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講話稿 >講話稿精選 >

創新座談會上精彩講話稿(通用3篇)

創新座談會上精彩講話稿(通用3篇)

創新座談會上精彩講話稿 篇1

大家好:

創新座談會上精彩講話稿(通用3篇)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揚起創業之帆》。

大學校園曾經是新思想,新科學,新文化的發源地。當我們按着這一傳承了二十多年的觀念再審視今天的大學校園時,卻忽然發現,莘莘學子正在不可避免地被院牆外那個更廣闊,更具誘惑性的世界同化着。白衣飄飄風花雪月的時代結束了,就業出國賺錢甚至還債,都以更現實的形態出現在大學生面前。加之金融風暴的猛烈來襲,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面臨着畢業即失業的尷尬問題。面對嚴峻形勢,我不禁想問:大學生,你準備好了嗎?

《青年的四個大夢》這樣告訴我們,人生的理想,青年的夢懷,要靠智慧去實現,關鍵是要執著地創造與把握機會。如今,黨和國家出台了許多鼓勵和支持大學生創業的政策。那作位天之驕子的我們又為什麼不能接受時代的邀請,走上希望無限的創業之路呢?也許你要問創業是什麼。創業是勇於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創業是不畏前進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創業是在不斷開拓中謀求自我價值的積極實現!然而,另一面呢?創業又是什麼?它有可能是在現實中頭破血流失敗而歸,有可能是嚐盡世態炎涼後心灰意冷。你怕了嗎?不!!因為我深知只有創新才是民族進步的不竭動力,青年的我們如果選擇了就決不後悔,即使失敗了都要笑着爬起來繼續向前!

我們應該慶幸,慶幸自己正身處於一個前所未有的大試驗場裏。一個國家在經歷過壯烈的轉型與前進之後,必然會迎來一個有更多更偉大政治家,學者,企業家破土而出的時代。我們有理由相信自己正在經歷這樣的過程,對創業懷有憧憬和熱情的大學生們正是最適宜的種子。所以,讓我們共同揚起創業之帆,努力創造出一片屬於自己的藍天!

創新座談會上精彩講話稿 篇2

同志們:

在全省上下認真學習貫徹全國“兩會”和省“兩會”精神,全面落實省第十三次黨代會部署要求的新形勢下,一年一度的全省人大農業和農村工作座談會召開了。會議把“脱貧攻堅、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村集體資產管理”作為主題,體現了“兩聚一高”的發展目標,體現了中央和省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體現了省人大會今年工作的重點。按照省人大會黨組的分工安排,今天能再次與全省人大農業和農村工作委員會的同志們一起交流,我非常高興。剛才,王天琦市長介紹了宿遷市經濟社會發展和脱 貧攻堅工作情況。大家感到很受鼓舞,很受啟發。宿遷市主動適應和引領新常態,通過改革創新、精準調控應對經濟下行壓力,保持了經濟社會健康持續發展。同時,宿遷市始終把扶貧開發工作擺在突出位置,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項工作部署,把精準扶貧、精準脱貧作為基本方略,注重產業富民與網絡富民相結合,政府作用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精準施策與深化改革相結合,機制建設與制度完善相結合,不斷創新工作方法,加大投入力度,扶貧開發工作取得了階段性的顯著成效。

此次會議,可以説是“動靜”結合,既有到現場看典型,又有坐下來深入交流。這一點要特別感謝宿遷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精心準備了項目現場,為我們的交流提供了優質的服務。昨天下午,大家實地考察的宿遷市脱貧攻堅和經濟社會發展項目,既有扶貧脱貧的典型,也有增收致富的典型,可以説是點點有真經,帶給我們很多形象而又深刻的現場啟發。13 個市人大農委的負責同志圍繞“脱貧攻堅”或“農村集體資產管理”進行的交流發言,非常精煉、非常精準,都是大家在深入實踐基礎上提煉的,這讓我們的座談會更像是一次精彩匯演,各帶一台戲,好戲連台,互相交流、互相啟發,共同提高。在脱貧攻堅上大家的認識是一致的,就是要注重輸血,更要注重造血。扶貧脱貧工作具有長期性、艱鉅性、反覆性,特別是因病、因災、因殘、因學等致貧返貧的特殊羣體要分門別類、因户施策,制定相應的保障幫扶措施。對於有勞動能力的低收入羣體,要更加突出精準扶貧,發揮好幫扶資金投入的“水缸”效應,特別是要發揮好“水井”效應,打好“三 口井”:其一是突出低收入羣體勞動能力的提高,在健康、知識、技能三要素的提升上多幫助他們;其二是突出抓好實體經濟的發展,通過產業帶動羣眾就業、創業;其三是突出社會合力,健全政策機制,形成眾志成城,可持續發展的局面。關於“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大家在交流發言中提出要注重《條例》質量,提供高質量的制度保障;要加強集體資產管理隊伍建設,注重培養人才、理順管理體系;要切實減輕村集體經濟負擔;要加強村級集體債務管理,切實防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面臨的風險。這些建議很有針對性,我們還要進一步加強調查研究。

