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彙報體會 >經驗材料 >

全區幼兒園區域活動展示交流材料

全區幼兒園區域活動展示交流材料

區域活動的概念:

全區幼兒園區域活動展示交流材料

所謂區域活動,是指在一定的時間內,設置各種活動區,讓幼兒按自己的興趣和意願選擇活動內容和方式。所謂活動區(或活動區域)就是利用活動室、睡眠室、走廊、門廳及室外場地,提供並投放相應的設施和材料,為幼兒創設的分區活動的場所。如把活動室劃分為若干個區域,把幼兒活動材料按類別分別放人這些區域,並設有屏障構成若干個相對固定的半封閉區域。

區域活動的方式:

目前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方式大體可分為三種。

1.把區域活動視為分組教學的一種形式。教師重點在某一個區域指導一組幼兒學習新內容,其餘的幼兒或者在其它區域作自己喜歡的事,或者按教師預先提出的要求複習(包括應用)以前學習過的內容,然後交換。

2.把區域活動視為集體教學活動的延伸。其因指導思想的不同分為三類:(1)考慮到集體教學不容易滿足不同幼兒的需要,故在集體教學之外,利用幼兒的其它自由活動時間,在相關的區域對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幼兒作些必要的輔導;(2)有些內容的教學(如有些主題活動)需要多種活動形式配合或補充才能完成,才能加深印象,促進幼兒理解和應用;(3)有時由於教學設備的不足,做不到人手一份操作材料,教師只能在課上演示,課後把操作材料投放到有關的區域,讓幼兒自由操作。

3.把區域活動視為在集體活動之外為幼兒創設的一種自由活動的形式。幼兒可按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活動的內容、材料和玩伴,通過遊戲和自由交往獲得課堂上得不到的有關經驗。

比起正規的教育活動,區域活動以其組織形式的靈活、活動內容的豐富,有力地推動着幼兒教育朝着多樣化、個性化的方向發展,有利地促進了新《綱要》有關素質教育的貫徹與落實。

活動區域的創設:

(一) 創設良好的精神環境

一是樹立一個積極向上、比學趕幫的班風。

二是創設一個輕鬆、愉快的環境氣氛。

(二) 收集、提供豐富的物質材料

1. 利廢利舊,安全衞生。

2. 給予的材料應豐富多樣,能激發幼兒動手動腦。

3. 物質材料的投放應考慮可變性。

物質材料的可變性受幼兒年齡特點、季節特徵、教育目標、時代節拍的影響。

年齡特點:小班幼兒以直覺行動思維為主,對規則理解較差,控制能力弱,社會性發展不夠,因此,小班活動區的材料投放以成品為主,半成品為輔,設置幼兒生活中較為熟悉的主題,如娃娃家等。中班幼兒以其認識能力及理解能力有所提高,手部動作的靈活性較小班強,對扮演角色感興趣,遊戲逐漸走向集體化,所以中班活動區的材料在藉助成品材料的基礎上,還應多增設一些半成品的材料,使幼兒能使用這些材料做出簡單的物品來。同時應增加活動區的種類,如商店、理髮店等,培養幼兒的自由交往能力。大班幼兒已開始形成抽象邏輯思維,智力活動的能力發展也很迅速,她們可以通過事物的表象找出事物的本質特徵,因此在物質此案料的投放上應更豐富、更多樣。其一,增加有一定動作難度的半成品材料,使幼兒在積極開動腦筋後能做出比較複雜的物體。其二,投放可供幼兒動手操作的實驗材料,如磁鐵、天平等科學操作材料。

季節特徵:比如春天可在種植區讓幼兒播種,觀察種子發芽過程,養蠶、養小蝌蚪,觀察它們的生長過程等。夏季天氣炎熱,植物茂盛,可準備各色橡皮泥製作瓜果,提供紙張,讓幼兒摺疊扇子等。秋天是豐收的季節,可為幼兒準備樹葉、枯樹枝、棉花、棉籤等物進行裝飾和製作。冬天可以為幼兒準備剪刀、白紙剪雪花,觀察水變成冰的過程。根據四季特徵變換材料可以讓幼兒感受大自然的奧妙,在自身的實踐活動中感受美、創造美、欣賞美。

