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讀後感 >高中生讀後感 >

讀後感高中1000字(通用14篇)

讀後感高中1000字(通用14篇)

讀後感高中1000字 篇1

《中國文化的命運》讀後感

讀後感高中1000字(通用14篇)

當我們在品味先秦的詩經和楚辭、漢代的詞賦、六朝的駢文、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明清時代的小説這些純藝術的上乘佳作時,當我們在欣賞仰韶的彩陶、良渚的玉器、殷商的青銅、漢代的石像、唐代的三彩、宋代的泥塑、元代的青花、明代的園林、清代的宮殿這些泛藝術的工藝精品時,我們不禁會感歎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其實文化本身是一個動態的概念,是一個歷史的發展過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徵和民族特徵,又具有時代特徵。在歷史性意義上,中國文化既包括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也包括中國文化傳統發生劇烈演變的近代文化與現代文化。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曆代存在過的種種物質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在長達兩千多年的中國封建社會裏,儒家思想一直在官方意識形態領域佔據着正統地位,對中國文化發生着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可以説,儒學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主流。

就在儒家領導下,兩千多年間,中國養成一種社會風尚,或民族精神。這種精神,分析言之,有兩點:一為向上之心強,一為相與之情厚。向上心,即不甘於錯誤的心,即是非之心,好善服善的心,要求公平合理的心,擁護正義的心,知恥要強的心……總之,於人生利害得失之外,更有向上一念者是;我們總稱之曰“人生向上”。從之則坦然泰然,怡然自得而殊不見其所得;違之則歉恨不安,彷彿若有所失而不見其所失。而一個人的生命,不只一個人而已,是有倫理關係。倫理關係,即是情誼關係,亦即是其相互間的一種義務關係。中

國自古就有“以孝治天下”之説,比國君為大宗子,稱地方官為父母,視一國如一大家庭。但知有君臣、官民相互間之倫理義務,而不認識國民與國家之團體關係--這是倫理社會給予政治的影響和變化。一般來説,文化傳統,即民族精神,是一種惰性力量。它制約這人們的思維方法,支配着人們的行為習俗,控制着人們的情感抒發,左右着人們的審美興趣,規定着人們的價值取向,懸臵着人們的靈魂歸宿。但也正因為如此,文化傳統便成了一種無聲的指令,凝聚的力量,集團的象徵。這也是人類歷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國,只有中國文化作為文化主體保留至今的原因。以傳統文化為立國之基的中國在世界上存在了長達五千年,對比在歷史上強盛一千多年的羅馬帝國,早已不復存在。從中國以往歷史證之其文化上同化他人之力最為強大。由其偉大的同化力,故能吸收若干鄰邦外族,而融成後來之廣大中華民族。

中國文化因外來文化之影響而起變化,以致根本動搖,皆只是近一百餘年之事而已。我們現在放眼去看,幾乎世界上完全是西方化的世界!中國自從明朝徐光啟翻譯《幾何原本》,李之藻翻譯》《談天》,西方化才輸到中國來。自此,中國便漸漸開始學習西方。可是,這時候全然沒有留意西洋這些東西並非憑空來的,卻有它們的來源。他們全然沒有留意此點,以為西洋那些東西好象一個瓜,我們僅將瓜蔓截斷,就可以搬過來!如此的輕輕一改變,不單這些東西搬不過來,並且使中國舊有的文化步驟也全亂了。

因此,對於這些外來文化,我們要拿來,更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自周孔以來數千年,“倫理情誼,人生向上”早於人

心深處大有啟發,今天。我們想要發揮中國長處,吸收外國的長處,必定要將向上的精神提振起來,將“齊心學好向上求進步”的口號,常常在心目間一刻不忘!

在世界未來,將是中國文化的復興!

