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讀後感 >國小生讀後感 >

《三國演義》讀後感作文(精選16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作文(精選16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作文 篇1

前段時間,我讀了古代四大名着之一——《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讀後感作文(精選16篇)

在《三國演義裏》,我最喜歡的人是諸葛亮,他足智多謀、神機妙算。諸葛亮在吳國的時候,周瑜覺得他太厲害了,想方設法想要除掉他,便説軍中缺箭,便叫諸葛亮在十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可是諸葛亮只要三天就能造出箭來,還下了軍令狀在三天之內造不出十萬支箭來甘願受重罰,説完便告辭了,周瑜聽了,心裏樂開了花。

周瑜手下魯肅去拜見諸葛亮,諸葛亮讓他私拔二十條船,每條船三十人,再在船邊立上成束的草,用青布蓋上,而且不能讓周瑜知道,魯肅答應了。可是,借船給諸葛亮後,第一天和第二天都不見諸葛亮有反應,一直到了第三天的四更時分,諸葛亮突然叫魯肅去取箭,還叫人把那二十艘船用鐵索連在一起,向曹操水寨開去。五更時分,船就到了水寨諸葛亮又讓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排開讓將士們在船上擂鼓吶喊。由於是大霧天氣,曹操不敢出兵,只好射箭。天快要亮時諸葛亮又叫將士們一起喊到:“謝丞相箭!”這時船已經開出去了十多公里了,曹操想追也追不上了。諸葛亮回去一清點,每條船上都有五、六千隻箭,還多出了幾萬支呢。這讓周瑜非常生氣。

讀了這本書讓我知道了做人心眼不要太小,因為在諸葛亮三氣周瑜時,周瑜看不得別人比他強,諸葛亮就利用這一點來對付周瑜,讓周瑜氣得箭傷裂開。周瑜臨死時長歎三聲:“既生瑜,何生亮?”,説完就一命嗚呼了。

雖然我很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但我最佩服的還是羅貫中能寫出這麼好的作品!

《三國演義》讀後感作文 篇2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在長江岸邊,在神州大地上,在20xx年前的中國,這片神聖的土地經歷了什麼呢?三國時期。雖然民不聊生,卻趣事連連;雖然連年戰亂,卻英雄輩出;雖然戰士們的鮮血染紅了長江、黃河,可是他們的事蹟、這個年代的歷史卻永遠流淌在我們心中,就像血液是熱的,更是充滿色彩的。我從小就看三國,6歲時,一本厚厚的,表面枯燥無味的書擺在了我的書架上,懷着充滿希望的心情翻開了這本書,書中的內容竟一下子吸引了我,我鑽進了這本充滿魔力的書,直到現在,我還在研究三國。

這本書記載的是東漢末年,由農民起義到羣雄割據的一系列故事。這個時期沒有誰是王者,沒有皇帝,更沒有一個統一的國家。個個秣兵厲馬,個個雄心勃勃,都想成為最終的霸主。特別是劉備、曹操、孫權這三個老大,都有無數的兵馬,無限的魅力,打來打去,一場仗打了八十多年後,終於決出了勝負,勝者不是魏、蜀、吳,而是新的勢力晉,這個搞笑的結局為三國畫上了“!”,或是個“?”。

三國時期,不僅有血肉橫飛,猛將如雲的戰場,還有在戰場後方,無數出謀劃策、運籌帷幄的“戰場”。有像呂布、趙雲這樣的猛將,有像諸葛亮、周瑜這樣的不用刀槍卻勝過刀槍的謀士。更有像劉備、曹操這樣的王者。從這些英雄與歷史的身上,我懂得了許多道理。

三國世界個個王者最終的目標無非是當上皇上,他們充滿野心,自以為是,恨不得一步登天,但是最後卻誰也沒能得逞。做人就不要這樣,野心越大,輸得就越慘。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只有踏實的做事,一步一個腳印,從小到大,從無到有,才能取得最終的成功。如果一口吃個胖子是絕對吃不下的。雖然一開始你可能像劉備一樣渺小,但是隻要努力,踏踏實實的來攀登生活的這個梯子,當爬到梯子頂端時,你會看到自己腳印,看到下面的世界那麼美麗。成功需要努力,只有心還不夠,除了有心還要有行動。滴水能把石穿透,萬事功到自然成。看看袁紹這樣的人,只是充滿了野心,卻不付出努力,一顆心是達到了成功,可是通過實際行動走的路,他還遠沒有走完。

