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節日慶典 >節日習俗 >

2022年小年夜是哪天

2022年小年夜是哪天

小年夜,中國傳統節日,即傳統的祀灶日。那麼你知道20xx年的小年夜是哪天嗎?下面一起隨本站小編來看看吧。

2022年小年夜是哪天
20xx年小年夜是哪天

北方地區:十二月廿三

南方地區:十二月廿四

江浙滬地區:“臘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稱為小年夜。

台灣地區:除夕前一天

南京:正月十五、即上元節(元宵節)

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數民族地區:除夕(大年是年七年級晚上)雲南部分地方:正月十六

部分地區有臘月二十二送灶神的習俗,這天也成為該地區的小年。

小年夜的歷史由來

中國各地小年夜日期是不一樣的。在歷史上,年前有四個比較有重要意義的日子。冬至、拜灶神(十二月廿四日)、小年夜(除夕前一天)、大年夜(除夕)。在宋代的時候為了節約時間,小年夜和拜灶神合併成小年夜,放在十二月廿四。在清代的時候又發生改變,因為農曆十二月廿三日是滿族祭祖的日子,因此清皇室規定,農曆十二月廿三日是小年,隨後逐漸推廣。因此在北方地區的小年夜就變成了十二月廿三日、南方大部分地區變成了十二月廿四日,江浙滬一帶保持原來的日子。

清朝的皇帝從雍正年間開始,每年臘月二十三在坤寧宮祀神,為了節省開支,皇帝順便把灶王爺也拜了。以後王族、貝勒隨之效仿,於臘月二十三祭灶,自此開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過小年的分別。

在民間,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也就是説,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

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氣影響較重,因此小年多為臘月二十三;相反,南方遠離政治中心,小年便為臘月二十四;而沿湖、海的居民,則保留了船家的傳統,小年定在臘月二十五。

而南京城區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地區,這是因為在明代朱棣篡奪皇位後,實行了暴政。當時的百姓在永樂元年正月十五舉行燈會,心裏紛紛懷念朱允炆時代的寬政,場面賽過過年。因此在南京地區,元宵成了小年。西南雲貴川地區和部分北方回民地區把正月七年級作為大年夜,除夕就成了小年夜。

小年夜的習俗

過去,過小年是"官三民四道士和尚五",就是説凡是家有秀才以上的功名的都在臘月二十三日過小年,黎民百姓是二十四日,道士和尚是二十五日。如今北方地區多在二十三日過小年。

過小年的主要民俗活動是“辭灶”。就是“祭灶王”。灶王也叫“灶君”,民間稱“灶王爺”。

相傳灶王原來是一個叫張單的富家子弟,曾娶一賢慧女子郭丁香為妻,後又休棄續娶李海棠。李氏好吃懶做,不久就把張家財產揮霍一空,改嫁他人。張單家境敗落,又遭火災,雙目失明.淪為乞丐。一天,他乞討到一户人家,主人給了他熱湯熱飯,後發現施飯者就是他休棄的妻子郭丁香,羞愧難當,碰死灶前,被姜太公封為灶王。

柳腔戲《張郎休妻》、茂腔戲《火龍記》都是説的灶王爺這段故事。

灶王最初只管火,後來受天帝委派為掌管一家的監護神,被封為一家之主。他權力很大,卻連個土地廟大小的廟宇也沒有,只有一張畫像(木板印製的年畫)貼在灶牆上。兩旁貼上"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或"東廚司命主,南方火帝君"的對聯,橫批是"一家之主"。祭灶時要擺上棗和糖瓜等果品,糖瓜是用大麥發酵糖化而成的食品,據説是讓灶王吃了嘴甜,也有的説為了欺住他的嘴,叫他上天光説好話不説壞話。焚香祭拜後,將舊灶君像揭下焚化。換上新像,就算送灶王爺上天找玉皇大帝彙報去了。

祭灶時還要供上碗麪湯(麪條),俗話説:"灶王爺本姓張,一年一頓雜麪湯。"雜麪湯是用白麪、豆麪、地瓜面混合製成,這種粥,是為了讓灶王爺多説好話。

灶王臘月二十三上天,七年級五更回來,就算完成彙報任務,帶着吉祥保佑一家過平安日子了。

如今,祭灶王的人越來越少了,但過小年吃糖瓜的習俗仍在民間盛行。

臘月二十三日以後,人們開始打掃庭院、居室,清除積垢,置辦年貨,製作節日食品,一直要忙到除夕。

補充:小年夜那天傳説是灶王爺昇天回宮的日子,這天在北方地區傳統的做法是糊兩個褡褳似的紙袋,一個裏面裝的是毛驢的草料和豆子,一個裏面裝的是灶王爺的盤纏和乾糧,在灶王像前燒掉,同時還用那種棍棍糖(一般用球狀的,只是原料和棍棍糖一樣)在火爐爐口糊一圈,聽大人講是為了糊住灶王爺的嘴,讓灶王爺在天上不要亂説,只説好聽的。一般灶王爺像前的對聯是這樣寫: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

標籤: 小年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eri/xisu/q0eqn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