讀後感高中1000字 篇2

《老人與海》讀後感

冰山運動之雄偉壯觀,是因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 --海明威

一部不足百頁的作品,卻能讓一代代人一讀再讀。我從那樸素、精確而又洋溢着濃郁生活氣息的描寫中,進入了老漁民桑提亞哥的晚年生活。我讀出了他的貧窮、淒涼,也讀出了他的倔強和不甘,同時,他雖已年老體衰,對生活卻仍保持那份固有的信心。他出海了,在經歷了一次次失敗後,他捕到了一條大得驚人的魚,這是他多少年來夢寐以求的事。經過了三天三夜的周旋,通過與大魚的殊死搏鬥,他在筋疲力盡的最後關頭,終於戰勝了大魚,把它綁到了自己的船舷上。在搏鬥的過程中,他心中一再出現一個念頭:"人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他曾這樣高喊着激勵着自己:"你儘可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然而,最終,他還是失敗了:在歸途中,飢餓的鯊魚接二連三地追上來,他拼盡全力,一條條地殺死這些掠奪者;老人回到岸邊,他帶回的只是一條巨大的魚骨,一條殘破的小船和一副疲憊不堪的軀體。他失敗了,但他內心的驕傲絲毫不受損傷。他英勇地失敗了,他是真正凱旋的英雄,一身傷痕則成了他非凡勇氣的見證。在小小的窩棚中老人安然入睡。他沒有失望,他沒有被打敗,睡夢中又要準備出海了,他夢見了獅子。

讀完這篇小説,我發現,老人的故事不僅象徵着人與自然的關係,而且象徵着整個人類堅不可摧的精神。在現實中,他雖然失敗了,但在精神上,他卻是勝利者,他那頑強搏擊的精神,展示了人的高貴和尊嚴。遍顧所有的人生,誰沒有經歷過失敗呢?哪怕再成功的人。失敗的原因可以不盡相同,但無論如何失敗總是一個讓你難以承受的打擊。關鍵是你會夢見"獅子"麼?你還會準備"出海"麼?再出海,你就會有勝利的希望。我想,這種險惡的人生環境和這種堅韌的人生態度,正是這部作品越來越吸引人的原因。 人生本來就是一種無止境的追求,至於最後是捕到一條完整的馬林魚,還是馬林魚的一幅空骨頭架子,這都是無所謂的,因為一個人的生命價值,已在那追捕馬林魚的過程中充分地體現了。曾經盡生命的能量,為自己的理想追求過、奮鬥過、的老人,不是一個真正的勝利者嗎?這樣的人生應該無怨無悔。

讀後感高中1000字 篇3

《駱駝祥子》講述的是舊中國北平城裏一個人力車伕祥子的悲劇故事。祥子來到城市,渴望以自己誠實的勞動,創造生活。他懷着買車的信念,拼命的賺錢,就像是一個旋轉的小陀螺。終於,祥子得到了夢寐以求的車,那輛車對於祥子來説,不知道是他磨破了多少雙鞋換來的。可是命運捉弄人,車接二連三的被人奪走,祥子的夢想之火一次次的熄滅。但祥子仍然不肯放棄,不斷的振作起來,再度奮鬥。在此,我不由地感動和憐憫了,對祥子那堅持不懈,為夢想而拼搏的那股韌勁而感動;對祥子被悲慘的命運所折磨,而只能無奈地沮喪和失望感到憐憫。這教育了我:要堅強的面對困難,失敗了靠自己站起。

之後在從與虎妞的結合到虎妞最終死去的期間,使祥子的心靈深受打擊。最終車賣了,虎妞死了,一切都化為了烏有,又如同剛開始般。一切的一切像用橡皮擦擦筆痕般,將一切都揮發了,只留下幾條深深的印痕。而在祥子心中,深深的印痕卻永遠烙下了。祥子從此對世界充滿了敵意,開始報復身邊的所有人。從前講義氣的祥子,如今卻開始欺騙自己的朋友、利用他們,把他們的一切都騙搶過來。他變得奸詐,甚至無恥。簡直變了一個人,偷搶拐騙,只要能拿到錢,他什麼都做得出。

看了這些,我心頭不禁得發酸、失望,還帶着絲絲怒火。失望的是祥子沒有堅持下去,最終被黑暗吞噬;憤怒的是以前那個老實憨厚的祥子如今卻做盡了一切傷天害理的事,他自這故事是一個悲劇,徹徹底底的悲劇。一個曾經勤勞堅忍,有着自己目標的人最後卻淪為了社會垃圾。從前的祥子善良淳樸,正直誠實,對生活有着像駱駝一般積極和堅韌。周圍的人都是做一日和尚,敲一日鍾,而祥子卻不安於現狀,他為了美好生活而努力,而奮鬥,他寧願冒着極大的風險去賺多一點的錢,來達到自己所想要的生活。他不斷地追求,追求成功,追求幸福。然而即使是這樣,也終究沒有改變他最後的悲慘結局。

也許這才是現實,殘酷、悲哀、無可奈何。理想和現實總是充滿了矛盾,它們往往不能調和,然而它們卻又同時存在。社會是現實的,它不會為了一個人的理想而改變,也不會是完美無瑕的。人們為了自己的理想不斷奮鬥,最終卻不一定能夠真正獲得成功。就像祥子一樣,他努力,就是為了尋求美好的生活,但是結局卻是那樣得悲慘。

