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讀後感 >讀後感 >

《偷書賊》讀後感

《偷書賊》讀後感

故事以一個死神的視角講述了發生在戰亂年代的小人物身上的故事。從戰爭的開始,到戰爭的高峯。主人公從十歲到十四歲,由童年到少女。親情,友情,朦朧的愛情,生離,死別,恐懼,歡樂,交雜而來。在死神的娓娓道來中,人性的美好與罪惡緩緩展開。

《偷書賊》讀後感

在戰爭的年代裏,命運悲苦的微小人物無處不在。無論是主人公還是一筆帶過的人物,都會有一個故事讓你流淚。比如,小偷頭子阿瑟.伯格,他告訴莉塞爾他要搬到科隆去了。我本以為他找到了更好的地方生活,死神的敍述卻不動聲色:他蹲在科隆的街頭,懷裏抱着剛嚥氣的妹妹,兜裏裝着兩個偷來的蘋果。文中對他的背景交代不多,可就是這樣一個人物,他背後又隱藏了多少悲苦呢。如果不是休伯曼夫婦,莉塞爾的結局也很有可能是餓死街頭。漢斯.休伯曼收養了莉塞爾,這算不了什麼。但他可以把猶太人馬克斯收藏在地下室長達2年。

倘若在你的國家也發生戰爭,你也會有像他們一樣的勇氣嚒。整個社會都陷入了狂熱,你還能分清是非嗎?同情之心很多人都有,但能付諸行動的寥寥無幾,更勿説對被冠以敵人稱號的人施以援手。為了你的憐憫之心,被人視為賣國賊,遭到周圍所有人的唾棄甚至有性命之憂,你還有勇氣冒着以上的種種,為你的憐憫付諸行動嗎?在納粹德國,難道真的所有人都如此痛恨猶太人嗎?還是他們只是麻木的跟從,為了不讓自己覺得自己不是一個異類,而對無辜的陌生人施以迫害。因為漢斯夫婦信仰的不是什麼真理,或者道德,而是愛。他們只是單純的愛別人,認為每個人都有平等的權利。此等思想,如我國古代聖賢孔子的思想不是不謀而合嗎?可是,這種思想,卻演變成了個人極端崇拜。納粹德國不正是因為對希特勒的極端崇拜,盲目地服從,才做出如此駭人聽聞的惡行嗎?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可以,許多人卻以為:有,便足矣。他們給了自己很多理由,做了很多違背良心的事情,時間長了,良心為何物,也就忘了。對他者的愛,才應該是團結這個社會的紐帶,而不是對一個虛無名稱的愛。但是,現在恰恰是對一個名秤的愛在聯繫這個社會,這種愛是多麼的虛無,而它產生的也只有恨,對他者的愛倒成了虛妄。電視上總是有很多為某地捐款獻愛心的晚會,可是這種晚會只是一種形式,除了能收到錢,對培養愛心一點意義也沒有。愛應該是自發的,而不應該是號召的。我們這個社會,自發的只有憤怒,鋪天蓋地的憤怒。但是,憤怒又何嘗不是因為對身邊親人的愛?

在我們國家,連我們自己都覺得,我們的素質,準確的説是平均素質,比不上別的發達國家。但是從外國的文學作品或者影視作品可以發現,在國外,甚至是港台,是不存在“素質低下”的説法的。對於那些我們認為素質低下的行為,他們腦海中浮現的言語是不可理喻,就算是不可理喻,他們也從來沒有用一個公認的道德制度來衡量別人。衡量別人行為的標準只有法律。而令他們自覺遵守的不是嚴厲的刑罰,而是他們自己心中的底線。東方的因果報應,西方的地獄天堂,其實都一樣。那些無法在法律上體現的標準,都只是適合於約束自己而非他人。在我們現在的環境裏,遇到讓人覺得錯誤的行為的時候,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責怪他們,卻不是自省。倘若每個人都能嚴於律己,而不是想到因為別人的小過錯而對自己的小過錯心安理得,我想,我們國家的很多現象會銷聲匿跡。

在故事中,無論講述的是哪個人物,卻總是沒有離開“書”這一條線索。猶太人,或是小女孩,在他們彷徨無助的時候,給他們最大幫助的不是麪包,不是恩人,而是書中給他們的信仰,是書中給他們的愛。或者應該説,是書讓他們喚醒了自己心中的愛。

標籤: 讀後感 偷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uhougan/duhou/lnq36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