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節日慶典 >重陽節 >

有關於重陽節的故事(精選18篇)

有關於重陽節的故事(精選18篇)

有關於重陽節的故事 篇1

白衣送酒

有關於重陽節的故事(精選18篇)

大詩人陶淵明酷愛菊花,菊花是經得起秋後風霜摧折的花卉,象徵着高潔的品格。陶淵明生活在晉宋易代的亂世,不滿當時的政治傾軋和官吏的腐敗,也有高潔的品格,正和菊花的精神契合。他辭去官職,回到家鄉柴桑隱居,在宅旁東籬邊種了許多菊花,朝夕觀賞。他的名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歷來為人傳頌。陶淵明喜歡喝酒,可是因為家貧,時常缺酒。那年重陽,陶淵明在籬邊賞菊,卻沒有酒喝,不能一醉,他只得採了一把菊花在手裏,嗅嗅嚼嚼,聊以為遣。然而菊花畢竟不能代酒,陶淵明正在百無聊賴的時候,忽然遠處來了一個白衣人,那人原是江州刺史王弘派來的差人,特地送酒來給陶淵明的。陶淵明喜出望外,立即打開酒甕,對着菊花開懷暢飲,盡醉方休。

有關於重陽節的故事 篇2

孟嘉落帽

盂嘉是東晉時代的着名文人。他在當時最有權勢的大將軍兼荊州刺史桓温的幕下當參軍。九月九日,大將軍桓温邀集賓客幕僚作登高盛會,在山頂大擺筵席,飲酒賦詩。出席節宴的人都衣冠楚楚,穿戴整齊,杯盞相酬,興致很高。突然,一陣風颳過,把盂嘉頭上的帽子吹落在地。孟嘉這時已有幾分酒意,竟然沒有察覺帽子已不在頭上。但主人桓温已經看見了,便叫在座的孫盛作文章嘲笑他。孫盛也是當時很着名的文人,他遵照桓温的命令,在席間寫了一篇文章責難盂嘉。沒料到孟嘉雖已酒醉,但神志不亂,依然文思敏捷。孫盛的文章剛做好,他草草一看,立刻提起筆來,作了一篇文章酬答。滿座的人讀了他的文章,都歎息稱好,一時傳為美談。

有關於重陽節的故事 篇3

驪山傳説

説是很早以前,有個莊户人家住在驪山下,全家人都很勤快,日子過得也不錯。

有一天,這家主人從地裏回來,半路上碰上個算卦先生,因為天快黑了,這先生還沒找上歇處。由於主人家裏很窄,只有個草棚子房,於是就在灶房裏打了個草鋪,讓妻子兒女都在草鋪上睡,自己陪着算卦先生睡在炕上,湊合着過。

第二天天剛亮,算卦先生要走,莊户人叫醒妻子給先生做了一頓好吃喝,又給先生裝了一袋白蒸饃。算卦先生出了門,看了看莊户人住的地方,叮嚀他説:"到九月九,全家高處走。"莊户人想,我平日沒做啥怪事,又不想升官,上高處走啥呢?但又一想,人常説算命先生會看風水精通天文,説不定我住的地方會出啥麻瘩。到了九月九,就到高處走一走吧,全當讓全家人看看風景。

到了九月九,莊户人就帶着妻子兒女背上花糕香酒,登上驪山高峯去遊玩。等他們上山後,半山腰突然冒出一股泉水直衝他家,把他家的草棚子一下子就沖垮了。不大功夫,整個一條山溝都被泡了。莊户人家這才明白算卦先生為什麼讓他全家九月九登高。

這事傳開後,人們就每逢夏曆九月九,扶老攜幼去登高,相沿成俗,一直流傳到今。

有關於重陽節的故事 篇4

農曆九月初九,是我國民間傳統節日重陽節。早在春秋戰國時的《楚辭》中已提到了。屈原的《遠遊》裏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這裏的“重陽”是指天,還不是指節日。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則已明確寫出重陽的飲宴了:“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閒居》詩序文中説:“餘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這裏同時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

到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慶賀,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此風俗一直流傳到清代。

重陽節,是我國農民喜慶豐收的一個節日。農曆九月,正是金色秋收季節,加之“九” 與“久”諧音,“久久”又有“宜於長久”、“年年豐收”的意思,故於重九日有慶祝風俗。

有關於重陽節的故事 篇5

大詩人陶淵明酷愛菊花,菊花是經得起秋後風霜摧折的花卉,象徵着高潔的品格。陶淵明生活在晉宋易代的亂世,不滿當時的政治傾軋和官吏的腐敗,也有高潔的品格,正和菊花的精神契合。他辭去官職,回到家鄉柴桑隱居,在宅旁東籬邊種了許多菊花,朝夕觀賞。

