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節日慶典 >端午節 >

國小端午節的習俗作文(精選24篇)

國小端午節的習俗作文(精選24篇)

國小端午節的習俗作文 篇1

我最喜歡的是端午節啦!在端午節可以包種子和看賽龍舟!

國小端午節的習俗作文(精選24篇)

今天就是端午節!我和媽媽早早地起牀一起包種子。再桌面上看到乾的河葉、糯米和包種子的材料。我們開始包。首先把材料放在河葉上,然後就包起來,最後再用乾的草把種子捆起來,種子就包好!一開始我總是包不好,媽媽説:“孩子一開始是包不好的,只要你能用心去包就會包的好的。”我邊包邊問媽媽:“媽媽為什麼端午節要包種子呢?”媽媽説:“因為古時候有位仙人每天都向玉皇大帝報告人間的事情。有一天這位仙人報告人間的事情,玉皇大帝不聽他的話,便把他掉職位。這位神仙決定跳進黃河裏,人們為紀念他在端午節裏做一些糯米飯給魚們吃希望不要把這位神仙吃掉。糯米飯就被稱為種子,所以端午節要包種子。”不一會兒我果然把粽子包好。

吃完種子我們到珠江兩岸看賽龍舟。珠江兩岸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我找到一個好地方看賽龍舟。只看一條條龍船在飛快地駛過江面。我看中一條龍舟,心裏想:“你快遊啊,快遊啊!”

愉快的端午節就過。

國小端午節的習俗作文 篇2

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快要到來。

每到端午節來臨,家家户户都忙着包粽子。我們一家人也在包粽子。奶奶包的粽子最漂亮,有的像一個個包袱,有的像一個個秤砣。粽子裏夾着甜甜的棗子,那清香使我饞涎欲滴。粽子一好,我就迫不及待地大口大口地吃起來,只吃得胃子提抗議才住口,真是大飽口福啊!我最喜歡看賽龍舟,幾十個水手都拿着槳,奮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用力地敲着鼓。“加油,加油!”拉拉隊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我也會扯起嗓子為選手吶喊助威。

據説,屈原投汨羅江後,為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裏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吃粽子的習俗。在我的家鄉,端午節除能吃上香噴噴粽子,看到激烈的賽龍舟比賽,每個人都要用艾葉洗澡,每個小孩都要繫上扣手線。我期盼着端午節快點到來。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

國小端午節的習俗作文 篇3

今天,是個非常值得紀念的日子,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端午節要吃粽子,扔進河裏,因為希望河裏的魚能不吃屈原的屍體。賽龍舟是為了趕走水中的魚兒。

我和爸爸、奶奶、爺爺一起去超市去買粽子。一到超市,我就飛快地跑進去找粽子。哇!這裏人山人海,真熱鬧。我們買了紅豆粽、鮮肉粽和蛋黃粽。買完粽子,我們又買了很多東西,然後我們開開心心地回家了,今天真開心呀!

祝願天下所有的人們端午節快樂!

國小端午節的習俗作文 篇4

我是農村的孩子,我家就我一個,爸爸媽媽希望我將來有前途,就帶我來到這個小城鎮發展,學習。我不妄父母的重望,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贏得了三好學生,優秀少先隊員,四好少年的美譽。這些是好,可現在學習越來越緊張,每逢佳節雖然都會放假,但總有做不完的作業,想回家看看奶奶都沒有時間。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喜得直臣袁”明天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還好我們老師善解人意,作業佈置得很少,花不了多少時間我就全都做完了。

星期六下午我們全家人出發了。

國小端午節的習俗作文 篇5

在我們的中國有着許許多多古老的傳統節日,現在我為大家説説端午節吧!端午節又稱為端陽節,是我們中國十分隆重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前的舊習俗,直到現在人們還在過端午節,它是紀念我國戰國時期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農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還有有趣的划龍舟比賽呢!奶奶在家已經煮好香噴噴的粽子,打開鍋蓋滿屋都飄着粽子的清香,讓我聞得口水直流個不停。我迫不及待地剝開粽子葉津津有味的吃起來,真是回味無窮呀!

