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講話稿 >思想宣傳講話稿 >

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思想宣傳五篇

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思想宣傳五篇

我們的生活就象施行,思想是導遊者;沒有導遊者,一切都會停止。目標會喪失,力量也會化為烏有。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關於思想宣傳的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思想宣傳五篇

【思想宣傳範文】一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新時代必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和吸引力,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不斷髮展壯大的精神命脈,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沃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的根基。當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呈現出光明的前景,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復興,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應有之義,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動力和精神支撐。

從中華民族“根”和“魂”的高度認識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人類社會每一次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昇華無不伴隨着文化的歷史性進步。馬克思説:“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並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並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中華文明經歷了5000多年曆史變遷,在傳承和弘揚中不斷前進,始終一脈相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積澱着中華民族最深層次的精神追求,呈現着中華民族最深刻的精神印記,代表着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激發了中華民族強大的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創造力,推動着中華民族的不斷向前發展。

作為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和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藴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等文化精髓至今依然歷久而彌新,閃耀着恆久的思想光芒。其中,既有針對個體的修身之道,諸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觀念,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事方式,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精神,精忠報國、振興中華的愛國情懷,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風尚等;又有針對國家的為政之道,諸如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禮法合治、德主刑輔,為政之要莫先於得人、治國先治吏等。這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也能夠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借鑑,都有其永不褪色的價值,需要我們深入挖掘,結合時代特點和要求傳承弘揚。

從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現時代風采

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中,要自覺肩負起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責任,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面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忘本來才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才能更好創新,要重點做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工作,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

客觀地説,任何傳統文化在其形成和發展過程中,都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時空條件的影響,受到當時的經濟狀況、認知水平、地域特點、社會制度的制約,因而必然會存在一些陳舊過時或已成為糟粕的東西。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研究、應用傳統文化時要堅持古為今用、以古鑑今,結合新的實踐和時代要求進行辯證取捨,堅持有鑑別的對待、有揚棄的繼承,摒棄消極因素,繼承積極思想,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而不是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具有獨特內核、風格和歷史的完整的文化體系。要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基本走向,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創造、價值理念、鮮明特色,用中華民族創造的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需要注意的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社會治理等還存在需要協調適應的地方。如果我們解決不好這些古為今用的問題,那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就不可能有旺盛的生命力,其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就很難實現。因此,要處理好繼承和創新的關係。“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新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是要照着講下去,而是要接着講下去,在繼承和創新中接着講下去。對那些至今仍有借鑑價值的內涵和陳舊的表現形式加以改造,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按照時代的新進步新進展,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加以補充、拓展、完善,增強其影響力,提升其感召力,激活其生命力。

從不同文明交流互鑑的維度向世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鑑而豐富。中華民族是一個兼容幷蓄、海納百川的民族,在漫長曆史進程中,不斷學習他人的好東西,把他人的好東西化成自己的東西,這才形成我們的民族特色。5000多年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所以能夠不斷髮揚光大,就是因為既堅守本源又不斷與時俱進,既盛德日新又兼容幷蓄,不拘泥於哪一家、哪一派的文化,對各國人民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採取積極學習借鑑的態度,吸納其中的有益成分。這正是中華民族的智慧所在,堅持從本國本民族實際出發,取長補短、擇善而從,在不斷汲取各種文明養分中豐富和發展中華文化。

着眼當下,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絕不意味着固步自封。我們要進一步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

向世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是努力提高國際話語權的重要途徑。現在國際輿論格局總體是西強我弱,我們往往有理説不出,或者説了傳不開。從話語傳播上來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天然的親和力,容易被國外不同受眾所普遍接受,是我們想的和國外想聽的一個重要結合點。我們可以藉助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圍繞我國和世界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着力提出能夠體現中國立場、中國智慧、中國價值的理念、主張、方案,講好中國故事。

從堅定文化自信的立場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説到底就是要堅定文化自信。

講文化自信,有充分理由和充足底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於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上接1版頭條)其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這是我們堅定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礎。

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們業已形成的符合中國國情的道路不能走偏,我國5000多年沒有斷流的文化更不能丟掉。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展現中華審美風範,從中華民族的輝煌歷史和國家發展的偉大成就中汲取精神力量,更加自覺地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如此,“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的文化強國之勢才能蔚為大觀。

