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讀後感 >讀書筆記 >

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感想範文

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感想範文

讀書筆記指讀書時為了把自己的讀書心得記錄下來或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來而做的筆記;下面是有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感想,歡迎參閲。

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感想範文
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感想範文1:《如何説孩子才會聽,怎樣聽孩子才肯説》讀後感

首次接觸這本書,我腦海中浮現的是在組織活動時,我在前面講,孩子在後面講的場景。我一直在探索讓孩子願意聽我講話,能夠專心聽我講話,並積極迴應的方法。工作中也在不斷地嘗試各種方法,但是一直沒有收到很好的效果。也許這本書對我會有一些幫助吧?也許書裏無非是“尊重、理解、接受、包容、平等、站在海孩子的角度”等等……這些個詞吧?帶着這兩種想法,我開始翻閲這本書。瀏覽中,案例圖片深深的吸引了我。不僅因為每次我的處理方式都和錯誤的範例不謀而合,而且還有那些正確的引導方式讓我佩服。細讀下去,又有了其他的收穫,讓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克服了一般書籍空洞的理論説教的毛病,它結合眾多的故事,圖文並茂的形式,呈現了很多簡單實用的方法。我覺得這本書本質上是一本人際交往的書,其中很多的理念和方法不僅適用於家長與孩子之間,也適用於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交流。

通讀全書後我有一些粗淺的收穫:

一、關於如何幫助孩子克服消極情緒對幼兒入園情緒問題的啟示:

在小班,早上入園經常會出現幼兒哭鬧着不肯來園的情況。一般情況,當幼兒情緒不好,我們總試圖用成人的觀念去安慰、用自己的道理去説服他。孩子其實更多的時候是想把自己的情感説出來並得到認同,找到一種歸屬感。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將需求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認知需要、審美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人人都有歸屬與愛的需要。也許理解、贊同才是最好的安慰良藥。當孩子感受到被接納,他們才會鼓起勇氣面對自己的問題。認可孩子的感受,並用適合的話説出來你的理解,不要急着給孩子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孩子自己説出自己的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以傾聽者的角色幫助幼兒走出自己的困境。

那麼該如何讓幼兒面對他們的感受呢?書中給了我們可操作性的建議:1、全神貫注的聆聽。2、認同孩子的感受。3、把孩子的感受表達出來。4、借住想象滿足孩子的願望。

二、關於如何誇獎孩子對美術活動作品評價的啟示:

我在評價幼兒的作品或行為時不經意間往往用“你做的很棒”,“這幅畫很漂亮”。有時甚至不知道從哪裏評價。評價語言通常存在着用詞單一、內容空洞貧乏。這樣一來評價語言成了純粹的形式語言,對幼兒語言表達、情感提升的幫助幾乎為零。書中對於如何誇獎孩子提出以下方法:描述你所見的事物,描述你的感受,用一個詞來概括孩子值得表揚的行為。在評價時,可以先描述一下眼睛中看到的事物,説出自己的感受,也引導孩子來説説自己的感受。

在嘗試利用這樣的方式來評價幼兒的作品後,我聽到兩個幼兒的對話。A:你的畫很好,我喜歡。B:為什麼啊?A:因為很漂亮。B:……A:因為你的畫上面有兩個蝸牛,一個大的一個小的,我很喜歡那個小的蝸牛。A小朋友美美的笑了。A在B的評價中得到認同,增強了自信。並且知道的自己的作品的優點,今後可以繼續發揚。B也從中學到了A的優點,從而在以後學習、提升。

三、關於如何用其他方法替代懲罰對處理孩子不當行為的啟示:

我們都一直不認同懲罰行為,懲罰會有很多的副作用。如:懲罰給孩子帶來的感受:敵意、仇恨、抗拒、罪惡感、沒有價值感、自憐;孩子在懲罰中會把精力分散,錯失了對自己不當行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錯誤的機會;不利於孩子發自內心地認識錯誤,改正錯誤;懲罰作為一種行為是會被孩子效仿的,“以強欺弱”會成為他面對問題的處理方式;孩子受到的懲罰,會減輕他們對錯誤行為的內疚感,他們認為“懲罰”可以抵消他們的“罪行”,可以心安理得地重複自己的錯誤。

那出現問題後我們就束手無策了嗎?專家認為一個孩子應該經歷自己不當行為所帶來的自然後果,而不是受罰。有的後果是無法模擬的,怎麼樣才能讓孩子經歷自己不當行為所帶來的後果呢?

