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讀後感 >讀書筆記 >

《七七事變》讀書筆記範文(精選19篇)

《七七事變》讀書筆記範文(精選19篇)

《七七事變》讀書筆記範文 篇1

很多人都説,過去的就讓他如雲煙般消散吧,別計較了。但在我的心裏卻常常縈繞着這樣一句話:我不是一個復仇主義者,我無意於把日本帝國主義者欠下我們的血債寫在日本人民的賬上。但是,忘記過去的苦難可能招致未來的災禍。

《七七事變》讀書筆記範文(精選19篇)

是的,在現今社會,許多孩子都不能瞭解為什麼大人們談論起七七事變就面色難看,提起日本的時候要以“鬼子”、“小日本”來稱呼。甚至有不少孩子覺得日本的動畫片真好看,日本人肯定沒史書上記載的那麼兇殘……

然而,縱然80年的光陰逝去,但盧溝橋依舊毅力,外國記者在當年拍的照片還在,那些親歷過七七事變和八年抗戰的老兵們也並未盡皆離世。我們可以從無聲的歲月痕跡中看出滿城的鮮血,我們可以從黑白的照片裏看到被折磨、肆意玩弄的痛苦和屈辱。誰説這些能夠輕易忘記?誰説這些犧牲不重要?!每一個都重要!

當年,七七事變發生後,日本當局極為輕視我國的抵抗力。陸相杉山元狂妄宣稱:“中國事變一個月就解決了。”參謀本部的一個成員更是揚言,只要滿載兵員的列車一過山海關,中國就會投降。是啊,誰能想到呢?當時,日本工業總產值60億美元,是中國的44倍;鋼鐵產量580萬噸,是中國的145倍……

然而,盧溝橋上奮起抗擊的槍聲,卻警醒了千百萬中國人,四萬萬同胞紛紛放下手中的鋤頭、工具、鋼筆,前仆後繼,共赴國難。再強大的侵略力量也不能阻擋已經覺醒了的中國人民的抗爭,在華北、華東、華中、華南的廣闊戰場上,中國軍民浴血奮戰,打破了日軍速戰速決的美夢,並取得了最後勝利!

中國古語云:知恥近乎勇。對日本而言,這應該意味着敢於正視歷史,深刻反省歷史錯誤,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以贏得亞洲各國的信任,成為國際社會中體面的一員。

以史為鑑——歷史是一面鏡子,我們民族的繁榮未來不能只看到史書上光鮮的一面,還必須從那些屈辱與苦痛中尋找繼續前進的動力和源泉,找準自己的位置始終不忘自己是一名中國人!

《七七事變》讀書筆記範文 篇2

盧溝橋上的石獅子呵,你是否還記得1937年7月7日那一場轟轟烈烈的戰鬥。血和淚,恥辱和奮鬥在那裏交織。那不懈戰鬥着的是一個民族決不屈服的靈魂!

滄海桑田,轉眼已過去80年。那些石獅子還是一如從前,這一切的一切都在那場戰鬥中定格。

時間倒退80年。日本藉口一名士兵在軍事演習中失蹤,要求進入橋東宛平縣城搜查。中日雙方正在交涉時,卑鄙的日軍突然向宛平城開槍射擊,接着又炮轟盧溝橋。我軍用大刀、手榴彈等劣質武器多次擊退日軍攻勢。第二十九軍副軍長佟鱗閣和師長趙登禹先後為國捐軀。但是畢竟我們的軍事裝備那樣落後,7月30日中國駐軍強忍悲憤撤離。

時間回到20xx年7月7日,七·七事變80週年紀念日。我是一個90後的孩子,從小生活在安靜而舒適的環境中。從未遭遇過炮彈的襲擊,從未嗅過硝煙的味道。但在今天,我見到了很多很多。

我看見那些年過80歲的老戰士來到盧溝橋,他們看着那些死去戰友的照片黯然淚下。80歲,他們依舊是戰士。九個老人整齊的站成一排,喊着口號踏着步子,眼前好象浮現起昨日的硝煙。奮鬥、不甘受辱、豪邁、堅強,這些情愫幾乎要撐破我的心臟,轟的一下爆裂。

我看見那些飄滿紅色旗幟的紀念館。往事已成歷史,但有些東西絕對不能忘!那些精神那些恥辱都通通承載在一張張黑白照片一篇篇報道上。照片上戰士們的眼睛裏有火在燃燒。不屈不撓,要燒盡一切恥辱一切不甘!

