這天我進行單元檢測,在教室裏,我沒有什麼事情,就要求潛能生交基礎訓練。突然在一本書裏面掉出來一張紙條。我揀了起來,上面寫着::513920xx 我一生就愛你一個 !我本來打算課後再處理這件事情,沒想到幾個調皮的學生看見了。他們問:“老師,上面寫了什麼呀?”這時,其他同學都把目光投向了我,問:“老師,上面寫了什麼呀?” “沒什麼。” 我説。“我知道,是要傳遞的情書”一個調皮的男生脱口而出,“老師,念念看。”“好,那我就念給你們聽。”我把紙條慢慢地展開了,我就一本正經地念道:“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愛迪生。”隨後,我就把紙條折了起來,把它放入口袋裏。旁邊一個男生問:“老師,就這個?”“ 當然了。” 我鄭重地告訴他,“學習不就是這樣嗎。”我朝她那裏看了看,發現她的臉一直紅到了脖子。我又接着説:“繼續認真做題。” 第二天中午,她來到我的辦公室裏,低着頭紅着臉不敢説話。我説:“在你們這個年齡段,男女同學之間相互有好感,這非常正常。因為你們的年齡到了青春的發育期,但是你們畢竟還是孩子,現在的任務是學習,健康快樂的成長,我不告訴你的家長,也不告訴其他教師,但是希望你今後好好的學習,提高自己的功課成績。因為你們今後的路還很長,你知道嗎?”她點了點頭,眼裏噙着淚花..最後,那位女同學非常用功的學習,在她畢業考試時數學成績是班級前3名。記的有位教育學家曾經説過:“儘可能深入瞭解每個孩子的精神世界,是教師的首條金科玉律。”確實,通過陳陳的事例,我深深感到走進孩子的精神世界是多麼重要。精神是行為的支撐。如果我們每一位教師多從精神上關心孩子,教育孩子,那麼對孩子行為上的過錯,我們也會多一份理解,對孩子的迷惑行為我們也可以找準標本兼治的對策。

現代教育理念倡導教育要“以人為本”,學校要以教師為發展之根本,教學要以學生髮展為根本,以人為本,就要以教師為最重要的,最渴望的,最有利於發展的一切為根本,為此我們工作中要做到勤學習,辯方向,明確思路,重研究,找突破,謀求發展,辦實事,暖人心,追求幸福。我們的學校是教師幹事業圖發展的樂土,對單位應該有一種眷戀,有榮譽感,優越感,成就感,責任感,總之為職業的幸福感。獻身職業,對於一個教師來説,以忘我的精神獻身於崇高的職業,這是一個教師的最大幸福。教師的職業意識和責任在職業勞動中的反映,就是個人把獻身職業和做出成就看成是自己的職責、使命和責任,把它看成非這樣做不可的需要和義務。教師在職業生活中,經常感受到這種責任的存在,並在履行這種責任、使命的同時,不斷形成和發展內在的責任感、使命感一併以其獻身於職業。全身心的投入到職業勞動和創造中去,才可能是幸福、愉快和有成就的。

既然選擇了做教師,我就要去提升自己的品位,去完善、充實自己的教師人生。為了祖國的下一代,為了民族的未來,我就要勇擔責任,就要去感動自己,感動學生,感動社會,就要去體驗教育的快樂,感受教育的幸福,就要“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才是教師的人生的至高境界!這才是教師完美的人生!

教師的教育敍事 篇3

記得弗蘭西斯·培根説:“上帝是公平的,他給予你彼,就不再給予你此。”這句話用到我們的學生身上,再恰當不過了。因為我們既沒有十全十美的學生,也沒有一無是處的學生。他們每個人都是優點與缺點有機結合的統一體。只要我們幫他們找到自己的閃光點,樹立起自信心,她們就會變得更完美。

雖然新學年開學只有三天,我卻發現了我任教的七年級五班有兩個很特殊的學生——張同和李偉。他倆的座位都在最前排,只不過張同在最南邊,李偉在最北邊。三天以來,我注意到他倆上課玩得多,學得少。張同是自己玩,看上去眼睛總是盯着書本,但往往幾分鐘不動,或機械地一行一行地抄寫文段。李偉恰恰相反,似有多動症,一會眼光瞟向窗外,一會手撓撓頭髮,一會探身到同桌的書上看看。他們倆個一靜一動,都沒把心思用在學習上。

漸漸地,我瞭解到他們倆在學習上都是所謂的“差生”,以前是被撂在一邊的人。只要他們上課不影響別人,就不用管他。可不知為什麼,每當我上課看到一南一北,長得活潑可愛的兩個小傢伙時,心裏總有一種不知是心痛還是惋惜的情愫。我明白,幾年來的學校生活,早已讓他倆對學習失去了興趣,身在教室心在外。

