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讀後感 >讀後感 >

務實求理讀後感

務實求理讀後感

最近出版的《務實求理》一書,收入了李瑞環同志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在天津和中央工作期間的講話、文章117篇,是作者繼《學哲學 用哲學》、《辯證法隨談》之後的又一部重要論著。本文摘編自書中所收入的1988年1月5日“李瑞環同志同天津市各民主黨派負責人座談時的講話”。

務實求理讀後感

(一)要找正派的人

“要配好班子就得找好人”。這話當然是對的,但這裏所講的好人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好人,指的是道德品質好和思想覺悟高的人。具體來説,他們必須是擁護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十三大通過的“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積極主張並參加改革開放,不搞自由化和僵化的;他們必須是全心全意為國家辦事、為人民謀利益,一切言行都是以黨和國家民族大業為出發點,而不是以其他,例如,以個人、小團體利益為出發點的;他們是盡心竭力、兢兢業業拼命工作的,不怕苦、不偷懶、不停頓地想事,沒完沒了地幹事,永不滿足,永不懶惰;他們光明磊落,有話講在當面,有錯不怕批評,不搞小動作,不搞拉拉扯扯,不搞團團夥夥;他們堅持原則,堅持真理,不怕得罪人,不當老好人,敢於仗義執言,為真理不顧一切;他們為人誠懇,待人寬厚,決不背後整人,對任何人哪怕是犯了錯誤的人,反對過自己的人,也是滿腔熱情地去幫助、去對待,甚至“書生氣”地宣傳這些人的長處。當官對他們講是什麼?就是受苦;有權對他們講有何用?就是負責。這樣的人才是我們需要的人,只有選這樣的人進班子,天津的各項事業才有希望。

(二)要注重辦事能力

什麼叫做好班子?簡單地講就是憂國為民能辦事的班子。憂國為民是德,是覺悟;能辦事是才,是水平。首先應該重視的是德,是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但一個好的班子不只是要有德,而且要有才,要能辦事。從某種意義上講,班子重要的就是因為它要辦事,班子好,可以辦很多事;班子不好,許多事就辦不成。辦事,包括肯辦事、敢辦事、會辦事。能辦事是個綜合指標,沒有理論不行,光有理論沒有實踐經驗也不行。比如有些人話説得挺順溜,找毛病沒有,論用處不大,也就是人們常説的既沒有錯處,也沒有用處;藥方開得挺多挺全,但不對症下藥,不能治病。這種人,一方面缺乏實際工作能力,不能辦事,容易誤事;一方面又容易討好,容易通過。要配好班子就不能用這種人。

(三)看人主要看政績

一個人怎麼樣,主要看他的工作過程及結果,而不是憑關係,更不是憑領導印象。政績是一個人各方面的綜合反映,工作不肯幹,政績出不來;沒有真本事,政績出不來;羣眾不擁護,政績出不來。所謂能辦事,主要的標準就是政績。我們現在的毛病在於一方面大家都反對説空話的人,另一方面幹事多的人又常常得不到支持,甚至幹事越多,人們意見越多。凡幹事的人就得説話,就得辦事,就得待人,而老説話難免有錯,老辦事難免有誤,老待人難免有怨,加在一起就叫做説錯了話,辦錯了事,得罪了人。結果缺點比不辦事的人還多。辦事不多的人,你説不出他有多少具體的毛病,常常容易通過。但如果以這種人為主體組成一個班子,我看不行,因為他只想當好人,不想多幹事,也很難説他能憂國為民。堅持用人看政績,即不要只聽他怎麼説,主要的是看他幹了哪些事,這樣公道、科學,人們服氣,也可以避免發生大的偏差。如果真的這樣做並不斷地宣傳、提倡,久而久之,逐步形成風氣,使幹事的人光榮、受尊重,不幹事的人恥辱、吃不開,人們就會去努力幹事,而不是把精力用在串門、送禮、搞關係上。