書裏給我我們七種方法來替代懲罰:1、轉移注意力:把孩子對“問題”行為的注意力轉移到幫助老師做事或者有趣的事情上。2、明確表達強烈不同意的立場(但不攻擊孩子的人格),讓孩子瞭解問題本身的影響。3、表明你的期望:對於已經發生的錯誤不過分追究,並表明對孩子下次行為的期望。4、提供選擇:提供給孩子合理的、且我們能接受的選擇,給他被尊重感,而不是被強迫感。5、告訴孩子怎麼彌補自己的失誤:當孩子的知識經驗不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我們可以直接告訴幼兒該怎樣去做來幫助他彌補失誤。6、當孩子出現不當行為,對於並不是對我們有很嚴重的影響的事情我們可以採取行動,讓幼兒直接面對行為背後的後果。

當然,意識到問題的存在,並瞭解了到一些如何做的建議、方法,並不能給我們有什麼實質性的幫助。關鍵在於實踐,針對不同問題具體的做法還是需要在實際情境中去不斷的探索。對於我剛參加工作,接觸這本書也就半年時間,沒有細細去挖掘,工作經驗較少,理解的也只是些皮毛。這本書需要經常的拿出來翻閲,我相信它在今後還會不斷的給予我們啟示與幫助。“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感想範文2:讀《胡適的聲音》有感

對於成長於文化斷層年代的我們,胡適先生似乎只是歷史的一個符號,他曾經走在文字改革的先端,是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等,由於種種原因,難得看到胡先生的文字,對於他的瞭解多來自片段性的軼事或宏大感受。近日於南圖覓得一本《胡適的聲音》,雖然只是一冊不同時期的演講集,但也足以窺見胡先生博大精深學養的滄海一粟。

“寧鳴而生、不默而死”,是《胡適的聲音》一書的卷首語,這是胡先生一生主張並奉行的人生格言,由此看來,不論在什麼語境下先生都會是一個“大右派”。作為一個有深厚舊學背景,在完善的西學教育中成長起來的學者,胡先生在文學、哲學、史學、考據學、教育學、倫理學等諸多領域均有建樹,是真正學貫中西的大家。他的文字曉暢明白,樸實自然,沒有精英意識,即使現在閲讀也有極強親近感,很符合他倡導的白話文應該是“活”的文字。

書中涉獵的領域和年代跨度很大,從“五四”時期到五十年代,幾乎收錄了胡先生一生中不同時期的各種演講內容,讓我們看到胡先生歷經學者到官員(駐美大使)直至“中央研究院”院長等不同角色轉化中為人,治學的態度,可以充分體現他畢生倡言的“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言必有證”的治學方法以及"認真的作事,嚴肅的作人"的為人之道。

對書中感觸頗深的是一篇對“五四”事件的回顧演講稿,具體而詳盡的過程描述讓我們身臨其境。一方面,他承認“經過了這次轟動全國青年的大解放,方才有中山先生所讚歎的思想界空前之大變動”。另一方面,他堅持説,五四運動“實是這整個文化運動中的一項歷史性的政治干擾。它把一個文化運動轉變成一個政治運動”。他明確表達了:對抗爭政府的同情和對運動方式的拒斥。胡先生作為獨立知識分子,一貫堅持以自己的方式“寧鳴而生”。

另一篇極具特色的演講稿是關於中國禪宗的發展史,從中國哲學史的角度系統講述了佛教在中國成長髮展的過程。胡先生關於禪宗發展史的研究考證翔實,表述客觀風趣。胡先生本人沒有宗教信仰,他的佛教研究完全從學問的視野進入。胡先生的禪宗研究源於他編著的《中國哲學史大綱》,到他離世只完成《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卷,禪宗史是研究的不足之處,他一直在進行這方面的彌補。胡先生對禪宗史下過很多功夫,頗有心得,在研究的基礎上專門為影響很大,成為一代宗師卻不識字的六祖慧能的弟子,作了一部《神會和尚傳》;晚年,又花很多時間去考證《虛雲和尚年譜》。雖然禪宗史只是胡先生治學一隅,但嚴謹的態度足以描述中國佛教發展的歷史,他的研究甚至曾引發日本禪宗學者鈴木大拙與他的一翻論戰。胡先生對於禪宗史的研究體現了他在治學中的“不默而死”。

多看看胡先生的研究,會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交融,感受到他作為獨立知識分子,用獨立、理性、責任、正見、負責的言論來發表個人思考的行為特點。

如何深入的探尋與認同自己的文化,如何以獨立知識分子的思維來“寧鳴而生、不默而死”,是我們需要一生探尋的問題。

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感想範文3:《做温暖的教育者》讀後感

對一本教育類書籍的的閲讀方式有多少種可能性呢?安靜地進入,讓作者帶着你輕鬆遊弋在各種教育觀念間,尋覓着教育中的清風明月,陳震老師的《做温暖的教育者》一書做到了。

陳震老師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語言功底深厚,善於敏感把握身邊事物,對各種話題,信手拈來,皆從教育的角度進行敍述,日積月累,堅持書寫,形成了二十七萬餘字的教育類著作。

書中文章大多短小精煉,無贅言贅語,給人很強的閲讀愉悦感。書中話題涉及豐富,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教師為師、為學、為人的自在尋覓過程。面對現實的瑣碎與繁雜,陳震老師始終以教育者的智慧關照教育現實,展現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與生活姿態。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尋求有境界的工作姿態。

書中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姿態提出了很多建議,如:教師的基本要求是努力創設寬鬆的和諧環境,調節形成寬容的內部心境,堅持寬厚關愛的溝通心態;“小疑獲小進,大疑獲大進”,能夠努力培養出有懷疑態度,批判思維與創新精神的學生等等,這些都是需要教師不斷尋求的!

