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彙報體會 >彙報材料 >

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彙報材料

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彙報材料

xx學校建於1983年3月,佔地6600平方米,建築面積2500多平方米,現有12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60餘人,在職教職工21人,專任教師合格率100%,高級教師佔專任教師總數的70%以上。合理的佈局、綠色的校園,以及人性化的校園文化建設,構成了美麗的校園,令人賞心悦目,充滿現代氣息。在推進素質教育過程中,學校把“培養學生科學精神,促進學生健康發展”作為學校的辦學理念,秉承“求真求新”的校訓,堅持“以人為本、辦學為民、科普特色、發展創新”的辦學方針,把科普教育作為自己的辦學特色,按照“課堂普及、活動延伸、科研先導、質量為本”的思路,大力開展科普特色教育,不斷追求新高度,提高辦學水平。

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彙報材料

主要做法

我校對實施“防震減災科普教育”高度重視,以省、市兩級“防震減災科普示範學校考核標準”為標準,不斷努力,使得創建工作不斷深入。去年底,市地震局、縣教育局聯合啟動“防震減災科普示範校”創建工作後,我校根據自身科普特色的實際情況,首先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創建領導小組,明確職責,進行責任分解,形成了校長決策,分管牽頭,組織實施,班主任、輔導員老師落實的“防震減災科普示範校”創建機制,制定了方案,使得創建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按照“宣傳先導,課堂普及,打造陣地,凸顯活動”的創建思路,不斷實施創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其做法歸納起來主要有四個方面。

(一)宣傳先導,營造“防震減災科普教育”校園氛圍

今年初我校就啟動了“防震減災科普示範學校”創建工作,首選的是開展宣傳教育工作,通過宣傳營造創建氛圍,在這過程中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開了“四會”,即行政辦公會、全體教師會、全體班主任會、全體學生會,通過這四個會議進行各個層面的宣傳動員。二是利用校園載體宣傳。即:利用校園電視網、廣播網、宣傳櫥窗、黑板報、國旗下講話等宣傳平台進行“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宣傳。比如:今年3月份出了一期《防震減災法》專題宣傳欄,5月份在“5.12”活動期間分別出了一期防震減災科普宣傳欄和黑板報,進行了一次“防震減災科普教育”方面的國旗下講話,校園廣播也進行了不少次數的防震減災宣傳,通過這些宣傳,營造了濃厚的校園“防震減災科普教育”校園氛圍,強化了廣大師生防震減災意識。

(二)課堂普及,讓學生人人受到“防震減災科普教育”

在創建活動中,我們注意發揮課堂在“防震減災科普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通過課堂讓學生受到深入的“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在這方面我們安排了“四種”課堂,一是專門安排地理老師對七年級、八年級各班級上“防震減災知識教育”課,每學期不少於兩節,讓學生系統地瞭解地震的危害,地震的預報和自救互救知識。二是安排“防震減災科普教育”電教課,下雨天學校大課間活動不能進行,我們就利用學校電視網組織學生在班級觀看科普教育片,其中我們有意識地安排“防震減災科普教育”片,讓學生觀看,通過視覺效果讓學生受教育。三是每學年安排不少於兩節的“防震減災科普教育”班會課,主題內容由政教處安排,班主任實施。四是每年安排不少於兩次的“防震減災科普教育”講座課,比如,今年5月12日我校就邀請了縣地震局陳研究員給我校學生進行防震減災專題講座,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通過這“四種”課堂,使我校“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得到普及和深入,有較好的效果。

(三)打造陣地,搭建“防震減災科普教育”有效平台

為了保證“防震減災科普教育”能夠實施,我們利用學校現有資源開展教育,有一定效果,但是,這樣做還很不夠,還需要更多的“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專項活動設施,必須搭建新的平台,以適應教育的需要。為此,我們做了很多努力,概括起來,主要從兩方面進行了努力。一方面搭建社會實踐活動平台。我們比較重視利用社會資源進行“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尤其是學生在科技館內“地震小屋”體驗地震,其效果非常的好。另一方面在校內搭建“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專項教育平台。雖然我校教育用房緊張和教育經費短缺,我們還是擠出教學用房和經費,建設了一個宣傳內容比較全面的“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展室,專門用於“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對學生開放,對社會開放。這一平台建設標誌着我校“防震減災科普教育”進入了正常化,我們將在這一平台上把“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做的更好。