對於駱駝祥子,我感到遺憾,感到惋惜,也感到無奈,但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從前的堅強,他的上進。然而他最終沒能戰勝自己,沒能戰勝社會,終究還是被打敗了。也許是因為社會的極度黑暗,也許是因為個人的因素。不管怎樣,環境對人的改變至多至少都起着不可忽視的作用。如果當時的社會治安好一點,祥子也許就能實現他的理想,也許就不會變成一具行屍走肉。人離不開社會,而社會又決定着人,如果無法處理好現實與理想、社會與自己的關係,很有可能就會失去原本的自我。

人是有思想的動物,應該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但是要因人而異,因社會而異。如果總是無法實現理想,那麼就有可能變成“祥子”,墮落、衰敗,厭惡生活。畢竟能夠一生都堅忍不拔的人是少數。追求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改變的過程,然而這一過程會很複雜,人很容易失去自我,失去自我就會迷失方向,甚至墮落。自己卻還是毫無悔意。

祥子的悲劇,是他所置身的社會生活環境的產物。在黑暗的社會中,人類的力量實在太渺小了。祥子多次想要憑自己來打敗命運,可是最後呢,卻使身心又一次的傷痕累累。祥子在一次次的痛苦中掙扎,越陷越深,他漸漸的被黑暗所扭曲、吞噬。以前有抱負且滿是骨氣的祥子,現在只有對錢的貪念而已。在社會的黑暗與金錢的誘惑下,祥子沒有了骨氣。“錢會把人引進惡劣的社會中去,把高尚的理想撇開,而甘心走入地獄中去。”

的確,祥子為了“生命”來爭取錢,而“生命”和“理想”中他選擇了“生命”,因為只有“生命”才是窮人唯一可以選擇的東西。那時窮人的命也許就像是棗核兒兩尖頭——幼小的時候能不餓死,萬幸;到老了能不餓死,很難。這時,才真正體會到:人的命運不完全由自己掌控。故事主人公祥子以堅韌的性格和執着的態度與生活展開搏鬥,可最終,命運仍不費吹灰之力的摧殘了祥子。

黑暗社會中,人性變得扭曲,人與人之間充滿着仇恨……

讀後感高中1000字 篇4

最近有這樣一本書,老師們把它列入必讀書目錄,家長們把它看成是教子課本,同學們把它奉為爭相傳閲的寶貝——它就是《哈佛家訓》。

其中例舉了一些神話傳説,也有一些偉人小時候的故事,更有一些在人們的眼中微不足道的平凡鏡頭都被記錄了下來,從而揭示出一個個深刻的道理。雖然,都是一頁紙的小事件,但是卻藴含着一個個巨大的“財富”。

當它在講述了“蘋果裏的五角星”時,我在想:蘋果怎能會有五角星呢?這個故事向我們敍述了小女孩詹妮和她爸爸的故事。詹妮回家告訴爸爸,蘋果裏有一顆星星時,爸爸不相信,詹妮拿出一把刀和一個蘋果,攔腰劈開,剛劈到一半,爸爸説:“切錯了!正確的切法是從頸部切到底部。”她沒有在意父親的話兒,她把切開的蘋果伸到父親面前。父親很驚訝,因為他從來沒有用這種方法切過蘋果。這個故事想告訴我們:“活在俗成的習慣之中,我們肯定錯過了許多意外的驚喜。”

當我讀完這篇文章後,我回想起:有時候我和媽媽之間也會有許許多多這樣的對話。每當我告訴她一些學校裏的新鮮事兒時,她總是説:知道了,這有什麼,不就是什麼什麼嗎?馬上就會説出一大堆兒的道理來教訓我一頓兒。於是我把這本

書送給媽媽,希望她也能有所收穫。

《哈佛家訓》既是我的良師益友,又是我和父母溝通的橋樑!

讀後感高中1000字 篇5

莎士比亞曾經説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營養品”?是啊,書籍裏藴藏着許多知識,其實,那些知識就是營養品,所以我們看了書,就等於吸收了許多營養品、曾長了許多知識。為了吸取“營養品”今年暑假,我看了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哈佛家訓》,其中,有一篇文章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下面就讓我來給你們分享一下我的學習成果吧!

