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講話稿 >講話稿精選 >

鎮鄉村振興講話稿(精選23篇)

鎮鄉村振興講話稿(精選23篇)

鎮鄉村振興講話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志:

鎮鄉村振興講話稿(精選23篇)

大家好!

中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長期以來我國都是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發展政策,新時期我們實現了總體小康,但是要實現全面小康,就一定好抓好鄉村發展,要充分認識關鍵在少數這一重要觀點和論述,抓好鄉村振興工作不能“一條腿長”“一條腿短”,要藉助“五條腿”齊發力才能順利抵達全面小康的幸福“人民公社”。

鄉村振興,核心要抓產業振興。發展現代農業,就要“固本強基”在結合我國農村實際的前提下,既要搞好平原地區的大機器生產作業,也要發揮“丘上林業,丘間塘,花田瓜谷果魚糧”的丘陵地區農業發展,要深度實現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構建鄉村產業體系。讓農業產業走上產業發展之路,走“規模化、機械化、融合化、集體化、常規化、網絡化、產業化”的發展路子,讓羣眾在大發展中憑土地和勞動力享受農產品的紅利,提高羣眾的積極性;適時建設一批高標準、成規模的現代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和示範園區,引領農村產業發展,在農業生產中,打造匯聚生產、加工、服務和銷售於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化綜合體,逐步建立農產品的“直銷”路徑,讓羣眾既掌握生產環節也掌控銷售環節,同時還明白市場需求環節,從而開展符合社會需求的農業生產活動。

鄉村振興,關鍵要抓人才振興。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實現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的基礎。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要鼓勵大批具有農技專業的大學畢業生,深入基層、紮根基層、投入基層、奉獻基層,為農村一線發展注入專業技術血液;採取“授人以漁”的模式,利用夜間、午間農民空閒時間組織專家教授到農村開展巡迴培訓教學,着重以理論培訓、現場教學、問題簡答等方式豐富教學課程,全力解開部分農民文化水平不高的問題,尤其重視現場教學和案例講解,通過直觀的教學方式讓農民掌握種植技巧、領會發展思路、開闊行業眼見,大力培育新型化職業農民。

鄉村振興,重點要抓文化振興。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要站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齊發展的角度,進一步提升農民精神風貌,展現農村淳樸的風土人情,要善於挖掘農村最本質的道德情感、社會心理、風俗習慣、是非標準、行為方式、理想追求、家風家訓等民俗民風,要提高鄉村文化個體的綜合素質,着力加強鄉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強鄉風文明建設,讓鄉村意識形態引領農民思想道德建設和基層文化發展;鄉村文化發展起來了,就能實現第三產業與第一產業的融合,讓第二產業有了更好的發展環境和條件,讓農村更有看頭、更有想頭、更有奔頭。

鄉村振興,基礎要抓生態振興。隨着現代農村發展,城鎮化規模不斷擴大,農村與城市的差別也在縮小,農村廢棄物隨處投放、垃圾不能及時清運和進行無害化處理的問題也比較突出。長期以來農村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留給人們的第一印象,這是農村的先天優勢。實現鄉村振興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要提高廣大農民羣眾的思想覺悟和認識,不斷宣傳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要在農村採取建立畜糞尿、生活垃圾、危害性垃圾分類處理的垃圾桶,對垃圾進行科學無害化處理,要把農村最美好的生態環境優勢保存好、利用好、規劃好、發展好,要在農村經濟發展的長河中,把宜人、宜居、宜旅遊的良好生態環境保護好。

鄉村振興,根本要抓組織振興。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農業、農村、農民的發展問題始終是黨最關心、最關切的問題。鄉村振興發展還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帶頭作用,農村基層黨組織強不強,基層黨員幹部工作能力行不行,直接關係到鄉村振興工作開展的好與壞。鄉村振興進程中,基層黨組織必須突出問題導向,着力破除積弊、夯實基層基礎,積極引導農村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創新工作方式,帶領羣眾積極投身到農村產業發展進程中去,讓農村發展有帶頭人、有目標、有方向、有成效。

鎮鄉村振興講話稿 篇2

尊敬的各位、各位同志:

大家好!

20xx年4月11日至4月22日,我很榮幸參加我縣今年的在職幹部全員培訓,這是我入編以來第一次參加培訓,感到非常激動。通過校、教授的精彩授課,本人受益匪淺,覺悟有了很大的進步,也有自己的學習體會和感想。

人中,有着近10億農民,農村成為了人口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民、農村、農業問題關係“幸福百姓”獲得感的提升,關涉“美麗鄉村”願景的實現,關乎“鄉土”的可持續發展。但隨着社會變革的急劇轉型,三農問題成為了我們心頭難以放下的牽掛。“稚子牽衣問,歸來何太遲”,鄉村振興已刻不容緩,而只有讓人們願意回、回得去、留得下,鄉村振興方有希望。

、社會治安、養老方面成為農民最為關心最為迫切的問題,只有為農民生活奠定堅實的生活保障,方才能調動農民工返鄉的積極性;與此同時,農民工返鄉,又能夠不斷促進廣袤鄉鎮百業興旺,以促就業、增收入,從而打開了農業現代化、城鎮化乃至新農村建設的新局面,從而又成為了鄉村振興的有力助推器。

鄉村振興,我認為農村必須美,讓人們回得去。農村是農民的家,每個人都期望自己的家能夠山清水秀,鳥語花香,改變農村環境,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還農村以“鬆月夜生涼,風泉滿清聽”的隨意而居是遊子們的虔誠嚮往。而當農藥化肥的使用污染了塊塊土地;當生活垃圾玷污了彎彎清泉;當秸稈焚燒污濁了朗朗晴空,鄉村的土壤、水體、大氣的污染直接影響菜籃子、米袋子和水缸子的安全,何談夯實返鄉迴歸之基?失去了鄉村清新的空氣、乾淨的水質、安全的食品,鄉村振興就失去了遊子們的青睞,就失去了永續利用的戰略資源,何談鄉村振興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建設才是鄉村振興的依託。

守業的必由之路。當農業搭上“旅遊+”的快車,鄉村旅遊便為鄉村了“重塑”與“再生”的機會。隨着旅遊需求的多元,寧靜致遠,田園丹青的鄉村旅遊因其特有的魅力成為人們新的選擇,尤其是在“大眾、萬眾創新”以及經濟邁入新常態、產業結構不斷轉型升級的時代背景下,鄉村旅遊將會有更大作為、更大擔當,方能不斷填充着鄉村振興的底色。

緣木求魚不可取,竭澤而漁不可行。全民期待“美麗鄉村”的今天,用富民之美給村民一個富足的生活條件,用生態之美給遊子一個身心休憩的家園,用強業之美給城歸一個勃勃發展的生機,只有走上富民、村美、強業的多贏之路,才會實現鄉村宜居安康的振興之夢。

鎮鄉村振興講話稿 篇3

黨的十九大提出,我國的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

這個矛盾其實最主要的癥結就在於鄉村和城市發展不平衡,城市佔據了大量的發展資源,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走出農村,走向城市,鄉村成為了“養老集聚地”,導致了鄉村原本就落後的形勢更加嚴峻。但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個也不能少,在這發展的攻堅期,“鄉村振興”應運而生。我們作為一名人民警察,要樹立實幹精神、創新精神,艱苦奮鬥、不斷學習,確實在鄉村振興中保好駕護好航。

鄉村振興,勿自以為是,需維護核心。歷史進程的發展,眾多事例證明,要想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人民羣眾必須牢牢團結在黨的身邊。從革命時期,我黨團結人民創造性的找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到新社會主義初級探索階段的改革開放,使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步伐,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這都是在我黨偉大領導下取得的卓越成果。面對新時代,新時代,新挑戰,我們依然圍繞團結在黨身邊,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中國共產黨是我們鄉村振興戰略的創造者、指導者。

鄉村振興,勿好高騖遠,需腳踏實地。我國農業人口之多,耕地面積之廣都印證着鄉村在我國的重要程度。鄉村在我們工作的第一線,振興鄉村要求我們腳踏實地、紮根基層,要求我們充滿鬥志、不畏艱苦,要求我們擔當作為、開拓進取。我們要切實發揚發揮“紅船精神”,要想作為、有作為、善作為,學習李保國、廖俊波紮根基層、艱苦奮鬥的精神。我們要做好把政策接地氣的踐行者,讓廣大農民羣眾享受到黨的暖風,讓“鄉村振興”不是一句空話。

鄉村振興,勿固守陳規,需創新進取。振興鄉村,絕不是口號,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創新精神是鄉村發展的動力之源。從家庭聯產承包制、土地制度改革,到現在的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供給側改革,從歷史到現在,這些政策都是我黨創新精神的實際體現。有太多成功的先例,告訴我們,改革發展,需要創新來驅動,創新驅動農業,會使鄉村發展進入新的次元,鄉村發展不再依靠單一農產品生產,而會找到新的經濟增長方式,驅動鄉村經濟發展進入新的領域,佔據改革、鄉村振興的主動權。

我作為一名基層人民警察,鄉村振興,與我同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今後我國鄉村發展指明瞭方向和道路,是農民共享國家發展成果的重要體現,是黨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和關心,體現了黨堅持為人民服務,堅持羣眾路線。鄉村振興戰略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我將切實做到維護核心、堅定信仰,腳踏實地、紮根基層,擔當作為、創新進取,牢記重擔和使命,“在基層保一方安寧,為人民守一片樂土”。

晉寧的鄉村振興同樣包括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全面振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同樣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總方針是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

就是這樣一個龐大的體系,謂之“鄉村綜合體”,將帶給我們各級幹部怎樣的考驗?

因此我們必須找到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路徑,也就是在產業、文化、人才、生態、組織這五方面實施全面振興,整體推動,激起鄉村內生動力。重點實施農業品牌化戰略是關鍵,以鄉村豐富的生態、文化等資源為依託,以信息化和科技化的手段為支撐,打造一批特色生態產業、文化產業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文化振興要把鄉村的傳統文明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相結合,弘揚中華文化,支持、鼓勵農村自主文化組織的發展,大力開展農村文化娛樂活動;政府必須加大對鄉村教育的投資,完善和升級鄉村教育基礎設施,從小抓起,“三農”學者到農村去,農民到學堂去,全面提升農民綜合素養;進行觀念革命,倡導綠色生活方式,打造綠色產業體系,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構築綠色政策體系;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保障黨和國家政策落地,保障黨員帶頭,政令暢通,強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建設,扶持農民自治組織,引導羣眾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

鎮鄉村振興講話稿 篇4

去年以來,湖南省委組織部依託微信關注量大、使用便捷、用户黏度高等優勢,搭建“紅星雲”手機平台,開設信息推送窗口和學習園地、網上支部、雲端服務等功能版塊,推動把學習陣地建在雲端、服務工作做進網絡、黨務管理搬到線上,探索了一條以移動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破解基層黨建難題的新路子。

“紅星雲”手機平台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開設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等專題專欄,通過信息推送窗口刊發傳達中央精神和省委部署要求、交流基層貫徹落實舉措等文章1400多篇。

平台在“學習園地”版塊開設“學習路上”“學習三十講”等專欄,分專題整理上傳視頻、音頻、圖文等學習資料4800多部(篇),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羣眾全面系統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每天在線學習都在100萬人次以上,《追尋初心》《榜樣》等一批視頻教育片觀看量超過300萬人次。

“紅星雲”聯動全省組織系統79個微信公眾號,推出“學報告、學黨章”在線考學活動,系統梳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十九大報告和黨章知識要點編制測試題庫,參與在線答題黨員幹部羣眾達5800萬人次。

通過聯通共享全國黨員管理信息系統相關數據資源,“紅星雲”為每個基層黨支部對應開設一個“網上支部”,建立支部黨員電子信息檔案,把“三會一課”、黨務公開、民主議事、先鋒指數等管理服務事項搬到線上,黨員不管流動到哪裏,都能隨時隨地找到組織、隨時隨地接受黨組織教育管理,有效解決了流動黨員去向掌握難、教育管理難、履行權利與義務難等老大難問題。

“沒想到,短短一天時間裏報名人數就滿了。活動當天,20多名黨員志願者早早趕到了洪福村……”新邵縣潭府鄉計生服務站黨支部書記何明亮坦言,通過“紅星雲”發佈志願服務——“進村走訪幫扶對象”,就是希望有更多黨員以實際行動踐行十九大精神。在“紅星雲”裏,這樣的愛心處處湧動。為山區孩子送温暖、慰問支部高齡黨員、幫助貧困户出售自養家禽……基層黨組織通過線上招募志願者、為羣眾發佈小心願,加強線下跟蹤服務,把服務送到了羣眾心坎裏。“紅星雲”開通以來,線上發佈服務事項6.7萬項,收集羣眾訴求和諮詢建議13.1萬條,線下參與服務黨員幹部超過100萬人次。