到了開學後第二週週一這天的語文課上,我給學生補充冰心的小詩《大海呵》。當我寫到“哪一顆星沒有光?哪一朵花沒有香?”的詩句時,我靈機一動,何不借這兩句詩,讓學生明白擁有自信的重要性?於是,我説:“同學們,冰心的這首詩是讚美大海及抒寫她如何熱愛大海的,現在我們把前兩句摘出琢磨一下它的含義。”學生們議論紛紛:“不論哪顆星、哪朵花都有它的用處。”我引申開來:“那麼我們人呢?比如我們班六十七名同學是不是都有自己的優點?”課堂沸騰了。同學們相互之間雖然還不太熟悉,但各説各的優勢,還有不少推薦他人的。在此起彼伏、高高低低的聲音中,我聽到了幾名學生説張同的歌唱得好,來到他面前,我微笑着詢問他:“張同,要不要向大家一展歌喉?”周圍的學生馬上鼓起掌來。張同不好意思地來到講台前。當時我發現他一反平時低調的樣子,臉上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大聲唱起了他們剛學的《大海啊,我的故鄉》。聽着優美的歌聲,望着投入的張同,我心裏震撼了:是啊!“哪一朵花沒有香”呢?面對着再次響起的掌聲,張同幸福地笑了。我想,回到座位的張同,肯定會看到我剛才在他練習本上寫下的:“張同,好樣的!”因為他抬起了頭,再次向我綻放出鮮花般燦爛的笑容。

接下來,學生仍在推薦着誰誰擅長什麼,沸騰的課堂上,我看到了平時活潑好動的李偉更活躍了。我逗他:“李偉,你看張同展示了他的特長,你呢?”李偉瞪大眼睛問:“老師,黑板上的字還用嗎?”“不用了。”“好,我擦黑板!”聽到他的話,我的心酸澀了。只見李偉先輕輕地把字跡抹一下,等粉筆屑飄落後,他利索地把可隱可現的字跡如清風吹霧一般地消除了。他擦得迅速而且沒讓粉末飛揚。我心裏雖痠痛,但臉上仍是微笑着誇他:“李偉,這麼厲害啊!幹得利索、漂亮!”“老師,這是我的拿手活,我練了多年了!”聽了他的話,我的眼角濕潤了,我轉頭看窗外,不想讓他和學生們看到我的表情,我很想告訴李偉:孩子,知道此時,老師難受嗎?你愛好勞動,是花香,為什麼不把這番功夫用到學習上,讓你的學習之花也芳香啊?你也許會説,我落下太多了,心思很難用在學習了。可是,當你試着把心一點點放在學習上時,你的收穫也會如擦黑板一樣漂亮啊!

為了進一步讓學生懂得樹立自信心的重要性,我趁熱打鐵,給大家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位著名女歌手,第一次登台演出時,內心十分緊張。想到自己馬上就要上場,面對上千名觀眾,她的手心都在冒汗:“要是在舞台上一緊張,忘了歌詞怎麼辦?”越想,她心跳得越快,甚至產生了打退堂鼓的念頭。這時一位前輩笑着走過來,將一個紙卷塞到她的手裏,輕聲説道:“這裏面寫着你要唱的歌詞,如果你在台上忘了詞,就打開來看。”她握着這張紙條,像握着一根救命的稻草,匆匆上了台。也許是因為那個紙卷握在手心,她的心裏踏實了許多。她獲得了成功。走下舞台向那位前輩致謝。前輩笑着説:“是你自己戰勝了自己,找回了自信。我給你的是一張白紙!”她展開手心裏的紙卷,上面什麼也沒寫。“你握住的這張白紙,並不是一張白紙,而是你的自信啊!”那位女歌手在以後的人生路上,憑着自信,戰勝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聽完了故事,學生們沉思着。我進一步啟發到,當你像李白一樣,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時,自信的種子在身上發芽,成長時,你就會發出你的光亮,散發出你的芳香。不信,看看剛才張同和李偉同學。

下課鈴響了,我佈置給學生一個作業:寫下自己關於自信的感想交給我。

第二天,當我在辦公室裏看學生寫的感想時,我發現了張同和李偉的感想:“謝謝老師的鼓勵”。為了更好地幫助他倆樹立學習上自信心,我趁熱打鐵,用聊天的方式,問他倆的想法。他們説不是不想學習,只是習慣了,上課時心總是往外飛,同學和老師也瞧不起。我説:“想想你的特長是怎麼來的?學習是苦,落下也多了,但只要努力,就會有進步的。”沒料到,以後這幾天,兩個小傢伙竟與我熱絡起來,有時下課後會跑過來告訴我:“老師,這節課我玩得少了。”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我想再優秀的學生也有自己的缺點,再差的學生也有自己的優點。法國雕塑藝術家羅丹説得好:“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作為一名教師,如果我們睜大眼睛,將關注的目光投向每一個角落,以一種發展的眼光、寬容的心態去欣賞我們的學生時,我們就會發現,原來每個孩子都有很多可愛的地方,都有足以照亮自己、照亮他人的閃光點。

張同和李偉兩位同學是“差生”,但當我和同學們幫助他倆找到了自己的閃光點時,他倆的自信心被激活了。而自信心一旦被激活,他們倆就會像火山爆發一樣,用內部所藴藏的巨大能量噴薄出一朵朵豔麗的鮮花,釋放出一縷縷花香。

是啊,“哪一朵花沒有香?”。作為一名教師,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隨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並對它加以欣賞和讚美。那麼,自信的種子就一定會在每個學生的身上發芽,成長,釋放出芳香!