吃完粽子後,爸爸帶我去看划龍舟比賽,這裏人山人海,車水馬龍的可熱鬧!比賽開始,各個隊伍都蓄勢待發,隨着一陣槍聲一條條龍舟飛快地劃過水面,猶如一支支箭向前飛去。在場的觀眾們興奮喊道着加油加油,在為參賽者加油鼓勵,參賽者們聽心裏充滿信心使勁地划槳,水花到處飛濺。各條龍舟你追我趕的,最後,落後的一號終於追上遙遙領先的二號第一個衝過終點,觀眾們不禁歡呼起來,到處都是一片歡樂的海洋。啊!這真是我最難忘的一天。

中國的傳統節日真是豐富多彩呀!他就像一座巨大的寶庫,還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等着你去找呢!作文

國小端午節的習俗作文 篇6

我們中國有許多節日,但我最喜歡有着濃濃藝術風味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由來,是為了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是春秋時期的楚國大臣,他憂國憂民,深受百姓的愛戴,但由於奸臣陷害,加上看到國家快要滅亡,屈原傷心絕望之下便投江自殺了。屈原死後,楚國百姓非常傷心,於是划起船隻,去打撈屈原的屍體,並把食物投進江中,説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屍體了。

端午節不僅有着感人的來歷,而且還有許多習俗。我最喜歡的.是賽龍舟:傳説古時,老百姓捨不得屈原死,為了紀念屈原,我們就有了賽龍舟的活動。賽龍舟的人們很快樂,船頭站着一個人敲鼓,大家就跟着鼓聲一起劃,那時別提有多壯觀了。每次賽龍舟,大家都齊心協力,船就劃得很快。

我愛有趣的端午節。

國小端午節的習俗作文 篇7

星期六的早晨,我們小記者又要在商丘森林公園,舉行幾個活動,度過一個快樂的端午節!早上七點半,我們來到孔子像集合。來到集合點,小記者們早已在那等候什麼時候出發。終於到出發時間,小記者們也到齊,我們在車上十分的興奮,一邊吃着零食,一邊欣賞着路兩旁的風景或者看電視。到商丘森林公園,我們都爭先恐後地下車。

下車以後,老師把我們小記者分為四隊,向小廣場走去。每一個隊伍中,都會有一個教官來維持秩序。我被分到第四隊,我們第四隊先去教官們休閒的地方摸魚。教官給我們講,這個活動叫渾水摸魚,就是在渾水裏面,趁着魚暈頭轉向時捉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聽教官講完,我們都迫不及待的下水捕魚。但是教官叫女生先捉,我們好不容易等他們捉玩,男生們都“撲通撲通”的跳進池裏。不大一會兒,我們男生都捉幾條魚。教官説:“等所有的活動結束之後,還可以把魚拿走。”我們高興得手舞足蹈。

下一個活動就是袋鼠跳和踢毽子,袋鼠跳就是讓自己站在一個大袋子裏面,緊抓着袋子往前跳。當我抓住袋子的時候,迅速跑到袋子裏去,套着大袋子,笨拙而賣力地向前跳去,把袋子傳給另一位小記者。到最後,還是我們男生隊贏。到踢毽子比賽,我比對面的女同學踢的還要多!

接下來就是跳竹竿和彩彈射擊比賽。我是負責晃竹竿,晃竹竿有一個口號“開合開合開開合”,跳竹竿也有一個口號“點地點地跳過去”。教官説我晃竹竿晃得非常好,接着,我的手晃累,就跳起竹竿,而且我跳得也不錯哦!而彩彈射擊,就是用槍打破射擊靶上的氣球。總算到我期盼的潑水比賽,我們每人拿一個水盆,向對手猛潑。等比賽結束以後,我們個個都成落雞湯啦!

在草坪上吃過午飯之後,我們又去體驗包粽子。包粽子時,要把粽子葉打一個彎,把糯米分均勻,把上面多餘的葉子,給粽子環包起來,在繫上一根繩子,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做成。

這真是一次有趣又有意義的活動啊,我永遠也忘不,與眾不同的端午節!