我還看見,一些大學生在紀念館裏説説笑笑,絲毫沒有感受到難過和恥辱。

我還看見記者在採訪很多年輕人。記者問:“你們知道什麼是七·七事變麼?”他們擒着一絲微笑回答到:“應該是跟抗日戰爭有關吧,具體的我不太清楚。”我不知道他們的微笑究竟是禮貌還是羞愧的表現。但是,這是最嚴肅的事情,它是我們每個國人都不能忘的事實。

更可笑的是,居然有人説七七事變是牛郎和織女相會的日子。

七七這一天,我看到了很多。

七七事變是一種精神也是一種恥辱。我知道有一部分人是沒有忘記的,但我還看到大部分的年輕人都忘了。

國恥不能忘。

非洲人沒有忘記罪惡的黑奴買賣,日本人沒有忘記美國丟向長崎和廣島的原子彈。但是我們中國人是不是偏偏要忘記我們原本不能忘記的七七事變呢?

《七七事變》讀書筆記範文 篇3

當我看完了《七七事變》這部電影后,我的內心不由得燃起了一股熊熊的怒火,感慨頗多。

1937年7月7日的晚上,日寇以一名士兵失蹤為藉口,提出了要過盧溝橋進宛平縣搜查的無理要求,這顯然是赤裸裸的挑釁行為。守橋士兵當即嚴詞拒絕。日寇惱羞成怒,隨機用大炮、機關槍向盧溝橋攻擊。我們的手巧將士與日軍展開了激戰,戰士們向日軍射出了仇恨的子彈。至此,一場艱苦卓絕的救國抗日,長達八年的抗戰拉開了帷幕!

看完這部電影,我的腦海裏思緒萬千。

盧溝橋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橋,它目睹了上個世紀的殘酷戰爭;它目睹了中國所受的恥辱;它同時也目睹了那些革命先烈為了祖國,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行為。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們這些炎黃子孫,不就應忘記這段歷史。比起那些革命先烈,作為一名少先隊員的我,可有點對不起胸前的紅領巾了。

以前,我也是很自然的享受這這一切,吃好的,穿好的,玩好的,好像認為這都是理所當然的。認為這一切都是爸媽就應為我帶給的。但看完這部愛國影片後,才明白此刻的幸福生活都是用無數先烈前輩的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來之不易。

看完這部影片,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落後就要捱打,只有國家富強了,我們才會有幸福完美的生活。此刻我們只有好好學習,長大了才能報效我們偉大的祖國。

《七七事變》讀書筆記範文 篇4

我讀了《七七事變》這篇文章,不禁思緒萬千。

這篇文章反映了七七事變的全過程,揭示了當時日軍無恥的行為和表現了八路軍與新四軍不怕為國犧牲的精神。

文中寫道:“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盧溝橋北邊以進攻盧溝橋為目標,舉行軍事演習。他們藉口一名士兵失蹤,無理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了中國守軍的拒絕。日軍隨即向宛平縣開槍炮。”這段文章反映出日軍的無恥和狡詐的行為,為了佔領我國領土,利用謊言想進入宛平縣,我軍不同意他們便開槍開炮,強行進入,表現出了他們醜陋的面孔。而在戰爭中為戰勝敵人,有很多戰士光榮的牲在盧溝橋的橋頭。其中,二十九軍副師長佟麟閣和二十九軍師長趙登禹也光榮犧牲,他們這種為國捐軀不怕犧牲的精神真讓人敬佩。

歷史告訴我們,7月7日不是一個平凡的日子。看,宛平城牆上的彈坑依然有血的痕跡!聽,盧溝橋畔的晨風似乎在訴説!血祭盧溝,國人難忘歷史,面向未來,我們任重道遠!74年前的今天,在戰雲密佈的盧溝橋畔,日軍帝國主義打響了全面侵華戰爭的第一槍;同樣在這一天。寧死不屈的中國軍民向侵略者射出了抗擊的子彈。在民族危亡時刻,中華民族同提人抗爭,共赴國難,投入正義的抗戰中,血雨腥風,艱苦的8年抗戰,是100多年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今天重温歷史,既是為了紀念這一偉大勝利,同時更是為了珍惜和平,為了開創未來。以史為鑑,才知和平的珍貴。

今日抗戰勝利60週年,我有太多的話要説,但更多的是等着我們為國家盛強。為世界和平風險智慧和力量的強大動力!

讀完這篇文章後,我真正感受到了當時的社會背景,當時的人民。百姓得可憐,當時敵人的可惡,當時的戰士們的英勇,戰士們是用他們的血和身軀為我們現在的生活鋪下了一條大道!