【思想宣傳範文】二

近年來,高校思政課湧現出一批有影響的教學方式,如專題式教學、互動式教學、實踐性教學、多媒體教學,以及慕課、微課、微電影、文藝展演等,既展現了思政課的活力,也提升了教學效果。圖為20xx年5月,中國人民大學等十所高校組織學生前往河北省阜平縣、正定縣,參觀晉察冀邊區革命紀念館、晉察冀軍區司令部舊址和華北大學舊址,開展實踐性教學。

黨的十九大召開後,復旦大學學生渴望更加系統地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積極迴應學生期盼,學校在把十九大精神有機融入現有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體系的基礎上,面向全體本科生開設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系列專題課程,受到學生的歡迎。

自20xx年以來,山東大學每年都組織新生到劉公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接受愛國主義教育,上好開學第一課。黨的xx大以來,這一活動每年都設計了不同的主題。20xx年的主題為“牢記使命 振興中華”,20xx年的主題為“銘記歷史 走向復興”,20xx年的主題為“勿忘國恥 振興中華”,20xx年的主題為“銘記歷史 開創未來”,20xx年的主題為“不忘國恥 牢記使命”,20xx年的主題為“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

今年3月18日,xxxx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深刻闡釋了辦好思政課的重大意義,深入分析了思政課教師的關鍵作用,提出了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的具體要求,為新時代進一步開好思政課指明瞭方向。長期以來,大家都説思政課重要,那麼究竟重要在什麼地方?都説思政課難講,又究竟難在哪裏?思政課能不能講好,怎樣才能講好呢?

思政課重要在什麼地方?

在高校,思政課的特殊重要性是由我國教育制度的性質和育人目標的要求決定的,也是由思政課所具有的特殊性質和功能決定的。

思政課集中體現了我國高校的社會主義性質和方向。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國的高等教育是社會主義事業的組成部分。我國的高校必須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高校普遍開設的思政課,主要講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及其中國化的理論成果,講授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致力於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鮮明的政治屬性和服務功能,集中體現着高等教育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的要求,體現着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要求。思政課的這種性質和功能,是其他任何課程都不具備也不能取代的。

思政課是高校育人工作的中心環節和關鍵課程。xxxx在座談會上明確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這一論斷一下子講清了思政課在高校課程體系中的地位,講清了辦好思政課對高校履行自身使命的意義。立德樹人作為高校的根本任務,關鍵在落實。必須把立德樹人的要求體現在學校工作各個方面和教育教學各個環節,特別是體現在課程體系和教學過程之中。其中,最關鍵的就體現在思政課教育教學中。思政課是關於做人的課程,是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的課程,如果這粒釦子扣錯了,其他的扣子也會跟着錯。這就是思想品德與其他專業素質的關係,也是思政課與其他課程的關係。可見,思政課在高校課程體系中處於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他課程則應與其同向同行,在學生價值塑造上發揮協同作用。

思政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從上到下、從社會到學校的通力合作。黨和國家一直高度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xxxx對大學生健康成長十分關心,多次發表重要講話,對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要求。對於高校來説,思政課就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加強這個主渠道,守好這個主陣地,是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關鍵所在。

思政課是一門特殊的課程,不僅有其特殊的重要性,還有其特殊的難度。一句話,講好思政課不容易。

思政課具有強烈的政治性,與普通學生有一定的心理距離。從本質上講,政治是社會的公共領域,是社會經濟的集中體現,本身是與人人都有關係的。但在實際生活中,人們往往會覺得政治離自己太遠,甚至與己無關。有些學生認為,上大學是為了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覺得思政課太“高大上”,一些同學甚至會抱着敬而遠之的態度。與此同時,思政課作為基礎性公共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不像專業課,主要面向選讀該專業的學生,因而在學生中普遍缺少專業認同感。俗話説,眾口難調,即使向每人發一包糖,也不是所有人都想要呢!

