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講話稿 >講話稿精選 >

講話是修行2篇大綱

講話是修行2篇大綱

在星雲大師所著的<星雲大師談處世>一書中,我偶然看到了這個説法, “講話是修行”.佛家修行講求一修身,二修心.而講話若能昇華到一定高度,也是可以達到修身修心的結果,同時講話的過程,也是修身修心的過程.所以請允許我挪用星雲大師的這句話,作為我這篇文章的題目.

講話是修行2篇大綱

在這本書中,有兩個講話的例子非常具有典型性,並且涵蓋古今.一個例子是古代的,講的是晉武帝司馬炎剛登上皇位的時候,一天,他占卜得了個“一”字。按當時的迷信説法,帝王傳代的多少要看得到數目字的多少,中國向來以三、六、九為吉祥數字,占卜得了個一字,晉武帝心裏當然有點悶悶不樂,連羣臣也大驚失色。 這時,侍中裴楷就上前進言道:“微臣聽説‘天’得到一就清明,‘地’得到一就安寧,‘神’得到一就靈妙,‘谷’得到一就充盈,‘萬物’得到一就化生,‘君侯帝王’得到一天下就能統一,人民都忠貞於他。”短短的一席話,説得晉武帝轉憂為喜,羣臣也對裴楷的善對由衷歎服。可見這世上的話並沒有絕對,不僅之於封建社會迷信的詞句,對於現代所謂的貶義褒義,在言語恰當,靈活變化的講話中,就可以改變甚至逆轉講話中的尷尬或不合適的情形.

另一個例子是現代的言語不當的例子: “是我拉他來的。”為什麼不説“是我請他來的。”;“這是我管的……”為什麼不説“這是我負責的……”;“我調查大家都很高興。”為什麼不説“我知道大家反應都很高興。”;“你聽我的。”為什麼不説“我們來溝通一下。”;“你可別後悔。”為什麼不説“你不再考慮嗎?”;“你要給我小心!”為什麼不説“你還是謹慎點好。” 同樣是表達一個意思,後者卻明顯要比前面的聽着舒服,更容易讓聽者接受.那麼講話的效果也就更加明顯.

《禮記·緇衣》中説:“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慮其所終,而行必稽其所敝,則民謹於言而慎於行。”這句話的意思是説君子以言導人、以行禁人,所以説話一定要考慮其後果:説出的話是不是可行,講話的言辭所達成的效果好不好;做事一定要考查其弊端,看看是益處大還是害處大,因而必須權衡,那麼人民必定會説話嚴謹,行動慎重. 就是説一個有修養、有道德的人,應該對自己的言行負責。也就是現在我們所説的謹言慎行.在生活中,謹言讓我們更好的維繫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更好的表達出你想表達的意思. 故佛門常教我們要“少説一句話,多念一聲佛”。還有維摩居士的“一默一聲雷”都是很發人深省的棒喝。不得體的語言常常會造成人與人之間的誤會與感情的破裂.言語有時候可以很傷人,所以有人説,在你衝動和生氣的時候,先默數幾秒再張口説話.這是一種很好的辦法.另外,我認為學會讚美他人也是十分必要的.佛家常説,”語言的讚美是一種佈施”.你讚美他人的時候,你的內心總是充滿微笑的,對方得到了讚美,而你的身心也得到了修行.不要在衝動的時候逞一時的口舌之快,因為它造成的傷害遠遠大於吵架的事情本身.

通過這一學期對於<言説藝術>這門課程的學習,我發現講話的重要性遠遠超出我之前的預想.生活中,我算是一個不善言談的人,想要通過提高執行力來彌補社交上的不足.可是現在我發現,講話和行動其實是同時的,亦如謹言慎行所告訴我們的那樣.而講話也不是我所想象的那樣,勇於講話是一個層面,而善於講話是另一個層面.講話也不是越多越好,很多時候覺得無話可説,習慣性保持沉默,但是我意識到沉默不代表沒有想法,應當醖釀好你想説的話,然後再表達,使你的話更有效果.這個思考-講話過程,正是自身的修行的過程.

講話是修行(2):

(一)

王陽明有一次跟學生出遊,路旁有兩個人在吵架,一個罵道:“你沒有天理!”一個反駁道:“你沒有良心!”

王陽明就對身旁的學生説:“你們聽,他們在講道。”

學生説:“老師,他們是在吵架。”

天理、良心要求別人是在罵人,若要求自己是在講道。與人相處,“講話”是一種很切實際的修行,語言的讚美是一種佈施。是非常因講者、聽者、第三者無心地搬弄而惡性循環。大家都知道,是非止於智者,彼此能聚在一起,不要逞一時口舌之快,而破壞掉這份難得的因緣。

(二)

語言是溝通感情、傳達思想的工具,但不得體的言語或過多的音聲,常是是非煩惱的因由,故佛門常教我們要“少説一句話,多念一聲佛”。還有維摩居士的“一默一聲雷”都是很發人深省的棒喝。

蘇格拉底非常善於演説,以教人如何講話為職。有一位青年前來請他教導演説,並説明演説如何重要云云。蘇格拉底等他説了半天以後,向他索取兩倍的學費,青年問為什麼?

蘇格拉底説:“因為我除了要教你講話以外,還要教你如何不講話。”

俗雲:“一言折盡平生福”,謹言實在是修身要件。

(三)

“言語之於我們,乃在使我們互相做悦耳之辭。”無意間聽到徒眾的談話,措辭實在值得商榷,如:

“是我拉他來的。”為什麼不説“是我請他來的。”

“這是我管的……”為什麼不説“這是我負責的……”

“我調查大家都很高興。”為什麼不説“我知道大家反應都很高興。”

“你聽我的。”為什麼不説“我們來溝通一下。”

“你可別後悔。”為什麼不説“你不再考慮嗎?”

“你要給我小心!”為什麼不説“你還是謹慎點好。”

……

同樣是中國字,為什麼不加點兒潤滑?不僅聽起來不舒服,也易引起不必要的誤會,真是辜負中國文字之美。

晉武帝司馬炎剛登上皇位的時候,一天,他占卜得了個“一”字。按當時的迷信説法,帝王傳代的多少要看得到數目字的多少,中國向來以三、六、九為吉祥數字,占卜得了個一字,晉武帝心裏當然有點悶悶不樂,連羣臣也大驚失色。

這時,侍中裴楷就上前進言道:“微臣聽説‘天’得到一就清明,‘地’得到一就安寧,‘神’得到一就靈妙,‘谷’得到一就充盈,‘萬物’得到一就化生,‘君侯帝王’得到一天下就能統一,人民都忠貞於他。”短短的一席話,説得晉武帝轉憂為喜,羣臣也對裴楷的善對由衷歎服。

可見任何一件事,都沒有絕對的,説得好,即能轉憂為喜,轉悲為樂。

標籤: 大綱 修行 講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anghua/jingxuan/nx0d4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