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讀後感 >讀後感 >

百年孤獨讀後感1000字左右

百年孤獨讀後感1000字左右

當閲讀百年孤獨的時候我們能夠體會到作者當時的情感,無論是書中的文筆還是相關的背景,都能夠表現作者所處的環境。以下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百年孤獨讀後感1000字左右”,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百年孤獨讀後感1000字左右

百年孤獨讀後感1000字左右(一)

“多年之後,面對行刑隊,奧雷里亞諾·布恩地亞上校將會回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我始終都記得這樣一段短小卻深刻的句子,在小説的開篇帶着我們走入一個魔幻現實主義世界的未來、過去和現在的三個時間層面,龐雜紛擾,眼花繚亂。

“加西亞·馬爾克斯以小説作品創建了一個自己的世界,一個濃縮的宇宙,其中喧囂紛亂卻又生動可信的現實,映射了一片大陸及其人民的富足與貧困”。這是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給《百年孤獨》的頒獎詞。《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鉅著”。

《百年孤獨》通過革命軍總司令奧雷里亞諾·布恩地亞上校一家七代人的經歷,描述了整個家族百年的興衰、榮辱、愛恨、福禍和文化與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孤獨。當第七代繼承人被螞蟻吃掉時,他的父親終於破譯出了吉普賽人梅爾基亞德斯的手稿。手稿卷首的題詞是:“家族中的第一個人將被綁在樹上,家族中的最後一個人將被螞蟻吃掉。”這手稿記載的正是布恩迪亞家族的歷史。在他譯完最後一章的瞬間,一場突如其來的颶風把整個兒馬孔多鎮颳走,從此這個村鎮就永遠地消失了。

像七代人循環往復使用同一個名字一樣,循環出現的情節與敍述,整個馬孔多被嚴密的包裹成一個環形廢墟。然而,每個人的內心都是孤獨的,沒有一刻感受過家庭的温暖,這個家族實際上是分散的,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儘管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獨特的辦法抵抗孤獨,參加革命,反覆做手工活,沉迷情慾,讀書翻譯……卻始終無法找到一種有效的辦法把分散的力量統一起來,逃不過家庭分崩離析的命運。這個家只是一個家,一個房子,一個載體,而不是一個給人以心靈安慰和温暖的港灣。除了貫穿全文的靈魂人物烏爾蘇拉,所有的人都不懂得愛與被愛,他們的所作所為只是為了填滿自己的空虛和私慾,以致終身活在執拗與孤獨中。

這個不可思議的奇蹟和最純粹的現實交錯的生活之中,就是一部哥倫比亞乃至拉丁美洲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實,那血淋淋的現實和荒誕不經的傳説,最深刻的人性和最令人震驚的情感。這之中始終浸淫着的孤獨感,是整個苦難的拉丁美洲被排斥在現代文明世界進程之外的憤懣和抗議,又是拉美大陸獨特的生命力和生存狀態的認知和渴望走出孤獨的倔強。這不僅僅是敍述一個家族,更是對一個民族的自我反省。

作家是在用一顆悲愴的心靈,去尋找拉美迷失的温暖的精神家園。如同我們現在,在高樓林立,速度多元的時代,我們失去了方向,陷入了百年孤獨。越發感覺到一種冷漠在蔓延,侵蝕着我們脆弱而敏感的心,愛與美好,成了奢侈的字眼。

然而真正的孤獨,不是寂寞、無助等淺顯的意義,是停留在人內心的冷淡。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孤獨,無論是我們出生、成長、相愛還是成功失敗,直到最後的最後,猶如影子一樣存在,時不時地出來提醒你一下它的存在。孤獨的存在,提醒我們珍惜眼前,督促我們體驗人生,讓我們在成功的時候可以清醒,在失敗的時候淡然一笑。

抬頭仰望星空吧,去審視自己,去認知社會,去擁抱他人,向陽而生吧!

百年孤獨讀後感1000字左右(二)

讀第一遍的時候,我被完全雷同的姓名,無數的倒敍、插敍給弄暈了,根本不解其義;讀第二遍的時候,我把七代人進行了排列,終於使書中的人物對號入座;讀第三遍的時候,我連同《百年孤獨》所處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身世進行了瞭解,於是,我被深深地震憾了,為作者,為書本,為拉丁美洲。我在孤獨中體會其中的孤獨,並飽受折磨。為了排遣孤獨,我不斷地向我的朋友推薦《百年孤獨》,分享孤獨,理解孤獨。

