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彙報體會 >工作體會 >

不斷追求教學的新境界

不斷追求教學的新境界

一、《品德與社會》教材特點

不斷追求教學的新境界

(一)結構框架:主題板塊相對獨立,同心圓交叉遞進。

1.安排合理的梯度,相同內容雖重複出現,但要求提高,螺旋上升。

2 .根據兒童生活領域不斷擴大的實際,以他們的社會生活為主線,採用跨學科、融會綜合的編寫模式。

(二)教材傾向:凸現愛心、責任感教育

1.無論從小學生的情感特點、還是個體品德心理形成的過程看,兒童愛心和責任感的發育成長,是十分重要的,人生的積極態度必以向善和向上情感為依託,公民意識的形成則與個體責任感相輔相成。(對家鄉的責任感)

2.作為情感教育,個體的感受和體驗非常重要。為此,教材設置大量“愛與被愛”的情景討論,以及可操作的活動,在呈現上,我們還力圖使之形象化,激發學生的情感。

(三)教材內容:選擇兒童生活事件和情景化材料

1.以課程標準的內容標準為選材的直接依據,適當拓展。

2.在標準的框架內選取相應的兒童生活事件,梳理學生三到六年級成長、發展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哪些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難題、道德衝突和社會性發展方面的困惑,使內容標準生活化、情景化。

3.內容選擇上並不是將兒童生活簡單翻版,具有既源於生活,又高於(引導)生活的特點。

4.教材的內容涉及諸多領域,題材廣泛,主題多元。

5.在教材內容安排上亦有一定的彈性,給學生和教師留有發揮創造的空間。

(四)教材呈現: 小切口、層層深入;重踐行,圖文並茂

1.針對學習對象從童年中期向少年期過渡的身心特點和認知規律,教材內容呈現,通常採取小切口,層層深入的方式,給學生親切自然的感受。

2.為貼近兒童生活,教材努力在呈現方式上圖文並茂,為學生喜聞樂見。

( 五 )教材銜接 :通盤考慮、整體把握

1.兩門課程屬於同一類綜合課程。各年齡段兒童生活的領域雖然會不斷擴大,但基本領域卻是相同的。

2.注重二者的有機對接,通盤考慮,整體把握全套教材的內容,對重複出現的內容標準,選擇不同的切入點,設置合理梯度,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儘量使其邊界清晰,避免重複學習。

(六)地方特色: 突出地方文化,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我的家鄉”是課程標準中的六個主題之一。教材以養育我們的荊楚大地的歷史文化、風俗傳統、名人先輩為內容,對學生會感到十分親切和自然。通過學習探究,激發學生熱愛家鄉湖北的情感,為家鄉而自豪。

二、在不斷追問中追求的教學境界

追問一:教學回歸怎樣的生活世界?

1.迴歸現實生活世界。

迴歸與教學內容和任務相對應的現實世界。(航標與旋渦)

忘記了教學而盲目迴歸,最終失去生活。(錘鍊與提升)

2.迴歸精神層面的生活世界。

生活世界包括兩個層面一是現實的、具體的;二是理想的、精神文化層面的生活。教學應當同時關注這兩個層面。教學要幫助學生思考和認識生活的意義、目的、價值以及什麼樣的生活值得去過。迴歸可能的生活。

3.迴歸動態更新的生活世界

第一生活現象的更新

第二生活問題的更新

第三科學技術的更新

第四文化意識的更新

第五社會關係的更新

幫助學生在動態的變化中深刻認識生活,保持時代性,是對本課程教學的挑戰。

追問二:課堂教學需要什麼樣的教學氛圍?

1.學生需要關懷而非冷漠、理解而非説教、尊重而非霸道的教學氛圍。

2.快節奏,高密度,大信息量並不一定等於教學的高效益。

3.教學中評價表揚的異化。

此類問題的產生與評課導向有關。

追問三:如何實現教學形式的教育價值?

1.適宜、適當的教學形式是課堂教學順利進行的保證。教學的表演化問題。

2.在教學中必須反覆追問教學形式的教育價值。(“對話”變成“問答”;有活動卻沒有體驗;合作有形式卻無實質;課堂有温度卻無深度;有探究之形卻無探究之實。)

3.重視僅僅追求教學形式的負面影響。

追問四:學生作業形式、功能如何拓展?

1.作業是學生延伸性的學習活動

2.對本課程作業的功能的認識

3.本課程的“高水平作業”:調查採訪性作業、自主性作業、應用性作業、分析性作業、綜合作業、養成性作業。

標籤: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huibao/gong/nl8ev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