此外,長期以來,社會上一些人對思政課有一種很過時的看法,認為思政課就是“假大空”的説教。更有一些所謂網絡大V,不遺餘力醜化和污化思政課,把它説成是“洗腦”。這些錯誤認識對部分學生造成了不良影響,使他們對思政課存在一定誤解。

思政課有很強的理論性,與學生的接受能力有一定距離。一方面,馬克思主義理論博大精深,經典作家的著作和黨的重要文獻浩如煙海,一個人窮其一生,也很難讀完從馬克思到xx的所有論著。另一方面,馬克思主義理論是發展的,必須聯繫歷史發展的過程才能得到闡明,必須與各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才能得到運用。既要懂理論,又要懂歷史,還要懂現實,才能形成一種綜合的能力和水平,這不但對於學生,就是對於思政課老師來説也是很大的挑戰。當然,思政課不必面面俱到,而是要抓住理論的精華。但如果不能全面瞭解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觀點、歷史淵源,透徹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精髓要義,又怎能把握精華呢?大學生年紀尚輕,缺少社會經驗,雖然理性思維已經發展起來,但理論思維並沒有受過訓練,因而對於學習和把握思政課的內容,特別是理論性較強的內容是有一定困難的。

同時,理論與現實有着複雜的關係,理論並不等同於現實,甚至有時與現實之間還存在明顯差距,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學生對思政課的接受度。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與時俱進的發展,與當今時代特徵和中國實際緊密聯繫在一起。但理論的發展有一個探索的過程,這就使得一些理論問題並不能一開始就能在課堂上講明白。如果思政課教師不善於理論聯繫實際,不善於打通基本原理與當前現實的聯繫,就會讓學生覺得大而空,脱離了實際。而脱離實際的理論不論多麼完美,在學生的眼裏都是蒼白無力的。

思政課內容廣、變化快,增加了學習和講授的難度。思政課雖然門數有限,但它們比較全面地再現了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歷史觀、政治觀、法治觀、人生觀、價值觀等理論和知識,涵蓋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各個方面。老師要講授這麼多知識,學生要學習這麼多知識,都是不容易的。不僅如此,思政課具有很強的現實性,必須及時反映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最新發展。因此,教材必須經常修訂,教案必須時時更新,課堂教學必須使用最新的話語。在思政課教學中,常年使用一個固定講稿是完全行不通的。

思政課致力於價值觀的塑造和理想信念的確立,是一種更高的要求和更艱鉅的任務。知識傳播和價值塑造是課程的兩大功能。如果説專業課側重於知識傳授,那麼思政課就更側重於價值塑造,特別是幫助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理想信念的確立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它與傳授知識有關,但又不僅僅是傳授知識。以傳授知識為主的課程是相對容易的,任務也比較單一。但思政課既要傳授知識,又要傳遞價值觀、樹立理想信念,這就比較困難了。另外,理想信念的確立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一個人長期生活、學習和工作的結果,決不是幾門思政課就能完成的任務。因此,我們既要對思政課教學有較高要求,同時又要實事求是地看待思政課的作用。不能把學生理想信念的問題全部交給思政課負責,也不能因為學生中發生了問題,就歸結為思政課沒有教好。

【思想宣傳範文】三

思政課雖然有難度,但並不意味着不能講好。只要我們堅持xxxx提出的“八個相統一”的原則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思政課是一定能夠講得好的。

現在,我們具備了講好思政課的基本前提和有利條件:一是黨和國家高度重視。這次座談會是黨的歷史上的第一次,充分表明了黨中央對思政課的高度重視。xxxx的重要講話為思政課的守正創新指明瞭方向,對相關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二是近些年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取得一大批豐碩的理論成果,煥發出強大的理論指導力,為思政課提供了根本的理論底氣。三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的偉大成就,不僅激發了中國人的自信心,改善了學生的心態,而且為理論教育提供了強有力的現實支持。四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具有豐厚的涵養作用,為思政課建設提供了深厚力量。五是經過多年的努力,已經形成了一支可信可敬可靠、樂為敢為有為的思政課教師隊伍,為思政課提供了可靠的主體保障。六是思政課長期以來形成的一系列規律性認識和成功經驗,特別是xxxx總結概括的“八個相統一”,為教好思政課提供了直接的科學指導。

xxxx在座談會上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學習領會xxxx的講話精神,我認為,廣大思政課教師還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繼續努力:

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振奮精神狀態,理直氣壯講思政課。xxxx強調,思政課教師政治要強,要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這是非常深刻的道理。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不僅要求思政課教師課講得好,體現出科學理論的真理魅力,而且還要求思政課教師人做得好,具有人格的魅力。而人格魅力的核心,就是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並體現在實際行動中。思政課教師要多讀原著、悟原理,進一步堅定自己的科學信仰,做到虔誠而執着,至誠而深厚。特別要切實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緊跟新時代的步伐,用堅定、自信、奮鬥、擔當的時代精神充實自己,讓自己熱情飽滿、精神抖擻地走入課堂,走上講台。

進一步提升思想理論水平,圍繞教學需要開展學術研究,用深刻的學理來攻克教學難點。思政課從根本上講是要以理服人的。把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道理講清楚講透徹,是提高思政課説服力的根本。思政課教師要能夠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學生,以深厚的理論功底贏得學生。從這個意義上説,就是“思想為本,內容為王”。因此,思政課教學必須有強大的學術支撐。對思政課教師來説,教學與科研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教學需要科研,科研服務教學。特別是教學中的許多重點難點問題,不能迴避,必須依靠學理來予以解答。這不僅是一個技術問題,更是一個戰略問題。正因為如此,我國才設立了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並大力支持和推進學科建設。思政課教師要積極參與學術研究,並自覺地以學科建設的成果來支撐和提升教學。

遵循教學規律,實現話語轉換。課堂教學有其特殊的規律性,它與科研活動有別,甚至也與教材編寫有別。講好思政課,需要有一個從學科體系向教材體系、從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換,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根據教學需要,轉換教學話語。實現話語轉換,就要善於用學術話語講好政治。課程內容有政治性,因而教學話語也必然會有政治性,必要的政治話語不能缺少,讓學生適應和接受一定的政治話語,是思政課教學的重要任務。對於多數學生來説,講好政治的最好話語是學理語言。要把政治話語與學術語言結合起來,實現二者的有機轉換。實現話語轉換,還要善於用生活話語講理論。理論比較抽象,不易掌握,如果用貼近學生的生活化語言去講述理論,就能引起興趣,加深理解。當然,這樣做的前提是吃透理論,把握好合理的度,做到既能通俗化又要避免庸俗化。

探索多種教學方式方法,增強教學的親和力和針對性。教學的內容和要求是統一的,但教學的方式方法可以是多樣的,也應該多樣化。教學方式方法的創新有利於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興趣,對增進教學效果的作用不能低估。當前,我們正處於科技和生活日新月異的時代,面對的又是年輕的“00後”學生,必須適應時代變化和學生的要求,改變刻板單一的教學方式,以學生所喜歡的方式來組織和實施課堂教學。教師還要善於運用比較的方法,通過生動、深入、具體的縱橫比較,把一些道理講明白、講清楚。近年來,廣大思政課教師開展了廣泛的探索,湧現出一批有影響的教學方式,比如專題式教學、互動式教學、實踐性教學、多媒體教學,以及慕課、微課、微電影、文藝展演等,可謂異彩紛呈,既展現了思政課的活力,也提升了教學效果。我們相信,經過不斷探索和完善,必定會進一步形成成功的經驗,許多老師也將會找到自己既遵循教學規律、又具有個性色彩的教學方式。

【思想宣傳範文】四

回眸來路,中國共產黨是如何贏得全國人民的支持,如何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如何建立一個嶄新的中國屹立於世界的東方?其根源之一,就是包括“大別山精神”在內的紅色精神所藴含的黨性之魂。縱觀“大別山精神”的相關概括,無論“堅守信念、胸懷全局、團結一心、勇當前鋒”,還是“堅貞忠誠、犧牲奉獻、一心為民、永跟黨走”,或是“英勇無畏、百折不撓的革命品質;堅定信念、對黨忠誠的革命信仰;艱苦奮鬥、勇往直前的革命行動;無私奉獻、敢於犧牲的革命奉獻精神”,其本質為堅凝的黨性。

正如xxxx所指出的,“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從這塊“抓把泥土就能滲出鮮血”的土地上汲取信仰之鈣、黨性之魂,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始終牢記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這些都是我們追夢途中深厚的力量源泉。

