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彙報體會 >彙報材料 >

鄉鎮鄉村振興的彙報材料(精選3篇)

鄉鎮鄉村振興的彙報材料(精選3篇)

鄉鎮鄉村振興的彙報材料 篇1

一、x年工作總結

鄉鎮鄉村振興的彙報材料(精選3篇)

(一)交通建設項目推進情況

x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按照縣委、縣政府x年政府投資項目目標任務,我縣x年交通建設項目共x個,其中新建項目x個,續建項目x個,項目計劃總投資約x億元(含西嶺高速x億元)。全年固定資產目標任務x億元,預計年底前全面完成。

1.重大交通建設項目。成温邛快速路大邑段建設已交工驗收;成蒲鐵路大邑境內橋樑段已架設完成x公里,路基段x.x公里已全部完成,預計x年x月完工;龍門山旅遊公路大邑至蒲江連接線大邑段建設項目(興業路至安出路段)正在進行瀝青混凝土路面上面層以及人行天橋施工,x月底前完工;x經濟區環線高速公路(三繞)已啟動徵地拆遷工作;大邑至天府新區快速通道完成可研評審和初步設計工作,正進行PPP招商前期工作;西嶺高速、第二繞城高速大邑連接線建設項目前期工作已分步啟動。

2.橋樑建設項目。我局按照市交委的統一安排,及時對全縣各鄉鎮的農村公路橋樑進行調查,發現共有x座舊危橋需拆除重建。為保證羣眾及車輛的出行安全,我局及時上報市交委爭取補助資金,擬對x座舊危橋進行拆除重建,估算總投資約x萬元,市交委計劃補助x%的建安費。其中,已立項x座,已完成前期工作x座,已開工建設x座,完工x座;剩餘未開工項目在x年底全部完成前期工作,x年x月全部完工通車。

3.縣域道路。x年我縣農村公路建設項目x個,新建項目x個,續建x個,改擴建道路約x公里。其中上安鎮上元路拓寬改造工程、“x.x”公路水毀恢復重建項目等工程已完工,成温邛高速公路王泗段輔道整治工程、西嶺至大川道路建設項目正抓緊施工,年底完工;金星鄉悦文路改造工程、悦來鎮丹劉路改造工程、蔡沙路改造工程、王泗食品園區對外連接道路建設正在進行路基施工,x年完工。安仁過境路大修工程、大新路安仁至韓場段大修工程、大邑縣董場鎮鳳龍路改造工程、大邑縣霧山鄉鬆大路改造工程、鹽化蘇路維修改造工程、成蒲鐵路下穿道路溝渠工程、鶴烏路維修改造工程、白巖寺景區道路改造工程、雙分路提升改造工程以及安保工程項目等工程正在進行項目前期工作,將陸續開工建設。

(二)交通運輸及道路安全管理工作情況

1.加快了交通運輸網絡體系建設。一是編制完成了《大邑縣公交發展及場站規劃》,並經縣規委會審批通過;二是新建公交站點(港灣式)x個;三是開通大邑客運中心官方微信購票服務,市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2.加強了對運輸市場監管力度。嚴厲整治打野非法營運、超限、揚撒等違法行為,查處違規駕培校車、違章客運車輛、出租車,維護了公平、安全的運輸環境。

3.加強了公路、水路安全管理。一是堅持開展交通行業安全生產大檢查;二是強化客運站、客運企業源頭管理力度;三是繼續強化公路、橋樑巡查和道路交通安全隱患(黑點)排查整治工作,確保良好道路交通狀況;四是繼續抓好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繼續保持我縣水上交通x年無事故。

二、x年工作安排

x年,我局將以縣委“提升精神區位,爭創一流業績”大討論系列活動為契機,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對標先進、真抓實幹,要將“提升精神區位、爭創一流業績”作為交通運輸工作主線,涵蓋和貫穿全年工作,全力實施重大項目攻堅,加快對外通道、骨架交通路網建設,主動跨進x半小時經濟圈,主動承接天府新區輻射,主動對接蓉歐快鐵,融入x綜合交通樞紐,加快我縣網絡城市羣建設,促進我縣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

為此,我們將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抓緊抓好交通建設項目。按照縣委、縣政府工作要求,規劃x年新建交通建設項目x個,其中新建快速路約x公里,農村公路新改建提檔升級約x公里,新改建統籌城鄉村組道路約x.x公里,新改建市級扶貧村主通道提升改約x公里,新改建幹道公路約x公里,總投資約x億元。我們將重點抓好大邑至天府新區快速通道(二、三期)、北二環配套路網建設項目、成温邛高速擴容改造項目、第二繞城高速大邑連接線建設項目、王泗火車站及配套設施建設項目以及全省“四好農村公路示範縣”創建工作。