孤獨是可怕的。自十九世紀中期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一個多世紀,拉丁美洲幾乎都處在軍人獨裁政權的統治下。政客們的虛偽,統治者們的殘忍,民眾的盲從和愚昧,拉丁美洲百年的歷程不斷重複着怪圈,不是前進,而是徘徊。在《百年孤獨》獲得諾貝爾獎的時候,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在接受專訪時對孤獨的解釋意味深長:孤獨就是不團結。作者著書的目的是希望拉丁美洲的民眾要團結起來,走向文明,走向開放,走向繁榮。

孤獨是自閉的。《百年孤獨》描述的是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亞家族的一部興衰史,其脈絡就是自閉到開放,開放到繁榮;再由開放到自閉,自閉到毀滅。馬貢多文明的創始人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與妻子烏蘇拉以非凡的膽識和開放的精神,開創了馬貢多的繁榮。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曾向妻子抱怨説:“世界上正在發生不可思議的事情,咱們旁邊,就在河流對岸,已有許多各式各樣神奇的機器,可咱們仍在這兒像蠢驢一樣過日子。”因為馬貢多隱沒在寬廣的沼澤地中,與世隔絕。他決心要開闢出一條道路,把馬貢多與外界的偉大發明連接起來。可惜的是,他卻被家人綁在一棵大樹上,幾十年後才在那棵樹上死去。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死了,連同馬貢多的文明。之後的幾代人,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幾乎如出一轍的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孤獨、苦悶、猜忌,導致了馬貢多狹隘、落後、保守直至沒落。於是,書中結尾是:那個長豬尾巴的男孩,也就是布恩迪亞家族的第七代繼承人,他剛出生就被一羣螞蟻吃掉。

孤獨是需要反省的。讀完書本,掩卷深思。《百年孤獨》的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著書的涵義無疑是深遠的:他是要通過布恩地亞家族7代人充滿神祕色彩的坎坷經歷來反映哥倫比亞乃至拉丁美洲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實,要求讀者思考造成馬貢多百年孤獨的原因,從而去尋找擺脱命運擺弄的正確途徑。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無論是文章架構,還是內容選擇;無論是敍述方式;還是表現手法;無論是典故引用,還是故事編排,無不採用其極,令人匪夷所思。內容龐雜,人物眾多,情節曲折離奇,再加上神話故事、宗教典故、民間傳説以及作家獨創的從未來的角度來回憶過去的新穎倒敍手法等等,可謂是眼花繚亂。作者的匠心獨運,文章的跌蕩起伏,儼然是對讀者最大挑釁。在不可思議的奇蹟中,在現實交錯的生活中,在血淋淋的現實中,在荒誕不經的傳説中,使讀者體會到最深刻的人性和最令人震驚的情感,進而理解孤獨的本義,理解《百年孤獨》的奇特。

孤獨是需要摒棄的。“變現實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是魔幻現實主義創作原則。對照《百年孤獨》的現實與背景,我們不難發現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由此,我們想起了晚清政府閉關鎖國以至慘遭蹂躪的結局和新中國改革開放而重新崛起的歷程。《百年孤獨》的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在完成鉅著後曾有一個夙願:希望一百年孤獨的歷史永遠消失並再也不會出現。但願,作者的苦心和夙願夢想成真。

百年孤獨讀後感1000字左右(三)

一部拉丁美洲血淚史,一部魔幻主義開山之作,一部被博爾赫斯譽為比《堂吉訶德》更能體現西班牙浪漫主義色彩的鴻篇鉅製。加西亞·馬爾克斯,將他用想象力構建的名叫馬孔多的奇特小鎮鮮活地呈在人們面前,從一個家族傳奇色彩的興衰史映射出穿透了人類從洪荒到繁榮從愚昧到文明都永遠無法抹去的烙印,孤獨。

家族中整整七代幾十名成員,卻循環往復只用五個名字命名,循環往復地做着相同的事情打發孤獨,時間,永遠在這個家族中轉着圈,一切不過是重複的輪迴。每天做兩條金魚的奧雷連諾上校,做滿二十五條又放回坩鍋中溶化從頭開始做;把自己終日關在房中縫製殮衣,縫了拆,拆了縫直到死去的阿瑪蘭塔;躲在房間中足不出户研究吉卜賽預言家梅爾加德斯的手稿直到老死的霍·阿卡迪奧第二……

他們內心中充滿了無限的孤獨感無法排遣以至於不得不離羣索居,如果不選擇死亡,便只能尋找排遣各種孤獨的方法,然而從他們每個人的經歷來看,帶來的孤獨感卻不盡相同,我無法完全揣測他們內心所遭受的苦楚與冷遇,不甘與絕望,這既同我的年齡與經歷有關,更與某種不忍有關,我不忍去細細品嚐這一份份透骨穿心的孤獨,任何一個能品嚐完這些孤獨的人,必定憂鬱至極,相反地,任何一個沒有掙扎於如此生活摧殘中的人,是無法體會這種失落感的,這也是這部書不能被很多年輕人所能看懂的原因。

