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節日慶典 >清明節 >

清明節的高中游記作文(通用15篇)

清明節的高中游記作文(通用15篇)

清明節的高中游記作文 篇1

今天是清明節,所以放假了一天,我們準備組織去果園看看,各種樹的花,瞭解春天的生機勃勃。

清明節的高中游記作文(通用15篇)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日子。掃墓俗稱上墳,是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説,它是在每年的月4日至4月6日之間,也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今年的清明節,我們要去踏青,尋找春天。

到了下午,我們集合之後,便開始上了路了。在車水馬龍的十字路口,看見了許多用粉筆畫的圓圈,裏面就好像寫着什麼字,上面還蓋着紙燒完的灰。我不明白那是什麼,便問媽媽:“媽媽,你看地上用粉筆畫的圓圈是什麼意思?”“這是那些遠離家鄉的人無法回家上墳,所以在這裏燒些紙錢,祭奠和懷念自己已故的親人,希望他們在冥界過的更好一些。”媽媽回答道。

我們在路上悠閒的騎着自行車,時而快,時而慢,時而説,時而笑……不知不覺,就到了果園。

走進果園,先看見了蘋果樹、桃樹、杏樹、杏梨樹等幾種果樹,其中杏樹開的了,一朵朵潔白的小花,那麼聖潔。只要輕輕搖一搖樹枝,那白色的花就好像雪一樣紛紛揚揚的飄灑下來。

走到前面,在往果園深處走,你可看見一從綠油油的小苗,仔細觀察會發現在綠葉的掩護下,有許多小白花藏在哪裏,有的還是花骨朵呢。

等享受完美景後,我們開始返回了,在返回的途中有看見了玉蘭花、迎春花和梅花,他們依依不捨的在跟我們打着招呼,爭先恐後的再跳入我的眼簾,想讓我欣賞他們的美麗,感受它們的魅力,分享它們的快樂。

我們今天走進了春天,看到了漂亮的花,欣賞了美麗的景,感受到了春的勃勃生機。春天,充滿了能量,孕育着希望。此時,果園花朵爭豔;秋天,果園瓜果飄香,美麗的果園將會是碩果累累,一片豐收的景象!我期待着。秋天,我一定要再去果園,收穫果子……

清明節的高中游記作文 篇2

坐着汽車上了高速公路,一路飛奔着。路兩旁高大的香樟樹撞進眼簾,目不暇接。我們一家將要去花山,祭拜祖先。車上的空氣是凝固的,是安靜的,深沉的呼吸聲在車中迴響,我們的心一刻也停不下來,隨着各種聲響,到達了目的地。

下車後,奶奶手中提着蛋糕盒,裏面也不知是什麼玩意兒;媽媽拎着一大箱子,重量卻很輕,我想應該是些紙錢吧!我身上挎着包,裏面塞滿了各種物品:水,零食,藥品等。

我們爬到了半山腰下,向後拐,第一個就是爺爺的墳。這墳是08年安的,還是嶄新嶄新的,就好像爺爺生前愛惜他的每一樣物品似的。奶奶把蛋糕盒打開,裏面是用一個個一次性飯盒盛滿的青菜、豆腐、雞蛋、菜團、紅燒肉、紅燒魚,那色澤,香味,讓人垂涎欲滴。我想奶奶一定很用心地做着每一道菜,希望爺爺吃飽喝足,吃好穿好,享受另一個世界的歡樂、美好、幸福。媽媽提的箱子裏是用錫箔和黃紙疊成的“金(銀)元寶”,那是給爺爺用的,爺爺上輩子缺衣少食,生活艱苦,下輩子一定要過上富人的生活,好好享受。接着我們在墳前點上了香和蠟燭,讓它永存、永不熄滅!

隨後,我們依次磕頭。我們家對磕頭祭拜的禮節是非常講究的:女性跪下,兩膝合攏,雙手合併,彎腰,手逐漸分開,放在兩膝之前,頭磕於雙手之間,要聽見“砰”的輕聲,方可行第二次禮,總共需行三次禮,最後手着地,人慢慢立起來,手漸漸離地放在胸前,合攏,鞠躬,仍行三次禮。男者則把手着地,不必將頭磕着地,其餘一樣。

最後還要用彩紙做成的“飄墓紙”貼在墓碑的右上方,讓它隨風飄揚,顯得更加豔麗。

在回去的路上,回首那座墳墓,我看到了彩紙的鮮豔,蠟燭的火熄了,而點燃的香燭,卻輕煙裊裊,飄向上空……

下午,我和家人還去了烈士陵園,參觀了徐霞客、劉氏三兄弟、曹穎甫等江陰名人故居。

清明時節,人動,心動。

清明節的高中游記作文 篇3

彷彿在一面骯髒的鏡子上撒些水,用抹布慢慢將它擦亮。春分之後的雨水,就這樣一直要落到清明。那些長腳的雨水走了很遠的路程,它們是和春天一起出發的,到驚蟄,它們這支隊伍壯大了行色,因為有了雷聲。淅瀝之中,纏綿之際,在驚雷的伴奏下,頓時多了雄闊與深邃,將絲絃樂器鳴奏出宏大的交響之音。雷與雨的交配,預示着春天的盎然生機;雷與雨的交響,卻寓含着生命的無窮叩問。清明是所有節氣中,最纏綿也最決絕、最沖和也最鋭利的一個,它戲劇性地包容了生死。掀開煙雨迷濛的簾子,在驚雷霹靂中驀然回首,你就能看到你想看到的身影。

父親正是在這樣一個節氣來到車田坪的。那時,他又矮又瘦,就像一株在雨中移動的、剛發芽的蕨子。他上身穿着到處脱線的青色毛衣,下面是洗得發白的棕色絨褲。好多年後,我媽才知道,這條褲子是借了同事的。他來相親。沒打傘,把雨頂在頭上,格外顯得瘦小。他從口袋裏掏出我媽的國中老師寫給我媽的一封信遞給我媽。我媽後來笑着説,那是一封介紹信。父親就是憑着那封介紹信走進了車田坪,走進了我媽的生活。外婆趕緊找出舅舅的衣服,給他換上,將濕衣服晾在火坑邊。我媽拿了乾毛巾使勁吸他頭髮上的水,還好,我媽高出他一個頭,一點不費勁。他就穿着舅舅的衣服走了。我媽幫他擦頭髮的那雙手不久開始給他做飯。他們同心協力生下了姐姐、我和妹妹。