(二)加快交通運輸網絡體系建設。一是編制好《十三五常規公交發展規劃》,分步驟有序實施全域公交管理,逐步實現全域公交目標;二是建好、運營好高鐵公交站,在成蒲高鐵通車後同步運營,實現高鐵和公交的無縫對接;三是加強科技信息化建設力度。x年完成交通運行監測與應急指揮系統工程建設的目標任務,實現交通運輸管理快速、準確;四是制定適合大邑縣情的出租汽車改革意見並報縣政府審批實施,全力維護出租車行業穩定。

(三)繼續抓好交通運輸行業管理和安全生產工作。一是加大整治力度,打擊非法營運,淨化運輸市場秩序;二是加強安全監管,繼續抓好危橋和事故多發路段、“超限超載”、道路運輸、水路等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定期到各施工單位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三是繼續強化運輸行業管理,加大違規違章整治力度,確保客運市場安全有序。

鄉鎮鄉村振興的彙報材料 篇2

一、基本情況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全省少數民族人口21.93萬人,佔全省總人口的0.49%。5個少數民族人口過萬,13個少數民族人口超過千人。與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有三點新變化:一是首次56個民族成份齊全;二是少數民族人口總量增長較快,佔全省總人口的比重從0.35%提升到0.49%;三是外省籍來贛流動少數民族人口增多,世居的少數民族人口有所下降,畲族人口從9.1萬人下降到7.4萬人,流動少數民族人口從3萬多人增長到超過6萬。這是新時代各民族大流動大融居趨勢增強、交往交流交融速度加快、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更多的結果。

全省共有8個民族鄉、82個民族行政村、398個民族村民小組。黨的十八大以來,民族工作取得顯著成績。尤其是民族鄉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通鄉通村公路建設和深山區移民搬遷成效顯著,走在全國前列;34個貧困村全部退出,民族地區3690户14760人如期脱貧,脱貧攻堅、全面小康與全省同步,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江西新徵程。

20xx年以來,我省民族地區按照全國和全省部署,全面推動鄉村振興,實現良好開局。

一是脱貧成果持續鞏固。建立了防返貧監測平台,對脱貧不穩定户、邊緣易致貧户和突發嚴重困難户做到及時發現、及早幫扶。20xx年5月,我省民族鄉村摸排監測對象203户415人,全部落實了幫扶措施,有效消除了返貧致貧風險,守牢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持續鞏固了民族地區脱貧攻堅成果。

二是鄉村振興有序推進。出台了一系列銜接政策,民族地區脱貧工作機制、政策措施等平穩有序向鄉村振興過渡。16個民族村列為“十四五”省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村,佔比為19.51%,有65個民族村派駐了工作隊。20xx年,民族地區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00萬元的村開始出現,50萬元以上的村不斷增多;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84%,達到18698元,首次超過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結束了民族鄉村有統計數據40年來與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較大的歷史。

三是創新舉措效果明顯。各地不斷探索推動民族地區鄉村振興創新舉措,如吉安市形成市縣鄉三級黨委書記、副書記聯繫民族鄉村,深入做好民族工作;撫州市做好“兩山”轉化文章,支持民族鄉村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生態農業、生態資源+民族文化資源的旅遊經濟,發展特色鮮明;上饒市大力實施“培根鑄魂、共富發展、民族同心、現代化治理”四大行動,工作亮點初顯;贛州市財政安排預算資金210萬元投入民族地區鄉村振興工作,推進效果明顯。

在財政部等6部門組織開展的20xx年度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績效評價考核中,包括少數民族發展任務在內,我省取得了六項全“A”的最好等次。這些成績的取得,在於省委、省政府不斷加強對我省民族工作的領導,在於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方略在我省民族地區得到全面貫徹。

二、主要工作

以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帶動民族地區鄉村振興,促進民族地區與全省共同發展、融入發展,形成了民族團結鞏固、民族經濟發展、社會事業繁榮的良好態勢。

