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讀後感 >讀後感 >

《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讀後感

《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讀後感

另類校長的另類教育觀

《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讀後感

注:本文寫於20xx-9-8。當時學校給每位老師發了一本書《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並要求完成一篇讀後感,遂成此文。

知道鄭傑,是在20xx年的某一個晚上。那時,我剛在學校為我提供的破舊的宿舍裏安裝了一台與我的住所很不協調的電腦,在居無定所的窘境中,用電腦幾乎是一種奢侈了。我沒有申請寬帶,但經常一邊心疼人民幣一邊義無反顧地用電話線上網。在一次隨意的瀏覽中,我忽然被鄭傑在上海一箇中國小幼兒園園長會上的演講所吸引,並一下子記住了鄭傑這個名字。那時,我的感覺就是,他挺另類的。現在教師另類倒是常有的事,只是一般另類的教師的生存狀態都不容樂觀,而作為一名校長,竟然也“另類”,簡直有點匪夷所思了。據説,他後來就曾把全國著名的另類教師王澤釗招至麾下,除了感慨他們能義氣相投,還驚歎於上海人做事的驚世駭俗。

之所以形成這樣一個印象,主要是他在如此規模宏大的場面上,公開説自己抽煙、喝酒,語言表達體現了自己的獨特的思想。他認為,能夠表達出自己的思想,能有機會表達出自己的思想,這是一種快樂。他的這句話,在相當長的時間裏影響了我,我雖然人微言輕,但只要給我機會,我總會酣暢淋漓地表達個夠,當然,這也是在政通人和的前提下,我才有機會“給點陽光就燦爛的”。他甚至毫不忌諱地用調侃的口吻介紹了自己的發跡是由於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張民生的不拘一格降人才,才得以有了今天的舞台和發展。這些,在現實生活中,也許是司空見慣的。

我所訝異的還在於,他説自己作為校長,從來不家訪教師。這一點讓我倍感意外。因為,在我們中國教育界,家訪已經成為一種“人性化”管理的模式,不僅教師要家訪學生,而且領導要家訪教師。我本人在顛沛流離中,也曾被領導厚愛而被家訪過,那些細節常讓我感激不盡。可是,這幾年我卻對教師家訪學生有了些許隱憂。這當然是題外話,就點到為止吧。

正是由於他的這些“另類”,我才漸漸關注起這位校長——不是他的官階,而是他的學術思想。這幾年,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環境的逐步寬鬆,鄭傑和他的上海北郊學校的名氣越來越大,而令我加深印象的則是他的一本著作《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

這本書名取名《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讓人很容易想起烏克蘭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在那本書裏,蘇霍姆林斯基闡釋了他的和諧教育理念,奠定了他在世界教育史上的崇高地位。可以説,至今無人能望其項背。這對今天人們所熱衷或號稱的“和諧教育”或其他冠以“某某教育”者而言,實在是應該用心去讀一讀。當初我在論文寫作上蹣跚學步時,經常看到人們引用蘇氏言論,就非常羨慕,暗想自己哪天能讀一本蘇氏的著作就很幸福了。然而,彼時我身處一個偏僻的鄉村國小,連電尚且無法滿足,想讀到世界著名教育專著簡直就是異想天開。後來,有機會到省城去進修,我看到了同學有一本《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便不顧讀書人的禮義廉恥,成天琢磨着想把這本書據為己有。無奈,我那同學也是一視書如命的窮酸漢。我只好天天厚顏無恥地軟硬兼施,終於在一天的晚上,在全體舍友的合謀之下,從他手裏堂而皇之地獲得這本書,條件是請全體舍友搓一頓,我狠狠心,花去了那本書幾倍的代價。不過,這個過程至今想來還是感慨萬分。今天,我已經擁有了蘇氏全套著作,然而,《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卻是我最珍貴的收藏。