我媽説,也是多年後才知道,她是他的第三任女朋友。如果僅從照片看,他的女朋友一個比一個漂亮,我媽是車田坪公認的第一美人。你父親真有女人緣。我媽用羨慕的語氣,彷彿講着一個和她不相關的人。父親出生貧農,家無長物,身高155公分,天生對子眼,脾氣暴躁,性格內向,他討得到漂亮老婆真是生對了時代。那是一個講究“根正苗紅”的時代。他的愛情在那個春天,因根正而苗紅,因苗紅而滋滋拔節,我姐是第一節,我是第二節,我妹是第三節。

隨後,父親的冷酷讓我們傷透腦筋。他買來描紅字帖,讓我練毛筆字。每天寫五張字。他不僅檢查字寫得好不好,還要求兩隻手不沾墨,否則就要打手板。他看見我姐的一名男同學在田塍上追着她跑,回來罰她站在牆角,面壁思過。妹妹掉在地上的飯,必須一粒粒拈起來放進嘴裏……

我十歲那年春天,父親要我跟十二歲的姐姐一起下田插秧。水冷得刺骨,還有螞蟥,我不願意去,但是沒有辦法。每天矇矇亮,父親像周扒皮一樣,他不學雞叫,他做獅吼,把我們從牀上趕起來。他打開雙合門,故意弄出很大的聲響。外面的寒意轟湧而入,將我們衝到牆壁上。這時,村子裏吆喝四起,大家都出早工了。我和姐姐捲起褲腿出門,像蠕動在厚厚黑暗裏的兩隻小蟲子。

螞蟥第一次叮在我小腿上,嚇得我大呼小叫。田裏人喊道,快,打嘴巴,打嘴巴。我情急之下,掄起手對着自己嘴巴猛抽。田裏炸開雷鳴般的笑聲。原來,“打嘴巴”是要對着螞蟥抽。回來,姐姐學給家裏人聽,從來不苟言笑的父親笑得岔氣了。我也毫不含糊,橫眉冷對,把父親兩個字在尖牙利齒間碾得粉碎。

我發現裝病可以不去插秧。有天清早,我捂着肚子哼哼直叫,在牀上翻來滾去。媽媽問,怎麼了?我怕露餡,不答話,只是叫,只是滾。父親在牀邊觀察一陣,終於説了句,今天你不去插秧,在家描字帖。我鬆了口氣,但也沒有大喜過望,描字帖也是我不喜歡的。為了裝得像,我沒吃早飯,我媽急得到坳背宋三爺家幫我划水。一大碗水,上面漂着黑色的香灰,一點點,一條條,像在水裏遊走的動物。我喝下這碗水,肚子倒真有些痛了。不需要再裝,我更沒有心理負擔,安心在家休病。我鋪開描紅字帖,將毛筆蘸上墨,見父親不在,我就沒有一筆一劃地去描,而是學春聯上的寫起歪歪扭扭的行書。我覺得自己學得還不錯,該歪的歪了,該扭的扭了,正得意時,頭上驀地聳起一陣劇痛。我回頭,父親彎着的栗鑿還在空中冒煙,瞪圓的眼裏火花四濺。

肚子痛加上栗鑿敲得痛,我委屈得哇哇大哭。我心裏發誓這回要狠狠地哭,哭得震天動地,哭得鬼泣狼嚎,哭得風狂雨驟。我從上午哭到中午,拒不吃中飯。父親板着臉,眼神像兩個燒壞了的燈泡,白中帶黑。我從中午哭到下午,又不吃晚飯。父親還是板着臉,眼神裏燈泡的鎢絲閃爍了幾下,彷彿在修而沒有修好。中午的那碗冷飯,晚上熱了又冷了,我的嚎哭絲毫不見弱勢,反而愈哭愈起勁,開始只是張開嘴哭,後來眼睛也哭上了,後來鼻子、眉毛、耳朵加入進來,後來五臟六腑紛紛揭竿而起,後來連胳臂、臀部、大腿、腳板心甚至脊椎骨都哀感頑豔、梨花帶雨。上午十點左右,屋前的月季委了一地細碎的花瓣;中午十二點,屋樑上灰塵簌簌而落,好像有人在上面搞衞生;下午四點,雞飛狗跳,老鼠抱頭奔逃;晚上八點,堂屋檐下的燕子窩“啪”一聲掉下來。父親掌燈去看,臉色由黑而白,由白返青,由青透紅,由紅而黃,他面孔的調色板最終調出了比較正常的紅黃色,像他開墾出來即將種菜的一塊菜地。他跑進來,第一次彎着腰對我説:“三天之內,如果你能把燕子窩修好,老子就不懲罰你。”

燕子窩發家旺財,全村只有我家、坳背宋三爺家和衝裏劉果西家有燕子窩。現在我家的燕子窩被我活活哭掉了,這對父親是一種莫大的震撼。我趕忙討價還價:“那我這三天不插秧、不描紅!”父親硬扎扎地望我一眼,無可奈何地歎了口氣。晚上八點十二分,村子裏遠遠近近張着、撮着、尖着耳朵聽我嚎哭的人,極不情願地結束了他們的盛典。

我美美地睡了一覺。父親沉默了,彷彿一時想不清在菜地上栽哪種菜好。第二天九點,太陽拍着我的屁股起牀。我沒有忘記自己的承諾,為了不插秧、不描紅,我必須讓自家屋檐下再有一個燕子窩。

