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班級工作計劃 >

班級習慣養成計劃(精選3篇)

班級習慣養成計劃(精選3篇)

班級習慣養成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班級習慣養成計劃(精選3篇)

養成教育是我們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務和主要內容。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及文明行為習慣為出發點,以有利於指導學生健康成長為目的,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狠抓落實,注重實效,形成特色,大力推進素質教育。

二、 教育內容

堅持“禮儀習慣”教育,“衞生習慣”教育,“學習習慣”教育,“節儉習慣”教育,保持這四項教育,作為養成教育的基本規範。

一二年級養成教育內容

以《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學生一日行為規範》為標準,從禮儀、衞生、學習和節儉四方面,正面規範學生行為習慣。

1.通過“禮儀習慣”教育,使學生逐步養成尊敬師長、禮貌待人的優秀品質。

2.通過“衞生習慣”教育,使學生逐步養成會勞動,愛清潔的良好習慣。

3.通過“學習習慣”教育,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學生文化素質的提高。

4.通過“節儉習慣”教育,培養學生在節儉意識的前提下,較好地發揮人力物力效能,使學生養成艱苦樸素的良好習慣。

本學期教育內容如下:

1、禮儀習慣

(1)見到家長、領導、老師要主動敬禮問好。

(2) 出入教室,上下樓梯靠右行。不在走廊奔跑,跳繩或遊戲。不在教室內大聲喧譁。

(3)接受獎品或錦旗時要起立雙手接。受到幫助或受讚揚時説“謝謝”。

(4)進辦公室先説報告,未經老師允許,不進辦公室;

(5)與老師或者客人同時上下樓梯或走在甬路上,讓老師或客人先行。

(6)週一學生必須參加升國旗,要嚴肅、莊重、穿校服。

(7)每天佩戴學生標誌

2、衞生習慣:

(1)講究個人衞生,不隨地扔東西,餐巾紙等東西及時扔進垃圾筒。保持課桌內衞生。

(2)看到地上的垃圾及時扔垃圾筒。

(3)隨時保持教室的乾淨衞生。

3、學習習慣

(1)離開教室整理好桌面。

(2)課前準備好學習用品,預備鈴響進教室,在誦讀聲或歌聲中等待老師上課;

4、節儉習慣

(1)在校不吃零食;

(2)利用水、電及時關閉開關,節約一度電、一滴水;

(3)愛護書本,節約一張紙、一塊橡皮、一支鉛筆;

(4)愛護桌椅、門窗、板擦等物;

(5)愛惜衣物,不亂丟棄;

(6)愛惜糧食,不剩飯,節約糧食;

(7)不隨便丟棄粉筆、掃帚、畚斗等教室用具;

三至六年級養成教育內容:以一二年級養成教育的內容為基礎,進一步深化養成教育的內容。

需要增加的“禮儀習慣”教育內容:

(1)同學之間見面互相問好或者點頭微笑。

(2) 出入教室,上下樓梯靠右行。分清教學區和活動區,不在教學區奔跑或踢球,不在走廊跳繩或遊戲。不在教室內大聲喧譁。

(3)上下樓梯或者走在甬路上,遇見老師或客人讓老師或客人先行,同學之間高年級讓低年級先行;

(4)在校期間堅持佩帶紅領巾。

需要增加的“衞生習慣”教育內容:

(1) 看到地上的垃圾及時扔垃圾筒。看到有亂扔垃圾的同學要及時制止。

(2) 注意個人衞生,常洗手,咳嗽或打噴嚏要用手捂住嘴巴,生了傳染疾病要避免傳染他人。

(3) 要求服裝整潔,臉、脖子、耳朵乾淨,男同學不留長髮,女同學不留長指甲,不化粧,

(4) 每天認真做兩操。

需要增加的“學習習慣”教育內容:

(1) 加強課堂紀律。

(2) 按時完成各科作業。

需要增加的“節儉習慣”教育內容:

(1) 在校不吃零食;放學不在外面的小店和攤頭上買吃的東西。

(2) 愛惜衣物,不亂丟棄;

(3) 愛惜糧食,不剩飯,節約糧食;

三、具體工作方法:

(一)發揮課堂教學優勢,進行“知”的教育。

“知”即提高學生道德認識,使他們懂得“是、非、善、惡、美、醜”。

1、健全學校、班級管理制度,發揮各年級自主管理功能,加強學生常規管理的力度。

2、充分利用班隊、品生、晨會等課程,加強學生文明禮貌、安全衞生等常規教育宣傳,引導學生做到“三別”、“四帶”、“五無”。“三別”即向粗魯告別,向陋習告別,向壞事告別;“四帶”即把禮儀帶進校園,把微笑帶給同學,把孝敬帶給長輩,把謙讓帶向社會;“五無”即地面無痰跡,室內無紙屑,桌凳無刻畫,牆壁無腳印,出言無髒話。