對於教育者的工作姿態陳震老師認為有境界為上,借鑑王國維先生對於境界的經典描述,即:第一境,“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境,“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有境界的教育自成格調,有境界的教育才有生命力。境界有大小、高下之分,並無優劣。教知識,教方法,教心態可以成為教育的三種境界,對於成長中的人來説,知識,方法,心態都是重要的,境界由低到高,低層次是知識獲得,高層次是心態培育,只要能夠有效整合,就能促進終生的和諧發展。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尋求有品質的生活姿態。

有品質的生活姿態是內涵多元的,閲讀是良好的通道。讀書可以愉悦身心、提升自己。讀書讓生活更有品位,讀書使人內心更加寧靜,讀書使職業更有智慧。

教育工作者是文化的傳承與引領者,讀書不僅是提升自我的需求,也是職業的要求。一位教師只要願意與書為伴,堅持“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態度,就能尋覓到心中的清風明月,就能塑造出有品質的生活姿態

讓每一點感動在心中融化,讓每一點感觸在心中發芽,並將思考記錄筆端。陳震老師作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為我們提供了工作與生活姿態的良好範本。

讓我們以温潤的內心,尋覓着教育中的清風明月,成為温暖的教育者!

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感想範文4:讀《學前課程與幸福童年》有感

童年是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最美好的歲月,也許長大以後他不會記得童年發生的事情,哪怕僅僅只是其中的一件都可能不會記得,但是童年的生活、生長經歷都會影響他未來的認知、情感、思維方式。在現代一個高負荷的信息時代,擁有一個幸福的童年是孩子們所渴望的,是家長、社會應當給與的,是一名合格的老師應當配合的。

讀了虞老師的《學前課程與幸福童年》,並結合工作這幾個月以來的實踐,主要有以下幾點想法:

一、關於幼兒園的表演區

一位學者説過,幼兒的童年是成人生活的演練。對於這句話我並不贊同,但是我認為幼兒需要通過表演來感受、認知、理解這個他尚且不太熟悉的社會以及其中的各種行為規範和準則。因此,幼兒園有為幼兒創設表演的機會和條件的必要性。我所在的幼兒園比較注重幼兒的表演,在此過程中,我思考了這樣一個問題:如何將表演真正有效的融入到小班活動中?小班幼兒年齡尚小,語言、動作、表情等發展尚屬於初始階段,我認為該階段幼兒的表演更多的是情感的投入。其中,表演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根據教師提供的素材進行表演。教師可以通過準備充分的表演材料以及好的劇本,讓幼兒去感受,從而將自己的真情實感融入其中。在這類表演中,角色的選擇應當尊重幼兒的自主選擇,並且隨着活動的進程可以進行轉換、改變。一個劇本是否好,應該觀察幼兒的表現。如:我們班有一個劇本大約一個月沒有進行表演了,一個幼兒問我,“老師,我們怎麼不表演XXX啦?好久沒有表演了。”我問:“你還想表演那個嗎?”幼兒很用勁的點頭,説,“恩!”因此,我認為,一個經典的劇本應該讓大多的幼兒想要去表演。

二、關於課程設計

書中提到“在觀察和了解幼兒的基礎上,設計符合班級和幼兒園實際的課程,應該是未來課程發展的基本方向。”因此,課程是“活”的,是因地制宜的。除此之外,我認為課程設計的關鍵是關注幼兒的反饋。一個好的課程設計的基本範疇應該是幼兒喜愛的、樂於參與的課程。然而,對於課程設計中,有效反饋和無效反饋是教師應當去思考的。作為一名新教師,在這個環節中仍有許多需要思考的地方。

三、關於幼兒教師知識

虞老師認為,幼兒園教師知識具有廣博性,但並不是淺顯的。幼兒園課程所涉及的領域很多,音樂、美術、體育、語言、數學、自然、科技、社會、健康等方面的內容都是幼兒老師的必備知識,但這並不意味着幼兒教師的知識就是淺顯的。對於幼兒園老師來説,必須對這些內容進行深究,才能夠將深奧的知識簡單化、複雜的語言明瞭化。我剛入園的時候,在與幼兒交流的時候經常會出現“卡殼”的現象,和幼兒説着説着就不知道該如何去表達,怎樣的表達方式才能夠讓幼兒明白我的想法。這些看似“淺顯”的語言其實是需要老師去思考、錘鍊的。

學前課程的主體是幼兒,關注幼兒才是學前課程的重中之重。學前課程應以遊戲化的方式融入幼兒的生活,讓幼兒在其中感受快樂。但並不是説就放任幼兒,任何的活動都應該有相應的常規需要幼兒去遵守,只有這樣幼兒才能夠更好的參與活動。並且,幼兒園的所有活動都需要家長、社會的支持和配合。只有三者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才能夠給幼兒一個幸福的童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uhougan/biji/n4pld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