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節日慶典 >情人節 >

西方情人節的節日小知識

西方情人節的節日小知識

2月14日是公曆一年中的第45天,七九第一天,離全年的結束還有320天(閏年則還有321天)。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傳統的情人節。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西方情人節的節日小知識,歡迎借鑑參考。

西方情人節的節日小知識

西方情人節的節日小知識(一)

西方情人節的由來有多種版本,小編就為大家列舉3種吧!

版本一

情人節的由來有很多説法,其中廣為人們所接受的説法是為了紀念為情人做主而犧牲的神父瓦侖廷(Sanctus Valentinus)。

公元3世紀,羅馬帝國皇帝克勞迪烏斯二世為了使更多無所牽掛的男人可以走上爭戰的疆場,出於戰爭考慮,宣佈廢棄所有的婚姻承諾。神父瓦侖廷(Sanctus Valentinus)違背旨意繼續為相愛的年輕人舉行教堂婚禮,因而被處死。14世紀以後,人們就開始紀念這個日子。現在,中文譯為情人節的這個日子,在西方國家裏就被稱為Valentine's Day 。

版本二

而情人節的由來另一個説法是瓦侖廷是殉教者,作為最早的基督徒之一,為掩護其他殉教者被捕。在獄中治好典獄長女兒失明的雙眼,暴君對此恐懼,下令處死瓦侖廷。傳説行刑那天瓦侖廷給典獄長女兒寄去一封情書,也是告別信,落款是寄自你的瓦倫丁。當天,盲女在他墓前種了一棵開紅花的杏樹,以寄託自己的情思,這一天就是2月14日。自此以後,基督教便把2月14日定為情人節。

版本三

情人節在英語裏的叫法是St. Valentine's Day (原意為:聖瓦倫丁節)。從字面上來看,很難看出中西方叫法之間有什麼聯繫。這裏面隱藏着一個動人的故事。公元三世紀時,古羅馬有一位暴君叫克勞多斯(Claudius)。當時,古羅馬內外戰爭頻仍,為了補足兵員,暴君下令:凡是一定年齡的男子,都必須進入為國家效勞。自此,丈夫離開妻子,少年離開戀人,整個羅馬籠罩在綿長的相思中。然而,暴政禁止不了愛情。離暴君的宮殿不遠,有一座非常漂亮的神廟。修士瓦淪丁(Valentine)就住在這裏。羅馬人非常崇敬他,男女老幼,不論貧富貴賤,總會羣集在他的周圍,在祭壇的熊熊聖火前,聆聽瓦淪丁的祈禱。

古羅馬的戰事一直連綿不斷,暴君克勞多斯徵召了大批公民前往戰場,人們怨聲載道。男人們不願意離開家庭,小夥子們不忍與情人分開。克勞多斯暴跳如雷,他傳令人們不許舉行婚禮,甚至連所有已訂了婚的也馬上要解除婚約。許多年輕人就這樣告別愛人,悲憤地走向戰場。年輕的姑娘們也由於失去愛侶,抑鬱神傷。

瓦倫丁對暴君的虐行感到非常難過。當一對情侶來到神廟請求他的幫助時,瓦倫帝尼在神聖的祭壇前為它們悄悄地舉行了婚禮。人們一傳十,十傳百,很多人來到這裏,在瓦淪丁的幫助下結成伴侶。消息終於傳進了宮殿,傳到了暴君的耳裏。克勞多斯又一次暴跳如雷,他命令士兵們衝進神廟,將瓦淪丁從一對正在舉行婚禮的新人身旁拖走,投入地牢。人們苦苦哀求暴君的劾免,但都徒勞而返。瓦淪丁終於在地牢裏受盡折磨而死。

悲傷的朋友們將他安葬於聖普拉教堂。那一天是2月14日,那一年是公元270年。

值得大家注意的是,20xx年西方情人節與我國傳統節日元宵節相遇,2.14便成為一個既傳統又浪漫的日子了

西方情人節的節日小知識(二)

情人節來源於歐洲,它的英語原文是“ntine's Day”,如果音譯的話,應該翻譯成“聖瓦倫丁節”。但不知哪位翻譯界的老前輩在信達雅三個方面進行了全面考量之後,把它翻成了“情人節”。