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對年輕的夫婦,他們有兩個的孩子,當兩個孩子五歲時,父母決定給他們買一隻小狗,小狗抱回來之後,夫婦倆有聘請了一位馴獸師來訓練它。在第一次訓練開始之前,馴獸師問:“小狗的目標是什麼?”夫妻倆面面相覷、頗感意外,他們一臉迷惑的嘟囔着説:“一隻小狗還能有什麼目標?它的目標當然就是當一隻狗啦!”馴獸師極為嚴肅地搖了搖頭,説:“每隻小狗都得有一個目標,否則我們更本沒有辦法馴養它!”於是,他們回答説:“那就讓它成為孩子們的好夥伴吧!”在馴獸師精心的引導下,這隻小狗成功地訓練成孩子們的好朋友。夫妻倆開心極了!

是呀!讀了這個故事,我體會到了:人生是一次航行,唯有那些有目標的人,他們的到達才是自己的期望。沒有目標的人不過是在盲目跟從 —— 他們到達了,卻不會有任何收穫 —— 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到達那裏。沒有目標,我們將連一隻狗都不如。讓我們一起樹立起目標,向着成功前進!

讀後感高中1000字 篇6

這段時間,我讀了一本好書,名叫《哈佛家訓》。它為我講述了許許多多的小故事,每一篇故事雖然只有一小段,但是卻能讓人對它的哲理回味無窮。據介紹,這本書是美國家教教育孩子時的課本,它曾將許多人都送上成功之路。我對幾則小故事記憶猶新,它的哲理性也非常強:

《一條小麪包》講述了經濟大蕭條時期,一位富有的麪包師把城裏最窮的20個小孩召喚來,他們可以每天來拿一條麪包。除了小女孩格琳琴以外,所有的孩子都搶着想要得到最大的麪包,她總是默默地等其他孩子拿完,她才去拿最小的麪包。一天,她發現麪包中有幾枚嶄新發亮的硬幣,她本想還給麪包師,可麪包師説這是上帝的獎賞。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謙讓的心,有如宇宙中的天空,有如大地上的海洋和山——謙讓者因寬容而博大,因博大而有力。好爭的人,天將與之相爭;謙讓的人,天將與之相讓。

《我想擁有一座農場》講述了一個老師給同學們佈置了一篇作文,讓同學們寫將來的志願。一個男孩寫道:長大後,我想擁有自己的農場,在農場中央建造一棟佔地5000平方英尺的住宅。可是,這個偉大的志願卻被老師質疑。但是他並沒有放棄,最後,他終於成功了,他不是別人,正是美國著名的馬術師傑克·亞當斯。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當我們計劃人生的時候,往往會被他人的意志所左右,這是最大的不幸。人首先要具有為自己負責的膽識和勇氣,然後才可能為他人和大眾負責。假若連自己都無法把握,那麼,他只會一生被人擺佈。

看完這本書後,我的感觸有很多:人生如同一場夢,只要奮鬥過,人生就不會留下遺憾。要付出勇氣、真心、夢想、智慧,再加上汗水,就能擁有一個完美無瑕的人生。正如愛迪生所説:“天才等於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讓我們努力,朝自己的夢想進發吧!

讀後感高中1000字 篇7

這個暑假中,我讀了很多書但一本名叫《苦兒流浪記》的書讓我頗有感觸。

《苦兒流浪記》這本書的主人公是一個身世不明的棄兒——雷米,他被法國一家農户收養。雷米生性善良天真,在養母的呵護下過着貧窮卻寧靜的生活。有一天,兇惡的養父回來了,並把他賣給了身份神祕的流浪藝人。於是,雷米一路與動物為伴,靠賣藝謀生。新主人蒙冤入獄後,雷米遇到了一位好心的貴婦人,過上了一段豪華的遊艇生活。流浪藝人為培養他成為真正的藝人,把他領走了,他們又開始了流浪。在一個風雪之夜,除了卡比之外,耍雜團的動物全部慘遭狼食。無奈之下,主人只得帶着雷米去巴黎,但主人卻在路上不幸凍死。雷米被一家花農收養。之後,花農因一次天災,被送進了監獄,花農的孩子被送到了叔叔,姑姑家,雷米只好帶着卡比重新賣藝,途中遇到了以前在巴黎認識的意大利小孩——馬西亞,於是,他們一齊賣藝。當雷米明白自我身世後,尋親情急,誤入有黑社會嫌疑的假生父手中。最後,他在馬西亞的幫忙下最後找到了他的生母,原先她就是那位貴夫人。最終,雷米和花農的女兒結了婚。