京霞主任代表省人大農委通報了 20xx年工作安排,我都贊成。全省人大農委過去一年的工作給我的印象就是“重、強、活”。工作任務重,既有立法項目,又承擔了會專題審議的組織工作。立法、監督、聯繫代表、自身建設等各項工作任務完成的都很出色,動腦筋去創新、去突破,展現了凝聚力強、工作有活力的特點。下面,根據省委、省人大黨組對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部署要求,再和大家交流幾點意見。

一、準確把握當前工作新形勢,在提高“三農”發展水平上凝聚新共識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人大的責任,也是人大工作取得實效的關鍵。當前,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委農村工作會議和一號文件精神,是全省人大農業和農村工作條線上各級領導幹部的重要任務。人大農委的同志要在涉農立法、監督、重大事項決定、議案和建議辦理等工作中有所作為,就要準確把握當前農業農村面 臨的全局形勢、未來走勢和年度特徵,認真分析存在的主要問題,找準工作方向、抓住重點任務,這樣才能把握主動,更好的依法履職和服務大局。

黨的以來,全省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視察江蘇重要講話精神,狠抓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措施的落實,延續了農業發展的好形勢。去年,克服夏秋兩季連續降雨等自然災害影響,糧食總產仍然達到693.2億斤。全方位拓寬增收渠道,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 1.76 萬元,增長8.3%。全省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工程完成投資10.81億元,有效解決了 211.41 萬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問題。新農合政策範圍內報銷比例達到 76%以上,農村低保最低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 370元。以“確權、賦能、搞活”為主要內容,不斷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等農村各項重點改革,80%的應確權行政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發放到位,農民專業合作社超過7.4萬家,家庭農場經營比重超過34%。

在經濟增速放緩、市場波動加劇、自然災害多發的情況下,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同時,我們也要清醒的認識到,“三農”工作呈現出一些新趨勢新特點,面臨着一些新問題新要求。首先,“三農”工作位置越來越重要。 “三農”工作穩不住,當前經濟發展中存在的深層次矛盾就難以解決,就會帶來工業原料、生態產品、旅遊休閒等產業問題,也就會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不穩定因素。雖然我省農業經濟在GDP中只佔到5.5%,卻保障了近8000萬常住人口的口糧供給,解決了約750萬農村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因此,農業在我省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隨着耕地的減少,生產方式的轉變,能夠確保糧食安全是一個戰略性課題,“三農”工作顯得更加重要。如何進一步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業效率,提高農業可持續發展,做到重農強農調子不變、惠農支農力度不減,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現實路徑。其次,外部環境影響帶來的壓力越來越大。中央和全省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xx年世界經濟仍處於深度調整階段,緩慢復甦的過程依然曲折複雜。在這樣的經濟大環境下,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我國區域和行業走勢分化特徵更加明顯,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財政收支矛盾突出。我省農業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正趨於極限,拼資源、拼投入的傳統老路已經難以為繼。要聚焦農民增收,大力調整農業結構,促進農業綠色發展,健全農業經營體系,夯實農業發展基礎,面臨的新壓力、需要破解的新難題比以往更多。第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任務越來越迫切。當前,農業特別是糧食增產不增收、增量不增效的現象越來越突出,問題根源在於農業產品供給與需求不相適應、發展動能不夠強勁、要素配置不盡合理、生產方式不可持續。雖然我省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行了全面部署,採取了很多創新舉措,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仍不夠深入。今年,中央和省委一號文件聚焦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求在這方面再深化,積極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提高農業的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二、主動適應創新發展新要求,切實推進人大農委工作邁上新台階