這三國這個亂世中,其實每一個人都是我們的老師,曹操告訴我們做人必須有心計,劉備説想成功就一定要有執着的信念和一顆充滿慈愛的心。諸葛亮扇動羽扇,告訴我們只有時刻謹慎、細心才能成大事。關羽滿臉懊悔:“哎,千萬別像我這樣,心高氣傲,這樣得不到什麼好的結局”。呂布來了,趙雲來了,董卓來了,他們都來到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中,講述他們的人生。

以史為鑑,以史為例。從《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我體會到了做人的真理,足夠享用一生。《三國演義》本身就是真理。讀歷史,讓人明智,讀國學,讓人明理。從這些經典中,我們就可以與英雄對話,與歷史交談。讀三國,讓我身處這個充滿魔力的三國世界,我還要在這個三國世界中繼續去探索。

《三國演義》讀後感作文 篇3

這個寒假裏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故事。書中寫的劉禪,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周瑜,魯肅,張飛、許褚、典韋,這些人物給我的印象很是深刻。

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關羽,因為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温酒斬華雄中這些故事都是耳熟能詳的,我很佩服關羽能殺掉那麼多厲害的人。

三國裏最有智謀的非諸葛亮不可,因為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七星燈,以空城計退司馬懿,以錦囊妙計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所以諸葛亮讓我很佩服。

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他説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説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諸葛亮誓不兩立,周瑜還説:“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周瑜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想把劉備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我感覺周瑜氣量狹小,不像一個英雄。劉備很重視人才,起初趙雲並不是劉備手下的大將,但他仍十分器重趙雲,幾次留他後,他終於歸到了劉備門下。後來,多虧趙雲單槍匹馬從曹營救出了阿斗,才使阿斗脱險。所以這些事例讓我知道劉備很重視人才,趙雲對劉備很忠誠。

三國演義讓我學到:要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曹操赤壁之戰之所以會敗,我覺得還是因為曹操沒有聽取並接受別人的意見,所以讓我知道一定要聽取別人的意見。三國給了我許多啟發,也讓我開始對歷史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人要足智多謀,不能野蠻行事,做事還要三思而後行。

《三國演義》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千姿百態,各長有短,總的來説,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讓我知道了,人有所長,必有所短,不應以善小而不為,以惡小而為之的道理。這真是一本值得品讀的書啊!

《三國演義》讀後感作文 篇4

懷着激動的心情,用了連天時間看完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看到傷心時我會落淚,開心是我會哈哈大笑,看到憤怒時我會暴跳如雷。

整本書圍繞着“智”和“勇”來描寫的。人物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和智謀;周瑜的心胸狹等,人物性格鮮明,讓讀者彷彿身臨其境。

我個人認為書中旳智要大於勇。比如諸葛亮在西城用的空城計,嚇退了英勇善戰的司馬懿,像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可故事中也有“智不化謀,勇不當敵,文不拿筆,武不動槍的”。像漢室劉禪,每天只知道吃喝玩樂,不理朝政,心甘情願的把蜀國獻出。最後竟然上演讓後輩恥笑的——樂不思蜀。誰會想到一個國家的皇帝能做出這樣時移俗易的事呢?在當季社會,也用類似的人,仗着父母有權勢的富二代、官二代們,整天無所事事,到頭來一事無成。

有勇無謀,大敵當前,只能拼死應戰。呂布和顏良劉是很好的例子。如果呂布在白門樓聽從謀士的話,何必被曹操拉出去斬首呢?如果顏良把劉備在河北的事情説清楚,何必被義比天大的關羽所砍呢?古人云:有勇無謀。禍福佔其,禍居上福居下,入陣必中計,死無不目。再看看國家——魏國,曾經煊赫一時,蜀國攻無不居,吳國名震江東。從國家就能看出皇帝的性格,曹操欺壓百姓遭人恨;劉備愛民如子受擁護;而孫權心胸狹窄人見人怕。

三國中魏國最厲害不是浪得虛名。曹操用兵精煉,再加上司馬懿用兵如神、英勇善戰,即使諸葛亮也遜色一籌。但他們也有致命的弱點,曹操疑心太大,司馬懿過於狡猾。曹操如果不一心向討伐蜀國,也不會受到諸葛亮三次埋伏導致親自率領的七十萬大軍最後只剩下二十七人,損失之重大。我們這個時代也有像司馬懿這樣的人,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擇手段,不計後果,達到目的後坐享其成。事情總有敗露的時候,還是腳踏實地得來的好,哪一個假皇帝能做長遠呢!

