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節日慶典 >中秋節 >

中秋節有關的散文(通用8篇)

中秋節有關的散文(通用8篇)

中秋節有關的散文 篇1

不管你願不願意,也不管你準不準備,她一樣的如期而至了。那年我們説好了,以後的每一箇中秋都不許説思念。思念要讓給別人去尋找夢中的芳草,我們只需要留些默默。這默默,它恬靜快樂,它洋溢着不一樣情感,特別舒坦,特別適合你我。

中秋節有關的散文(通用8篇)

但是,這輪皓月,並不屬於你我。一萬年前它就被掛在了那裏,不知是誰這麼大意,遺下它,仍它演繹圓缺......是那個遙遠山谷裏晚歸的獵户?還是那個被風浪阻隔在天外的漁夫?是那個迷失在飄渺雲峯裏的郎中?還是那個桃花園裏貪睡的頑童?粗心的主人啊!你這一個美麗的遺忘,卻成就了人間煙火無數,成就了這年復一年的中秋。莫非你是故意?故意光亮這人間千里相思的路,故意畫下這時虧時盈的愁,故意投影在那久別故人的杯中酒。此時,酒蟲也爬上了我的喉,我拿出最虔誠的表情,對月飲盡,發現這酒,比那年的名貴,卻沒有了那年的興頭。

永不重逢,是你我的宿命。這宿命,是上天對我的偏愛,因為我離你越來越遠,離他就越來越近,一次次的擦肩而過,我們總是在相遇時分離,在分離時相遇。我不停的往前走,從未停留,或許這中秋,我們能稍作佇足,我能緊緊抓住你的手,那怕會被撕裂一隻胳膊,那也是值得。請時間在這刻也打個盹吧!慢些將你我拆分,但永遠不能分開的是你我疊在一起的夢。

中秋節有關的散文 篇2

月兒圓了的時候,桂花香了的時候,闔家歡聚的時候,總有人在天涯。

小時候,一到中秋節就盼着吃上一口月餅,一把刀叉,便將一個月餅分割成幾份,每人拿一小塊,放進嘴裏,滿足而快樂的味道滑過舌尖,在口中蔓延,大人們。假若一個人吃一整個月餅,倒還失去了那份滋味。説是分享卻也要搶,若有蛋黃月餅,便你爭我搶,都想吃到蛋黃最多的那塊,搶到的就趕緊往嘴裏塞。兒時的中秋節就是“月餅節”,“過節”的概念就是可以吃到平日裏少吃到的東西,哪裏懂得“斷腸人在天涯”的滋味。

上學以後,在學校裏度過了幾個中秋,和同學分享,咀嚼着月餅,想着家人,那是另一種味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十五的月亮十六圓,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遊子在外奔波打拼,難以與家人相聚,一個電話,一聲問候,藉此穿越地理上的距離,直達彼此心扉,噓寒問暖,一句“我還好”,百感交集。似乎越長大,月餅越沒了滋味,即使無味,形式上卻還是少不了。

一個人吃月餅,嚐到的是苦澀,是濃思,是無奈,是愁味。冷落清秋節,無人話淒涼。於是也越來越不愛過節,一羣人的狂歡是一個人的寂寞,月兒圓了,人未團圓,房門緊鎖,咬一口月餅,那是冰涼的。這時不禁,懷戀起兒時的月餅來,似乎小時候吃到的月餅是最美味的,那時的月亮也是最圓的。

秋風惡,人情薄,一口愁緒,幾年離索。唯有對空空皓月,思戀家人,“過節”似是“過劫”,到了中秋,驀然回首,發現這又是一個不回家的秋,黯凝愁。只有獨自回想以前,家人共度良夜,把酒言歡的場面。此夜月下品月餅,何人不起故園情。越長大,離家越遠,需習慣,這滋味。