《七七事變》讀書筆記範文 篇5

《飄》,我最喜愛的書。

喜歡斯佳麗的勇敢堅強,喜歡瑞特的機智果斷,喜歡玫蘭妮的外柔內剛……

對於斯佳麗這個人物,我的感覺是矛盾的,是討厭卻又不得不敬佩她。她是個非常有個性的人物,她一生中愛了兩個男人,而她卻沒一個是瞭解的。如果她瞭解阿希禮,那她就不會愛他;如果她瞭解瑞特,那她就不會失去他。

她一直以來是辜負瑞特的,她只是不停追尋着自己夢中的王子--阿希禮。她只是把自己愛的特點認為阿希禮有,她只是做了一件華麗的衣服,讓阿希禮穿上,而後愛上他。而事實是,她愛的只是那件衣服。對於她,我是不得不佩服她的堅強,佩服她不顧一切開創自己的事業。我覺得斯佳麗就像一個小孩子一樣,對自己想要的東西異常執着,而對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卻不屑一顧。一面拼命讓自己幸福,一面又不斷地把幸福推離,把愛人推向深淵。斯佳麗是個矛盾體,可誰又不是呢?她在生命的道路上一路走來,當她面對困難時,她迎接,當她面對責任時,她選擇擔負,可她面對愛情的抉擇時,起初,她選擇矇蔽,在她終於認清,要面對時,卻已為時已晚。

在她無能為力時,她就會告訴自己,明天是新的一天,明天,一切都會好了。我最欣賞的,便是她的這句“ tomrrow is another day ”。永遠充滿了希望,充滿了鬥志,永遠不會放棄,永遠不會絕望!

書中另一個使我十分佩服的女性,便是玫蘭妮。她是個外柔內剛的女性,她幾乎擁有了女性所能擁有的一切。她是堅強的,她是愛國的,她用她的愛身邊所有人。

當戰爭終於結束,她痛恨的北佬士兵來到她門前要求照顧而她自己也沒有過多糧食時,她還是盡她所能地幫助他們,因為她希望在遠方也有一個好心的北佬女人給她正在回家的丈夫一口飯吃。如此堅強的一位女性,卻又是如此的温柔善良和善解人意。真的是太偉大了!

整部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瑞特 。他勇敢、執着,他能那麼深地愛着斯佳麗十幾年不變。他説過,再永恆的愛也會有磨光的時候,而他的愛,是被斯佳麗,被阿希禮,被斯佳麗愚蠢的固執磨光的。他的心死了,再也回不來了。

瑞特是個複雜的人,他有良好的家世,但卻仍和舊時代格格不入,他有鋭利的眼睛,可以在亂世找到自己的處身之道,他對國家有熱情,即使他明知必敗無疑,卻仍在最後關頭放棄了。追求斯佳麗他絕望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使他再也沒有勇氣再去嘗試,他累了。

《飄》,絕對是部值得再三品味的好書,文字優美,情節跌蕩起伏,扣人心絃,雖然其中由於作者的主觀因素,對於美國南北戰爭的評論並不客觀和全面,但以文學角度來説,這絕對是一部絕世佳作,值得一看。

《七七事變》讀書筆記範文 篇6

我看了一本好書,其實我已經看了三遍了,這本書是《孔融讓梨》對我影響深刻。

我喜歡孔融,他把最大的梨讓給了自己的父母親,卻把最小的梨吃了。我覺得孔融尊敬長輩又很懂事,值得我們讚揚和誇獎,這本書是我看過的最好的書中的幾分之一,我看過的最好的書還有很多很多呢!

我知道了這本書中給了我一個很重要的到理,就是:要尊敬長輩、懂禮貌。我喜歡這本書,它是讓我懂得道理的大寶庫。

《七七事變》讀書筆記範文 篇7

今天,我看了《聰明的小公雞》這個故事。故事是這樣的:一隻小公雞正在玩,突然,從他身後竄出一隻大野貓,張嘴就要吃它,小公雞急中生智,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大野貓上了當,小公雞逃走了。

我想:“大野貓好笨哪!小公雞好聰明哪!小公雞愛動腦筋,腦子越用越靈活,能很快想出好辦法來逃生”。我要學習小公雞!大野貓不願動腦筋,腦子老不用可就便廢了,我才不學習大野貓呢!今後,我要多動腦筋,多讀書,用叢書中學到的知識來克服各種困難!充實豐富自己,多長本領,長大後用所學的知識,開動腦筋,為社會多做貢獻。

《七七事變》讀書筆記範文 篇8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如果想看的話,就跟我一起去看看吧!有一隻蟬,它夏天忙着唱歌,秋天忙着跳舞,一點也不準備過冬的糧食。而勤勞的螞蟻兄弟們已經準備了許多好吃的。一轉眼,秋天過去了,大雪蓋到大地上,那隻蟬被凍得瑟瑟發抖,餓得肚子“咕咕”直叫。而螞蟻津津有味地吃着他們秋天準備地糧食。於是,蟬去問螞蟻討吃的。看着蟬狼吞虎嚥地吃着,螞蟻説:“如果你在夏天唱歌,秋天跳舞,冬天也只能餓得發抖了。”讀了這個故事,我知道了,我們不能像蟬一樣,整天吃喝玩樂,不準備糧食,到冬天向別人討吃的;要像螞蟻一樣,勤奮勞動,冬天才不會餓肚子。現在我們應該勤奮學習,長大才有一番作為,才能開創一份大事業。讓我們記住這句古詩:“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今天,我到小區的花園裏玩。因為是自己一個人玩,所以覺得特別沒意思,就去觀察螞蟻。

