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讀後感 >讀後感 >

吳寶吉散文集《流動的思緒》讀後感

吳寶吉散文集《流動的思緒》讀後感

編者按:《流動的思緒》是著名作家吳寶吉的散文集,下面我們來看看作者的讀後感吧!

吳寶吉散文集《流動的思緒》讀後感

讀吳寶吉的散文,需要慢慢細品文中的內在情感,如果視線走馬觀花,最多隻能觀賞他的文字之美,卻不可能領略其內在思維的深度,真實的生命體驗,和對大自然以潑墨的語境渲染散文藝術對讀者驚現的語言魅力。

我覺得,散文的確需要最基本的真實性。散文不像詩歌、小説,允許你虛構一些偽真實的情節,讓我們認知它的真實性。其實,無論什麼文體,我都很討厭“假真實”的文本佔去我們寶貴的讀書時間。好在我的身邊,還有一位寫實的散文作家——吳寶吉。

最近,我在網上讀到他的一篇散文《鶴舞扎龍》,讀其文入其神,這篇散文讓我重新想起那首歌——《一個真實的故事》。於是我打開手機,在網上搜到了20xx年前朱哲琴的原唱:“走過那片蘆葦坡,你可曾聽説,有一個女孩,她曾經來過……走過那片蘆葦坡,你可曾記得,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聽着這首老歌,讀着吳寶吉的散文《鶴舞扎龍》,我的眼圈開始潮濕。

《鶴舞扎龍》,其實就是重温一個真實的故事。它讓我再次認識了扎龍這個地方,還有那片蘆葦坡,那裏曾經有個養鶴的女孩,她叫徐秀娟。她自幼受父親的薰陶,十幾歲就開始學着養鶴。後來她自費考入東北林業大學動物系學習深造。因家境不裕,為了支付學費,曾四次偷偷賣血。畢業後,應邀到江蘇鹽城,指導那裏的鳥類保護工作,並組織建立了丹頂鶴冬季飼養場。1987年9月16日,她為了尋找一隻飛失的白天鵝,不幸沉入復堆河底,以身殉職,年僅23歲。

讀吳寶吉的散文,我總是不知不覺的被他的真情實感而俘虜。他的語言描述能讓人意會臨場時空畫面的感受,“消息傳來,扎龍驚呆了……誰都不願相信這樣一個嚴酷的事實:我國第一位馴鶴姑娘,聰睿勤勞的小娟,永遠不會醒來了。”接着他舒緩一下內心的壓抑,以詩人的情懷,從悲憫中獨立出來,這畢竟是往事,“那時候,我彷彿聽到南國的那片灘塗上,善良的老鄉們在秋風裏悲切地呼喚着她的名字,彷彿看到高爽的星空裏,一羽潔白的仙鶴在振翅高翔,鮮紅的丹頂閃耀着寶石般的光芒。”這種詩一樣的寄語,讓犧牲在鳥類保護工作崗位上的徐秀娟,靈魂得到更好的安逸。時空的鏡頭無論推遠還是拉近,那些為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獻出自己生命的人們,永遠都是我們的敬仰。吳寶吉的這篇散文以他自己獨到的視角和心智(或説是一個作家的良知),對生活和生命現象作出理解和詮釋。

