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講話稿 >講話稿精選 >

關於論文發言稿(精選4篇)

關於論文發言稿(精選4篇)

關於論文發言稿 篇1

一、現狀及建議

關於論文發言稿(精選4篇)

現狀一、教學模式化,模式化走向單一化

學習新課改名校做法,很多學校很多教師都要使用小組合作、預習案、導學案、作業案,都要採用課前自主預習、質疑,課堂明確學習目標、檢查預習、展示、總結,課後練習鞏固幾個環節。這樣做的好處是確實充分關注了學生的主體性、發揮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

這些問題是任何模式化都比較容易帶來的弊病。模式化確實有它的好處:模式化訓練的結果是訓練操作及思維的規範化、系統化。缺點是操作不當或者説不知變通就容易使每堂課簡單單調,簡單單調就容易使人疲憊,不容易激起人的興趣。比如常見的課改課堂開頭:請同學們把昨天的預習案拿出來;我們一起來讀一下本堂課的學習目標;昨天預習存在的問題是,等等。長期使用這樣的課堂用語,毫無疑問太過單調了。學生慢慢地會失去對課堂的期待,至低會降低對課堂開頭的期待。傳統的教學模式並非一無是處,比如它的劃分段落、概括段意和中心大意。但每節課都是如此,就少了些新鮮的刺激,思維的激活就無從談起。這也是傳統課堂被詬病的原因之一。完全依賴模式化,沒有變化,實際上是走入了傳統教學模式的老路。

因為,不管新模式還是舊模式,都是既有有點又有缺點,長期如此,優點得到強化的同時其缺點也得到了強化。

我的建議:學習東部沿海地區的課堂開頭,他們每節課開始都有一個環節:熱身。熱身就是我們常説的引導,就是激趣。引導的話語和激趣的內容必須和本節課所學內容緊密相關,以便順利的把學生思維引到所學內容當中去。這樣,有多少種內容就有多少種“熱身”,每節課都有相應的興趣點,每節課都帶給學生新鮮的感受,每節課學生都有期待,學生還會疲憊嗎!

對模式化,我還想多説兩句,不要太過相信別人的模式,要努力構建自己的模式,至低應該改造別人的模式,完全照搬別人的模式一定會失敗,前蘇聯的教育實踐已經證明了此法行不通。

現狀二、課改學校的練習量不斷加大,師生都感疲憊

現在我們學校,每天每科至低有三份作業:預習案、導學案、鞏固案。學生還要自查資料,準備展示。質量不高的三案,量大錯誤多,學生勞而少功低效甚至無功無效。教師每天批改作業至低也得有三樣。推行之初,教師不批改學生就不做。教師不得不熬夜批改,時間一長,人人喊累。推行課改,要能減負。不能減負,還要加重負擔,尤其是加重學生的負擔,學生會有疲憊感,甚至厭倦感。學生疲憊,教師喊累的情況下,就得不到教學雙主體的參與、支持。師生都不願意推行課改時,課改還能繼續下去嗎?

同時,請每位教師回想一下,這學期你佈置了多少作業,你作為專業教師,你能記起來的作業有多少,能全部記起來自己所教內容和佈置的作業練習試題的教師恐怕屈指可數。你都記不起,學生一天面臨那麼多學科,哪能記得起來呢!你還要去埋怨學生,説這個我曾經講過的嘛,你們這腦子幹什麼去了。是的,你講課時,由於專業意識和專一性單一性,可能一下子會想得起來,但學生不一樣,他們不具備我們所具備的專業性專一性單一性。我們每個人面臨事多且雜的情況都會有腦子不清的時候,更何況學生呢!

我的建議:研究怎樣減少作業量,怎樣才能提高作業的質量和精度。我今天的作業比昨天的作業少而精,質量高,我這學期的作業量要遠少於上學期。我們要有這個追求,要往這個方向前進。

現狀三、學生自主展示過多,旁逸斜出的現象突出,,準確性不夠,教師要重新引導、強調,費時費力,教學進度不易完成;課堂鬆散,學生覺得收穫不大,教師心中沒底。

學生自主展示的內容:問題展示、討論展示、結論展示、評價展示。在各個展示環節,學生都容易遊離於主題之外,不討論不解答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討論起來解答起來,會耗費時間。學生自主講解的另外一個弊端是,在概念、定理等定性內容的理解使用上準確性不夠,不糾正會使學生以誤傳誤、以訛傳訛,會使學生在思維上成績上都大受影響。教師不得不花費更多的時間來糾正,這樣,就會比傳統的習慣教法更花時間。既然花更多的時間來取得相同的效果且嚴重影響教學進度,為什麼要推行課改呢?