愛情,於這個家族更是難以想象的奢侈品,他們或許有過短暫的衝動,或許有過傾心的告白,卻皆被命運的鐵腕扼死,他們的愛得不到自由,只能埋葬到苦悶的土壤中,等待情慾的慢慢枯萎、腐爛,最後全都變成心理極度變態的人。到最後一代侄子與姑姑的不正當戀愛,終於得嘗所願幸福廝守,卻產下了預示家族滅亡的符號,帶有豬尾巴的孩子,這個孩子隨即被螞蟻羣吞噬,最終隨着第六代奧雷良諾·布恩迪亞破譯了梅爾加德斯對這個家族滅亡的預言,“家族中的第一個人將被綁在樹上,家族中的最後一個人將被螞蟻吃掉。”一陣平地而起的颶風到來,將整個馬孔多鎮從地球上颳走,家族也宣告了滅亡。至此閲畢,彷彿感覺時間在這一刻戛然而止,抱書凝神,心猶不甘,久久無法抽離,彷彿一切,皆是時間開的一個大大的玩笑。輪迴、循環、宿命,你所能讀到的,都是時間調皮的影子。

一百年,一個家族的興衰道路,鋪陳着一顆顆流淌着苦痛淚水卻堅強如一的心靈,若能讀懂,輕輕拾起,摩挲,傾聽它們柔軟的訴説,那一刻你能感覺,人類歷史天空中不滅的孤獨光環,是無比的美麗,那是窮通天地、震爍古今的悽美,是在毀滅世界的大洪災之後,諾亞方舟上的倖存者眼中所呈現的接天引地的綺麗彩虹。

孤獨,便是永恆呈現的形態。

百年孤獨讀後感1000字左右(四)

《百年孤獨》,作為為馬爾克斯贏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成名作,它無異是一本不容錯過的精彩小説。不少人分析這部作品,説它反映了拉丁美洲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實等等。我只能作為讀者,去講述這部小説中最令我記憶深刻的,兩位迥然不同的女性。

“烏爾蘇拉象丈夫一樣勤勞。她是一個嚴肅、活躍和矮小的女人,意志堅強,大概一輩子都沒唱過歌,每天從黎明到深夜,四處都有她的蹤影,到處都能聽到她那漿過的荷蘭亞麻布裙子輕微的沙沙聲。”

比起那個無比經典的開頭,我想這句話要顯得平凡的多,因此通常不被人所注意,這是這本書中出現的第一句正面描述烏爾蘇拉的話語。正像書中所描述的那樣,烏爾蘇拉這樣一位看似平凡的女人,她的勤勞和堅強是她身上最為耀眼的閃光點。她是一位妻子,一位母親。無論是她的丈夫為怪異的學術痴狂之時,亦或是發現她的子孫陷入了怪誕的命運之中,她都不懈地與命運抗爭着。試圖讓困境得以扭轉,讓人與人之間多一絲聯繫,統一起分散的力量。

儘管最後這種嘗試仍以失敗告終,而她的晚年也在由眼疾帶來的模糊黑暗和過於長久的歲月所致的逐漸衍生的的孤獨感中度過。但她的熱情堅強,在一堆性格孤僻怪異的族人中顯得尤為珍貴難得。而由她所操持的,幾代人同堂而居的生活,也一度是《百年孤獨》中最為幸福美好的場景。

阿瑪蘭塔·布恩迪亞,烏爾蘇拉的小女兒,這位面容嬌俏的少女愛上了鋼琴技師皮埃特羅。嫉妒使她不惜一再破壞表親麗貝卡與他的婚姻,直到無意中毒死了哥哥的妻子,年幼而賢淑的蕾梅黛絲。強烈的悔意與仇恨交織,扭曲了她的心理。她與皮埃特羅交往,但卻又拒絕與他結婚,使得皮埃特羅為此自殺。出於悔恨,她故意燒傷一隻手,終生用黑色繃帶纏起來,決心永不嫁人。但內心的孤獨、苦悶讓她難以忍受,甚至和剛剛成年的侄兒廝混,即便如此她始終無法擺脱內心的孤獨。她把自己終日關在房中縫製殮衣,縫了拆,拆了縫,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

