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講話稿 >黨建黨委講話稿 >

“小陣地”搭起黨建“大舞台”

“小陣地”搭起黨建“大舞台”

黨的歷史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概述的,需要我們在不斷的學習中慢慢去體會和感悟,不忘黨的歷史,開創美好未來。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關於黨委黨建的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陣地”搭起黨建“大舞台”

【黨委黨建範文】一

‘雙報到雙服務’實行市、區、街道、社區四級黨組織統籌聯動,推動資源和力量下沉,濮陽城市基層黨建的‘真空地帶’正在逐漸消除。

“希望社區能為老年人舉辦書畫培訓班”“社區自行車、電動車亂放現象需整治”……12月22日,濮陽市華龍區濱河社區服務中心內,社區黨支部書記尚鳳才正把居民的“微心願”整理分類。

“過去很少讓居民集中提意見,社區力量畢竟有限。”尚鳳才説,社區黨支部一度面臨人員少、不穩定、聯繫鬆散的窘境,“現在不同了,5個市直單位黨組織和260多名黨員到我們社區報到,大家一起為居民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

20xx年6月以來,濮陽啟動以“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和在職黨員統一到社區報到,服務社區建設、服務居民羣眾”為主要內容的“雙報到雙服務”建設幸福社區活動。38名市級領導帶頭聯繫社區、到社區報到,搞調研、講黨課、解難題;614個機關黨組織及時到社區報到,籤協議、定計劃、謀發展;市、區(縣)兩級23500餘名黨員走進99個社區,亮身份、作承諾、領項目,構建起基層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各社區相繼建立由社區黨組織、共建單位黨組織、駐區單位黨組織、非公企業黨組織和街道黨工委等共同參與的聯席會議制度,努力推進黨建共商、活動共辦、資源共享、事務共管,社區“大黨委”進入實體化運行軌道。

除“微心願”外,各社區和共建單位還通過“致居民的一封信”、上門走訪、會議座談、微信平台等渠道廣泛徵求居民需求,製作服務清單。

“一老一小一文化”三件民生實事是服務社區居民的“重頭戲”,相關職能部門牽頭、縣區負責、街道配合、活動辦督導,切實推進社區養老康復、四點半課堂、社區“草根”文藝團體建設。“現在社區組織的活動很多,早上參加太極拳學習,上午跟老師練習書法,下午可以在社區閲覽室看看書,休閒生活一下子豐富多彩了。”瑞景社區居民謝紅霞高興地説。

“‘雙報到雙服務’實行市、區、街道、社區四級黨組織統籌聯動,推動資源和力量下沉,濮陽城市基層黨建的‘真空地帶’正在逐漸消除。”濮陽市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表示。

去年10月,濮陽第一家物業企業黨組織在綠城社區成立。“物業助力社區發展,物業企業成為黨的政策的宣傳隊、聯繫羣眾的服務隊、維護穩定的工作隊。”綠城社區黨支部書記王鳳梅深有感觸。

依據單獨建、聯合建或選派黨建指導員等形式,濮陽共有202家物業企業、222個住宅物業服務項目建立黨組織,黨建工作被納入物業企業考評體系,成為物業企業信用評級、物業項目招投標的重要依據。

社區居民説:“黨員就在身邊,我們生活得格外舒心和放心。”黨徽在黨員的胸前閃亮,幸福在羣眾的心頭盪漾。

【黨委黨建範文】二

日前,一張72家市級單位黨委(黨組)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落實情況測評表擺在了舟山市紀委相關負責人的案頭。與往年各單位分數“難分高下”不同,今年得分最高的單位與最低的單位相差25分。為什麼會這樣?原來,今年以來,舟山市紀委全面推行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在線管理平台,改“年終一查”為日常記錄,既不增加各單位負擔,又反映出真實情況。

舟山市紀檢監察機關充分藉助大數據,依託税務部門發票管理系統、公安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和審計部門專項審計等,讓監督執紀“耳聰目明”,更添新動能。今年以來,舟山通過數據分析發現問題28個,處分幹部29人。

記者在舟山市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在線管理平台看到,全市72家縣(區)、功能區、市(新區)直屬單位黨委(黨組)和32家派駐機構已全部納入該系統,並按黨委(黨組)、第一責任人、班子成員和紀檢監察組織劃分職責,進一步明確了“什麼對象幹什麼”。主體責任單位和監督責任單位全年及當前各項任務的完成情況在線上一目瞭然。“此次測評分數較低的,我們將對相關負責人進行約談,督促整改落實。”舟山市紀委相關負責人説。

