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講話稿 >思想宣傳講話稿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文化底藴(通用3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文化底藴(通用3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文化底藴 篇1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近百年的歷史進程,本質上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與社會革命實踐創新相互激盪、相互促進的歷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上的突破深化造就中國社會一場又一場波瀾壯闊的偉大實踐,中國社會革命偉大實踐的變革成就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一次又一次實現歷史飛躍。已經完成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是如此,正在進行的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同樣是如此。40年來,馬克思主義再一次深刻地改變了中國,中國也不斷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文化底藴(通用3篇)

改革開放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創造出的偉大實踐成果

馬克思主義是實踐的理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更是以實踐為鮮明指向。正像毛澤東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強調的:“要使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際運動結合起來,是為着解決中國革命的理論問題和策略問題而去從它找立場,找觀點,找方法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找對了立場、觀點、方法,就會結出實踐的碩果。中國在上個世紀70年代末開啟的改革開放“這場中國的第二次革命”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結出的實踐碩果。

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中國社會的最大實際,什麼是中國社會最基本的國情,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永恆的課題在20世紀下半葉更加突顯出來。通過解放思想,重新確立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中國共產黨人作出我國尚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論斷,並把它作為制定一切方針政策的根本依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特指我國在生產力落後、商品經濟不發達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然要經歷的特定階段”。鄧小平講得更明確,“我國從五十年代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到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基本實現,至少需要上百年時間,都屬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理論突破與創新,奠定了改革開放堅實的理論基礎。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是主要矛盾,要解決這一主要矛盾,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逐步實現社會主義的現代化,並且為此而改革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中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部分,這就需要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僅體現在生產力水平比較低,還體現在制度建設不夠成熟、沒有定型。所以,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以後,還要繼續調整、改變束縛生產力發展的一些體制機制,建立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各類體制和相應運行機制,讓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這就是40年來改革開放已經和正在做的事情。

隨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不斷深化,束縛中國社會的一些僵化保守的觀念不斷被打破,新的認識、新的政策不斷湧現。黨的十二大提出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提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黨的十三大提出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經濟的體制應該是計劃與市場內在統一的體制;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後,提出建立適應有計劃商品經濟發展的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在這一思想與實踐相交織的歷史進程中,鄧小平提出一系列精闢論斷: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等等。這從根本上解除了把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看作屬於社會基本制度範疇的思想束縛,使得中國社會在計劃與市場關係問題上的認識有了新的重大突破,最終把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同發展市場經濟結合起來,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偉大歷史轉折。

用馬克思主義寬廣的眼界觀察世界,對時代主題的判斷也發生了重大變化。一方面,二戰以來科學技術的進步使得經濟國際化、全球一體化的程度不斷加深,國家間的相互依存關係大大增強,沒有一個國家能單純依靠軍事力量贏者通吃還能全身而退,發生世界大戰的概率越來越小。另一方面,總結歷史經驗,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能成功的,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而且,“中國是一個大的市場,許多國家都想同我們搞點合作,做點買賣,我們要很好利用”。伴隨着“和平和發展是當代世界的兩大問題”科學判斷的作出,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中國把對外開放確立為基本國策,打開國門搞建設,大踏步地趕上時代,從建立經濟特區到“三來一補”,從堅定“復關”到成功“入世”,從被動融入到主動引領,實現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 中國把堅持獨立自主同參與經濟全球化結合起來,這是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思想在當代中國的運用與實踐。作為馬克思主義者,中國共產黨人清醒地認識到,推動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力量只有在世界歷史的意義上才可能真正存在,更加美好的人類社會發展狀態也只有在世界歷史的意義上才可能真正實現。於是,在一些西方發達國家開始反全球化,甚至準備築牆把自己封閉起來的時候,中國社會成為中流砥柱,扛起了捍衞推動改善經濟全球化的大旗。“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提出5年多來,越來越為國際社會所認同,成為建設一個更加美好世界的全球共識;“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年多來,已有140多個國家和地區、80多個國際組織支持和參與,同中國簽署了合作協議,成為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的最廣泛的國際合作平台。中國的改革開放在深刻改變中國的同時也開始深度塑造世界。

改革開放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現歷史飛躍

實踐是理論創新不竭的源泉。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生了改天換地的深刻變革,置身這一歷史鉅變之中的中國人更有資格、更有能力揭示其中所藴含的歷史經驗和發展規律,為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中國的原創性貢獻。我們有這樣的理論自覺,更有這樣的理論自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引領改革開放不斷從輝煌走向輝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又在改革開放的高歌猛進中實現着自身的歷史性飛躍。

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改革開放新的實踐基礎上,認識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走自己的路,不能把書本當教條,不能照搬外國模式,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認識到中國還處在並將長期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一個至少上百年的歷史階段,不能脱離實際,超越階段,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方位;認識到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認識到改革也是一場革命,也是解放生產力,是中國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動力,等等。這一系列來自實踐的認識不斷深化,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外部條件、政治保證、戰略步驟、黨的領導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國統一等一系列基本問題,進而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新的科學水平,形成鄧小平理論,實現了繼毛澤東思想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飛躍。