國小端午節的習俗作文 篇8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區劃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雲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巖紅窩。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划龍舟的傳説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中國台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中國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中國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在香港,也舉行競渡。

此外,划龍舟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項目,並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1991年6月16日(農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嶽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在競渡前,舉行了既保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龍頭祭”。“龍頭”被抬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後,主祭人宣讀祭文,併為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後,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抬去汩羅江,奔向龍舟賽場。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餘萬人,可謂盛況空前。爾後,湖南便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賽龍舟將盛傳於世。

國小端午節的習俗作文 篇9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兒歌了。因為端午有許多習俗都跟五有關,所以端午又叫“重五”。

端午節的時候在家門口要插五端。這五端有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龍船花,據説可以驅蟲、辟邪。

在南方過端午,要吃五黃,他們是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雄黃酒和黃豆包的粽子。

賽龍舟、吃粽子也是端午節的習俗。相傳吃粽子賽龍舟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這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節日,也是全中國每一個人的節日!

國小端午節的習俗作文 篇10

在潮汕地區,端午節的習俗有很多,它既有趣又有不同的寓意。接下來就讓我來介紹吧:

首先在端午節,我們必須要吃粽子,為什麼我們要吃粽子呢?是因為有一段有趣的傳説。在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還有為什麼後來又用艾葉或葦葉、荷葉包粽子呢?《初學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官名),對他説:“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後可用艾葉包住,將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於是,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並逐漸發展成為我國的端午節食品。

潮汕的端午還有一種吃的習俗,那就是吃梔粽,梔粽的主要原料有梔子、浦姜、糯米漿(粿漿)等等。因為梔粽的原料是糯米,所以成品後非常黏,一般刀具切下去會粘着,反而不方便切割食用。所以聰明的人想到執紗線,牽拉切粿,成為一小片,粘着盛於瓷盤上的白砂糖。

吃完粽子,接下來就是賽龍舟了。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但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潮汕的端午節習俗還有很多……大家感興趣就在以後的生活中慢慢的瞭解和發掘。

國小端午節的習俗作文 篇11

盼星星,盼月亮,端午節最終到了。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在這天,全家人要在一齊包粽子,吃粽子,有的還要賽龍舟。聽説,這都是為了紀念古代的愛國詩人屈原。

當時,屈原寫了許多愛國詩篇,可是國君卻不採納,屈原眼看着自我的國家被他人侵佔,無奈之下,投江自殺,於是便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和到江邊撒粽子的習俗。

端午節早上,我和媽媽去買了,花生,紅棗,米和粽葉,準備回家包粽子。

回到家,媽媽把米和粽葉泡在水裏,分別放到兩個大盆子放裏面,又把花生和紅棗分別放在了兩個小碗裏。最終媽媽找來了粗一點的繩子,剪了許多長長的線,然後對摺在一齊。一切準備就緒,包粽子開始了!

媽媽讓我先看她包一個,然後我再拿一個,跟着她學。首先,媽媽拿了兩片粽葉,交錯放在一齊,然後拿起剪刀,把粽葉一頭剪平,然後握起來,讓它成為一個圓錐形,哈哈,活像一個小漏斗。媽媽對我説:“像小漏斗的這個地方決定了粽子的大小,一會你包時,不要太大,不然你的手抓不住。”我點了點頭。媽媽又抓了一大把米放進小漏斗裏,到必須位置時,要往裏面到一點水。然後能夠在放米過程中放花生和紅棗。然後把漏斗上頭的粽葉往下放,成為一個“立體三角形”,開始包,最終媽媽拿了事先準備好的繩子,把它緊緊的困住,“OK了!”媽媽笑着對我説。我看了看,哇,媽媽包的真好!我必須會“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

我按照媽媽教我的步驟開始包粽子,拿兩個粽葉,交錯放,然後成為一個小漏斗,開始放米。可是,粽葉在媽媽手裏就很聽話,一到我這,不是這爛了,就是那爛了,導致漏米,撒了一地。媽媽説:“你不要使太大勁,輕一點。”我按照媽媽給我的提議,重新開始。可是粽葉像是跟我鬧脾氣一樣,就是包不好了。我苦惱極了,把粽葉和米往旁邊一扔,不管了,氣呼呼的坐在那裏。媽媽看了看我,語重心長的對我説:“沒關係的,媽媽第一次包粽子也是這樣,還沒有你包的好呢!”聽了媽媽給我的鼓勵,我又振作起來,開始了包粽子。

這一次很成功,到最終纏繩子了,我把粽子放在桌子上,用手緊緊按着它。用很大力氣,把粽子纏了起來。呼,最終好了,看着我包的粽子,它彷彿在朝着我笑呢!