《三國演義》值得我們學習的人很多,劉備的善良,關羽的義氣,張飛的勇敢等等,願我們多學習他們的優點,做一個積極向上的人。

《三國演義》讀後感作文 篇5

“話説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開篇氣勢雄偉的議論,把我引進了三國這個奇妙的時代。

羅貫中先生筆下的三國,是一個充斥着智和勇、文與武、詭計與策略、忠誠與奸詐的時代。在這個時代,戰事頻繁,社會動盪。然而就是這個動盪的時代,造就了羣雄和人才的崛起。諸葛孔明,手握大權卻一心為主;司馬仲達,陰險狡詐卻世為忠臣;劉玄德善於用人卻欠於理智;曹孟德才華橫溢卻壓榨百姓……而在亂世之中,最成功者,往往是那些善於隱忍的人。

你看那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卻甘於平淡二十七年,被徐庶介紹給劉備,他三顧茅廬才願意出山,最終當上了蜀國的丞相;那司馬懿更絕,在二十二歲和六十九歲時先後兩次裝病,在魏國朝廷裏,他為人低調,做事注重內容,先後輔佐曹丕、曹睿、曹芳三代帝王,甘於忍受別人的排擠為魏國南征北戰,在沉默中積蓄着自己的實力,最終誅殺曹爽勢力,為日後以晉代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而那些為人輕浮,意氣用事的人往往沒有好下場。關羽大意失荊州,是為什麼?是因為他沒有把諸葛亮的話聽進心裏,最後造成了自身的滅亡;關羽死了,為什麼張飛最後也被殺了?就是因為他意氣用事,被關羽之死衝昏了頭腦,不考慮下屬的感受下命令,最終被自己人害死;張飛一死,為什麼蜀國從此一蹶不振?因為劉備也沒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聽諸葛亮等人的勸告執意攻打吳國,最終,在破壞吳蜀兩國關係的同時還搭上了自己和蜀國七十五萬大軍的性命。像這種人,儘管勇猛過人,儘管智慧超羣,也不會成大器。

縱觀古今,成功之人,不一定要勇猛,也不一定要智慧超羣,但一定要沉得住氣,不與別人爭名奪利,不理睬別人的冷言冷語,時時刻刻記住要謙遜待人。但這樣還不夠,還要有一個合理的目標,並時時刻刻在低調的同時記住自己的目標並不斷地逼近這個目標。這才是成功之道。

《三國演義》可謂是元末明初最早的一批長篇小説,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又一個巔峯。這本小説給我們透露了三國時期動盪的政治局面的同時,也講述了亂世的成功之道,也告訴了我們待人的方式——不要驕橫,不要輕浮,要謙虛,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地走好追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這才是成功之道。

《三國演義》讀後感作文 篇6

在我的讀書生涯中,我的啟蒙書籍就是《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是我開始獲得讀書的樂趣。俗話説讀好書,好讀書。在這古代的小説的薰陶下我獲得了十分大的樂趣。

《三國演義》講述的是一件的發生在東漢末年的事,那時候羣雄並起,唯有曹操獲得了天子,奉天子以令諸侯。在人人都想獲得天子的情況下為什麼只有曹操獲得了天子呢?這個問題引起了我對《三國演義》的探索之情。

人人都説曹操是一個奸雄,我卻不這麼認為,我認為曹操是個真英雄,為什麼這樣説呢?因為奸是對忠來説的,而在那羣雄紛爭的年代裏誰奸、忠呢?從當時當地的人來説,對象是漢朝皇帝,是劉家。從當時當地漢朝的臣民説,對漢朝、對劉家不忠的是奸臣。但從整個歷史,從此時此地的人來説,一非漢朝臣民,二非漢帝近屬,硬給曹操戴上奸臣帽子,為漢獻帝喊冤,並不是沒有道理。但是,問題也不簡單,儘管過了多少朝代,甚至到了今天,還是有人對曹操奪取劉氏家族政權有意見,豈不可怪。

説怪,其實也不怪,其中還有個道理。

國家這一理念是近代才形成的,古代的人對國家的觀念並不那樣具體。政府比較具體的象徵是皇帝,有了皇帝,也就算有了政府了,既而也就會有統一的安定的局面。沒有皇帝,沒有政府,天下就大亂了。所以,在古代“忠君愛國”這四個字總是連用的。要愛國就得忠君,不忠君也就是不愛國,皇帝沒有了,也就失去了忠的對象,也就失去了和平、統一、安定的秩序。至於皇帝是什麼人,什麼樣子,那倒關係不大。重要的是要有一個統一的政府。所以曹操就是想讓全國統一,這偉大的理想就需要耍一點奸招這是肯定的。我就不相信劉備沒有耍過奸招,所以説曹操是奸雄是不科學的。