課改課堂,有時會讓人覺得鬆散,學生説了很多話,做了很多事,課後一問,感覺沒啥收穫,當堂內容自己理解沒有,自己説不清楚。教師心中更是沒底。這種師生誰都沒底的事兒,誰還會去堅持呢!

我的建議:一要加強研究課的預設,有好的預設才會有好的生成,沒有好的預設就沒有好的生成,至低不會持續有好的生成,光靠課堂的靈光一現不行,我們不是天才,恐怕沒有那麼多的靈光。二要苦練引導功夫。一個教師的能力高低,主要表現在引導功夫上。

關於論文發言稿 篇2

現狀四、課改有時教學成績不佳,教師迫於壓力,便不再推行

教學成績是壓在師生頭上的大山。沒有成績自己説不起硬話,領導不會喜歡,家長、社會不會認可。課改試行一段時間,沒有效果,熱情自然下滑。教師、領導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管你什麼方式,你給我拿出成績來才是關鍵。

我的建議:我們要想盡辦法追求成功,但也應該允許課改過程中偶爾的失敗。沒有這一點,要推行課改基本不大可能。因為,任何改變改革都會面臨着師生雙方的思維、態度、行為的轉變,這個轉變會有適應不適應,做得好與不好的情況。允許這一點的前提是:教師要站得住講台,団得攏學生,師生關係融洽;學生能力、教學成績在一點一點進步,讓師生都看得到效果,感受得到幸福和快樂;學校、學部、年級、班級要能及時作出有效反饋,給予鼓勵、表揚。

二、額外建議

1.微笑上課。

2.絕不拖堂,或拖堂絕不常見。

3.教師多投入精力備課,學校少佔用教師時間。

4.學部、年級、備課組多搞問題研討活動,少點任務佈置。教師的精力是有限的,雜事幹擾太多,教師的時間被佔用,備課出題環節上投入的時間勢必減少。備課出題投入不夠,要想有大的提升太難。

5.教師要習慣讀書,勤於鑽研,你有點空閒,就上街,就打牌。領導看到之後,從全局出發,他會擔心這種個別現象普遍化、持續化,他會反覆講你們不能幹什麼,你們必須要怎麼做。會給我們頭上加上很多框框套套。這些框框套套不僅會束縛我們,更重要的是佔用了我們寶貴的時間。

6.睜眼看世界吧,不要蝸居一隅。

三、結束語

馬雲今日在參加達沃斯論壇時接受新浪財經獨家專訪表示,豬碰上風也會飛,但是風過去摔死的還是豬,因為你還是豬,每個人要思考怎麼把控這個風,怎麼去掌握好這個風,怎麼提升自己,所以不應該去尋找風口,而是真正的把自己變成一點點風就能夠飛起來的,以至於能夠翱翔。課改就是這股風,我們就是要去研究“怎麼把控這個風,怎麼去掌握好這個風,怎麼提升自己”。

我更希望,我們每個教師都成為一棵樹,既能頂風冒雨,又能呼風喚雨,還能風雨潤萬物!

最後祝願大家天天有好思想,月月有妙境界,年年有新成果,寒假快樂!

關於論文發言稿 篇3

尊敬的x老師,親愛的思政專業同學,大家晚上好!

很高興今天能夠站在這個講台上和大家一起交流經驗和心得。x老師的要求,我特將我寫作文章的前後脈絡,包括思路,設計,調查,撰寫成文的整個過程與大家分享,並將參加比賽獲獎過程作一個總結,推進我們思政專業的學生科研進一步發展和繁榮。

“襄陽首屆青年人才論壇”的消息,是我通過襄陽“老鄉同學好友”的qq羣得知的,隨即我登錄襄陽青年網查看關於這個論壇的政府文件。在此之前,我的論文《“限塑令”實施過程中的問題及對策分析-基於對襄陽市區“限塑令”實施狀況的調查研究》被赤峯學院學報採稿。我本人和這篇論文都符合“襄陽首屆青年人才論壇”條件,在對論文進行認真的修改完善之後,在取得共青團x襄樊學院團委的支持下,於x5 日報名參加“襄陽首屆青年人才論壇”。

