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講話稿 >講話稿精選 >

建立良好家風從小做起演講稿(通用10篇)

建立良好家風從小做起演講稿(通用10篇)

建立良好家風從小做起演講稿 篇1

自記事起,我就知道父親是生產隊的副業隊長,專門管栽桑養蠶、養豬養鴨的。在集體經濟時代,生產隊以種植業為主,副業所佔的比例很小,因此父親的權限並不大。

建立良好家風從小做起演講稿(通用10篇)

鄉親們很尊重父親,遇上鄉鄰之間發生了口角,或者是分家之類的棘手事兒,總要請父親去參與調解,或者當個見證人。父親非常樂意做這些事情,他總是把情況調查清楚後,站在公正的立場上處理每一件事情,讓每一方都感到滿意。事情完畢之後,有些人家就會送些禮品來感謝父親,或者請父親去吃飯。對於送禮,父親一概不要,因為鄉親們的日子都不寬裕。至於吃飯,如果實在推脱不過,父親則比較樂意前往,但是父親去吃飯從來不會空着手去,會給對方家裏的小孩或者老人買上一些禮品以示尊重。

父親拒絕別人送上門的禮物,母親曾經對此不解。父親解釋説:“我們如果拿了羣眾的財物,大家就會認為我們拿人手軟,吃人嘴短,會對我們處理事情的公正性產生懷疑,會認為我腐敗!這樣的黑鍋我是不願意背的,它會讓人一輩子指着脊樑骨罵,讓你抬不起頭來!”

最後父親還説,當官是偶然的,下台是必然的。不管大官小官,我們都要問心無愧,要對得起天地良心。我們有手有腳,完全可以憑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不必要去做那些見不得人的事情。

這些話父親是給母親説的,又是給我們説的。那時我還小,似懂非懂,心想父親怎麼傻乎乎的,有權不用,過期作廢,你看生產隊長就不一樣,人家把家裏搞得紅紅火火的,不是照樣過得非常自在嗎?

誰知道沒過幾年,生產隊長就因為挪用公款東窗事發,被送進了監獄,而父親卻安然無恙,並且被鄉親們一致推選為隊長,一直幹到六十歲才因為年齡的原因離開。父親任職期間,帶領鄉親們發展多種經營,把生產隊的經濟搞得紅紅火火,我家在父親的辛勤努力下,也過上了舒心的日子。

“手莫伸,伸手必被捉。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永遠也不是你的。”父親經常用這些話來告誡我們,奉公守法,踏實做人。我們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長大,自然是踏踏實實做人,兢兢業業做事。正因為如此,不管我們的人生走到哪個位置,都吃得飽,睡得香,不用擔驚受怕。

這是一個充滿誘惑和危險的世界,如果我們不能堅守做人的原則,抵制誘惑,那麼我們就容易鬼迷心竅,走到危險的邊緣,從而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感謝父親的諄諄教誨,感謝父親的身體力行,為我們樹立起良好的家風。

建立良好家風從小做起演講稿 篇2

家風家規家訓這是一個既嶄新又古老的話題,説它嶄新是因為最近幾年才“熱乎”起來,説它古老因為這是一箇中國人流傳了世世代代的話題,細心的人會注意到,不管是那些青史留名的古人,還是現代聞名中外的優秀的人物,無一例外他們的家裏都擁有或流傳着一些優良的家風家訓家規。

説起來很慚愧,剛剛接觸到這個話題,能知道它的大概意思,但是如果讓我詳細的解釋什麼是家風家訓家規,還真的説不出它們的具體區別是什麼,所以就去百度了一下。所謂的家風是指家族的傳統、規範及習俗。舊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傳的道德規則和處事方法。是上輩人對下輩子的言傳身教,是靠自身的行為影響下一代。如勤勞、孝順、友善、忍讓、捨得、守法、勤儉持家、和睦相處等等。家訓是指對子孫後代立身處世、持家立業的教誨。比如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等。而家規則是指一個家庭的行為規範,一般是有一個家族留傳下來的規範子孫後代的準則, 正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違背家規就要像國民觸犯法律一樣受到處罰,所以也叫“家法”,這在古裝劇裏幾乎都可以看到。

中國乃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古文明文化傳承至今,深深銘刻在中國人的心中。自古以來,我們中國就是一個重視門規家風的國度,但凡成大事者,都有嚴謹的家風約束。每個家,多多少少都有家風、家訓,俗話説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從顏之推的《顏氏家訓》到朱柏廬的《朱子治家格言》,再從諸葛亮的《誡子書》到包拯家訓,這裏面小到做人的道德準則,大到持家立業、立身處世無不一一囊括在內。從中可以看出一個好的家風、家訓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對後代的鞭策,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在xx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強調“每一個家庭都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千千萬萬的家庭家風好,就會促進全社會的風氣好。家風的好壞直接影響着社會風氣的好壞,而社會風氣的好壞某種意義上又依賴於家庭風氣的好壞。所以重提“家規”、重振“家風”是時代的需求!