他的名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歷來為人傳頌。陶淵明喜歡喝酒,可是因為家貧,時常缺酒。那年重陽,陶淵明在籬邊賞菊,卻沒有酒喝,不能一醉,他只得採了一把菊花在手裏,嗅嗅嚼嚼,聊以為遣。

然而菊花畢竟不能代酒,陶淵明正在百無聊賴的時候,忽然遠處來了一個白衣人,那人原是江州刺史王弘派來的差人,特地送酒來給陶淵明的。陶淵明喜出望外,立即打開酒甕,對着菊花開懷暢飲,盡醉方休。

有關於重陽節的故事 篇6

東漢時,汝南縣裏有一個叫桓景的農村小夥子,父母雙全,妻子兒女一大家。日子雖然不算好,半菜半糧也能過得去。誰知不幸的事兒來了。汝河兩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屍首遍地沒人埋。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重陽節的傳説故事(5篇)。

桓景小時候聽大人們説:“汝河裏住有一個瘟魔,每年都要出來到人間走走。它走到哪裏就把瘟疫帶到哪裏。桓景決心訪師求友學本領,戰瘟魔,為民除害。聽説東南山中住着一個名叫費長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裝,起程進山拜師學藝。

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晝夜地練開了。轉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練劍,費長房走到跟前説:“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來。你趕緊回鄉為民除害。我給你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你家鄉父老登高避禍。”仙翁説罷,用手一指,一隻仙鶴展翅飛來,落在桓景面前。桓景跨上仙鶴向汝南飛去。桓景回到家鄉,召集鄉親。把大仙的話給大夥兒説了。九月九那天,他領着妻子兒女、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子每人分了一片,説這樣隨身帶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啄了一口,説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鄉親們安排好,就帶着他的降妖青龍劍回到家裏,獨坐屋內,單等瘟魔來時交戰降妖。

不大一會兒,只聽汝河怒吼,怪風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來,穿過村莊,走千家串萬户也不見一個人,忽然抬頭見人們都在高高的山上歡聚。它竄到山下,只覺得酒氣刺鼻,茱萸衝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裏走去。只見一個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聲向前撲去。桓景一見瘟魔撲來,急忙舞劍迎戰。鬥了幾個回合,瘟魔戰他不過,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聲把降妖青龍劍拋出,只見寶劍閃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後,汝河兩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們把九月九登高避禍、桓景劍刺瘟魔的事,父傳子,子傳孫,一直傳到現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

有關於重陽節的故事 篇7

農曆九月初九,是我國民間傳統節日重陽節。早在春秋戰國時的《楚辭》中已提到了。屈原的《遠遊》裏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這裏的“重陽”是指天,還不是指節日。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則已明確寫出重陽的飲宴了:“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閒居》詩序文中説:“餘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這裏同時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

到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慶賀,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此風俗一直流傳到清代。

重陽節,是我國農民喜慶豐收的一個節日。農曆九月,正是金色秋收季節,加之“九” 與“久”諧音,“久久”又有“宜於長久”、“年年豐收”的意思,故於重九日有慶祝風俗。

有關於重陽節的故事 篇8

盂嘉是東晉時代的着名文人。他在當時最有權勢的大將軍兼荊州刺史桓温的幕下當參軍。九月九日,大將軍桓温邀集賓客幕僚作登高盛會,在山頂大擺筵席,飲酒賦詩。出席節宴的人都衣冠楚楚,穿戴整齊,杯盞相酬,興致很高。

突然,一陣風颳過,把盂嘉頭上的帽子吹落在地。孟嘉這時已有幾分酒意,竟然沒有察覺帽子已不在頭上。但主人桓温已經看見了,便叫在座的孫盛作文章嘲笑他。孫盛也是當時很着名的文人,他遵照桓温的命令,在席間寫了一篇文章責難盂嘉。

沒料到孟嘉雖已酒醉,但神志不亂,依然文思敏捷。孫盛的文章剛做好,他草草一看,立刻提起筆來,作了一篇文章酬答。滿座的人讀了他的文章,都歎息稱好,一時傳為美談。

有關於重陽節的故事 篇9

説是很早以前,有個莊户人家住在驪山下,全家人都很勤快,日子過得也不錯。

有一天,這家主人從地裏回來,半路上碰上個算卦先生,因為天快黑了,這先生還沒找上歇處。由於主人家裏很窄,只有個草棚子房,於是就在灶房裏打了個草鋪,讓妻子兒女都在草鋪上睡,自己陪着算卦先生睡在炕上,湊合着過。