論文的題目來源於我大一寒假閲讀了《半月談》上的一篇名為《“限塑令”何以難限小小塑料袋》。大一下學期開學後,x老師給我們上《社會學概論》這門課,x老師積極鼓勵我們參加襄樊學院大學生科研項目的申報。作為我的論x老師,x老師給了我莫大的鼓舞和激勵,在x老師的指導下,我成立了自己的科研團隊。在成功申報了課題之後,x老師在我調查研究的前期工作中給予了很大的指導和幫助,從調查問卷、訪談問卷的製作、調查地點的選取、調查人羣的確立和問卷的統計分析,從文獻資料的搜索、網絡文件的下載、新聞報道的查找,從論文稿件的寫作到修改、補充和完善,從論文的投稿發表到項目的結題。沒有x老師的教引和指導,沒有團隊成員周煉、周丹、黃榮的齊協努力,我就不會取得今天的成就。我願借現在這個機會,向所有關心支持我人表示深深的謝意。

論文寫作前的多次實地調研,當中有過苦悶、彷徨和不知所措的無助,正如我的隊員周煉所言:“課題調研到羣眾中似乎變成了可做可不做,而且沒多大意義的事情。”但我們團隊也體驗到了偶有所得的欣喜和歡樂,在那段時期的調研中,我結識了一位老大媽,她推着自行車在定中街大聲吆喝,沿街叫賣塑料袋。論文的寫作過程很漫長,並且枯燥而艱難,時常會有那種寫不下去的“山重水複疑無路”的困惑,但有時在寫作過程當中也會體驗到那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感,手指在鍵盤上猶如靈魂在輕舞飛揚般的跳動。論文寫作重要的是前期的各項調研工作、資料的查找和材料的選取,在這過程中要不畏艱險,藐視一切困難。在論文進行中,最為關鍵的是較強的自我心裏調節能力和堅強的意志。論文初稿完成之後,前後斷斷續續的持續了一段時間,做了很大的修改和補充,儘管文章已經發表並獲獎,但這是我第一次開展課題的調查研究和論文的寫作,面臨相關經驗的缺乏和能力上的不足,不盡如人意之處還是很多,但我願意接受大家的批評和指正。

如何將個人所學專業知識和個人興趣愛好結合起來,如何將個人的興趣愛好和社會的需求結合起來,如何將個人發展和社會發展結合起來,如何將個人志向和社會期望結合起來,只有回答了上面提到的這些問題,我們才能去談學生從事科學研究這件事情,更進一步就是去談論科學研究如何更好的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每個人都有絢麗多姿的一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每個人都有自己對所學專業的想法,每個人都有對這個社會的看法,每個人都有對自己今後人生道路的規劃。我們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所修的課程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些東西都已經是從感性認識上升到了理性認識的層面,只不過我們現在現處於感性層面,所以大家對這些理論性很強課程不是很感興趣,大家學習的過程中熱情不是很高,那麼要把我們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就需要我們要有聰慧的頭腦、明鋭的眼光和關心國家大事、地方社會經濟建設發展的意識。秋天,樹上的蘋果每天都會往地上掉,為什麼唯獨牛頓就從中發現了萬有引力原理?其實只要大家用心培養自己這方面的能力,並且持之以恆,那麼還有什麼事情都可以進入你研究探討的視野。學術功底不紮實和理論水平不高的我們,在科學研究方面一定要有一位認真負責、治學嚴謹的導師陪同,他們可以啟發我們的思路,引導我們走的更遠、看得更高。