(四)要正確看待優點和缺點、特點和弱點

人和其他任何事物一樣,都是一分為二的。由於時間有限,實踐的範圍有限,一個人往往是這頭長那頭短,那頭長這頭短,有時長是短的原因,短是長的結果,完美無缺的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同時有些優點和缺點是伴生的,如果不注意保護優點,一味死摳缺點,缺點是沒有了,但優點也就沒有了。對一個人要一分為二,但一分為二不是半對半,不分主次是折衷主義。一個人七分或八分是優點,優點又很突出,那就是好的,就是我們需要的。相反,如果這個人七分是缺點,那就基本不行。因此,必須把握好優缺點的分量。如果把缺點一味渲染擴大,三就變成了四或五或六了,同時再把優點一貶低,這樣稍一偏,優、缺點分量就不準了,優秀的人才可能被看作毛病很多的人物。看人必須抓主要面,看主要面是缺點還是優點,既要看缺點對工作有多大害處,更要看優點對事業有多大用處,要估計得恰如其分。就一般講,要先看長處後看短處,發揮長處避其短處,在發揮長處過程中補其短處;先看優點後看缺點,在發揮優點過程中克服缺點,而不是首先摳缺點把人制住。有些同志常常以個人好惡作為標準,把別人的特點、個性當成了缺點。如這個人活躍一點,就説他咋咋呼呼;這個人穩當一點,就説他暮氣沉沉。我們為什麼“萬金油”式的人多,我看是和我們不允許個性存在有很大關係。如果人人都按一個模式、一個標準,管得又嚴又死,就會把人搞得圓頭圓腦、沒稜沒角,使特點不能發揮,從而埋沒了人的才華。一定的實踐範圍造就一定的人才,有些真正可貴的東西,很可能就是你看不慣的東西,個性的東西,即所謂殊眾的東西。王維講“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是説可貴的東西開始不明顯,不注意容易丟失掉。

(五)要使幹部能上能下經常化、制度化

中國目前是個特殊的階段,要一下子完全解決幹部能上能下問題不大可能,但這個方向必須堅持,起碼可以是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規矩。新上來的大多是解放後參加工作的人,為什麼同時期的人這個能上來做領導而那個就不行,原因只有一條,就是看誰能夠給國家和人民辦事。因此,凡能給國家和人民辦事的幹部,也就是稱職的幹部,可以接着幹下去,否則就應該下來。這不是哪個人的問題,而是國家和人民的大利益。我們常講不要佔着茅坑不拉屎,不稱職的幹部要比佔茅坑不拉屎嚴重得多。領導幹部沒有功就是過,沒有成績就是問題。現在領導都要講工作,講指標,講效益,一個人的工作好壞聯繫到整個的局面;其實自己幹不了,又不下來,對自己也是一種折磨。同時,在一個班子中,你不稱職,又不下來,別人就進不來了,這不利於新的優秀人才的發現和鍛鍊。打破終身制,首先要解決觀念問題,要宣傳幹什麼都一樣的觀點。不是講“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嗎?能幹什麼就幹什麼嘛!有什麼不好呢?一個人對社會的貢獻大小,不取決於職務而在於盡心竭力;只要全心全意,只要工作第一、他人第一、革命第一,就是個高尚的人,有益於人民的人。外國的政界大都是先在議會當議員,然後逐步參加競選當總理或總統。我們現在是市委、市政府下來再到人大、政協,這樣就註定了人大、政協的成員年齡都大。因此,我們想逐步地加以改變,由現在的單向改成雙向,即人大、政協也要搞些年輕人。因為對有培養前途的年輕人,需要叫他們早些接觸上層,在人大、政協鍛鍊一陣,得到提高以後,有的可以到市委或市政府工作。當然,還會有由市委、市政府退下來的到人大、政協。這就叫做雙向流動,這樣人大、政協也會增加活力。總而言之,要提倡流動,能上能下,能官能民,能幹這個也能幹那個。

標籤: 讀後感 求理 務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uhougan/duhou/3909y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