從這個故事中,我看到了一個熱愛學習,孝順父母,勇敢,善良,天真的好孩子——雷米,忠誠的小狗卡比,從不打孩子的流浪藝人,兇惡的伽羅福,好心的貴婦人,有愛心的花農,雖然是啞巴但天真可愛,善解人意的麗絲……

讀了這篇故事,我十分敬佩雷米,因為他不懼苦難,和馬西亞倆人獨自用流浪賣藝來賺錢。我也很厭惡雷米的養父巴伯蘭,他一心想用雷米來換錢,之後因雷米的父母遲遲未來換錢,便賣給了流浪藝人,他太狠心太貪財了。我也很厭惡伽羅福,用大人和訓罵逼迫二十個孩子去賣藝給他賺錢。

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花農一家和米里根夫人,花農一家待人很好,在雷米生病時照顧他陪伴他,聽他唱歌,把雷米看成了自我的家人;而米里根夫人也把雷米看成了自我的親生兒子,無比關照他!

這就是《苦兒流浪記》,他讓我深有感觸,那麼這個暑假你看了些什麼呢?

讀後感高中1000字 篇8

讀完了《增廣賢文》這本書後,覺得它十分有好處。它不僅僅指導我們如何為人處世,還教導我們我們如何學習。例如:忠厚自有忠厚報,豪強必須受官刑和強中更有強中手,惡人終受惡人磨。從這兩句話中,我明白要誠懇待人,在取得好成績時不能驕傲自滿,要把為人處世放在第一位。又如:鈍鳥先飛,大器晚成;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不患老而無成,只怕幼而不學。這幾句告訴我們:要珍惜時光,認真學習,也要把學習放在首位。

我讀了《增廣賢文》,還覺得這是一本很好的書。不但讀起來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通俗易懂,而�夜適律動搞Γ以格言的形式講述了很多為人κ賴牡覽恚這本書被人們奉�“做人的準則,處世的法寶,交際的妙術,治家的祕訣”。

《增廣賢文》中的許多精闢的格言警句千百年來一向被人們廣為傳誦,這些格言警句都藴藏着前人豐富的智慧。比如:“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都表達了時光過得很快,使用再多的金錢也買不到的,告訴我們要珍惜時光;“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黑髮不知勤學早,轉眼便是白頭翁”告訴我們從小就要努力學習,不要白白浪費了寶貴的時光,以免將來後悔莫及,讀了這兩句,很容易就讓人想起南宋傑出的愛國將領---岳飛的名句“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再比如:“三思而行,再思可矣”告訴我做事前要想清楚三個問題:1、應不就應這樣做?2、這樣做對不對?3、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提醒我們不要魯莽行事、不要想怎樣樣就怎樣樣;君子之交淡以成,小人之交甘以壞”則告訴我們交朋友要志趣相投,不要交酒肉朋友;“寧可直中取,不向曲中求”告誡我們做人要光明磊落,不要偷偷摸摸、委曲求全。

讀後感高中1000字 篇9

這學期,語文老師組織我們讀了中華經典美文誦讀系列中的《增廣賢文》。這本書就像我的良師益友,循循善誘;又如春雨點點,滋潤着我的心田,讓我沐浴在經典的芬芳中。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恩”、“千經萬典,孝弟為先”讓我牢記要孝順自我的父母親。爸爸媽媽對我的關心是無微不至的,為了讓我健康幸福地成長,他們捨不得吃,捨不得穿。我也要為爸爸媽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衣、做飯;要懂得感恩,記住他們的生日;要好好學習,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

“枯木逢春猶再發,人無兩度再少年”、“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使我明白時光是多麼寶貴,它一去不復返。枯木到了春天還能再次發芽,但人卻不會有兩次少年時期,如果我們此刻不好好學習,到老什麼也沒學成,後悔也來不及了。所以我們從小就要珍惜時光,努力學習,做時光的主人。

“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寧可人負我,切莫我負人”、“再三須重事,第一莫欺心”,這些警句告訴我做人處事的原則:應當拿責備別人的心自責,拿寬恕自我的心寬恕別人;寧願讓別人辜負我,決不讓自我辜負別人;做事要再三思考謹慎對待,首先不要欺騙自我的良心。

讀完《增廣賢文》,我的感受更深了,從中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她啟迪着我的智慧,陶冶着我的情操。我願用《增廣賢文》來規範我的言行,做一個老師和父母都喜歡的好學生、好孩子。