黨的以來,中央和省委高度重視人大工作,對人大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舉措、新要求,為新時期各級人大工作帶來了新機遇、新局面。過去的幾年,省人大會高度重視對市縣鄉人大聯繫指導,加強工作協調聯動,各地人大新經驗、新典型不斷湧現,令人振奮。此次人大農業和農村工作會議迎來了很多新同志,為我們各級人大和人大農委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也面臨着再學習、再提高、再適應的問題。希望大家立足崗位職責,加強人大工作理論及相關業務知識的學習,切實轉變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儘快適應中央提出的不斷推進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理論和實踐創新的工作要求。

(一)在農業立法工作中要更加註重質量提升。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要全面推進依法治省、努力建設法治江蘇,讓法治成為江蘇發展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誌。面對“兩聚一高”的新形勢新任務,進一步突出農業重點領域立法,深化農業法制建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各級人大要大力推進科學民主立法,完善法規立項、起草、論證、審議等工作機制,不斷提高農業立法質量。一是農業立法選題要精確。農業立法工作要與農村改革發展實踐相適應,當前要緊扣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加強農業資源和環境保護、保障農民權益、深化農村改革等各項重點,及時總結成功經驗,加快推動相關立法。要善於利用立法決策,將立法與農村改革發展實踐融為一體,發揮引領、推動和保障作用。二是農業立法調研要實在。農業立法要適應農業基礎性、弱質性、市場經濟滯後性和農業準公共產品性質的特點,把徵求立法意見和建議觸角延伸到社區、鄉鎮,深入基層、深入農民,廣納羣言,廣集民智,掌握第一手資料,使地方農業立法決策更加接地氣,更好地迴應農民羣眾對立法的期待,促進立法質量不斷提高。三是農業立法要注重剛性要求。由於多種原因,現行的一些農業法律、法規原則性和倡導性的內容多,具體的法律規則較少,可操作性不夠強,有的還比較缺乏剛性。在維護法制統一的前提下,地方農業立法要在體現地方特色上下功夫,對國家大法及時進行細化和補充,創制性地進行規範,增強可操作性和剛性。今年,省人大農委要在《江蘇省河道管理條例》、《江蘇省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條例》前期審查中加大工作力度,確保提交會審議的法規審查報告質量,為出台高質量的條例奠定基礎。

(二)在監督工作中要更加註重實際效果。監督貫穿於人大工作的始終,是憲法和法律賦予各級人大及其會的一項重要職權。全省各級人大會要圍繞監督有據、監督有道、監督有效的要求,對涉及農民羣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通過視察、檢查、會會議聽取和審議辦理情況報告等形式,進行連續跟蹤監督,直至問題得以解決。省人大農委和各市人大農委要結合自身情況,對近年來開展過的執法檢查、工作監督等內容進行梳理,適時組織一些回頭看。對於承辦單位辦理審議意見的情況報告存在問題的,要建議人大會通過專題詢問、特定問題調查等監督手段,跟蹤問效,促進問題解決。在去年省人大會開展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題詢問工作中,農委在南京等地明察暗訪了部分農貿批發市場、農資市場,掌握了第一手情況,為專 題詢問工作提供了大量的參考資料,有關工作推進中的一些意見和建議得到了省政府及相關部門的落實。這些好的做法、好的舉措還要在今後的工作中進一步堅持和完善。

(三)在聯繫代表中要更加註重方法創新。全省各級人大代表同人民羣眾有着密切的聯繫,是黨和政府聯繫人民羣眾的橋樑和紐帶。各級人大及會要充分發揮代表的主體作用,在履職報告、代表議案建議辦理等工作中進一步拓寬渠道,創新方式。南通市人大會開展的“萬名代表小康行”活動就很有實效。各級人大農委要加強與農業專業組代表的聯繫,創新聯繫方式,在發揮他們的專業技術優勢,支持其中有能力、有責任感的代表創業,進而通過他們帶動羣眾就業增收、創業致富。各級人大農委每年集中組織農業專業組代表活動,傾聽他們的意見和建議,通過他們瞭解基層情況,促進他們更好地聯繫農民羣眾;在立法、執法檢查、專題詢問、重點議案督辦、調查研究活動中,邀請農業專業組代表參加,請他們發表意見,向他們徵求專題詢問問題,並請他們到專題詢問會議上向省有關部門現場提問;在辦理農業代表提出的議案建議過程中,邀請代表全程參加。這些聯繫代表的方式生動活潑,發揮了代表的主體作用,調動了代表的積極性,值得肯定,也值得大家借鑑。