吳寶吉這樣好的散文真的很多。我最近重讀他的文集《流動的思緒》,更集中地感受了一位作家歷經幾十年的人生沉澱,親情之間的悲歡離合以及行遊之後的創作視野。包括文集裏的《清明祭》,都是一個作家不可泯滅的心智。清明來臨,他獨坐窗前,看“清明的雨,下得總是讓人憂傷。你看,天地間那一片淅淅瀝瀝。這樣的日子,似乎很適合去懷念,懷念離去的人,懷念此生再也看不到的人,懷念那個曾帶給你温暖的人。”這一連串的懷念,其實,都是每一個對於清明來臨之時,選擇一種懷念的可能。作家吳寶吉,他的懷念,選擇了他已故的姥姥。他孩童時印象中的姥姥,讓他重新激活了人世間不可磨滅的感傷。姥姥讓他學戲,想桎梏他外出與小夥伴們的玩耍。他與姥姥童年時暗中鬥智的失敗,竟然悄悄弄壞了姥姥的收音機。姥姥是個盲人,她唯一的心愛不響了,心情鬱悶是可想而知的。他知道自己做錯了事,想自己修復,又修不好,直到父親接他回去,才把姥姥的收音機修好。姥姥開心的笑容,讓他後悔極了。不久,姥姥因一場大恙,從此陰陽相隔。唯有年年清明,他選擇對姥姥的緬懷。文章雖短,但這段真實的故事,是一種親情之間,只是一紙陰陽之隔的內在情感的昇華。許多散文作家,千篇一律地寫親情是怎樣的無私奉獻,而吳寶吉的《清明祭》,他回憶的故事是不一樣的情感交叉,是對人世間親情關係的理解,包括這本文集中的《女人的能量》,他對身邊女人的理解和對妻子的理解,讓人讀後產生相同的意會。特別是《女人的能量》,最值得推薦大夥一讀。

散文的真實性,是散文文體具有其生命存活價值的論題,還有許多方面,也值得我們探討。吳寶吉的這本散文集恰好給我們從另一個側面去對這個論題作一番解讀。

吳寶吉的散文題材涉獵廣泛,既有小家小愛,也有大愛無疆,比如《女人的能量》和《玉樹!你是幸福吉祥的格桑花》。吳寶吉和我有一點相投,喜歡回憶過去,心懷謙卑,無論是苦澀或甘醇。他的人生不會沉淪於往日成功時那掌聲和鮮花的簇擁之中。吳寶吉是個很低調的人,他不喜歡張揚,他的嗜好很多,比如畫畫,攝影,旅遊,有的時候,還喜歡和幾個對勁的哥們聚一起喝酒。

其實,吳寶吉這些年成就不菲,無論是新聞作品,還是文學作品,他拿到的獎項可以糊上一面牆。即使這些成功曾讓他欣喜若狂過,或讓他如痴如醉地享受過,他對這些發黃的榮譽,只是高興一下便罷,他覺得那都是浮雲。

吳寶吉也是吉林市唯一在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畢業的新聞學專科生。他本身就是一位資深的記者,在他多本散文集裏,你都能隱隱約約地感受到,一個新聞工作者習慣性的文本結尾的痕跡。他主要是想告訴你他筆下故事真實的結尾,他是記者出身,他確實不想讓讀者猜的太累,這不算瑕疵。

細品吳寶吉的散文,一個突出的印象是,他無疑有他自己的心靈世界。這個心靈世界很美很美,它與卑俗邪惡絕緣,但又並非簡單的棄絕所謂塵世。實際上他對人世和自然間一切純淨美好的東西都充滿着愛。這愛,也同樣真摯純美。

吳寶吉的散文都有他自己啟迪心智的感悟,思路沉潛而又開闊,纖小而又豐饒,將生活的細節上升到哲思的意藴,確有詩畫之美。可以説,從具體到深刻、從尋常到不尋常,往往能驗證一個散文作家那種富於詩質和哲思的品性。這本身就是一種良好的寫作心態,主觀與客觀互映互照的逸美境界。這時候,他的感覺和詞語也變得十分獨特。如“我突發奇想,怎麼會有這樣彎彎曲曲的溪澗,纏綿地圍繞着蒼翠的山崖?怎麼會有這樣青青秀秀的丘壑,緊密地偎依着青綠的流水?我竟懷疑自己是否在縹緲和朦朧的夢裏了,輕輕地揉了揉眼睛,又放下雙手,拍擊着竹筏兩側的溪水,如夢的如醉的幻覺才漸漸消失,分明感到這是白晝的遊程,而且還深深地領悟了,山和水本來就應該是擁抱在一起的情侶。(《天下美景九曲溪》)”吳寶吉有自己獨到的視角,捕獲身邊的任何景緻或事物,使其文本更見其人性的豐富和細膩。再如,“鹼蓬草聽從季節的召喚,卻不拘泥於灘塗的固守。它每一年追隨、海浪的蹤跡,當灘塗以每年數十米的速度向大海延伸時,鹼蓬草也亦步亦趨將嫣紅的身影搖曳于波濤邊沿。沒有人播種耕耘,也沒有人刻意呵護,這些看似脆弱的生命卻堅韌得令人歎為觀止。我想,人們喜歡鹼蓬草,應該不僅因為它是視覺上的‘紅地毯’,更在於它是鮮活的,耀眼的,是一種生命的奇蹟。(《紅海灘印象》)”