燕子從不在原址做窩,既然掉落過,它們就認為肯定不安全。圍着屋跑了三圈,我為它們找到一個新址。在堂屋與廂房交界處,有一根橫樑伸出屋外,那裏的檐角既明亮敞曠,又幽深隱祕,與它們的原址也不遠。失去窩巢的燕羣在屋外焦慮地飛着。它們有家的時候,飛的線路是斜斜的,從容而優雅,像春天的雨絲,像風中的柳枝。它們沒有了家,就直直地飛,橫着像要對着一堵牆撞去,忽而急墜直下,彷彿要以頭搶地。

我用童真的目光逼向太陽,但無法對太陽構成威脅。它越來越大,越來越亮,像掛在天上的一個圓盤。父親向我走來,他拿着一面鏡子,不知道他從哪裏弄來的,我從沒見過家裏有這麼大的鏡子。他站在我旁邊,用鏡子對着太陽,然後將鏡子側轉,照向遠天的雲團,他有時通過身體調整或步伐移動來精準地控制目標。一會兒,太陽暗淡下去。雲團隨着父親手裏鏡子的牽引,從遠方向近處擴張,它們勇敢地收繳了太陽的光線,並一口將太陽吞噬。

天陰了。風,起於青苹之末,逐步上升。楊柳伸展手臂,迎風而舞。下雨了。我迅速搭起樓梯,爬到堂屋與廂房交界的檐角,用手在那裏掏出一個洞,塞上些乾草。我下來把樓梯移得遠遠的,站在地坪裏學着燕子的呢喃。斜斜的雨絲與斜斜的柳枝交織在一起,燕子很快不再漫無目的地橫衝直撞,而是舒展開翅膀,在斜風細雨中恣意地徜徉。

我繼續學着燕子的呢喃。許久,斜飛的燕子才注意到我,它們三五成羣地盤踞在我的頭頂,漸飛漸低,漸飛漸近。我則悄悄向檐角靠攏,燕子們跟着我來到那裏,有一隻終於棲落在我置放乾草的洞口。第二隻、第三隻……三天後,燕子的新窩已見雛形。濕跡未乾,新泥猶香。父親破天荒表揚我一回:“這次表現算是及格了。”可憐的父親!我在學校拿回90分的試卷他都不這樣説。

一次“及格”的表現沒有改變我的命運。父親依舊打我,竹條、栗鑿、罰跪,他有層出不窮的高招,對付我就像媽媽炒小菜。有年清明,他帶我去上祖墳。他買了鞭炮、香燭和紙錢,我跟在他後面,保持着距離。緊跟着父親是十分危險的,一來他放屁,雖然不臭,但很響,那也讓人受不了;二來他會突然迴轉身揪住我的衣領,責怪我很久以前做的一件錯事。

到了墳上,他老老實實地燃香點燭,放炮磕頭。然後,叫我過去磕頭。那些土堆土坑長滿了灌木和雜草,據説裏面住着我的祖先,如老娭毑、老老娭毑等,我沒見過他們,所以就沒父親那樣老實。我腰都沒彎,點了幾下頭。父親怒喝一聲:“頭點地!”我看見他的額頭上果然沾着一塊黑土,就把頭狠狠地砸下去,砸得額頭上盡是黑土。父親口氣稍有緩和:“你不磕頭,祖宗不會保佑你。祖宗不保佑你,你不會有出息。”

我對祖墳缺乏虔誠,但我喜歡墳邊上大量的蕨子。很奇怪,墳邊上的蕨子長得特別好,又高又肥又嫩,一掐輒斷,還泌出一股綠水,將手指染得像塗了色。父親給墳地除草當兒,我忽啦忽啦折了一大抱,拿回去媽媽炒了做菜。碰巧那天下午我和姐姐吵架,我不准她吃我折回來的蕨,她偏要吃,我迎頭給她一筷子腦殼。父親舉起他的巨掌朝我劈來,我眼明手快,飯碗一丟就往門外跑。

父親追,我跑。以前村子裏經常出現這樣的畫面,每次我都被他逮住,受他一頓好打。這次,我意外發現自己長勁了,父親竟然追不上我。出門那會,我們距離最近,他差點拽到我的衣角,然後我就把他越拉越遠了。我得意地站在田塍那頭,回望着他。他沒追了,扯開喉嚨罵,臉漲得通紅,彷彿在流血。我突然覺得父親好可憐,我甚至擔心父親會“流血”而死。不由自主地垂下頭,我向父親走去,準備承受他一頓痛打。接下來的意外是,我越走近他,他的罵聲就越小。當我走到他身邊時,他的咒罵變成了一句不太温存的關切:“快回去吃飯,飯涼了。”

我回去埋頭吃飯。邊吃,邊嗚嗚地哭起來。媽媽以為我是父親打哭的,父親以為我是自知理虧哭了,姐姐看見我哭她才滿意地不哭了。他們誰都不知道我為何而哭,我自己也不知道。但當時,我腦海裏不斷浮現出父親“流血”的場景,我害怕他會死去。這個打我、罵我如拾草芥,讓我懷恨在心的人,我是如此害怕他會死去。我不知道,是害怕失去父親,還是害怕“死亡”本身。

那次沒有追上我,顯然傷害到了父親的自尊。我想,那次事件對他的震撼毫不亞於他“流血”對我的震撼。他從此不再追我、打我,連罵都少了。我開始步入“自然生長”的軌道,好在深埋地下墳中的祖宗沒有因為我的不虔誠而不保佑我。那些微微隆起的土堆,以及旁邊長滿雜草的墳坑,它們依然在世間,像一隻只充滿期待的眼睛,看着我們。温暖的地氣,在它們默默的守護與凝望中,轉化為對後輩的保佑。

我長大了,按照自然規律成長為一名男人,按照社會需要成長為一名公民,按照自身理想成長為一個詩人。而我的父親,隨之而老去。老年痴呆症讓他變成一個淘氣的孩子。他強行將蒸菜的墊架放進炊壺裏,並用炊壺煮飯。他把褲子罩在頭上,併為頭憋屈在褲襠中出不來而嗷嗷大叫。他深夜醒來,質問我媽為何睡在他家裏,並命令她“回自己家去”……