而鄭傑在他這本書裏,卻另闢蹊徑地詮釋了自己的教育觀。在《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裏,我們看到字裏行間閃爍着人性的光輝。如果説以前的教育論述,都是圍繞着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而忽略了教師作為一個人的存在價值,鄭傑卻能敏鋭地把師生的生命意識的覺醒凸現出來。很多時候,教師在現實生活中活得太卑微,幾乎要成為社會的弱勢羣體,因而鄭傑的這些語言可謂熨帖教師心靈,觸動了廣大教師的心靈深處最敏感處。他説,“我意識到,學校並非校長的私產,教師並非我的附屬物,假如我自命為學校或教師的救世主,也許我這個校長只要提要求就行了,因為要求即命令,具有不容置疑的強制力,而建議則不具有強制力,也就是説,校長可以向教師提建議,教師之間相互也可以提建議,家長和學生也可以提建議”。可惜的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殘酷,官本位思想常常會讓一些領導的行政權威當成學術權威,不論什麼場合,不論面對何種對象,總要去指點指示指導,儼然自己是一個先知先覺者,一個真理的擁有者,越位、錯位者已經司空見慣。人們常説,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然而,靈魂畢竟是一箇中性詞,也有兩種可能,是制約抑或是促進學校的發展,就要看天意了。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鄭傑校長所提新建議的內核:教師作為一個完整的人、教師作為一名稱職的員工、教師作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教師作為一個自由職業四個部分。我認為,鄭傑校長所給出的這些建議,其實是把教師從傳統的受苦受難的角色中拯救出來,放回現實中去考量教師的職業旨趣和生存價值。他不習慣於用那些永遠正確的廢話去浪費別人的時間,在整套的格式化的社論體中,讓教師們再次遭受語言的折磨與煎熬。用他自己的話來説,就是“你可以不接受我的幫助,但請不要懷疑我的誠意”。是的,在讀了他的這本書之後,我沒有那種被欺騙的感覺,我相信了他的話。當然不是頂禮膜拜。我最為欣賞的是,作為一名校長,在他的著作中,沒有那種徹頭徹尾的諄諄告誡教師應如何如何抓分數,為校長撈政績而漠視教師的生存意義和學生的學習意願,也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訓導與教育,而是一再強調只是建議而已。在他任校長期間,他始終關注的是,作為一所在中國大地上到處可見的不起眼的普通而又面臨重重困難的學校如何生存;師生的生命質量如何;尋找到幫助學校和學校中所有人擺脱困境的原創力在哪兒。

我無從考察他在平時的教育實踐中如何跟教師進行日常的相處的,但至少説,他已經意識到這一點了。觀念決定行動,我堅信。

我從教這麼多年來,就我有限的觀察,教師於很多人而言,是一種無可奈何的選擇,職業非但沒有變成事業,反而成為一種令人時刻倦怠的永無止境的茫茫苦海,在這個苦海中,有人自怨自艾,在唉聲歎氣中消磨着時光,打磨着臉上的皺紋和心靈的稜角,等他忽然有一日醒悟的時候,覺得萬事皆空,遂滿腔怨恨落寞離開;也有人不會屈服於教育的殘酷現實,以自己的孱弱之軀去與命運的抗爭,殺出一條血路。我以為,後者是真正的勇者,儘管我也難以做到,無論是思想,還是能力。鄭傑本來也無意教育,但天意難為,使得他走上了教育之路,而且走得很堅定,留下了一串串令人刮目的腳印。記得看過一句話:真正的勇士不是悲壯地死去,而是為了一個理想而卑微地活着。我非常欣賞這樣的語句,也時常以此來勉勵自己。教育人生也因個人的追求不同而呈現不同的色彩,我也許不能成為什麼令人矚目的星星,但我一定要成為最好的自己。在艱難困頓中,在迷茫失望之餘,讀到鄭傑校長的這本書,似乎又看到了教育的一絲曙光。

其實,鄭傑的一些思想,看上去有些另類,其實並不另類,只是迴歸了教育本真而已。

後來鄭傑不當校長了。

本文作者: 樑增紅

來源公眾號: 樑增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uhougan/duhou/g3669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