讓良好的家風成為每個家庭的名片,父母長輩完全可以成為每個孩子最好的老師,我們完全可以做到:即便不能給孩子優越的條件,但完全可以塑造他的優秀品格;即便不能給孩子高貴的出身,但完全可以培養他的良好習慣。

建立良好家風從小做起演講稿 篇3

家風是在家訓、家規、家教的基礎上形成的,是一個家庭文化道德素質的傳承。

我家沒有成文的家風,只有身教言傳,父母的行為和語言潛移默化地影響着我們。比如:小時候,家裏很窮,兄弟姐妹多,衣服一般是大的穿不下了,留下改改給小的穿,最後穿的一般是破的,母親及時補好洗乾淨,總是説穿着只要乾淨整潔就行了。吃飯時,所有的人都到齊了才能動筷子。必須坐在一起圍着桌子吃,不允許捧着碗走動,不許説話。不準落飯粒,碗內不準剩飯粒,夾菜要在自己的面前夾,夾起菜來不準抖了菜,不準翻菜盤等。飯碗裏必須吃乾淨。父親要我們做到“食不言寢不語”,母親常説“無義之食不能吃,無意之財不能貪”,好的東西要留給客人吃,説“自己吃了填坑,外人吃了留名”。教育我們:學習要刻苦,知識是在自己的腦袋裏,誰也拿不去。告訴我們: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永遠攢不下,一個是力量,你總不幹活也是這麼大個勁,所以要不惜力量;一個是睡覺,你總睡也會困,所以要勤奮。做人要規規矩矩,做事要認認真真。“家有千頃良田,不如薄技在身”。強調家庭和睦,鼓勵自強自立。

參加工作了,第一天就告訴我:要虛心好學,掙錢不在頭三年。與人相處要和氣,要講究方法,“好言一語三春暖,惡語半句惱人心”,過日子的傢伙事要置辦齊全,別人求助我們要盡力幫助,我們儘量不要打擾別人等。這些父母傳給我們的樸實的思想至今不忘。

老愛幼孝敬父母,勤奮工作努力學習,誠實守信與人為善,這些良好的家訓、家規、家教形成了良好家風。一個家庭故事,一段家庭記憶,成為家風傳承的載體。

建立良好家風從小做起演講稿 篇4

“家風”是什麼?我個人理解,“家風”除了中國中華民族歷來倡導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之外,通常是指在直系血緣家族中、傳承了至少三代、用以規範家庭成員言行和維護家內之禮的秩序規範。

“人家待你好,你得記住,不能認為是理所當然。”我第一次聆聽了媽媽的教誨。沒有豪言壯語,就是一句簡簡單單的做人道理。媽媽的一言一行在我小小的內心裏播撒着與人為善、知恩圖報的種子,簡簡單單的做人道理,也伴隨我一路走來。我父母對長輩的孝順可是全村出了名。在我看來,家風是一本無字的書,言傳身教是重要的傳承渠道。家風是敦親睦鄰的一劑良方,母親是維繫家族孝道的核心力量。

父母這代人從小接受過嚴格、正統的家庭教育,父輩雖然沒有給我多少物質財富,但他們樸實的作風和寬厚的胸懷一直令我們耳濡目染,是今生享用不盡的寶貴財富。在我看來,家風是育苗的土壤,我們子孫後代在它的庇護下茁壯成長。

我上國中時,有一次期會考試已經落下了帷幕,回家後,母親從我怏怏不樂的神情中覺察了我考試的失利,可媽只是淡淡地問了聲:“考得怎麼樣?”母愛是細膩的,當得知我的化學很差時,媽媽翻箱倒櫃找出她的化學書,輕輕地拂去封面上的灰塵,一頁一頁地陪着我温習。母愛是温暖的太陽,奉獻着七色光芒,哺育兒女茁壯成長,母愛是無限的宇宙,任兒女自由翱翔。