改革開放實現了中國社會前所未有的發展,也給中國社會和中國共產黨帶來了全新的挑戰。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方位發生了重大變化,我國發展呈現出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徵。中國共產黨如何在“四大考驗”中保持政黨的先進性與純潔性,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中國社會如何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有效避免經濟社會發展“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問題,如何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實現發展的可持續,等等。實踐出考題,理論做答卷。通過對“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的系統深刻回答,在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基礎上,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提高到新的水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創新。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理論創造自當不斷與時俱進。黨的xx大以來,中國社會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讓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讓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讓中國社會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更重要的是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統攬“四個偉大”的實踐也漸次展開。這是我國曆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是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偉大的實踐孕育出偉大的思想。在這樣堅實的實踐基礎上,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應運而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宏大的戰略眼光勾勒出21世紀中國和21世紀社會主義的前途命運,以其對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對歷史規律的深刻揭示,對現實問題的深入分析,對未來發展的深入思考,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又一次飛躍,不斷開闢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新境界。

改革開放40年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政治定力與理論自覺

通過梳理改革開放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關係,認真總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寶貴經驗,深入思考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在邏輯,積極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規律,講清楚40年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做對了什麼,既是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的現實需要,也是不斷開闢馬克思主義新境界的客觀要求。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核心在“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在把握馬克思主義精髓的基礎上堅守馬克思主義立場,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的前提下發展馬克思主義。離開馬克思主義談中國化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是空中樓閣、鏡花水月。指出:“背離或放棄馬克思主義,我們黨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這一根本問題上,我們必須堅定不移,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有絲毫動搖。”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落腳點在“中國”。馬克思主義要真正在中國大地上枝繁葉茂,一定要立足中國國情,彰顯中國風格,要能為開闢中國道路,解決中國問題提供理論支撐與思想保障。離開中國的實際,離開中國的實踐談馬克思主義沒有意義。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是為了裝點門面,不能變成只是拿在手上的箭,連説“好箭”就是不發射。好箭是用來打靶射“的”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要拿馬克思主義這個“矢”來射中國這個“的”的。

同時,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一定要有中國形式、中國風格、中國特點、中國氣派,概言之,要有“中國味”。這中國味,就是幾千年來積澱在中華民族生命和血液中的中國情感、中國意志、中國願望、中國思維等等,就是中國文化的精、氣、神。我們不可能離開自己國家與民族的優秀文化和傳統去進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工作。沒有中華優秀文化沃土的滋養,不可能有馬克思主義的發揚光大、生機勃勃。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關鍵在於“化”,要化為理論、化為信仰、化為武器、化為實踐。毛澤東指出:“任何國家的共產黨,任何國家的思想界,都要創造新的理論,寫出新的著作,產生自己的理論家。”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化”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此基礎上,還要通過理論武裝轉化為中國共產黨人為偉大事業不懈奮鬥的堅定信念,轉化為觀察和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轉化為指導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行為準則。同時,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要從書本里、文件中、會議上走出來,走進羣眾火熱的生活、走向中國蓬勃的實踐,以簡明的內容、通俗的形式、大眾的思維、普及的方式讓羣眾能掌握、會運用。讓廣大羣眾所認知、所接受、所實踐,才能成為人民羣眾的思想武器,也才能把人民羣眾作為自己的物質武器。

理論的最高目標是指導實踐,理論的最高成就是化為實踐。中國社會的發展實踐都應該是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原則的遵循,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要求的踐履,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目標的追求。不能講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如果理論上講的與實踐中做的不僅不一致還相互打架,既損害了理論的權威,也會讓實踐走入誤區。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創造性的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式的馬克思主義,更不能是改旗易幟的馬克思主義。這是改革開放40年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結論,也是改革開放再出發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根本要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文化底藴 篇2

各位嘉賓,各位老師,同學們:

晚上好!

桂洲中學第_屆科技文化藝術節到今天就要結束了。今晚,我們在這裏,以文藝晚會的形式,以“集結號”的形式,把一個多星期以來開展的各項活動當中最精彩的節目,集中放到這裏來展示。因此,今晚的節目,將是最值得期待的視覺和聽覺的盛宴。在這裏,你會驚歎於我們同學出色的才華和卓越的智慧,他們的創造力,以及他們對藝術、對美的獨特理解和詮釋。