有年清明,我帶他去祖墳上掃墓。我買了鞭炮、香燭和紙錢,牽着他的手。現在他既不放屁,更不會揪住我的衣領責怪我了。他縮頭弓背,兩隻腳機械地走着,他比以前更加矮瘦,像捏在我掌心的一個揉皺的小小紙團。

到了墳上,我燃香點燭,放炮磕頭。父親突然望着我傻笑。我沿着他的視線摸摸自己的額角,原來那裏沾了一塊黑土。他覺得好玩。我也笑了,想起多年前,他對我一聲怒喝“頭點地”,我把額頭使勁往地上磕,不禁笑出淚來。我用袖子抹抹臉,開始除草。俄頃,我感到一股異乎尋常的灼熱,抬頭一看,呆住了。父親拿着我插在墳頭的香燭,點燃了附近一片茶林。風吹火猛,一忽兒,半邊天都是紅的了。我狂喊“救火”.幸而山下田裏的鄉親看到山火,衝上來羣起而攻之,才未釀成大禍。

我當場賠付了八百塊錢。鄉親們走了。我疲憊地坐在地上,看着滿山焦土,氣憤地對父親喝道:“頭點地!”父親站在那裏,像認錯的孩子,頭差不多縮到脖子裏去了。

又過了些年。那年的春天來得特別早,彷彿要特意來看看父親。在媽媽的看護和春天的撫慰下,父親安詳地去世了。他的遺體躺在牀上,就像一片薄薄的葉子。我沒有把父親埋在祖墳崗,而是送他到了車田坪——他找到愛情和心靈歸宿的地方。是他開始,也是我們開始的地方。

每年清明,我都要去父親的墳頭坐坐。點燭,燃炮,除草。更多的是靜默。悲傷像草一樣被除掉了,塵世的喧囂在燭火炮聲裏灰飛煙滅,剩下的只能是無邊的靜默。春雨淅瀝,彷彿在一面骯髒的鏡子上撒些水,用抹布慢慢將它擦亮。我在那面鏡子裏,看到了父親——模糊的面容。哦,不,再擦亮點。我分明看到了自己。原來,我是那麼像父親啊!

清明節的高中游記作文 篇4

清明插柳戴柳還有一種説法:原來中國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為三大鬼節,是百鬼出沒討索之時。人們為防止鬼的侵擾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響,人們認為柳可以卻鬼,而稱之為“鬼怖木”,觀世音以柳枝沾水濟度眾生。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裏説:“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節,值此柳條發芽時節,人們自然紛紛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漢人有“折柳贈別”的風俗:灞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李白有詞雲:“年年柳色,灞陵傷別。”古代長安灞橋兩岸,堤長十里,一步一柳,由長安東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別,折柳枝贈別親人,因“柳”與“留”諧音,以表示挽留之意。這種習俗最早起源於《詩經.小雅.采薇》裏“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用離別贈柳來表示難分難離,不忍相別,戀戀不捨的心意。楊柳是春天的標誌,在春天中搖曳的楊柳,總是給人以欣欣向榮之感。“折柳贈別”就藴含着“春常在”的祝願。古人送行折柳相送,也喻意親人離別去鄉正如離枝的柳條,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發芽,好像柳枝之隨處可活。它是一種對友人的美好祝願。古人的詩詞中也大量提及折柳贈別之事。唐代權德輿詩:“新知折柳贈”,宋代姜白石詩:“別路恐無青柳枝”,明代郭登詩:“年年長自送行人,折盡邊城路旁柳。”清代陳維崧詞:“柳條今剩幾?待折贈。”人們不但見了楊柳會引起別愁,連聽到《折楊柳》曲,也會觸動離緒。李白《春夜洛城聞笛》:“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其實,柳樹可以有多方面的象徵意義,古人又賦予柳樹種種感情,於是借柳寄情便是情理中之事了。

寒食究竟在清明的前幾日?有幾種説法。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稱寒食節,這樣正好是清明節的前二天。唐代元稹的詩云:“初過寒食一百六”,認為清明節前一天為寒食節,清明節與冬至本身所處的日期,就有一天的差異。因為寒食和清明的日子相近,而古人在寒食中的活動又往往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寒食和清明也就沒有嚴格區分了。

清明前後流傳着很多傳統的風俗活動。如寒食賜火,清明掃墓,踏青郊遊,打馬球,放風箏,盪鞦韆,鬥雞,拔河等。這些活動隨着歲月的賡續交替,社會的嬗遞變化,有的習俗已被淘汰,有的仍遺留至今並賦予了新的內容。

清明節的高中游記作文 篇5

清明將近,小姑來電話問爸爸計劃哪天去給我爺爺奶奶上墳,我説我早就期待着呢!

上墳那天,我起得特別早。爺爺奶奶的墓地在卧龍崗,離我們家很遠,墓地又在卧龍崗墓地山頂的十六區,説實在的上一次墳還是很辛苦的。我從三歲開始給爺爺奶奶上墳,已經五年了。

在墳上,我虔誠地給爺爺奶奶燒紙磕頭。爺爺奶奶的墓碑上並沒有我的名字,在我出生的前四年爺爺就去世了,奶奶在我出生三個月後也在病魔纏身多年後去世了,我出生時奶奶已經糊塗了。

雖然我對爺爺奶奶沒什麼印象,但經常聽到爸爸提起爺爺奶奶,這讓我知道爺爺奶奶都是非常善良可親的老人。爺爺奶奶在世時,帶大了七位我的表哥表姐,現在他們工作忙,有的來了,有的沒來,我還要替那些沒有來的哥哥姐姐獻上一柱香。

記得我五歲時在去上墳的路上,我還對媽媽説:“如果你不在了,我每個清明都給你上墳。”這讓媽媽感動了好一陣兒,都不知道説什麼好了,只有熱淚盈眶緊緊抱着我親了又親。

我發現今年的墳地上與往年有些不同,很多墓地上都擺着鮮花,爺爺奶奶的墓地上也有表哥表姐獻上的鮮花,而沒有燒紙,這真是一大進步!大量的紙錢焚燒會造成空氣污染,並且是對紙張的浪費。此外,在林木茂盛的地區燒紙錢還容易引起火災。

一束鮮花一篇祭文,一樣寄託無盡哀思,應該倡導健康、文明、環保、平安的祭奠形式。

清明節前,網上出現了不少網民在網上向逝去的親人或是朋友表達哀思,為逝者“獻花”、“敬酒”或是“點燭”。祭祀從簡,不放鞭炮,也不燒紙錢,網上祭奠是一種文明祭奠方式的體現。

我認為:祭奠的方式不重要,心意最重要!