只見一大羣螞蟻正像軍人一樣,排着整齊的隊伍出來尋找食物。它們仔仔細細地尋找着地面上的食物。過了好一會兒,可愛的小螞蟻們終於找到了一大堆食物。於是,它們你揹我扛,準備高高興興地回洞吃一頓豐盛的大餐。但可憐的是,它們的家已經被一隻可惡的蟲子佔領了。那隻蟲子有九隻小螞蟻這麼大呢!我本以為小螞蟻們會扔下食物逃之夭夭,可萬萬沒有想到,這區區弱者並沒有束手待斃。竟然放下食物,和蟲子決一死戰。而蟲子似乎也正等着美餐送上嘴裏呢!蟲子慢慢地接近了小螞蟻們,想吃掉小螞蟻。小螞蟻們終於沉不住氣了,一起衝向蟲子。蟲子並不知道小傢伙們的厲害,竟和小螞蟻擺開了架勢。當所有的小螞蟻衝上去咬住蟲子時,蟲子這才覺得不對勁,趕緊往回跑。可他不知道,小小的螞蟻竟佈下了“天羅地網”,蟲子逃不出去,只好坐以待斃。我眼睜睜地看着蟲子在螞蟻們的撕咬下掙扎了一會兒,便沒氣了。弱小的小螞蟻們用團結戰勝了強大的蟲子。

《七七事變》讀書筆記範文 篇9

《人生》讀書筆記

含淚讀完路遙的《人生》這篇中篇小説,平凡的世界裏的平凡事,折射的是改革開放前農村有理想的人的苦B人生,如此的委屈和無奈。

高家林,一個二十四歲接受過高等教育有知識有抱負的年輕人,來自農村,但一心想走出這個思想落後封在大山的農村,少年的悽苦他也沒有放棄過夢想,曲曲折折,青年的時候一個機遇到了縣城當上了記者,本師有才華的他以為找到了施展的人生的舞台,結果生活給他開了個玩笑,再次讓他遣回農村,當時的背景在農村永遠只有當農民的份,理想,抱負皆是浮雲,也許上天覺得他應該遭受更多的苦難,在那個尚未改革開放的年代,農村的知識分子註定一路坎坷,一路荊棘,鳳凰無法涅槃就會消失於視線。

愛情上他是幸運的又是不幸的,極度迷戀他的美麗的農村姑娘巧珍,在家林未進城時,兩人陷入愛河,被他拋棄後,傷心欲絕地與追求她的馬拴閃婚,巧珍愛家林,家林也深愛着這個美麗的姑娘,可是思想上難以逾越的鴻溝,一個知識分子和文盲的愛情故事註定會夭折,令人歎息感慨。亞萍,一個縣城上的播音主持,跟家林讀書時有共同的追求,思想前衞的女性。兩人也志趣相投,熱愛文學,兩人在一起談古論今,闊論國際事件。在家林當記者時兩人互相愛慕,可惜,家林被遣農村,時代背景的影響下,儘管她肯為他犧牲一切,事業,家庭皆可拋,跟家林回農村,但是他堅決不要,又是愛情悲劇!令人扼腕!高家林,令人心疼的年輕人,倔強,高瞻遠矚;巧珍,善良,美麗,善解人意,有熾熱的愛;亞萍,愛浪漫,愛自由,有思想,敢於追求自己的幸福。可是他們都沒能獲得自己的幸福!糾結的愛情,痛苦的糾纏,最終無果,非常的心疼和不忍。

