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讀後感 >讀書筆記 >

讀書筆記900字(通用22篇)

讀書筆記900字(通用22篇)

讀書筆記900字 篇1

敦煌,祖國西北的一顆明珠,492個洞窟像蜂窩似的排列在斷崖絕壁上,上下5層,高低錯落有致,鱗次櫛比,壯觀異常。她是我國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她的名字讓中國人不得不抬頭挺胸去訴説。是啊,中國的歷史都書寫在敦煌莫高窟中,又怎能不讓人嘖嘖讚歎呢?

讀書筆記900字(通用22篇)

可她這顆明珠也關聯了一個令人厭惡的名字——王圓籙,他甚至淪落到做了一個不得不以化緣為生的道士。20世紀初,洞窟裏那些精美壁畫和中座雕塑那婀娜動人的體態都因為他的無知蒙上了一層不可磨滅的陰影,洞中成了一片淨白,與此同時被淨白的更是唐宋歷史的結晶!

雖然莫高窟部分文物被如此踐踏,但在那之後,莫高窟享有極高的地位。

20世紀40年代,中國成立了莫高窟學術研究和保護機構;60年代對石窟進行了全面加固;80年代開始,莫高窟進入了現代科學保護時期......由此可見,中國是以怎樣的速度向前發展着。現在進入莫高窟,看到的不是滿地塵土,而是保存完整的彩塑,壁畫和藏經洞。

兩萬多尊彩塑個性鮮明,神態各異。四萬五千多平方米宏偉瑰麗的壁畫更是精妙絕倫,內容豐富多彩。藏經洞面積不大,曾藏有我國古代各種經卷,文書,帛畫,刺繡,銅像等六萬多件。

回首過去,的確有一些不堪入目的往事,但那都已經過去了。擁有今天的精彩才能創造出更絢爛的光芒。當日本學者聽完中國敦煌學的報告會後,用沉重的語氣説明:“我想糾正一個過去的説法,這幾年的成果已經表明,敦煌在中國,敦煌學也在中國。”聽到這句話後,那些學者們應該感到無比的欣慰吧!的確,世人見證了中國的成功。

從“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船帶着第一名宇航員楊利偉飛上太空到“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帶着翟志剛等三名宇航員上天也只過了五年。現在,我國正在籌備火星探測器的發射,可見中國飛黃騰達之迅速。

北京時間XX年7月13日22時08分,一個令中國振奮的消息——申奧成功瞬時間傳遍了整個中國。中國沸騰了,一片歡呼雀躍的景象。在之後的七年裏,中國羣眾體育工作加快了步伐,不斷加強,蓬勃開展。在XX年我國舉辦的奧運會上,中國以51枚金牌,21枚銀牌,28枚銅牌,共100枚獎牌的成績位列獎牌榜第一,這是一個多麼令人激動的消息!

1932年,我國的奧運第一人劉長春還未挺進決賽;1960年,台北選手楊傳廣奪取十項全能銀牌,他是中國第一位獲得獎牌的運動員;1968年,紀政獲100米欄銅牌,她是中國第一位獲奧運獎牌的女運動員;1984年,許海峯在男子手槍慢射中獲得金牌,這一洗了百餘年來“東亞病夫”的恥辱......

想起中國的奧運史,再看看今日中國的成功,足以見得中國發展速度之快。中國人不是別人口中的“東亞病夫”,而是一條龍,一條蓬勃發展着的巨龍!

中國還在不斷向前發展,在奧運路上,在藝術路上,在經濟路上,在科技路上,中國將會越來越強悍!

讀書筆記900字 篇2

中國的家長在給了孩子足夠的自由後,覺得那是自己的“授權”或“施予”,他們並不覺得那是孩子們本來就有的天生的權利!對,這就是他們的心態啊。也就是説,他們到今天都沒法明白:他們的兒女不是他們的兒女,而是一個完全獨立於他們的“別人”!――題記