清明節的高中游記作文 篇6

在路上,我不停地追問着媽媽:"媽媽媽媽,爺爺是長得什麼樣子呢?"媽媽總是和藹可親地説:"就和媽媽一樣啊!"我的外公在媽媽讀四年級的時候就去世了,也沒留下一張照片。每當其他同學提起外公對自己怎樣好的時候,我總是又羨慕又傷心。

到了外婆家,向我們迎來的便是年過六旬的外婆。我來到房間裏,折起了紙花,也把一個個思念折進了紙裏。下午,太陽當頭照,我、媽媽、大姨和外婆頂着烈日到山上給外公掃墓。一到山下抬頭仰望,就看見滿山一派翠綠的景象。大姨扛着鋤頭一會把這叢草給除了,一會又把那根刺藤給割了。不一會,一條小路就被我們給"開闢"出來。

來到外公的墳墓前,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長滿青苔的陶罐,封得嚴嚴實實,只露出地面一小截,那裏面裝着外公的骨灰。大姨和奶奶開始除雜草,她們一會把墳墓上的小山竹給鋤了,一會又把雜草給割了,不一會,展現在我們眼前的便是乾乾淨淨的墳墓。

我麻利地從袋子裏取出紙花紙帶,灑在了外公的墳墓上,最後把一束美麗的菊花擺在陶罐,聽媽媽説,菊花代表對去世親人的思念。這時,墳墓像變魔術似的變成了一座大花椅子。奶奶也在墳墓前擺上圓鼓鼓的鴨蛋、香噴噴的肉、紅通通的蘋果、香甜可口的六味蜜餞……

我們把香點着,雙手舉起香排成一行向外公祭拜。隨後,我們燒起了紙錢,放起了鞭炮。"啪啪啪……"那炮聲好像是外公在我們表示祝福。

突然,我鼻子一酸,哇哇大哭了起來:"外公,外公,我要外公!"媽媽對我説:"孩子,你別哭!人死了不可能復活。你外公雖然不在了,但他知道自己的外孫很健康、很乖巧,他一定會很欣慰的。只要你認真學習,取得好成績,就是對外公最好的思念。"我懂事地點點頭。隨後,媽媽拉着我的手和大家一起往山下走去。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外公,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爭取取得更好的成績。

清明節的高中游記作文 篇7

今天是是清明節的後一天,我們要到西山去烈士館掃墓。

我們吃過午飯不久,班主任謝老師就叫我們坐下分食物,還交待了我們在路上要做到文明坐車,文明走路,文明用語和文明用餐四大講究``````,一切都安排妥當後,我們就乘公交車出發了。

公交車開到半路時,已經近二點,車裏非常熱鬧:低年級的小朋友説説笑笑,嘴裏還不時的唱着:“走走走走走,我們小手``````。”

過了一會兒,就到了車站。我們步行走到了西山,去西山的掃墓的學生非常多,有國小生,中學生。我們順着石階走了上去,我看見不遠處有一株大榕樹,遠遠望去,就像一把光禿禿的掃帚。我們繼續順着小路向上走,路旁有一些松柏,有的像一把大鐵錘,有的像一團小棉球,還有的像合攏的綠珊瑚``````形態不一,多姿多樣。我又沿着草木茂盛的石路直上,終於來到烈士館,向西遠眺,太陽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遮住了半邊臉。通過了狹窄的小道,我們到了後院。“哇”!我叫了一聲,你猜我看見了什麼?原來我看見了一棵櫻花樹,因為昨天下過雨,所以櫻花樹下很潮濕,櫻花像珍珠一樣落了下來,落在了地上和石階上,那紅紅的櫻花,不正是革命先烈們在戰場上撒下的鮮血嗎?

我們來到了烈士墓前,烈士墓前有一個高高的石碑,這石碑就是為了紀念先烈們造的,不一會兒我們開始了掃墓儀式。當學生代表敬獻花圈時,我們向烈士們表示忠誠的祝願,先烈們你們安息吧!當哀婉的樂曲徐徐放起的時候,我們都朝向石碑,莊重地默哀,心裏無比的悲傷``````當掃墓儀式結束時,我們就去參觀烈士陳列館。

在解放戰爭中,瑞安籍的戰士去打仗,英勇犧牲的人很多,共有90多名犧牲了,陳列館中劉英烈士36歲犧牲,1942年2月8日因叛徒出賣在温州被捕,經過審問,劉英同志一言不發,甚至連舌頭都沒動一下,最終在同年5月18日壯烈犧牲了。還有謝文錦,蔡雄等烈士`````

離開了陳列館,我們排隊走出,忽然,我看見幾根不屈不撓的小草在石壁縫隙里長出來,烈士們也不正是這種勇往直前的堅定精神嗎?我仿拂看到烈士們為了保衞自己的祖國,與敵人作戰,勇往向前,永不放棄`````

清明節的高中游記作文 篇8

去年的十二月五日,是導師餘虹教授魂歸道山的日子,是一個永遠銘刻在我心中的、在記憶中永遠會發出隱痛的日子。

去年今日的這個時候,我正在歸家的公交車上。剛結束系裏新任領導的履新酒宴。車還未到家,手機響了,一看,是新任領導的電話,接通一聽,消息竟然是我的導師餘虹教授已於當日下午撒手人寰。