教師的教育敍事 篇4

創新教育是指更新觀念,把創新素質的養成和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結合起來,從不同層次、不同方向、不同內容上採取不同的手段和方法,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貫穿於素質教育實施和每一個學生個體成長的全過程。可見,創新教育是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的關鍵所在。

在具體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下面是我在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的幾點體會:

1 數學教師的創新意識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首要條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教師必須具有創新的意識,改變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教學思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從教學思路到教學方式上,大膽突破,確立創新性教學原則。現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認知和情感密不可分,教師本身的情感現狀,對學生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使課堂上出現某種心理氣氛,當一位有威信的、受到學生尊敬和喜愛的教師走進課堂時,學生就會興趣盎然,精神飽滿,反之,學生的心理就會蒙上一層陰影,情緒就相當低落。在近幾年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發現,中規中矩的教學模式遏制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發展,使得學生的學習是一種機械化的學習,久而久之對數學就喪失了興趣和信心。

二、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創新思維

主動性的心理特徵,就是積極地開展思維活動,真正的“課堂氣氛活躍”是指學生思維活動活躍,而不是表面熱鬧。烏申斯基説過:“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慾望。”恰當創設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的創新意識就會孕育而生。例如:在講“平行線的判定”時,可以提問:“如果有兩條直線,這兩條直線是不是平行線?如何作出判斷?”教師同時在黑板上畫出兩條看起來不相交的直線,讓學生作出判斷,學生可能會不假思索的判斷為平行線,教師再提出疑問:“能肯定地説這兩條直線是不相交的直線嗎?我們現在看到的部分是不相交的,但能肯定在遠處也不相交嗎?”這一問便使學生陷入思考,學生會對自己先前的判斷產生動搖,看到了單憑定義去進行判斷是困難的,由此激發思維的積極性,自覺去探索判斷兩直線平行的判定方法。

三、把數學和現實生活聯繫起來,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生產中都有廣泛的應用,而大部分學生因看不到數學和現實生活的聯繫而失去興趣,因此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善於抓住日常生活、生產的點點滴滴,構建基本的數學關係,使學生在一種輕鬆、愉快的環境中解決數學問題其實,實際生活中的許多問題都可以用課本中的知識來解決,關鍵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思考、交流和運用,逐步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

教師的教育敍事 篇5

教學不僅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教學的藝術性在於它能喚起學生探究的慾望和熱情,點燃起學生探究智慧的火花,開啟學生思想智慧的閘門,讓學生充滿靈氣的大腦和充滿創造的雙手充分活動起來。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在學習中學會創造,在生活中融入集體。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講一下本人在教學過程中,是如何圍繞貫徹素質教育思想,讓每位學生不再孤獨。

在上學期開學不久,我發現我們七(1)班上有幾個成

績差的同學,如高瑞瑞、韓笑、張夢揚等,由於他們的父母長期在外務工,由於其父母不在家,他們經常得不到父母的鼓勵和誇獎,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重重又得不到父母的幫助和安慰。久而久之對自己的行為能力產生懷疑,兼之與同學發生衝突受了同學欺負感到委屈又不願向老師報告,無法得到解脱而埋藏在心裏。於是性格變得更加內向、孤僻、自卑,遇到不會的題目也不去請教老師和同學,加之,父母不在家,他們長期無人管理約束,做事拖拖拉拉,惰性很大,不加以控制自己,而是放任自流。如此下去,他們回一直在差生隊伍裏徘徊,走不出來的。

瞭解到這一情況後,我便開始對他們加強教育。其教育過程敍事如下:

(1)平時多關注些他們,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給他們帶來的温暖。例如,下課後詢問他們能否聽懂課;對老師有沒有什麼建議;父母不在家他們能不能按時吃上飯;天氣冷了有沒有厚衣服穿;言語間流露出對他們生活和學習的關心。他們受到老師的關懷後,甚是感動,在以後的課堂上,聽課不再像以前那樣總是走神了,作業也能按時交送了,而且做得也非常認真。

(2)課餘時間我對他們進行心理輔導,讓他們意識到孤僻的性格對於以後的學習和生活都無益處,並鼓勵他們嘗試主動與他人溝通交流,不要再孤立自己,而要融入班集體的生活中去。並且,我還注意幫他們樹立信心,幫助他們制定學習目標,找到學習的動力。