中秋節有關的散文 篇3

秋風送爽,又是一年中秋時。抬頭賞明月,低頭品月餅。月餅年年吃,年年味不同,月餅沒變,變的是心情。

記得兒時對中秋並沒什麼感覺,倒是媽媽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吃月餅,幾經猶豫還是捨不得買。心裏終究是心疼孩子,於是開始了自己的月餅處女作。動手用油、紅糖、白芝麻和少許水和麪做陷,再做好麪坯兒裹好,放在煎盤上煎得兩面金黃,香氣撲鼻。我和哥哥喜出望外,跟在媽媽身前身後跑來跑去,眼巴巴地守在案板旁,煎盤旁對即將出鍋的月餅眼裏臉上全都寫滿了期待。那是我第一次感覺到月餅是那麼香那麼甜,中秋節是那麼快樂,那麼讓人期待,恨不得天天都過中秋節。其實很多年後,我才明白,我當時留戀的並不僅僅是月餅,而是媽媽煞費苦心讓孩子感受節日氛圍的那份心。儘管家裏不寬裕,媽媽還是憑着自己的巧手,花最少的錢,讓孩子感受到了同樣多的快樂和温暖。

我和哥哥大一點兒之後,中秋節跟着媽媽去棉站賣棉花。人特別特別多,排着長長的隊。很快到了中午時分,,我們前面還有很多很多的人,飢腸轆轆。可是我們知道媽媽還沒賣掉棉花,兜裏沒錢,不敢提要求,可是小眼睛忍不住往路邊賣月餅的商販那裏撇,那些包裝紙多漂亮啊,玫紅的,翠綠的,月餅的油都滲透了包裝紙,香甜的味道一股一股直往這邊飄,下意識地嚥着口水。媽媽終於坐不住了,掏出兜裏僅有的幾塊錢給我們買了一封月餅。兩隻小手兒小心地捧着酥皮兒月餅,小心一小口一小口地吃着,生怕皮兒掉到地上浪費了。哥哥懂事地讓媽媽吃,媽媽卻説自己不餓,而且也不愛吃這種甜的發膩的東西。我還信以為真,心安理得,沒心沒肺地快快樂樂地享用香甜的月餅,感受中秋節的快樂。現在想來,湧上心頭的不是甜而是酸,很酸很酸。不過直到現在,吃過不少月餅,我最愛的還是酥皮兒的,一吃酥皮兒月餅就想到媽媽看着我們吃月餅時眼神裏的温情和滿足,讓人無限的依戀。

我上高中的時候,中秋節,媽媽高高興興地到學校給我送月餅。家裏供我們兄妹上學捉襟見肘,恨不得一分錢掰八瓣兒花。平時別説買糕點了,就是菜都很少買。可是媽媽跟我説你生日快到了,你從小就喜歡吃月餅,説什麼也得買點兒。我哽咽了,忙低下頭啃月

餅,生怕媽媽看見掉到地上的眼淚。媽媽走的時候,我趁她不注意,飛快地把其他月餅塞進她包裏。晚上躺在牀上,看着月亮,想象着媽媽爸爸在家裏吃月餅的樣子笑着進入了夢鄉。

我結婚以後,日子漸漸好了起來。經濟允許了,媽媽卻吃不得任何甜食了,血糖高了。又到中秋時,媽媽看到我買的一大堆月餅,又開始嘮叨亂花錢,反正她又吃不了,爸爸一個人能吃多少啊,真是浪費!兒子趕緊維護媽媽,解釋説:“姥姥這是無糖的,專門為血糖高的老人準備的,而且,餡兒做的很細,不怕牙口不好!”媽媽終於發自內心地笑了,像一朵美麗的菊花一層一層地綻放了,那麼美,那麼甜,像燦爛的陽光温暖着我的心間。

中秋節有關的散文 篇4

盛夏已退,秋涼如水,光陰荏苒,歲月如梭,轉眼間又是一年中秋節。

今夜天空陰沉、灰濛,月亮也無情地收起嬌羞的臉龐,悄悄的躲在厚厚的雲層後面,忽隱忽現,忽明忽暗,走近陽台,推窗遠眺,陣陣秋風襲來,心頭不覺一亮,剛剛的絲絲不快頃刻間悄然釋去。