作者對江南,特別對浙江的古鎮西塘和四川的九寨頗有親睞與鍾愛,他那唯美的散文語境讀之令人感動。“錯落有致的低矮建築,層層疊疊的馬頭牆,弧形優美的觀音兜,臨河而建的小築,細長的石板路,隨處可見的拱橋慢悠搖擺的木船,這就是西塘給我的印象。”“鳥瞰全鎮,薄霧似紗,兩岸風牆高聳,瓦屋倒影。傍晚,夕陽斜照,漁舟唱晚,燈火閃耀,酒香飄溢,整座水鄉古鎮似詩如畫。(《古鎮西塘:淡淡的水墨清香》)”還有“白日陽光下的諾日朗瀑布,多姿多彩,景色迷人。而當夜幕降臨,皓月當空,清輝如練,諾日朗瀑布更有一番令人沉醉的詩情畫意了。聆聽着瀑布的嘩嘩水流聲,和夜裏莫名的一些小蟲的叫聲,再仰望懸掛在天空上的一輪如鈎新月,山風徐徐拂面而來,渾身涼爽舒適,身置如此佳境,已使人完全忘卻了人世間的一切煩憂,飄飄然欲羽化登仙了……(《九寨歸來不看水》)”生命與自然,風景與詩畫,在作家的內心合理的交融,我覺得近乎靈魂的感受已不僅止於對古鎮西塘和九寨的本身,而對世間凡屬真情摯愛、純淨而極富人性關愛事物的體現。其間包含的理想與追求,對人生靜美的嚮往,成為作者心目中的主線。這種世外互補的生活對於吳寶吉而言,並不是“幸福地逃避都市的喧囂……”

《流動的思緒》很大氣,很情感,很穩健,很耐讀。其大氣中藴有質樸的情感,穩健中也有細膩。他的筆下,大氣絕不是空泛高調的同義語,而是一個關東漢子、散文作家、資深記者的深沉責任感。這部散文集對於遼西南、遼河三角洲及四川九寨溝的原生態景物的描寫,也是在“去蔽、澄明、敞亮加本真”形成的一種特色寫作。細描本真的畫中風景,這一點恰好也表現出作者自己對散文創作的一種態度和理解。這和他喜歡攝影一樣,同樣能夠表現出他瞬間取景於天地之間,非常靈性的捕獲。我喜歡這種畫面真實的渲染風格。

因為,作者抓住了一批能夠表現異鄉特點的景物來描寫,大海、蘆葦蕩、荷塘、鷗鳥、九寨溝的水、古鎮西塘、九曲溪等等,這些散文意象描寫,全都和作者的為人有關,實誠、淡定。吳寶吉的散文作品,我用一句話概括:芙蓉出清水,自然不雕琢。這種原生態的美,讓人讀後流連忘返。合上這部散文集,我真想和他一起去盤錦,一起感受作家筆下的遼西南,看看遼河兩岸,那浩蕩的蘆葦。

作者|靜川

公眾號|咱們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uhougan/duhou/v46xy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