暑假我參加了x老師“漢水流域宗教文化與社會發展”課題的調研。在十堰我們有幸訪談了原雲陽師專院校現武當山協會會長x教授,他説:“法國有一個著名的歷史學家波羅戴爾,他説:‘歷史要分為幾個時段,長時層,中時層,短時層,所謂短時層是指政治鬥爭、軍事鬥爭這些都是浮層,浮在歷史的表面而已,轉瞬即逝的一種現象,不值得研究。’淺層的表面現象,這些東西不值得去推敲。中時層的一些東西,如制度、生活生產方式,這些東西值得關注,包括宗教。長時層是指如地理環境,如漢水流域千百年來不變的東西,長時間不改變的東西,看歷史不能只是注重表面的一些灰塵,我想我説了之後你們會明白你們應該關注些什麼東西,你這個課題可以説是進入了中時層,各個宗教的歷史活動軌跡,都是要關注的,很有意思的是,天主教、左教徒教是從武漢那個地方傳播過來的,我記得在我教學鄖陽中學時,他的對面就是一座天主教堂,不知道他現在還在不在,那時他非常醒目,佔地面積也不小,這些歷史上的東西,它的影響力穿透力是非常強大的。”希望大家今後大家在做課題的時候要多問幾個為什麼。不能僅僅只看到問題的表面,更要深入問題的裏面,追根究源,尋找支撐你這個課題研究的制度型和理性型層面的東西。當然在起步階段,我們不能對自己提些高不可攀不切合實際的要求,等我們慢慢的進入了狀態,那就可以再給自己加碼,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實現這個願望,我們就應該耐得住寂寞和孤獨靜下心來多讀好書,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和創新精神。

參加“襄陽首屆青年人才論壇”,我是抱着試一試的心態去的,打開襄陽首屆青年人才論壇論文終評結果,除了我是一名在讀學生之外,其餘的獲獎選手全都是進入社會多年,工作經驗豐富,辦事周全,能力突出的社會人士,獲得三等獎我感到很意外,同時也感到應該。“意外”的是我的論文能夠在300多篇文章中經過權威學者層層選拔x教授的嚴格審閲,最終脱穎而出獲此殊榮;“應該”的是我的團隊在這個課題上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我的團隊為做好這項科研,花費了大量的心血和財力,獲得這項殊榮,是對我的團隊一個最好的禮物。

我們“90後”不是所謂的“垮掉的一代”,冷漠,自私,缺少理想和信仰,過分自我,不是我們的代言詞。相反我們是追求個性,有正確的現代價值觀,更加理性、務實,而且更加開放、坦然。一百多年前,思想家、政治家梁啟超揮毫寫下了大氣磅礴的《少年中國説》: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今天的我們90後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關心。

最後,希望我們大家一起樂學、善學、勤學,築造深厚的學術功底;廣交朋友,拓展自己人脈網絡;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和科學研究,提升自己辦事能力和科研實力。

祝大家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取得一個又一個豐碩的成果,謝謝大家!!!

關於論文發言稿 篇4

一、研究生日常的必修課就是讀經典、研究經典。每門學科都會有自己公認的一些大家,這些大家的專著是攻讀這個學科的研究生們必讀的。

二、研究生讀書要史、著、論相結合

研究生讀書,書目的選擇,計劃的擬定,必須史、著、論相結合。

"史"就是每個專業、每個研究方向甚至每個選題的學説史。研究生研究、做學問必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就是站在前人知識積澱的基礎上,向歷史學習。每個專業必須搞懂本專業學術史。有史的基礎,選題、論文才能變得厚實起來。

"著"指的是古今中外關於這個專業、這個研究方向、這個選題的經典著作、文獻。經典著作就是可以稱為大家、名家的著作、文獻。讀經典名著,掌握第一手資料是研究生讀書的基本功。研究生掌握了原著、文獻,就知道教材內容的出處、來龍去脈,即源頭所在,這樣研究生就可以在更高的層次上去駕御教材,理解和講授教材。經典著作與史是什麼關係?如果把"史"比作一個常青的"藤",那麼經典著作就是在"藤"上結的一個又一個的"瓜"。掌握了史來讀名著,就好比"順藤摸瓜",順着史的線索去讀不同時代不同名家的著作。

"論"就是學術論文。研究生怎樣掌握學術動態、學術前沿?就是通過不斷髮展着的學術論文掌握學術動態。研究生要學會看學術論文,堅持看新雜誌、新論文,一週10篇左右,養成習慣,這樣知識就永遠不會過時,就能把握這個專業、研究方向、選題的學科動態和理論前沿。有經驗的導師制定研究生培養方案、課程培養方案,所開課程和書目,就包括史、著、論這三個方面。我們學會了這個方法,按照史、著、論相結合去讀書、做學問,由舊專業向新專業擴展,由已知領域向未知領域推進,功底就紮實。

三、施蟄存的理智法

施蟄存先生説青少年時期(即從十四五歲到二十歲這一段時間),是“用感情去讀書”的。“從童話看到中外古今新舊小説,每讀一本書都和書中人物融合為一,彷彿自己就是濟顛僧、武