在這個舉家團聚的日子,無論你在天之南、水之北、海之上或是雲之下,一定會在這個金桂飄香的夜晚,舉杯邀月,對酒當歌。人一生中,到不了的地方叫遠方,回不去的是故鄉,此時此刻,無數個遊子的孤寂,異鄉的思念,夾雜着遠古的情愫,都在這一方寧靜淡雅中,在這一樽樽濃香美酒中,無限釋懷,完美顯現。

月是故鄉明,與其説中秋是個節日,倒不如説它是一段優美的神話,千百年來脈脈相傳,它更是一段無法割捨的眷戀,承載着千萬人無數的濃情思念。

又見明月,又到中秋,好想把自己捏成一輪明月,愜意地品嚐無憂無慮的追憶和嚮往,輕輕地灑一縷月光,如流水,綿綿潺潺,無論照到哪裏,割捨不掉的永遠是家鄉的味道。

中秋節有關的散文 篇5

時候在農村長大,總盼着過節。春節和中秋是家鄉最受重視的兩個節日。或許是因為那時候生活水平比較低,只有過節時家裏才會改善一下生活;或許是一到過節就放假,總會搞一些娛樂活動,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場;或許兩者兼而有之。總之,過節忙的是大人。但大人們忙歸忙,每到過節也都有一種心情的放鬆。當然,最高興的還是我們這些無憂無慮孩子。

春節的時候,雖然恰逢農閒,但總感覺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惟獨中秋,給人一種特別的欣喜,一種心境的安歇,一種特別的想往。後來想起來,似乎是心緒不同使然。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穫的積蓄,又是收穫的開端。説她是積蓄,是由於夏收才過不多時候。説她是開端,是因為秋天邁着她碩果累累的腳步迎面而來,融着人內心即將收穫的欣喜。我想惟有經歷過鄉村生活體驗的人,才會有這種情感、心境和內心深切的感受。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圓圓的月光之下,圓圓的月餅,蘋果熟了,鴨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們品嚐着節日的美食,談論收穫的話題。一邊賞月,一邊思念身處異鄉的親人。實所謂:“每逢佳節備思親”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月餅的外觀象大餅,很厚實,新鮮的面,新鮮的餡。不管是蒸出來的,還是烙出來的,上面都有用農家的大碗所刻畫出來的月的圖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餡,也很特別,主料是紅塘,裏面放些芝麻、清紅絲,果仁、葡萄乾什麼的。新做出的月餅,蒸的,柔軟可口,適合老年人;烙的,外焦裏嫩,年輕人情有獨鍾。你看,新端上來的月餅,熱氣騰騰,一股清香味道兒撲面而來,真令人垂涎欲滴!

多少年過去了,雖然現在市場上的月餅琳琅滿目,各種瓜果一應俱全,但是我還是喜歡吃媽媽做的月餅。月餅的花紋雖然沒有太多變化,但是花紋總是那麼的清晰,那麼均勻,那麼好看。所以一趕上中秋過節回家,總要吃上兩大塊兒,覺得好香、好甜……。

“無酒不成筵席”,喜慶的日子,中國人總要飲一點酒。過去,多是二鍋頭等高度白酒,現在人頭馬、茅台等國宴酒也堂而煌之地上了百姓的餐桌。這些都預示着祖國經濟的崛起,百姓日子的紅火。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小康生活不再是藍圖上的規劃和設想,而是逐漸成為千家萬户實實在在的生活。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給我帶來新的感受,新的體驗,新的收穫。我願意在這種意境中感受親人的關愛,品味生活的哲理,體會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

中秋節就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圓、更明,更祈望我的親人愈加健康、我的家鄉愈加美麗、富饒;也從內心起期望祖國更加繁榮、昌盛。或許,這就是我中秋情結的真諦。

中秋節有關的散文 篇6

有人説,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圓月如西子之明眸。這似明眸的圓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實為不妥,諺語有“八月十五雲遮月”之説。雲生月隱,神祕、迷離。此中秋圓月雖不及西子之善睞明眸,卻獨具情調。