3、把行為規範教育貫穿在課堂教學始終,滲透在文化課教學之中,做到全員參與德育管理。

(二)組織各種班隊活動,落實“行”的要求。

積極開展有益的班隊活動,健全廣闊的少先隊活動陣地,教育學生從現在做起,把今天和明天掛起鈎來,從我做起,把理論和實踐掛起鈞來;從小事做起,把平凡和偉大掛起鈎來。

1、通過知、比、糾、行教育系列開展行為養成教育。

“知”:每月的第一週召開一次主題班會,教會學生什麼是良好的行為習慣,什麼是不良的行為習慣,哪些應該改正,哪些應該表揚,從思想上明確認識。

“比”:對照養成教育內容,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良習慣,強化訓練。

“糾”:發揮同學之間相互監督,相互幫助的作用,糾正不良行為。

“行”:堅持長期恪守正確的行為習慣,始終如一。

2、堅持班會制度,總結本週本班養成教育工作情況,安排下週工作。每月召開一次主題班會、討論會,進行一次階段性班內總結

3、注重校園文化建設,發揮環境育人的功能,利用廣播、板報等宣傳陣地,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行為環境。

(三)開闢社會教育途徑,突出“情”的培養。

通過正面的家庭、社會教育,使學生自覺接受來自社會各方面的正確引導和教育,使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斷得到培養和強化。

1、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會,家訪等多種形式,使家長充分了解小孩在校的學習和表現,並配合學校進行教育。

2、組織學生參加社會上有益的義務勞動,提高隊員的社會服務意識與實踐能力。

(四)平時加強檢查督促,強化“意”的訓練。

制訂各項制度對學生加以約束,定期組織檢查評比,建立健全監督網,強化學生的道德意識,培養學生堅定的道德意志。

1、值周值日製度:值周值日人員由領導、教師、學生幹部組成,負責檢查每天學生在校的行為表現,發現問題,及時教育、矯正,並將情況及時記錄在《值週記錄》上。值周值日人員要認真做好每天的檢查、評比,兩週的小結總評等工作。“值周值日製度”的實施,從細小處抓起,把行為規範教育真正落到了實處。

2、以值日生和衞生監督員為主要管理成員,每天對各班的衞生、文明禮儀、紀律、兩操、出勤等情況進行督查和評比,充分發揮值日生的作用,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班級習慣養成計劃 篇2

很多父母覺得孩子小,不需要有儲蓄理財的習慣,孩子需要養成儲蓄的習慣嗎? 其實培養孩子正確金錢意識以及正確的理財習慣的培養是非常必要的。

那麼,巴巴麻麻該如何培養呢?俗話説身教勝於言教,巴巴麻麻要做好示範的榜樣給孩子喔。

要培養怎樣的理財習慣呢?首先,從小要培養孩子的儲蓄習慣。在孩子對金錢的認識發展到第二層次後,家長們可以為孩子準備一個小的儲蓄罐,開始可以有家長帶着孩子每天向儲蓄罐中投入一定的錢,這樣可以幫助孩子慢慢養成一種習慣,也許剛開始的時候孩子並不知道自己的這種行為就是儲蓄,只是覺得可以將儲蓄罐填滿是件值得高興的事情。隨着孩子對金錢認識的深入,孩子也會漸漸明白這樣做的意義。

讓孩子從小就知道儲蓄是非常重要的,並且儘早地幫助孩子養成儲蓄的習慣,對於孩子建立正確的金錢觀是基礎的一步。當孩子養成了儲蓄的習慣後,家長還要注意的足培養孩子花錢的時候要有計劃,以及花錢後記賬的習慣。有些家長總是抱怨自己每個月或者每週給孩子的零花錢也不少,但是每次孩子總是抱怨不夠花,而一問到錢是怎麼花的時候孩子卻是一問三不知。要想改變孩子這樣的行為就要積極培養孩子記賬的習慣。

通過研究我們發現如果有記賬習慣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也同樣會有記賬的習慣,而且大多可以合理計劃自己的支出。家長可以先幫孩子建立一個小的賬本,在自己記賬的同時也幫助孩子記賬,讓孩子可以看到他一天花費的總數以及都有哪些項目,如果可以的話每隔一段時間幫助孩子分析一下他的賬本,告訴孩子他的日常開支哪些是比較多的,哪些項目比較少,哪些是不應該多花的,哪些是需要節約的。之後漸漸的再將賬本交給孩子來記,家長只要負責檢查就可以了。

這樣的好處是讓孩子能夠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消費結構是怎樣的,是否是合理的,如何更好地支配自己的資金。這是培養孩子正確理財的基礎之一。