讀了龍應台的《親愛的安德烈》,我有一種找到了知音的感覺,更有一種振聾發聵的徹悟,書中那些關於父母與子女的關係的描寫,那些在我這樣的中國孩子看來新奇無比的教育且見解獨到的方式,令我耳目一新,那個既有成人的老道,又不乏孩子的偏激,既睿智幽默,又不失天真爛漫的安德烈更是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書中的安德烈的生活充滿了樂趣,他喝酒、聊天、聽歌、開party、旅行……,簡直是五光十色,豐富多彩,再來看看我們現在的生活:早早地起牀、匆匆忙忙地上學、沒完沒了地做作業、上不完的各種補習班……,即使偶爾也有短暫的放鬆和娛樂,也大多是來去匆匆,蜻蜓點水,從來無法盡興,比起安德烈的自由和愜意差得何止十萬八千里;安德烈遇到了挫折,媽媽龍應台來安慰他,而當我們遇到這種情況時,卻往往收穫的是家長和老師的聯合斥責;安德烈成功時,媽媽、弟弟和朋友會為他送去衷心的祝賀,但我們取得的成功卻永遠是理所當然,不足為奇,甚至在老師和家長眼睛裏永遠是那樣微不足道,與他們的期望相距甚遠。……這難道就是東西方教育理念的不同嗎?

菲力浦在第34封信《獨立宣言》中總結歸納出一個非常精闢的結論:歐洲人看人是看年齡的,只要滿十四歲了,連老師也要用“您”來稱呼學生。但是,中國的家長和老師卻往往忽略孩子的年齡,而是刻意的去強調輩分、尊卑,不管孩子是不是已經長大了,只要站在爸爸、媽媽或是老師身邊,他的身份就永遠只能是“孩子”,永遠不能得到尊重,永遠只能選擇服從。難道在中國人眼裏,孩子只能算一個成人們隨身攜帶的物件?中國人之所以不肯尊稱一個14歲以上的少年為 “您”,僅僅是為了保全那點少的可憐的面子嗎?順着菲力浦的遭遇探究下去,我又發現了一點,那就是中國的父母在誇讚孩子時總是對他的父母説:“你的兒子真厲害!”,“你的女兒真棒!”……諸如此類,真是可笑,這到底在誇誰呢?別以為對方是“小孩”就可以剝奪他的努力和成就!“小孩”也是人,也是有資格獲得尊重的人,也需要平等的對待,難道所謂的“人人平等”在孩子身上就不適用了嗎?!由此看來,在東西方在對待孩子的觀念真的有着巨大的反差。

多麼希望我們的爸爸媽媽和老師們也能靜下心來好好地讀一讀這本《親愛的安德烈》,看看安德烈們快樂的生活,學學龍應台那樣貼心的母親,把你們嚴肅的愛變得温情一些,把你們古板的關懷變得更加親切一點,給我們一點柔美的微笑,給我們一點應有的尊重,那樣,你們的孩子,你們的學生一定會變得比現在燦爛很多,很多!

讀書筆記900字 篇3

讀完了貝克特的作品《等待戈多》,突然覺得人生好像就像一場漫無目的的等待,我們到底在等待着什麼?感覺很茫然······

劇中的情景在腦海中不斷重複,兩個衣衫襤褸的流浪漢坐在樹下苦苦等待,雖然等待是令人煩躁和苦惱的,但他們依然執着的等待着,守着那份希望,今天等不到就等到明天,直到等到戈多為止。同時,小男孩帶來的消息,也堅定了他們等待的信心,因為他們堅信明天還有希望會等來戈多。我不明白兩個流浪漢為什麼要一直等待戈多,而且只要一直等待就真的會等到嗎?我有很多的不解和疑問,覺得那隻不過是他們自我安慰的方式,現實往往是令人難以接受的,戈多隻不過是一個象徵,也許根本就不存在,然而他們還是在等待着,等待着那若有若無、似曾相識而又不見其面的希望。

有人説,等待也是一種幸福,我認為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能去等待,至少説明還存在着希望,如果連等待的機會都沒有了,那是連僅僅一點點的希望都沒有了。所以,等待也會給我們帶來美好的希望,無論結果怎樣,至少我們曾經幸福過,幸福真的很美好。

還記得小時候,我在學校等待父母來接我的情景,看着同學們一張張天真的臉龐,一雙雙期盼的眼睛,也許那時的我不懂得這就是等待,只是在見到他們的那一刻,幸福的奔跑到他們的懷抱,這就是等待的甜蜜。漸漸的我長大了,明白了原來父母也一樣是在等待,他們等待我回家的心情也是幸福的,這是一種很自然的生活現象,自然中滲透着等待的幸福。這不禁讓我想到兩個流浪漢等待戈多的情景,雖然他們不知道結果會怎樣,但是他們依然堅定的去等待着不願放棄。我不知道他們等待的意義是什麼,也許他們也不明白自己等待的意義,他們把生命寄託在等待中,他們活着的唯一意義就是等待戈多,也許只有等待才是他們的希望所在吧!