瓦倫丁(Valentine)是一個人。關於情人節的傳説,筆者在網上檢索了一下,大概有六種説法,其中跟瓦倫丁有關的只有兩種。

第一種的確與情有關。公元三世紀的古羅馬皇帝出於戰爭的考慮,禁止年輕人結婚,但是有一位名叫瓦倫丁的神父無視禁令,私下裏仍然悄悄地為有情人主持婚禮。此事敗露後,羅馬皇帝在270(一説269年)年的2月14號將其絞死。後人為了紀念這位為有情人做主的神父,就把他殉難的這一天定為“聖瓦倫丁日”,也就是後來的情人節。

第二種説法與信仰有關。在公元三世紀的古羅馬時代,基督教被天主教視為異端邪説,信奉基督教甚至意味着危險與死亡。瓦倫丁本是一名天主教徒,但他經常援助受迫害的基督教徒,以至自己後來也改變了信仰,信奉了基督教,因此被羅馬皇帝推上了絞刑架。這個與愛情毫無關係的殉教事件,不知什麼時候與“表白愛情”的習俗拉上了關係,成了“情人節”的來歷。

大多數人比較相信第一種説法,因為這種説法也許能從源頭上就與“情”字扯上關係,筆者則更傾向於第二種説法。在古羅馬時期,因信仰而殉教的事情比比皆是。另外,1969年,梵蒂岡在一系列典禮改革中,已經將聖瓦倫丁日廢除,原因是無法證實瓦倫丁在歷史上是否真實存在。

實際上,將“ntine'sDay” (聖瓦倫丁節)翻譯成“情人節”,也未必就“雅”。因為“情人”一詞在漢語當中除了“戀愛中的男女雙方”之外,還有“情婦”或者“情夫”的意思。不管是“老情人”還是“小情人”,在語感上都會給人太多的曖昧想象,應該説它不完全是一個褒義詞。

十多年前,國人對“情人節”還是比較陌生的。不知道什麼時候,“情人節”之類的洋節如潮水般地湧來,一下子走進了國人的生活。人們對洋節的熱衷程度大有壓倒中國固有的傳統節日的趨勢。如果在“情人節”這一天,只是年輕的情侶們表達感情或者給剩男剩女們提供一次尋找人生另一半的機會,倒也不失西方節日的那種浪漫氛圍,但是,現在已婚夫婦,甚至已經結婚幾十年的老夫老妻,也要來湊個熱鬧,未免就有點俗不可耐了。

西方節日進入中國,跟商家的推波助瀾有着很大的關係。比如每年在“情人節”到來之前的好多天,商家就開始大肆炒作,飯店推出情侶套餐,賓館推出情侶房,卡拉OK推出雙人間等等,不一而足。商家使盡渾身解數,儘可能創造更多的發財良機,從某種意義上講,“情人節”是商家的“宰人節”。

筆者並不反對西方節日,只是希望在接納西方節日的同時,充分了解其中藴含的悠久歷史和豐富文化,而不應該把它們變成一次狂歡或者是享樂、甚至是偷情的機會。

筆者在20xx年曾經寫過一篇題為“中日兩國情人節中的文化”的小文,刊登在20xx年第12期《日語知識》上,對中日兩國“情人節”的文化異同進行了比較。當時,情人節在中國還是新生事物,到如今已經習以為常,見怪不怪了。時隔20xx年重讀此文,不由得感慨西方文化進入中國的速度還是相當之快的。

西方情人節的節日小知識(三)

2月14日是公曆一年中的第45天,離全年的結束還有320天(閏年則還有321天)。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傳統的情人節。

270年——羅馬聖教徒瓦倫丁被處死,此日被後人定為“情人節”。

瓦倫丁節,又稱情人節,是歐美和大洋洲的一些國家的民族節日。此節日的來源甚多,但一般是以羅馬聖教徒瓦倫丁被處死,後被定為“情人節”較為普通。

公元3世紀,羅馬帝國出現全面危機,經濟凋敝,統治階級腐敗,社會動盪不安,人民紛紛反抗。貴族階級為維護其統治,殘暴鎮壓民眾和基督教徒。是時有一位教徒瓦倫丁,被捕入獄。在獄中,他以坦誠之心打動了典獄長的女兒。他們相互愛慕,並得到典獄長女兒的照顧。統治階級下令將他執行死刑。在臨刑前,他給典獄長女兒寫了一封長長的遺書,表明自己是無罪的。表明他光明磊落的心跡和對典獄長女兒深深眷戀。

公元270年2月14日,他被處死刑,後來,基督教徒為了紀念瓦倫丁為正義、為純潔的愛而犧牲自己,將臨刑的這一天定為“聖瓦倫節”,後人又改成“情人節”。

標籤: 情人節 節日 西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eri/qingren/68jj8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