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讀後感 >讀後感 >

《艾青詩選》優秀讀後感5篇600字

《艾青詩選》優秀讀後感5篇600字

《艾青詩選》是近代詩人艾青的詩歌選集,艾青的詩歌裏面包涵着五四運動進取精神和戰鬥精神,該詩歌集創作於1979年。即使是在現在社會裏,艾青的詩歌對人們仍舊有着獨特的意義,希望以下的讀後感對您有所幫助。

《艾青詩選》優秀讀後感5篇600字

《艾青詩選》讀後感一

礁石

一個浪,一個浪

無休止地撲過來

每一個浪都在它腳下

被打成碎沫、散開……

它的臉上和身上

象刀砍過的一樣

但它依然站在那裏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礁石,在許多人的心目中,都是醜陋的,令人厭惡的,它使海岸線崎嶇不平,船隻難以接近,哪有金色沙灘那樣温柔迷人?如果它淹沒在海水中,就成為暗礁,會對航行的船隻造成更大的威脅。但是在詩人艾青的筆下,礁石卻被塑造成一座英雄的雕像了。首先,詩人描寫了礁石與海浪的矛盾和鬥爭。注意,發起進攻,企圖毀滅礁石的是海浪,它們一個又一個,“無休止地撲過來”。這樣,礁石給我們的感覺就是一個正面的形象了。而且,兇惡的海浪一次次歸於失敗,“被打成碎沫,散開”,敗逃“在它腳下”,這樣一來,礁石就成為一個勝利者,它的形象更顯得高大起來了。

下一步,詩人就開始進一步“雕塑”這位勝利者的英雄形象了。詩人是這樣寫的:先勾勒出它的臉、它的身體,勾勒出一座雕像的輪廓。下一步,像特寫一樣,突出它身上和臉上像被刀砍過無數次一樣,到處都是傷痕,這就與海浪殘酷無情的迫害聯繫起來了。最後再描寫礁石的動作和表情,詩人只突出了三個動詞:“站”在那裏,“含”着微笑,“看”着海洋……這是怎樣地鎮定從容,怎樣地正氣凜然啊!

可見礁石是一切被壓迫民族、一切被壓迫人民抗擊舊世界舊勢力的力量的象徵。詩人把他對生活的獨到思考熔鑄於“礁石”這一象徵性的形象之中,使礁石人格化,所以在讀的時候,應該超然於物外,想得更深遠。的確,象徵手法的運用,使這首詩言有盡而意無窮! 以微笑的方式生活,無論你遇到多大的困難與挫折,無論是一個人還是一個民族。這是《礁石》給我們的最深刻的啟示!

《艾青詩選》讀後感二

當黎明穿上了白衣

紫藍的林子與林子之間

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

綠的草原,

綠的草原,草原上流着

新鮮的乳液似的煙……

啊,當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時候,

田野是多麼新鮮!

看,

微黃的燈光,

正在電杆上顫慄它的最後的時間。

看!

1932年1月25日,由巴黎到馬賽的路上

《當黎明穿上了白衣》這首詩,充滿了詩人對於光的崇敬。這首詩寫於1932年1月25日由巴黎到馬賽的路上,當時詩人才22歲。這首詩是寫黎明時田野上的景色及自己的感受。

詩從一開始,就把讀者帶進了遼闊而美麗的景色中去。“紫藍的林子”、“青灰的山坡”、“綠的草原”,色彩豐富而鮮明。構成這一美麗圖畫的原因,不僅在於詩人精心地選擇了三個色彩鮮明的詞:“紫藍的”、“青灰的”、“綠的”,而更在於詩人在詩句上的精心安排。“紫藍的林子與林子之間,/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綠的草原,綠的草原……”這有層次的詩句,把畫面有層次地展開了,詩句的層次和畫面的層次極為和諧。而且好像是隨着詩人的眼光,一層一層展開的,自然而貼切。

這幾句詩已夠精彩了,但更精彩的還在後面。

“綠的草原,草原上流着/——新鮮的乳液似的煙……”

前面幾句都是靜的描寫:林子、山坡、草原。而這一句,作了動的描寫:“草原上流着……的煙……”使整個畫面活了起來。靜與動的巧妙刻劃,使成詩人卓越詩藝的奧祕之一——詩人在許多詩中,都特別注意靜與動的結合。

而對於草原上流着的煙,詩人是這樣寫的:“——新鮮的乳液似的煙……”這把黎明時的田野景色進一步描繪出來了。黎明時,空氣是新鮮的,四周那麼安靜,這煙也是新鮮的。這種感覺極為準確。“乳液似的”,把煙的清新、流動感、質感以及煙之美描繪出來了,而且可看可觸摸。以“乳液”來形容煙,可謂精妙絕倫!

