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讀後感 >讀後感 >

馬説讀後感500字

馬説讀後感500字

馬説讀後感

馬説讀後感500字

最近我們學習了韓愈的《馬説》這篇文章,這是一篇有感而發,託物寓意的散文,表達了作者自己得不到重用的憤懣,也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敗。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一個有才能的人出生貧賤會引起誰的注意、欣賞、重用呢?滿腹詩書卻沒有舞台施展,還有什麼能比這更令人惋惜的呢?拼搏過後好不容易取得一些好成績,卻不曾想:能在這種環境下取得那麼好的成績,就憑他的意志將來定有大的作為,而是膚淺的認為:在那種環境下取得那麼好的成績是多麼艱難,定是竭盡其能了。“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自己不識材硬説別人沒有才,看來伯樂真是難遇呀!真的等到成就顯著時人們才恍悟過來:這人不簡單,是個人才。時間雖然證實了真的有才,但生命還剩幾朝啊!

一些古代的文學大儒如:杜荀鶴、蘇軾、韓愈等都因被埋沒而憤懣、傷感、憂鬱過。社會在他們的腳下畫了一個圈,限制了活動範圍,卻永遠不能在他們頭上戴個金箍限制思想,所以他們的不滿都發泄在了文章中,留給了當今人們見證歷史的證據。現如今21世紀了,國家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了,機會也多了,當然“伯樂”也多了,我們只要抓住恰當的機遇,展示自己的特長和優點,自然就有伯樂欣賞你,為祖國貢獻的機會也多了。

馬説讀後感二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題記

今天,在語文課本上學了《馬説》,鑑別千里馬,靠的是伯樂的慧眼,而我們生活中呢?是否也要靠自己的一雙“慧眼”呢?

我認為生活中需要。

生活中,勤奮刻苦的人不計其數,但懂得賞識他人的卻少之又少。能幹的人知道:勤勞可以換來報酬。殊不知,懂得賞識他人的人,能夠得到比報酬更多的東西。

學會賞識,你便擁有一種能力。伯樂的眼睛不是天的生的,而是後天煉就的。學會賞識,你需要深思熟慮。一旦“看走眼”,輕易用人,後果將是非常嚴重的。秦二世錯用趙高,結果官逼民反……只有考慮周全,才能得到真正的人才,劉備當年為什麼獨具慧眼看中諸葛亮而不惜三顧茅廬?正是因為他看中了諸葛亮過人的才智、敏鋭的政治頭腦以及超強的分析能力。

學會賞識,會影響甚至改變你的一生,懂得賞識別人,就如同自己得到了成功的祕訣。漢武帝慧眼識別英雄,結果衞青、霍去病都在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劉邦識人有方,結果張良、蕭何等一批人才成了他的開國功臣。可見,學會賞識,對人有多大的影響!

學會賞識,猶如干旱的田地迎來了久別的甘霖;學會賞識,猶如在人生殿堂裏添上了一顆璀璨的明珠……

伯樂的眼睛,其實就是會識別、賞識。借你一雙慧眼,去學會賞識別人吧!

馬説讀後感三

今天,我讀了我國唐宋文學八大家之一韓愈寫的《馬説》這篇文章,讀得即認真又仔細。

《馬説》這篇文章寫的是刻畫出一匹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千里馬”因為得不到“伯樂”的發掘,又因為“食馬者”用不適當的方法去飼養和對待這匹“千里馬”,從而導致了“千里馬”被埋沒。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把自己當作“千里馬”,把發掘他的“伯樂”當作是“伯樂”,把愚妄淺薄的統治者比作是“食馬者”,在最後,食馬者還因不懂的是別“千里馬“而感歎:”“其真不知馬也”中可以看出“愚妄的統治者的昏庸無能而把有才能的人流失。此文直接地闡述了封建社會中人才被埋沒的原因,對統治者有眼不識英雄和摧殘人才的現象進行了猛烈的抨擊,對於不識人才,埋沒、摧殘人才的行為發出了強烈的譴責。這篇文章巧妙的運用了比喻手法。將韓愈本人比做“千里馬”;將中用韓愈的人比作“伯樂”。

在現實生活中,人才需要學會表現自己。我們需要“伯樂”,但我們更要學會自己去找“伯樂”。只要有真本事就應該展現出來。

社會給了人才一個施展本能的舞台,創造了一個公平、公正、自由的人才競爭社會,讓每一個人靠真才實學贏得社會地位。最重要的就是靠自己,如果你是“千里馬”,如果你確實有才,那麼你就應該展示自己的風采,讓“伯樂”發現你。

這就引發我們深思。在愈加強烈的社會競爭中,怎樣才能立於不敗之地?除了必須的才能以外,我們必須要進取、必須要自主、必須要堅強、必須要爭取一切機會。如果甘於做個平凡人,那縱然有成萬雙手託舉你,你仍然只是個平凡的人。振奮起來,抓住機會,真正能夠拯救你的人只有你自己而已。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是珍珠總會發亮的,只要付出自己的努力,哪怕是沙子也會發出耀眼的光芒的。

標籤: 讀後感 馬説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uhougan/duhou/yn0p4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