消息由導師在首都師大的一位摯友了給上海某位學者,再從這位學者發給我的新任領導,然後,這位新領導及時又轉告了我。當我在車上把這個輾轉了半個中國的消息向我那幾位仍然在校的師弟妹們證實的時候,他們還沒有一人獲悉此消息。當我下了車,一路默然流着眼淚、帶着酒醉撞撞跌跌地走回家的同時,電話裏那些師弟妹們沒有一個敢相信我轉告的消息,但聽到此消息的時候,他們也都立即痛哭失聲。

接下來的幾天,天天都到人民大學。同門師兄弟都自發地配合人民大學文學院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一些已畢業的外地師兄姐,陸陸續續返回人大嚮導師告別,同年級一些聽過導師之課的外地同學,也有人約請我替他(她)在導師的悼念室獻一束鮮花。一切都在默默地進行着。每人也都在心中默默經受着往日記憶帶來的隱痛。

我曾經相信死亡不過是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在另一道空間中運行,可是,當生死之間這道無言的鴻溝擺在人們面前的時候,卻絲毫也不像宗教説教者所説的那樣輕靈灑脱。它永遠是一道無法彌合的傷痕,它可以吞沒一切眼淚,吸乾所有鮮血,毀滅一切生命軀體,但它永遠不會給你任何關於生死之謎的絲毫答案。--從來沒有感到死亡離現實如此之近,從來沒有感到關於生死之間的這道謎如此之沉重,從來沒有感到死亡竟然會如此輕易地接受一位思者的默然獻身,從來沒有感到……

給導師留言,給導師守靈,參加導師的追思會,送完導師歸鄉的最後一程。每走過一道程序,便意味着追隨導師整整六年的現實將一步步地被封存為記憶,意味着往後的日子只能與導師在記憶中相伴,意味着往後每每閲讀他的著作都會被每個文字所浸透的生命感所深深扎痛……餘老師呀,餘老師,每每面帶微笑的你,為何走得如此絕然和傷痛?每每寬容對人的你,為何對自己如此不寬容?

……

週年之祭,願您的所想所思,不再經受如此沉痛之累;願您的天路歷程,永遠與天界的明燈相伴……

清明節的高中游記作文 篇9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漫漫的哀思,悠悠的傷懷,在這壓抑的節日裏,迷恫的思緒如縷縷涼風吹拂到杏花村外。酒家的店後,定是一片荒涼的墳墓,屹立着民族的魂魄,為這悽清的節日披上一層傷感而又銷魂的挽衣。

思緒紛飛,抵達汨羅江畔不朽的堤岸,傾聽屈大夫低沉的哀歎:“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世態炎涼,統治黑暗,污濁的現實中名不下屈原挺直的身軀,只有汨羅江的滔滔巨浪才能讀懂屈大夫千瘡百孔的心靈!

“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人們用端午節祭奠屈原,然而在這清明落寞的節日裏,有誰去聽聽屈原跳動的心靈?

滔滔江水,咆哮的不是豪邁,不是激情,是悲壯,是哀慟,是為屈原…代民族魂魄逝去奏響的輓歌。端午佳節,喜慶不是人們的過錯。汨羅江畔,龍舟拂水而過,人們的吶喊和助威卻與屈原投江的悲壯形成強烈的反差。喜慶不屬於屈原,只有這清明的蕭瑟才足以撫慰逝去的心靈。

“青雲衣兮白霓裳,舉長弓兮射天狼。”青衫白衣,這是清明的裝束是中華民族最忠貞的色彩。沒有春節的聲聲爆竹,沒有中秋的朗朗明月,也沒有元宵佳節的張燈結綵。清明這個特殊的節日裏,有的是燃灰,是香薰,是淚水,是面對深邃蒼穹最真摯、最誠懇的禱告和祈福。

清明,屬於精忠報國的岳飛,屬於虎門銷煙的林則徐,屬於赤膽忠心的文天祥——八千里路,開拓與進取是不盡的動力;三十功名,家與民族是不滅的掛懷。

收回思緒,站在列祖列宗的墳旁。清明節,我為中華民族的一切脊樑敬一炷清香,祭奠那不朽的忠魂!

清明節的高中游記作文 篇10

久居市區成天行走在高樓之間,眼前晃動的是川流不息的人羣和來來往往的車輛,今年的清明節到隨着父母一起去鄉下老家南科村掃墓。車行在鄉間的小路上,開闊的視野,碧綠的農田,新鮮的空氣讓人心曠神怡。一路上,無限風光盡收眼底:舉目遠眺,羣山連綿不絕,山上滿目青翠,就像一塊大地毯鑲嵌在大地上。近處的樹木時而靜止不動,時而隨風搖擺。各種不同的花朵也競相開放,爭奇鬥豔。蜜蜂和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機靈的小鳥在樹枝上飛來飛去還不時地回過頭來望望我們。在這古老的山村中,顯出從未有過的生機與活力。

不知不覺中,目的地到了,我們放下祭品,就開始忙開了。由於天氣炎熱,此時的我們都已是汗流浹背了。大人們在忙着掃墓和擺祭品,我們小孩子則趁着這個機會,有的在樹陰下乘涼,有的則在忙着捕蟬,好不熱鬧,山村中不時傳來歡樂的笑聲。

過了一會,長輩們已經把祭品擺好了,便招呼我們過來祭拜。祭品很豐富,有水果、食物和冥錢等。我想:這是子孫們對長輩們的一種孝敬方式吧。於是,孩子們便和大人們一起祭拜。祭拜完後照常理是要放鞭炮,這也是小孩子們喜歡清明的一個原因之一。可是今年卻沒有放,我問爸爸這是為什麼?爸爸説那是因為每年清明時放鞭炮都會發生太多火災,所以不許燃放鞭炮,難道你沒有看告示嗎?聽了爸爸這段話,我腦海立即浮現出那張告示來,上面確實有不許燃放鞭炮這一條。沒想到爸爸還挺守規的嘛!