(一)高位推動民族地區鄉村振興。推動民族地區與全省共同發展、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一是召開會議專題研究部署。20xx年8月和20xx年3月、4月,省委常委會、省政府常務會議專題研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新時代我省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工作。20xx年2月,召開省委民族工作會議暨全省宗教工作會議,要求全省各級黨委政府扛起新時代民族工作責任,全力支持民族地區融入全省、融入當地、融入區域發展,走共同繁榮發展之路。二是出台政策措施全力推進。今年4月,以省委、省政府名義印發文件,提出着力抓好民族地區鄉村振興與全省鄉村振興的全方位對接和全過程融合。三是編制規劃方案抓好落實。20xx年11月,省民族工作領導小組印發《江西省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展規劃(20xx-20xx年)》,啟動新一輪省直有關部門對口支援民族鄉村工作,提出了推動民族地區鄉村振興的目標任務和具體措施。同時,各設區的市和有關縣(市、區)行動迅速,全面貫徹中央、省委民族工作會議精神,相繼召開工作會議部署民族工作,出台貫徹中央和省委民族工作會議精神的政策措施,並推動落實落地。

(二)差別化支持促進民族地區鄉村振興。堅持把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納入全省工作大局中統籌推進。20xx年2月,省政府印發《江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贛府發〔20xx〕5號),提出要“支持和幫助民族鄉、村加快發展”。其他專項規劃和區域性發展規劃都支持民族地區主動融入並服務全省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同時,組織省直部門持續完善差別化區域支持政策,助力民族地區鞏固拓展脱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一是持續加大資金支持力度。今年,中央少數民族發展資金達到3990萬元,省財政配套資金達到958萬元;安排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民族教育等財政預算資金1600萬元,支持民族地區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建設各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基地;在基層組織運轉保障資金安排上,省財政對民族鄉、民族村補助標準分別高於非民族鄉村補助標準40萬元、4萬元,在我國中東部地區是第一個。二是強化基礎設施和民生項目支持。“十四五”期間民族地區農村公路建設項目補助標準(含獎勵資金)較一般地區上浮20%;城鄉一體支持民族地區基礎設施、高標準農田和醫療衞生服務能力、集中供水設施等民生項目建設,提升民族地區鄉村振興的支撐保障能力。三是堅持科技引領。建立科技特派團(員)服務民族地區鄉村振興機制,向民族鄉村派出4個科技特派團、38名科技特派員,探索科技、信息、人才、資金、管理等要素向民族鄉村集中的新路子,在我國中東部地區也是第一個。四是繁榮發展民族文化。創作推出歌劇《七彩畲鄉》《熱血山哈》和音樂劇《雲上鳳凰》,連續三屆參加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均獲優秀劇目獎;成功舉辦第三屆全省少數民族文化藝術節,積極籌辦第三屆全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鼓勵支持民族文化同區域文化、紅色文化、時代文化深度融合。

(三)對口支援重點幫扶民族地區鄉村振興。連續25年開展省直部門對口支援民族鄉村工作,廣大機關幹部在民族鄉村一線與羣眾交往、交流、交心,幫助民族鄉村實施了一系列重大項目,解決了脱貧攻堅、全面小康進程中的許多困難和問題,推動了民族鄉村經濟社會快速協調發展,促進了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共同譜寫了全省各民族團結進步的精彩華章,形成了江西民族工作的特色品牌。20xx年至20xx年開展的第五輪省直部門對口支援工作,各部門幫扶資金達到2.6億元。20xx年11月,省民族工作領導小組印發《江西省民族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第六輪對口支援民族鄉村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方案》,提出通過五年對口支援工作,使受援民族鄉村振興基礎更加紮實,融入發展、共同發展水平更高提升,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更具特色。截至目前,24個省直對口支援單位全部編制了工作方案,各單位的主要領導或分管領導多次赴受援民族鄉村開展調研,指導、調度支援措施落實,安排幫扶項目30多個、幫扶資金2186.3萬元,協調爭取其它項目資金20xx多萬元。贛州、吉安、上饒、鷹潭、撫州和會昌、樂安、泰和等有關市、縣相應開展了市直、縣直單位對口支援民族村、民族村小組工作,做到了對口支援全覆蓋,形成了各級各部門整體發力推進民族地區鄉村振興的良好局面。

(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助推民族地區鄉村振興。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區鄉村振興的主線,引導各族羣眾牢固樹立休慼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在落實中央和省委會議文件精神、實施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展規劃、開展對口支援工作、安排使用少數民族發展任務資金項目等方面,都堅持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聚焦發力,把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作為民族地區鄉村振興的特色。按照人文化、實體化、大眾化總要求,大力支持各地各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基地建設,不斷深化各個層級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梯度推進、升級提檔,着力推進民族地區鄉村振興與對口支援工作深度融合。近年來,25個單位先後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單位、4個單位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1個民族鄉列入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重點示範基地,33個單位被評為全省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單位,在鄉村振興的時代實踐中做實做深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引領民族地區鄉村振興,正在全省形成更加廣泛的共識共為。

三、存在問題

當前,制約民族地區鄉村振興和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深層次矛盾仍然存在,面臨的任務依然繁重。

