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講話稿 >國旗下講話稿 >

國小生關於防震減災個人講話稿

國小生關於防震減災個人講話稿

學生關於防震減災個人講話稿_防震減災講話稿(通用5篇)

國小生關於防震減災個人講話稿

國小生關於防震減災個人講話稿_防震減災講話稿 篇1

早已耳聞科技館要舉辦“防震減災”此項活動,這不,我今日便跨入科技館,抬頭就看見顯眼的紅色大字“抗震減災科普展”,先讓鏡頭留在一廳。瞧!那裏到處張貼着對防震減災的簡介及對地震的各種宣傳資料;到處擺放着視頻播放器、實踐活動器、和介紹地震原理的架子、機器等。

“防震減災”是每個學生都需要懂得的科普知識。本次展覽特地向大家介紹及宣傳地震分幾種類型、地震是如何產生的、地震時如何逃生、地震後如何自救等一些方式、方法。讓我對地震瞭解許多,大長了見識。比如,常見的大地震前兆(順口溜):震前動物有預兆,羣測羣防很重要。牛羊騾馬不進廄,豬不吃食狗亂咬。鴨不下水岸上鬧,雞飛上樹高聲叫。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兔子豎耳蹦又撞,魚躍水面惶惶跳。蜜蜂羣遷鬧轟轟,鴿子驚飛不回巢。家家户户都觀察,發現異常快報告。啊!原先,地震到來時有這樣的奇事呀!當然主要是地震時也切記以下幾點:

一、地震發生時應隨手開關那些開關,防止火災發生?

電源、火源及煤氣。

二、居家如何做好防震措施?

1、家中應準備急救箱及減火器,並告知家人所儲放的地方,瞭解使用方法。

2、明白煤氣、自來水及電源安全閥如何開關。

3、家中高懸的物品應綁牢,櫥櫃門閂宜鎖緊。

4、重物不要置於高架上,栓牢笨重傢俱。

5、事先找好家中安全避難處。

三、學校之防震措施?

教師(尤其是中、國小校)應經常在課堂宣導防震常識,並教導學生避難事宜,舉行防震演習。

1、教室的照明燈具、實驗室的櫥櫃及圖書館的書架應加以固定。

2、地震時避於桌下,背向窗户,並用書包保護頭部。

3、地震時切忌慌亂衝出教室,並避免慌張地上下樓梯。

4、地震時如在室外,遠離建築物。

5、地震時如在行駛中之校車,應留在座位上勿動,直至車輛停妥。

其實地震可能還是咱們引起的,所以咱們人類也要對自我自我反省一下。

科技館此次開展科普展覽,讓咱們對地震近一步瞭解,近一步見識,在生活中有了對大地震的近一步的防範意識!

國小生關於防震減災個人講話稿_防震減災講話稿 篇2

今日,我來到紹興科技館,上了一堂生動的“防震減災”教育課。在這堂課中,我收穫多多。

一走進科技館,一塊塊圖文並茂的牌子映入我的眼簾。上頭講述着一個個小百科、小故事。有大陸漂移學説,有地球構成結構,有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玉樹大地震的構成原因和遭地震侵蝕後與地震來臨前的樣貌的比較,並經過一個個的小實驗、小遊戲、小問答來增強我們“防震減災”的意識。

除了圖文並茂的展板,還有許多要我們自我動手、實踐的遊戲。

比如:你來製造地震。讓我們先搭一座房子,然後推動下頭的“平地”,讓我們準確地明白地震。還有地震波的演示。更趣味的是在電腦上玩遊戲。

先是讓你選擇一個場地,比如:野外、學校、商店、家裏……我就選學校吧!圖中的小男孩由我控制着,走在一片荒涼的地方……

除了這些,還有地震的講解,足以吸引大家津津有味地看。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邊走邊想:

如今,我們國家真是注重對中國小生的自護自救教育。辦了“防震減災”展,讓我們瞭解到了地震時,應當怎樣避免傷害,怎樣減少災害。又瞭解到地震是怎樣發生的,怎樣構成的,怎樣擴散的。雖然災難還未降臨,但我們要防範於未然,多一份安全知識,少一份不必要的損失,讓我們多學一些知識,少一些安全隱患。

這一堂“防震減災”教育課,讓我受益匪淺!