《人生》雖然是篇中篇小説,但裏面的人物性格鮮明,儼然折射了改革開放前的一些問題。北方農村人的生活,思想他們雖然淺薄,封建,但始終還是善良單純的。

一個飽受命運折磨的人挺起胸膛,一顆痛苦的靈魂,點燃在黑夜裏……

《七七事變》讀書筆記範文 篇10

前日,好友推薦了一本書《做最好的自己》,讀後,心中有所頓悟,趁腦中餘温尚存把所感與大家分享……

李開復先生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和卡梅隆大學,有在當今IT界最著名的三家公司(微軟、蘋果、谷歌)的工作經驗,曾主持建立微軟亞洲研究院並出任首任院長,目前擔任google大中華區總裁,是當今IT行業炙手可熱的頂尖人才之一。《做最好的自己》一書是李開復博士結合自己人生的經歷和事業成功的經驗,寫給中國的青少年,是幫助他們實現成功的方向指引。書中運用很多的例子闡述了“成功同心圓”的理念,為中國的青少年指明瞭成功的方向。“成功同心圓”的概念是以正確的價值觀為核心,輔以積極、同理心、自信、自省、勇氣、胸懷六種重要的人生態度作為同心圓的第二層,再以追尋理想、發現興趣、有效執行、努力學習、人際交流、合作溝等六種行為方式構成同心圓的最外一環的成功組合體。成功同心圓的中心是價值觀,它是人生的基石,也是判斷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標準。擁有正確的價值觀,這就意味着一個人能夠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做出正確的抉擇,意味着他是一個有道德、講誠信、負責任的人,是一個值得信賴、值得託付的人。只有從誠信出發,擁有正確的價值觀,才能為社會做出貢獻,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成功。所以,真正的成功人士並不是僅僅靠知識、創意等外在素質贏得成功,他們成功的經驗在於,他們具備了某些最根本的、最有價值的素質或品格,他們獲得成功的內因幾乎都可以用“成功同心圓”來解釋。

書中寫到:真誠坦白的人,才是值得信任的人,這句話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如果得到他人的信任,就必須讓他人看到,自己是一個非常真誠和坦白的人。一個人如果願意把自己隱藏在內心深處的東西坦白地暴露給對方,就能很容易地走進對方的心靈深處。書中告訴我們,表現真誠的最好方法就是做一個真誠的人,沒有什麼可以掩飾真心和誠意。一個虛偽的人假裝真誠,很容易就會被看穿,因為沒有誠意的人不可能做到言行如一。

我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時常會把自己融入書裏面,總會情不自禁用自身與之對比,不經意間,便成就了一次心靈的洗禮,也是一次很好的自省。怎樣才能做最好的自己呢?首先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它是每個人判斷是非善惡的信念體系,它不但引導我們追尋自己的理想,還決定一個人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選擇;二是態度,在所有最重要的人生態度中,積極主動應該排在第一位,樂觀面對人生,有積極的態度,認真地做好每一件事。三是“智慧的勇氣”,有海納百川的胸懷,追求理想併為之奮鬥的激情和活到老學到老的境界,學會交流與溝通,最後用智慧選擇成功!

“做最好的自己”,這句話好像一盞指路明燈一樣照亮了我前進的方向。在以後的學習和工作中,我要努力保持樂觀向上的進取意識,樂觀面對人生,從小事做起,把握機遇,積極嘗試,踏實做好自己本分的工作,努力成為一個最好的自己!

書中有一些精彩的句子,摘抄下來以共勉:

“有勇氣來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有胸懷來接受不可以改變的事情,有智慧來分辨兩者的不同”——李開復

“不要忘記,被動就是棄權,不作決定也是一種決定”——李開復

《七七事變》讀書筆記範文 篇11

天才方仲永才思敏捷,後來因為他父親的見財眼開,沒讓他接受後天的教育,導致他成為平凡的人,通過他的事我得到的啟示是,天才在於勤奮。

愛迪生説過:“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其實在我們的身邊就有許多這樣的例子,我的國小同學小明,刻苦勤奮的學習,每天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真是夙興夜寐宵衣旰食,他的不懈努力使他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勤奮鑄就天才,否則像方仲永一樣淪為凡人。

《七七事變》讀書筆記範文 篇12

十八大,成功的完成了新一屆領導人的交接棒,在新一屆領導人領導的一百天內,提出了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新政策、新做法,在策略和戰略上也有了新的部署,總體來説,新班子給我們帶來了新風氣、新的變化,也是中國共產黨的一次新的起點。

在這一百天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為我國樹立了經濟發展目標,明確經濟發展道路。制定了“八項規定”重樹幹部工作作風,反腐倡廉,反對鋪張浪費,這些政策口號在官民中漸染然成風,這些變化令人耳目一新,獲得了羣眾的大力支持。

當然也存在着許多問題,內憂有我國經濟結構仍不合理,貧富差距較大,房地產泡沫,環境污染嚴重,石油依存度過高等問題,外患則有中美關係緊張、釣魚島問題等制約我國的發展。

應對如此多的問題,我國新上台的領導身上的責任更加嚴峻,他們應該堅定信念,帶領我們早日完成“中國夢”。首先,應該認識到我國還是存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必須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倡導幹部幹實事,忌空談理想抱負。其次要嚴格治黨,杜絕腐敗官僚作風。再次,要團結羣眾,人民羣眾永遠都是黨事業發展的基石,到任何時候都銘記人民羣眾的力量。最後,堅持和平發展,堅持我們的正當權益,處理好和周邊國家的矛盾,創建和諧社會。

《七七事變》讀書筆記範文 篇13

我曾在深圳、香港工作的六七年時間裏,親眼目睹了深圳的飛速發展。在深圳的變化中,除了人們經常提到了毗鄰香港的特殊地理位置、中央對深圳的特殊政策等因素外,我認為最關鍵的就是深圳人具有的特殊的觀念。可以説,深圳的飛速發展與這座城市有“十大觀念”乃至更多的觀念息息相關。