一是民族地區產業振興的基礎還不牢固。一方面,民族地區傳統主導產業向優勢產業整體邁進步伐滯緩,尤其是毛竹、油茶、水稻等傳統產業規模小、分佈零散、產業鏈短的矛盾尚未得到解決。另一方面,重大基礎性生產設施支撐保障能力還有不足,6個有大面積毛竹林的民族鄉生產性林道、便道開設不足,8個民族鄉不同程度存在山洪和旱澇安全隱患,制約了產業發展振興和資源開發利用。

二是民族地區人才還比較缺乏。隨着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民族地區各類人才缺口較大,尤其是科技示範、創業引領、文化藝術等方面人才缺乏,一定程度上制約鄉村振興和高質量發展。一方面是人才總量偏少,外出務工勞動力多數從事勞動密集性行業,人才成長環境和質量受限。另一方面,在鄉在村人才流出加快,有的民族鄉村反覆出現再注入再流失現象。

三是民族地區文化發展還存在不足。在文化傳承保護上,少數民族文化傳承和保護面臨人才缺乏的困難,一些村莊的民族文化景觀、歷史記憶和鄉村特色風貌加速流失。在文化發展振興上,一些地方在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推動時代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紅色文化、區域文化深度融合上,理念不新、質量不高,在講好民族團結故事、做好文旅結合文章等方面有差距。

四是民族地區生態優勢發揮還不充分。我省民族鄉村大多處在江河、溪流的源頭和上游,生態環境優美,生態優勢突出。但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能力還不足,對如何把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競爭優勢和發展優勢辦法不多、效果不佳。此外,民族地區農村人居環境的整治和改善,道路、供水等基礎設施的升級和改造,還存在一定困難。

五是民族地區的基層組織建設還需加強。民族地區以基層黨組織為核心、各類羣眾性組織為基礎,引領鄉村振興的組織格局尚未形成。民族地區村級黨支部書記中,50%以上超過50歲,大部分只有高中或高中以下文化水平。同時,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經濟性組織發展不充分,體育協會、文化藝術協會等羣眾性組織發展不健全,影響了民族地區鄉村振興。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關於推動新時代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決策部署,推動民族地區落實“三新一高”要求,紮實全面推進民族地區鄉村振興,共同打造新時代鄉村振興樣板之地。

一是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把民族地區鄉村振興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有機結合,在鄉村振興實踐中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通過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豐富創新民族地區鄉村振興的內涵,使中華民族共同體理念紮根各民族羣眾心靈深處。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同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相互融合,打造江西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升級版。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進鄉村,形成點面結合的江西特色。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傳承紅色基因,促進紅色文化、民族文化與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深度融合,培育形成江西經驗。在民族地區建設一批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踐基地、示範基地,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落實落地。

二是持續推進民族地區鞏固脱貧攻堅成果銜接鄉村振興。做好鞏固拓展脱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文章,強化新老政策有效接力,既不延長銜接過渡期,又確保民族鄉村同步之後不掉隊。把民族鄉村納入各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範圍,明確民族鄉村享受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村待遇。在民族地區實施一批基礎設施和產業發展重大項目,着力解決民族地區基礎設施支撐保障能力不足和產業發展質量不高問題。有針對性加大民族地區人才培養力度,實施“走出去、請進來”戰略,協調農林院校、職業院校、科研院所、文藝院校舉辦專業專題培訓,專門培養產業發展人才、文化藝術人才。紮實開展科技特派團(員)服務民族地區產業發展工作,加大對民族地區科研項目扶持力度,以科技力量驅動民族地區產業高質量發展。

三是創新對口支援民族鄉村工作。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新時代民族工作的“綱”,成為對口支援工作的嶄新抓手和重要內容。支持對口支援部門參與民族鄉村第一線黨建工作和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架起省、市、縣各部門和民族鄉村“聯創共建”的橋樑。創新對民族地區鄉村振興的幫扶方式,注重市場引導、“兩山”轉化、文旅融合,支持民族地區發展新經濟新業態。增加省屬國有企業、省級農業龍頭企業、文藝院校(劇團)分別對口支援8個民族鄉,形成政府、企業、文藝院校(劇團)疊加式幫扶機制,培育和提升民族地區幹部羣眾的市場化理念、“兩山”轉化能力和文旅融合水平,引領民族地區產業發展市場化經營、生態資源高效化利用、文化旅遊融合化發展,以點帶面促進民族地區鄉村振興。

