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讀後感 >讀後感 >

讀《差異教學論》有感

讀《差異教學論》有感

從9月2日參加省“領雁”工程培訓以來,我利用課餘時間,認真拜讀了華國棟撰寫的《差異教學論》,感受頗多,體會很深。

讀《差異教學論》有感

以前我對差異這個概念的理解是粗淺的,什麼是差異,差異的類型,我都不太清楚。從書中,我瞭解到學生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可分為幾種:性格的差異、興趣的差異、能力的差異,而學生認知風格的差異,對學習影響最大,值得我們予以重點研究。

我以前一直將學習成績的優劣歸結為是學生的智力差異造成的。讀了這本書後,我才知道:iq不是影響學習的唯一因素,學生的認知結構、學習動機、認知發展水平、教師教學態度與水平、師生關係、課程安排、教學進度、環境、家庭教育等都對學習成績有相當影響。也就是説,教師在其間起着相當重要的作用。面對差異,我們要找尋適合學生特點的教學途徑,在教學中滿足不同學生在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速度、學習方法的不同需求,使教與學更好地結合起來,使教更好地為每個學生的學服務,促進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得到最大的發展,促進自我教育。只有在教學中照顧差異,才能真正體現面向全體學生。

這裏,我想談談我對其中兩點的粗淺認識:

一、恰當運用直觀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要能做到“恰當”,這是有難度的。這點我有體會。因為學生較小,所以對直觀的東西很感興趣,運用直觀教學,確能提高教學效率。。但有時濫用教學手段,反而會分散學生對主要的本質的內容的注意。一般老師在有同行聽課時,都會想自己的課令人耳目一新。所以設計課時,有時會抓不住主體,只追求形式,搞得熱熱鬧鬧,卻不知所云。有一次,我聽高年級一位老師上語文課,他煞費苦心地做了許多課件,什麼智力衝浪啦、勝利闖關啦,沖淡了這節課的主要內容,聽完這節課,讓人不知主要解決了什麼。而我們在平時上課時,有時會嫌直觀教學麻煩,只用語言教學了事,這樣不僅不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而且影響教學效果,耗費教學時間。這兩種傾向都是不好的。教師應選擇那些最能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在使用上又不太費時的教學手段和材料,並要注意與語言教學的結合運用,發展學生形象思維的同時注意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

二、精心設問,提高課堂效率。

課堂提問是師生在課堂交往中的一種重要形式,用提問來指導學生學習,這是當前課堂教學比較流行的一種方法。不論教師使用怎樣的教學方法,採用怎樣的教學策略,教師總是無法避免要使用提問的途徑來完成教學。相信這點老師都有體會,有時我們備課倉促,提問時問題不明確,或深或淺,就會造成學生難以作答,牽扯時間過長。有時我們在教課時,看起來問題提得非常準確生動,把握了教學的重難點,但實際上禁錮了學生的思想,學生只是被動地跟着老師的指揮棒走,他們的主觀意識,個性的張揚,創新能力都沒能得到體現。有時我們的提問沒有層次性,如向優秀的學生提出難度大的問題,向學困生提出稍微簡單的問題,這些都是很少能見到的。學生不過是為了學習而學習了一篇文章的內容而已,至於自身的能力,根本未得到提高。所以,我們上課前要認真備課,照顧差異,設計有層次的問題。上課時,應認真選擇提問的方式,問題要提得明確,有啟發性,有次序地教學生回答比隨機提問更有助於學生學習的進步。要引導學生糾正同學答案中不確切的地方。可把答案製成提示卡片,這樣能節省時間,提高教學效率。

《差異教學論》像一盞明燈,給我們照亮了前進的道路,指明瞭方向,使我們認識到人與人之間在具備某些共性的基礎上存在着各種差異。我們在遵循教育教學基本規律的前提下,應注意到這種差異,積極地看待這個問題,並在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更好地實施個性化教育。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從而達到培養多方面人才的目的。以後,我要更細緻專心地閲讀《差異教學論》,認真琢磨消化,把學習體會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

標籤: 有感 教學 差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uhougan/duhou/g36xj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