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自我鑑定 >自我評價 >

對魯迅的一些個人評價剖析(通用5篇)

對魯迅的一些個人評價剖析(通用5篇)

對魯迅的一些個人評價剖析 篇1

“互為主體”的概念不僅可以用來解析人與人的關係,也可以解析民族與民族、國與國的關係。自然也能解析男女之間的關係。問題是,在緊張的歷史條件下,這種互為參照的意識被階級鬥爭的殘酷現實所掩蓋。魯迅不得不以鬥士的姿態出現在這個世上。魯迅討論問題都限制在一個語境進行。比如寬容是好的,但對手如對你不寬容,就不必去講寬容。只有鬥爭才可能爭來寬容的環境。待到那個新環境到來時,就不該再怒目而待了。魯迅其實早就看到了這一點。卻不願深入闡釋。因為他知道,在無階級社會到來之前,奴隸們要爭取的是自由的空間。自我的自由不是為了使別人不自由。正如他所説,革命不是為了死,而是為了活。這些潛在的觀點過去闡釋的不多,魯迅的文本的豐富化與闡釋的單一化,或許就是沒有看到那個巨大的潛在意識所致。魯迅研究必須探到暗語言與暗功夫中。魯迅的意識常常在那些無詞的言語裏,可惜人們很少能走到寂寞的精神暗區裏。

對魯迅的一些個人評價剖析(通用5篇)

對魯迅的一些個人評價剖析 篇2

不管是吃喝不愁的時代還是戰火連天的歲月,心病永遠勝於甚於皮肉之苦,看不到希望的生活是所有迷茫與痛苦的根源,在自己迷茫飄忽的時候,小書總是很羨慕那種特別有信仰或者堅定信念的人,於是小書再一次邂逅了魯迅,你是否也好奇在課本上“毒害”學生多年的魯迅到底有什麼令人刮目相看的?是否想學學他拐着彎罵人的本事?對於非文學專業出身的童鞋來説,提到魯迅,想到的無非是魯迅先生寫過小説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以及一些雜文集;或者更具體地説,我們曾經學過《阿Q正傳》《記念劉和珍君》《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故鄉》《社戲》等課文。可是那時的我們除了知道少年閏土、藤野先生、阿Q、孔乙己、祥林嫂等人物,覺得他們可憐又滑稽以外,對於這些人物所承載的深刻意義又真正理解多少呢?難道我們真的只是戲劇的看客?

對魯迅的一些個人評價剖析 篇3

我不知道魯迅的批判除了針對晚清中國立憲派的“國民説”外,是否也包含着對明治時期以來日本思想的某種觀察在內,那時的日本剛經歷日清、日俄兩大戰爭,但之前思想界就忙於“脱亞入歐”,把西方殖民/帝國主義的邏輯合法化。像福澤諭吉從“民權論”到“國權論”的轉向就是一個例子;而戰敗的中國一方,甚至包括革命黨人等“中國志士”在內,羨慕“歐西”的強大和日本弱肉強食的成功,不惜接受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文明邏輯,以西歐、日本為師以圖民族自強。這種情況其實代表着亞洲/中國與西方之“現代”相遇的殘酷現實:殖民、帝國主義不僅屬於殖民主義者,而且也成為被殖民者的意識形態;不僅被殖民者用來進行征服,而且也被殖民者用來進行反征服——處於主從關係之中的主從雙方竟享有同一價值。魯迅發現了這一點,其思考因而也得以在完全不同的思想平台——如何消除主從關係——之上進行,他不僅關心反侵略、反奴役、反殖民,而且關心侵略、奴役、殖民的思想機制的生產,關心怎樣從根本上消除侵略、奴役和殖民機制的再生產問題。作為一個“受侵略之國”的青年思想者,魯迅對“崇侵略”思想的批判完全不同於“彼可取而代之”的反抗邏輯,完全超越了當時亞洲/中國思想關於人、社會、國家、世界之關係的理解水平。

對魯迅的一些個人評價剖析 篇4

記得在翻譯了武者小路實篤的《一個青年的夢》之後,魯迅對其中的意象不無感慨。他感歎中國人的思維裏,沒有“他人的自我”,原話是:

我的私見,卻很不然:中國自己誠然不善於戰爭,卻並沒有詛咒戰爭;自己誠然不願出戰,卻並未同情於不願出戰的他人;雖然想到自己,卻並沒有想到他人的自己。譬如現在論及日本併吞朝鮮的事,每每有“朝鮮本我藩屬”這一類話,只要聽這口氣,也足夠教人害怕了。

很長時間,人們討論魯迅的思想時,不太去涉及這個話題,習而不察,視而不見。多年後韓國知識界討論民族主義與東亞的問題時,讀到魯迅的話頗為感動,因在反對殖民壓迫的同時,魯迅也在警惕大中華的理念。在“被現代”的過程裏,東亞人如果沒有對外來壓迫的抵抗和對自我舊習的抵抗,都不會成為新人。這也就是他為什麼在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時候,在反侵略的過程中還不忘記國民性審視的原因,也就是高遠東謂之擺脱文化對抗的“互為主體”的意思。

對魯迅的一些個人評價剖析 篇5

這是理解魯迅的一把鑰匙。高遠東進入了那個撲朔迷離的對象世界。許多難以深入的話題在他那裏悄然冰釋。我多年前讀到這段話時,曾為之擊節不已,至今還記得那時候的感受。於是想起魯迅一生翻譯介紹的大量文學作品和美術作品,那裏所期待的也恰是對主奴關係的顛覆。我們由此想到他對《新青年》同仁的批評態度、他在“左聯”中的緊張感,都有選擇中的抵抗吧。魯迅憎惡奴隸看待世界的奴隸主式的眼光。周作人當年説中國的有產者與無產者都是一個思想,就是升官發財。周作人看到了這個現實,卻沒有顛覆這個存在。而魯迅則以生命的軀體直面着奴隸之邦,尋找另一條路。他其實已經從左右翼的簡化思維裏出離,從奴隸與奴隸主的循環性裏出離,將一個密封的精神洞穴打開了。以魯迅為參照,回答我們這個時代的思想挑戰,高遠東比那些把“五四”經典象牙塔化的學人更具有張力。也由於這一概念的發現,魯迅生平晦明不已的現象都找到了一種解釋的入口。

標籤: 剖析 魯迅 通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anding/pingjia/pjjm6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