從小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理財能力,指導孩子熟悉、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識與工具,從短期效果看是養成孩子不亂花錢的習慣,從長遠來看,將有利於孩子及早形成獨立的生活能力,使其在高度發達、快速發展的時代中,具有可靠的立身之本。

班級習慣養成計劃 篇3

一、訓練感覺器官

【0-6歲寶寶】孩子早期教育的十五項關鍵內容

視覺:新生兒所在的房間要寬敞明亮,視力所及處要有鮮豔的物品。

聽覺:不要避開人的聲音,而且要有音樂存在。

嗅覺:讓寶寶聞各種各樣的氣味。

味覺:讓寶寶品嚐酸甜苦辣的滋味。

觸覺:經常抱寶寶,並有意識地用軟、硬等不同材質的東西觸碰寶寶,讓他能夠有所感受。

二、發展交往能力

【0-6歲寶寶】孩子早期教育的十五項關鍵內容

這是寶寶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也是寶寶進入社會的開始。

爸媽要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讓寶寶接觸同齡寶寶和成人,鼓勵他在大庭廣眾之下落落大方、行事禮貌;並創造機會比如鼓勵寶寶正確稱呼客人、給客人倒茶、帶寶寶串門等。這樣不僅培養了寶寶的語言能力、提高了自信心,而且為其高明的人際交往打下了基礎。

三、培養觀察提問的能力

【0-6歲寶寶】孩子早期教育的十五項關鍵內容

教寶寶學會看世界。從衣食住行、花草樹木、磚瓦泥石等日常所見來培養寶寶的觀察能力,並能夠即時地對寶寶的提問作出迴應,比如寶寶指天上的星星,爸媽就要立刻告訴他“星星”這一概念,將物與概念對應起來。等寶寶再大些,觀察的事物多了,就要引導他進行思考提問,刺激他認識世界的強烈欲求。

四、進行體能訓練

【0-6歲寶寶】孩子早期教育的十五項關鍵內容

平時多帶寶寶進行運動,有條件的家庭從寶寶一出生開始就開始注意這方面的訓練,比如新生兒期開始學游泳、1歲半左右學滑冰等。根據對中美兩國兒童的調查,在身體運動、發展體力方面,中國兒童明顯不足。

爸媽要提高寶寶的體能訓練,讓寶寶在擁有健壯體格的同時,還可培養大膽勇敢等品格。

五、訓練勞動製作

【0-6歲寶寶】孩子早期教育的十五項關鍵內容

從猿到人的標誌就是:開始用手使用和製作工具。人的個體成長也是需要勞動和製作的。但是現在的獨生子女的動手能力卻很差,其原因在於爸媽的溺愛剝奪了寶寶的動手權力。所以爸媽要鼓勵寶寶培養自我服務的能力,將寶寶力所能及的動手權力還給寶寶,讓他在做紙工、玩玩具中體會創造的快樂。

六、培養口語能力

【0-6歲寶寶】孩子早期教育的十五項關鍵內容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巴甫洛夫將語言稱之為“人類獨有的第二信號系統”。在早期教育中,要增加語言的信息量,將足夠的語言信息輸入寶寶的大腦;要用規範化語言,比如每天花20分鐘給寶寶朗誦美文。此外,若要學習外語,就讓寶寶及早接觸

七、學會音樂舞蹈

【0-6歲寶寶】孩子早期教育的十五項關鍵內容

這是美育教育的範疇。爸媽與寶寶一起欣賞優美的音樂、給寶寶唱兒歌、打節拍,讓寶寶在音樂中感受美,提高審美能力,而且爸媽會發現,音樂會令寶寶的表情、動作、容貌等透出優雅的氣質。進而從美育切入,讓寶寶接觸真和善。

八、學習繪畫造型

這也是美育的範疇,對刺激寶寶右腦發育,增強想像力、形象思維力,提高美的鑑賞力有極大的作用。爸媽可帶寶寶參觀攝影展、雕塑展,並對各種工藝品、繪畫、藝術照片等進行評頭論足;家裏的擺設也要有美的講究。大凡人的精神生活不能強求,所以爸媽所要做的,就是感染薰陶寶寶,讓他自覺地去學習、去追求。

九、給寶寶很好的玩具觀

【0-6歲寶寶】孩子早期教育的十五項關鍵內容

玩具有好多類,如果是買的,爸媽不要買了之後直接丟給寶寶不管,也不要認為玩具是消磨時光的,爸媽要陪着寶寶一起玩;如果不買,也可發現不少不是玩具的玩具,比如吸鐵石、鬧鐘、捲尺等;而的玩具則是爸媽和寶寶一起製作的玩具,比如做風箏、風車、燈籠等,寶寶會更有興趣。