讀後感高中1000字 篇10

寒假裏,老師向我推薦了一本書,【哈佛家訓】。這本書是美國的威廉·貝納德寫的。裏有品性——站立生命的基石,夢想——裝點歲月的風景,真愛——永恆不息的心跳,成功——奮鬥人生的酒杯,思維——通向真理的捷徑,心理——撫摸意念的手指,智慧——呈現一直的張力,創意——了無痕跡的匠心,勇氣——正真無謂的面對,覺悟——樸實無華的光芒。

其中,品性這一欄裏有這樣一篇文章【籬笆上的鐵釘】講的是一個脾氣很壞的小男孩,他的爸爸給他一袋釘子,告訴他,每次發脾氣或跟別人吵架以後,就在院子的籬笆上定一顆釘子。

第一天,男孩釘了37跟釘子。以後的日子裏,他慢慢學着控制自己的脾氣,每天釘的釘子逐漸減少了。他發現,控制自己的脾氣實際上比釘釘子要容易的多。

終於有一天,一根釘子沒有釘,他高興得把這件事告訴了爸爸。

爸爸説:“從今天以後,如果你一天沒有發脾氣,就可以從籬笆上拔掉一根釘子。”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了,最後,籬笆上的釘子被全部拔光了。

爸爸帶他來到籬笆邊,對他説:‘' 兒子,你做得很好,可是,看看籬笆上的釘孔吧,這些洞永遠也不可能恢復原來的樣子了。就像你和一個人吵架説了些難聽的話,你就會在他心裏留下一個傷口,想這個釘子洞一樣。“

插一把刀子在一個人的身體裏,再拔出來,傷口就難以癒合了。無論你怎麼道歉,傷口總是在那兒。要知道,身體上的傷口和心靈上的傷口一樣都難以恢復。

我的感受是,什麼事情都要樂觀的去看,這樣不會給自己找麻煩,也不會給別人的心靈帶來傷害。

讀後感高中1000字 篇11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我們每一個人,對於這個浩渺的世界而言,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如滄海一粟、沙漠一塵。然而,在這樣平凡的人生,我們也一樣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情。

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孫少平,他是一位對苦難有着深切的認識,對生活有着深遠的理解、對精神世界有着深刻追求的人。他經歷的是艱苦卓絕的人生奮鬥,然而在痛苦與磨礪中,他形成了一種對苦難的驕傲感、崇高感。我欣賞他對苦難的哲學,欽佩他對勞動認識、羨慕他對生活的理解。我想説,如果生活需要我們忍受痛苦,那麼我們一定要咬緊牙關堅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説過:“痛苦難道會白受麼?它應該是我們偉大!”什麼是平凡?那種迷失在平凡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於平庸、生活上安於現狀、行動上不思進取、碌碌無為,才是真正的平凡,這種平凡固然是我們不應該靠近的。而如今,我們生活在一個幸福的時代,沒有經受太多的苦難。然而我們的世界也是平凡的,但是隻要我們心懷夢想,並不懈追求,那麼即使平凡的人生終究也會卓爾不凡的!

在一些不滿平凡的人眼中,高貴顯赫的富翁是不平凡的,卻不知有些富翁的親人為了爭家產而勾心鬥角,他們最渴望的是平凡的幸福。有人説,明星們就是在走不平凡的路,他們星光閃閃、受粉絲們擁戴。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當他們的隱私被曝光時,他們是多麼的苦惱,多麼地想當一個平凡的人。況且他們在成為我們眼中不平凡人之前,又付出了多少心血!所謂: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鮮花背後澆灌的是鮮血和汗水。我們都是凡人,擁有的當然是平凡的人生,但是隻要我們擁有一顆勇於追求、敢於拼搏的心,那麼你同樣可以擁有精彩的生活和別人眼中不平凡的人生。

其實,平凡是因人而異的,只要心中嚮往平凡,你便會覺得平穩,不再那麼計較得失、在意寵辱。只要我們心懷理想、不言放棄,那麼在平凡的世界最終也會迎來不一樣的光芒。苦難與挫折只是個軀殼,真正廣闊的生活意義在於我們對生活理想所持的生生不息的虔誠與熱情中所體現的堅強信念。夢想使你迷醉,距離成了歡樂;追求使你充實,失敗和成功都是伴奏,幸福和痛苦都會是享受! 放飛夢想,奮力拼搏吧,世界等着你去改變,在平凡的世界裏塑造一個自信的自己!