我上高中時,家境貧困,每週母親為我準備好的一罐醃菜,這是我下星期的下飯菜。在學校吃飯時我帶上飯盒到食堂打上一碗米飯,回到寢室,然後打開醃菜罐。一天,我照例在寢室中吃飯,班裏有名的兩個“闊佬”進來了,當他倆瞧見我的醃菜罐時,不禁放聲大笑。其中一人竟將醃菜罐像球一樣向空中拋起……我的臉由白變紅,內心由窘迫變成憤怒,隨着咣噹一聲,醃菜罐掉在地上摔得粉碎,我僅存的一點自尊也被踐踏得煙消雲散,忍無可忍的我揮動拳頭和他們扭成一團……當我鼻青臉腫地回家把一切告訴母親時,竟發現母親哭了。母親忙將淚水拭去,“孩子,媽何嘗不心疼你,但你要明白咱家的難處。如果現在你連這點苦、這點氣都受不了,那你就得一輩子吃醃菜!……”那天,母親説的每一個字都牢牢地刻在了我心裏。從此,我還是捧着醃菜罐去上學。面對那些異樣的目光,我已不在意,更不自卑,因為我心裏,那一罐罐醃菜裏有母親對我的殷殷期盼和濃濃的愛……

後來我考上煙台師範學院,剛來大學時,一個室友感冒卧牀不起,我告訴她:“買飯打水我就包了!你好好吃藥打針!”室友非常感動,後來和我成為最好的朋友。除了幫助身邊的人,對於陌生人我也會出手相助:幫助陌生人撐傘,攙扶老奶奶穿過人行橫道……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我發現,當我幫助、回報他人時,內心也會感到無比的舒暢、快樂。

有什麼樣的家風,將會有什麼樣的人生。家風是祖輩留給我們賴以生存的一張網,讓我們在茫茫人海中撈起晶瑩的品格;家風是一口無言的井,需要我們飲水思源,默默為之守候。與人為善,領悟感恩。善良、感恩性格的養成來源於我的家庭,我慶幸我有這樣美麗樸素的家風。

建立良好家風從小做起演講稿 篇5

爺爺有個小木箱,從不輕易示人。

據奶奶説,連她也沒看過木箱子裏的東西。好幾次,奶奶好奇地想打開,卻因上了鎖而未能如願。奶奶曾懷疑,箱子裏是爺爺的私房錢。爺爺聞言,連連搖頭否認。

這木箱子一直都是個謎。直到爺爺離世前,木箱子才被打開。箱子裏是一本紅冊子,看上去有些年頭了。翻開一看,是爺爺的黨員證。爺爺入黨那會兒,還是祕密的黨員,常常在村民們的地下室裏祕密開會,傳達黨的精神。後來,解放了,爺爺的黨員身份才得以公開。

爺爺的一生,始終以黨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退休後,爺爺也沒有閒着。終日奔波於各家,為村民們解決困難。哪家缺糧了,爺爺總是第一個伸出援手;哪家有困難了,爺爺從不吝惜自己的氣力。爺爺不止一次説過,工作可以退休,但一顆共產黨員的心,永遠沒有退休的日子。

看到黨員證的那一刻,我也終於明白,為何爺爺將其看得如此重要!爺爺的一生,都凝結在了這張黨員證中。

那張證書,被我保留了下來,珍藏至今。每次看到,我都會提醒自己,要將爺爺的黨員精神一代代傳下來,讓子子孫孫都知道,共產黨員是一種至高的榮耀。

黨徽裏的家風

父親的抽屜裏,珍藏着一枚黨徽。

小時候,就常看到父親從抽屜裏,拿出黨徽,細細地看,充滿感情地撫摸着。孩子們好奇,每次都想拿過來玩,但屢屢遭到父親的訓斥。父親對這枚黨徽,視若珍寶。

這枚黨徽,是父親入黨時發的。當時,父親是大隊裏的書記,領導着村民們,熱火朝天地奔小康。父親不怕苦,不怕累,有髒活累活,總是一馬當先,從不假手他人。每天,父親第一個出工,最後一個回來。

後來,村裏有了一個入黨的名額。經過討論和民主決策,最終父親得到了這個入黨名額。父親的入黨,得到了大家的認可。那一年的“七一”,父親在台上宣誓,接過黨徽和黨員證,語氣都有些哽咽了。

對於父親來説,入黨不僅意味着對自己的肯定,也不僅意味着身份的不同,更多的,還是讓父親有了身為天下先的責任和不怕苦累的精神。

一心為民,甘於奉獻。這是父輩們教給我們的,也是黨徽裏藴含的意義。就讓黨員證、黨徽及其代表的意義,成為我家代代相傳的家風。

建立良好家風從小做起演講稿 篇6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今天演講的主題是“良好家風,從我做起”。