第二天天剛亮,算卦先生要走,莊户人叫醒妻子給先生做了一頓好吃喝,又給先生裝了一袋白蒸饃。算卦先生出了門,看了看莊户人住的地方,叮嚀他説:“到九月九,全家高處走。“莊户人想,我平日沒做啥怪事,又不想升官,上高處走啥呢?但又一想,人常説算命先生會看風水精通天文,説不定我住的地方會出啥麻瘩。到了九月九,就到高處走一走吧,全當讓全家人看看風景。

到了九月九,莊户人就帶着妻子兒女背上花糕香酒,登上驪山高峯去遊玩。等他們上山後,半山腰突然冒出一股泉水直衝他家,把他家的草棚子一下子就沖垮了。不大功夫,整個一條山溝都被泡了。莊户人家這才明白算卦先生為什麼讓他全家九月九登高。

這事傳開後,人們就每逢夏曆九月九,扶老攜幼去登高,相沿成俗,一直流傳到今。

有關於重陽節的故事 篇10

重陽節的名稱得來是因為,古人以九為“陽數”,九月九日則是雙九,也就是重陽日。關於重陽節的來歷,有一個具有濃厚神話色彩的傳説。

傳説在公元前三世紀,那時有一個神通廣大的人,名字叫費長房。他不僅能 呼風喚雨,還能遣神捉鬼。有一個叫桓景的青年知道後,很崇拜他,要拜他為師 。由於這個青年決心很大,費長房就收他為徒,教他學本領。

有一天,費長房對桓景説:“九月九日這天,你們全家將有一個大災難降臨 ,你要提早作好準備。”桓景聽了,十分驚慌,連忙跪下求師傅教給他躲避災難的辦法。費長房説: “九月九日這一天,你多做幾個紅色的布袋,裏面放進茱萸,纏到胳膊上,再帶 些用菊花浸泡的酒,攜帶全家老小到一個高坡上飲酒。這樣,就可避開大禍。” 桓景認真地照師傅的辦法去做了。到了九月九日這一天的清晨,桓景帶着全 家來到附近的高坡上,平安地渡過了這一天。

晚上,桓景和家人一起回到家中一 看,大吃一驚,家裏的牛羊雞犬都死了。他們果真避過了一場災難。從此,重 陽登高、插茱萸、飲菊花酒,相沿成習,流傳了兩千多年。

有關於重陽節的故事 篇11

重陽節,一箇舊有的傳統節日,現在已經很少人慶祝了。有者甚至是不懂這個節日的存在,他們所知道的也不過是九月七年級到初九是九皇爺大誕。

九月初九,是我們傳統節日中其中一個已經鮮為人知的節日。每一年的這一天,人們都會離開家到處去旅行或爬山。

原來,這是有它的典故的。話説,在東漢時期,有一個能預言未來的道長。他懂法術,並且擅長驅魔。

有一天,他向他的門徒説,災禍之神將在農曆九月初九降臨人間。他交待他的門徒到鄉間去將災禍之神征服。道長給了他的門徒捆紮好的草藥及一壺菊花酒。他要他的門徒將這些藥和酒帶去給人們以化解災禍。

他的門徒乘仙鶴而去,將道長的草藥和菊花酒分派給眾人。同時,把他們帶到山上去。喝了菊花酒及草藥,災禍之神就不敢接近他們了。

當災禍之神到來村莊時,發現村裏的人都不見了。它發現人們都跑到山上去了,就趕緊奔到山的那邊去。可是,它是怎麼也接近不了。後來還被道長的門徒刺傷。

從此以後,每到農曆九月初九,人們都會到山上去或出外遊玩,以避開災禍之神。談到九月初九,最為人知道的還是從九月七年級到初九慶祝的九皇爺誕。這在馬來西亞各個地區都很多人慶祝。

有關於重陽節的故事 篇12

和大多數傳統節日一樣,重陽節也有古老的傳説。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陽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

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桓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點兒喪了命。病癒之後,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魔。桓景四處訪師尋道,訪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終於打聽到在東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桓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在仙鶴指引下,終於找到了那個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長,仙長為他的精神所感動,終於收留了桓景,並且教給他降妖劍術,還贈給他一把降妖寶劍。桓景廢寢忘食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桓景叫到跟前説:“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來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桓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並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桓景騎着仙鶴趕回家去。