鎮鄉村振興講話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領導:

大家好,

xx村位於xx鎮東南部,距xx縣城20公里,村域面積10。5平方公里,農户351户1165人。全村有耕地面積2328畝,山林面積約10257畝,村民主要以種植水稻、蜜桔為主,種植業單一,村級集體經濟弱。20__年9月,市生態環境局順利完成xx縣萊溪鄉上潺村、後舉村駐村幫扶任務,打贏脱貧攻堅戰後,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要求,繼續派駐第六期駐村工作隊,圍繞“建強村黨組織、推進強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為民辦事服務”的要求有序開展各項工作。

抓實黨務,讓村黨組織強起來。全面梳理xx村黨員基本信息,整理黨務各項資料,建立黨務工作台賬,查找村黨支部在落實基層黨建“三化”建設、“三會一課”中存在的問題,健全主題黨日、給黨員過政治生日等制度,推動村黨支部的組織力、凝聚力、戰鬥力全面提升。同時,在參與縣、鎮組織的鄉村振興業務知識培訓基礎上,組織全村所有黨員建立微信羣,通過“學習強國”“桔都黨建”“青年大學習”等學習平台,加強政治學習,提高政治站位。

共商村事,讓發展之路寬起來。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思路,工作隊會同鎮、村幹部到外地參觀學習農田土地流轉、引進農業公司、購買農機經營等方面模式及經驗,謀劃xx村農田土地流轉方案,目前農機經營項目已落實到位,為村級集體經濟增收10萬元;工作隊還根據大唐發電撫州有限公司碳中和的發展需求和xx村富有山地資源的現狀,積極聯絡該公司洽談光伏發電項目合作,目前已邀請林業、自然資源部門對500畝左右的山地進行了現場勘察,待項目經有關部門立項審批後啟動實施;引進xx縣蘭鑫肥業有限公司合作打造30畝精品桔園示範點,利用蚯蚓有機肥的獨特特點,改良蜜桔種植土壤環境,提升蜜桔品質。

完善機制,讓治理體系全起來。一方面,工作隊認真組織開展“三講一評”活動,配合縣、鎮政府建立脱貧攻堅“愛心超市”,鼓勵脱貧户通過自身的努力兑換相應價值的物品,樹立脱貧致富的信心,摒棄“等、靠、要”思想;另一方面,用好道德“紅黑榜”,從人居環境、衞生健康、家庭和睦、鄰里關係、愛國教育、宗教信仰、掃黑除惡、人身安全等方面走村入户宣傳,組織召開“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擼起袖子加油幹”感恩奮進主題教育活動座談會,號召村民要為幸福生活、美麗鄉村而奮鬥;同時,建立每兩週召開一次村務工作推進會的會議機制,召集鎮包村幹部、工作隊、村“兩委”幹部、村小組長共同參會,及時、有效調度推進各項村務工作。

鎮鄉村振興講話稿 篇6

“接下來我打算開一家農家樂,展示歌舞、飲食等民族特色文化,不僅讓自己富起來,還要帶動鄉親們一起富。”參加完村民小組近期開展的“三講三評”活動,雲南孟連縣芒信鎮拉嘎村村民李新潔脱貧致富的勁頭更足了。

當前,雲南脱貧攻堅已進入向深度貧困地區聚焦發力的關鍵時期和攻堅拔寨的衝刺階段。針對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存在畏難厭戰情緒、“等靠要”思想等問題,今年以來,雲南在全省範圍內開展貧困村“三講三評”工作,以促進駐村工作隊員充分發揮作用,督促村組幹部主動履職擔當,激發建檔立卡貧困户勤勞脱貧的內生動力。

“三講三評”工作每個季度開展一輪,主要指駐村工作隊員講幫扶措施,村組幹部、建檔立卡貧困户對其幫扶成效進行評議;村組幹部講履職情況,駐村工作隊員、建檔立卡貧困户對其工作成效進行評議;建檔立卡貧困户講脱貧情況,駐村工作隊員、村組幹部對其內生動力進行評議。講評結束後,結合實際進行民主測評,按照“好、較好、一般、差”4個等次,分別對駐村工作隊員、村組幹部、建檔立卡貧困户量化打分。在此基礎上,由鄉鎮掛包貧困村的領導班子成員進行逐一點評,並提出下一步努力方向。駐村工作隊員和村組幹部根據講評情況、民主測評情況,制定整改措施,採取適當形式進行公示,接受基層黨員羣眾的監督,並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户制定整改措施,抓好跟蹤落實。其中,駐村工作隊員和村組幹部的講評、測評、整改情況,還要作為年度考核、召回撤換、評先評優的依據。

為充分發揮抓黨建促脱貧功效,雲南要求各地在開展“三講三評”工作中,注重把村民小組黨支部“三會一課”、主題黨日、脱貧攻堅等有機融合起來,以此為抓手規範村民小組活動場所管理和使用,促進村民小組黨支部規範化建設,實現基層黨建與脱貧攻堅“雙推進”、思想教育與工作部署“雙融合”。

鎮鄉村振興講話稿 篇7

同志們:

根據區委確定的“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國土分局立足自身職能,根據區委《20xx年xx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安排部署,立即行動,落實責任和研究制定措施,大力開展了鄉村振興工作。

一、鄉村振興工作開展情況

一是規劃引領,超前安排。按照調整完善後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十三五”土地整治規劃,重點圍繞土地整治和特色農業,加強了對農村建設用地規模、佈局和時序的管控。

二是實施“土地整治+”惠農工程。發揮土地整治的平台性、綜合性作用,規劃實施土地整治項目,改善項目區道路、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調整農業種植結構,打造田園綜合體,讓農民在土地整治中受益。

(1)黃旗堡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施工完成,新打機井37眼、輸水管道22246米、出水口509個、排氣閥門井36個、泄水井36個、排水溝22670米、過路管涵15座、橋涵2座、閘房36座、變配電室1座、低壓電纜14213米、塔杆組立架線300米、變壓器1台、過路頂管69米、修建硬化路18961米、標誌牌2座。該項目已完成區級初驗,正準備市級評審。

(2)去年已完成的12個土地整治項目共新增耕地1077.05畝,其中4個項目新增佔補平衡指標500.6565畝,已完成省廳內業報備入庫,正在進行外業核查。8個項目新增建設用地指標576.39畝,正進行報備入庫。(主要用於北斗科技園、老齡產業園、中基食品產業園、軍民融合產業園、帥天科技等園區用地)

(3)20xx年度共實施16個土地整治項目,擬新增耕地1434畝,涉及5個街道及發展區。其中11個小項目已經區政府批覆, 7個項目開始施工,1個項目完成施工,1個項目需重新招標,2個項目正安排前期工作;1個項目已完成規劃設計與預算;4個項目已論證通過。

三是科學安排年度土地利用計劃指標。市國土資源局下達20xx年土地利用計劃後,根據鄉村振興戰略,我們在安排時積極向農村傾斜,主要用於農村社區和農村產業園區,根據坊子實際科學安排確定了擬徵收的相關地塊,其中用於九龍街道下房社區8.2畝、坊安街道葫蘆埠社區6.93畝、辛冬棚户區安置用地56.56畝、坊安西曹莊機械加工項目15.8畝。

四是加快推進徵地供地力度,做好鄉村產業興旺和農村生態宜居的土地保障。按照棚户區改造進度要求,加快棚户區改造的徵地和供地。召開專門會議予以安排部署,突擊決戰,確保了鳳凰辛冬片區、柳溝棚改片區等18個拆舊村莊土地徵收報批進度,棚户區改造安置供地5宗,面積444.6915畝,成交價款6.6803億元,確保了村民安置的順利落地。在供地政策上打破工業用地低於15畝的不予供地的限制。今年在智能裝備園供應低於15畝的地塊3宗,坊安街道供地2宗。

五是積極推進農村不動產統一登記。在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基礎上,加快推進“房地一體”的農村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從人員、設備、資金上全力支持不動產登記點向基層延伸,目前九龍街道已經具備受理登記條件。其他鎮街正在積極籌備中。

六是紮實推進第三次國土調查。開展第三次國土調查查清街道、村莊內部商服、工業、倉儲、住宅等地類的土地利用狀況。彙總形成各類自然資源數據,開展綜合分析,為農村規劃、農業產業發展基礎數據支撐。今年區政府出台了《關於開展坊子區第三次國土調查的通知》、成立了區第三次國土調查小組,開展了第三次土地調查宣傳月活動,適時開展坊子區第三次國土調查作業隊伍招標工作。

二、下步工作打算

在振興鄉村戰略方面,下步我們擬有效運用以下政策措施:

1.因地制宜編制村土地利用規劃。對具有資源優勢和突出特色的村莊,統籌城鄉規模,因地制宜編制村土地利用規劃,與住建部門村莊規劃銜接,優化村莊佈局,強化用途管制,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適時啟動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工作,預留5%的建設用地規模,擴大鄉村振興用地空間。

2.加強建設用地計劃指標支持。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土地利用計劃指標,支持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和產業融合發展,優先安排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用地,鼓勵利用村莊集體存量建設用地,對急需落地的重點項目,實行評估認定制度,納入優先預支計劃指標範圍,給予重點保障。

3.深入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在尊重農民意願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項目,優先保障農民權益。按照比例探索建立新增計劃指標、增減掛鈎節餘指標配比使用制度。積極引導國有大中型企業、社會資本參與增減掛鈎,加快項目實施進度,提升項目質量。

鎮鄉村振興講話稿 篇8

加強農村基層黨建,是推動鄉村振興的固本之舉。需要一大批幹部沉在一線、實幹為先,通過區域聯盟抱團發展,在破解“老大難”問題中,讓農村資源要素活化起來,讓廣大農民積極性和創造性迸發出來,讓全社會支農助農興農力量匯聚起來。近年來,遼寧大連“泥腿子村官”活躍在鄉間、浙江寧波黨建聯盟抱團發展、福建南平開展黨建體檢,為鄉村振興提供了鮮活案例,讓廣袤大地煥發勃勃生機。

農村發展進入新時代,迫切需要領航“頭雁”。

如何破解扶貧幹部“不願幹、不會幹”難題?遼寧大連——

泥腿子村官奔忙在鄉間

“你不是太陽,但你可以發出比太陽更温暖的光!”這樸實真摯的話語,道出了遼寧大連市選派幹部在基層奉獻為民的熾熱情懷。如何讓扶貧幹部願幹、會幹?大連實招不斷。

今年4月,大連市統一選派的1003名第一書記,懷揣振興鄉村的夢想,奔赴北部鄉村,在廣闊天地施展才華,用實際行動奏響了脱貧攻堅的最強音。

“剛進村那會兒,因為聽不懂莊河話,鬧了不少笑話”,莊河市大鄭鎮葛爐村的選派幹部王兆寶,以前是達沃斯論壇的總協調,西裝領帶、皮鞋鋥亮是標配,一個月之後,他一天到晚穿運動褲、大汗衫,腳上沾泥、臉上冒油,連標準的普通話也變成了莊河腔,村裏的小夥伴們都親切地稱他為“寶哥”。經過調研,王兆寶針對葛爐村不靠山不靠海、村裏勞動力匱乏的實際,幫村民搞起了生態養豬,通過“互聯網+生態工程”,讓村民看到了發家致富的希望。

普蘭店區星台街道徐大屯村第一書記葉建偉駐村伊始,逐個走訪全村12個村民組,每天在一線辦公,一個月下來,臉曬黑了,手也粗糙了,成了地地道道的“泥腿子村官”。

像“寶哥”這種“泥腿子村官”的故事還有很多。“駐村第一書記不是在村裏就是在進村的路上”,百姓這樣評價他們。選派幹部到崗後,經過短暫時間過渡,很快轉變角色,融入當地,從羣眾反映強烈的“小事”做起,從田間地頭一件件實事幹起,努力把工作做到羣眾心坎兒上,很快打開工作局面。

扶貧幹部在基層揮灑汗水,但駐村扶貧不只選派幹部在戰鬥。在推進選派幹部到鄉村工作的進程中,大連市各級黨組織採取了行之有效的舉措全力支持保障,形成“一人駐村、全社會幫扶”的良好局面。