在掃墓時,我看到了許多來掃墓的人,但他們好像沒把那張告示放在眼裏,同我爸爸比起來,他們真是不如我爸爸呀!我想倘若人人都守規的話,那該是多麼和諧的一個社會呀!

清明節的高中游記作文 篇11

寒食節的祭掃所表達的感恩情結,具有強化中國傳統道德支柱綱常倫理的效能。而據歷史記載,上巳節的春遊,在某種程度上也具有了類似歐洲中世紀突破“男女之大防”的狂歡節的某些萌芽。兩種截然不同的訴求,最終奇妙地融合進了一個清明節氣,這不能説不是一件很奇特的事。

施愛東説,與其他傳統大節不太一樣,由於清明節是融合了“節氣”與“節俗”的綜合節日,因而清明節也是傳統節日系統中少有的依陽曆而確定的節日,節日時間比較固定地在現行公曆每年的4月5日前後。此時正是春暖花開的踏青時節。

《周禮》中有一段被歷代無數文人墨客徵引過的記載:“中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什麼意思呢?是説中春二月,萬物萌生,這樣的時節應該順應天時,讓青年男女自由約會,甚至私奔交合也不必禁止。

鄭玄認為,這是“重天時,權許之也。”而據張君房的《雲笈七籤》:“每歲三月三日,蠶市之辰,遠近之人,祈乞嗣息”,可見三月三日在制度化的道教中也被賦予了明確的求子功能,因為青年男女雖有水邊桑林“野合”之實,但這是拿不上台面的理由,而“求子”可能是最拿得上台面的理由。

唐代開始,寒食與清明並列放假,不同年號分別有四至七天的假期。宋代是生活日趨都市化的時代,也是民俗向娛樂方向發展的時代。

為了讓人們能夠在清明掃墓、踏青,特地規定太學放假三日,武學一日。“寒食第三節,即清明日矣。凡新墳皆用此日拜掃。都城人出郊……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樹之下,或園圃之間,羅列杯盤,互相勸酬。都城之歌兒舞女,遍滿園亭,抵暮而歸。”

清明掃墓與踏青,本來是兩個不同的文化主題,宋以後慢慢地融為一體,並不斷地被賦予肯定的文化意義。人們把祭祀先人與中華民族重視孝道、慎終追遠的民族性格直接聯繫起來,認為清明節俗體現了中國人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識。其文化意義部分與西方感恩節有異曲同工之處。

清明節祭祖掃墓、追念先人功德的活動,與中國文化深層的祖先崇拜、孝道文化之間有着深刻的關係,而這種文化正是中國社會幾千年來得以和諧穩定發展的一大文化支柱,有助於在古人與今人、前人與後人之間建立和諧的代際關係,進而促進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係,這也是清明節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民間根基。

清明節的高中游記作文 篇12

媽媽決定帶我去吉首大學師範學院,為救落水兒童而獻出寶貴生命的烈士掃墓。這可把我樂壞了。

我們先來到商業城‘紫荊花’花店買鮮花。由於表示哀悼的白菊賣完了。經過我和媽媽反覆推敲後,決定買淡雅高潔的百合花和堅強的黃菊花。老闆另加了一些綠色枝葉陪襯,很麻利地將花包裝好。

我抱着花和媽媽一路急走,來到了位於吉大師院內的紀念廣場。這個廣場處於‘無溪書院’正前方。後面有四棵蒼翠挺拔的古樹,少説也有百來歲了。還有開得繁密肅靜的紫色風鈴花。它們默默地陪伴着烈士。紀念碑左右兩旁是正方形的小花壇,種植了一些常青草。後面牆上赫然碉刻着“國際主義戰士烈士永垂不朽”的黃色大字。

紀念碑其實就是一尊一邊雙手向後掙脱棉軍衣,一邊健步如飛,神態十分焦急的銅像。他目光注視着前方,為落水兒童的安全擔憂。我懷着無比崇敬的心情認認真真地讀了兩篇碑文。;1931年4月22日出生於湖南省新華縣,曾在這裏讀過書。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1952年為救朝鮮落水兒童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我的心情好沉重,感覺眼睛酸酸澀澀的。讀完碑文,我來到銅像正前方,恭恭敬敬地將鮮花放在底座正中央。然後後退三步,誠摯地舉起了右手,向烈士致以最崇高的敬禮。然後深深地彎下腰,三鞠躬。眼眶中泛起了淚水。我為的英雄事蹟而震憾,為他青春年少匆匆離去而傷痛,更為這樣的日子那麼少的人想起英雄而憒憾。

我仰望着銅像,在夕陽的餘輝下,彷彿看到了那冰天雪地中,拼盡最後一點力量,艱難地托起落水兒童的感人畫面。他是那樣的奮不顧身。此時此刻,我思緒澎湃。在這樣幸福安定的環境中,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珍惜,不好好學習呢?,你是我學習的榜樣。

天漸漸暗下來,我和媽媽心情沉重地離開了。一路上,我心情無法平靜。在現在優越的生活中,你是否還會想起那些象一樣為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而無畏犧牲的先烈們?叔叔阿姨們是不否能在忙碌中抽點時間陪你的孩子來這裏接受革命教育?不要在這樣的日子,只有我和媽媽的一束花!