1.學習大別山英烈表裏如一的堅貞信仰

堅如磐石的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和革命軍人的精神之“鈣”。在風雨如磐的舊中國,貧瘠的大別山區東接南京、上海,西連華中重鎮武漢,北迫鄭州、洛陽,南可截斷長江,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民國時期,各路軍閥征戰割據,長期兵連禍結,以致生靈塗炭、民不聊生。一大批憂國憂民的傑出兒女,誓言要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通過暴風驟雨般的鬥爭砸碎舊世界,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統治,使人民得到解放,實現建立新中國的夢想。這些革命骨幹以身許黨、立志報國的信念,是其敢於擔當、犧牲奉獻的思想基礎。

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十餘位代表中,從大別山走出的就有董必武、陳潭秋、包惠僧,他們是最早擁有共產主義信念的優秀中華兒女。在董必武、陳潭秋等人的動員和領導下,黃岡、商城、霍山、麻城等地先後建立了多個黨組織。在符向一、戴克敏、周維炯、王樹聲等人的率領和指揮下,黃麻、商南、六霍等農民武裝起義爆發,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師及工農革命軍潛山獨立師等先後籌建。大別山成為紅四方面軍誕生地,是我們黨創建革命軍隊的搖籃之一。據統計,xx公佈的36名軍事家,就有李先念、徐海東、王樹聲、許繼慎等出自大別山地區;我軍首次授銜,大別山地區籍將軍達325人,湖北紅安、河南新縣、湖北大悟、安徽金寨和六安被譽為“將軍縣”。大別山革命英烈的豐功偉績,在黨史軍史上譜寫了光輝燦爛的一頁。

大別山無數英烈是真正將豪言壯語與勇於犧牲結合起來的典範,以“要革命、不要錢、不要家、不要命”“圖貢獻、不圖名、不圖利”的精神,書寫了紅旗不倒的歷史傳奇。紅二十五軍“軍魂”吳煥先入黨後,為了表白對共產主義的執着追求和堅定信念,將自家佃户租地契約和債務借據燒光,完全徹底地背離了地主階級出身,義無反顧地走上獻身革命的道路。戴克敏、曹學楷、徐朋人等人,被徐向前元帥稱讚為“土馬克思主義者”的知識分子,雖然生命短暫,卻始終抱持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樸誠勇毅、不勝不休”。

黃麻起義後,工農革命軍成立,領導人之一潘忠汝豪邁地説:“我們不僅要打下一個黃安縣,我們還要打遍大別山,打遍全中國,打出我們的大路,打出我們的江山!”自此以後,直到新中國成立,大別山地區的武裝鬥爭從沒停止過。面對敵人的殘酷迫害、血腥鎮壓,廣大黨員、羣眾捨生取義、視死如歸。

農協負責人秦紹勤被捕後説:“我是革命者,一不怕死,二不流淚;生是革命人,死是革命鬼;要我投降、招供,休想!”年僅21歲的他被敵人以剖腹挖心的方式殺害;共產黨員程昭續説:“頭是我爹孃給的,命是我個人的,共產黨卻是勞苦大眾的,老子要的當然是共產黨。”他在敵人的屠刀下殺身成仁。堅定的理想信念和不懈的奮勇鬥爭相結合,換來了中國革命的希望曙光。

無論是在馬克思主義的傳播階段、武裝革命的初始階段、高潮時期,還是在革命遭受挫折的時期,大別山軍民始終忠誠於黨,矢志奉獻。1920xx年大革命失敗後,大別山地區的共產黨人提出了“以革命繼續革命,以革命發展革命”的口號。他們積極開展工農運動,發展黨團組織,堅持武裝鬥爭。1930年11月至1932年8月,大別山軍民粉碎了國民黨三次大規模“圍剿”,僅蘇家埠一役,即殲敵3萬餘,用鮮血和生命捍衞了紅色政權。後來因中央“左”傾冒險與右傾怯敵等思潮的影響,大別山區第四次反“圍剿”接連失利,紅軍主力被迫遠赴陝甘,走上了戰略大轉移的道路。