市裏統籌各方社會資源,創建了“農村發展需求項目”“全市社會資源項目”兩個清單,建立了“需求與資源”對接平台,通過打造“兩清單一平台”,農村項目需求與社會助農資源實現了無縫對接,達到了“搭建一個工作平台、推動百個項目落地、引導萬人共同參與”的效果。

瓦房店市西楊鄉車家村第一書記高進毅藉助“兩清單一平台”孵化適合本村發展的產業模式,引入綠色食品專利技術公司後,藉助市產品質量檢測研究院檢測技術優勢,進行農產品品質提升、品牌建設推廣銷售工作,帶領村民掀起一場發展富硒農產品產業的熱潮。

在搭建資源平台的同時,大連市還籌建了市區兩級“農業技術人才庫”,以“扶智”促“扶貧”。市區兩級“鴻雁聯盟”工作站舉辦了各類沙龍活動,邀請“鴻雁聯盟”成員與第一書記座談交流,還在低收入村建立了多個人才服務基地,攜手選派幹部,開展送服務到鄉村工作。

“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在鄉村振興一線,扶貧幹部的身影活躍在農家,汗水揮灑在田間,有了他們,鄉村變得格外美麗。

單打獨鬥,發展無力。如何整合資源,

抱團促發展,提高黨組織向心力?浙江寧波——

區域聯盟 抱團促發展

“沏一壺好茶,輕嘬一小口,茶香在脣齒間迴盪,感覺好愜意。”近日,遊客阿杰坐在海拔500多米的高山茶室裏讚歎道。這是名優茶“奉化曲毫”的主產地——南山茶場。這個茶場,不僅串起了周邊錯落分佈的6個村落,也掀開了小山村全面振興的新篇章。

一個茶場串起6個村落,破解了各村單打獨鬥時發展無力的難題。

20xx年6月,浙江寧波市奉化區尚田鎮集結大雷山腳周邊的楊家堰村、柴家嶴村、方家嶴村、條宅村、九龍村和張家坑村6個村,建立“綠動大雷山”區域黨建聯盟,以南山茶場為紐帶,通過黨建引領、抱團發展的方式,在各村佈局“種、採、制、品”的茶產業鏈條,並通過“眾選眾籌”方式,集資80餘萬元建設“竹海山莊”茶主題民宿,共同舉辦茶文化節,吸引了大量人氣。今年以來,南山茶場接待遊客近3萬人次。

“這都得益於區域黨建聯盟,以前,都是各個村單打獨鬥,現在把所有資源都整合起來了,抱團讓發展駛上了快車道!”奉化區楊家堰村黨支部書記楊良軍説。

近年來,寧波市大力探索區域黨建聯盟建設,在地域相鄰、人文相親、村情相仿的農村片區,通過黨建共抓、規劃共繪、發展共促、治理共管、服務共推,激發區域內黨組織的內生動力,打造“黨建強、發展強,一村富、共同富”的新農村示範羣。目前,全市已建成6條“整片建強”鋒領精品帶、360個鋒領示範片,建立基層黨建聯盟188個,覆蓋基層黨組織近20xx個。

如今,區域黨建聯盟,也成為經濟聯盟。前些天,寧海縣胡陳鄉嶴裏王村160餘畝獼猴桃全部成熟,餘姚、慈溪和象山等地的收購商紛紛上門。該村黨支部書記王啟常算了一筆賬,僅這一項預計就可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30萬元。

地處大山深處的嶴裏王村,幾年前村集體經濟收入幾乎為零。這個變化,離不開胡陳鄉搭建的農業產業黨建聯盟的支持。在聯盟的幫助下,嶴裏王村從村民手中流轉土地種植獼猴桃,成立了合作社,村集體和村民共同入股、共同經營。

不僅自己“造血”,還要帶動“輸血”。胡陳鄉產業黨建聯盟成員與112名困難户結成“創業致富共同體”,幫助農户脱掉貧困户的帽子。村民陳克鋒原來是個低保户,在黨員馮文春的結對幫扶下,承包了30畝地種植水蜜桃,如今不僅退出了低保,而且每年收入達到了近20萬元。

“鄉村振興,離不開組織振興。接下來,我們還將制定出台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為實施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組織保證。”寧波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説。

鄉村振興,發展是關鍵。如何解決發展問題,

疏通發展“堵點”?福建南平——

黨建體檢 對症下解藥

金秋時節,行走在福建南平市的田野鄉間,閩北大地處處呈現着喜人的變化、實幹的熱潮和躬耕鄉村的決心。

鄉村振興中,黨建的引領作用如何體現?近年來,南平市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以開展黨建體檢為抓手,發現病症,解決問題,為更好發揮黨建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開出“診斷書”和“藥方”。

拿起《向前村調研工作台賬》,政和縣鐵山鎮組織幹事宋珍珍認真翻閲學習,裏面詳細記錄了向前村基本村情、黨組織和黨員隊伍、人才隊伍、集體經濟收入等11大類、35小類、300多項“體檢”指標。

“知道哪兒病了,我們在工作中才能對症下藥。”宋珍珍説。

為對全市農村有一個客觀、準確的分析評價,今年1月,南平市委按照“精準發力,下繡花功夫”的工作思路,抽調20xx名幹部對全市1634個村開展黨建體檢,做到“走透、看透、問透、聽透”,累計召開座談會1800餘場、走訪幹部羣眾2萬餘人,梳理出羣眾最強烈要求解決的問題2100多個,全面深入掌握農村真實情況,為村級換屆和鄉村振興提供一手資料。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針對黨建體檢摸排出的163個“空殼村”、115個軟弱渙散村,市委態度堅決,不解決長期困擾基層黨建工作的“老大難”問題,決不罷休。

着眼於全面加強支部標準化、規範化建設,解決過去對基層黨組織管理標準模糊、要求粗放的問題,南平市引入星級認定、分層管理的理念,開展村級黨組織達標創星活動,引導基層黨組織對標提升、晉位升級。

走進建陽區回瑤村,村莊乾淨整潔、鮮花綠樹環繞,新村部裏村幹部正忙着接待前來辦事的羣眾……很難想到這就是幾年前遠近聞名的問題村。“現在從村容村貌到村幹部的精神狀態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幹羣關係更好了,原來的軟弱渙散村變成了名副其實的紅星村。”回瑤村黨支部書記劉峯自豪地説。

回瑤村的喜人變化正是得益於南平市開展的村級黨組織達標創星活動。20xx年,全市共創建規範化村黨組織1276個、紅星村黨組織153個、金星村黨組織49個,創建率達91%;對115個軟弱渙散村採取“一村一策”辦法集中整頓轉化,為村級組織換屆和鄉村振興打下良好基礎。

黨建體檢篩查出的問題不止於此。

南平市村級活動場所多數建於20世紀七八十年代,年久失修、設施破舊。20xx-20xx年,南平市整合資金2.56億元,建設了683個活動場所;今年,該市繼續整合資金近1億元,建設389個活動場所,徹底解決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無、舊、小”問題。截至目前,各地開展“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各類學習教育活動1.52萬場次,參與黨員、羣眾32.4萬人次,有效發揮了活動場所宣傳黨的主張的陣地、服務農村羣眾的站點、培育新型農民的課堂、傳播先進文化的窗口作用。

組織基礎不斷夯實,黨組織的引領力不斷提升,如今,全市集體經濟收入10萬元以上的村從今年初的572個增加到674個,163個1萬元以下的“空殼村”在9月底全面消除,提前3個月完成既定目標。

鎮鄉村振興講話稿 篇9

尊敬的各位,同志們:

大家下午好!我就是來自x鎮的x。

鄉村要振興,產業振興就是根本保證。只有振興鄉村的產業,才能增加鄉村的血液,鄉村的發展才會有源源不斷的動力。產業振興,一就是要以農業為基礎,確保國家的糧食安全。二就是要加快推進品牌化,整體提升農產品品牌影響力。三就是要注重發展第三產業,做好農旅融合,打造靚麗名片。四就是要發展好集體經濟,增加農業農村發展活力。只有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才能把羣眾重新凝聚起來,打造出一支專業化的職業農民隊伍,以帶動農業提質增效。

產業振興方面,我鎮積極推進特色種植與特色養殖,發展了獼猴桃、檸檬、臍橙、白芷、小龍蝦、青蛙、黑山羊等特色產業。同時大力發展集體經濟,雙流村利用集體經濟資金,修建了660立方米的凍庫1座,購置了兩台農機,農資統購、農產品統銷,技術培訓,大型農機社會化租賃等服務,目前盈利已突破20萬元。

鄉村要振興,人才振興就是重要支撐。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鎮先後接收選調生9名,接收大學生村官7名,招聘大學生本土人才13名,回引種養殖專業人才10餘名。這些年輕有為的一代,已經開始進入基層機關事業單位與村支兩委班子,一方面給她們交任務、壓擔子,另一方面給她們搭平台、展能力,讓她們在基層大展身手。

鄉村要振興,文化振興就是內在靈魂。近年來,廣大鄉村物質上雖然富裕起來了,但上卻貧乏了。鄉村振興時應該注重文明建設。一就是要加強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着力營造良好的農村文化氛圍。二就是要培育鄉賢文化,引領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提升農民風貌。三就是要加強對鄉村文明户的表彰,樹立榜樣,引導羣眾崇德向善、見賢思齊。

在文化振興方面,我們鎮廣泛開展道德講堂,組織開展文明模範評選、最美家庭評選等工作,樹立楊媚、陳彪、丁廷菊等一批道德模範。開展文藝演出進鄉村,組建了吳家鎮草根樂隊,豐富老人生活,多次組織開展愛老敬老志願活動。

鄉村要振興,生態振興就是發展基礎。振興鄉村,必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底線,決不能走先污染後治理邊污染邊治理的老路。一就是要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農民生態保護意識。二就是要倡導綠色發展,實現生態產業化,產業就是生態化,追求可持續發展之路。三就是要加強農村環境問題綜合整治,紮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完善農村地區基本生活設施。

吳家鎮紮實推進生態振興,全面開展污染源排查、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大力開展農村垃圾治理工作,努力改善農村環境。積極開展創森工作,大力植樹造林,把樹種在老百姓能享受到的地方。

鄉村要振興,組織振興就是制度保障。給錢給物,不如建個好支部。基層組織,就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心骨。農村基層組織強不強,基層組織書記行不行,直接關係到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效果好不好。要想實現組織振興,一就是要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強化支部在鄉村振興中的地位與主導地位。二就是要壯大農村員隊伍,為基層組織注入新鮮血液。如今,農村員老齡化問題日益嚴峻,為基層組織注入新鮮血液勢在必行。青年人在文化程度與接受新事物方面存在明顯優勢,農村支部在發展員時,應儘可能向年紀較輕、文化水平較高的積極分子傾斜,把年輕的優秀人才吸納進組織。三就是要加強基層建工作的人力、物力、財力支撐,確保基層組織工作有力量、辦事有經費、活動有陣地。四就是要關愛好在外務工的流動員,充分吸引事業有成的`流動員回村,助推鄉村振興。

目前我鎮通過郵寄書信,組建微信羣的方式來關心流動員。在村支兩委換屆時,大膽培養任用年輕村幹部,目前,已有多名村官與本土人才進入村支兩委隊伍,她們年富力強,團結一致,逐漸成為鄉村振興的領頭羊。

鎮鄉村振興講話稿 篇10

為深入貫徹區黨委、政府的安排部署,20xx年11月11日,黨委會議室燈火通明,全體班子成員及各村書記歡聚在一起,為我鎮今後三年的經濟、社會發展出謀劃策、各抒己見,繪製美好的藍圖。經過12個小時的務實會,結合我鎮的實際,制定了今後三年的發展目標,具體規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要求

(一)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學習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以促進鄉鎮鎮經濟、社會發展為主題,以解決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抓住好時機,明確新要求,解決新問題,建好新機制,切實把社情民意摸透,把發展思路理清,把羣眾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進鄉鎮跨越式發展的偉大事業上來。

(二)工作目標:通過制定鄉鎮鎮三年發展規劃,使鎮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明顯增強,維護穩定的基礎紮實牢固,勤勞致富的氛圍進一步形成,城鄉居民收入大幅增加,民生狀況顯著改善,進而形成推動科學發展、保障改善民生的強大合力。

二、工作規劃:

根據區黨委、政府的相關會議精神,結合我鎮實際情況,全體班子和各村書記為確保鄉鎮鎮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實際效果,明確了三年強基礎、惠民生、促發展的工作規劃。