桓景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準備。中午時分,隨着幾聲怪叫,瘟魔衝出汝河,但是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這時桓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在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就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

後來,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看做是免災避禍的活動。另外,在中原人的傳統觀念中,雙九還是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所以後來重陽節被立為老人節。(茱萸:一種有濃烈香氣的植物。)

有關於重陽節的故事 篇13

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的蹂躪。

一場瘟疫奪走了恆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差點兒喪了命。恆景病癒後辭別了妻子和鄉親,決心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恆景訪遍名山高土,終於打聽到東方一座最古老的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在仙鶴指引下,仙長終於收留了恆景,仙長教他降妖劍術外,又贈他一把降妖劍。恆景廢寢忘食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恆景叫到跟前説:“明天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了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茯酒,並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恆景騎着仙鶴趕回家。

恆景回到家鄉,初九的早晨,他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座山上,然後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中午時分,隨着幾聲怪叫瘟魔衝出汝河,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吹來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

有關於重陽節的故事 篇14

大詩人陶淵明酷愛菊花,菊花是經得起秋後風霜摧折的花卉,象徵着高潔的品格。陶淵明生活在晉宋易代的亂世,不滿當時的政治傾軋和官吏的腐敗,也有高潔的品格,正和菊花的精神契合。他辭去官職,回到家鄉柴桑隱居,在宅旁東籬邊種了許多菊花,朝夕觀賞。

他的名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歷來為人傳頌。陶淵明喜歡喝酒,可是因為家貧,時常缺酒。那年重陽,陶淵明在籬邊賞菊,卻沒有酒喝,不能一醉,他只得採了一把菊花在手裏,嗅嗅嚼嚼,聊以為遣。

然而菊花畢竟不能代酒,陶淵明正在百無聊賴的時候,忽然遠處來了一個白衣人,那人原是江州刺史王弘派來的差人,特地送酒來給陶淵明的。陶淵明喜出望外,立即打開酒甕,對着菊花開懷暢飲,盡醉方休。

有關於重陽節的故事 篇15

古時候,汝(rǔ)河邊一個村子裏,住着一個小夥子,名叫桓(huán)景。他家裏有父母和妻子,一家人和和睦(mù)睦,日子過得十分快樂。

天有不測風雲。有一年,汝河裏忽然出了一個瘟(wēn)魔,岸邊很多村莊流行起了瘟疫(yì),死了不少人。桓景一家人也被染上了,父母和妻子都死了,只有桓景活了下來。

桓景病好後,一心想除掉瘟魔,讓鄉親們不再受害。他聽説東南方的山中有一位叫費長房的神仙,能降妖除魔,決定前去拜(bài)師學藝。

桓景帶上一袋乾糧上路了。他一路走,一路打聽,翻過了一座又一座山,蹚(tāng)過了一條又一條河,磨破了一雙又一雙鞋,終於見到了費長房。費長房和藹(ǎi)地對他説:“我看你一心想為民除害,就收下你這個徒弟吧。”他交給桓景一把降〔xiáng〕妖寶劍,又教他降魔的武藝。桓景每天勤學苦練,終於練成了一身好武藝。

一天早晨,桓景正在練劍,費長房走過來對他説:“徒兒,你在這兒快一年了。我算了一下,瘟魔又要出來害人了。我給你一把茱萸(zhūyú)葉、一瓶菊花酒。你趕緊回家,先讓鄉親們登高避災,然後再去斬妖除魔。”他一招手,飛來一隻仙鶴(hè),讓桓景騎在背上,把他送回了家。

到了瘟魔出來那天,桓景分給鄉親們每人一片茱萸葉,叫大家帶在身邊,又讓每人喝了一口菊花酒,然後領着大家登上了附近的一座高山。

中午時分,隨着幾聲怪叫,瘟魔爬上了河岸,趾(zhǐ)高氣揚地走進村裏。他發現村裏一個人也沒有,就四處張望,最後發現村民們都躲在山上,便狂叫着向山上衝去。剛到山腳下,突然一陣濃郁的茱萸葉香和菊花酒氣迎面撲來,瘟魔頓時頭暈眼花,哼哼呀呀地在原地打轉。桓景手持寶劍從山上直衝下來,和瘟魔展開了搏鬥。瘟魔見勢不妙,轉身就逃。桓景對準他的後背嗖(sōu)地擲(zhì)出寶劍,哧(chī)的一聲就把他扎死了。