教育目標:

圍繞課程總目標、每週目標和本班特點制訂、變化。區域活動並不是獨立的教育活動,它是幼兒園整體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我們將區域活動的設置與幼兒園的主題教學進行了有機的結合,首先根據課程總目標確定學期目標,然後由各班的教師根據本週展開的主教學、本班幼兒的特點安排相應的區域,提出適宜的要求。例如中二班根據本班較多幼兒進餐習慣差、不愛吃早餐、喜歡吃零食等習慣開展了“健康的身體”主題教育,相應地在區域活動中開設了語言區:聽故事“嘴巴里的小妖精”(保護牙齒)、“達達感冒了”(預防感冒);美工區:手工“煎雞蛋”、畫健康標記、“吃什麼東西有營養”;科學區“吃的東西到那裏去了”(知道食物在身體內的消化過程,要細嚼慢嚥、少吃冷飲保護胃和食道、腸等),操作“營養配膳師”(懂得葷素搭配、營養全面、每天要吃早餐),通過相宜的區域活動促進了教學的整體最優化。

時代節拍:

根據周圍發生的事件及變化而變化,如北京奧運,可以創設有關與奧運相關的活動區域,再比如説家鄉的新變化,在還有結合“兩型”社會建設,可以開展有角色區的“環保服裝店”;美工區的根據廢舊物品展開想像並加工製作服裝;操作區的用貝殼、小桃核等製作服裝配飾;表演區的自編自演“環保時裝秀”。能夠體現時代氣息。

活動區域中教師的指導:

活動區的指導應從以下三方面做:

(一) 開始部分的指導

首先,強調活動區規則,如愛護公物,不亂扔紙屑,不爭搶活動材料,活動結束能收拾物品,擺放整齊。

第二,幼兒憑自己的意願自選活動區活動,當發現某一區幼兒人數較多時,教師可用商量的口氣徵求意見,引導幼兒到其他活動區活動。

第三,中大班幼兒活動時,可在每區內製定一個能力較強的幼兒負責,督促幼兒遵守規則。

(二) 基本部分的指導

第一,根據教育目標、計劃、有目的地因人施教。既要面向全體,又要尊重個體差異。教師要對本班幼兒有一個全面的瞭解。

第二,跟蹤觀察幼兒活動情況,發揮隨即教育的作用。教師可以根據觀察的實際情況,參與活動,將活動推向深入。

第三,引導幼兒進行區與區之間的交往,培養社交能力。如工廠的工人將做好的產品送往商店,娃娃家的爸爸媽媽上街買菜、購物,將半成品送往加工廠加工等。幼兒通過自身實踐學習正確交往的方法,懂得應該怎樣與人協商,尊重別人的勞動。

(三) 結束部分的總結

第一, 幼兒的自我評價和對他人的評價。

活動結束,中大班的教師可組織幼兒談一談自己或同伴在活動區的表現,通過幼兒對自己或對他人的評價,進一步提高幼兒明辨是非的能力。

第二, 教師的全面總結。

既對全班幼兒在活動區活動情況進行那個整體概括,教師應用發展的觀點看待幼兒,總結以鼓勵表揚為主,適當指出其不足,幫助幼兒發展得更好。

區域活動的幾個觀念:

在開展區域活動的過程中,我們由衷地感受到區域活動對於幼兒發展和教師專業成長的特殊魅力。首先是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活動使我們一線教師的觀念發生了改變,逐步確立起“個性化教育”、“觀察先於指導”、“教師的促進、指導、支持者身份”等理念;其次,師生建立起和諧、親密的情感聯繫,集體氛圍寬鬆愉快;再次,區域活動促進了幼兒的全面發展,幼兒的多元智能得以“揚長補短”,在區域活動進行一段時間後,我們發現,幼兒在其中表現出來的發展水平已明顯超越了同年齡的一般發展水平。我們根據本園的探索實踐,試提出以下觀念:

1、讓環境“説話”

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有一種以幼兒與環境互動為主要特徵的活動設置,即區域環境創設,從深層的原因講,是幼兒的認識發展需要外界環境的刺激推動。幼兒是天生的探索者,有自我發展的潛力,這是毫無疑問的,但同時,幼兒的這一特性與其所處的環境有關,是受環境制約的。幼兒之所以會好奇好問,首先是因為周圍環境中存在其不熟悉、不理解的事物,正是因為周圍環境中不斷有新的事物出現,幼兒不斷地探索發現,其認識才會不斷髮展、提高。因此,我們應認識到環境因素的重要性,並有效利用環境對幼兒進行“無聲化”的教育。

2、過程重於結果的教育指導

兒童無論是對認識的興趣,還是自主學習的能力都不是也不可能由教師直接教會的,而只能通過幼兒自由自主的探索學習活動,通過積極快樂的情感體驗逐步培養髮展起來。所以,幼兒早期教育應更多地重視學習的過程,而不要太在意學習的結果。同樣,在區域活動中,教師應更多地將着眼點放在幼兒的活動態度上,放在幼兒的活動過程中,重視指導中的適機評價而談化“總結講評”的形式,同時要把握好過程中的指導,做到不過多幹預,指導應留有餘地,儘量讓孩子自己去探索,自己去發現。

3、計劃性和隨機性相結合

區域活動的計劃制定與執行可以增強教師對活動制定的目的意識,避免放任自流,從而增強活動功效。然而幼兒是活生生的、充滿活力的、不斷活動的,在自主自由的區域活動中,往往易出現某些意外反應和偶發事件,這就要求教師要有一定的靈活應變能力,將指導的計劃性和實施隨機性相結合,隨時掌握教育契機,因勢利導。

4、建立必要的活動規則

區域活動並非是任意的行為,而是有其內部規則的,包含着積極的約束,規則是行為和活動的準則,要使區域活動順利進行並取得預期的效果,就需注意規則的建立。這裏所説的規則,並不是為了制約幼兒由教師制定一條條讓孩子遵守的規矩,而是為了創設更寬鬆的環境,強調教室要運作順暢,必須讓老師和孩子都清楚區域的使用方式,不論是地墊或桌面的使用,輪流的方式或是材料的拿取和操作,甚至如何參與或觀看別人操作,都是規則的一部分。教師應注意通過活動規則的建立,使幼兒的活動情況有規範有條理。這種活動規則既包括必要的一般性活動規則,如能自選區域活動,積極愉快活動;使用材料先來後到;用什麼拿什麼,不用放回原處;不把玩具拿走等等,亦包括各區角的活動規則,如美工區,要求美工活動時要專心、認真,保持安靜;使用剪刀注意安全,注意坐姿和用眼衞生;做到會拿會放,並隨時清理等。以上規則教師可與幼兒一起討論制訂,並且讓孩子瞭解為什麼要這樣做,以增強幼兒的自主性、秩序感和規則意識。

在區域活動實踐中,我們意識到,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個別化隨機性特點與集體教學的結構化組織化特點並重在幼兒教育中具有同樣重要的意義。因此,行之有效的區域活動應結合幼兒園其他形式的教育,與集體教學互補,既重視兒童的自主探究學習,又發揮教師的引導和支持作用,使區域活動與集體教學達到共存和相融,根據兩者的特點,結合教學的實際需要,綜合地、靈活地加以組合運用。只有如此,方能真正在立足傳統的基礎上,積極落實新《綱要》、新理念,使教學得以最優化,建立起適宜於本園特點的園本教育課程。因此,區域活動對我們的幼兒教師提出了高要求的挑戰,這也是我園下一階段將繼續努力的目標。

標籤: 幼兒園 全區 材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huibao/jingyan/qpgkv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