讀後感高中1000字 篇12

《受戒》的故事發生在一個叫做庵趙莊的地方。“趙”,是因為莊上大都姓趙。叫做莊,但是人家住得很分散,那裏兩三家,那裏兩三家。“庵”,是因為有一個庵,庵叫菩提庵,而這個菩提庵在這個莊裏十分重要,因為這個地方出和尚。“就像有的地方出劁豬的,有的地方出織蓆子的,有的地方出箍桶的,有的地方出彈棉花的,有的地方出畫匠,有的地方出婊子”。在那裏,和尚算是一種職業。這個庵如此重要,卻被大家叫訛了,叫成了荸薺庵。這篇文章就寫了發生在荸薺庵的零碎瑣事,這些事全似信手拈來,全都平常之極。整篇文章沒有深奧的人生哲理;沒有轟轟烈烈、蕩氣迴腸的故事,沒有高大光輝的人物形象,卻處處充滿濃濃的鄉土氣息和人情味。

那裏的和尚,沒有僧人的苦行修持,也沒有出家人的清心寡慾,“他們吃肉不瞞人。年下也殺豬,殺豬就在大殿上”,“三師父仁渡一刀子下去,鮮紅的豬血就帶着很多沫子噴出來”,“能夠收租、放債”,“能夠賭錢、能夠有相好的,而且不止一個”,“不興做什麼早課、晚課,這三聲磬就全都代替了。然後,挑水,餵豬”,讓人看來有些離經叛道之感。但因為和尚在此地但是是種職業,所以這些實實在在的世俗人情與人間煙火讓讀者們看到了和尚們過的閒適的生活,看到了他們的與世無爭,率性隨意。

而本文的主角——小和尚明海,是個聰明好學,悟性高而多才,純樸又老實的一個孩子。他與同樣純樸善良、聰明伶俐的農村小女孩——英子之間的絲絲情愫,似乎構成了這篇文章的線索,但都淡得讓人把握不住。

在看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的腦子裏一向在回想着一部小時候看的電影,是林志穎主演的《旋風小子》,又叫做《笑林小子》。釋小龍演的那個小和尚,和那個古靈精怪的郝邵文,他們和明海一樣純真無邪,無所謂塵世如何,自有自我的歡樂。

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好像是和表哥一齊看的,那時候會去租VCD來看,五毛錢一張。之後我一遍又一遍樂此不疲地看這部電影,因為那時候電影頻道總會一遍又一遍樂此不疲地放這部電影。這部電影除了有郝邵文和釋小龍帶來的歡笑,還有包括林志穎他們帶來的關於少年時代的幻想——少林寺,打棒球,滑輪,開車,女朋友……

那時候的我還在上國小,每一天放學回家都會迫不及待地打開電視機——五點半的動畫城,六點的大風車,從來都不會錯過。藍皮鼠和大臉貓,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西遊記,哪吒……部部經典,時至今日提起仍然如數家珍。那時候的生活平淡但也不失精彩——紅領巾,升國旗,合唱賽,眼保健操……還有每個週末去少年宮上奧數班。那時候不會有什麼個性大的追求,所謂的理想似乎都在很遙遠的以後,也從來不會有應對塵世的辛勞之感。

讀着《受戒》就好像回到了那時候,看到了無拘無束的自我。

讀後感高中1000字 篇13

在我的印象中,和尚——守着孤燈寡影,清規嚴律,敲度一生,和尚的世界裏,萬物皆空。雖説落地生根,逢根生源,但何嘗不是如浮萍般漂浮於空暝之中,生於塵世之間,卻又苦苦追尋境界,是真忘我還是假忘我?真亦假時假亦真,吃齋唸佛,豈不是虛度光陰?

《受戒》並不是傾訴和尚苦行的載體,也不是道明受戒苦旅的讀本。明海已經出家四年了,使我不禁以為這唄世人推崇的名篇但是是和尚枯乏生活的絮絮唸叨。我懷着閒讀的情緒往下看,不知不覺被其中的字眼所吸引。恬靜閒適的村莊,樸實憨厚的村民,美麗純樸的英子,助人為樂的明子,構成了一幅最為和諧的景圖。

這是一個關於愛與美的故事,是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是孔子眼中的大同世界,是唐玄奘心中的極樂世界。在這個小小的村莊裏,我們看到的是一畝畝良田,一座座青山,一個個人家,而不是險惡的人心,利益薰心的村民。這兒有一座小小的寺廟,和尚不用受清規戒律,能夠喝酒吃肉,能夠娶妻生子,活似神仙。彷彿到此刻,我還能看到舟山的英子和明子,聽見山間英子優美的歌聲。村民之間相處融洽,而不是如今的近鄰不識;人們互相幫忙,而不是如今的冷眼旁觀別人的悲慘;人們之間無私奉獻,而不是如今的追名逐利。在那裏,我看到了人性,久違的人性之美,陌生的人性光輝。