面對這樣美麗的景色,詩人自己好像再也忍不住了,要發出感慨。第二段的頭兩句,即詩人直抒胸臆:“啊,當黎明穿上白衣的時候,/田野是多麼新鮮!”

這兩句詩,是對上面所描景色的總括,也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這兩句詩,是詩人直呼而出的,直率,毫無掩飾。是不是太直白了?不是。這兩句詩正加重了詩人對黎明時田野景色的崇敬之情,是忍耐不住由衷而發的。

詩寫到這裏,下面該怎樣寫呢?讀者是很難揣測的。黎明時田野很美,令人感慨,似乎可以結束了,也不失為一首好詩。但詩人的感覺還有更深沉的一層。

“看,/微黃的燈光,/正在電杆上顫慄它的最後的時間。/看!”

這也是黎明時的景色,但已不僅是景色,而有了更深刻的哲理性的含意。燈光,在夜裏是輝煌的,為田野照明,為行人指路。但當黎明到來的時候,燈光已黯然失色了。黎明,以它遼闊的、無所不至的、清新的光,照向田野,使田野的美清晰地呈現出來。燈光,與黎明之光無法比擬,也無法抵擋。燈光顯得窘迫,無論燈光怎樣“掙扎”,怎樣不願“讓位”,但已無濟於事。

這裏,可以説有幾層意思:

一、以燈光來襯托黎明的力量,黎明的博大壯美,進一步刻劃出詩人對黎明的讚美。

二、儘管燈光在夜裏也不失為一個輝煌者,但在燈光照耀下,不可能使人看到田野上那樣美麗的景色。只有黎明到來的時候,才能使人看到。

三、更深一層的意思是,黎明象徵着一種新的力量,一種有着博大胸懷的力量。而燈光,象徵着一種衰弱的力量。衰弱的力量無論如何擋不住強大力量的腳步。

兩個“看”字:前一個“看”字,是引起讀者注意,而後一個“看”字,則是一種感歎,份量很重,似乎有斬釘截鐵之力。這兩個“看”字,同是一個字,但在不同的位置,則有了不同的作用和份量。可見,詩人在用這兩個“看”字時,是經過認真思考的。寫詩最忌重複,但這兩個“看”字“重複”得好!

這首詩,是寫黎明時田野的景色,無論是從構思上,還是從詞句的選擇上,以及深切的含意上,都可以説是上乘之作。這是由於:詩人不僅對這景色有着深切的感受,還有着把握能力和表現能力。觀察之細微,表現之準確,更使人驚歎。

讀了這首詩,不由不使讀者感到,詩人對於黎明——對於光,是怎樣地崇敬,怎樣地充滿了赤子之情……

當黎明穿上白衣的時候,詩人陶醉了,詩人感歎不已……

結尾句“微黃的燈光,/正在電杆上顫慄它的最後的時間”,藴含深刻的哲理,“黎明”象徵新生的力量,“燈光”象徵衰落的力量,舊事物是無論如何也抵擋不住新事物的腳步的。

《艾青詩選》讀後感三

手推車

在黃河流過的地域

在無數的枯乾了的河底

手推車

以唯一的輪子

發出使陰暗的天穹痙攣的尖音

穿過寒冷與靜寂

從這一個山腳

到那一個山腳

徹響着

北國人民的悲哀

在冰雪凝凍的日子

在貧窮的小村與小村之間

手推車

以單獨的輪子

刻畫在灰黃土層上的深深的轍跡

穿過廣闊與荒漠

從這一條路

到那一條路

交織着

北國人民的悲哀

1938年初

1938年初,詩人從陰冷的武漢來到了戰火日漸逼近的黃河岸邊,寫下了近十首質樸而凝重的小詩,《手推車》是其中的一首。這首詩只有短短的二十行,勾勒出一個真實的令人為之心碎的情境。全詩沒有一個多餘的字,每一個準確而沉重的詞語都藴含着歷史的、苦難的真實感,它們如手推車那沉沉的獨輪輾壓在讀者的心靈上。