一、 多措並舉,加強鄉鎮基礎設施建設。

基礎設施建設是一個地方發展的根源,要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發展之基、財富之源、富民之本,要牢固樹立“抓基礎設施就是抓發展”的理念,多措並舉,集中攻堅,紮實抓好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要以“黨建+”為銜接,做好產業提升。加強幹部能力培養與業務培訓,加快乾部隊伍建設。二是要做好集鎮規劃佈局。抓好集鎮環境、交通及基礎設施建設,爭取棚户區改造項目,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加強村級公路、區域內的縣道(四條)建設,特別是通往萍鄉的兩條要加速修建,做好三水線的改造,促進我鎮公路持續快速發展。三是要加快集鎮基礎設施建設。強力推進鄉鎮鎮新農村、農業水利設施及人飲工程、清潔工程的建設,改善農村生活環境;加快村村公路、集鎮下水道、橋樑、河道的維修和山盆塘的除險加固,切實保障羣眾的生命安全;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的改造,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二)找準定位,促進鄉鎮經濟社會發展。

一是要全力招商引資。認真落實招商引資、鼓勵投資獎勵政策,充分發揮獎懲激勵作用,真正獎優罰懶、獎出幹勁、獎出士氣、獎出動力。要進一步改進招商方式,堅持資源招商、產業招商、以商招商、商會招商多措並舉,利用各方資源,竭盡全力引資金上項目,爭取引進一個實打實的企業進園區。同時,引導和鼓勵在外鄉鎮籍成功人士積極返鄉創業,實現資金迴流、項目迴歸、技術回饋,為發展壯大產業、繁榮家鄉經濟貢獻力量。

二是要打造特色小鎮。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做好土地開發,大力發展高產油茶、打造鄉鎮10000畝有機農產品基地,助力脱貧攻堅,促使農民增收致富,實現我鎮鄉村旅遊開發;做好土地開發與增減掛項目,緩解我鎮用地矛盾;大力推進老造紙廠、法庭、交管站及周圍的集體拆遷、土地整合與房產開發優化農村土地資源,推進農村城鎮化建設;做好中國小的整體搬遷,保障師生生命安全,促進學校發展;積極做好久集嶺石材的開發,促使礦產資源開發工作有序推進;加快推進農貿市場的整合,推動我鎮農貿市場轉型升級。

(三)統籌兼顧,響應鄉鎮羣眾生活訴求。

“關注民生、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職責。”我鎮將統籌兼顧,積極響應羣眾生活訴求,切實為民排憂解難。

一是要做好亮化、綠化、美化工程,不斷提升我鎮品味、展現特色文明形象;推動清潔工程市場化,切實解決我鎮人畜飲水問題,提升村民生活質量。二是要整合教師資源,防止師資力量流失;將鄉鎮中心國小整體搬遷至坑東,致力於提升辦學條件。三是要盤活集鎮,把部分站所及農貿市場搬至胡家頭,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四是要完善中心衞生院與糧管所的整合,加強對村級衞生所的管理,提升我鎮服務能力。

實幹創業,方顯英雄本事;負重奮進,才能開創燦爛人生。大會制定了鄉鎮鎮今後三年的發展規劃,強化創造性開拓,着力改革攻堅,深化創新驅動,強基礎、促發展、惠民生,爭取推動三年行動計劃實現更大的突破,為推動全鎮經濟平穩健康運行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鎮鄉村振興講話稿 篇11

尊敬的各位領導:

大家好,

作為“第一書記”被選派到xx鎮xx村駐村工作後,我迅速進入角色,切實履行工作職責,創新思路,紮實開展工作,精心耕耘着自己的“責任田”。針對村級集體經濟缺乏增長點,特色種植、養殖產業也沒有形成規模穩定的生產銷售市場,我與村幹部共同商討解決辦法,從三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是強基層組織,築牢戰鬥堡壘。要想脱貧,黨員的力量不可忽視,我們駐村工作隊充分發揮黨員帶頭作用,認真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定期召開主題黨日,組織村裏黨員集中上黨課,六中全會報告等內容。我們嚴格黨的組織生活制度,規範落實好“三會一課”制度,堅持民主評議黨員制度、積極推行豐富多彩的政治活動,用黨員的力量激發羣眾,鼓勵大家團結一致參與到村莊建設上來,積極實現鄉村振興。

二是促民生髮展,創造新經濟增長點。“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幫扶怎麼幫到位,是我們一直以來思考的課題,只有為村莊打造出經濟增長點,才能源源不斷地發展壯大集體經濟。xx村與工業園區毗鄰,我們充分發揮這一優勢,利用徵山徵地的契機,與園區企業進一步深化合作,尋找協同發展的道路,互惠互利,共同打造xx村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以發展特色養殖為主線,按照“圍繞一大片,打造三條鏈”工作思路,根據地理環境、氣候條件、生產資料供給等實際情況,圍繞水庫片區,發揮鄉村養殖發展優勢,建立特色養殖基地,打造一批鄉村產業品牌,以品牌效應帶動產業鏈發展,激發產業發展活力。豐富產業類型,通過合理規劃,增強發展聚合力,推進產業全面發展、不斷升級,以高質量發展持續為鄉村振興發力。

三是揚文明新風,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步伐。鄉村振興不僅要抓好產業發展,還要抓好鄉村文明建設。“扶貧要先扶志。要把老百姓的精氣神提起來,更新他們的思想觀念,為鄉村振興創造一個宜居舒適的環境”。入村工作以來,我們積極推動宣傳新時代文明建設,號召全村黨員羣眾喪事簡辦、喜事新辦,弘揚文明新風。按照分工負責、全民參與、齊抓共管的原則,以治理“髒、雜、亂”為重點,全力加強環衞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努力建立鄉村清潔長效機制,進一步改善村級環境衞生,提升幹部羣眾生態文明意識,營造乾淨整潔、生態宜居的環境。

鎮鄉村振興講話稿 篇12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仁: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響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鮮豔的五星紅旗徐徐升起在鳥巢體育館中,那時,我由衷的為祖國驕傲,為祖國自豪。

我們偉大的祖國將走過她72年的光輝歷程,這72年間,祖國經歷了許許多多,有悲痛也有喜悦。雖然我沒有見證過第一面中國國旗的升起,但我知道,五星紅旗陪伴着我成長。它也與祖國一起成長了72年。

這72年,變化最大的應該是鄉村了吧!就拿奶奶所在的鄉村舉例吧。聽奶奶講,原來的時候,那裏只是一個窮鄉村。有地方住,有基本生活用品,就已經很知足。那時,每家都有好幾個孩子,供上孩子們吃就已經很不錯了。像奶奶,她一共有四個孩子,她們常常吃的只有地裏挖來的野菜,糧食也很少,想吃上肉就更是很難。人們出去拜訪親戚朋友,除了步行,就是自行車,手上拎得都是一串油條。那時的鄉村真的很窮,人們的生活也很艱難。

72年過去了,奶奶所在的鄉村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在回到奶奶家,汽車隨處可見。人們的飲食也越來越豐富,各式各樣的蔬菜,新鮮的魚肉應有盡有。由於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人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原來工作過的老人有了退休金,沒有工作過的老人被納入了低保,每個月也有了固定的補貼,村裏的年輕人也找到了政府提供的工作。每家每户都開始裝修房子,讓自己有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政府也出錢幫忙修路,裝路燈,讓老人們再也不害怕晚上出門。現在的鄉村,除了保留了傳統的農業,和城市的幾乎為零。這一切都得益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這一切都得益於改革開放,得益於黨和國家制定的很多政策。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72年了,祖國經歷了風風雨雨,但也在困難中努力前行。鄉村發展了,我也在國旗下慢慢成長,從一名少先隊員成長為一名共青團員,我相信以後我也一定會成為一名共產黨員。再次仰望那五星紅旗時,我又一次被震撼了——我們的祖國,雖飽經滄桑憂患,但仍像國旗上的五顆星一樣,是我們中華兒女,炎黃子孫漫漫長夜裏的啟明星。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作為青少年的我們,肩負着發展新時代的中國的責任,我們要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鎮鄉村振興講話稿 篇13

“綠波搖漾景色新,疑在桃源故里行。”這句詩描寫了新時代的世外桃源,位於山西太行之巔的長治縣東掌村的現實場景,這裏三面環山、綠蔭夾道,玉宇紅樓、小橋流水;這裏百姓富裕、生活愜意,人文和諧、民風淳樸。東掌村以其自身實踐生動詮釋了鄉村振興的深刻內涵,書寫了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的生動畫卷。

在山西省長治縣東南部,有一個大名鼎鼎的小村莊,被稱為“上黨南界,最美東掌”。走進東掌村,一幢幢小洋房錯落有致,一條條水泥路四通八達,一盞盞路燈整齊排列,一行行樹木鬱鬱葱葱,村民個個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春有花、夏有蔭、秋有實、冬有青,“人在林中游、路自景中過、車在園中行”的美麗畫卷呈現在人們面前。

然而,多年前的東掌村可不是現在這個樣子。那時的東掌村是遠近聞名的髒亂村,許多年來,村民面朝黃土背朝天過着窮苦日子,荒山還是那光禿禿的荒山,溝壑還是那深幽幽的溝壑,祖上傳下的老房子還是那老樣子。短短几年,是什麼讓東掌村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又是什麼讓東掌村在鄉村振興的大潮中煥發出燦爛奪目的光芒?

煤礦改制掀起千層浪集體經濟注入強心劑

説到東掌村的變化,就必然要提到村辦煤礦;提到村辦煤礦,就必然要提到現任村黨總支書記、村委主任畢永剛。畢永剛,在長治縣可以稱得上是一個響噹噹的名字,在東掌村更是家喻户曉、婦孺皆知,對於他的事蹟,每個人都能隨口説出二三件,都會蹺起大拇指稱讚幾聲。

20xx年3月,東掌村發生了一件改變全村人命運的大事,長年虧損的村辦煤礦要公開競拍了。

俗話説,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千百年來,莫不如此。應該説上蒼是非常眷顧東掌村的,村子下面藴藏了豐富的煤炭資源,地質條件簡單,煤質優良,瓦斯又低,是一個天然的聚寶盆。不知從哪個年代開始,東掌村就開始了挖煤賣煤的歷史,一直到1968年,憑着幾代人的努力,硬是勒緊褲腰帶建成了長治縣為數不多的村辦煤礦。對於這個自己親手建起的煤礦,村民們是愛恨交加。東掌煤礦從建成以來,所有權經營權幾經轉換。從開始的村集體所有,到1976年劃歸南宋公社經營管理,再到1979年又收回村集體,1990年開始承包給私人經營,直到20xx年重新由集體經營,幾番輪迴,幾番波折。由於市場價格、經營管理等諸多方面的原因,煤礦投產30多年來,長期處於虧損狀態,儘管守着金疙瘩,全村人卻沒能從中享受到利益。

為了擺脱村礦經營的困境,20xx年,東掌村黨支部、村委會決定響應市委市政府號召,對村礦徹底進行改制,經過村民代表大會表決後報上級部門批准,面向社會公開競拍村礦經營權。當時還是村上通訊員的畢永剛憑着敏鋭的直覺和年輕人的闖勁,認定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多方籌資參與競拍並最終奪標。在他的經營管理下,煤礦效益逐漸扭虧為盈。

20xx年初,第六屆村民委員會選舉開始。全村人從煤礦競標與經營管理中看到了畢永剛的為人,看到了他的能力,也看到了他的闖勁,一致把他推選到村委會主任這一關鍵崗位上,帶着大家的信任與重託,畢永剛開始了他的“村官”之路。次年,他又被任命為村黨支部書記,成為當時全縣屈指可數的支部書記、村委主任“一肩挑”。職務增多了,責任更大了,擔子更重了,畢永剛從此把自己的命運與全村人的命運緊緊連在了一起。

樹高千丈,葉落歸根;滴水之恩,湧泉相報。鄉親們對自己的深情與厚意,組織上對自己的信任和支持,畢永剛感到無以為報,唯有一腔熱血回報大家。20xx年底,在家人的反對與眾人的質疑聲中,他毅然決然地將自己承包期限未滿、煤炭效益正好的煤礦經營權提前上交村集體,20xx年集體經濟因此一下子增加收入1000餘萬元,使步履維艱的村集體猶如注入一劑強心針,有效緩解了東掌村當時面臨的發展困境。經過連續的升級再升級,改造再改造,革新再革新,東掌煤礦由一座初設年生產6萬噸的村辦小型煤礦企業發展成為機械化程度達100%、年生產能力60萬噸的現代化中型高效礦井。在20xx年的資源整合重組浪潮中,以其優越的綜合條件和深厚的煤礦產業積澱,被確定為保留礦井,併成功兼併興隆煤礦、北宋煤礦、長征煤礦,組建山西長治羊頭嶺東掌煤業有限公司,一躍而為地方國有控股企業、納税大户,為村辦企業的發展壯大開創出一條新的成功之路。到20xx年,東掌村集體經濟收入已累計達到3億多元,成為首屈一指的“富裕村”“明星村”。