其作者汪曾祺將這個感情故事譜寫得淋漓盡致。他的文字並不華麗,卻盡顯文致。他的語言美,但不是矯飾。他寫的感情純,乾淨的如溪水一般,並不像外國多數作家那樣露骨,明子與英子並沒有經歷什麼風吹雨打,卻讓人刻骨銘心。他們的感情不像是張愛玲説的,經得起挫折卻經不起平凡。他們的故事是那些在一齊以及不在一齊的時光,他們的故事在我們的眼裏,在他們的心裏。那份淡淡的卻又濃厚的愛,沉澱在文中的每個字裏,在那小舟上方昇華。

再看此刻,人與人之間隔着一層紗,彼此看不清,識不透。再看社會,處處宣傳構造和諧社會,但是食物毒加工,貪官污吏,打砸搶燒的現象屢見不鮮。社會不和諧,是人心亂啊!正如韓寒所説,社會不和諧就是兩種人給鬧的,一種是吃不飽餓的,一種是吃飽撐的。人人都在道和諧,但還有多少人不明白和諧也是需要從身邊做起的道理。政府時時倡導和諧,人民盼着和諧。政府出台政策,是靠人民去構造和諧的,強有力的宏觀調控,只能盡微薄之力,真正的力量在於人民。和諧也是一種人性美。

讀後感高中1000字 篇14

後來作者抽出去一部歷史小説《不周山》(後更名為《補天》),遂成現在的14部。這些小説反映了五四前後中國社會被壓迫者的痛苦生活和悲慘命運。以下介紹《吶喊》的內容。在《吶喊》自序中,作者回顧了自己的人生經歷,其中反應了作者思想發展的過程和從事文藝活動的目的和態度。同時也説明了這些小説的由來和起名的原由。作者從學洋務、學醫、走科學救國之路,到推崇文藝,把文藝做為改變國民精神的武器,表現了他愛國主義思想的發展和求索救國救民道路的精神歷程。本篇對於瞭解作者的生平、思想、理解本集小説的內涵,及意藴均有極大的參考價值。在寫作上,本篇自序文筆清新老到,周密流暢,震人心魄又引人入勝,讀之使人慾罷不能。其語言風格充溢着魯迅獨特的個性,具有極強的藝術魅力。

《吶喊》所給我的第一個印象便是痛心。書中各色人物的遭遇使我感到了心靈深處的深深的絞痛。至少與我們所熟知的當今社會比起來,那些活生生的人們所經歷的痛苦是我們難以想象的。

革命,是十月圍城的背景,在革命的道路上,一位位戰士犧牲的場景歷歷在目,他們有的懷揣夢想,和孫中山先生“醫治”中國人腐朽的心靈;有的雖不知道自己做的是國家大事,但為了報答恩情,他們義無反顧的走向了革命這條不歸路。他們的作用和魯迅是相同的。他們吶喊,希望腐朽的中國人站起來説不;他們犧牲,為了新中國更美好的明天。一切的一切,文人和武士都是為了兩個字——國家。

“吃人”是狂人日記中的一個關鍵詞。主人公認定這個世界是一個吃人的社會,他勇敢發出挑戰,相信將來的社會容不下吃人的人,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心聲。十月圍城中的李少白就像是其中的主人公。他教書,教給學生先進的西方思想,創立《中國日報》,帶領學生上街發報紙,搞遊行,告訴人們封建的君主專制需要改革,中國人民需要一個新的中國。

然而,麻痺的中國人沒有覺悟,吃人的社會在繼續蔓延。在這樣的社會中,滋生出一種叫做看客的一羣人,他們更加可怕,不但數目龐大,而且人數增長極快。他們不動手殺人,用的只是一雙眼睛和一張嘴。

在觀看日本人殘害中國人時,中國洋留學生在笑,他們是一羣看客;在看到八大義士在奮力脱險時,他們圍成一個圈,指手畫腳,似乎這不是一場拯救中國的行動,而是一場“精彩絕倫”的功夫表演。

作者通過狂人的敍述,揭露了中國社會幾千年的文明史,實質上是一部吃人的歷史;披着“仁義道德”外衣的封建家庭制度和封建禮教,其本質是吃人。同時,作者發出“救救孩子”的呼聲,呼籲人民覺悟起來,推翻封建制度。

標籤: 讀後感 高中 通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uhougan/gaozhong/qmdvz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