“這輛車外出維修具體原因是什麼?”“這幾輛車為什麼每月洗車次數這麼多?”前段時間,普陀區紀委重點對區機關事務管理局公車服務中心公車使用情況進行了檢查,發現個別公車短時間內多次清洗、定點單位車輛清洗記錄不規範等問題。在普陀區,一系列圍繞大數據進行的正風肅紀新探索在開展:整合黨員、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信息庫,公務車輛維修、加油信息庫等,通過查詢比對發現有關問題。

在開展扶貧領域監督執紀中,數據篩查使得發現問題更為精準。“根據羣眾舉報,個別船主不符合漁業成品油價格補助條件,卻領取了油價補助資金,請鄉鎮紀委嚴查……”這是今年第三季度,嵊泗縣紀委進行執紀監督的一幕。岱山縣紀委開展了住房及相關情況數據核查,發現個別住房保障對象家庭已購置住房、車輛,按規定取消了其保障資格。

大數據也運用到了漁農村小微權力監管。目前,定海區紀委將全區142個漁農村經濟合作社納入“三資”網上管理數據庫,重點實時監控村級大額支付、工程項目結算等內容,今年以來共遏制亂開支行為近40起,減少不合理開支30餘萬元。

【黨委黨建範文】三

“俺村原來賣梨大部分只能拉到省城賣,現在加入平台後,今年梨子多賣了1000多斤!”提起智慧黨建平台,河南商丘市寧陵縣石橋鎮劉花橋村劉建樹樂不可支。

今年以來,商丘市委組織部升級改造“互聯網+智慧黨建”融平台。該平台具備全媒體特點,能夠實現市、縣、鄉、村多層級同步視頻會議,還能為黨員羣眾提供在線學習、醫療服務等。有的貧困羣眾通過黨建平台,找到了增收致富新渠道。

“我們將逐步打造一款集黨建管理、宣傳教育、便民服務、網絡辦公‘四位一體’的綜合服務新平台,讓智慧黨建真正成為羣眾脱貧致富的百寶箱。”商丘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羅軍説。

【黨委黨建範文】四

開展基層理論宣講的重點是讓羣眾接受,難點在轉化,關鍵在行動。基層理論宣講如何上下呼應有效運轉,如何既追求“大眾化”又不失水準,既追求“分眾化”又不失方向,如何讓羣眾“看得懂、坐得住、聽得進”。為破解這一難題,近年來江蘇省淮安市委宣傳部堅持“互聯網+微傳播+融媒體”理念,加強頂層設計,創新宣講平台,深入社會各個階層宣講6200多場次,直接受眾達百餘萬人次,實現理論宣講的規範化、精準化、時代化。

注重頂層設計,推進理論宣講規範化。理論宣講的首要是把準正確導向。一是出台四項制度。先後出台日常管理辦法、宣講雙向溝通機制、宣講績效評價辦法、講壇講座管理細則等四項制度,着重在日常管理、溝通協作、績效考核、長效機制等方面做出明確規定。二是明確職責分工。召開宣講聯席會議,定期與市委研究室、政府研究室、黨校、駐淮高校等重點協作單位協作研討,進一步明確各級宣講部門和宣講協作單位的工作職責,規範流程。三是明確宣講規劃。通過制定理論宣講近期和中長期計劃,明確每一階段宣講重點,科學組織宣講內容,確保宣講高標準嚴要求。四是明確管理要求。加強宣講團成員管理,實現“四統一”:即統一備課,統一集中行動,統一宣傳造勢,統一紀律要求,確保宣講可控。

注重隊伍建設,推進理論宣講精準化。一是精準選人。按照精準、高效原則,組建由黨校和高等院校理論專家學者組成的理論專家宣講隊伍、由市級機關黨政領導人擔任的宣講隊伍、由基層百姓名嘴和文藝骨幹組成的宣講隊伍三支隊伍,專兼結合、互為補充。二是精準培訓。組織宣講工作培訓班,赴上海復旦大學從政策理論、傳播心理、社會輿情、時事熱點、工作紀律等方面對專家學者、百姓名嘴進行培訓,通過情景模擬實操等提高其實戰能力。三是精編教材。對黨的創新理論成果深入學習領會,由專家學者進行理論解讀、由百姓名嘴進行話語轉換、由領導幹部進行政治把關,形成100個面向大眾宣講的精品範例,推進基層理論宣講話語體系的轉換與融合。編輯《學懂弄通做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習讀本》“新理論”、“新實踐”、“新話語”、“新案例”4個系列,作為中心組和基層黨員冬訓工作教材發放至基層。小冊子攜帶方便、通俗易懂,已經成為黨員幹部學習的“口袋書”、宣講團成員人手一冊的“參考書”。