感激為我們辦展覽的叔叔阿姨!

國小生關於防震減災個人講話稿_防震減災講話稿 篇3

20__年5月12日14時28分,一場里氏8.0級的大地震襲擊了我國四川省汶川縣,僅僅幾秒鐘的時間,也就在這一瞬間,汶川周邊地區變成了廢墟。有多少人失去了自我的親人,有多少人離開了人世,又有多少人變成了殘疾人……這場大地震震撼了全國人民,給四川人民心中留下難於揮去的陰影。

根據有關人員統計,在地震發生時,真正由於災難本身造成的傷害並不大,那又是什麼使這麼多人遇難呢?原先,真正的“殺手”是驚慌。驚慌使得許多人只會隨別人行動,而不能冷靜地思考。由於逃身的本能驅使,使得人們不是倉皇跳樓,就是相互擁擠踩踏而死,或是在樓房垮塌前沒有及時躲避到相對安全的地方……

地震是不可預測的,如果人類能夠預測地震的發生時間、震級和地區,如果咱們學會了自救,就不會有那麼多的生命消失。咱們不甘心,雖然咱們不能夠預測地震的到來,但咱們卻能夠用防震知識武裝自我,來準確地防止和減少地震給咱們帶來的傷害。

那麼,當地震災難降臨時,咱們該怎樣辦呢?

災難是人們預測不到的,只能靠咱們自我來防止和地震造成的傷害,與其驚慌或者呆呆地等待救援,還不如全力自救。

我認為,地震一旦發生,首先,最重要的是要堅持鎮靜,要堅持清醒、冷靜的頭腦,及時判別震動狀況,千萬不要驚慌失措,不能失去理智,不要恐慌,這一點尤為重要。其次,可根據建築物佈局和室內狀況,審時度勢,尋找安全空間和通道進行躲避,等第一輪地震波過後,迅速撤離到安全的地方,減少人員傷亡。可躲避在堅實的傢俱下,或亦可轉移到有房樑或柱子的承重牆較多、開間小的牆角處、廚房、衞生間去暫避一時。因為這些地方結合本事強,尤其是管道經過處理,具有較好的支撐力,抗震係數較大。第三,千萬不要躲避在門窗附近、樓梯口等承載力不夠、容易垮塌的地方,不可在慌亂中跳樓或擁堵,不能夠在樓房、電杆等附近逗留,防止高空墜物傷害。第四,平時要堅持樓梯、走廊等通道暢通,不能夠在過道上堆積物品,影響緊急狀態下的逃生。第五,在熟悉了各種自救措施後,政府單位、學校、工廠等人員密集的單位要組織防震自救演練,使書面自救措施知識經過訓練,得以熟練操作。

桑棗中學的師生們就是用知識保護自我的典範。學校所在的位置安縣緊鄰着地震最慘烈的北川。由於平時的多次演練,地震發生後,全校師生,包括兩千多名學生、上百名教師,從不一樣的教學樓和不一樣的教室中,全部衝到操場上,以班級為單元站好,共用時一分三十六秒,全校師生無一傷亡,創造了奇蹟。

全民行動起來吧,認真學習防震減災知識,用科學的防震減災知識來武裝自我,捍衞自我的生命

國小生關於防震減災個人講話稿_防震減災講話稿 篇4

自從四川汶川、青海玉樹接連發生了大地震後,我對地震產生了恐懼心理。如果地震來了,要怎樣躲避?怎樣才能提前明白地震的到來呢?