這些觀念不是幾個學者關起門來就可以想出來、寫出來的。這些觀念是深圳的歷史發展所塑造的,是深圳發展的一部分,是深圳歷史的一部分。如果不理解深圳的歷史發展,也就不理解這“十大觀念”。因此,我們必須歷史地看待深圳的“十大觀念”,不能把這些觀念抽象化,認為這是持久不變的深圳核心價值。我相信,有些觀念會隨着深圳的發展變化而淘汰,有些觀念也會隨着深圳的發展變化而創新。

比如,“十大觀念”的第一條觀念“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這個觀念差不多是中國近30年來影響最大的一條觀念,大家都知道這個觀念來源於深圳,它深深地打上了深圳的烙印。這個觀念之所以重要,就是在市場經濟初行之際,金錢意識和效率意識給當時的中國帶來空前的震撼與啟蒙。但是,到了今天,這條觀念可能僅僅對從事商業的人有意義,而不能成為政府官員和學者們的觀念,即使是從事商業的人,也會把高品質的生活,承擔社會責任放在重要的地位,而並不贊成把人變成賺錢的機器。所以,我相信這個觀念能夠成為深圳十大觀念之首,是由於大家對深圳這座城市共同的歷史記憶,而不是真的把這條觀念當作深圳人的生活準則。

比較而言,我認為“空談誤國、實幹興邦”這樣的觀念,儘管有深圳的歷史特點,但這樣的觀念具有普遍性,不僅在過去有意義,而且對未來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不僅對深圳有意義,而且對於全國都有重要意義。這應當成為深圳持久的傳統。

觀念必須符合歷史發展,必須符合實際,必須與時俱進。觀念與一座城市的關係,是彼此相互影響的。一方面觀念是由一座城市的發展決定的,而另一方面觀念又會改變一座城市,塑造一座城市的未來。因此,面對深圳的未來發展,我們應當追問:未來二十年、三十年深圳還會產生哪些觀念?哪些以前的觀念在幾十年後還會持續發揮作用?哪些以前的觀念會消退?這意味着我們從發展的眼光,從未來的眼光來看待我們對深圳觀念的思考。

從這個角度再來看“深圳十大觀念”,我覺得這些觀念中強調個人發展的部分比較多,而公共觀念並不夠。比如説,缺乏一些關於公平正義、公共道德、法治等方面的價值觀念。我認為,深圳這個城市有兩個特殊的地方,其一是毗鄰香港,容易接受香港的一些觀念;其二深圳是一個移民城市,外來人口眾多,且民營企業佔主導。那麼,如何結合這兩個特點來提出符合深圳未來發展方向的觀念和口號,從而引導深圳的未來發展,無疑是給深圳人提出來的發展課題。

《七七事變》讀書筆記範文 篇14

《浮生六記》讀書筆記

清秋夜雨,燈影映窗紅。讀三遍《浮生六記》,怔怔之久,感動着前人的一段恩愛悲歡。

我感動於沈復與陳芸的愛情,我羨慕着他們平常生活的詩情畫意,我傾心於他們的真摯恩愛,至死不渝,我仰望着他們一生平凡卻心胸磊落,超然脱於俗塵。

沈復,生活初是小康,但後家道中落,雖為平民百姓,沒有功名,卻是一個多才多藝的知識分子。他與妻子陳芸雖在飢寒交迫的日子下生存,但卻志趣相投,彼此恩愛。但最後,夫妻二人卻天人永隔,滿是悽慘。就在陳芸去世讓沈復再找一人時,沈復説:“卿果中道相舍,斷無再續之理,況‘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耳”。

罕有文人的愛情傳説可以感動我。比如,李隆基楊玉環的悲劇華彩只令我惋惜,李清照趙明誠的顛沛流離只使我可憐,蔣鹿潭黃婉君的貌合神離只讓我心疼,冒襄董小宛的九年恩好只叫我難過……

通讀後,不覺中發現,另一種想法卻湧上心頭。

沈復作為一介書生,雖然娶了聰明又有情趣的芸作為妻子,但他自己卻在家中不懂得如何處理與親人之間的關係,窩窩囊囊,連自己的妻子都保護不了。最終落得自己都被排擠出門,與芸四處飄泊,無所依靠,外出借錢,半路差點身亡,幸得他人相救才得以苟活。

捲一捲二的那些情趣,只能作為生活的點綴,卻無法成為主流。那些讓人看起來羨慕不已的閨房之樂,在缺少衣食的現實面前顯得不堪一擊。在《坎坷記愁》中寫到沈復二人投奔夏氏家中。淳樸的夏氏雖嫁了農民,但豐衣足食,生活穩定,一家人其樂融融。相比芸,聰明的芸嫁給了沈復這個才子,卻遭到家人的排擠,外出流浪,且重病在身,受盡了艱苦。

芸最終去世了,沈復以“夫妻恩愛不到頭”來做自我安慰,但陳芸去世的真正原因,他並未在自己身上找過。朱奇志點評曰:“芸之早夭,誰致之耶?大户人家,是非眾多,此其一也;姑婆偏信,冷酷無情,此其二也;三白迂闊,不善生計,此其三也。三白作此荒唐論,不知是糊塗還是敷衍?”