曹操掌握了漢獻帝這一重要人物,建立了政府,頒佈法令,也就適應了廣大人民要求統一、和平的願望,符合了時代要求。奉天子以令諸侯這一政策,造成了瓦解敵人的軍事優勢,壯大了力量,鞏固了統治。同時,也繼承了漢朝的政治遺產,利用了漢朝的政治機構和人才,逐步建立安定的秩序,頒佈法規,發展生產,得到人民的擁護。同樣,江東孫權這一家,雖然割據江南,卻還用漢朝官職,用這塊名號辦事。四川的劉備更是自稱漢朝宗室,用這名號來罵曹操是賣國賊。這幾家的宗旨其實是一樣的。直到曹丕稱帝以後,這兩家才先後稱帝。要説曹操挾漢帝就是奸臣,那麼,到過來,曹操不挾,還是會有人挾的。曹操用上這個名號,從公元196年到220xx年,幫助漢朝多延續了20xx年。要是曹操不挾,如他自己所説的,“正不知有幾人稱帝,幾人稱王。”中原地區的分裂的局面延長了,民不聊生。正因為人心思漢,所以漢朝這個名號還可以繼續利用,曹操一生不稱帝,到曹丕繼位,經過曹操二十多年的經營,內部鞏固了,另一面,蜀、吳一時也攻打不下來,才摘了舊名號,另起新名號。

就在我悟出了這一點以後,和我爸爸爭論,爸爸見我言之有理就説:“服了你啦!”這是我找到了看書與閲讀的快樂。

閲讀是可以令人快樂的,更是可以增加自己內心涵養的一種休閒,所以閲讀時我快樂,因為我悟出了閲讀的真諦。

《三國演義》讀後感作文 篇7

《三國演義》主要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至三國歸晉共經歷了五大時期,便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羣雄割據(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

書中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加上作者本身藉着歷史人物,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寫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楮、典韋下至因行間而貽笑千古的蔣幹,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

在此之中,我最欣賞的人非曹操莫數了。許攸評價他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只是在三國中為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狡猾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在幾年的東征西戰中,佔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民族都臣服於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幹的,魏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後來晉國才能統一天下,所以我認為他才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對於人才的求賢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賞的地方,曹操為了得到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據封建德行和門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標準,提出了“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這樣一來,擴大了人才來源的基礎,便於在全社會內得到更多由真才實幹而被埋沒的人才。於公元220xx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賢令》。曹操在令中一開始就總結歷史經驗,認為自古以來的開國皇帝和中興之君,沒有一個不是得到賢才與他共同來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賢才,又往往不出里巷,這絕不是機遇,而是當政的人求,訪得來的有鑑於此,曹操立足現實,指出現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賢最迫切的時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慮出身,幫他把那些出身貧賤而被埋沒的賢才發現和推舉出來,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後來,曹操於公元214和220xx年又下了兩道《求賢令》,反覆強調他在用人上“唯才是舉“的策略。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門和各級地方官吏在選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責備,即使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也受有關係,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經過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當時各地投奔到曹操門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將如雲,謀臣如雨的盛況。而且對於有才幹的人曹操還能做到不計前嫌,比如陳琳本來是袁紹的部下,曾經替袁紹起草檄文,罵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紹失敗後,陳琳歸降曹操。曹操問他説:“你從前為袁紹寫檄之,罵我一個人就可以了,為什麼要罵到我的祖宗三代?”陳琳連忙謝罪。曹操愛惜他的文才,不僅對他不處罪,還照樣任用他。

曹操的成功不僅因為他的傑出才能和善於招攬人才,還在於他有着豁達的胸襟和廣闊的胸懷。在赤壁的慘敗之後,曹操並未一籌莫展,而是笑着説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據“,並且三次大笑展現出他對待挫折的樂觀態度。曹操同時也是個很有文學情趣的人,喜歡作文賦詩,即使大戰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許多詩作都是樂府中的名篇。

關羽,這是給我留下的影響最深刻的將。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往投。又讀過《春秋》,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他的所作所為,值得我們學習。

我最喜歡的文臣是諸葛亮,他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有長有短。總之,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個個都是當之無愧的英雄,個個都值得我們去學習。

《三國演義》讀後感作文 篇8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着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着。《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相互鬥爭為主要描寫內容。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其中有庸主獻帝劉禪,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等等,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先説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