國小端午節的習俗作文 篇12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關於端午節的來歷,相信大家都聽説過屈原的故事。趁着爸爸放假的時間,我纏着爸爸給我講端午節的故事。爸爸的興致看來很高,他把握抱在腿上,摟着我,慢慢地給我講起了屈原的故事。

傳説,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裏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

聽爸爸講完故事,我對端午節吃粽子、划龍舟的習俗有了很清晰的印象。今天,我要好好享受這美味的粽子,看看電視裏划龍舟的熱鬧場面,好開心哦!

國小端午節的習俗作文 篇13

一年中有許多傳統節日,比如清明節、春節、七夕節,但我最喜歡的還是端午節。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便是端午節。每到這一天,人們就會通過吃粽子、賽龍舟、做香包等活動來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每年端午節,我們家都會自己包粽子來吃。去年端午節的時候,我看到媽媽在準備包粽子的材料,我覺得很新奇,於是便向媽媽要求,教我怎麼包粽子。

我和媽媽先一起把包粽子用的箬葉用清水洗乾淨,再準備好做餡料需要用到的紅棗、花生和糯米。準備工作完成後,我們就開始包粽子了。我拿起一片箬葉,在媽媽的指導下,把箬葉圍起來,做成一個小口袋一樣的形狀。緊接着,我用勺子從旁邊的盆中舀出一勺泡好的糯米,放在箬葉裏,又在糯米上放上幾顆紅棗和花生。而後,我又加入一勺糯米,用手壓緊,並學着媽媽的樣子努力地包出粽子的四個稜角。包粽子真的是個技術活,在包的過程中,我不是漏出了糯米,就是做不出稜角,好不容易做好了,但我做的粽子卻像個“大肚子將軍”,整個身子都是圓乎乎的,沒有稜角。在媽媽的耐心指導下,我漸漸地掌握了包粽子的訣竅,包出的粽子一個比一個成功。

包好後就開始上鍋蒸了,等待的時間總是漫長的,當我聞到從鍋中飄來的陣陣香氣,總想揭開鍋蓋看看熟了沒有。終於可以開始品嚐了,我拿起一個粽子,剝去粽葉,粘上甜甜的白糖,一口咬下去,覺得好吃極了。

去年的端午節,我跟媽媽學會了包粽子,品嚐到了自己的勞動果實,感覺快樂極了。今年的端午節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端午節還能和去年一樣,和媽媽一起包粽子,品嚐自己的勞動果實,過一個開心快樂的端午節。

國小端午節的習俗作文 篇14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一大早,媽媽就帶我們去趕五毒廟會,一路上,人山人海的,孩子們興高采烈的走走看看,有一些小女孩在戴香囊。

中午到了,媽媽給我戴了一條五色絲線,我奇怪地問媽媽:“為什麼要戴五色絲線?”“因為端午又稱重五,用紅、黃、藍、白、黑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

爸爸又用雄黃酒灑在地上,我又奇怪的問:”為什麼要灑酒呢?因為這樣可以殺死毒蟲,防止毒蟲孳生。”爸爸望着我説。

這時,看着我吃粽子,媽媽深情地説:“以前,有一位愛國詩人,叫屈原。他是楚國人,他非常愛自己的國家,可是秦國想滅了楚國,他看破秦國的陰謀,一次次的去向楚王進言,但是楚王不聽。最終楚國被滅了。

屈原在流放時聽到這些,想救國卻救不了,在五月初五的這一天,自己投汩羅江。江邊的百姓聽説屈原投江自盡,唯恐江中的魚蝦吃愛國詩人的身體,便拿來粽子投入江中餵魚。並且在江上划龍舟,想嚇走魚蝦。從此,年年如此,這習俗便流傳下來。”