(3)由於他們底子差,平時上課很難聽懂課,儘管他們課後很用心學習,但學習成績仍不見提高。於是,我就在課餘時間給他們輔導功課,因為我不但是他們的數學教師,還是他們的班主任,所以給他們輔導功課時,我不但輔導他們的數學知識,後來只要他們沒學會的,我都給他們輔導(除外語我不會例外),把他們不懂得知識補上來,漸漸地,我發現他們上課時,竟能舉手並正確的回答問題了。

經過一學期的努力,在期末考試中,他們的成績得到飛速的提高,名次基本處在中等偏上的位置。其中,韓笑同學,竟然名列前茅,這種結果遠遠高出我們共同制定的爭取及格的學習目標,更加激勵着我們繼續努力奮鬥。

然而在七年級下學期,我發現他們幾位同學,每次討論幾何題時總是不積極參與,在下面獨自做作業、看書,既不參加討論,也不發表個人見解。學校大型集會、運動會等,他們也在下面做自己的功課。於是,我找他們談話,他們説:“升入重點高中只看成績,只有認真讀書才有出路,幹那些與自己無關的事耽誤時間。”還説“參加活動就是浪費時間”。

我想:這是長期應試教育效應的餘波,使其心理健康受到影響,形成了“離羣心理。”導致興趣狹隘,情感淡漠,意志薄弱,缺乏交往能力。這樣的人,學科成績再好也只是書呆子一個,更為嚴重的後果是可能成為“有知識、無品德的危險品”。

針對這些現象,我採取以下做法:

(1)認識“離羣心理”,矯正思想觀念。找他們分析形成目前狀況的原因,告訴他們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客觀上講:一是長期以來學校迫於升學率的壓力,只重抓學科教育,輕抓或淡抓其他活動。二是父母的“成龍成鳳”觀點偏狹影響。上述原因,客觀上對三位同學“離羣心理”形成起着潛移默化的影響。主觀上講,由於同學們對未來社會“用人觀”和人才標準認識不足,把人才標準絕對化,對“需要就是人才”缺乏思考。通過和他們交流、分析,使他們明 確未來社會對人才的個性要求更高,通過沿海地區有些行業技術工人工資高於碩士生工資的例子,告訴他們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交往是適應生存和適應未來社會的必備素質,使之端正思想觀念,樹立科學的人生觀。

(2)尋求超越方式,進行積極超越。“離羣心理”的超越方式,一是根除舊習慣,形成新習慣,把“主題班會”改成“主體班會”,做到有針對性地解決班上實際問題,有意識地給他們佈置説話內容,如在跟王大蒙這樣一個喜歡遲到的同學説句心理話的主體班會上,要求高瑞瑞、韓笑、張夢揚等先送一句話給王大蒙同學。總結時對他們積極參與討論的積極態度和説話內容予以肯定和表揚,學校大型活動動員他們(高瑞瑞、韓笑、張夢揚等)參加,並佈置項目要求他們完成。二是樹立他們在集體中的位置,以培養其集體意識和榮譽感。組織他們參加學科競賽、科技製作等集體活動,取得榮譽,便予以慶祝。三是發現其他同學的離羣行為,在班級中進行教育,使他們從別人的例子中,受到平行教育,逐步使心理由“離羣”轉變為”親羣”。

(3)時時給予鼓勵,處處進行督促。在組織他們進行超越“離羣心理”的過程中,必然會有很多波折與反覆,這既要靠自我教育能力、更要靠教師鼓勵與督促。上述三個同學在開始接受超越“離羣心理”教育時表現很積極,但後來也有再回頭的趨勢。這時,就不失時機地再給其佈置參與和主持活動,對他們關心集體,並培養了多種興趣的進步予以表揚,並督促他們制定“參與班集體活動計劃”,逐漸加大他們在集體活動中的參與頻率,對他們的評語也隨之提升,使他們逐步告別“離羣心理”,形成集體觀念。

通過我近一學期時間教育,高瑞瑞、韓笑、張夢揚等人的“離羣心理”不但沒有了,而且各人的文化成績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使他們體會到了融入班級的快樂感。

進入八年級後,由於學習任務重、時間緊,而且他們(高瑞瑞、韓笑、張夢揚等人)的知識根基,不如那些成績一直都比較好的同學的知識根基穩固。以致於這些後來居上的同學,在八年級的學習中倍感吃力,對部分章節的內容仍不能很好的把握,這就給他們增加了比別人更多的壓力。為了把把所有的內容都很好的掌握,給九年級打下堅實的基礎,他們晚上熬到很晚,縮短睡眠時間而用來學習。在期會考試後,我發現高瑞瑞等人,經常上課時暈暈沉沉,有時竟然上課睡着了。

於是,課後我就找他們談話。當得知他們晚上熬夜,甚至熬通宵學習才導致上課睡着後,我立即對他們的這種行為進行制止。並讓他們意識到他們的行為已經本末倒置了,對學習不僅無益甚至還有害。為了幫助他們鞏固基礎,我沒事幾乎不離開班級,隨時為他們講解遇到的難題。恢復正常的作息以後,他們上課時明顯有精神了,頭腦也似乎更靈活了,難題一點就通。

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他們在八年級的期末考試中,成績再次飛躍,其中高瑞瑞和韓笑,名列前茅。真可謂:“功夫不負有心人”!

