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節日慶典 >清明節 >

有關於清明節的故事閲讀(精選5篇)

有關於清明節的故事閲讀(精選5篇)

有關於清明節的故事閲讀 篇1

清明節在中國算是個比較重要的節日,但清明節有着怎麼樣的故事呢?查字典故事會給你講述清明節的故事:清明節的來歷。

有關於清明節的故事閲讀(精選5篇)

在傳統習俗中,每到三、四月,最重視的就是清明節。清明節為農曆三月上旬,陽曆四月五日之後,是一個屬於追遠懷思的華人傳統節日。

從中國曆法上來看,清明本來指的是中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是氣候轉變的一個標誌。二十四節氣是農曆中季節更替、氣候變化的計算法。二十四節氣分別指的是:春季: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夏季: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秋季: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清明與古代的農業生產有密切的關係。清明時節,天氣清爽、雨水增多,正是中國古代農耕社會耕種的好時節。《歲時百問》中便寫到:“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因此,清明最初其實就是一個農耕節,也沒有掃墓的習慣,後來才逐漸成為一個傳統節日。

每到清明,就有許多風俗活動,包括了祭掃墳墓、踏青、插柳等。

清明最初屬於農耕節,沒有掃墓的習慣。這個習俗形成,與寒食節有關。寒食節是為了紀念春秋時代晉文公的賢臣介子推。

春秋時代,晉國宮廷發生內亂。晉國太子重耳的同父異母兄弟和後母驪姬想除掉他,奪其王位。為了逃避他們的迫害,晉國太子重耳流亡在外,還有忠臣介子推等人。

有一日,他們在大山中迷路,糧斷援絕。介子推於是割下自己大腿的肉,煮成湯,解重耳之飢,重耳十分感動。

十九年後,重耳返回晉國,成為一國之君,史稱晉文公。當時,他為褒揚羣臣輔佐之功,對他們論功行賞,唯獨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乃品格高尚之人,並不去邀功請賞,而是悄悄回到家鄉,帶着母親,隱居綿山。晉文公懊悔之下,派人請介子推出山。介子推執意不出。後來,晉文公欲燒山逼介子推出來受賞,結果卻意外燒死了介子推和他的母親。

晉文公十分悲痛,為表悼念之情,下令將二人埋在大柳樹下,並把綿山改稱為“介山”。同時規定每年這一天,禁止生火,只吃冷食,紀念介子推。這就是“寒食節”。

當時,人們紛紛攜帶食品往介子推墳墓上掃墓祭祀,紀念他,於是又形成寒食節掃墓。寒食節和清明節本來屬於兩個節日,由於日子相近,到了唐代,這兩個節日就合二為一了。於是,就出現清明掃墓的習俗。

據古籍記載,秦漢時代已經出現掃墓的禮俗活動。當時,掃墓儀式非常鄭重,擺放供品、整修墳頭、焚香火、燒冥紙,甚至在墓上載種松柏,表達悼念之情。掃墓那天,除了年長的長者以外,家家都是舉家出城掃墓。就連牧童也把牛驅趕下山,唯恐妨礙他人掃墓。身處異鄉的人們,也會望鄉遙拜,對祖先進行追思。

插柳是清明節另外一項重要的習俗。據説屋外插柳,便於祖先靈魂歸來;也有人認為,柳枝有神性,能避邪,因此在清明這一天,許多人都會在屋檐插柳。演變到後來,人們還佩帶上柳冠、柳葉環。

清明時節,草木發芽、花紅柳綠,春光明媚的景色讓人倍覺清爽。這正是到郊外遊玩的好時光。於是每到清明時,人們紛紛到郊外領略美好的春光。古人稱此為“踏青”、“遊春”。

由於人人外出,頓時車水馬龍,遊人如織。清明成為春遊最盛的節日。

有關於清明節的故事閲讀 篇2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個節日: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曆的四月五日,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後及十日前十日後兩種説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清明節”的得名還源於我國農曆24節氣中的清明節氣。冬至後第105天就是清明節氣。清明節氣共有15天。作為節氣的清明,時間在春分之後。這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淨,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用“清明”稱這個時期,是再恰當不過的一個詞。冬至後一百零五天謂之寒食,從前這天禁火,冷食,故又稱“冷節”、“禁煙節”。民間傳説寒食是為了紀念春秋時的介子推被火焚於綿山,晉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習俗在山西首先流行。舊時寒食斷火,次日宮中有鑽木取新火的儀式,民間也多以柳條互相乞取新火。