注重平台打造,推進理論宣講時代化。一是構建大宣講格局。成立全市融媒體理論宣傳平台和多媒體作品創排中心,由市委宣傳部統籌選題、統一設計、統一發送,推動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實現宣講資源共享、及時發佈。二是創新打造知行研習社。理論大眾化,重在“最後一公里”。為推進黨的創新理論由知到行,由市、區、街道與基層社區四級聯動,在主城區的黃金地段創新打造知行研習社,打破以往宣講活動的思維定式,以理論為啟發,講體會講應用,學以致用、知行合一,真正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內化於心、外化於行。三是打造網絡宣講矩陣。開發“德潤淮安”理論微信公眾號,通過微圖文、微動漫、微視頻、微電影和H5等網民易於接受、便於傳播的形式,創作體現地方特色、緊跟時代潮流的理論新媒體作品,讓黨的創新理論走進網民的“朋友圈”。組織專業人員開發“聽xx講故事”、“信仰的味道”、“新時代來了”、“新的社會主要矛盾怎麼看”和黨中央治國理政“三新”系列微課等38個原創微視頻,在基層社區、機關企事業單位户外廣告大屏和全市86個微信公眾號進行投放,放大宣傳效應。開展“學習十九大、微眼看淮安”黨的十九大精神微視頻大賽,組織全市黨政機關和社會團體圍繞“讀報告、悟原理、看行動”三個板塊,用3分鐘微視頻交流和展示全市各行各業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成果,通過網絡投票進行評先評優。

【黨委黨建範文】五

嶽麓山上鬱葱數度不變,嶽麓山下榜樣層出不窮。

有人付出畢生心血敬養老人,有人堅守崗位不忘初衷,有人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有人日復一日志願守護家園……在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區,走入街巷,善德之事俯拾皆是;推開門窗,總有好人比鄰而居。近年來,嶽麓區先後有20多人被授予“全國道德模範”“中國好人”等光榮稱號。

一個楷模就是一面旗幟。先後將5名無親無故的殘疾、孤寡老人接到家中贍養的全國道德模範廖月娥,行醫治病、扶危濟困的全國最美志願者劉習明,挨家挨户尋找、救下煤氣中毒夫婦的中國好人李良義,二十幾年來日夜悉心照顧老母親的十大孝星特別獎獲得者徐國斌夫婦……一個又一個好人,匯聚成一個又一個榜樣羣。他們如同擊入池塘的卵石,擴散出圈圈波瀾,在人們的精神世界激盪出振奮人心的旋律。

一方引導就是一顆種子。價值觀“看不見、摸不着”,怎樣才能深植人心?在嶽麓區,政府充當道德“引導員”,匯聚八方之愛。

引導,首先從“真金白銀”的機制創新入手。《嶽麓區獎勵和保護見義勇為人員條例》《嶽麓區幫扶道德模範實施辦法》……一份份文件的出台,給予道德模範及家屬就業、就學、就醫、創業等方面諸多禮遇,在制度層面保證讓好人有好報、讓好人受尊敬,促進形成見賢思齊、崇德向善的社會風尚。數據顯示,近年來,嶽麓區相關幫扶資助達20xx多萬元。

除了機制建設之外,嶽麓區注重打造鮮活的載體,弘揚好人好事。嶽麓區開設“道德講堂”示範點,創造道德模範雕塑,成立“廖月娥敬老院”“段江華工作室”“徐正清五老工作室”“範志明五老工作室”等平台,不僅向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還引導羣眾加入到道德模範隊伍中。

今天,做好人、行好事在嶽麓區成為一種文明風尚,滋養着嶽麓風景。

老義工範志明,身兼數職從事志願服務20xx年;張運和三十四年如一日義務守護湘江母親河,累計志願服務超過6萬小時;周平用愛心温暖弱勢羣體,從自發到組織再到平台化運營公益項目,8年吸引20xx多志願者加入;李秀芳發起成立唐氏綜合徵家長互助中心“唐果之家”,幫助400多個家庭和唐氏孩子獲得新生……

志願者的愛心服務,在嶽麓區全面覆蓋。大學聯考期間,有雷鋒車隊耐心等待;大型活動中,有志願者微笑引路;在貧困山村,有義工與青少年歡聲笑語;大街小巷裏,有黨團員志願服務隊清掃衞生、維持秩序。好人滿城,嶽麓怎會不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anghua/dangjian/m8v7d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