(四)在自身建設中要更加註重能力提高。今年是本屆省人大會履職的最後一年,也是除南京之外 12 個市人大會履職的開局之年。不管是最後一年,還是第一年,我們都要更加註重履職能力的提升。要把思想政治建設放在首位。深入學習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素質。進一步堅定“四個自信”、增強“四個意識”,堅守共產黨人的價值觀,不忘初心,牢記宗旨,帶頭講規矩、守紀律。要堅持政策學習、業務學習不放鬆。做好年度人大農委幹部培訓工作,邀請專家學者講授農業法律法規知識,講解“三農”工作精神,吃透中央、省委一號文件要求,站在全局的高度謀劃人大農業和農村工作。要加強“三農”工作的調研,勤于思考,讓自己成為人大農業和農村工作崗位上的專家能手,這樣我們在找問題、提建議時才能更有針對性。要堅持求真務實的精神。從事人大農業和農村工作的幹部要以對黨和農民羣眾高度負責的態度,不斷增強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立足本職,開拓進取,不斷提升履職能力和水平,為人大農業和農村工作發展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三、積極融入聚焦富民新實踐,在推動人大農業農村工作中展現新作為

按照中央和省委農村工作會議,以及省黨代會的精神,今年省人大農業農村工作的重點任務是脱貧攻堅的專項工作審議、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立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專題調研。我認為完成好這三項任務需要省人大農委的積極努力和大家的通力配合。因此,我結合前期的調研情況在這裏再作些強調。

(一)着力推進脱貧攻堅精準施策。前不久,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精闢總結脱貧攻堅的經驗,對精準扶貧、精準脱貧進一步指明主攻方向。全省各級人大農委在貫徹落實的過程中要立足職能,運用立法、監督等抓手,為脱貧攻堅提 供可靠的法制保障,形成推進脱貧攻堅的強大合力。更加重視思路的開拓創新。把脱貧工作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特別是在蘇北地區,要把脱貧工作作為“三農”工作的重要抓手,以扶貧帶動其他工作的開展;將脱貧工作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產業結構調整結合起來,整體規劃、合力推進;更多的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更好的組織發動羣眾,發揮主體作用,形成社會合力。更加重視推動政策落地。政策精準是保證精準扶貧的關鍵。人大更多的是要推動制度和政策全面的完善,找準政策難落實、制度不銜接、扶貧對象受益少的薄弱點,分析原因,提出政策調整建議。比如財政資金如何整合,投向如何更精準,以及健康扶貧的幾張網怎麼銜接等。同時加大力度督查政策落實。更加重視推動農業產業鏈延長。貧困地區培植一個有特色的產業不易,千萬不能發展一個,丟掉一個。特別要發揮農業龍頭企業的作用,推動產業扶貧。要想法設法圍繞已有產業推動政策配套、加強基礎設施配套,不斷延長產業鏈條,“接二連三”、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防止出現“孤島效應”。更加重視推動穩定就業。促進培育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二三產業創業實體,南北掛鈎項目形成的經濟實體,千方百計扶持幫助實體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只有實體經濟穩住了,貧困户穩定的工資性收入才能得到保障。更加重視生產要素集聚。要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營造招商、興商氛圍,通過人、財、物及技術的引進,不斷形成新的經濟實體,增強造血功能和發展後勁。圍繞本土創業、外來創業,積極推動鼓勵返鄉農民工、村組 幹部、合作組織帶頭人等羣體自主創業,注意吸引高校畢業生、農業科技人員、城鎮企業主等羣體下鄉創業。3月份,省人大會將聽取和審議省政府脱貧攻堅工作報告,省人大農委要進一步加強調研,提出高質量的意見和建議,供會委員審議時參考。