(四)凸顯活動,以活動提升學生防震減災意識和能力

在創建“防震減災科普示範學校”的過程中,我們注重活動的開展,注重讓學生有實踐體驗,通過實踐和體驗增強學生防震減災意識,提高學生防震減災能力。為此,我們組織每項活動前都精心策劃,注意針對性和實效性,使得每項活動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我們在創建過程中主要開展五項相關綜合活動:

1、3月初進行《防震減災法》實施日宣傳活動。安排了四項內容,即:防震減災科普宣傳國旗下講話;《防震減災法》專題宣傳欄;《防震減災法》宣傳主題班會;班級防震減災專題黑板報。使得《防震減災法》家喻户曉。

2、“5.12”防震減災科普宣傳實踐周活動。安排了十項活動。即:防震減災社區宣傳活動;防震減災國旗下講話;防震減災校園宣傳展活動;防震減災主題班會;防震減災宣傳到家庭;防災疏散演練;防震減災專家報告會;防震減災校園宣傳欄;防震減災心得評比活動;防震減災科普知識競賽等。歷時九天,有比較好的效果。

3、科普夏令營活動。7月10日---11日,我校260餘名師生開展科普教育活動。有不少學生特別找到“地震小屋”進行模擬實踐,使學生感受到地震,對地震有一定的體驗。

4、“11.9” 消防安全疏散演練。11月9日上午9:10全校師生參加了安全疏散演練,演練後進行了點評,這項活動花山區教育局相關領導和市地震局有關部門領導蒞臨現場,進行了指導,提出了要求,演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5、科技創新大賽活動。XX年7月~9月進行,收集了學生科幻畫52幅,科技論文20篇,科技創新發明製作作品35件,其中也不乏有防震減災內容,這項活動展示了學生科技才能。

以上這些活動,強化了“防震減災科普教育”,鍛鍊了學生,使學生得到一定的體驗,比如:5月10日是一個雙休日,部分師生搞防震減災科普宣傳,學生配掛綬帶,引導居民看“防震減災科普宣傳展牌”,給居民發放“防震減災科普宣傳資料”,使得學生和居民共同融入防震減災科普宣傳教育之中,這個社會大課堂給學生的教育是深刻的,雙比如:防災疏散演練、防震減災心得評比、防震減災科普知識競賽等活動對學生的教育都是深刻的。所有這些活動的開展,給我校科普特色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存在的不足及今後的努力方向

開展創建“防震減災科普示範學校”已接近一年,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成果,但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深刻反思我們整個創建工作,我們認為主要存在下列問題:

1、“防震減災科普校本課程”還未形成。雖然安排了老師進行防震減災科普教學,但還未形成系統,急待進行防震減災科普校本課程建設。

2、防震減災科普室開展活動還不夠正常。主要原因是科普室剛建成不久,需要儘快地發揮其作用,利用其功能開展活動。

3、防震減災科普興趣小組活動還不夠好。這其中有主觀的和客觀的因素,最主要原因是學校上課安排的太滿,無法抽時間開展正常活動。

4、防震減災科普活動動手方面的設施未建設,使得教育缺乏直觀性和説服力,影響教育效果。

今後,我們將以陽泉市《防震減災科普示範學校評價指標》為依據,規範“防震減災科普教育”,挖掘潛力,創造條件,在宣傳、課程、陣地、活動上落實“防震減災科普教育”,使之規範化,常規化,成為學校教育中的一個亮點。

四、幾點認識與思考

根據創建過程的實踐和本校實際,我們有以下幾點認識和思考:

1、“防震減災科普教育”要和學校科普特色聯繫起來。“防震減災科普教育”是對學校科普特色的豐富,是把科普特色引向深入的重要平台,是科普特色的必然要求。做好“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就是為了更好地做好科普特色。

2、“防震減災科普教育”要和生命教育、安全教育聯繫起來。把“防震減災科普教育”提到生命的高度,納入安全教育的重要部分,“防震減災科普教育”的地位才會凸顯,才能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才會為師生和學生家長重視。

3、“防震減災科普教育”設施要和學校整體建設聯繫起來。學校應把“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宣傳場所和活動場所納入學校教育規劃,尤其是防震減災實踐活動設施建設要更重視,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全面實施,達到預定的教育效果。

4、“防震減災科普教育”要和社會需求聯繫起來。學校的有限資源無法滿足教育的需要,社會也需要“防震減災科普教育”,使之成為社會的統一行動,所以,學校“防震減災科普教育”要與社會結合,資源共享,形成社會物質資源和專家資源為學校服務,而學校“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內容,宣傳到社會,教育國民,促使防震減災成為全民行動,這也是“防震減災科普教育”的應有之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huibao/cailiao/ekjo4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