國小端午節的習俗作文 篇15

划龍舟

龍舟一詞,最早見於先秦古書《穆天子傳》卷五:“天子乘鳥舟、龍舟浮於大沼。”預《九歌·湘君》中“駕飛龍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瀨淺淺,飛龍兮翩翩”,學者們也認為“飛龍”即龍舟。《湘君》即描寫湘人馭駕龍舟,將玉佩沉入江中(與拋粽子入江相仿)悼念某位歷史人物之詩。這即與“魂舟”暗合,與楚國《人物御龍帛畫》之像暗合,可互為印證。《荊楚歲時記》載:“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是日,競渡,競採雜藥。”。

佩豆娘

舊時端五節婦女的頭飾。多見於江南。一些地區亦稱作健人。此物一説源於古代的步搖,一説即艾人的別樣形式。《清嘉錄》引《唐宋遺紀》雲:“江誰南北,五日釵頭彩勝之制,備極奇巧。凡以繒銷翦制艾葉,或攢繡仙、佛、合、烏、蟲、魚、百獸之形,八寶羣花之類。縐紗蜘蛛,綺榖鳳麟,繭虎絨陀,排草蜥蜴,又螳蜘蟬蠍,又葫蘆瓜果,色色都逼真。加以幡幢寶蓋,繡球繁纓,鍾鈴百狀,或貫以串,名曰豆娘,不可勝紀。”

掛艾虎

舊時端午節驅邪辟祟之物,也作裝飾品。中國古代視虎為神獸,俗以為可以鎮祟辟邪、保佑安寧。《風俗通》雲:“虎者陽物,百獸之長也。能噬食鬼魅,……亦辟惡”。故民間多取虎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節的艾虎為最具特色。

畫額

端午節時以雄黃塗抹小兒額頭的習俗,雲可驅避毒蟲。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黃酒在小兒額頭畫“王”字,一借雄黃以驅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額紋,又虎為獸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鎮邪。

佩長命縷

端午節時厭勝佩飾。亦稱續命縷、續命絲、延年縷、長壽線,百索、闢兵紹、五彩縷等,名稱不一,形制、功用大體相同。其俗在端午節以五色絲結而成索,或懸於門首,或戴小兒項頸,或系小兒手臂,或掛於牀帳、搖籃等處,俗謂可避災除病、保佑安康、益壽延年。

戴香包

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有用碎布縫成的,內裝香料(用中草藥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鬆、高本行製成),佩在胸前,香氣撲鼻。

端午食粽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避五毒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惡日,在民間信仰中這個思想一直傳了下來,所以才有種種求平安、禳解災異的習俗。其實,這是由於夏季天氣燥熱,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蟲繁殖,易咬傷人,所以要十分小心,這才形成此習慣。

採藥

這是最古老的端午節俗之一。《夏小正》載:“此日蓄藥,以蠲除毒氣。”《歲時廣記》卷二十二“採雜藥”引《荊楚歲時記》佚文:“五月五日,競採雜藥,可治百病。”因端午前後草藥莖葉成熟,藥性好,才於此日形成此俗。

沐蘭湯

端午日洗浴蘭湯是《大戴禮》記載的古俗。但文中的蘭不是蘭花,而是菊科的佩蘭,有香氣,可煎水沐浴。《九歌·雲中君》亦有“浴蘭湯會沭芳”之句。《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

躲端午

是端午節習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節。簡稱“躲午”,亦稱“躲端五”。俗以五月、五月五日為惡月、惡日,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歸家躲端午之俗。

端午雨

時民間歲時占驗習俗。俗信端午節下雨,不吉;反之則吉。此種俗信在很久以前即已存在。

國小端午節的習俗作文 篇16

端午節在每年農曆五月初五。

這一天,我和媽媽去街上買菜。我聞到了粽子的味道。當我到家時,我突然想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海關是什麼?我想問我媽媽,但是她媽媽説,“你可以自己去查查書。”我心想:尋求幫助比尋求幫助更好。我會照我説的做。