爸媽購買玩具時要考慮寶寶的年齡

0~1歲:感知觸摸型玩具。色彩鮮豔、音質優美、便於抓握丟擲,但不要太小以免寶寶誤吞。

1~2歲:可拖動玩具和可訓練雙手精細動作的玩具。

2~3歲:可激發想像力的玩具。如小餐具、積木、拆裝玩具。

3~4歲:智力玩具。如七巧板、小算盤等。

十、參加親子教育

參加社區的親子活動,集體生活中可鍛鍊友愛協作、競爭等意識,形成良好的社會交往。

十一、熱愛大自然、走進大自然

【0-6歲寶寶】孩子早期教育的十五項關鍵內容

大自然是嬰幼兒的精神營養之源,是融智育、美育、體育於一體的大課堂,寶寶在這裏可以學習種花草、分辨五穀雜糧、觀氣象、感受勞作等。

十二、瞭解社會

帶寶寶去工廠、農村、博物館、名勝古蹟等地方,接受人文教育,擴充見聞。見多識廣的寶寶更聰明。

十三、早期識字提前閲讀

爸媽可結合與寶寶生活有聯繫的事物,進行識字教學;寓識字於遊戲之中;製作各種專門的識字卡片等,並陪寶寶一起看繪本講故事。

十四、建立空間、時間、數的概念,培養高超的數學邏輯智能

十五、其他種.種全方位活動

爸媽可因條件而異、因人而異地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積極健康的活動,如集郵、攝影、釣魚、種花卉、養魚蝦等。這些活動既是學習,又是拉近親子關係的重要途徑。

以上總結的這15點,粑粑麻麻們都學會了嗎?接下來我們就測一測孩子的智力發育水平吧~~~

根據國內外近幾十年來許多嬰幼兒專家的總結,發現智力水平是和大運動、精細動作、適應性能力、語言和社交行為等五大領域的發展狀況密切相關的。

下面看看高智商寶寶在五個領域有哪些主要的行為模式:

一、大運動

大運動是軀體活動和姿態反應,也是人體活動的基礎。若大運動發育得好,可以促進大腦的發育;若大運動發育的差,常為智力底下的早期指標,但不一定都是呆傻病。

主要行為模式的出現時間為:

3--4個月:抬頭90度;

5--7個月:翻身;

10--12個月:坐;

11--15個月:行走;

24個月左右:跑步;

30個月左右:跳躍。

二、精細動作

精細動作是手和手指探索,抓握和操作物體的能力。如果手的功能要發展得又好又快,是需要有眼睛配合的,這叫做眼手協調。手是智慧的前哨,俗話説的心靈手巧,就是指手的技能發展與智力水平有密切關係,因此,可以通過手的精細動作發展狀況來預示嬰幼兒的智力發展狀況是否正常。

主要行為模式的出現時間為:

2--3個月:抓握動作;

4--7個月:抓住動作;

6--7個月:耙弄動作;

7--8個月:倒手動作;

9--10個月:拇食指對捏動作;

18--24個月:翻書動作;

18--24個月:握筆動作;

24個月左右:穿扣動作。

三、適應能力(自理能力和行為能力)

適應能力是指對刺激物進行分析、綜合的能力,它是和視覺、聽覺、語言及手功能的發展分不開的,因此又將它稱作應物能。適應性能力是智力發展的前奏,能預示將來智力的發展的好壞。

主要行為模式的出現時間為:

1個月:眼睛能跟蹤物體;

4個月:能找到聲源;

6個月:玩具失落會找;

8個月:有意識搖鈴;

10個月:能尋找盒內東西;

12個月:回蓋瓶蓋;

15個月:將圓盒蓋子蓋上;

27個月:認識大小;

30個月:認識紅色;

33個月:懂得“裏”、“外”。

四、語言能力

語言是人類所特有的心理活動。比如,孩子彼此之間交談、聽音樂、聽歌曲、講故事、説歌謠、寫字、畫圖畫等,這些聽、説、讀、寫都是不同形式的語言活動。語言可以促進兒童心理活動的迅速發展。

其主要行為模式的出現時間為:

1個月:發出輕微喉音;

4個月:伊呀自語;

7個月:發出da-da、ma-ma聲,叫名字時會轉頭;

10個月:會歡迎、再見;

12個月:有意識叫爸爸、媽媽;

18個月:能説出版個以上單字音;

24個月:能説兩句以上兒歌;

36個月:能説10個字以上的長句子。

五、社交行為

社交行為是反映小兒社會交往和自我料理生活的能力。其行為模式也是內在成長因素所決定,有一定的發展程序:

1個月:眼睛跟人;

3個月:見到親人會笑;

4個月:認識母親和熟人;

7個月:對鏡子有遊戲反應;

10個月:會注視所提到的人和物;

12個月:能配合穿衣服;

18個月:白天會控制大小便;

24--27個月:能自己脱掉單衣、單褲;

36個月:會扣鈕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banji/qzo8o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