這次寒假裏,我去紹興科技館參觀了“防震減災“科普展後,最終對“地震”有了全面的瞭解,對“防震減災”有了更深的認識。

走進科技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塊圖文並茂的海報板,上頭寫着各種關於地震的知識。在那裏我瞭解到地震能夠引起火山爆發等系列的災難,在那裏我第一次看到了一些關於地震的學説,也感受到唐山、汶川、玉樹地震帶給城市的災難,在那裏更讓我意識到了防震減災的重要性。

相比這些板報,我更喜歡科技館叔叔阿姨們為我們準備的實驗器材。因為這些模型不僅僅能夠讓我動手操作,同時也讓我在實踐中瞭解了地震和防震的知識,這可真是一舉兩得呀!

經過這次參觀,讓我獲得了不少知識,也讓我懂得了不少。今日好好地活着,誰明白明天就會有地震,明天我就離開了。所以,我們要珍惜生命,在這有限的時間裏,多做有意義的事。天災不可避免,人禍還是能夠減少的,在平時的生活當中要多注意。如果遇到地震,首先要冷靜下來,再想辦法逃出去。在房間裏儘量躲在桌子下,在公共場所要儘量避開高大建築物。

讓我們記住這些防震減災的知識,並且好好練習,讓災難遠離我們,讓我們這個世界永遠平安、幸福!

國小生關於防震減災個人講話稿_防震減災講話稿 篇5

周而復始,日月輪迴。今天是5月9日,星期一,嶄新的一週又開始了,站在這莊嚴的國旗下,我演講的主題是《關注地震,敬畏自然》。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也就在上個月的20日,我國四川省雅安發生了里氏7.0級的地震,昨天還是一片如花似玉的景象,今天成了一片滿目瘡痍的廢墟。數百人的生命就在那一瞬間含憾而去!數萬人的家園就在那一瞬間支離破碎。哭泣的淚水在放縱奔流,疼痛的心靈在滴血不止。

同學們,我國是個地震多發的國家,其實,你知道嗎,億萬年前,青藏高原一帶還是一片汪洋大海。可見地球運動的力量是多麼神奇。

面對現狀,我們首先應該認真學習科學知識,全面地認識地球,做到能夠準確預測地震。

雖然現在的科學也很發達。但是由於地質構造非常複雜,再加上地震類型複雜多樣,到目前為止,以人類的科學認識水平,還不能每次都準確地提前探測出地震,即使是世界科學最發達的美國也做不到。這是我們人類科學方面普遍遇到的一塊短板。這就需要我們當中產生出更多的小張衡,從國小好地理知識,瞭解更多的地殼運動規律。從而象天氣預報那樣提前測報地震。

我們還要做到認識自然,瞭解一些地震前兆現象,比如,天邊如果出現了黃綠色的雲朵,地下水如果變了顏色,地下還發出異樣的聲響,許多動物亂跑亂竄,晝夜嘶鳴,雞飛上樹,狗在狂奔,青蛙集體搬家,等等這些異常現象可能就是地震的前兆,要引起我們的警惕。

最後我們要有防震減災,杜絕人禍的意識。 一次大地震會讓我們清醒不少,等我們將來長大了,如果你成為了建築工程師,那麼請你在設計的時候,首先要考慮提高房屋的防震標準。如果你成了一名科學家,你要更多地認識我們這個地球,探索更多的科學規律,做到地震提前預報,減少損失;不論何時何地,要有當災難降臨時,我們不要慌亂,或就地卧倒,或在老師的指揮下有序疏散撤退到操場上,要學會自救自護,積極有為,齊心爭創創造零傷亡的奇蹟。

地震雖然已經過去了,然而地震留下的巨大損失還在延續,留下的思考還在繼續,人類在全面瞭解自然,探索自然規律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同學們,讓我們從現在起,帶着敬畏之心,走近自然,瞭解自然,讓我們人類的明天更美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anghua/guoqi/yx7qr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