“一個人的富有不是真正的富有,一個人的成功不是真正的成功,這樣的富有與成功對於個體的價值是有限的,對於社會的貢獻也是有限的。只有帶動全體村民共同致富、共同進步、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這樣的人生追求才最有價值。”這是畢永剛的初心,他更是這樣做的。

產業興旺行行競風流擼起袖子人人顯本領

長治縣是傳統的煤炭資源型經濟,就煤炭而言,是深受其利,也深受其害,因煤而興,因煤而衰,多少年來始終沒能走出這個“怪圈”。所以在長治縣經常能聽到一句話,“煤炭今天離不了、明天靠不住,不轉型死路一條”,既透出深深的無奈,又時刻警醒着這裏的人們。

從擔任村委主任的第一天,畢永剛與其他班子成員就開始謀劃村子的長遠發展,研究如何擺脱對煤炭資源的依賴。通過多方調研和集思廣益,制定了“種植養殖穩村、旅遊觀光興村、對外投資強村”的發展思路以及各種幫扶政策,鼓勵支持村民就業創業,努力實現多元發展、多點開花的經濟新模式。黨的十九大作出鄉村振興的戰略部署,東掌人感到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又一個“春天”來臨了。在今年全縣農村經濟工作會議上,長治縣委縣政府提出“堅持以轉型升級統領產業發展、以生態文明統領城鄉建設、以黨的建設統領全局工作,做好工業、農業、旅遊、民生、改革五篇大文章,建設美麗宜居生態縣”的發展目標和工作思路,畢永剛一班人更加堅定了既定的前進方向。

把發展種植養殖產業融入鄉村旅遊,20xx年成立了東掌九院種養合作聯社,下設11個種養專業合作社,共吸收120户村民入社,流轉土地460畝,採取“合作社+基地+農户”的方式,將全村土地統籌規劃,宜糧則糧,宜林則林,宜花則花,宜集中則集中,宜分户則分户,把農業種植區同時變成參觀體驗園。在糧食種植上調減玉米種植面積,沿山、沿路、沿企、沿河、沿村種植乾鮮果、油菜等兼具觀賞價值的糧經作物,同時增加穀子、黍、豆類及其他雜糧作物。以興東養殖有限公司、博灃養殖專業合作社、錦潤養殖合作社等專業合作社為龍頭,大力發展特色養殖業。目前村裏規模最大的東慶生態園,擁有生態經濟林基地200餘畝,種植蘋果、核桃、杏、櫻桃等品種,林下散養土雞和黑豬,節假日開辦各種形式的親子採摘、餵養活動,吸引了各地遊客前來參觀。以九禾農場為代表的家庭農場,將傳統的農事節慶與農耕體驗結合起來,吸引城市居民參與其中,有的城裏人乾脆對農田和農田上的作物進行了認領,還有的城裏人認養了家庭農場裏的牛、羊、豬等家畜。孔雀園裏400多隻孔雀的盛大陣容,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村民王志平和妻子成立了興東養殖公司,以出售成品小孔雀、孔雀蛋和土雞為主。村裏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後,王志平和妻子又開了一家飯店,“近兩年,飯店的客流量翻了一番,我們的小孔雀和孔雀蛋銷路也越來越廣了”。

依託獨特的自然生態優勢,東掌村全力打造鄉村旅遊、休閒農業。成立秦皇台旅遊有限公司,充分挖掘鄉村傳統文化和“秦皇台”“戰國古長城”“蠶姑塔”“石屋嶺”等歷史遺存,保留改造舊民居為傳統加工坊、民宿,現已打造成豆腐坊、小粉坊、酸菜坊、酒坊、老碾坊、老油坊、石磨麪粉坊七個傳統加工作坊和一處蠶姑鄉繡手工藝坊。對村內古廟宇和具有保留價值的“新房院”“纓杈樓院”等明清建築、古宅老院進行異地重建或返修,開闢成冬暖夏涼、設施齊全、宜於度假居住的“民宿”。修建大眾書畫院和鄉村記憶館,濃縮歷史,匯聚文氣,為遊客提供多方位的文化藝術欣賞和精神食糧。修建4000平方米的露天游泳池和景觀河道,修通了環村旅遊線路,逐步形成了以休閒度假、農耕體驗、避暑避霾為亮點的東掌品牌。

油坊、石磨麪坊、豆腐坊、老酒坊、工藝繡坊……穿過一排排硃紅色的小洋樓往山上走,青石路兩旁各種各樣的小作坊錯落有致。一方面,為遊客提供健康綠色的農產品,讓他們既可以參觀又可以體驗,另一方面,這些小作坊也是對傳統文化和民間技藝的一種傳承。破窯洞除了變身小作坊,還通過使用保存完好的舊磚、舊石頭、舊磨盤進行翻修,變成了可住宿、可餐飲的農家休閒小院,如今村裏三分之二的農户參與庭院經濟,在發展鄉村旅遊中分得一杯致富羹。“我們村20xx年接待遊客11萬人次,旅遊收入達1000萬元以上,帶動休閒農業經營的農户(業主)收入年遞增20%以上。”東掌村旅遊公司負責人宋元山説。

除了在本村發展外,東掌村還積極利用“閒錢”對外拓展業務,讓“錢”生“錢”。20xx年,村集體和村民共同籌資6000萬元成立了錦東投資有限公司,投資金融業、機器製造業等產業,吸納村民入股1185萬元,村民有了更多財產性收入。20xx年,搭上互聯網快車,瞄準電商產業,投資2.3億元建成了長治錦東創業園,吸引京東商城、中國郵政、百世匯通、德邦物流等28家電商和31家倉儲物流入駐。互聯網、大數據等高端產業助力這個小山村駛向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

撤莊並村舊貌換新顏人人共享百姓得實惠

以前的東掌村由西溝、畢家、西東掌、沙溝、李家、老窯上6個自然村組成,雖然名字都不叫東掌,但是從這裏出去的人們都自認為是東掌人,所以有句古話叫“進了東掌無東掌,出去東掌皆東掌”。這6個自然村分片按山勢居住於三個方向的三道溝四面坡,分散凌亂,道路崎嶇,條件惡劣,來往很不方便,再加上各自祖傳的固守利益,影響了村莊的進一步發展。

畢永剛走馬上任後,就與班子成員達成共識,抓住經濟好轉的契機,實施撤莊並村,拆遷改造,集中居住,以達到資源置換的目的。從20xx年開始,東掌村共投資2.8億元,將原來零落分散的6個自然村整合改造,共建成別墅式二層住宅樓214幢、村民住宅單元樓5棟120套,水、電、暖、氣等統一供應,並且配套建設了高標準社區服務中心,公園、學校、廣場、籃球場、污水處理廠等公共設施一應俱全,村莊道路硬化率達90%,綠化率達76%。20xx年,村民們全部搬進了寬敞、明亮的新居。

四圍青山環繞,綠蔭加護的大道小路,沒有刻意改造成筆直一條,而是隨形就勢,蜿蜒至遠方;綠樹藍天裏,一排排硃紅小洋樓掩映其間;山坡上,或隱或現的廟宇帶來一絲古樸的情懷……從河南南陽回鄉探親的王永強,正帶着十幾個朋友在東慶生態園感受採摘帶來的快樂。“沒想到家鄉發生如此之大的變化,五年前,這裏還是一片荒涼,短短五年時間,美景美食美不勝收,這次回來真不想走了!”王永強感慨:“老房子被村集體收回去進行了重新修整,還給我分了一套一百平方米的新房子,村子建設得這麼好,以後退休了,肯定回來住。”

東掌村鼓勵村民用自己的雙手和勞動發家致富。村裏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只要是東掌人,65週歲以下,身體健康,願意工作,都可以在東掌找到一份適合的崗位,人均年純收入可達3萬元左右。煤礦收歸村集體所有後,東掌村開始推行股份制經營,設定動態股份,村民每人向煤礦入股1萬元成為股民,每年年底發放當年股份紅利後,再根據婚喪嫁娶人口增減情況重新登記,按照新統計人口數入股,保證了集體資產公平分配。到20xx年,村民每股分紅已達5.45萬元。“户户能分利,人人是股東;資源歸集體,共富領新風”。這項舉措既為煤礦進行礦井機械化升級改造提供了資金,又增加了村民收入和當家作主的責任心。

集體經濟壯大了,村民們得到的實惠也更多了。村裏設立了文化教育基金,凡本村考上大學的學生,每人可獲得1000—10000元不等的升學獎勵。村裏所有在煤礦工作的人與國有企業正式職工的待遇一樣,全部參加職工養老、醫療、意外、生育和失業保險,其餘村民按1∶1比例(村委會補貼一半)全部參加新農保。年齡在60週歲以上的老年人,除享受上級政府發放的基本養老金外,分年齡段、有無工作、是否黨員等標準享受村裏的養老金政策,每年做一次免費體檢。70週歲以上的高齡老人,每年生日村裏除贈送精美蛋糕外,還按年齡段敬送祝壽禮金。村裏的老人感歎:“不是兒子為我們養老,是村集體給我們養老。”

三治融合書寫和諧美淳樸鄉風綻放文明花

村子富裕了,村民有錢了,村黨支部、村委會一班人開始思考村莊的治理問題。20xx年,在借鑑古人智慧和不斷探索嘗試的基礎上,提出了“天、地、人”三才合一的治村理念,從今天來看,這一理念與“楓橋經驗”的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不謀而合,可以説是“楓橋經驗”在山西的東掌版本。

以法治村,天下為公。法者,天下之公器。20xx年,東掌村制定了自己的一部“家法”——《東掌村村規民約》,20xx年、20xx年、20xx年又先後三次進行了修訂和完善,成為村民共同遵守的制度和規則,並與村民享受的集體紅利直接掛鈎。因為明法而遵法,因為遵法而靠法。十多年來,東掌村沒有發生一起影響較大的羣體上訪和羣體事件,得益於村民們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行為習慣。如遇到個別村民的不合理訴求,村集體就組織部分村民代表召開矛盾糾紛調解會議,應用國法和“家法”辯一辯訴求到底合理不合理,讓當事人心服口服。

以德治村,厚德載物。東掌村特別注重以文化人、以文養德,引導村民講道德、守道德。為了更好地宣傳和普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村委會在村子中心專門修建了主題廣場,“二十四字”基本理念遍佈廣場各個角落。為了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心選編了村民學習普及讀本《中國傳統文化經典選讀》,收錄了膾炙人口的古今經典散文、詩詞等30餘篇,對其中的內容村民們隨口就能吟上幾句。村裏每年都要舉辦“詩歌朗誦大會”和“詩詞大會”,村民們踴躍參加,勝出者可獲得千元大禮包。村民畢國慶説,“現在讀詩作詩已經成為東掌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前農閒時,大家沒事幹,嘮閒話、打牌的現象很普遍,但詩歌朗誦給了大家精神寄託,豐富了業餘生活,大家比以前團結多了”。畢哲瑞小朋友馬上要上六年級了,曾和同學們一起參與了《滿江紅·怒髮衝冠》的朗誦,他自己會背誦幾十首詩歌。“學校每週三都有一節詩歌課,學校還有一間教室,放滿了各種詩歌作品。”畢哲瑞説。“村裏舉辦朗誦比賽很好,給了我一次鍛鍊的好機會,也展示了我在學校學的知識,在今後,希望不但自己學朗誦,還要向父母、向身邊人宣傳朗讀的好處,我更要好好學習,學到更多的知識,長大以後向畢永剛叔叔一樣為自己的家鄉作貢獻,把東掌建設得更美麗。”20xx年9月7日,以“東掌杯”命名的慶祝改革開放10週年上黨歌手大賽總決賽在東掌村文體廣場落下帷幕,為全村乃至全縣人民獻上了一台音樂盛宴。