鄂豫皖省委重組了紅二十五軍,堅持敵後游擊戰,革命紅旗不倒、信念薪火相傳。艱難顯本色,曲折顯忠貞。正如徐向前元帥在《歷史的回顧》中所説:“一場革命,人民羣眾的犧牲是巨大的。不僅對敵鬥爭要付出血的代價,在黨的路線發生錯誤時,同樣會付出血的代價。”“人心向着共產黨,向着紅軍。不革命,人民沒有出路。幹部被抓一批換一批,再抓一批再換一批。被肅掉的同志,難以計數。隊伍就是不垮,極少有人叛變投敵。原因是我們黨領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代表了人民的利益。”面對殘酷形勢,大別山地區以火種不滅、紅旗不倒、前仆後繼、沒有低潮的革命風貌,創造了黨史軍史上極其罕見的鬥爭時間久、活動範圍廣、鬥爭最堅決的範例。

xxxx多次痛斥“兩面人”現象,指出黨內有一些人“修身不真修、信仰不真信”,“表裏不一、欺上瞞下,説一套、做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當面一套、背後一套,手腕高得很”。這種情況嚴重影響黨內生活。理想信念之踐行,不是折騰“一陣子”,而是要堅守“一輩子”。從大別山英烈身上汲取信仰之魂、精神之鈣,是剋制“兩面派”作風、“兩面人”現象的一劑良方。

2.學習大別山各級組織密切聯繫羣眾的堅定自覺

密切聯繫羣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黨我軍的優良傳統和優良作風。在大別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發展和壯大的各個時期,我黨我軍和蘇維埃政府始終站穩人民立場,代表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紮根於羣眾之中,緊緊地依靠羣眾,革命得以堅持到最後勝利。

大別山區的革命先烈,通過廣泛發動羣眾開闢農村革命根據地,開創了農村革命的新形勢。首先,土地所有制的改變,極大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積極組織工農武裝起義,打土豪、分田地,搬掉了壓在人民羣眾頭上的大山。羣眾打心眼裏擁護共產主義革命,這是大別山黨政軍組織發動羣眾的堅實物質基礎。其次,黨組織的堅強有力,保證了黨對人民軍隊和根據地的絕對領導。大別山革命鬥爭中,創造了“便衣隊”這一特殊對敵鬥爭樣式。便衣隊黨支部履行相當於區委甚至是縣委的職責,實施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形成團結羣眾的核心,擔負起發展黨員、建立黨組織的任務。它又是同級蘇維埃政府的代表和化身,履行着為廣大人民羣眾提供政治服務的職責。

宣傳工作靈活多樣,保持着對羣眾的動員力。黃(安)光(山)邊第一塊紅色區域的形成過程中,黃安縣委和工農革命軍組織了羣眾工作隊,在軍長吳煥先、黨代表戴克敏的帶領下,三五人一組向趕集的農民和行商、小販宣傳革命道理,採取刷標語、發傳單、打鼓説書、集會演講的方式,宣傳黨的政治主張。羣眾被髮動起來,把革命看作是自己的事,把黨也看作是“自己人”,紅軍與敵人作戰,“都有羣眾參加”。最鼎盛時,大別山的主力紅軍多達4.5萬餘人,地方羣眾武裝發展到20萬人以上;根據地面積達到4萬餘平方公里,人口達350萬,創造了鄂豫皖紅軍和蘇區的輝煌。

通過模範帶頭與關注羣眾利益來引領羣眾。1920xx年7月14日,中共中央在給鄂東北特委的指示信中強調,“黨若脱離了羣眾,若處處表現着與羣眾不同”。為此,鄂皖邊各縣蘇維埃政府明確規定,“各區蘇維埃工作人(員)平時生活,不得超過普通工農羣眾的生活”“嚴禁蘇(維埃政)府工作人員拿公家的款項濫吃濫喝及買紙煙買酒之類”。大別山區黨組織和蘇維埃政府從誕生之日始,一直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伴隨農民運動的蓬勃發展,根據地“工農生活的確改善了,肅清了苛捐雜税,得到了土地,一切政治上自由平等都確定了,他們熱烈起來擁護蘇維埃與紅軍”。為了讓蘇區羣眾生活得更好,在湯家匯成立的豫東南道委、道區蘇維埃政府。除了組建造槍局、兵工廠、被服廠等軍工廠,還成立了傳統的鍊鐵廠、木業廠、造紙廠、榨油廠,開辦了報社、郵局、學校等,努力解決羣眾的實際生活困難。由於根據地勞動力缺乏,黨領導農民羣眾創造性地建立起勞動互助社、耕田隊、換工隊、耕牛站、耕牛合作社等互助合作組織,幫助羣眾攻堅克難,發展生產。根據地文化教育事業也蓬勃發展,列寧國小和夜校遍地開花。至1932年春,根據地中心區學齡兒童入學率高達90%以上,實現了大別山地區有史以來的第一次普及國小教育。

