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節日慶典 >重陽節 >

關於九九重陽節的古詩

關於九九重陽節的古詩

重陽節在中國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你知道關於九九重陽節的古詩嗎?下面本站小編精心整理了關於九九重陽節的古詩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關於九九重陽節的古詩
關於九九重陽節的古詩1:

九日置酒宋代:宋祁

秋晚佳晨重物華,高台覆帳駐鳴笳。

遨歡任落風前帽,促飲爭吹酒上花。

溪態澄明初雨畢,日痕清淡不成霞。

白頭太守真愚甚,滿插茱萸望辟邪。

近人陳衍説:“九日登高,不作感慨語,似只有此詩。”(《宋詩精華錄》)評價得很好。

詩的首聯破題。起句點明節令,音調高揚。絢麗的物華,宜人的秋色,令詩人為之神馳。一個“重”字流露出詩人流連光景之意,領起全詩。同樣寫秋晨,則“雲物悽清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趙嘏《長安秋望》),有送目傷秋之愁;“白雁南飛天欲霜,蕭蕭風雨又重陽”(魯淵《重九》),則有去國懷鄉之思。而宋祁此句,不作愁語,氣局一新。這也是詩人境遇氣質使然。

次句由“重”字引出。“高台覆帳駐鳴茄”,氣派十足。又是“高台”,又是“覆帳”,又是“鳴茄”,其場面之闊綽,氣氛之熱烈,歷歷如繪。這決非庶民之登高,而是富貴人賞秋的情景。詩人少年得志,一生顯達,歷任知制誥、工部尚書、翰林學士承旨,晚年知成都府,該詩中有“白首太守”之句,應是晚年在成都所作。

頷聯承上,寫佳日興會,形象鮮明。出句與對句分寫登高與飲酒兩個場面。“遨歡”、“促飲”二語,道出了高朋滿座、觥籌交錯的盛況。“任落風前帽”一句活用典故。《晉書·孟嘉傳》:“孟嘉為桓温參軍,九日遊龍山,風至,吹嘉帽,温命孫盛為文嘲之。”古人把此事作為風流美事,杜甫曾反其意而用之:“羞將短髮還吹帽,笑倩旁人為正冠。”(《九日藍田崔氏莊》)甚為宋人所激賞。宋祁又反杜詩之意。一用“羞”,一用“住”;一沉鬱,一灑脱。顯示心境不同,詩境亦不同。“爭吹酒上花”,意謂爭飲菊花酒。重陽節登山飲菊花酒是自古以來的傳統雅事。“任落”、“爭吹”兩詞相反相成。詩人興會淋漓之狀畢現。

關於九九重陽節的古詩2:

九日閒居·並序魏晉:陶淵明

餘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

世短意常多,斯人樂久生。

日月依辰至,舉俗愛其名。

露悽暄風息,氣澈天象明。

往燕無遺影,來雁有餘聲。

酒能祛百慮,菊解制頹齡。

如何蓬廬士,空視時運傾!

塵爵恥虛罍,寒華徒自榮。

斂襟獨閒謠,緬焉起深情。

棲遲固多娛,淹留豈無成。

據《宋書·陶潛傳》載,陶淵明歸隱後閒居家中,某年九月九日重陽節,宅邊的菊花正開,然因家貧無酒,遂在菊花叢中坐了很久,正在惆悵感傷之際,忽然做江州刺史的王宏派人送來了酒,淵明也不推辭,開懷暢飲,飲則醉,醉則歸,不拘禮儀,頹然自放,表現了他不受拘束,純任自然的天性。這首詩根據其小序中所説的情形來看,與此詩中所敍之事略同,考王宏為江州刺史始於公元420xx年(義熙十四年),時淵明已過五十五歲,可見此詩是他的晚年所作。

重陽節自古有飲菊花酒的習俗,據説如此可以延年益壽,《西京雜記》雲:“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令人長壽。”然而這一年的重九,在淵明的宅邊,雖然有一叢叢顏色各異的菊花,然苦於無錢沽酒,只能空食菊花。古人視菊為一種高雅而有氣節的花卉,因她開在眾芳凋落的秋天,故屈原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話,這裏所説的“九華”也就是指菊花,詩人有菊無酒,遂產生出無限感慨。