國家的統治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取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再説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他説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説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鼈。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三國演義》讀後感作文 篇9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是我百讀不厭的一本書。今天我給大家介紹的是我最喜愛的人物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生於181年,死於234年,享年54歲。諸葛亮一生匡扶漢室,輔佐劉備、劉禪成就霸業。真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想當初,劉備“三顧茅廬”,請得諸葛亮出山,開始了他恢復漢室的征程。諸葛亮一生很會用計謀,如:“火燒博望”、“火燒新野”、“火燒赤壁”、“空城計”等,一計連一計,計計讓人叫絕。諸葛亮一生為蜀國親率大軍南征北戰,“七擒孟獲”平定南方之亂;“六出祁山”北伐曹魏,最後積勞成疾病逝五丈原。你知道嗎?諸葛亮發明了木牛流馬為蜀國大軍運送糧食,發明了一次能發十支箭的諸葛連弩,還有傳遞信號的孔明燈。他還喜愛書法,擅長繪畫,精通音律,喜歡撫琴吟唱。各方面都那麼優秀,實在是太厲害啦!

我想他小時候學習功課的時候肯定很用心,要不怎麼會成為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大軍事家呢?“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我要向他學習這種可貴的精神!

《三國演義》讀後感作文 篇10

《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每個人多多少少有所瞭解。《三國演義》是一部波瀾壯闊的浩瀚詩篇,是一個激情飛揚的婉轉華章。讀之,蕩氣迴腸;品之,意猶未盡。一壺老酒,一部書籍,是一種快意的享受!

其實,這講述的是曹蜀吳間的古代戰爭,“領導人”可以説是“愛美人更愛江山”。劉備閥吳的經歷可見一斑。一次,劉備攻打東吳,東吳預感會遭受滅頂之災,便把在東吳的劉備的孫夫人作為一劑清涼之藥還給劉備。我想,劉備在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口裏中會有些許的哽咽,但是他是一國之君,是蜀國百姓的“領導人”,雖然心裏發怵,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公子多情,江山如畫,一個是自己的夫人,一個是偌大的領土,這在內心中該如何平衡?我想應該是理大於情。事實就是他沒有停止閥吳的步伐,雄獅百萬戰東吳。可惜的是他有點盲目自信,沒有聽軍師諸葛亮的話,最後被東吳新任大都督算計,最終兵敗。

就像現代打仗有參謀,古代打仗有軍師或者都督,領導人有領導人的“戰略領導力”,軍師各為其主,講究的是一個“智”字。諸葛亮是蜀國的軍師,是一個高深莫測的智者。而且諸葛亮極具創造性。赤壁之戰,因為曹軍水師不善於船上作戰,曹操聽人建議,把攻打吳蜀聯盟的戰船連在一起,穩如陸地。東吳大都督周瑜和劉備軍師諸葛亮比拼智力,各自在手上寫解決之計謀,結果兩人都寫了一個“火”字。那一刻,兩人有瞬間的惺惺相惜,但是周瑜心胸狹隘,容不得別人比自己強。這不,聽到諸葛亮可以“借東風”之後,他開始刁難諸葛亮。他以缺少弓箭為由,讓諸葛亮老在三天之內造十萬支箭。諸葛亮立下軍令狀,但他沒有老老實實造箭,而是開始了極具創造力的草船借箭。那日天有大霧,諸葛亮利用曹操多疑的特點,他讓眾多草船開到曹軍的領地附近,命令船上的軍師搖旗吶喊。曹操以為有敵軍來攻打己方,但是有大霧看不清,於是命令弓箭手射箭阻擋。諸葛亮閒坐船中,與魯肅開懷暢飲。他不一會兒讓船的另一面受箭,最終,諸葛亮“受”到了十萬多支箭,滿載而歸。

三國多交兵,受苦最深的其實還是老百姓。三國是一個充滿刀光劍影的時代,鐵馬冰河,折戟沉沙。戰爭爆發,有多少百姓陷入水深火熱?有多少家庭妻離子散?“讓世間和平,讓百姓安康”理應成為一句永遠的口號!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動亂的三國讓我們反思的是珍惜現在的和平,珍惜現在的舒適,愛中國,愛親人,為實現偉大中國夢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國演義》讀後感作文 篇11

《三國演義》這本書,剛剛看到他就對他情有獨鍾。已經看了他幾遍了,可還是百讀不厭。《三國演義》中的每一個故事對於我來説就是一次體驗,每一頁就是另一個世界。《三國演義》對於我來説就是一次奇妙的體驗。這也許就是我這麼愛讀三國演義的原因所在吧。

當我每看見一個又一個人物時,我都會興奮的在他名字加一個形容詞,比如:機智聰明的諸葛亮,勤奮好學的劉備,俠腸義膽的關羽,武功高深的趙雲,膽小怕事的劉禪,一代奸雄的曹操,多才多藝的周瑜……

