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節日慶典 >十一國慶節 >

國慶節

國慶節

基本簡介

國慶節

國慶節,也稱國慶日、紀念日,是指由一個國家制定的用來紀念國家本身的法定節日,通常是這個國家的獨立、憲法的簽署、或其他有重大意義的週年紀念日。在這個日子裏國家都會舉行各種各樣的慶典活動。在中國,國慶節特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宣告成立的10月1日。

來源介紹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的紀念日。[2]在許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有數十萬軍民參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其實,人們頭腦中的這一印象並不準確。因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典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開國大典。實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也就是説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早在當年10月1日之前一個星期就已經宣佈過了。當時也不叫“開國大典”,而是稱作“開國盛典”。時間是1949年9月21日。這一天,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主任毛澤東在政協第一屆會議上所致的開幕詞中就已經宣告了新中國的誕生。

那麼10月1日的國慶又是怎麼回事呢?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魯迅的夫人許廣平委員發言説:“馬敍倫委員請假不能來,他託我來説,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應有國慶日,所以希望本會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日。”毛澤東説“我們應作一提議,向政府建議,由政府決定。”

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過《關於國慶日的決議》,規定每年10月1日為國慶日,並以這一天作為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

從1950年起,每年的10月1日就成為全國各族人民隆重歡慶的節日了。

節日意義

慶祝一個國家的成立和誕生。

國家象徵

國慶紀念日是近代民族國家的一種特徵,是伴隨着近代民族國家的出現而出現的,並且變得尤為重要。它成為一個獨立國家的標誌,反映這個國家的國體和政體。

功能體現

國慶這種特殊紀念方式一旦成為新的、全民性的節日形式,便承載了反映這個國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時國慶日上的大規模慶典活動,也是政府動員與號召力的具體體現。

基本特徵

顯示國家的力量、增強國民信心,體現人民的凝聚力,發揮號召力,即為國慶節慶典的三個基本特徵。

慶祝活動

假期安排摺疊1998年起國慶節是中國大陸的“黃金週”假期。國慶的法定休假時間為3天,再將前後兩個週末調整為一起休假,共計7天;中國大陸海外機構及企業則為3-7日;澳門特別行政區為2日,香港特別行政區為1日。

閲兵儀式

每逢五、十週年會有不同規模的慶典和閲兵,歷史上影響較大且最具代表意義的是開國大典、建國5週年、10週年、35週年、50週年和60週年的六次大閲兵。

從1949年開國大典至今,共舉行了十四次國慶閲兵。

1949年至1959年十年,共舉行了11次國慶閲兵。

1960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實行“厲行節約、勤儉建國”的方針,改革國慶典禮制度,實行“五年一小慶、十年一大慶,逢大慶舉行閲兵”。

1964年國防部頒佈的軍隊列條令中,第一次列出閲兵條款。隨後,由於“文化大革命”及其他原因,連續24年沒有舉行國慶閲兵。

1984年,根據鄧小平的提議,中共中央決定恢復閲兵,並於1984年國慶35週年時舉行大型的國慶閲兵式。

1999年,中共中央決定舉行建國50週年閲兵,於199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了大型的閲兵式。XX年國慶節舉行建國60週年大閲兵。

標籤: 國慶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eri/guoqing/y6e9z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