村民自治,行有所止。為了贏得村民對村幹部的信任,黨支部、村委會積極推行“四議兩公開”,通過LED大屏、村報《和諧東掌》定期進行黨務、村務、財務公開。對事關村民切身利益的民政救濟、低保評定等具體事務,力求步驟規範、操作科學,得到了廣大村民的認可。建立了村民議事機制,對土地徵用、土地承包、籌資籌勞等公共事務、重要事項和重大財務收支計劃和執行情況等,交由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集體討論決定。成立了3人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從總支委員、中共黨員和村民代表中選任,對村級事務開展全方位監督。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中,委託法學專家、律師提供全程專項法律服務,委託審計事務所專業人員對村集體各類資產全面核查,還村民一個明白,還幹部一個清白。經常組織開展“道德模範標兵”“文明和諧家庭”“好婆媳”“愛崗敬業模範”“創業能手”“廚藝手工藝工匠大賽”等評選活動,倡導講文明、講禮儀、講節儉,比勤勞、比上進、比創星,使健康向上、文明和諧的主旋律始終在東掌村高高唱響。

“聽好嘍!好媳婦兒評選活動又開始嘍!想報名明天下午6點之前告我!”大清早,村民宋曉婷利用上班前的空當,吆喝了一圈兒。作為一名黨員,宋曉婷要經常走訪自己聯繫的5户羣眾,傳達落實村裏的最新安排,瞭解村民困難及對村裏工作的意見,參與矛盾糾紛調解。

讓黨員聯户,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只是東掌村推動“三治融合”的一個小舉措。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在東掌村的中心廣場,矗立着一塊黨員勵志牆,上面詳細呈現了村黨支部組織架構、黨員分佈、黨員承諾等具體內容,每一名黨員都會亮出自己的身份,向全體村民作出作為中共黨員的莊嚴承諾,在實際工作中垂範自己的行為、踐行自己的諾言,村民們凡是遇到大事、急事、難事,第一反應就是找黨員、找組織,也很容易找到黨組織,每個人心中都把黨員、黨組織當作自己最大的“靠山”。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美麗幸福的東掌村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在太行深處、上黨大地續寫着鄉村振興的輝煌。

鎮鄉村振興講話稿 篇14

近年來,江蘇鎮江市一體化推進離退休幹部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用發揮,強化支部政治功能和組織力提升,引導離退休黨員幹部把責任擔起來、能量傳出來。

該市在離退休幹部黨支部開設“銀髮講習堂”,通過這一自主講學平台,發揮老同志優勢,讓有理想的講理想、黨性強的講黨性。每次由1名或幾名老同志談學習體會,講初心故事,傳紅色基因。截至目前,“銀髮講習堂”已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初心故事1000餘場,吸引兩萬多名離退休幹部黨員參加,成為了老幹部身邊的黨性課堂。

推進離退休幹部支部規範化、標準化建設,實施“有黨的領導、有支部班子、有工作制度、有組織活動、有作用發揮、有工作保障,提升黨支部組織力”的“六有一提升”示範點創建工程。細化25條考核標準,包括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全年集中政治學習不少於8次、配備專屬的老幹部支部學習活動室等。三年內建成100個示範點,有力促進各離退休幹部黨支部組織生活規範、黨內製度落實、活動陣地保障。

對難以回原單位參加組織生活的離退休幹部黨員,鎮江打破黨組織單一隸屬關係,創新推進“一方隸屬,多重管理”黨建模式,在社區、老年大學等建立110個地緣型、趣緣型、業緣型功能黨支部,實現離退休幹部黨員教育管理全覆蓋。

實施“銀髮人才工程”,搭建系列平台,讓老幹部志願服務更精細化、系統化。近年來,首批市級“銀髮人才工作站”聚焦“精準脱貧、鄉村振興”服務農村和農民;“銀髮獻良策促發展”為發展獻計獻策400餘條;萬名“銀髮生輝”志願者送傳統、送政策、送技術、送法律、送文化,助力高質量發展。

鎮鄉村振興講話稿 篇15

尊敬的各位:

大家好!

一、改良文化民生,創建“有品質”的新鄉村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都不能少;文化小康路上,也不能讓一個人掉隊。為此,鄉村文化振興必須在改良民生上延續發力。

二、“以人為本”,加強大眾思想道德建設

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人。草坪鎮堅持黨員幹部帶頭,以上率下,切實把思想統一到鄉村振興戰略計劃上來,切實加強黨員的思想道德建設,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帶動提升村民思想素質,從而增進文明和諧的鄉風民俗。鄉風文明提升的主體是村民,營建文明鄉風,關鍵在於教育,草坪鎮始終堅持引導廣大大眾不斷提升個人修養,構成健康向上的良好風尚,利用文藝隊、宣揚欄等大力宣揚,推動民間文化藝術進校園,舉行藝術培訓班,民間藝術團體得到長足發展;在詩詞文化的影響下,人民情感凝鍊而豐富,為當地百姓注入了強大的精神氣力,成為推動文化發展的源頭活水。

三、“文化陣地”,完善鄉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

發展農村大眾文化事業,大眾文化活動的場所和必要的設施是必須的重要條件。新時期農村文化陣地建設的內涵不單單是場地和設施建設這樣簡單,而是包括政治導向、思想引領、文化傳承、場地設施、實際效果、作用及影響力等方面在內的系統性建設工程,文化陣地是文化傳播的主戰場,是連接着抽象的概念與現實表現的一個橋樑,是一種人人可參與、村村可建成的文化傳播長效機制。

四、“文化惠民”,提升鄉村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文化惠民工程"包括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同享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農家書屋工程、西部開發助學工程和電視進萬家工程等重點項目。最近幾年來,各級大力實行文化惠民工程,基本上完成縣、鄉、村、户四級文化網絡的建設,草坪鎮建立了村級文化網格羣,各村的黨建聯繫員既是文化聯繫員,負責平常文化活動宣揚,組織大眾參與各項文化活動,豐富大眾精神文化生活。20__年初,草坪鎮黨委政府提出“新時期、新氣象、新作為”大眾文化惠民指點思想,並舉行了一系列惠民活動。

鎮鄉村振興講話稿 篇16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仁:

看遍良田萬頃,看遍湖水萬丈,看遍夕陽一方,家鄉是釋懷與放鬆的嚮往;聽完魚蟲鳥鳴,聽完鄉里餘音,看完亭台雨榭,家鄉是寧靜與思念的聖地;品盡風土人情,品盡地域習俗,品盡春夏秋冬,家鄉是肉體與靈魂的歸途。十九大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於振興鄉村戰略的闡釋讓我真切感到家鄉的召喚,返鄉實現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富農,讓人願意回。明代王廷相《慎言—御民篇》中提到:“天下順治在民富”。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讓改革的紅利惠及更多的人民,尤其在對於鄉村建設更是重中之重。在過去的一段時期裏,無論是搭建農村電商平台,還是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亦或是鼓勵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無不體現出政府對鄉村振興戰略中提升農民生活水平的重視。另外,現代化進程日益加速,城鎮化已經成為一種趨勢,鄉村藴含着巨大潛力,振興鄉村,讓人們看到希望,願意返鄉做“城歸”。

鄉村振興美景,讓人回得去。誰不想青山常在,誰不想綠水長流,伴隨着城鎮化的加速,鄉村不再是藍天白雲綠草,隨之而來的是霧霾、土壤重金屬污染、水質下降,草場退化等,甚至更有甚的是城市垃圾轉向鄉村,農村資源被過度開發,出現“空心村”危機,終讓鄉情變愁思。我國人口基數大,農村養育着全國諸多人口,如何讓鄉村重新煥發生機,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遠的歷史眼光和文化胸懷給我們給出了明確指示,重構新型城鄉關係、人與自然的關係,成為時代的呼喚,建設綠色環保的鄉村美景,更多的專業人才湧向鄉村,紮下根,生出枝椏,開出新時代的美麗花朵——鄉村振興,最終讓人們有家可回。

鄉村振興強業,讓人留得下。鄉村的核心是人,鄉村的振興也是為了人,要讓人能夠留得下,來振興鄉村發展,響應國家振興鄉村戰略,創造就業條件和大力發展鄉村產業是必經之路。食者生民之原,天下治亂,國家廢興存亡之本也,這其中農業便是核心,農業是我們經濟建設的第一位,搭上互聯網的快車,讓農村產業飛速發展,“旅遊+”模式更是一種創新,讓遠離家鄉遊子看到家鄉的發展前景,更讓返鄉創業的人堅定了信念,整合產業優勢,融合多產業齊頭並進,展現中國智慧,讓中國的“鄉土味”更濃,更厚,在振興鄉村的偉大戰略中,鼓勵更多有志青年“折返跑”,用自身的知識改變鄉村,讓舊貌換新顏,跑出新時代的中國鄉村夢想。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鄉村的振興離不開人,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非常關鍵的是人的作用,一個鄉村都沒有人了,談何發展,談何振興。望的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花海下的良辰美景,網絡時代中紮緊富口袋,新世紀裏的現代化農業,讓返鄉振興鄉村擲地有聲,讓人願意回,回得去,留得下。

鎮鄉村振興講話稿 篇17

同志們:

剛才,x市長總結我市農業農村的新變革新成效,對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新時代“三農”工作,明確了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藍圖已經繪就,全市各級各部門要認真學習領會,抓緊貫徹落實,科學把握“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全面推進我市農業農村農民的現代化,下面我再強調三點意見。

一、強化思想認識,全面推進農業現代化

一要強化糧食穩產增產。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糧食產業作為最重要的基礎支撐,壓實責任是關鍵,要嚴格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以糧食高產創建示範區和糧食產能區建設為抓手,集成技術、集約項目、集中力量,穩定糧食播種面積,進一步提高糧食單產和品質,保障糧食安全。要守住底線,加強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建設好糧食生產功能區。要夯實基礎,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和山壠田復墾改造,加快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為穩面積、增產能提供保障。要推進糧食產銷合作,進一步強化企業在產銷合作中的市場主體地位,不斷提高產銷合作的能力和水平,要健全糧食應急保障供應體系,扶持糧食應急加工企業和“放心糧油”供應網絡建設,加強糧庫建設和儲備糧管理。

二要強化產業提質增效。產業興則農業興,產業旺則三農旺。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要堅持市場導向、效益優先原則,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按全產業鏈路徑,加快推動特色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一要調優佈局。圍繞農業資源綜合開發,加快形成綠色現代農業產業帶、現代農業產業帶、城郊平原現代高優農業示範園區的現代農業產業佈局,持續推動名優水果、蔬菜、中藥材、畜禽、花卉、林竹等特色產業基本形成基地化、規模化生產經營格局。加快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省級農民創業園(示範基地)、市級千畝高優農業示範園、山地農業綜合開發示範基地等建設,提升x市特色現代農業的`整體發展水平。二要做強品牌。堅持“質量就是效益,質量就是競爭力”。緊緊圍繞創建國家級、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目標,深入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行動計劃,紮實推進質量興農、品牌強農。擴大品牌效應,鞏固中國馳名商標、x省著名商標、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全國設區市首位位置。要新增一批“三品一標”農產品,創建一批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認定一批x名牌農產品,打造一批出口農產品自主品牌,培育一批綜合實力強的品牌農業企業,支持各地爭創全國知名區域公用品牌和名牌農產品。三要壯大產業。圍繞特色產業集聚發展目標,堅持以綠項目帶動、龍頭牽引、產業集聚、農民增收為基本原則,支持發展“一村一品”,培育發展“一縣一業”。進一步延伸農業產業鏈條,全面提升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的發展水平和競爭力,使我市形成主導產業更加突出、特色產業更加鮮明、一二三產更加融合、全產業鏈更加完整的特色現代農業發展新格局。四要搞活流通。重視發展農產品加工,推動產品精深加工,農產品加工轉化率提高到80%以上。加大龍頭企業培育和支持力度,引導與合作社、農户建立更為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發展產業化規模化經營。同時,要通過建立產銷聯盟,強化產銷對接,支持發展定製配送、直供直銷等流通新模式,推進農超對接、農批對接,發展農村電商,讓農產品賣得更好、賣出好價錢。

三要強化生態綠色發展。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是農業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要把綠色發展導向貫穿農業發展全過程,逐步形成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與生產生活生態相協調的生態農業發展格局。一要創新業態。充分發揮生態優勢,依託綠水青山、田園風光、鄉土文化等獨特資源,大力發展休閒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支持創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縣,建設一批特色農業小鎮,培育一批休閒農業示範基地,將特色產業、生態資源與旅遊、文化、康養等深度融合,通過多種方式把農業農村生態文化價值轉化為經濟效益。二要建立機制。遵循“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推廣農業環保技術,改善農業生態環境,提高農業資源利用率,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推動農業產業進入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軌道。繼續開展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減量化行動,大力發展節水農業;鞏固生豬養殖污染防治成果,嚴格控制生豬養殖總量;全面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建立健全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制度;注重生態富硒富鋅產業開發,生產優質生態富硒、富鋅農產品。三要完善體系。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工程,嚴守生態保護紅線。落實永久基本農田和城鎮開發邊界控制,加快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加強濕地、天然林等生態保護修復,持續實施造林綠化和開展水土流失治理。