我願隨月在雲中漫步,聽她講古老的傳説;也願站在靜處悄悄凝望。不過,這一切都化為柔和的月光灑在我身上。這才是真實的接觸,是老朋友的祝福。許多人願意在屋中歡飲度過這中秋之夜,而我卻更喜歡在寧謐的夜晚,在高高的陽台或户外傾聽月的歌聲,感受“月中清露點朝夜”。

我曾讀過唐人曹鬆的《中秋對月》中“直到天頭無盡處, 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詩句,也曾看過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的絕對,還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這些難得的佳作中曹鬆的詩抒發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發對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發哀愁。他們均寫月,寫月的無私公平普照大地,寫月的淡淡月光給人的安慰,縱然其中並非都是中秋圓月。月亮從古至今都是思念、温柔、恬靜的象徵。尤其是中秋圓月,多少詩人睹物生情,寫下傳世之作;又有多少離別之人的惆悵。而我卻沒有這樣的哀愁,我記起中國台灣的地震,它牽動着我也牽動着億萬炎黃赤子的心,一片片温暖跨海傳情。中秋的月好象也正為此感人之舉默默流淚。她,繁忙的信差,祖國人民的安慰由她傳達。那麼,原來思念、温柔、美好、恬靜的象徵中,更應添上一筆關愛和幫助,使無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希望,想到明天的美好。這月光雖不及太陽熾熱的光芒,但卻更能喚起聯想——在困難之時,定有人伸出無私的手,給你幫助和温暖。這聯想不是對世俗的乞求,而是我們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類年輕生命的本性——人性。大海納百川,這中秋圓月彷彿是平靜的大海吸收這每個人的思索,在她的温柔恬靜中,思索的波濤也在緩緩地釋放,化成雲霧環繞其周。這是意境,注入新象徵的意境。

願這意境盪滌我陳舊的思想,沖刷掉世間的不平。或許你對這圓月還有些古老的思索,朋友,請開啟你思維的閘門,暢想明天,暢想屬於自己的“心月”吧。

中秋節有關的散文 篇7

小時候嘴饞,除了盼過年,就是盼中秋。

酷暑過後,秋風徐來。天驀然高遠,藍得似乎能滴下水來,美得像童話一樣。

比童話更美的,是中秋前後,莊稼陸續開始收穫。某天的晚上,奶奶會煮上一鍋嫩毛豆、嫩玉米給我們姐弟解饞,玉米爽滑甜糯,毛豆綿軟勁道。孟子説“魚與熊掌不可得兼”,可是這麼好吃的食物,不吃哪一種都感覺對不住自己。村子裏飄蕩着花生棵子的甜香,夾雜着煮紅薯的味道,一起組成美麗的鄉村秋收圖,醉了村子,醉了回憶。

這大美的秋天裏,秋味兒最濃的,還是月餅。對,就是那種酥皮五仁的,比杏子大,比桃子小,圓圓扁扁的,外面是一層一層半透明的皮兒,大約六七層吧。然後漸入佳境,花生碎,核桃碎,芝麻,葵花子仁兒,杏仁兒,被青紅絲團結在一起,各種的香甜,幾乎都讓舌頭分辨不出彼此,交響樂一樣,立體環繞成幸福的感覺。

酥皮月餅有大小之分。小個的八個一斤,用一種代銷店專用的糕點紙,包成正方形,上面再覆上一張嫦娥奔月的裝潢紙,用紙經子捆紮,最後打個十字花。大個的月餅,五個一斤,糕點紙包紮成圓柱體。只有每年的八月十五,爺爺才會去代銷點買月餅,到晚上才讓吃。記憶裏,有好幾次是十五晚上在院子裏扒玉米(去掉玉米的外包衣,這樣容易曬乾)或者摔花生(讓花生從棵子的根部脱落),累了煩了困了。奶奶一句“吃月餅啦”宣佈中場休息。我們立刻揉揉困得睜不開的眼睛,跑到屋裏去。