(二)着力推動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和產權制度改革。農村集體資產是廣大農民共同辛勤勞動積累下來的成果,屬於集體經濟組織全體成員集體所有,是發展農村經濟和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質基礎。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是深化農村改革、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和保證。省人大會今年將制定《江蘇省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條例》,省人大農委及各市人大農委的同志,要在這次會議交流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相關問題,為條例出台提出更好的建設性意見。要認真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問題:一是制定《條例》要體現中央關於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和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精神。在《條例》制定過程中,要按照中央農村集體產權的確權和保護制度的有關規定,加強對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方針、政策的研究,認真借鑑省外的立法經驗,確保農村集體資產保值增值,促進農村集體經濟健康發展。二是制定《條例》要體現分類指導的原則。全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嚴重不平衡,蘇北主要是集體土地等資源性資產和扶貧開發、投資形成的項目資產;蘇南主要是集體留下來的和城鎮化過程中形成的經營性淨資產。目前,全省四分之三以上的村級集體經營性淨資產集中在蘇南,蘇北5個設區市僅佔 10%。因此,《條例》在農村集體資產管理上,要因地 制宜,實行分類管理指導。三是制定《條例》要推動農村集體資產改革、促進發展。採取確權的方式明確土地承包權、集體資產股份量化到人,這些都直接關係到農民切身利益。《條例》要加強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頂層設計,促進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四是要針對集體資產經營和管理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開展調研。比如在資產運營、財務管理及審計監督等方式創新上加強調研;在如何界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問題上加強調研;在農村集體資產如何量化到成員,股權的繼承、轉讓以及抵押擔保問題上加強調研等。只有把握好基本原則,規範好內容,《條例》才能在保障農民財產權、發展集體經濟上起到引領、推動作用。

(三)着力推動農業結構調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首先要把農業結構調好調順調優。過去的農業結構調整,是在向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進行的,主要是通過行政推動,這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要是用市場的手段,用改革的辦法,通過引導市場主體行為,促進結構調整。這樣的結構調整不是説各級人大無所作為。通過市場經濟手段調整農業結構,恰恰給各級人大一個大作為的機遇。因為,市場經濟實質上就是法制經濟。農業結構調整涉及完善農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出台新的發展政策等,這些都需要人大利用立法、監督等形式來保障和推動。所以,我們必須更加重視相關農業立法,善於運用法律手段去實現立法與改革決策相銜接,發揮立法對農村改革的引領和推動作用;要更加重視已有法律法 規的落實,要用執法檢查等監督手段,提高法治保障水平。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要充分考慮當地的各種優勢,佈局好一縣一鎮一村怎麼調的問題。各級人大會要監督和促進當地政府通過揚長避短、從優去劣,確定當地結構調整的戰略重點,立足自身優勢,制定產品、產業發展重點,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互動,提高農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是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的方向和重點。各級人大要加強調研,在如何促進、支持發展農產品儲運加工營銷業、休閒農業、鄉村旅遊和農業電商等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快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方面加強調查和研究。

同志們,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圍繞“三農”工作,聚力創新、聚焦富民,人大農業和農村工作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讓我們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開拓進取、紮實工作,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勝利召開!

創新座談會上精彩講話稿 篇3

尊敬的局領導、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能參加局裏組織這樣的座談會,在這裏發言,總覺得自己的資歷還非常淺薄,雖然擔任了幾年農村國小的校長,在大家的幫助下做了一些事兒,也有了一些思考,但現在調入縣城學校任校長,突感工作的艱難和對學校管理上的一些困惑,今天主要是向各位學習、取經。下面的發言由於是個人一點不成熟的體會,肯定會有片面、偏激之處。也敬請大家批評指正。 首先談談對教師隊伍建設的一點思考:

我認為提高教師隊伍建設應是“內外兼修”。“內”是指學校自我管理層面,“外”是主管部門或政府政策支持。

1、重視專業教師,把好入口關,抓好崗前培訓

現在學校體音美專業教師嚴重缺乏,以上課程的開設有一定的侷限性;青年教師雖然是經過層層選拔才調入縣城,但由於工作環境的變化,工作仍有一定的困難,希望局裏能重視專業的教師的成長,加強專業的教師的培訓,均衡各校專業教師的數量,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崗前培訓,做到系統化、專業化和長期化。