“世短意常多”四句,以議論領起,解釋了重九之名,並提出感歎人生的主題。意謂人生在世,不過如白駒過隙,正由於其為極暫短的一瞬,故人們產生了各種各樣的煩憂顧慮,也導致了人們企慕長壽永生的祈求。一年一度的重陽佳節按着時序的推移又來到了,人們之所以喜愛這個以“九”命名的節日,因為“九”與“久”諧音,所以對它的喜愛正體現了對長生的渴求。這裏“舉俗愛其名”與小序中的“愛重九之名”一致。“世短意常多”一句煉意極精,前人以為是古詩“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兩句的濃縮,體現了淵明駕馭語言的本領(宋李公煥《箋註陶淵明集》卷二)。

“露悽暄風息”至“寒華徒自榮”十句寫景抒情,感歎自己有菊無酒,空負良辰美景。露水悽清,暖風已止,秋高氣爽,天象清明,飛去的燕子沒有留下蹤影,北來的大雁還有聲聲餘響。詩人説:據説酒能祛除心中的種種煩惱,菊花能令人制止衰老,而為何我這隱居的貧士只能讓重陽佳節白白地過去!酒器中空空如也,積滿灰塵,而秋菊卻在籬邊空自開放。這裏描寫了一幅天朗氣清的深秋景象,與詩人自己貧寒潦倒的處境正成鮮明對照,自然景象的美好反襯出詩人心緒的寥落,大好的時光在白白消逝,盛開的菊花也徒自爭豔,詩人於是感慨系之。

“斂襟獨閒謠”即寫詩人的感歎,他整斂衣襟,獨自閒吟,而思緒遼遠,感慨遙深。想自己遊息于山林固然有不少歡樂,但留滯人世不能就一無所成。詩人在這裏不僅感歎人生的短暫,而且對人生的價值重新作了審視,詩中關於“深情”的內容並沒有加以明確説明,只是隱隱約約地點出了作者悲從中來的原因不僅僅是為了無酒可飲,而更大的悲痛隱藏在心中,這就是詩人對人生的思考與對自身價值的探求。故清代延君壽《老生常談》中説:“《九日閒居》一首,上面平平敍下,至末幅‘斂襟獨閒謠,緬焉起深情’,忽作一折筆以頓挫之,以下二句‘棲遲固多娛,淹留豈無成’,以一意作兩層收束,開後人無數法門。”就指出了此詩結尾的意藴。全詩一氣直下,其主旨似在表明人生短促而自己又不能及時行樂,空負秋光的悲歎,然忽又説“淹留豈無成”,更翻出一層意思,所以延氏説是“一意兩層收束”。

關於九九重陽節的古詩3:

次韻李節推九日登南山宋代:陳師道

平林廣野騎台荒,山寺鐘鳴報夕陽。

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

巾欹更覺霜侵鬢,語妙何妨石作腸。

落木無邊江不盡,此身此日更須忙。

這首詩是重陽登高即景抒懷之作。1089年(元祐四年),作者在徐州任州學教授,詩即作於此時。

詩的開頭兩句寫景:“平林廣野騎台荒,山寺鐘鳴報夕陽。”廣闊的原野上,遠處平林漠漠,戲馬台一帶已經荒涼了。山寺裏送來晚鐘的聲音,彷彿報知人們,已到夕陽快要下山的時候。詩句中點明瞭季節、地點和時間,語意閒雅。第三四兩句抒情:“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時節易得,又是一年的重陽。每逢佳節,人們便有思親之感;而菊花卻依舊開放,還是和去年一樣,送來陣陣的寒香。寒花,指菊花。詩句中含有“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唐代劉希夷《代悲白頭翁》)的感慨。自然的規律,總是如此。

五六兩句,記節日清遊的情況:“巾欹更覺霜侵鬢,語妙何妨石作腸。”頭巾被風吹得歪斜了,詩人更覺得清霜已侵上了鬢髮。詩歌的語言佳妙,也有“清便富麗”的高致,就像宋廣平寫《梅花賦》,措詞婉媚,並不礙其鐵石心腸一樣。這兩句寫的是登高賦詩,妙在隱而不露。結尾兩句:“落木無邊江不盡,此身此日更須性。”抒發遊賞以後的感想。“落木”句用杜甫《登高》詩“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匯滾滾來”句意,寫傍晚登覽所見的遠近景象。“此身”句感歎節物如此可念,登臨清賞的機會正不應放棄,而此日此身,還須忙於世務,很難得有時間,這又是十分可惜的。

陳師道作詩多學杜甫,這首也是學杜甫有得之作,瘦勁渾厚。三四兩句語淡而有高致。

標籤: 九九重陽 古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eri/chongyang/vl0rp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