沈復空有一身知識,但自身的知識終是被現實所擊敗。不懂變通,不通人情世故,就算全身上下全是浪漫細胞又有何用?芸嫁於沈復實在是淒涼。到頭來,芸的一生終究只化作沈復一句“夫妻恩愛不到頭”,只成了讀者心中解不開的故夢罷了……

《七七事變》讀書筆記範文 篇15

在《溪水和池水》這個故事裏,講述的是溪水很勤勞,而池水則非常懶惰。正是由於溪水勤勞,不停地奔向大海去鍛鍊,所以把自己變得結結實實的。然而池水卻整天半睡半醒地躺在那兒,不願意動一動,以至於最後變得又黑又臭,這就是它不聽溪水勸告的結果。

讀了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要善於聽從別人的勸告,不能懶惰,要不斷挑戰自己才會變得更強大!我要做快樂的溪水!

《七七事變》讀書筆記範文 篇16

中國的家長在給了孩子足夠的自由後,覺得那是自己的“授權”或“施予”,他們並不覺得那是孩子們本來就有的天生的權利!對,這就是他們的心態啊。也就是説,他們到今天都沒法明白:他們的兒女不是他們的兒女,而是一個完全獨立於他們的“別人”!――題記

讀了龍應台的《親愛的安德烈》,我有一種找到了知音的感覺,更有一種振聾發聵的徹悟,書中那些關於父母與子女的關係的描寫,那些在我這樣的中國孩子看來新奇無比的教育且見解獨到的方式,令我耳目一新,那個既有成人的老道,又不乏孩子的偏激,既睿智幽默,又不失天真爛漫的安德烈更是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書中的安德烈的生活充滿了樂趣,他喝酒、聊天、聽歌、開party、旅行……,簡直是五光十色,豐富多彩,再來看看我們現在的生活:早早地起牀、匆匆忙忙地上學、沒完沒了地做作業、上不完的各種補習班……,即使偶爾也有短暫的放鬆和娛樂,也大多是來去匆匆,蜻蜓點水,從來無法盡興,比起安德烈的自由和愜意差得何止十萬八千里;安德烈遇到了挫折,媽媽龍應台來安慰他,而當我們遇到這種情況時,卻往往收穫的是家長和老師的聯合斥責;安德烈成功時,媽媽、弟弟和朋友會為他送去衷心的祝賀,但我們取得的成功卻永遠是理所當然,不足為奇,甚至在老師和家長眼睛裏永遠是那樣微不足道,與他們的期望相距甚遠。……這難道就是東西方教育理念的不同嗎?

菲力浦在第34封信《獨立宣言》中總結歸納出一個非常精闢的結論:歐洲人看人是看年齡的,只要滿十四歲了,連老師也要用“您”來稱呼學生。但是,中國的家長和老師卻往往忽略孩子的年齡,而是刻意的去強調輩分、尊卑,不管孩子是不是已經長大了,只要站在爸爸、媽媽或是老師身邊,他的身份就永遠只能是“孩子”,永遠不能得到尊重,永遠只能選擇服從。難道在中國人眼裏,孩子只能算一個成人們隨身攜帶的物件?中國人之所以不肯尊稱一個14歲以上的少年為 “您”,僅僅是為了保全那點少的可憐的面子嗎?順着菲力浦的遭遇探究下去,我又發現了一點,那就是中國的父母在誇讚孩子時總是對他的父母説:“你的兒子真厲害!”,“你的女兒真棒!”……諸如此類,真是可笑,這到底在誇誰呢?別以為對方是“小孩”就可以剝奪他的努力和成就!“小孩”也是人,也是有資格獲得尊重的人,也需要平等的對待,難道所謂的“人人平等”在孩子身上就不適用了嗎?!由此看來,在東西方在對待孩子的觀念真的有着巨大的反差。

多麼希望我們的爸爸媽媽和老師們也能靜下心來好好地讀一讀這本《親愛的安德烈》,看看安德烈們快樂的生活,學學龍應台那樣貼心的母親,把你們嚴肅的愛變得温情一些,把你們古板的關懷變得更加親切一點,給我們一點柔美的微笑,給我們一點應有的尊重,那樣,你們的孩子,你們的學生一定會變得比現在燦爛很多,很多!