正因如此,大別山地區人民羣眾深度參與革命。“村村寨寨銅鑼響,山山嶺嶺紅旗揚。家家户户忙打仗,男女老少齊武裝”。這首民謠體現了根據地老百姓無私支援共產主義革命的真實景象。當前,為牢固樹立羣眾觀點,踐行黨的羣眾路線,需要重温大別山根據地黨與廣大人民羣眾進行革命鬥爭的紅色歷史,抓好黨性教育這個核心。

3.學習大別山軍民嚴守紀律的堅強意志

路線是王道,紀律是霸道。組織紀律性是堅強黨性的關鍵,是黨性的物質基礎。作為《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最早唱響的地方,大別山地區的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始終執行“鐵的紀律”,創造了堅強的紅軍與根據地,這是我們必須努力傳承的紅色基因。

為保護革命成果和工農利益,鄂豫皖蘇區提出必須加強紀律約束,要求頒佈“紅色軍事紀律暫行條例”,以建立一支有別於軍閥部隊的、代表人民利益的、軍紀嚴明的軍隊。在鄂豫邊根據地,黨委則要求紅軍在軍事方面“養成嚴格的軍紀”。鄂豫皖根據地的紅軍制定的“紅軍戰士須知”規定,“不拿窮人一針一線”。這些紀律約束機制具有相當的針對性,極易使文化程度不高的紅軍官兵理解、接受與執行。

更為重要的是,部隊不僅立法從嚴,執紀同樣嚴正有力。戰略轉移期間,紅二十五軍黨委堅決處分在戰場上大喊“各自逃命”的參謀主任。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後,為嚴肅軍紀,“約法三章”:“以槍打老百姓者,槍斃;掠奪財物者,槍斃;xx婦女者,槍斃。”與此同時,成立執法小組,嚴厲懲處違紀者。在這種情況下,全體官兵不斷受到嚴格的紀律教育,為堅持到全局範圍的戰略反攻奠定了堅實的精神基礎。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為完成新的使命,戰勝新的困難,我們要大力發揚以“大別山精神”為代表的紅色基因,加強黨性和黨性修養,嚴明組織紀律,踐行羣眾路線。要把大別山精神中體現的堅定信念、優秀品質、優良作風、嚴明紀律繼承之、光大之。從黨和軍隊的優良傳統中,汲取信仰之鈣、黨性之魂。

【思想宣傳範文】五

全面依法治國必須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黨的xx大以來,xxxx多次強調,要提高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工作、解決問題、推動發展的能力。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全面增強執政本領,堅持法治思維是增強執政本領的內在要求。法治思維是一種將法治的諸種要求運用於認知、分析、處理問題的思維方式,主要包括規則和程序思維、權力和責任思維、理性和發展思維等三種具體的思維方式。強化領導幹部法治思維既是增強黨的執政本領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着力點。

強化規則和程序思維,不斷增強黨的學習本領和依法執政本領

規則和程序思維是法治思維的核心與關鍵。強化領導幹部的法治思維,就要強化其規則和程序思維,這也是不斷增強黨的執政本領的前提和基礎。

強化領導幹部的規則和程序思維,不斷增強黨的學習本領。學習本領是黨執政本領中的基礎性本領。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學習型政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學習的歷史。黨的歷史實踐反覆證明,不學習,不與時俱進,黨就會落後於時代發展的要求,就會被時代拋棄。新時代強化領導幹部的規則和程序思維,就是強調領導幹部要善於學習、勇於實踐,以身作則講規矩、明程序。xxxx指出,各級領導幹部尤其要弄明白法律規定我們怎麼用權,什麼事能幹、什麼事不能幹,心中高懸法律的明鏡,手中緊握法律的戒尺,知曉為官做事的尺度。在談到具體的學習內容時,xxxx強調,要系統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準確把握我們黨處理法治問題的基本立場。首要的是學習憲法,還要學習同自己所擔負的領導工作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領導幹部只有在強烈的規則和程序思維指引下開展學習,才能有效地提高黨的學習本領。