我找到了百科全書並打開了它。它説:“在端午節那天,人們賽龍舟和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傳説賽龍舟是為了營救死於汨羅江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放進河裏餵魚、蝦和螃蟹,停止吃屈原的屍體。學者聞一多認為端午節是一個龍節,是四五千年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日子。南方的一些少數民族在端午節要吃“黃武”: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包粽子和雄黃酒。不管是在南方還是在北方,雄黃都將被用來在孩子們的額頭上畫“國王”這個詞,並且在這一天將會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包。

這時,媽媽叫我吃粽子。當我看到美味的粽子時,我不禁唱起了一首關於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日是端陽。插入艾葉,戴上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快樂地下水。”

國小端午節的習俗作文 篇17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當我讀起這首朗朗上口的兒歌時,就會想起端陽節的故事。

屈原是楚國的大臣。他富國強兵,因遭到貴族子蘭人的強烈反對,屈原被撤職,趕出都城,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懷沙》之後投江而死。

傳説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江邊 ,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屍體。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説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照樣去做。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説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原。後來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眼看端午節就要到了,超市裏的粽子、艾葉、香囊、大蒜頭……都開始熱銷了,人們爭先恐後地購買所需要的東西。

國小端午節的習俗作文 篇18

端午節來啦,來告訴大家我知道的端午節習俗吧!

習俗一:包粽子。

包粽子少不了這三樣東西——粽葉、糯米、繩子,先把鮮粽葉在鍋裏用水煮軟,撈起用涼水沖洗乾淨,展平,放上泡好的糯米,包成三角形狀,用繩子捆好,這樣粽子就包好了,煮熟就能吃了。如果你想吃的更豐富,可以在裏面包上紅棗、花生、百合,甚至還可以包上肉或者鹹鴨蛋黃。

習俗二:賽龍舟。

賽龍舟時,二十三個人先坐在一條裝飾有龍頭龍尾的長船上,他們中二十人是運動員,一個舵手,一個鑼手,一個鼓手。舵手在船頭控制龍舟前進中的方向,比賽開始後,大夥按着鑼手和鼓手敲出的節奏用力地向前劃。

習俗三:戴香包。

香包是用薰衣草和玫瑰的乾花瓣或者艾葉、丁香等中草藥用鮮豔顏色的布縫成各種各樣好看的形狀,再裝飾上繩釦和各種小擺件。香包可以避邪、祈福,還可以驅蚊,現在我們買香包主要是用來當着小禮物送給別人。

這些就是我所知道的端午節習俗。雖然我沒有參加賽龍舟,但是我包了粽子還戴了香包,還是覺得這個端午節過得很充實。

國小端午節的習俗作文 篇19

1、吃粽子清熱除煩

中醫認為,糯米具有益氣健脾、開胃消食的作用。用來包裹粽子的粽葉更有講究,北方大都用蘆葦葉,南方多用竹葉或荷葉,這些葉子都有很好的藥用功能。如:葦葉可以清熱生津、除煩止渴;竹葉可以清熱除煩、利尿排毒;荷葉能清熱利濕、和胃寧神。總的來説,粽子有清熱除煩、助脾開胃的作用,特別適合初夏食用。

進食時須注意,製作粽子的原料糯米黏性較大,過量進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所以不可貪食。

2、艾葉菖蒲驅毒除瘟

民諺説: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家家户户都要將菖蒲、艾條插於門楣,懸於堂中。艾葉(也叫艾蒿)是一味芳香化濁的中藥,有較強的驅毒除瘟作用。現代研究表明,懸掛艾葉及燃燒艾葉的確有殺菌消毒、預防瘟疫流行的作用。艾葉、菖蒲還有驅蚊的作用,慢慢燃燒艾葉驅蚊效果更好。

現代人已經很少在家門口掛艾葉、菖蒲等草本植物。對於這個問題,專家説,可以採取煙燻和噴氣霧劑的方法來解決。普通家庭可以選擇在端午前後把門窗緊閉,然後用菖蒲、艾葉、雄黃合劑煙燻2~4小時以上,這樣可起到殺菌作用。另外,還可以到商店購買殺蟲驅蚊的氣霧劑來達到滅害蟲的目的。