《七七事變》讀書筆記範文 篇17

我讀了《一片樹葉的奇蹟》後對我感觸很大。

書中是這樣講述的:有一個生命垂危的病人在外面看見一棵樹,樹葉都一片片地掉下來。病人望着落葉,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她説:“當樹葉落完,我也要死了。”

一位老畫家知道以後,想了一個辦法:用彩筆畫了一片樹葉掛在樹上。這片樹葉永遠沒有落下來,這個病人居然活了下來。

我明白了:信念就像一個火炬,它能燃起生活的希望。我們的人生有時也面臨着“山重水複疑無路”的問題,但只要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信念,路總會在腳下延伸,直到成功的彼岸。

《七七事變》讀書筆記範文 篇18

中學課本中有兩篇文章印象最深,一篇是《變色龍》,一篇是《萬卡》。巧的是,它們都是俄羅斯作家契訶夫的作品。

關於《變色龍》的主題我就不用説了,它被賦予的主題使我對契訶夫一開始並無好感。就是這樣,教育原因使我們無緣無故地憎恨那些早已死掉的人。現在,我發現憎恨是錯誤的。他們是那麼優秀,優秀得完全與教師所反覆強調的那些毫無關係。

契訶夫患有肺結核。這位被譽為俄羅斯古典文學的終結者,除了《變色龍》這類小説裏的詼諧、幽默之外,埋藏其下的憂鬱和悲傷長期被前者所引發的笑聲所遮蔽。

在一篇不起眼的短作《惡夢》中,契訶夫敍述了一個極其平淡的故事:一個叫亞科符的神甫,委瑣、骯髒,出門作客會把主家的食物偷偷塞進口袋裏,而別人到他家去卻連一杯茶也喝不到。表面看來,他不僅令人反感,而且其各種言行都表明他“不符合俄羅斯民族若干世紀以來對教士所提出的要求”。當然,後來才知道,貧窮的亞科符神甫把有限的薪金都用去接濟更為貧弱的人了,他那本來出身貴族的妻子惟一的安慰只有丈夫作客回去帶給她一個蘋果或者一塊麪包,而這位可憐的亞科符神甫卻因為飢餓走不動路説不動話。小説至此確實很平淡很一般,但結尾很不一般。結尾是另一個人物庫寧透過窗户所見,因此,它很像一幅宗教油畫—— 庫寧的車伕和一個孩子在大雨過後的地面上跳躍前行,濺了亞科符神甫一身的泥水;他們請求後者祝福;亞科符神甫脱下帽子分別給他們祝福了,最後,他伸手摸了一摸那個孩子的腦袋。

不知道為什麼,當我想到亞科符神甫那隻撫摸在孩子腦袋上的手時,心裏有一種説不清的悲傷,同時也會產生一種温暖和光明。這是非常獨特的契訶夫式的憂傷。契訶夫是一位多麼真誠的作家。他的日常敍述,他的簡練和客觀,他的憂傷,完全是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感染了讀者。像這樣的震撼人心的作品於《櫻桃園》達到了頂峯:貴族們奢侈而唯美的生活方式,櫻桃園成了這個華貴時代的象徵物;然而,時代必將被替換,美麗的櫻桃園變賣給了商人;在他們還未離開之時,這些憂傷的貴族們坐在廳內的白色椅子上憂傷着,他們突然被傳來的砍伐聲所驚醒,人們正在砍伐櫻桃園……

“天漸漸亮了,大自然醒來,我聽見温柔可愛的、像是第一支輓歌的鳥鳴和附近教堂的琴聲。人的聲音一點也聽不到,日常生活的紛擾也一點看不見,眼前所有的只是死亡的寧靜、美麗和莊嚴……”

就這樣,契訶夫,死了。

《七七事變》讀書筆記範文 篇19

假期裏,我讀了《朱德的扁擔》這是一則講述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的時候的故事。在這則故事中主要講的是朱德在部隊時,糧草緊缺,他為了部隊有更多糧食,就跟着部隊下山挑糧,還總是走在最前面。儘管戰士們不讓朱德下山去挑糧,但朱德總會想方設法和戰士們一起去挑糧。

戰士們既敬佩又心疼朱德軍長,想到他為每晚考慮作戰計劃,白天還要翻山越嶺去挑糧。大家便商量把他的扁擔藏起來,讓他好好休息。但他又自己動手削了一根新扁擔並特地寫上:朱德扁擔,不準亂拿。戰士們被朱德軍長的精神給打動,再也不好意思藏起來了。

朱德這種以身作則、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讓我非常感動,同時我也感到肩上的擔子更重,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像這位中國革命領導人一樣,能以身作則不怕吃苦,好好學習,長大後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uhougan/biji/we0o0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