強化領導幹部的規則和程序思維,不斷增強黨的依法執政本領。依法執政本領是黨執政本領的關鍵性本領。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無產階級執政黨,要緊緊抓住制度建設這個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的重要環節,堅持依法治國,領導立法,帶頭守法,保證執法,不斷推進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法制化、規範化,從制度上、法律上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實施。強化領導幹部的規則和程序思維,就是要強調領導幹部要牢記法律紅線不可逾越、法律底線不可觸碰,帶頭遵守法律、執行法律,帶頭營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境。因此,領導幹部只有在強烈的規則和程序思維指導下行使使命、履行職責,才能有效地提高黨的依法執政本領。

強化權力和責任思維,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本領、改革創新本領和羣眾工作本領

權力和責任思維是法治思維的基本內容和構成要素。權力和責任緊密聯繫,不可分割,只講權力,不講責任,權力得不到制約,必然導致權力濫用,損害人民的合法權利。領導幹部手中的權力只能用來為人民服務,不能濫用權力,肆意用權只會害人害己害社會,所以應該敬畏權力、審慎用權。

強化領導幹部的權力和責任思維,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本領。黨的政治領導本領是黨科學制定和堅決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把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落到實處的本領和能力。強化領導幹部的權力和責任思維,首要的是領導幹部必須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就是強調領導幹部要旗幟鮮明講政治,把準政治方向,站穩政治立場,嚴守政治紀律,加強政治歷練,提高政治能力,強化政治擔當。

強化領導幹部的權力和責任思維,不斷增強黨的改革創新本領。強化領導幹部的權力和責任思維,就是強調作為“關鍵少數”的領導幹部必須行動上主動探索,實踐中積極創新,以理念創新帶動思路創新,以機制創新推進工作規範,以方法創新提高工作水平,從而使黨成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求真務實、改革創新、艱苦奮鬥、清正廉潔、富有活力、團結和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

強化領導幹部的權力和責任思維,不斷增強黨的羣眾工作本領。黨的羣眾工作本領就是創新羣眾工作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組織動員廣大人民羣眾堅定不移跟黨走的本領和能力。權力和責任是對等的,有權必有責,兩者相伴相生。強化領導幹部的權力和責任思維,就是強調領導幹部要牢固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權由法定、權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觀念,對各種危害法治、破壞法治、踐踏法治的行為敢於挺身而出、堅決鬥爭。同時,黨要建立健全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對決策嚴重失誤,造成重大損失、惡劣影響的,嚴格追究相關領導幹部的法律責任。領導幹部只有樹立正確的權力和責任思維,才能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也唯有如此,才能獲得人民羣眾的衷心擁護,切實增強黨的羣眾工作本領。

強化理性和發展思維,不斷增強黨的科學發展本領、狠抓落實本領和駕馭風險本領

理性和發展思維是法治思維的內在表現。強化領導幹部的理性和發展思維,實質上是強調領導幹部在依法治國的過程中,既要服從規則及邏輯,不受情感因素左右,又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作決策、辦事情,依法處理好當前和長遠、局部和全局、個別和一般的關係。

強化領導幹部的理性和發展思維,不斷增強黨科學發展的本領。科學發展本領就是深入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的本領與能力。新發展理念集中體現了我們黨對新的發展階段基本特徵的深刻洞察和科學把握,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長期堅持的重要遵循。強化領導幹部的理性和發展思維,就是強調領導幹部要善於把新發展理念融入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加快形成落實新發展理念的體制機制;要善於貫徹新發展理念,不斷開創發展新局面。

強化領導幹部的理性和發展思維,不斷增強黨狠抓落實的本領。善不善於抓落實,抓落實的力度、措施、效果怎麼樣,是領導幹部工作能力水平的體現,也直接關係到黨的執政本領的強弱。強化領導幹部的理性和發展思維,就是強調領導幹部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切實幹出成效來,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就是要把雷厲風行和久久為功有機結合起來,勇於攻堅克難,以釘釘子精神做實做細做好各項工作;就是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一張藍圖繪到底,做到真抓實幹,一步一個腳印、穩紮穩打向前走,不斷積小勝為大勝。

強化領導幹部的理性和發展思維,不斷增強黨駕馭風險的本領。強化領導幹部的理性和發展思維,就是強調領導幹部既要看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性成就,同時又要看到國際國內形勢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改革發展面臨着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

標籤: 五篇 弘揚 傳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anghua/sixiang/gq3mr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