3、塗雄黃酒殺蟲解毒

端午前後,我國南方很多地區都已步入梅雨季節,天氣條件有利於蚊蠅、害蟲的活動和繁殖。而雄黃是一味解毒、殺蟲的中藥,內含有毒的砷鹽成分,害蟲聞之食之即會中毒,人塗之可以避毒。也有很多人在端午節飲雄黃酒,但由於雄黃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砷,遇熱後可分解為毒性很強的砒霜,因此不建議內服。

塗灑雄黃酒是端午節習俗之一。在端午節,將雄黃摻在酒裏製成雄黃酒,甩灑在居室的牆角和牀下,具有較強的滅蚊和殺蟲作用。由於雄黃能從皮膚吸收,外用亦不宜大面積塗擦,以防中毒。

4、喝五加酒祛濕避邪

五月初五采五加,釀五加酒是民間的習俗。五加即五加皮,氣香味苦,五加樹皮有奇香,可滋補肝腎壯筋骨。民間認為喝了五加酒,可以避難避邪。五加皮的藥用主要為治疝氣、腹痛、男子陽痿、小便餘瀝、女人腰脊痛、兩腳疼等。地處潮濕的區域,特別適合在端午節喝五加酒。

5、掛香囊散風驅寒

我國很多地方有端午節掛香囊的習俗,也是一種預防傳染病的方法。自制端午香囊用到的中藥有蒼朮、藿香、吳茱萸、艾葉、肉桂、砂仁、白芷,每味各兩克,另外再加1克丁香。將這幾味中藥研細,然後放在布袋中,縫合好。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際或肚臍處,也可以把香囊掛在門口、室內或車內。這幾味中藥,中醫認為有散風驅寒、健脾和胃、理氣止痛、通九竅的功能,從而起到防病的作用。

運動養生推薦健步走

賽龍舟、蹴球、珍珠球、鬥草都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在端午節開展的體育運動。從古至今,端午節是一個提倡運動的節日。中醫將精、氣、神稱為三寶,與人體生命息息相關。運動養生正是抓住了這三個環節,調意識以養神以意領氣,調呼吸以練氣,以氣行推動血運,周流全身;以氣導形,通過形體、筋骨關節的運動,使周身筋脈暢通,滋養整個機體。

在日常生活中,走是簡單易行有效的運動方式,我國傳統醫學認為走為百鍊之祖。健步走健身,鍛鍊者可選擇上午或傍晚鍛鍊,運動中身體放鬆、頭部端正、目視前方、兩臂自然擺動、兩腿自然邁步,步幅較普通步子稍大,步速較普通步行稍快,保持精神飽滿,呼吸自然有節律。走路時達到頭目清爽、足部發熱,全身微微出汗、心情愉悦狀態為最佳。

國小端午節的習俗作文 篇20

端午節有許多的習俗,如吃棕子、賽龍舟等。在我媽媽的故鄉——三明就有一種“插茱萸”的習俗。

茱萸是一種草,它細細長長的,又是綠油油的。每到端午節,當地的老人們就會在自家的每一個門的兩旁都插上一?茱萸,以求神靈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見外公搬來一節長梯,在門的旁邊(門框前)架好,然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茱萸草,拜了拜天,口裏唸唸有詞,然後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後,外公仔細找這門邊的裂縫,等到找到了裂縫之後,再把那一?茱萸草插上去,然後下來。

我們和外公在遠處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門上被我們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風徐徐吹過,門旁的茱萸在微風中輕輕搖擺着身體,好像笑這對我們説“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端午節習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隨這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少人會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議:大家要保持這種習俗把古老又悠久的習俗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

國小端午節的習俗作文 篇21

記得小的時候,因為只有端午節才能吃到粽子,每逢將近節日的時候,恨不得一天吃幾頓都是粽子,這也是我愛上糯米的原因。現在,粽子成了一種美食,可以隨時買到好吃的粽子,只是始終吃不出記憶中的味道。