奶奶説:八月十五月兒圓,西瓜月餅敬老天。可是,一般自然成熟的西瓜,是放不到八月十五的。我們只有月餅。已經很滿足。小心翼翼吃着到手的月餅,碎末末也捨不得落在地上,用另一隻手接着。先吃外皮的油酥,一層一層地,品砸着滋味兒,再小口吃五仁的甜香。最後,舔舔手指上的碎屑。意猶未盡。

月餅一般是一人一塊的。但媽媽每次都把她那塊留給我們吃,她説她不愛吃甜。我當時很納悶,媽媽竟然不愛吃甜!但還是忍不住把媽媽給的月餅吃掉。

後來,日子慢慢過得也如月餅一樣,我就時不時地給媽媽和奶奶買回糕點和月餅。生活有了甜蜜也有了香味兒。那些豆沙、棗泥、鳳梨、黑芝麻、葡萄乾、哈密瓜,還有板栗和蓮蓉,一個一個排隊牽手,連接了過去和現在,連接了愛和富足,把歲月煨成一杯香醇的酒。

行筆至此,手機響了,是閨蜜的短信:願歲月靜好百事隨願,願紅塵歸來你我仍是少年。不由想起小時看過的電影《啊,搖籃》,想起那首主題歌那些主人公。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感謝所有為這個國家的美好而努力的人們,感謝那些駐守邊關的將士,無論歲月怎麼流轉,他們依然是最可愛的人。

一歲一中秋,歲歲中秋,願這世界月圓人也圓。

中秋節有關的散文 篇8

“一月可得閒幾日,百年難得閏中秋。”秋天本是個多愁的季節,但在這秋天,卻有一個熱鬧的節日——中秋。又到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了!相傳這個節日是由嫦娥奔月,后羿為了思念她,年年在她飛上雲霄的日子,在月光下襬她愛吃的東西所演變而來的。所以我國自古就有賞月這一習俗。

古時候的玩月,賞月,可不如今天。古代每逢中秋,就要“秋暮夕月”,也就是拜月神,求月亮保佑人們接下來的一年圓圓滿滿。不僅如此,還要擺上特製的月餅和切成蓮花狀的西瓜,時令水果,還要擺大香宴呢!人們坐在一起,曬月光,吃月餅,團團圓圓。除此之外, 還有一些地方有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等習俗。

如今,中秋的習俗隨着時間的推移,不僅代表着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的嚮往,也逐漸變成家人團聚的日子了。人們趁着這個假期趕回家裏,與家人圍成一桌,吃一頓熱飯,感受一下家的温暖。和家人們在月光下散步,沐浴着皎潔的月光,品嚐着時令水果,拋開日常瑣碎的煩惱,脱下疲憊的倦容,放鬆心情,聊聊家常,一家人嘻嘻哈哈,四周充斥着家的温暖,好不温馨!大家平時都因為事務繁忙而沒有時間,好一些的話都不能互相傾訴,在這時,就都全部説出來了。

但是今年的中秋,缺少了點什麼。往常,還沒有到中秋,大街小巷早已擺滿了形形色色的燈籠和孔明燈,但今年卻全沒了蹤影。我們為了買一個燈籠,甚至要跑遍大街小巷才能找到。往年,在一些還沒有禁止放煙花爆竹的地方,總會升起一盞盞孔明燈,像星星一樣,星星點點,但今年的孔明燈缺少得讓人心寒。本該掛滿紅燈籠的家中也是光禿禿,只有清寒的月光照在我們身上,顯得很是寂寞。本來應該轟轟烈烈的鞭炮聲也只是寥寥幾聲便事了。不禁讓人少了興致啊!為什麼今年的月亮公公會這樣寂寞?這些習俗不應該捨去啊!

我呆呆的望着拜月亮的燭火,燭火輕輕搖曳,希望明年的中秋更熱鬧起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eri/zhongqiu/mgqkj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