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它受儒家文化的影響,形成了我們的仁義、寬厚的個性和忠誠國家、孝敬父母的觀念。

弘揚中華優秀的傳統美德,良好的家風,注重修養,注重行為,以身作則,傳道授業,培養和傳承良好的家風。從我開始,良好的家風可以使個人獲得進入社會的基本素質。

在道德觀念上進行自我約束,特別是為實現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樹立道德自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家風簡單地説就是一個家庭多年構成的為人處世的風尚,或者是家規、家格、精神、性格等,包括家庭成員的態度和行動原則。

建立良好的家庭風格最重要的是理解和表達父母或家庭主要成員的思想、觀念、態度和行動。其次,是家庭的規則,雖然大多數家規沒有書面記錄和要求,但身教、口傳的傳統美的教育非常關鍵。

最後,具有良好傳統家庭風格的家庭,自古以來在中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對孩子的教育,良好的教育,培養良好的素質,良好的思維方式,行為規範。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基礎教育,良好的家風是未成年人成長的基石。家風是人們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一種穩定的作風、風格和傳統,包括為人處世的態度和行為準則。

家風是一種潛在的無形力量。它在日常生活中影響孩子的思維,塑造我們的性格。它是一種無聲的教育,一本無聲的書,一種無聲的力量,是最基礎、最直接、最頻繁的教育,它對我們的影響是全方位的。

良好的家風是一所好學校。在普通的學校教育中,家風體現在孩子的言行舉止上。我們經常説的一句話就是,這孩子有家教,那孩子沒有家教。

家教也是一種家風的表現,通過孩子的言行表現出來,家風不僅是一種道德教育、禮貌教育,更是一種規範、一種文化、一種風氣。良好的家風是一所好學校。

只有把良好的家庭氛圍融入到每個家庭的血液中,不斷規範自己做事的思路和方法,才能使良好的家風堅不可摧,經得起風吹雨打。只有讓良好的氛圍和千家萬户的共同價值觀相互融合、相互支持、才能在全社會激發出崇德向善的正能量。

家風如細雨,潤物細無聲。每個成年人都必須把掌握好自己的言行,為孩子的成長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因為只有良好的家庭作風才能為未成年人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良好的家庭作風是孩子一生的財富。

建立良好家風從小做起演講稿 篇7

10多年前,我家是“三多一少”,即全家的人口多,爸爸的書多,爸爸的獎狀多,錢少。

那時我家老老少少上下6口人:爺爺奶奶、父母和我們姐妹。爺爺奶奶年事已高,體弱多病;爸爸在一個單位當文書,媽媽打零工,我和姐姐讀中學。一大家子人擠在一個小閣樓中,非常擁擠。雖説我家生活清苦些,可全家和睦相處,其樂融融。每當有好吃的,首先想到的是爺爺奶奶,而爺爺奶奶又會把好吃的放在我們姐妹碗裏。

當時,爸爸給我的印象首先是忙。爸爸是單位的“筆桿子”,經常要加班寫材料。爸爸對工作非常盡職,連年被評為先進工作者。或許因為爸爸經常趴在桌上寫東西,他的衣服左右胳膊關節處經常出現破損的情況。媽媽要給爸爸買新的,可爸爸卻説縫補一下就可以。後來,爸爸受媽媽做家務戴袖套的啟發,也做了一副袖套,以此減緩寫東西時的摩擦。

那時,我的一篇稿子被一家中學生刊物刊發了,還給我發了稿費。我和媽媽商量,爸爸的上衣已經破損早該換了,於是就揹着爸爸給他買了件褂子。爸爸知道後,跟我們説, “換衣服不是重要的問題,重要的是如何幹好工作”,任何時候都不能丟掉艱苦奮鬥優良傳統。爸爸還説,現在羣眾普遍還不富裕,隨着國家不斷富強起來,我們百姓的生活自然也會隨着不斷提升。

爸爸的這些優良品質一直深深地影響着我;我家的家風,一直鼓勵我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懇懇做事。

建立良好家風從小做起演講稿 篇8

説起家風家訓家規,在我的腦海裏都是這樣的一種存在:厚厚的一本書,上面用古文記錄着一條一條的。所以當去年兒子老師讓他寫關於這個話題時,我腦海裏回顧了一下,覺得我們家是沒有這個的!可自從百度普及了一下後,我才知道,原來家風家規家訓不只是會以一本書的形式存在,還會有一種是存在於口耳相傳,通過言傳身教延續下去的,而我們家恰恰就是後者!