教師的教育敍事 篇6

數學它源於實踐,又用於實踐。離開了生活,數學就成了無源之水。因此,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選擇學生感興趣的熟悉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正確方法,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加減法的簡便算法”一課時,我創設了以下情境:在班上選擇了全班公認數學最優秀的和最差的進行口算比賽,兩組題目如下:

優生: 638+ 198 3897— 5999 196+698

學困生: 638+200 3897—6000 200+700

比賽的結果當然是學困生的獲勝,頓時全班學生從疑惑不解道熱情高漲,紛紛舉手表達自己的意思,“氣氛”比賽的不公平:兩組題目中,加減整百整千當然簡單一些。對差生我表揚了他的進步,鼓勵他繼續努力,那時我看到了他開心的笑容。

一、教學應該更多的關注美感,學生的情感。

《數學課程標準解讀》有這樣一段:作為學生的一般性發展的數學學習,應該更多的關注學生的情感因素。事實上,健康的富有活力的學習活動,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自信以及相反尊重的學習氛圍非常有利於學生非智力因素與智力因素協調發展,有益於健康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見,教學中關注學生情感的重要。

在本節的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中,情景創設的目的是為了激起全班學生的情感共鳴,通過學困生比優生算得塊的意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思考發現題目特徵,理解簡便算法的實質是“湊整”。教育家贊可夫説“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

二、教學中應該考慮學生更多的鼓勵,對優勢進行挫折教育。

學困生體現出榮辱不驚時我想到了國小數學教育網上講的一個意義深刻的故事:一位老教師到市場上買菜,遇到當年他教育過的一個做小生意發財的學生,正在賣雞蛋的學生熱情地邀請老師去吃飯,老師説:“賣雞蛋這樣的工作裏不覺得難為情嗎?”學生説:“這和當年你教育我的情形相比,我覺得算不了什麼”

這個故事主要諷刺了老師對待學困生教育行為,是值得我們反思的,正如學生比賽贏了也不敢伸張,是啊,我們真的應該給他們更多的陽光,不僅讓他們可以經受挫折,還能正常的沐浴燦爛的陽光,擁有健康的人格。

從另一個層面看:學生得益最大的竟然是老師的關照,他在無數次的挫折和打擊面前變得堅強,而這種品質將使他終身受益。所以挫折教育是人生重要的一課,而學習上的一帆風順的優生,卻很少遭受挫折,所以才會在一次不正規的比賽中哭泣。

回想起前一教學片段,教師對自己忽視尊重學生的無意識行為表示遷就,但是心裏活動明顯是傾向於優生。在家庭環境和學校環境中,“優生”幾乎是在“優待”中成長。身上存在害怕困難、承受能力差等特點。事實上,孩子們的一生中不遇挫折時不可能的。老師有責任早一點讓他們具有免疫能力。讓他們在困難和挫折面前從容不迫,不產生緊張狀態和消極的情緒反應。面對挫折能夠從容不迫是説教式無法得到的,兒童必須經歷挫折才有可能超越挫折。因此老師在教育教學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中還應注意設計教育環境,不要一味給學生營造一種都能輕易滿足的教育環境,更不要阻礙他們適當接受困難和挫折磨難的機會。

教師的教育敍事 篇7

教師要有一顆年輕的心,湧動着青春的激情。當然幸福並不永遠表現出輕鬆自在的人生,幸福便是一種由內而外流淌出來的甘霖,有豐富的人生內涵而又有無盡的生命回味。

我想我們的教育生涯也是如此:不管教師這個職業的取得是偶然還是必然,是主動還是被動,只要你還在從事它,在作為謀生手段的基礎上,就應努力再把它變成事業,尋求價值和理想,尋求到快樂和幸福是人生的必需。

要想幸福首先要你的學生喜歡你,學生喜歡你是孩子們學習好你帶的這門功課的前提。這就要求我們在做好教育教學工作時,,最重要的是要心中有愛、愛生如子,並且體現在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知識是快樂的、愉悦的、進而快樂地學習,做學習的主人。作為人民教師我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讓學生做的,自己堅決不做;要求學生做到的,我自己首先做到。”我不斷加強自身修養,在學習中不斷充實自己,在教學中不斷影響學生的心靈。做到以情感人、以禮育人、以身示人、以德服人、以能教人,真心實意地為學生着想,使學生與我彼此相互的信任。在十幾年的教學工作中,很多事情難忘忘記,其中最難忘的那是發生在幾年的一件事。那年我帶畢業班的數學課,這天我進行單元檢測,在教室裏,我沒有什麼事情,就要求最右排的學生交基礎訓練。我讓組長幫我打開基礎訓練,突然在一本書裏面掉出來一張紙條。我揀了起來,上面寫着::513920xx 我一生就愛你一個 !我本來打算課後再處理這件事情,沒想到幾個調皮的學生看見了。他們問:“老師,上面寫了什麼呀?”這時,其他同學都把目光投向了我,問:“老師,上面寫了什麼呀?”