四是全面提升民族地區鄉村治理能力和水平。把黨的領導貫穿民族工作全過程,形成黨委統一領導、政府依法管理、統戰部門牽頭協調、民族工作部門履職盡責、各部門通力合作、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格局。指導督促各地各相關部門落實落細具體工作,解決民族地區急難愁盼的實事。加強基層民族工作機構建設,把民族事務治理納入社會治理網格化體系,充實工作力量,保障工作經費,建立完善縣鄉村三級民族工作網絡,防範化解民族工作領域風險隱患。健全民族鄉村幹部隊伍培養、配備、管理、使用機制,健全完善考核激勵機制,注重在一線淬鍊幹部,選優配強“領頭羊”,將能力強、有潛力的少數民族黨員納入後備幹部庫。

鄉鎮鄉村振興的彙報材料 篇3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部門的精心指導下,我鄉高度重視精準扶貧工作,加強組織領導,突出工作重點、狠抓工作落實,通過產業扶貧、易地搬遷等政策,認真組織實施一批重點扶貧項目:

一、推進特色產業發展,拓寬貧困户增收途徑。一是在發展特色養殖業的基礎上,因地制宜,提出參與發展百村產業基地格X產業項目建設。以政府為主導,各貧困村為建設主體,通過“一事一議”和“民辦公助”,全鄉六個貧困村及一個非貧困村以“統籌自建”的方式,投入資金X萬元。(資金來源:政府扶持資金X萬元,自籌資金X萬元)分別負責一棟建築面積為X平方米左右的單體建築,目前,所有招商引資工作已結束,七棟建築全部完成招商。百村產業基地格X產業項目的實施,我鄉各村每年集體經濟預計增收近X萬元,人均增收X餘元。

二是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大力實施生產扶貧一批。重點扶持集體小牧場建設項目,目前全鄉共有集體小牧場X個,項目總投資X.X萬元,縣級財政資金投入X萬元,羣眾自養犛牛折價入股X.X萬元,牧場籌建時共有X頭犛牛,現犛牛存欄X頭,牧場犛牛出欄銷售收入X.X萬元,獲利X.X萬元,人均分配利潤每年X.X元。

二、全力推進易地搬遷項目,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步伐。一是落實政策、完善配套,增強搬遷羣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州、縣脱貧攻堅決策部署,以脱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脱貧方略,進一步集中力量,積極實施易地搬遷項目,切實將住房困難,自然條件惡劣,居住地域偏僻,交通不便的三村、然洛村共計X户X人,通過“挪窮窩”的方式,於X年、X由縣上統規統劃,搬遷至吉絨隆溝新村點,採取易地扶貧搬遷的政策和方法擺脱貧困。

二是推進搬遷户創業就業,增加搬遷羣眾家庭經濟收入。易地搬遷是手段,脱貧致富是目的。住上好房子,更要過上好日子,我鄉對搬遷點羣眾在解決就業安置等方面持續跟進,通過發展特色養殖、格X產業的基礎上積極鼓勵、規劃、推進勞務輸出,按照“黨建引領強推進、狠抓落實促發展”的工作思路,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牧民自願的原則,統籌規劃,周密部署,化零為整,拓展縣內市場,提高輸出質量,全方位,多渠道,寬領域地組織在縣內各餐飲、建築及格X產業基地提供勞務輸出,重點在培育市場,強化服務上下功夫,走出一條政府引導、市場配置、專業化培訓、規範化經營、一體化服務的勞務輸出新路子。鄉黨委、政府把輸前組織、輸中服務、輸後管理有機結合起來,層層落實工作任務,逐步實現“四個轉變”,即:由羣眾自發外出務工向有組織的勞務輸出轉變,由勞動力盲目外出務工向政府指導、安全、有序的勞務輸出轉變,由勞動力零散外出務工向大規模勞務輸出轉變,由季節性輸出向常年性輸出轉變”。

三是落實“X”工作法,統領後續發展管理工作。為更好的服務搬遷羣眾,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切實解決搬遷過來的各種問題,我鄉落實了吉絨隆溝安置點“X”工作法:“X”即成立一個安置點臨時黨支部及然洛村、三村、扎科鄉村民小組。“X”即組建鄰里互助隊、文藝宣傳隊、環衞清潔隊。“X”即實現村裏環境美、房子文化美、屋子舒適美、院子整潔美、村民行為美。通過建立“支部+村民小組+服務隊”的全方位、多渠道共管模式,有效推進吉絨隆溝安置點各項服務工作。與此同時,強力落實安置點羣眾“五洗一清掃”(洗頭、洗臉、洗手、洗衣服、洗澡、打掃庭院),積極引導搬遷羣眾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營造栓心留人的生活環境,讓搬遷羣眾安心發展生產,早日致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huibao/cailiao/nzyg9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