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講話稿 >講話稿精選 >

濃濃端午情講話稿(通用3篇)

濃濃端午情講話稿(通用3篇)

濃濃端午情講話稿 篇1

端午節就要到了,每當這個節日來到,插艾蒿,點雄黃、包粽子、戴香包、賽龍舟等各種活動都會把我們的思緒帶回到那個令人惋惜的歷史事件中,再一次想起楚王國,想起汨羅江,想起在歷第一位留下名字的文學家和詩人屈原。

濃濃端午情講話稿(通用3篇)

除了屈原,應該還有很多自己的親人在這一天被我們一同懷念。我在每年的端午節,都會無比思念我長眠在商州地下的奶媽,我知道,她也一定會思念我的。

我們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她對我的哺育和愛卻遠遠超出了血緣的範圍,在她呵護和愛撫下,快樂無憂的童年一直是我最美好的回憶,尤其是端午節的粽子和香包,更讓我無比懷念我的奶媽——那位漂亮健康寬容豁達的年輕女子。

是她在一個幼小的生命需要奶水的時候向我敞開了温暖的懷抱,我在她的懷中貪婪地吸允着、索取着自己的需要,在她的懷抱中一天天飽滿、長大、變美。

我長大了,要進幼兒園和上學,城裏和鄉下的距離把我拉離了她的懷抱,但我的心卻無法離開她,因為她把母愛的種子深深種在了我的心裏。於是,週末就成了我每天的期盼,通往鄉下的小路和小橋,奶媽家的柴門小院也成了我心中最美的圖畫。

那時候每年的端午節,我在睡夢中就能聞到粽子的清香和香包的花香,那是奶媽讓小舅挽着藍子天不亮就送來的煮了一夜,走完十幾里路還温熱的粽子,裏面的各種豆兒和棗兒把糯米染得紅紅的,吃起來軟軟的,甜甜的,香香的,我的小肚皮也被粽子撐得溜圓。

每年的 這幾天,我的主食就是奶媽的粽子,我一直到現在都認為奶媽的粽子是吃的,誰都比不上。

裝粽子的藍子上還掛着奶媽親手做的香包,那香包好看極了,是用各種絲線纏繞的小粽子的模樣,小巧玲瓏,香氣芬芳,我掛在脖子上在學校向女同學炫耀着,高興着,美着……

那感覺讓我每次回憶都如同回到了童年時代,回到了奶媽身邊。

也有那麼幾次趕上在奶媽家過節,於是,包粽子就成了我興的事,儘管我不會包,但還是象模象樣地挽起袖子,坐在大盆子邊上,拿着棕葉包着米和豆兒,拿着草捆紮,每到這時候,奶媽都會高興的一邊包着手裏的,一邊教着我,還把我包的粽子也放入鍋裏一起煮,結果可想而知,我的粽子不是找不着,就是裏面成了稀飯,儘管這樣,她也從未責怪過我,還任我用手在盆裏撈來撈去繼續搗亂。

親愛的媽媽,女兒現在仍然不會包粽子,不會纏香包,不是女兒不想學,而是女兒要把媽媽的粽子和香包永遠永遠留在記憶中,那是什麼樣的粽子和香包都無法替代的美的記憶,美的味道,美的感受。

就要過節了,不知道天堂裏有沒有粽子,有沒有香包?

女兒在這裏為媽媽送上一份節日禮物,願與您在夢中相會,親手為您剝粽子,戴香包,親口祝您端午節快樂!

欣聞國家已經把端午節和春節、中秋節一起列為文化遺產進行保護,雖然還沒有規定為法定假日,但重視傳統節日的步子已經邁出,我想您聽到這個消息也一定會高興的,因為您愛這個節日。

濃濃端午情講話稿 篇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展開歡騰。這些,曾經在端午節是最受歡迎的活動,然而,隨着時代的變化,社會節奏加快,外來文化的入侵。

人民不再照顧流傳幾千年的傳統文化,而是把重點放在“聖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中去,面對這樣的形勢,我感到悲傷,“發出端午節是否不再姓“中”這樣的疑問。

正當我們還沉浸在西方節日的歡聲笑語中時,據可靠消息稱,亞洲一個國家正在準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其文化遺產,現在端午節已被列入國家遺產名錄

聽到這個消息,人民除了驚訝還有尷尬,這不僅僅是一個傳統節日的得失,不僅僅是少了一些慶祝活動。

最重要的是,這是一個傳統的節日,文化內涵豐富,保留了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過一個傳統的節日,就是加強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洗禮。如今,這個擁有20__年的歷史傳統節日成為其他國家的民族遺產,我們將有多麼尷尬?