二、建立健機制,全面推進農村現代化

一是堅持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強城鄉結合部和特色鄉鎮建設,提升綜合承載能力,促進城鄉一體化。加快省級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建設,推動x、x全國特色小鎮建設,實施省級特色小鎮創建項目,加強試點體制機制創新。推進户籍制度改革,完善重點人羣落户政策。推進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解決“空殼村”問題。

二是堅持基礎設施現代化。要將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農村,推進城市的道路、供水、污水管網、垃圾處理、電力電信、環保、信息化等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覆蓋,通過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做到無縫對接,互聯互通。推行農村公路“路長制”,加快“四好農村路”建設。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實施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推進“污水革命”,“垃圾革命”,“廁所革命”。實施農村飲水鞏固提升工程,加快農村新一輪電網改造升級,擴大農村地區寬帶網絡和4G網絡覆蓋面。

三是堅持資金投入最優化。要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和撬動作用。整合和運用好財政資金,通過設立鄉村振興發展戰略和城鄉融合發展基金,以及建立風險補償金等有效方式,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和槓桿作用,創新投資建設、利益分配等模式,實施税收、服務等的優惠和便利,來吸引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更多參與到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之中。明確國有金融機構支持農業農村發展的任務和要求,鼓勵金融機構研發提供更符合農業農民特點的金融產品,通過一系列措施為各類資金在農業農村發展這一大平台上有力聚合、有效融合創造條件。

四是堅持公共服務均等化。要按照“完善制度、提高水平、逐步並軌”的總體原則,加快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公共教育資源、新增醫療衞生資源、文化惠民工程等公共服務重點向農村傾斜,加快建立覆蓋全民、普惠共享、城鄉一體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加快推進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全覆蓋,完善農村低保制度。加快完善城鄉統一的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制度。加快發展農村教育事業,統籌配置城鄉師資,吸引更多優秀教師到農村任教。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推動公共文化資源向農村傾斜,提供更多農民喜聞樂見的文化產品和服務。

五是堅持人才引進多元化。發揮鄉村幹部、經濟能人作用,帶領羣眾增產增收。每年選派x名科技特派員到農村開展鄉村振興工作。科技特派員工作內容從單項向綜合服務拓展。通過重點派往下派村支書的村、新農村建設試點示範村、省市確定扶貧重點村,加強與村黨支部書記、駐村蹲點幹部等下派隊伍結合,推動科技特派員服務從生產環節技術服務向生產、加工、流通和行業管理等各環節拓展。

三、激發內生動力,全面推進農民現代化

農業的現代化,關鍵是農民的現代化。農民是鄉村振興的戰略主體力量和直接受益者,要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充分激發農民羣眾的內生動力,進一步提升農民素質、增加農民收入,造就現代化的新農民。

一方面,要切實深化改革。破解農業農村發展的瓶頸制約,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根本還要靠深化改革。中央和省裏對農村改革作出了系統性、長遠性、戰略性制度安排,下一步關鍵是要抓落實、抓深化。

要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森林是水庫、糧庫和錢庫、碳庫的理念,創新林業生產經營模式、管理服務模式、投融資支持模式、生態保護和建設模式。另一方面,要切實提高素質。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和新型經營主體,以提高農民、扶持農民、富裕農民為方向,以吸引年輕人務農、培養職業農民為重點,通過培訓提高一批、吸引發展一批、培育儲備一批,加快構建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要全面落實各項扶持政策,促進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康發展。探索建立培育發展合作社聯合社新機制,規範農民合作社運作,培育合作社示範社、家庭農場示範場,推廣“企業+合作社+農户”發展模式,提高農民組織化水平,激發產業融合發展內生動力。健全支持小農户發展新機制,要繼續加大探索力度,把小農户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要實現小農户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以共享為核心,加強小農户與新型經營主體的利益聯結。健全扶持機制,要在重視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扶大扶強的同時,將新型經營主體對小農户的帶動作為政府扶持政策的重要衡量標準,推動更多惠農政策和資金資源向小農傾斜。完善經營機制,引導和組織小農户參與和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完善土地入股、股份合作、訂單帶動、利潤返還等“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利益聯結機制。

同志們,鄉村振興新畫卷不斷的在展開,新篇章在不斷的書寫,全市上下要只爭朝夕,堅定信念,苦幹實幹,久久為功,奮力譜寫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鎮鄉村振興講話稿 篇18

尊敬的各位領導:

大家好!

我們xx村位於xx縣xx鎮西部,臨近320國道,距離縣城25公里,耕地面積2957.12畝,林地1620畝,被撫河和河環繞,“出門都是橋,雨季坐水牢”是xx村的生動寫照。如何擺脱劣勢、發揮優勢,帶領xx村民一起致富,是我到這裏任第一書記的首要任務。駐村期間,我帶領駐村隊員經常與村“兩委”幹部、老黨員、老幹部、在家在外鄉賢交流座談。結合xx村的實際,我主要從這幾個方面發力,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助力鄉村振興。

因地制宜,盤活特色林下經濟。計劃在200餘畝櫻花基地上,發展林下經濟,種植特色南瓜,預計畝產可以達到3000斤,按市價0.7元/斤計算,產值可達42萬元,帶動周邊羣眾務工150餘人次,僅此一項可為村級集體經濟增收5萬餘元。在1307.4畝生態公益林中,我們探索發展喜蔭經濟作物種植,如試栽種獼猴桃、八月瓜等特色水果,黃精、金銀花、麥冬等中藥材,為農業增效開闢出新路徑。

築巢引鳳,打造高效設施農業。我們利用產業發展資金45萬元興建20噸蔬菜保鮮庫及400平方米的配套分揀包裝車間,通過資產固化形式,壯大村級集體資產,同時引進外商投資400餘萬元新建聯棟蔬菜大棚100畝,改變村級原有產業結構,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續寫“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的新篇章。

以農為本,紮實推進鄉村建設。落實農民主體地位,提升村民理事會自治能力、激發鄉賢引領作用。堅持規劃先行、依規建設的原則,紮實推進“廁所革命”,對全村501户進行逐户排查,配合鎮村幹部對不符合要求的衞生廁所進行分類指導,限期整治。同時加大村莊環境整治力度,截止11月15日村莊環境整治面積達12000平方,路面硬化20__米,以曹家組為核心,打造400畝森林公園,不斷提升農村人居環境。用實幹擔當,描繪農村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時代新畫卷。

鎮鄉村振興講話稿 篇19

尊敬的各位領導:

大家好!

實現鄉村振興,保護和保持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是條件。鄉村文化是熟人社會的文化,崇尚鄰里互助、關係和諧、誠實取信,它是鄉村社會得以延續的核心,是農村社會的穩定器。在人們的記憶中,不但有鄉村的青山綠水,更有鄉村社會的睦鄰關係、祭祀活動、鄉風民俗和宗族姻親關係等,這些關係、儀式和活動將鄉村生活的居民凝聚在一起,構成了鄉村社會。這其中不但包含着豐富的物資文化資源,還潛藏着深沉的精神文化資源,它們在穩定農村社會、凝聚百姓民心、維繫鄉村和諧方面起側重要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説,鄉村振興的核心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鄉村文化的振興。

一、鄉村文化是鄉村振興的加速器

鄉村文化包括物資層面和精神層面的內容,就物資層面而言,鄉村的青山綠水,山環水繞,鳥語花香,古老建築,阡陌農田,既是農民生活的安居之所,也是一種自然生活狀態,一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情形。就精神層面而言,鄉村承載着本土文化的豐富內涵和道德氣力,鄉村文化通過當地的民風民俗、風土人情、社交禮儀、傳統衣飾等展現出農民的精神信仰、社會生活、交往方式等具有獨特個性的價值觀念,是農村社會人與人之間相互聯繫、進行情感交換的紐帶,具有凝聚人心、集中民智、共謀發展的內在精神動力。

二、鄉村文化是農民精神的伊甸園

鄉村的核心是人,鄉村振興的目的也是為了人,實現鄉村振興,關鍵也在於“人”。鄉村文化賦予農村生活以價值與意義,鄉村社會是由人組成的,同時又超出了個體,是鄉村文化將這些個體連接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只有當農民對自己的故鄉非常眷戀、對生擅長斯的鄉村文化心有所繫、魂有所牽,他們才能對鄉村從內心裏生髮一份酷愛、對鄉村的振興發展有一份擔當。

鎮鄉村振興講話稿 篇20

為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改善和提升農村環境品質,提高人民羣眾生活質量,根據《鄉村公路路邊環境治理百日攻堅行動方案》文件精神,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將農村環境整治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以垃圾分類示範、 美麗村落和美麗庭院打造、 “四好農村路”創建為重點,加強源頭管理,實施系統整治,健全長效機制,全面清理整治農村公路及兩廂環境突出問題,把建設成幸福美麗宜居的新家園。

二、基本原則

(一)政府主導,全民參與。街道切實加強對路邊環境治理的領導,並充分發揮全體村民的主體作用。

(二)示範引領,確保實效。所有縣道、鄉道及通村公路以改善村容村貌為基本原則,落實各項治理措施,切實提升農村公路路邊環境。

(三)健全機制,長效管理。實行集中治理與長效管護相結合,治標與治本相結合,改善人居環境與提高村民素質相結合,治理行動與宣傳發動相結合。

(四)明確目標,壓實責任。各村(社區)負總責,充分發揮各職能部門作用,上下聯動、協作推進,並建立健全目標責任制,量化考核內容,層層落實責任,形成強大的治理合力。

(五)嚴格考核,注重實效。對村(社區)推進治理工作的情況進行不定期督查指導和月度考核,發現問題及時跟蹤解決,務求取得治理工作實效。

三、治理時限、範圍和內容

(一)治理時限:20xx年**月上旬至20xx年**月。

(二)治理範圍:全街納入“路長制”責任制管護的所有農村公路道路兩廂可視距離1000米以內。

(三)治理內容:全面治理全街農村公路及路邊兩廂環境,確保全街農村公路及兩廂達到“十無”要求(無垃圾、無雜堆、無違建、無裸土、無濫呆、無毀損、無污物、無淤溝、無佔道、無亂掛)。

四、治理任務

通過全面治理,要求每個村重點整治1個組,每個組重點推選10户示範户,不斷鞏固治理行動效果,讓廣大村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農村環境治理帶來的獲得感。

(一)打造美麗村落。按照佈局美、整齊美、清潔美、綠化美、和諧美的要求,在全街範圍內打造1個以上美麗村落,並推薦參與區級美麗村落評選。[牽頭單位:經濟發展辦,責任單位:財政所、城管辦、城建辦、文明辦、各村(社區)]

(二)評選美麗庭院。按照住户自願投入、庭院整潔有序、房邊綠意盎然、人文特色濃郁的要求,在全街範圍內打造並評選“五星美麗庭院”30個、“四星美麗庭院”50個、“三星美麗庭院”100個。[牽頭單位:經濟發展辦,責任單位:財政所、城管辦、城建辦、文明辦、各村(社區)]

(三)創建“四好農村路”。按照“建設好、管理好、養護好、運營好”的標準創建“四好農村路”。全面完成農村公路建設年度考核目標任務。新改建農村公路應滿足《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B0-20xx)及國省有關技術標準,同步建設錯車道、路肩、排水和安防設施,一次性交(竣)工驗收合格率達到100%以上。農村公路等級路率、路面鋪裝率分別達到90%、75%以上。以“農村公路路長制”為抓手,加大治超治限力度,各村(社區)落實必要的管養人員和經費,制定愛路護路的村規民約等其他有關規定。農村公路列養率縣道、鄉道、村道經常性養護分別達到100%、90%、70%以上,達到《公路狀況技術評定標準》(TTGH20—20xx)中等路以上的縣鄉道、村道比例分別為80%、60%以上,各村(社區)全部達到農村公路管養示範標準,縣道、村道文明示範路的里程比例分別達到20%、10%。[牽頭單位:城建辦,責任單位:城管辦、經濟發展辦、各村(社區)]

五、推進措施

(一)加快工作推進。街道鄉村振興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加強治理工作督查,督促各部門和各村(社區)落實工作責任,倒排治理工期,加快推進進度,確保各項目標任務保質保量如期完成。