其實當我們年幼的時候,父親並沒有跟上課一樣,讓我們坐的整整齊齊,然後開始家訓。而是在平時的生活中進行“傳授”,是我們那時候並不喜歡的“嘀嘀咕咕”,尤其是喝酒後,説的那可就更多了。説實話,父親不是一個愛言語的人,由於家庭原因也幾乎沒有上過學,但是他的肚子裏卻有很多很多的“墨水”或者説文化,這也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

在我們的記憶裏,父親説的都不是那些所謂的“家規家風家訓”,而是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吃飯的時候他會告訴我們用餐禮儀:老人沒吃,小孩子不可以先吃,食不言寢不語,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等等。在做農活的時候則會告訴我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等等一些大道理。他不但會講述一些好聽的故事,以便把那些深奧的道理轉化成淺顯易懂的知識來告訴我們,還會利用三字經來教育我們要好好學習。

相反作為大字都不認識幾個的母親來説,根本説不出這些深奧的話來教育我們,於是母親就用她的行動來告訴我們:要尊敬老人、尊敬長輩;勤勞節儉懂得持家;始終保持一顆善良的心等等。我還記得,在我們小的時候,有一個本族的大奶,兒子早些年就去了,她一個人孤零零的生活,雖然我們家的生活並不富裕,但是我媽卻經常給她送東西,好吃的飯菜,或者乾糧,更是經常幫她做事,就這樣照顧她一直到離世。那時候的村子裏好像總會有很多的乞丐流浪,不管什麼時候,只要有乞丐到我們家門口,我媽總是會給他們吃的,甚至送她們能穿的衣服。她還會經常的告訴我們,我們的爺爺奶奶在村裏都是出名的好人,經常拿東西給莊鄰吃,從不計較。我想父母親們的善良應該就是從爺爺奶奶那兒傳承來的吧!

自從有了孩子後,空閒之餘我會如同複製一般,把父親母親的這些講給孩子們聽,有道理也有故事,我不知道他們現在會懂多少,但是我知道他們首先懂得了:

百善孝為先!孩子的奶奶去年生病離開了,只剩下爺爺一個人在家,兒子總是隔三差五的打電話回去噓寒問暖,嘮嘮叨叨的:爺爺你吃飯沒有,要多注意休息;爺爺最近天氣晝夜温差大,你要注意增減衣服;爺爺你累不累,累了就多休息等等,讓聽的人恍惚覺得電話那頭的才是一個孩子。每次寒暑假都會迫不及待的回去看老人,有好吃的總是想起老人,遇到節假日都會打電話回去問侯等等。看着他對老人們的那份好有時候讓我這個做母親的也嫉妒幾分。而孩子對老人的這份愛並不止於親情,當他看到撿垃圾的老人時,會主動的把空瓶子送給他們,並嘴裏唸叨着:媽媽我看到他們就想起了我的爺爺奶奶,他們好可憐啊;看到路邊有乞丐的時候,會把自己買零食的錢給他們……

現在我弟弟家的孩子,也經常的跟我們在一起,而時不時的我也會聽到哥哥在向弟弟講述一些“小道理”。有一次老媽跟我講了一件事:吃飯的時候,小侄子因為奶奶不經意的碰到了他的筷子,他就跟奶奶發火,大聲的説了奶奶一句,而一旁的哥哥立馬糾正了弟弟的不正確做法“弟弟,奶奶做飯給我們吃多辛苦啊,你不能這樣對待奶奶”!下班路上聊天的時候,我跟他們哥倆説奶奶最近不舒服,你們不要惹奶奶不開心。小侄子立馬説我知道了,要是弟弟不乖,惹奶奶生氣,我就打他屁股……

或許以上這些從某種意義上來説就是我家的家風家訓家規吧!記得父親曾經説過:老貓屋上睡,上輩傳下輩;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其實作為中間力量的我們並不需要刻意的去告訴孩子們一些條條槓槓,只要時刻注意用我們的身體力行去做給他們看就夠了。