有關於清明節的故事閲讀 篇3

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烈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更重要的是認識先輩。看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帶動後人。感悟人生的價值,去除先輩遺留的乾枝枯葉,保留可借鑑的新芽,弘揚正能量。世世代代,清清楚楚的修正日,每年陽曆4月4-6日。

清明節已有2500多年曆史,古時又叫踏青節、三月節、祭祖節、掃墓節、掃墳節、鬼節等。[1]它與七月十五的中元節、十月七年級的寒衣節,並稱為中國三大“鬼節”。公曆四月五日前後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且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

20xx年,清明節被列入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有關於清明節的故事閲讀 篇4

清明節的名稱與此時天氣物侯的特點有關。西漢時期的《淮南子·天文訓》中説:“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清明風”即清爽明淨之風。《歲時百問》則説“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雖然作為節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為時序標誌的清明節氣早已被古人所認識,漢代已有了明確的記載。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天文學家和民眾在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氣候規律,比較適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變化,對人們依時安排農耕、蠶桑等活動有不可或缺的指導意義。到了清明,氣温變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所以清明對於古代農業生產而言是一個重要的節氣。農諺説“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正是説的這個道理。東漢崔寔《四民月令》記載:“清明節,命蠶妾,治蠶室······”説的是這時開始準備養蠶。其中的“清明節”還只是一個節氣,不是節日。

清明節氣在時間和天氣物侯特點上為清明節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條件,該節氣被看作清明節的源流之一。

有關於清明節的故事閲讀 篇5

七月十五,鬼節前後三天,家裏一旦丟了東西,就不能找了。

這規矩,是老街大油商海爺府上的大奶奶立下的。

照大奶奶的説法,鬼節那幾天,到處都是鬼,鬼看見喜歡的玩意兒,順手就拿去玩兩天。人若是找急了,東喊西叫的,鬼會不好意思,一不高興,就把東西給毀了。人生苦短,幹嗎要跟鬼過不去?

往常的鬼節,府上也就丟個盆啊勺啊,或者斧子剪刀的,且鬼節一過,大多還都找着了。可這一次太蹊蹺了,竟然丟了個活生生的大姑娘!

姑娘名叫小翠,是大奶奶的貼身丫頭,平日裏,她伺候大奶奶的起居,比伺候親孃還細緻。

大奶奶吸水煙,煙絲是從南方運來的,用青紙包着,胭脂盒般大小。打開一聞,三步開外有奇香,據説京城老佛爺最愛這個。

這煙易潮,潮了還不能暴曬,否則會走味。唯一的辦法就是放在特製的鐵板上,用火來炕幹,邊炕邊用食指快速撥動。小翠每炕一回煙,指尖都有個亮晶晶的小水泡。

小翠失蹤那天,隨大奶奶到街上閒逛,大奶奶看街邊金燦燦的炸香乾很誘人,忍不住嚐了兩串,誰料不久便覺得肚子疼。大奶奶急匆匆去了茅房,便讓小翠在外面守着,等大奶奶出來一瞧,小翠就不見了。

丟了小翠,大奶奶那真是跟掉了魂兒似的,茶飯不思,連水煙也不吸了。老爺怕大奶奶急出病來,派人四下尋找,可找了幾天也沒音信。

大奶奶歎道:“別找了,一定被哪個冤鬼借去了,你找太急,鬼會傷着小翠的……”大奶奶這話一下子讓人想起頭兩天的怪事兒。

那天,因為覺得陰氣重,大奶奶請了一副剛開過光的念珠,從小翠手裏接過來線竟斷了,珠子掉了一地。

大奶奶寬慰小翠:“遇上邪事,晚上放幾盞荷花燈吧。荷花燈能搭救冤魂駛進南海,這叫慈航普度。”