其中不只是人物,其中的36個故事更是讓我陶醉不已:《草船借箭》,《火燒赤壁》,《三顧茅廬》,《孔明借東風》,《趙雲三進三出》,《孔明三氣周瑜》……

在其中我最喜歡的事例是《七步詩》,《七步詩》主要講述了的是,曹丕繼承曹操的王位後,對曹植的才智感到十分的嫉妒,並且又怕曹植奪走他的皇位。打算把曹植直接斬殺掉,可是後面他又想到,我和曹植是同父同母的兄弟,如果我直接斬殺他,可能會留下罵名。所以曹丕便然曹植在七步以內吟誦出一首詩。曹植便接機寫了一首詩用來諷刺曹植和曹丕兄弟之間的關係,可沒想這首詩卻因此流傳千古。

讀完了這個故事,讓我知道知道了兄弟是和睦相處的,不然就不會有好結果,所以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要和自己的兄弟,朋友不要發生矛盾。同時我也從這個故事中感受到曹植是一位有雄才大略,才華橫溢的詩人。不僅如此我還感受到曹丕的陰險狡詐,不敢和曹植光明正大的PK,而在背後搞一些小偷小摸。

雖然如此,可我在《三國演義》最喜歡的人物卻不是曹植,而是趙雲。

我喜歡趙雲的原因很簡單。一是因為他嘵勇善戰。就比如他三進三出曹營,想想曹營中至少也是有十萬多兵馬的吧,可是趙雲一個人卻三進三出曹營,無人能敵,雖然不能説是毫髮無損的出來,但至少沒有一個人能攔得住他。我覺得不是曹軍太弱,而是趙雲太厲害。二是膽識過人,還是拿三進三出這件事來講吧。你想想,十萬多人呀,多麼恐怖的數字,而趙雲卻敢在十萬多人中救一個和他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嬰兒,這是要多大的膽呀。三是因為他這個人非常耿直,就比如:劉備要伐孫權,劉備問他有何意見?他毫不猶豫的説“:我不贊同。”

所以説他比較耿直。而且這也再次證明他膽識過人,王上都已經想好的事他敢站出來反對。

這本書還有許多故事令人回味,也有很多人物令我們思考。《三國演義》是一部一讀就放不下的書。

《三國演義》讀後感作文 篇12

媽媽不止一次地在我面前囉嗦:“我國四大名著很有名,作為一箇中國人你一定要多看這一類的好書,為國中做準備……”而我,由於對長篇小説不感興趣,所以除了看過《鋼鐵是怎麼煉成的》以外,其他書基本上都“無一問津”。寒假期間,老媽終於“強迫”給我買了一本《三國演義》,並讓我看完後談談感想。

雖説厚厚的書讓我感覺內容太多了,但是當我看完“宴桃園豪傑三結義”之後,就迫不及待地往下看了,由於速度“過慢”,我花了六天才看完前六十回。最吸引我的當屬“用奇謀孔明借箭”這一回合。

在這一回閤中,上通天文,下通地理的諸葛亮在大霧中使曹營以為有敵軍來襲,不但讓對方水軍損失幾十萬支箭,還運用自己的計謀,成功挫敗了周瑜的謀害。他知道周瑜讓他借箭的真正目的是想迫害自己,為了保證雙方的利益,便運用自己的智慧,使得周瑜無話可説,只能甘拜下風。

而在我讀完後60回合之後,最令我佩服仍然是諸葛亮,因為在《武候彈琴退仲達》這一回閤中,諸葛亮在馬謖失守了街亭之後,諸葛亮竟能在如此的短的時間內運用“空城計”迷惑司馬懿,使其以為城內有軍隊而巧妙退敵。

其實這和諸葛亮對司馬懿的瞭解有關,因為他知道,司馬懿從來都是多疑的,對一些可能有陷阱的地方從不“跳進”去,這次,他也沒有聽從小兒子的建議,而是迅速撤軍,到最後知道了事情的原委,才後悔不已。

但是這跟諸葛亮的智慧還是分不開的,這:“空城計”如果諸葛亮沒有想出來,蜀軍亂作一團,就會被打的大敗。甚至亡國。而如果在魏軍15萬的軍馬中臉色突變,就會使司馬懿發現破綻,進而導致大敗。所以,諸葛亮的智慧以及沉着冷靜是能“嚇跑”對方的主要原因。

而書中其他一百多回合的故事我也不再一一列舉了。看不,媽媽叫我讀《三國演義》並不是沒有道理的啊!我現在只是看不慣看的太遲了。

《三國演義》讀後感作文 篇13

在《三國演義》中關羽過五關,斬六將,一把青龍偃月刀讓多少人聞風喪膽,劉備曾説:“關羽,身長九尺,須長兩尺;面如重棗,脣若塗膏;丹鳳眼,卧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一身霸氣使人見而躲之。在桃園三結義中身為老二。