(二)組織全面測評。街道鄉村振興領導小組辦公室於20xx年**月組織對整治工作進行全面測評。

(三)抓好典型示範。充分發揮好文明村、美麗鄉村示範村的典型示範作用,總結推廣可操作、可複製的治理模式,為全街鄉村環境治理深入推進夯實基層基礎。

六、組織保障

(一)建立統籌機制。實施“路長負責、村組實施”的聯動工作機制,加快形成部門協作、上下聯動、高效有力的治理工作格局。由街道鄉村振興領導小組辦公室統籌領導全街鄉村公路路邊環境治理工作,各路長要牽頭調度所聯繫農村公路路邊環境治理工作,協調解決治理工作推進中存在的問題。各牽頭單位要自覺承擔整治工作牽頭責任,抓好治理任務的逐項落實,定期向街道工委、街道辦事處報告任務推進情況。各村(社區)要組織實施好治理工作具體事項,確保治理工作全面落實、取得實效。各有關部門要根據各自職責,相互協作,全力配合,形成推動治理工作的整體合力。

(二)強化投入保障。按照“獎補高效示範”的原則,加大對全街鄉村公路路邊環境治理工作的投入力度。要積極拓展資金來源渠道,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治理工作,發現和推廣更多全民參與鄉村振興的好做法好經驗。

(三)廣泛宣傳發動。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組織新聞媒體廣泛開展全街鄉村公路路邊環境治理工作宣傳報道,街道幹部、支村“兩委”和基層黨員要深入羣眾做好宣傳動員,發揮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和志願服務組織的引導參與作用,挖掘和推介一批典型事例與典型人物,營造治理工作的濃厚氛圍。

(四)嚴格督查考核。強化日常督查和測評考核,建立健全考核獎懲制度,對工作推進有力、圓滿高質量完成治理任務的予以通報表彰;對工作拖沓不力、進度遲緩、不能如期完成工作目標任務的,嚴格責任追究。將百日攻堅行動落實情況納入街道對村(社區)的績效考核內容,從嚴從實予以考評。

鎮鄉村振興講話稿 篇21

本是貓冬時節,沂蒙山腹地的沂南縣常山莊卻一派繁忙:村旁的紅嫂紀念館裏,參觀學習者一撥接一撥;紅色影視基地內,劇組人員進進出出……“這些年,300多部影視劇在俺這兒拍攝,不少老少爺們兒客串過羣眾演員。”村黨支部書記李勇説,“吃上紅色飯,脱貧又致富,村民們對黨政軍民魚水情體會更深哩!”

20xx年11月,考察山東時指出,沂蒙精神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

“弘揚沂蒙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我們牢記囑託,發揮富有紅色文化資源和優良革命傳統的優勢,深入實施紅色基因傳承工程,加強挖掘闡發,廣泛開展宣傳教育,積極營造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的濃厚氛圍,努力構築傳承紅色文化的高地。”山東省委主要負責同志表示。

深化沂蒙精神研究闡發。山東突出沂蒙精神“水乳交融、生死與共”核心特質,在省社科規劃項目中設立“沂蒙精神研究”專項,每年列出20至30個重點選題,深入開展理論研究。並通過訪談、製作影像資料等方式搶救性蒐集老黨員、老支前、老戰士、老模範及英模人物的口述史、回憶錄,編纂出版《山東抗日戰爭實錄》《山東抗戰口述史》等,為研究紅色文化提供珍貴史料。

創作紅色文藝精品。在齊魯大地,一部名為《乳孃》的歌舞劇火了。該劇講述的是抗戰時期,膠東“乳孃”哺育前線子弟兵後代和烈士遺孤的感人事蹟。使紅色精神潤物無聲,讓紅色文化直抵人心,山東充分挖掘紅色資源,用百姓語言講述、以藝術方式表現、借技術手段呈現紅色故事, 有力推動紅色經典“上舞台”“進熒屏”。作為沂蒙精神發源地,臨沂開展“説沂蒙、唱沂蒙、寫沂蒙、畫沂蒙、演沂蒙”等系列活動,推出舞劇《沂蒙情》、電影《淵子崖保衞戰》等文藝精品130多部。

守護紅色文化陣地。中共中央山東分局舊址、共產黨宣言紀念館、孟良崮戰役烈士陵園……在山東,星星點點分佈着革命遺址2449處。為更好保護革命遺址,全省黨史部門發動4000多名普查人員,普查摸底、建立台賬、掌握家底。並運用現代技術手段提升愛國主義教育和弘揚沂蒙精神的吸引力,其中山東網上抗日戰爭紀念館上線開通以來,累計訪問量突破10億人次。

加強紅色教育傳承。今年以來,山東依託近1200個關心下一代教育基地,開展“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主題教育活動,讓老幹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範“五老”當好傳承“園丁”,在孩子們內心播下愛國愛黨愛人民的種子;創新宣傳方式,選拔優秀百姓宣講員,用身邊事感染身邊人,至今已舉辦巡迴宣講1150餘場,直接聽眾達33.7萬人次。

突出先進典型引領。全國重大典型“時代楷模”王傳喜,帶領蘭陵縣代村黨員幹部羣眾奮鬥20xx年,將一個負債380多萬元的落後村,發展成為集體經營性收入1.1億元、村民年人均純收入6.5萬元的鄉村振興“排頭兵”。山東先後發佈12位“齊魯時代楷模”事蹟,全省“中國好人榜”入選數量、推薦好人線索數量連續4年位列全國第一,通過巡迴報告、先進事蹟展等形式,引導黨員幹部羣眾以榜樣為標杆,自覺傳承和踐行沂蒙精神。

鎮鄉村振興講話稿 篇22

今年以來,山東濟寧市積極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通過建立“一核引領、多網融合、四治互促、精準服務”工作機制,建強街道、社區黨組織核心,實施網格化管理多網融合,推進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共促”,為羣眾提供精準化零距離服務,把黨員、羣眾組織起來,不斷提升黨組織領導城市基層治理水平。

從單一網格化管理到多網融合。針對以往不同部門在網格管理中各自為戰、用力分散的問題,該市以黨建為引領,整合組織、綜治、安監等部門單位在社區設立的網格,統一調整歸併到黨建網格中,織成了一張各種信息依託網格統一收集、彙總分理、全方位服務的工作網。建立網格黨支部,把黨組織的觸角延伸到城市的每個角落。網格員對網格事務包乾負責,每天巡查網格,定期上門服務,實時瞭解網格動態,始終處於“上網在線”狀態,實現聯繫無遺漏、管理無盲點、服務無縫隙。

納入網格化管理的還有轄區內各個大型商務樓宇,該市通過推動成立區域性黨組織,建設區域性黨羣服務中心,把黨建觸角延伸到商務樓宇,為樓宇經濟提供更有力的支撐與保障。

從各自為戰到統籌聯動。為適應城市快速發展的趨勢,該市積極推動物業服務管理納入城市基層黨建、融入城鄉基層治理體系,打造“紅色物業”,社區物業服務在基層黨組織領導下,成為服務羣眾的“紅色工作隊”。

為更好地整合部門資源力量,變“單獨作戰”為“團體服務”,市、縣(市、區)建立了城市基層黨建聯席會議制度,健全統一領導、協調各方、有序推進的運行機制,定期召開會議,研究破解難題,形成共建合力,整體提升城市基層黨建各方面工作。同時,為增強街道、社區黨組織整合各類資源的能力,大力推進街道社區黨羣服務中心建設,各部門單位投入到城市基層的政策、項目、資金“捆綁打包”,集中落到黨羣服務中心,統一為黨員、羣眾提供一站式服務。

適應羣眾多層次、多樣性需求,該市通過推動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聯繫社區黨組織、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青年黨員團員志願服務進社區等,建立需求、資源和服務三張清單,開展清單式、菜單式服務。藉助專業化社會組織,對黨員、老年人等羣體提供訂單式服務,以社工的專業優勢和科學管理,最終達到服務居民專業化、品牌化、零距離。通過發揮基層黨組織在服務羣眾中的主體作用,把服務做到羣眾的心坎上,讓羣眾更加緊密地團結凝聚在黨組織周圍。

從一家用力到多方參與。該市在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中,改變原來大小事均由社區黨組織包攬管理的模式,更加註重全面統籌、開放融合、共駐共建共享,積極開展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共促”,構建起了以街道社區黨組織為核心,轄區單位、社會組織、物業公司、駐區民警、黨員羣眾和志願者多方參與的工作體系,不斷提升黨組織領導城市基層治理水平。

以建強街道社區黨組織為核心,將街道社區黨組織的重心轉移到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上,社區黨組織的重心轉移到教育管理監督黨員和組織羣眾、宣傳羣眾、凝聚羣眾、服務羣眾上。全面推行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兼職委員制度,引導街道社區與駐區單位打破壁壘,推進區域互聯互動。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協商民主、居民自治機制,通過推行“居民説事”“民情懇談會”等,把矛盾問題化解在最基層。強化法治的保障作用,選聘律師擔任街道社區法律顧問,組建律師宣講團,開展形式各樣的法制宣傳活動,實行民警聯繫社區、民警包保網格,助推社區建設法制化、正規化。發揮智治的支撐作用,整合公安、民政等部門的天網視頻監控、人口管理等信息平台,建設社會治理智能化信息系統,構建全流程一體化在線服務平台和便民服務網絡,大力推行“最多跑一次”等舉措,真正實現“羣眾點單,信息跑路”,提高服務羣眾的效率和水平。

鎮鄉村振興講話稿 篇23

為進一步補齊基層黨建工作短板,夯實基層黨建工作基礎,今年以來,黑龍江省大慶市林甸縣在黨建培訓、組織優化、工作推進、檢查督促上下功夫,多點面結合、多戰線推動、多舉措落實,促進基層黨建規範化,不斷提升基層黨建工作水平。

以知識培訓為先導,提升黨建業務能力。堅持集中辦班和外埠考察相結合,採取專題授課、研討交流、實地參觀等方式,增強培訓效果,切實讓其紮實掌握黨建知識和工作方法,破解黨建業務“本領恐慌”。分三批組織41名新任村黨組織書記和48名駐村工作隊隊長赴山東、河南考察學習農村黨建、現代農業、精準扶貧知識。舉辦三期基層黨務工作者培訓班,對鄉鎮、機關、社區和“兩新”黨務工作者共計400餘人進行黨建業務知識培訓。此外,印製下發《林甸縣基層黨組織工作實用手冊》、《林甸縣基層黨建工作考核評價辦法(試行)》、《林甸縣黨費收繳、使用和管理暫行辦法》、《林甸縣基層黨建工作備案管理制度》等制度文件,明確工作內容、嚴格工作程序、規範工作操作。

以組織優化為關鍵,激發黨建工作活力。為解決基層黨組織設置不合理問題,按照方便、就近、便於管理的原則,將4個社區黨工委所屬居民區黨員重新劃分成28個黨支部。在此基礎上,下發了《關於優化調整全縣基層黨組織的通知》,對組織設立標準、班子配置標準、組織任期標準及組織調整程序進行嚴格規範,將離退休黨員組織關係轉至社區,優化調整全縣基層黨組織,確保基層黨組織設置合理、結構優化、運轉高效。同時,統計梳理全縣到期換屆情況,對需要換屆的市場監督管理局等7個基層黨組織,及時進行督促提醒,保證其按期換屆。通過組織優化調整,增強了基層黨建工作活力。

以會議推進為突破,積聚黨建工作合力。針對基層黨建任務推進緩慢、短板整治不力等問題,通過觀摩評比、會議壓責等舉措破解黨建難題,促進工作開展。創新開展“走基層、看黨建”活動,選取14個示範點和9個後進點,採取“四看一指導”方法,開展黨建拉練。通過前後對比、查缺補漏、現場整改,共同促進黨建水平提升。召開全縣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會議,對重點黨建工作進行評價,嚴格要求29個黨(工)委制定問題整改清單,切實整改基層黨建工作問題。召開2次基層黨建工作推進會議,總結黨建工作現狀,強化黨建主體責任意識,研究解決黨建問題,強調部署重點任務,確保黨建工作常態推進。

以督導檢查為抓手,增強基層黨建實力。在省市調研督導基層黨建工作的基礎上,縣裏抽調專人組成8個基層黨建督查組,通過日常檢查、隨機抽查、半年督導等方式督查基層黨建責任制落實及重點任務完成情況,對發現的黨建問題及時通報,對黨建工作落實不力的單位主要領導進行約談問責。同時,嚴格要求其明確整改責任,補齊工作短板,全面推動基層黨建工作上台階、提水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anghua/jingxuan/epon4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