當晚放燈時,別人的燈都漂得很遠,唯有小翠的燈走走停停,漂到河中央時,竟沉了。

聯想到這些,大夥對大奶奶的説法就更深信不疑。然而,半年過去了,儘管大奶奶經常拜佛、施善粥,可這鬼還是沒有把小翠還回來。

人們便開始流傳,説那天大奶奶身上帶了不少銀兩上街,大奶奶去茅房把錢囊放小翠手上了。小翠見財起意,被孃家人藏起來了。

話很快傳到小翠家人耳朵裏,一家人百口莫辯,就拖家帶口地跪到大奶奶府上,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哭冤。

大奶奶扶起小翠父母:“小翠對我貼心,這孩子是什麼樣的人,我清楚。”

聽罷,小翠她娘一把拉過小翠的妹妹小梅:“大奶奶,這是小翠的妹妹小梅,以後就讓這孩子到您跟前使喚了,幹個粗活,學點規矩。”

大奶奶微微側臉瞅小梅,麪皮細嫩,五官俊秀。特別是那一雙眸子,恰如十五的明月,又如一對金燦燦的銅鈴,彷彿眨一下就能發出清脆的聲響。

“多大了?”大奶奶問。小梅微微頷首,絲毫沒有鄉下閨女的畏縮怕生,聲音似楊柳拂風般從容柔和:“回大奶奶,小梅十六了。”

大奶奶長哦了一聲,乍聽卻像歎了一口氣。半晌,點了點頭,算是應允留下。

別的丫頭剛進門,免不了捱罵受罰,可小梅舉手投足好似被人調教過,章法禮數樣樣周全。

大奶奶傢伙食好,但小梅從來只吃八分飽,且不食魚蝦,怕身上腥氣,衝撞了別人。豆蔻年華長相又甜美,很快府裏的人都喜歡她了。

這些喜歡小梅的人裏面,就包括老爺。

這天,天氣炎熱,老爺書房的門窗突然關了。半晌,吱嘎一聲,老爺出來了,滿面紅光,好似飲了美酒。

小梅也低眉頷首地走了出來,邊走邊整理衣襟,將額前汗濕的髮絲理順,倆眼東瞟西瞄,好似夜間出來的小老鼠。

小梅到園子裏給老爺煎水泡茶,遠遠地看着劉婆婆走了過來。

劉婆婆以前是老爺母親房裏的丫頭,後來腮裏頭起了塊瘤子,半邊臉鼓得老高。當丫頭不妥,嫁又嫁不出去,遂留在了府裏,幹不了場面活兒,就看管府上的花草樹木。

府上的人勢利,都沒把她放在眼裏,只有小梅對她很客氣。

小梅給劉婆婆遞了個馬紮,還從兜裏掏了把瓜子給劉婆婆。

劉婆婆盯着爐火説:“這泡茶的水一沸太嫩,三沸太老,只有二沸,聲如馬蹄,泡茶最好。”小梅笑:“劉婆婆跟過大夫人,見多識廣。”

劉婆婆半邊臉一抽,像是笑了:“水煮過了火,能涼回去,可做人要過了火,就回不了頭了。孩子,你懂嗎?”劉婆婆的眼睛盯着小梅,似有一股子鋭利,她臉唰一下就紅了。

她知道劉婆婆説的是啥,故意裝憨:“劉婆婆,我咋聽得雲裏霧裏的?”

“剛才這話,我和你姐也説過,她也説沒聽明白,你可別和她一樣。”

小梅沒言語,劉婆婆將瓜子殼順手丟到爐子裏,頓時,一條血紅的火舌躥了出來。

“你真以為那荷花燈會那麼容易沉?念珠就會那麼客易斷?你姐如果是鬼借去的,還能回來,要是人弄丟的,恐怕就永遠回不來了。”劉婆婆轉身走了,小梅腦子裏轟的一聲,一片空白。

小梅想起娘帶她進府的前一天,在她耳邊傳授男女之事。小梅聽得腮紅耳熱,娘歎口氣,窮人家的丫頭想出頭,只能靠這兩下撐腰了……

爐火上的水開了,源源不斷地翻滾到爐火裏,燒成的白汽。

微風吹過,小梅一回頭,冷不丁看到遠處濃密的花叢中隱約像是有雙眼睛,目光穿林打葉,有如臘月的寒風,鋒利,陰冷。

小梅走過去,啥也沒瞧見。

低頭,卻見腳下,散落了一地被掐碎了的花骨朵。

標籤: 清明節 精選 閲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eri/qingming/nw9ev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