在看桃園三結義三弟張飛被世人稱為勇者,一身都是膽。手持丈八蛇矛,英勇無比。最愛説的一句話是“我乃燕人張飛,誰敢與我大戰三百回合。”這句話表現出了張飛機智勇敢,善於挑戰自我。

劉備,張飛與關羽的大哥,為人豪氣,喜歡和天下豪傑為友,一次黃巾賊程遠志來犯,劉備領五百精鋭前去迎敵,左有云長,右有翼德,劉備罵道:“反國逆賊,何不早降。”程遠志怒火中燒,遣副將鄧茂去擊殺劉備,誰知,被張飛一矛刺進心窩,程遠志見鄧茂落馬,立即大怒騎馬自取張飛首級,關羽大刀飛舞,程遠志被殺得個措手不及,被劈成兩半,後人説:“英雄露穎在今朝,一試矛兮,一試刀。初出便將威力斬,三分好把姓名標。”

三國中我最喜歡周瑜,他火燒赤壁,令曹操數百萬大軍身亡,那天黑夜被火光照得通亮,非常壯觀。但被諸葛亮三氣而死,死前最後一句話是:“即生瑜,何生亮。”讓人感到周瑜死得很冤枉,死時才三十六歲。一位能文能武的人,被活生生的氣死。真悲哀。

在三國中一些是是非非告訴了我們很多道理,所以要多讀書多看報。

《三國演義》讀後感作文 篇14

這段時間,經過老師的推薦我讀了許多書籍,最令我難以忘懷的還是非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了。

《三國演義》這本書主要講了東漢末年直至漢末晉初這段時間曹魏、蜀漢和孫吳三個國家進行戰鬥。這本書的主人公是劉備,整本書以劉備為中心,寫了一系列關於他的種種事蹟。

在這本書中,寫了劉備打了許多勝戰,因此我非常佩服他。劉備也十分謙虛,就以《三顧茅廬》來説吧,他三訪諸葛亮,張飛因諸葛亮遲遲不出門見人都已經憤怒不已了,而劉備卻還是那麼冷靜地等待着諸葛亮。當然,關羽也很有個性,在張飛生氣時,他總是及時相勸,阻止張飛動怒。

在説説曹操吧。他在《三國演義》中雖然被稱為“奸雄”,但他對劉備説的話,劉備不入耳這件事情讓我知道了什麼叫做寬容大度。本來我一直以為曹操是一個待人很壞、很冷酷的人,但一讀到這裏時,我對他的看法完全變了。

讀完這本名著後,故事情節仍然在我的腦海中浮現。這個故事讓我知道了對於朋友要講義氣,不能因為對方的官位或身份的高低來判斷一個人的好壞。就像文中的關羽,他對故主忠誠,又因為鬥爭失敗投降,沒有半點兒想以陷害的方式擊倒對方,但在我的眼裏,他並沒有戰敗,因為他最後還是凱旋歸來,身上有一種可貴的,只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忠。

在《三國演義》中,我見識到了各種風格的人物,他們的性格和愛好雖然不同,但有一點永遠一樣,就是重情重義,正所謂“亂世世英雄”,他們就是情誼上最傑出的英雄。

《三國演義》讀後感作文 篇15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三國演義》,其中,令我最敬佩的人物要數諸葛亮了。

諸葛亮,字孔明,號稱卧龍先生。他自從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山門後,便與劉備共同商討國家大事,成為劉備的軍師。諸葛亮雄才大略,幫助劉備打了不少勝仗。其中,最精彩的要數諸葛亮草船借箭了。當時,周瑜一直很嫉恨諸葛亮比他高明,總是千方百計地想要謀害諸葛亮,於是便借請諸葛亮商量軍情,故意為難他,説:“現在軍中急缺十萬枝箭,請先生快快造來。”諸葛亮何等膽識,他毫不懼怕,反説:“三天,夠嗎?”周瑜萬萬沒想到諸葛亮會如此信口開河,心想死定了,趕忙説:“你立個軍令狀吧!倘若違反,軍法處置!”諸葛亮哈哈大笑,立下了軍令狀。

而後,諸葛亮向魯肅借了二十條船,每條船上安排了三十名士兵。前兩天按兵不動,到了第三天,江面上霧氣騰騰,大風東去,諸葛亮帶領船隊往曹營駛去。曹操害怕中埋伏,命令射箭抵擋。不一刻,草船被射滿了箭,滿載十萬多枝箭榮歸軍營。讀到這,我彷彿看到了周瑜目瞪口呆,但又心悦誠服的樣子。不由得暗暗讚歎諸葛先生的足智多謀。