原本端午節是紀念屈原老先生的節日,然而現在,身在他鄉,端午節成為了我思念家鄉粽子的節日,即使吃不到,也要想想。

賽龍舟也是端午節的一大節目,説實話,我只見過一次,每次看賽龍舟的人特別多,家裏人擔心我們小孩不夠壯,被人擠到河裏去,所以極力反對我們參加這種熱鬧活動。

家鄉的端午節雖然比較簡單,沒有元宵、中秋那麼重要。但是所謂的傳統習俗也還是有三個的,不知道我有沒有記錯或是遺漏。一是要煮鹹鴨蛋來吃,當然也可以有雞蛋、鵝蛋等等。二是門上插艾草。艾草,據説能夠辟邪,艾草的另外一個用處就是曬乾以後,擰成繩子狀,用火點住一頭,慢慢燃燒,由於是繩子狀,燃燒不是很充分,會有很多煙,而這些煙就可以用來驅蚊。所以端午節後,等艾草曬乾,我們就經常這樣在院子裏點上艾草繩,用來驅蚊。三是吃桃子,我喜歡吃那種硬硬的青桃子,不是很甜,但有點甜;軟的桃子太甜,而且桃汁會淋的到處都是。

其實,家鄉的端午節的習俗就是這樣,在簡單中就能帶出家鄉的純樸,和端午節節日的歡樂以及鄰里間的一種互動。

唉,好想家,好想家裏的親人,在端午節到來之際誠祝家裏一切都平安!

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記得買粽子吃哦!

國小端午節的習俗作文 篇22

今天,陶翎翎的外公在階梯教室裏給我們講了關於端午節的知識,其中端午節的習俗我最感興趣。

端午節我們都要吃粽子,那為什麼要吃粽子呢?那是因為在很久很久以前楚國一代有個人叫屈原,有一次它向朝庭提出想讓幾個國家聯合打敗強大的秦國,可卻沒有得到批准,還被髮配到很遠的地方。最後楚國戰敗了,屈原很傷心,就揹着一些大大的石頭跳到了楚江中。老百姓為了不讓魚和蝦把屈原的屍體吃掉,就不住地往江裏扔好吃的粽子給魚兒吃。

端午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像賽龍舟呀,掛香囊啊等等許多習俗。

這次講座我學到的關於端午節的知識可真多呀!

國小端午節的習俗作文 篇23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的由來,傳説是楚國著名愛國詩人,當聽説自己的國家滅亡時,難忍亡國之痛,悲痛欲絕,於是,在公元前二七八年農曆五月五日投江而死。

每到端午節的時候,主要的活動是包粽子,賽龍舟。我先説包粽子吧,包粽子先要把蘆葦葉煮一下,糯米泡兩至三個小時,然後把米包在葉子裏,再煮上一小時。賽龍舟就更有意思了,每條船上都配有漿手和舵手船頭有?船尾有鑼,用鑼鼓指揮槳手們行動一致。因此,划龍舟比賽時,河面上鑼鼓喧天,加上兩岸觀眾的吶喊聲,真是熱鬧非凡啊。

如今,每到端午節,人們仍要在江河裏划龍舟,包粽子……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可見詩人作品和愛國情懷是永存的。

國小端午節的習俗作文 篇24

端午節在中國的民間節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節日,粽子、插艾蒿等都是端午節的特色。

小時候過端午節我足足能提前興奮上一週,因為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粽子了,那個時候生活比較單調,也很苦,不是過節平常是什麼也吃不到的。説起粽子,它不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過程中,體現着樂趣。每年端午一到,母親在頭一天晚上泡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親一起包,綠綠的粽葉里加上糯米和大棗,包成三稜形的粽子,包好後放在大鍋裏足足煮上3、4個鐘頭之後,母親把粽子泡在備好的兩水桶內,涼了以後細細地撥開竹葉,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紅的大棗就露出頭來,蘸白糖再吃,那時吃起來是那麼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節早晨,起牀後,母親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今後一直帶着,據説可以去病除邪。其實在我心裏,這些五彩的絲線在我心裏是那些精美手鐲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會花些錢給自己的小孩買香荷包帶在身上,我的母親是自己親手用些小布頭做的,裏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這樣我們也很高興。

回憶兒時過節是快樂的,節日的氣氛也比現在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eri/duanwu/k9wyp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