從此,汝河兩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侵襲了。

這一天是農曆九月初九。此後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要舉行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活動,來紀念桓景剷除瘟魔、為民除害。因為九月初九又是重陽日,所以人們就把這一天叫做“重陽節”。

有關於重陽節的故事 篇16

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的蹂躪。

一場瘟疫奪走了恆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差點兒喪了命。恆景病癒後辭別了妻子和鄉親,決心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恆景訪遍名山高土,終於打聽到東方一座最古老的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在仙鶴指引下,仙長終於收留了恆景,仙長教他降妖劍術外,又贈他一把降妖劍。恆景廢寢忘食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恆景叫到跟前説:“明天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該回去為民除害地”仙長送了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茯酒,並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恆景騎着仙鶴趕回家。

恆景回到家鄉,下百初九的早晨,他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座山上,然後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中午時分,隨着幾聲怪叫瘟魔衝出汝河,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吹來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瘟魔戛然止步,臉色突變,恆景手持降妖劍追下山來,幾在合就把温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傳下來。

有關於重陽節的故事 篇17

説是很早以前,有個莊户人家住在驪山下,全家人都很勤快,日子過得也不錯。

有一天,這家主人從地裏回來,半路上碰上個算卦先生,因為天快黑了,這先生還沒找上歇處。由於主人家裏很窄,只有個草棚子房,於是就在灶房裏打了個草鋪,讓妻子兒女都在草鋪上睡,自己陪着算卦先生睡在炕上,湊合着過。

第二天天剛亮,算卦先生要走,莊户人叫醒妻子給先生做了一頓好吃喝,又給先生裝了一袋白蒸饃。算卦先生出了門,看了看莊户人住的地方,叮嚀他説:"到九月九,全家高處走。

"莊户人想,我平日沒做啥怪事,又不想升官,上高處走啥呢?但又一想,人常説算命先生會看風水精通天文,説不定我住的地方會出啥麻瘩。到了九月九,就到高處走一走吧,全當讓全家人看看風景。

到了九月九,莊户人就帶着妻子兒女背上花糕香酒,登上驪山高峯去遊玩。等他們上山後,半山腰突然冒出一股泉水直衝他家,把他家的草棚子一下子就沖垮了。不大功夫,整個一條山溝都被泡了。莊户人家這才明白算卦先生為什麼讓他全家九月九登高。

這事傳開後,人們就每逢夏曆九月九,扶老攜幼去登高,相沿成俗,一直流傳到今。

有關於重陽節的故事 篇18

東漢時,汝南縣裏有一個叫桓景的農村小夥子,父母雙全,妻子兒女一大家。日子雖然不算好,半菜半糧也能過得去。誰知不幸的事兒來了。汝河兩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屍首遍地沒人埋。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

桓景小時候聽大人們説:“汝河裏住有一個瘟魔,每年都要出來到人間走走。它走到哪裏就把瘟疫帶到哪裏。桓景決心訪師求友學本領,戰瘟魔,為民除害。聽説東南山中住着一個名叫費長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裝,起程進山拜師學藝。

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晝夜地練開了。轉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練劍,費長房走到跟前説:“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來。你趕緊回鄉為民除害。我給你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你家鄉父老登高避禍。”仙翁説罷,用手一指,一隻仙鶴展翅飛來,落在桓景面前。桓景跨上仙鶴向汝南飛去。桓景回到家鄉,召集鄉親。把大仙的話給大夥兒説了。九月九那天,他領着妻子兒女、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子每人分了一片,説這樣隨身帶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啄了一口,説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鄉親們安排好,就帶着他的降妖青龍劍回到家裏,獨坐屋內,單等瘟魔來時交戰降妖。

不大一會兒,只聽汝河怒吼,怪風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來,穿過村莊,走千家串萬户也不見一個人,忽然抬頭見人們都在高高的山上歡聚。它竄到山下,只覺得酒氣刺鼻,茱萸衝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裏走去。只見一個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聲向前撲去。桓景一見瘟魔撲來,急忙舞劍迎戰。鬥了幾個回合,瘟魔戰他不過,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聲把降妖青龍劍拋出,只見寶劍閃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後,汝河兩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們把九月九登高避禍、桓景劍刺瘟魔的事,父傳子,子傳孫,一直傳到現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

標籤: 重陽節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eri/chongyang/wgoyo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