清明節的高中游記作文 篇13

春,是鮮花的笑臉,把奼紫嫣紅塗抹在大地的面頰;春,是草兒睜開的笑眼,將素綠行裝披在大地的身軀上;春,是陽光温暖的懷抱,驅散烏雲,把光芒普灑向大地上的萬物。綠色充實着人間,也預示着清明節的到來。

自古就有不少詩人以清明為題大作文賦,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春。”宋之問的途中寒食“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韓翃的”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各路詩人為清明寫下了千古名作,其中不乏有對清明預示春的喜,也不缺緬懷先人的悲。

談起清明節,我們不能不提起祭祀,各種習俗至今流傳,各種弊端也赤裸裸的暴露,我們發現了它的弊端卻一直無動於衷。

農村的祭祀和城市中的有很大的區別,紙錢,各種冥版花樣祭祀品如雨後春筍。伴隨着清明節的到來,各路商家變着花樣將財斂入自己腰包,時尚的大千世界也隨着人們各種奇異的思想進入陰間“冥版無線漏油器,豪車別墅應有盡有。墓前的灰塵漫天飛舞,春的跡象消失了。那一片剛剛含苞的花骨朵還未等待春雨的滋補已經凋零,幼嫩的小草還沒等待陽光的洗禮已經枯萎,藍天綠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灰濛濛的天,黝黑的水。陽光被烏雲遮擋,換來一片陰暗。我們的呼喊無人問津“綠色清明節”的標誌顯得那麼蒼白無力。

綠色清明節,綠在人心。春暖花開,讓每一絲温暖的陽光,讓每一絲綠意充實老人的心間,讓人們在以後的清明節不再假慈悲,真正懷一顆感恩的心,懷念的心緬懷先人。

心懷感恩,讓心靈綠色,讓老人安康。

綠色清明節,不僅綠在環境,更重要的是綠在人心。

清明節的高中游記作文 篇14

星期六,舅舅一家開車帶上我和外婆,一起去參觀汀泗橋歷史博物館和革命先烈們的陵園。

我們從山腳下,沿着大理石的台階,帶着莊嚴的心情來到烈士墓前,緬懷曾經為了祖國、為了人民英勇奮戰、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革命先烈。烈士公園是那麼莊嚴、肅穆,迎門兩側的松柏是那麼挺拔、青翠。117

我和小宇弟弟手拿白色和黃色的野花,、它帶着我對革命先烈的真誠敬意。我把它放在墓碑前,願這些烈士們的英靈安息。站在墓前,當年戰鬥的情景就浮現在眼前:國民革命第四軍跟吳佩孚的北洋軍戰鬥得十分激烈;敵方傷亡280人,被俘2400人。革命軍在這次戰鬥戰鬥中犧牲了將士134人,汀泗橋的河水都染紅了,很長時間空氣中都瀰漫着血腥味。汀泗橋戰役是北伐戰爭3個主要戰役的第1個戰役和關鍵戰役,為賀勝橋戰役、武昌戰役的勝利打下了基礎。它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重要成果之一,加速了中國革命進程,為在武漢建立國民政府打下了基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此時,我想它們不僅是一尊墓碑,它更見證了歷史的變遷,它應該是我們民族的驕傲,我為偉大的祖國和人民擁有這樣的英雄而感到自豪!

烈士們,您的精神將永垂不朽,將永遠地刻在世代人民的心中,因為有了你們的犧牲,才有我們的和平幸福,緬懷革命先烈,知道了我們今天的幸福來之不易,是千千萬萬革命先輩用汗水與鮮血換來的,他們所付出的艱辛是我們所不能體會的,我們應該學習革命先烈“流血、流汗、不流淚”的精神,現在雖是21世紀,但我們仍要弘揚革命先烈的英雄精神,更加加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們要愛自己,更要愛祖國,我們要為她發奮努力,為她增光,為她添彩。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努力,讓我們繼承先烈們的遺志,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吧。

清明節的高中游記作文 篇15

父親只有國小三年級的文化,估計還不好好學習,所以基礎很不紮實,寫封信全是錯別字。所受的教育全是奶奶的棍棒思想。父親常對我們講,棍棒底下出孝子,對我們嚴上加嚴,稍有不從,必將嚴懲。記得我還很小的時候,姐姐淘氣,帶上我到管村堡的小姑姑家吃黃瓜,一去就是一天。回來才知道,姐姐根本就沒告訴大人。父親着急了一天。姐姐一進家門,父親見面就要打,姐姐撒腿就跑。父親急追回,然後用麻繩捆住一頓好打,一大片鄰居力勸才住手。接下來就審問我,然後脱下鞋子,把我的背上打得青了又紅。那時我才兩三歲呀,只能跟上姐姐,按理説不應該負責任,可還是捱了狠揍。那次捱揍我終生刻骨銘心。

所以父親在我們心中有至高無上的。父親經常還打母親。父親動不動對母親拳打腳踢,即使外婆也沒有辦法。我記得父親常説的一句話是:“我就不相信管不住老婆”.所以母親也非常怕父親。

我的感受是,父親的還是建立在正義之上的。我們捱打,多是因為我們犯錯,所以從小時起我們就養成許多良好習慣,諸如勤勞樸實、艱苦樸素、尊老愛幼等。因為養家,父親含辛茹苦,受盡磨難。所以,父親在我們心目中又有至高無上的威望。父親始終是我們心中的天。

我們兄弟是村裏聲譽的孩子。從小到大,我從沒有動手打過兄弟、妹妹,吃、穿、用都讓着小的和父母。雖然窮,我們兄弟姊妹們從不偷盜,從不無故接受他人財物,用父親的話講,這叫人窮志不窮。一到星期天,我就和弟弟跟着父親幹農活,國中以後就獨立幹農活。家裏的茅廁清糞、自留地平整土地等低等農活全是我們兄弟兩個的。我們兄弟兩個的誠實、孝順、勤勞在全村都是聞名的。

我上高中以後,父親對我們的教育不再是粗魯的方式。每次從中學回來,父親部要與我合計家務,諸如種什麼莊稼,家裏的收入、打算等,以及鄰居、親戚的許多事情。父親的引導方式使我很小時就有了責任感。父親不再是嚴師,而成了謙虛的益友、傾訴的對象。父親對我的學習與生活了如指掌,直到大學畢業,父親總能準時地把我需要的經費及時提供到位,我兜裏還剩多少錢,他能算得能精確到元。

後來,我參加了工作,成了家,父親反而成了小孩一樣的個性,大小事總想討個主意。可在我的心中,父親永遠是靠山。現在在夢中,還是把頭枕在父親的胳膊上睡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eri/qingming/e07y9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