建立良好家風從小做起演講稿 篇9

要防止小毛病釀成大禍端,可以從家庭教育入手,好家風或許是一劑良藥。現實中一些黨員幹部出問題,很多情況下都與治家不嚴有關。經不住親屬子女的枕邊風、撒嬌風,在小問題上任由他們肆意妄為、胡作非為,在大問題上對他們袒護有加、包庇縱容,最終不但毀了自己,也毀了整個家庭。對於親人,有關愛之心是必要的,但“愛必以其道”。尤其是身為領導幹部,必須從嚴治家,時常教育家人嚴守法紀,不能為所欲為。盯住家人身上出現的問題苗頭,早教育、早制止、早糾正,以防釀成大禍。

誠然,在對家人進行理念的宣示與口頭的告誡時,還要制定一些規則約束成員,尤其注重把家風一項一項落到具體的事上,一樁一樁體現在為人處世上,從理念到行為都設置一些規範、規矩與規則,家風才會真正有效力。“治家嚴,家乃和;居鄉恕,鄉乃睦。”作為黨員幹部,只有樹立良好的家風,才能樹立純潔的黨風、政風,才能抒寫親民愛民的奉獻篇章。

一方面,黨員幹部要以學興家,養成好學向上好家風,在學習中讓自身和子女提升素養,明白事理,保持操守;以儉持家,養成勤儉節約好家風,讓勤儉節約成為一種家庭美德和個人習慣。另一方面,黨員幹部還應以廉守家,養成廉潔自律好家風,守好家庭這片“廉潔港灣”,時刻警惕那些糖衣炮彈對配偶、子女的攻擊,提醒家人自重、自警、自律,做到潔身自好。

建立良好家風從小做起演講稿 篇10

親愛的兒子:

你好!

聽説你考上了公務員,馬上就要正式上班了,真為你高興!在你即將走上工作崗位之時,媽媽思慮再三,決定給你寫這封信,與你敍敍舊,聊聊天。

你從小就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很多事理説一遍就懂。記得在你3歲時的一個晚上,我帶你去一個朋友家玩。回到家時,我發現你手上多了一個漂亮的玩具。我問是誰的,你説是那家小弟弟的。我再問你為什麼要將小弟弟的玩具帶回家時,你回答:“我喜歡。”看着你稚氣的小臉,我耐心地向你解釋:別人的東西咱不能要,你喜歡別人也喜歡。於是,我帶着你在漆黑的夜裏將玩具送回朋友家,並一定讓你道歉。我那位朋友認為我這是小題大做,但我覺得這件事情雖小,對你的影響卻很大。從那以後,我就再沒有發現你拿過不該拿的東西。

在你即將成為公務員之際,説這些芝麻小事,你是否覺得媽媽太囉嗦了?要知道,公務員是一個為國家和大眾服務的職業,或多或少擁有一些公共權力,特別是一些管人管錢管物的特殊崗位或者有一定領導職務的官員。怎樣用好手中的權力為老百姓服務,是每一個公務員都應當考慮的問題,作為即將成為公務員的你,同樣要明白這些道理。要知道,公務員吃的是“百家飯”,穿的是“百家衣”,因為公務員的收入全部為納税人所提供,因此,作為公務員沒有理由不好好工作,沒有理由不為老百姓辦好事,更沒有理由行貪污腐化之為。

縱觀古今中外,歷覽每朝每代,有多少清官廉吏流芳百世,又有多少貪官污吏遺臭萬年?《少年包青天》曾是你所喜歡看的電視劇,作為宋代名臣的包拯曾為後世子孫立下家訓:“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之中,非吾子孫。”還有明朝的鄭板橋也曾留下遺言:“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業自己幹,靠人靠天靠祖宗,不算是好漢。”每當我讀到這些賢人志士留下的佳句時,一股敬佩之情總在心頭縈繞。人的一生是有限的,擁有萬貫家財並不代表就擁有幸福,粗茶淡飯的日子就並不代表沒有快樂,關鍵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創造財富,去獲取成功。在奮鬥中體驗成功的喜悦本身就是一種幸福,就像你通過努力學習考上大學讀完碩士,通過努力考上公務員一樣。幼時的你曾向媽媽誇下海口:“我要為媽媽買一棟帶游泳池的別墅。”孩子,媽媽不要你的別墅和游泳池,只要你盡職盡責做好自己的工作,像小時候一樣不拿不該拿的東西,不要不該要的錢財;媽媽也不指望你成名成家,做大官發大財,只希望你能健康快樂地生活,在工作中體驗成功的喜悦,通過事業的成功獲得正當的財富。

最後,媽媽希望你以毛澤東、周恩來、陳雲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榜樣,堅持你做人、做事的原則,保持光明磊落的本色,認認真真做事,堂堂正正為人,做一個合格的公務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anghua/jingxuan/8749x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