我想先闡述一下學校開展科技文化藝術節的意義。

桂洲中學為了落實“和諧進取,全面育人”的辦學理念,在致力於學校文化建設和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方面不遺餘力。一方面,我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間和實物載體,在校園範圍內,通過物質的,環境的,文字的,圖畫的形式,大量創設學校靜態文化,使同學們置身於濃郁的文化氛圍之中,如詩詞長廊、名校長廊、書畫長廊、名人長廊、各種櫥窗、展覽、標語等。另一方面,我們開展大量的、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比如特色課堂、體育競賽、科技文化藝術節,活躍同學們的生活,提供同學們鍛鍊能力和展示才華的機會和舞台。我們認為,靜態文化是基礎,活動文化是重點。把學生文化的重點,把校園文化的重點,放到人和人的活動上來,正是找準了學校文化建設的核心和關鍵。文化建設的核心是人和人的活動。文化的生命力就在活動之中,文化的力量也在活動之中。

這次科技文化藝術節,涉及的範圍比以往任何一屆都廣,內容都豐富,雖然準備時間不長,甚至有點倉促,但是,在同學們的共同努力下,在老師們的關心和指導下,每一個項目都開展得很成功:班級合唱比賽、十佳歌手比賽、書法攝影比賽、英語講故事比賽、藝術插花比賽、配樂朗誦比賽,等等,在這些節目當中,高一3班的合唱、高二12班的朗誦和高二3班、高二9班、高一10的舞蹈等表演,尤其出色,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可以起到陶冶情操,美化心靈的作用。文化上升到藝術,是人的更高層次的創造,是人的理性和感性完美結合的結晶,是人的創造力對於自然(包括人本身)的昇華!

為了這屆藝術節,我們的老師付出了很多,我們的班主任自始至終和我們在一起。在這裏,我提議我們用掌聲感謝那些策劃、組織這次活動的領導和老師,感謝那些積極參與學生活動的我們的師長。我再次向同學們傳達一個最樸素的觀點: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那些時時刻刻都堅持和學生在一起的老師,一定是優秀的老師。

在這次活動中,我很抱歉的是,沒有讓更多的班級或個人在舞台上展示他們的作品和才華,由於時間的限制,由於藝術節眾多的節目在短時間內過於集中,或由於其他條件的規定,我們很多節目在彩排中被刷下來了。為了這個,很多同學流下了眼淚。我知道同學們付出了許多。我知道同學們渴望自己的創造成果能得到認同。將來,我們將改革文化藝術節的形式,把它分散在兩個學期當中,單獨開展“舞蹈節”、“合唱節”、“器樂節”、“書法節”、“小品話劇節”等活動,到時候,同學們就可以找到一展才華的機會了。

同學們,科技我所愛,因為它育智,文化我所愛,因為它育情,藝術我所愛,因為它育心。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多元發展,正是我們桂洲中學所追求的人才培養標準!

同學們,第_屆科技文化藝術節即將閉幕,但我們的科技文化藝術之花卻永開不敗!

謝謝各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文化底藴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社區工作者朋友們:

大家下午好!

在這秋風送爽、丹桂飄香的季節裏,值此建國60週年十一國慶節即將到來之際,__區首屆社區文化藝術節啟動儀式暨慶祝建國60週年文藝匯演今天隆重開幕!藉此機會,我代表中共__區委、區人民政府向“__區首屆社區文化藝術節”開幕表示熱烈祝賀!向廣大社區工作者及文化戰線上的同志們為迎接節日的到來而付出的艱辛努力表示親切慰問和衷心的感謝!

舉辦社區文化藝術節是我區文化歷史上的第一次,更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繁榮社區文化,活躍居民生活,提升社會文明素質,構建和諧__的一次成果展示。社區文化是構建和諧社會和現代文明的一個重要標誌,是宣傳黨和政府方針、政策的重要陣地,是展示精神文明建設成就的重要窗口。近年來,隨着我區社區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和推進,社區文化建設工作也逐步發展和完善,各類文化活動蓬勃開展,我區的六百户社區秧歌隊代表本溪市參加全省舉辦的秧歌大賽,獲得二等獎。

三十六户、鐵東、選礦等社區多次代表我區參加市裏舉辦的文化活動並取得優異成績。我們欣喜地看到,社區文化活動改變了居民的精神面貌,提高了居民的道德素質、文化品味,營造了歡樂祥和的生活氛圍。今天,區文化局、__街道辦事處在這裏舉行社區文化藝術節,既是一次社區文化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對今後社區文化建設的有益探索和創新。

在全球經濟競爭日趨激烈、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擁有和諧、温馨、文明、幸福、快樂的生活是千家萬户的共同企盼。在這個屬於社區、屬於每一個城區居民的盛大節日裏,我們衷心希望各社區和社會各界能夠乘社區文化藝術節的東風,在繼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基礎上,攜手共進,發揚團結祥和、健康向上的社區文化精神,唱響社區文化之歌,為繁榮和傳承__地域文化和建設和諧社會進行不懈努力,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做出新的貢獻!

最後,預祝首屆社區文化藝術節啟動儀式暨__街道辦事處慶祝建國60週年文藝匯演取得圓滿成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anghua/sixiang/nyr37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