“沒什麼。” 我説。

“我知道,是要傳遞的情書”一個調皮的男生脱口而出,“老師,念念看。”

“好,那我就念給你們聽。”我把紙條慢慢地展開了,我就一本正經地念道:“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愛迪生。”隨後,我就把紙條折了起來,把它放入口袋裏。旁邊一個男生問:“老師,就這個?”

“ 當然了。” 我鄭重地告訴他,“學習不就是這樣嗎。”

我朝她那裏看了看,發現她的臉一直紅到了脖子。我又接着説:“繼續認真做題。”

第二天中午,她來到我的辦公室裏,低着頭紅着臉不敢説話。我説:“在你們這個年齡段,男女同學之間相互有好感,這非常正常。因為你們的年齡到了青春的發育期,但是你們畢竟還是孩子,現在的任務是學習,健康快樂的成長,我不告訴你的家長,也不告訴其他教師,但是希望你今後好好的學習,提高自己的功課成績。因為你們今後的路還很長,你知道嗎?”

她點了點頭,眼裏噙着淚花.

最後,那位女同學非常用功的學習,在她畢業考試時數學成績是班級前3名。記的有位教育學家曾經説過:“儘可能深入瞭解每個孩子的精神世界,是教師的首條金科玉律。”確實,通過陳陳的事例,我深深感到走進孩子的精神世界是多麼重要。精神是行為的支撐。如果我們每一位教師多從精神上關心孩子,教化孩子,那麼對孩子行為上的過錯,我們也會多一份理解,對孩子的迷惑行為我們也可以找準標本兼治的對策。 我認為幸福其實就是一種感覺,幸福是一種心態。“幸福的家庭都是類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説得就是這個道理。我是做教育的,我的工作理念是:“享受教育,享受人生”。

教師的教育敍事 篇8

我是一位多年從事初級中學數學教學的老師,在自己的教學歷程中,現在十分注意在數學教學的每個環節中充實考慮學生的認知因素,情感因素的彼此交融,彼此協調,用於完成教學的目標。這一舉措的實施,使我的教學目標獲得了進一步的完美成為事實,教學的效果獲得了全面的提升,並且我的課堂也朝氣洋溢,充滿活力,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變得越來越濃厚。

有趣的教學活動很值當回味,它的呈現,進一步加大了我對於學生學習情感與立場的培養力度,現在回想起來,還別有一番味道。

記得一回數學課上,我出了幾道數學題讓學生操練,此中有一道兒題是找規律的題型,在巡視過程中發現這道題普遍做的很差,包括班上的優等生對於這種題型也顯的手足無措,我感到很納悶。在課後反思中,我做了較為周全的查詢,發現學生遇到此類不懂的題目時就一籌莫展,真有點盲人摸象的感覺。就連程度較高的學生也感到有些茫然。不過學生到感到很有興趣。她們都以為此題看似簡單解起來為什麼卻如此之難。看到學生學習情感和立場,我由衷的感到開心。我給學生提示:數學題,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應用數學規律題,一類是發明數學規律題。應用數學規律題,指的是需要學生應用之前學習過的數學規律解釋回答的題目。發明數學規律題,指的是與學生之前學習的數學規律沒有什麼關係,需要學生先從已知的事物中找出規律,才氣夠解釋回答的題目。學生所做數學操練,絕大多數屬於頭類。找數學規律的題目,題目有關一個或幾個變化的量。所謂找規律,多數情況下,是指變量的變化規律。於是,捉住了變量,就等於捉住瞭解決不懂的題目的關鍵。

其實,同學提出的這個不懂的題目很是好,她們想知道這種不懂的題目中所隱藏的某種祕密。但我不想就直接告訴她們現成的謎底。為了捉住她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慾,我讓同學們彙集我們相關的習題和課外題,因為有些同學們想“難為一下老師”,也想準確展示一下自己。於是刻意查詢了許多資料,找了許多她們以為的難題,我也調整了我的教學計劃,打算用一節課的時間解決這個不懂的題目,併為此做了充實的準備。