對布恩地亞家族來説,孤獨是一種通病。或許即使不存在皮埃特羅,阿瑪蘭塔的結局並不會有多大差別。在不斷重複的命運裏,皮埃特羅是一個起點,讓阿瑪蘭塔告別了少女的活潑純真。她一生都在渴望愛情,同時一生都在排斥愛情。在這種矛盾的煎熬中,度過了自己的一生。

烏爾蘇拉和布恩迪亞經歷,可以説是《百年孤獨》中,本恩迪亞家族命運的影射,註定與無法擺脱的孤獨相伴而老。小説中的魔幻色彩,使得家族的經歷被冠以“命運”一説。但實際上許多事物的轉變是有跡可尋的:出於人性的貪婪、嫉妒,挑起了戰爭,引發了死亡;由於人與人之間的冷漠,個人逐漸變得孤僻而與羣體失去聯繫,因而使得這個家族七代人始終徘徊在這種孤獨中度過了漫長的一百年。

願像結尾的寓言所説的那樣,此後不會再有這樣一個家族,要揹負百年的孤獨。

百年孤獨讀後感1000字左右(五)

《百年孤獨》被稱為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作。這部小説內容複雜人物眾多情節離奇手法新穎。作者馬爾克斯在書中溶匯了南美洲特有的五彩繽紛的文化。他通過描寫小鎮馬孔多的產生、興盛到衰落、消亡表現了拉丁美洲令人驚異的瘋狂歷史。小説以“彙集了不可思議的奇蹟和最純粹的現實生活”榮獲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

《百年孤獨》的敍事結構不同一般馬爾克斯採用了連環、環環相套、循環往復的敍事結構來展現小鎮馬孔多的歷史。彷彿一個循環向上的氣流。這種環環相套的結構恰如其分地表現了小説的一個主題:人的孤獨、封閉以及由孤獨封閉而造成的落後、消亡。作者對“孤獨”這一具有民族特性的問題作了深刻的揭示。

小説描寫的布恩蒂亞家族一代一代“他們儘管相貌各異膚色不同脾性、個子各有差異但從他們的眼神中一眼便可辨認出那種這一家族特有的、絕對不會弄錯的孤獨眼神。”每個人都無法逃脱被孤獨所折磨的命運。烏蘇娜在宂長的雨季中漫漫腐爛。阿瑪蘭塔一刻不停地縫自己和自己仇視了一生的女人——雷貝卡的裹屍布。雷貝卡足不出户瘋瘋癲癲地過了後半生。青年時激進熱血的奧雷良諾上校晚年開始在自己的實驗室裏做起了金屬金魚但是他每做到二十條就熔掉他們重做。這象徵着他父親所開創的馬貢多乃至整個拉美的近代史從一開始就陷入了循環的怪圈中。

讓我印象很深的還有霍·布恩蒂亞第二和奧雷良諾第二這對孿生兄弟。繼承了父輩的名字卻表現出了完全相反的性格——霍·布恩蒂亞第二像奧雷良諾上校那樣深沉而奧雷良諾第二則像霍·布恩蒂亞那樣不羈——以至於烏蘇娜常常懷疑他們是否是在幼年時交換了名字。難道名字一定要和性格一樣嗎?這是一個深深的諷刺。而最後兩兄弟死去時又搞錯了墓穴彷彿這樣才是正確的歸屬。這個家族的循環的命運再一次顯露了出來。

然而依然有人逃脱了這個命運那就是俏姑娘蕾麥戴絲。她長得漂亮但這漂亮並沒有讓她淪為男人的玩物;她接受了所有的命運因此命運沒有愚弄她。她會滿不在乎的穿着寬大的袍子在家裏走來走去即使有男人在屋頂偷看她洗澡她的態度也不卑不亢。最後作者給她安排了一個近乎神話的結局——她牽着白色的牀單飄向天空。白色的牀單也許象徵着高尚的靈魂。她擺脱了布恩蒂亞家族的孤獨而莫名其妙的“昇天”恐怕是寓意如此美麗而又純潔的聖女在現實世界的塵世間是不存在的。

這是一部描寫家族的小説和中國的《紅樓夢》有些相似。但是形似而神不似。《紅樓夢》的矛盾來自於家族內部是封建的等級制度毀了大觀園;而《百年孤獨》的矛盾來自外部科技、政治、戰爭、商業一次又一次地衝擊着馬貢多小鎮

本來馬貢多是個幸福的村莊“至今還沒死過人”是他們驕傲的宣言。然後隨着政治的介入鎮長的出現兩黨派的鬥爭都讓這個和平的小鎮漸漸變質:士兵為非作歹學生嚮往戰場。而壟斷資本主義的進入又讓小鎮得到了虛偽的繁華並且迅速地在這泡沫經濟中衰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uhougan/duhou/mr6w4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