《艾青詩選》讀後感四

我愛這土地

假如我是一隻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着的土地,

這永遠洶湧着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颳着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温柔的黎明……

——然後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裏面。

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這是一首廣泛傳誦的抒情名篇,詩中詩人化身為一隻“鳥”,“用嘶啞的喉嚨歌唱”,歌唱我們這個多災多難的國度。接着進一步描述鳥兒歌唱的對象——土地、河流、風、黎明,它們都是長期遭受風雨打擊、悲憤滿懷、奮力抗爭的形象。詩的第二節,詩人筆鋒一轉,轉而對“我”進行了一個近鏡頭的特寫,“眼裏常含淚水”這樣一個靜態的特寫,表現了悲憤痛苦的情感恆久縈繞於“我”的心中。最後兩句是全詩的精華,它是那個苦難年代裏一切愛國志士對祖國最真摯情感的告白。

《艾青詩選》讀後感五

黎明的通知

為了我的祈願

詩人啊,你起來吧

而且請你告訴他們

説他們所等待的已經要來

説我已踏着露水而來

已藉着最後一顆星的照引而來

我從東方來

從洶湧着波濤的海上來

我將帶光明給世界

又將帶温暖給人類

借你正直人的嘴

請帶去我的消息

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類

和遠方的沉浸在苦難裏的城市和村莊

請他們來歡迎我——

白日的先驅,光明的使者

打開所有的窗子來歡迎

打開所有的門來歡迎

請鳴響汽笛來歡迎

請吹起號角來歡迎

請清道夫來打掃街衢

請搬運車來搬去垃圾

讓勞動者以寬闊的步伐走在街上吧

讓車輛以輝煌的行列從廣場流過吧

請村莊也從潮濕的霧裏醒來

為了歡迎我打開它們的籬笆

請村婦打開她們的雞塒

請農夫從畜棚牽出耕牛

借你的熱情的嘴通知他們

説我從山的那邊來,從森林的那邊來

請他們打掃乾淨那些曬場

和那些永遠污穢的天井

請打開那糊有花紙的窗子

請打開那貼着春聯的門

請叫醒殷勤的女人

和那打着鼾聲的男子

請年輕的情人也起來

和那些貪睡的少女

請叫醒睏倦的母親

和她身邊的嬰孩

請叫醒每個人

連那些病者與產婦

連那些衰老的人們

呻吟在牀上的人們

連那些因正義而戰爭的負傷者

和那些因家鄉淪亡而流離的難民

請叫醒一切的不幸者

我會一併給他們以慰安

請叫醒一切愛生活的人

工人,技師以及畫家

請歌唱者唱着歌來歡迎

用草與露水所摻合的聲音

請舞蹈者跳着舞來歡迎

披上她們白霧的晨衣

請叫那些健康而美麗的醒來

説我馬上要來叩打她們的窗門

請你忠實於時間的詩人

帶給人類以慰安的消息

請他們準備歡迎,請所有的人準備歡迎

當雄雞最後一次鳴叫的時候我就到來

請他們用虔誠的眼睛凝視天邊

我將給所有期待我的以最慈惠的光輝

趁這夜已快完了,請告訴他們

説他們所等待的就要來了

這首詩寫作於1942年初,詩人從重慶奔赴延安,他以敏感的眼光看到了即將到來的勝利的曙光,於是創造了“黎明”的意象,並賦予它全新的意義。整首詩以“黎明”和詩人對話的口吻展開,詩中的“我”是“黎明”,“你”是詩人,“他們”則是渴求光明的人們。全詩大量運用排比,反覆鋪陳,洋溢着一種必勝的豪情。

標籤: 讀後感 艾青 詩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uhougan/duhou/gqxy4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