新的一節課開始了,一組同學首先提問,其它組同學也不甘示弱,挖空心思,彼此爭論着,終於解釋回答出來,她們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並且有的同學直接向我提問,我作出苦思冥想的樣子,有些同學還真為我着急了。其實我想由這種過程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如何着手解題,思考依據。當我將同學們提出的不懂的題目一一解釋回答出來時,並肯定了她們的提問時,她們的開心勁似乎無法用語言加以形容。接下來,我順手推舟,讓同學察看數碼規律題與圖形規律題,獲得規律式的題目有什麼特點,很快她們得出了結論:很多是一次函數關係,也有二次函數關係。這個結論很是準確,這是我所想不到的。此時,我從心裏佩服她們,給了她們最真切的鼓勵:你們真了不起!然後,我又提出新的不懂的題目:那麼如何能判斷這個規律式是一次函數關係呢?帶着這一不懂的題目,同學們又踴躍摸索起來。從幾道一次函數規律式不懂的題目中找到了真正的謎底:當因變量的差除以相應自變量是常數時,就是一次函數關係。那末,其它情況一般就是二次函數關係了。帶着同學自己得出的結論,我們展開了大討論活動,經過一番熱戰,有些對於結論持有懷疑立場的學生也撤銷了疑慮。

真正找規律,固然是找數學規律。而數學規律,多數是函數的解析式。函數的解析式裏常常包含着數學運算。因此,找規律,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找能夠反映已知量的數學運算式子。於是,從運算着手,嘗試着做一些比較,也是解決回答找規律題的好途徑。經過此次教學經歷,我真正意識到學生的需求是頭位的,在此後的教學中,應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引發學生的探求知識慾望與摸索慾望,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有不同的成長,為豐富數學課堂教學打下堅實的根基。

教師的教育敍事 篇9

我們班上有三個成績好的同學,每次討論幾何題時總是不積極參與,在下面獨自做作業,看書,既不參加討論,也不發表個人見解。學校大型集會、運動會等,他們也在下面做自己的功課。於是,我找他們談話,他們説:“升入重點高中只看成績,只有認真讀書才有出路,幹哪些與自己無關的事耽誤時間。”“我媽就是這樣告訴我們的。”

我想:這是長期應試教育效應的餘波,使其心理健康受到影響,形成了“離羣心理。”導致興趣狹隘,情感淡漠,意志薄弱,缺乏交往能力。這樣的人,學科成績再好也只是書呆子一個,更為嚴重的後果是可能成為“有知識、無品德的危險品”。

針對這一現象,我採取一下做法: ⑴認識“離羣心理”,矯正思想觀念。找他們分析形成目前狀況的原因,告訴他們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客觀上講:一是長期以來學校迫於升學率的壓力,只重抓學科教育,輕抓或淡抓其他活動。二是父母的“成龍成鳳”觀點偏狹影響。上述客觀上對三位同學“離羣心理”形成起着潛移默化的影響。主觀上講,由於同學們對未來社會“用人觀”和人才標準認識不足,把人才標準絕對化,對“需要就是人才”缺乏思考。通過分析,使他們明確未來社會對人才的個性要求更高,通過沿海地區有些行業技術工人工資高於碩士生工資的例子,告訴他們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交往是適應生存和適應未來社會的必備素質,使之端正思想觀念,樹立科學的人生觀。

⑵尋求超越方式,進行積極超越。“離羣心理”的超越方式,一是根除舊習慣,形成新習慣,把“主題班會”改成“主體班會”,做到有針對性地解決班上實際問題,有意識地給他們佈置説話內容,如在跟一個喜歡遲到的同學説句心理話的主體班會上,要求他們先送一句話給那位同學。總結時對他們積極參與討論的積極態度和説話內容予以肯定和表揚,學校大型活動動員他們參加,並佈置項目要求完成。二是樹立其在集體中的位置,以培養其集體意識和榮譽感。組織他們參加學科競賽、科技製作等集體活動,取得榮譽,便予以慶祝。三是發現其他同學的離羣行為,在班級中進行教育,使他們從別人的例子中,受到平行教育,逐步使心理由離羣轉變為親羣。

⑶時時給予鼓勵,處處進行督促。在組織他們進行超越“離羣心理”的過程中,必然會有很多波折與反覆,這既要靠自我教育能力、更要靠教師鼓勵與督促。上述三個同學在開始接受超越“離羣心理”教育時表現很積極,但後來也有再回頭的趨勢,這時,就不失時機地再給其佈置參與和主持活動,對他們關心集體、興趣不斷提高的進步予以表揚,並督促他們制定“參與班集體活動計劃”,逐漸加大其在集體活動中的參與頻率,對其評語也隨之提升,使之逐步告別“離羣心理”,形成集體觀念。

國中數學教學案例

——探索平行線的性質

一,主題分析與設計

本節課是蘇科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數學(下冊)第七章第2節內容——探索平行線的性質,它是直線平行的繼續,是後面研究平移等內容的基礎,是“空間與圖形”的重要組成部分。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孩子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學習形式是培養孩子積極參與、自主學習的有效途徑。本節課將以“生活·數學”、“活動·思考”、“表達·應用”為主線開展課堂教學,以學生看得到、感受得到的基本素材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活動,並在活動中激發學生認真思考、積極探索,主動獲取數學知識,從而促進學生研究性學習方式的形成,同時通過小組內學生相互協作研究,培養學生合作性學習精神。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平行線的性質,能應用性質解決相關問題。