鬆、李逵、黃天霸、賈寶玉或堂·吉訶德。”而到了二十歲以後,他就開始注意“用理智去讀書”了。“《水滸傳》看了第二遍、第三遍,書中人物再也不能和我合二而為一。我注意的是作者描寫潘金蓮和潘巧雲的方法有何異同,七十回本和一百二十回本孰優孰劣,金聖歎的評語可信不可信。用這副眼光去看小説,即使説當時也有可樂之處,畢竟不是青少年時期那種樂趣了。”從“用感情讀書”到“用理智讀書”,這是一個質的飛躍的過程。

四、高亨的一通百通法

著名學者高亨先生早年在清華大學研究院就學時,曾選定《韓非子》一書作為主攻的對象,悉心鑽研。他的畢業論文《韓非子集解補正》,就是這次閲讀、研究的成果。這篇論文受到了梁啟超、王國維兩位大學者的讚揚。讀通了《韓非子》之後,高亨一發而不可收,接着又研讀了許多周秦的其他重要古籍。《韓非子》一書成了他研究周秦典籍的起點,從這本書出發,他讀通了其他一系列的書,取得了相當可觀的研究成果。高亨先生後來在總結自己的讀書經驗時説:“一經通,百經畢。”意思是説,認認真真地讀通了一本書,其他許多書也就觸類旁通了,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説的“一通百通”。“一通百通”的前提條件是“一通”,通要真通,而不能似通非通。有的書看起來似乎“通”了,但未必真通。真正按高先生“讀通”的要求來衡量,就會發現自己對書的某些字句根本沒有確切的理解;對於書裏的許多難點、疑點,原來也沒有認真去思索;甚至連書的主要內容都歸納不起來。所以,對“一通”要下真功夫。“一通”是走向一條治學之路的第一步,只要“一通”真“通”了,才有可能“百通”。高先生的“一經通,百經畢”,當然是做大學問的經驗之談。我們即使暫時不準備做大學問,在平時讀書中,也不妨經常以一個“通”字反省自問,督促自己踏踏實實地認認真真地讀書。

五、牟世金的如臨大敵法

山東大學中文系教授牟世金是研究古代文論的專家。他在短短的五、六年中,出版了多種專著,並在國內外發表論文七十餘篇,共計一百三十多萬字。他的《雕龍集》一書被評為山東省1981—1983年度文學研究方面唯一的一等獎。他的論著多次被香港翻印出版。1985年7月,日本出版的《中國文學語學論集》將牟世金的論文《劉勰原道論的實質

和意義》放在同類文章的首篇。牟世金教授的論著涉及經史子集、諸子

百家,知識廣博,足見他是一位博覽羣書者。他的讀書方法很奇特,他

自己是這樣説的:

我近年讀書,已成怪癖,打開書本,就如臨大敵。”

所謂“如臨大敵”,實際上就是多思善疑,讀書時勤于思考,敢於提出疑問,而不是書上講什麼就信什麼。他讀書時總是邊讀邊在書上畫着紅藍兩色的線條,那藍線便是表示有疑問的地方。即使是像《辭源》這樣比較好的工具書,他也要“如臨大敵”一番,發現其中的某些錯誤。有關《文心雕龍》註釋的著作,向來是以范文瀾本為權威的,但牟世金既尊重它,又不輕信它,從尊重歷史、尊重事實的科學態度出發,對其中存在的許多問題給予糾正。需要説明的是,牟世金“以書為敵”,並不是懷疑一切,目空一切,而是要使“敵”轉化為“師”,從中受益。古人説:“盡信書,不如無書”,讀書時倘若人云亦云,被書本牽着鼻子轉,就不僅有可能上當,而且不能將書本知識變為自己的知識、見解,毫無建樹,充其量不過是個活“書櫥”而已。讀書多思善疑,不僅可以發現很多書中的謬誤,而且許多富有創造性的獨到見解也就在“疑”中形成了。“如臨大敵”般地讀書,速度自然很慢,並且是很費力的,需要有耐心和毅力。這樣讀書,讀一次會有一次的收穫和提高,即使有時看起來似乎白費了力氣,但實際上也都有看不見的功效

標籤: 發言稿 論文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anghua/jingxuan/kvo97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