《三國演義》不愧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她的文學魅力無時不在震撼着我。使我受益匪淺,建議大家都去讀一讀。

《三國演義》讀後感作文 篇16

《三國演義》是一部不可多的大作,在這裏智慧、權利、財富相互交錯,各路英雄紛紛招兵買馬,企圖在動盪的環境中佔得一席之地,統一中原。《三國演義》中人物栩栩如生,個性鮮明,每一事件的發生都不是偶然,反之都藴藏着玄機,無不展現着歷史更迭的蛛絲馬跡,是一部值得拜讀的書籍。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風流倜儻的曹植被逼含淚寫下七步詩,漢獻帝劉協自裁,曹丕登上了皇位這個寶座,曹氏家族首先建立了魏國。位於西川以劉備為首的漢室後裔建立蜀國,他們憑藉西川天險,加緊訓練,意圖攻取中原,直搗長安與洛陽,達到“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終極目標。而世代歷居江東的孫氏也憑藉江東水師和能人異士佔得一席之地,後稱王,建吳國,至此三足鼎立。但後來司馬家族主宰魏朝,司馬昭滅蜀,司馬炎廢魏帝建立晉朝,後又滅東吳,天下終歸司馬氏,結果令人唏噓。

書中故事情節完整,跌宕起伏,尤其是以劉備、曹操、孫權為主各守一方的人物故事情節描寫。在花費很長時間讀完此書後,我深深感知到人才和性格的重要性。

書中有很多足智多謀的人才,想必大家第一個脱口而出的就是諸葛亮,我也非常非常喜歡他的神機妙算,欣賞他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從書中你可以看到諸葛亮與周瑜合作的赤壁大戰,大敗曹操百萬大軍;你還可以看到他舌戰羣儒,與孫權一起達成孫劉同盟;你還可以看到他七擒孟獲,大展軍威;你當然還可以看到他七出祈山,出發時寫下流芳百世的《出師表》,只為完成劉備的託付。他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為觀止,連周瑜死前都不甘的發出“既生瑜,何生亮啊”,他是多麼難得的人才,試想沒有他又該是怎樣的一個局面。我還喜歡的另一個謀士便是荀彧,荀彧為曹操出過很多重要的戰略謀劃,如以兗州為基地、二虎競食和驅虎吞狼、迎漢獻帝往許都、開玄武湖練水軍等等,立有大功,曹操後來的發展才能逐漸壯大,如日中天。書中其它的謀士魯肅、程昱、司馬懿、鳳雛、陳宮等等都為他們所效忠的主人出謀劃策,取得一定得成效。説到武將人才那便是關羽、張飛、趙雲首當其衝了,他們英勇善戰,立下了不少功勞。還有呂布、馬超、黃忠、許褚等等,他們都不辱使命。由此可見,人才的重要性了,現如今,我國的發展也是越來越好了,十九大會議的召開更使我國進入新的時代,那麼需要的人才也會越來越多,人才能促進社會的進步,不斷地為人民謀福利,所以需要每個人努力起來,奮鬥起來,做一個有一技之長的人,為美好的生活錦上添花。

性格體現在忠言逆耳利於行。性格的成熟、完整能幫助一個人走的更遠。在赤壁之戰中,對於新來的龐統這個外人,曹操卻毫不猶豫地相信了他的“連環計”而面對另一個臣子對他的忠言,“若敵人用火攻,該怎麼辦?”曹操卻説:“現在這個季節,不會刮東南風,如果用火攻,那便是燒他們自己的營了”。這也怪不了曹操,他又不像孔明這個氣象專家能知風雨,但既然有人提了建議,曹操也應該有所警覺呀,不然也不會敗了。另外一次就是劉備在一片靠近水的樹林中安七百里連營,早有臣子向他提出建議,説敵人如果用火攻怎麼辦?但他沒有接受,致使後來真的被陸遜七百里火燒連營。所以,能否正確聽取他人的意見,性格的良好養成,往往決定着事情的最終成敗。培根説“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處於現在的我們能否培養優秀的性格,不向誘惑輕易妥協,不搖擺浮躁,不心胸狹隘,這也對我們的成長至關重要。

沒有一成不變的規律,要懂得學會適應,學會利用現有的資源去創造更好的優勢,才能披荊斬棘,所向無敵。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不盲目,不妥協,靜下心來,讀一本好書,讓你受益匪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uhougan/xiaoxue/8780r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