2、數學思考: 在平行線的性質的探究過程中,讓學生經歷觀察、比較、

聯想、分析、歸納、猜想、概括的全過程。 國中數學教育敍事

3、解決問題: 通過探究平行線的性質,使學生形成數形結合的數學思

想方法,以及建模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4、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探究活動中,讓學生獲得親自參與研究的情感體驗,從而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團結合作、勇於探索、鍥而不捨的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對平行線性質的掌握與應用

2、難點:對平行線性質1的探究

四,教學用具

1、教具:多媒體平台及多媒體課件

2、學具:三角尺、量角器、剪刀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設疑激思

1、播放一組幻燈片。

內容: ① 供火車行駛的鐵軌上; ② 游泳池中的泳道隔欄;

③ 橫格紙中的線。

2、提問温故: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平行線,你能説出直線平行的條件嗎?

3、學生活動:針對問題,學生思考後回答——① 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② 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③ 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4、教師肯定學生的回答並提出新問題:若兩直線平行,那麼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各有什麼關係呢?從而引出課題:7.2探索平行線的性質(板書)

(二)數形結合,探究性質

1、畫圖探究,歸納猜想

教師提要求,學生實踐操作:任意畫出兩條平行線( a ∥ b),畫一條截線c與這兩條平行線相交,標出8個角。(統一採用阿拉伯數字標角)

教師提出研究性問題一:

指出圖中的同位角,並度量這些角,把結果填入下表:

教師提出研究性問題二:

將畫出圖中的同位角任先一組剪下後疊合。

學生活動一:畫圖 ----度量----填表 ----猜想

學生活動二:畫圖 ----剪圖----疊合

讓學生根據活動得出的數據與操作得出的結果歸納猜想: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教師提出研究性問題三:

再畫出一條截線 d,看你的猜想結論是否仍然成立?

學生活動:探究、按小組討論,最後得出結論:仍然成立。

2、教師用《幾何畫板》課件驗證猜想,讓學生直觀感受猜想

3.教師展示平行線性質1: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三)引申思考,培養創新

教師提出研究性問題四:

請判斷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內錯角、同旁內角各有什麼關係?

學生活動:獨立探究 ----小組討論----成果展示。

教師活動:評價學生的研究成果,並引導學生説理

因為a ∥ b (已知)

所以∠ 1= ∠ 2(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 ∠ 1= ∠ 3(對頂角相等)

∠ 1+ ∠ 4=180°(鄰補角的定義)

所以∠ 2= ∠ 3(等量代換)

∠ 2+ ∠ 4=180°(等量代換)

教師展示:平行線性質2: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平行線性質2: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

(四)實際應用,優勢互補

1、(搶答)課本P13 練一練 1、2及習題7.2 1、5

2、(討論解答)課本P13 習題7.2 2、3、4

(五)課堂總結: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1、學生總結:平行線的性質1、2、3

2、教師補充總結:⑴ 用“運動”的觀點觀察數學問題;(如我們前面將同位角剪下

疊合後分析問題)⑵ 用數形結合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如我們前面將同位角測量後

分析問題)⑶ 用準確的語言來表達問題;(如平行線的性質1、2、3的表述)

⑷ 用邏輯推理的形式來論證問題。(如我們前面對性質2和3的

説理過程)

(六)作業

學習與評價P5 1、2、3(填空);4、5、6(選擇);7、8(拓展與延伸)

六,教學反思:

數學課要注重引導學生探索與獲取知識的過程而不單注重學生對知識內容的認識,因為“過程”不僅能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還能夠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思考,更好地感受知識的價值,增強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感受生活與數學的聯繫,獲得“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體驗。 這節課的教學實現了三個方面的轉變:

① 教的轉變:本節課教師的角色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與共同研究者。教師成為了學生的導師、夥伴、甚至成為了學生的學生,在課堂上除了導引學生活動外,還要認真聆聽學生“教”你他們活動的過程和通過活動所得的知識或方法。

② 學的轉變:學生的角色從學會轉變為會學,跟老師學轉變為自主去學。本節課學生不是停留在學會課本知識的層面上,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不是簡單地“學”數學,而是深入地“做”數學。

③ 課堂氛圍的轉變:整節課以 “流暢、開放、合作、‘隱'導”為基本特徵,教師對學生的思維活動減少干預,教學過程呈現一種比較流暢的特徵,整節課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以“對話”、“討論”為出發點,以互助、合作為手段,以解決問題為目的,讓學生在一個較為寬鬆的環境中自主選擇獲得成功的方向,判斷髮現的價值。

總之,在數學教學的花園裏,教師只要為學生布置好和諧的場景和明晰的路標,然後就讓他們自由地快活地去跳舞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jiaoshi/kq89x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