2、急需提高教師薪資、福利待遇。

現在教師職業認同感低。雖然絕大多數教師能夠盡職盡責作好本職工作,但由於工資待遇低、工作環境差、工作量大,個別教師情緒不穩,心理波動大,工作積極性不高,缺乏責任心,被動完成學校分配的任務,導致教師離心傾向相當嚴重,幸福滿足感過低。我認為物質決定了意識,只有提高教師薪資、福利待遇,充分解決了教師生活的後顧之憂,教師們才有可能安心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中去。這些需要上面政策的支持,比如説,教師參加各種培訓,學校補助一點車費、誤餐費應該可以,教師在學校參與的各種值日、安全蹲守管理、參與課外活動等,都應該給予相應的物質補貼。

3、需要狠抓教研、教改,給予教師更多學習交流機會,全面提高教師教育素質水平

現在很多學校呈現教師隊伍青黃不接,年齡結構不合理,師資配置不合理,教師專業配備不足等現象,教師專業素質有待提高,各種培訓流於形式,浪費人力物力,教師專業素質提高緩慢、教師隊伍亟待提高。我認為教學教研教改工作是學校的生命線,急需改善以上現狀的辦法,其一:上級對各校師資的配備要徵求學校意見,統籌安排。其二學校要抓好三支隊伍建設,形成教學龍頭。三支隊伍是教研組長、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其三主抓教研部門和學校要組織實用性強,具有針對性且符合本地教學特色和需要的各種業務培訓,要引進激勵機制推動教師整體教學工作的規範化。要重視青年教師的培訓,學校要從嚴、帶、練着手,對青年教師的培訓要有整體規劃,階段推進,可做到青年教師同老教師“結對子”以老帶新,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下面談談學校管理工作上的一些想法:

1、保證制度的公正、公平及推行力度

現在校長普遍存在責任壓力大,實際權力小,有責任感、使命感,更有顧慮重重,不能充分施展的困惑。作為校長要領導好學校,能將好的決策落到實處,就需要足夠大的權力。我認為作為一名校長要有對中層及以下領導的任免權和對校級幹部的任免建議權,並要有能推動老師不斷交流的工作環境。上級部門應給予校長一個施政的良好環境,應充分體現出“利益與責任同在,機遇與挑戰並存”的理念,讓校長可大膽去管理和建設學校。

2、建立科學的班子、教師、學生的評價體系

3、加強留守兒童教育,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需要社會力量的參與。

留守兒童的教育上,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家庭教育缺乏。二是學校教育缺位。學校側重在校時段教學管理,對留守兒童的心理關愛難以顧及,與家長的溝通難以實現,致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脱節。三是社會教育缺失。有關部門對網吧等娛樂場所不能有效管理,也使一些留守兒童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我們呼籲留守兒童的問題還是由政府統籌管理,構建組織管理網絡。政府及有關方面要高度重視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切實擔負起責任。把留守兒童教育成長問題納入政府議事日程,加強領導,建立由宣傳部、文明辦、公安、教育、司法、民政、關工委、婦聯、共青團等多部門組成的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協調小組,並形成制度,建立長效機制,給予留守兒童政策關懷。學校可全力配合工作,健全關愛留守學生的制度,建立留守兒童專門檔案,對留守學生給予更多的心靈關懷。

第三,談談我對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和建議。

一是注重師資隊伍建設。在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強化教師教育教學素質能力提升的基礎上,大力營造全社會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高度重視對教師的繼續教育。教師的素質直接關係着學生的素質,有計劃地對所有的教師進行現代教育理念、專業知識、教學方法、人文素養等方面的培訓,鼓勵教師個性發展,擁有獨特的教育思想,使教師們視野寬廣、學識淵博,充滿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激情。

二是真正抓好抓實素質教育,真正落實品德、體育、音樂等科目教學計劃。現在社會上很多人心浮氣躁、寡廉鮮恥、誠信缺失的人生價值取向,衍生出種種的社會問題。造成這種問題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不可否認應當有道德教育“失之於軟、失之於少”的因素在其中。學校要致力於培育人格健全、身心健康、德才兼備的協調發展的人,為學生的終生髮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多元發展,培養創新思維。統一要求全縣各學校,嚴格規定並落實學生的在校時間,要開足全部應開課程,不允許補課,不分重點班,不依據考試成績對各學校排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anghua/jingxuan/rppkj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