不用説,這些年來,的傳統節日,似乎總是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粽子,清明節吃青菜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更不用説了——大魚大肉讓你吃到不想吃。

農耕社會對飢餓的恐懼形成了傳統節日中最獨特的習俗——吃。如今,滿足了衣食的需要,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富裕,什麼時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傳統節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傳承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守着“聚寶盆”卻不善於保護和挖掘。比如漢字,當代青年有多少人熟悉並會使用繁體字?你不懂文字怎麼能理解古代文化呢?

另一個就是造紙,的造紙工業是傳統手工業損失的結果,許多高質量的紙讀要到日本或韓國購買,他們不僅繼承了我們傳統的造紙技術,而且有了新的發展。

以端午節為例,它已經融入到各個周邊國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獨特的生命力。在韓國,端午節被稱為輪渡節,這是一個在插秧後祈求豐收的節日。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人注重創新,但往往容易忽視對傳統的堅守,文化的缺失必然會導致上的斷層甚至扭曲,而這種斷層又會給文明帶來什麼呢?

俗話説: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如何保護和傳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外國節日的興盛與傳統節日的衰落形成鮮明對比,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事實上,不僅是傳統節日,民俗文化的生存環境也正面臨着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挑戰。

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憑藉其強大的綜合國力、先進的科技手段和發達的文化傳播手段,積極傳播西方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對包括在內的發展家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生態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傳統節日豐富多彩,文化內涵豐富,保留着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我們必須敬畏和重視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產。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

同學們,不要冷落自己的傳統節日,讓中華文明在徹底紅起來!

謝謝大家!

濃濃端午情講話稿 篇3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

再過幾天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了,關於端午節的由來相信大家都很清楚。相傳,它是人們為了紀念我國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愛國主義者屈原自盡殉國,而形成的一個傳統節日。  屈原是距今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人。他所在的時代是一個戰亂頻繁、弱肉強食的時代。

為了楚國的強大,屈原在國內倡導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由此得罪了舊貴族並遭到了詆譭攻擊。面對壓力,屈原秉持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在與保守勢力的鬥爭中顯示了自己的高尚節操,赤誠的愛國之心。   這一片冰心,穿透了兩千年的時空,依然光耀在中華大地。

這學期在學校的組織下各班開展了“經典誦讀——迎端午”、慶“六一”活動,在活動中我們懂得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品味了五千年的文明給我們留下了巨大的寶典。誦讀中華經典詩文可以加深我們對民族和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在誦讀中親近中華經典,在親近中接受文化,在熱愛中弘揚中華文明。

常言道:“經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讀是非常有必要的,通過誦讀經典詩文,積累精美的詩詞句段,進而內化為自己的語言,使自己達到“要説口吐蓮花,要寫筆下生花”的境界。大家可以充分利用早晚讀的時間,本着“用心誦,慢慢讀,字字清”的原則,大聲地朗誦經典,讓自己在朗朗書聲中積累經典名言,陶冶情操。同時,我們還要做一個有心人,平時在閲讀時遇到的名言經典,可以及時地記錄在專門的本子上,

有時間就可以拿出來認真地誦讀,這樣既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也可以為我們文積累豐厚的素材和深邃的源泉,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誦讀經典的目的在於啟迪我們的心智,培養良好的品質,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並懂得愛國、愛家、愛父母的人生道理。經過一階段的誦讀,雖“滿腹經綸”但只能悶在肚裏,或“紙上空談”,誦讀也就沒有什麼意義了。因此,我們必須要學以致用,用經典來指導自己的言行,從 “幼不學,老何為”的教誨中瞭解時間的重要性,勤學需趁早;在“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吶喊中明白生命的價值其實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我們要能在經典誦讀中真正理解為人處事的道理,昇華自己的。

“最是書香能致遠,腹有詩書氣自華。”同學們,讓我們與經典同行,與聖賢為友,用最高亢的聲音誦讀經典,用最昂揚的激情書寫青春,用最執著的信念成長為中華文明的傳承者。

我想用一句屈原的話送給所有的同學“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勵,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做一個奮發圖強,能為祖國建設貢獻心智的人,能為自己的將來鋪墊繁花似錦的人,能回報呵護自己的父母師長,無愧於炎黃子孫的人。

最後祝老師同學們端午節快樂,順祝同學們六一兒童節快樂。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anghua/jingxuan/grzrp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