人生也如同一場等待,每個人的人生都是豐富多彩的,我們不能預見明天會怎樣,但我們依然都抱有幸福的希望。等待就像幸福的花開,我們一天天期盼它成長,等到花開爛漫時,那一定是最美麗繽紛的時刻。我們每個人都在等待,就像流浪漢等待戈多一樣沒有答案。也許每個人都經歷過等待,有的等待是甜蜜的; 有的等待是痛苦的;有的等待是漫長的;有的等待是短暫的;有的等待是幸福的,而有的等待只是一種等待。

《等待戈多》讀完了,然而我還是沒有弄清楚戈多到底時誰,這個人真的存在嗎?雖然他沒有出現,但他卻像一根線一樣牽引着整個故事情節的發展,也許這就是荒誕意義的所在吧!而流浪漢的苦苦等待,只是更加升華了文章的悲劇意義,現實世界的醜惡、混亂和可怕,使他們的希望難以實現,他們的處境是悲哀的,只能等待,因為生活本身就是荒誕的。

如果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我覺得他們與其這樣毫無結果的去等待戈多,為什麼不去主動尋找"戈多"呢?也許人們對自己的命運和自己所生存的世界是不可知的,認為只有選擇等待才是必然的,但是,如果一直這樣盲目的被動等待下去,真的可以等到幸福或者一直幸福下去嗎?至少我覺得不會,我認為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而不是去等待命運的宣判,或許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樣幸福,但至少我們是快樂的,在快樂中去等待,無論結果怎樣,但至少過程是值得讓人回味的。

"等待戈多"是幸福的,同時又是荒誕的,兩個流浪漢的堅持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但他們的思考方式和做事方式是不可行的。生活雖比較喜歡捉弄人,但你不被它的磕碰打擊,又如何增強生命的堅韌和生活的意義呢?所以,我們要勇往直前的向目標奮鬥,不能坐以待斃,麻木不仁。

讀書筆記900字 篇4

《道士塔》這篇文章講述的是一個歷史悲劇,一個沉重的文化史實。它所揭示的問題讓人心痛,讓人揪心,讓人不禁為那個時代,也為我們的民族,發出一聲聲無能為力的歎息。

全篇圍繞敦煌莫高窟展開,説的是在20世紀初,莫高窟由一位無知的道士掌管,因為無知,他自作聰明地將窟中的珍貴壁畫粉刷,甚至挖鑿,代之以靈官塑像;因為無知,他將窟中無價的國寶嚮慕名而來的西方學者換回歷歷可數的銀元;因為無知,祖國的瑰寶受到糟踐,不幸流失,給我們後人留下了無限的遺憾。

國寶外流,我們發自內心地遺憾、痛恨、憤慨。強烈的民族自尊心讓我們在今天,在這個覺醒了的民族當中,開始做一些事對遺失的文化進行補救。於是,在遺憾、痛恨、憤慨之餘,我們直截了當地想抓住罪魁禍首。那麼,元兇是誰?是犯下了強盜行徑的西方學者?是目光短淺、愚昧無知的王道士?還是舊中國,那個沒落在閉關鎖國中的“天朝”?或許真如古人所説的“慌不擇路,飢不擇食”,自身的落後讓我們已無心理睬一下被擱在西北荒涼之中的文物們,只好讓強大的勢力來替我們保管?想想舊中國所揹負的“東亞病夫”的恥辱,想想“落後就要捱打”這鐵一般的真理,我的心在滴血,我的民族自尊心在哭泣,我感到往事不堪回首,它令我感到那樣恐慌與不安。彷彿有一枝利箭從歷史深處射來,刺痛了我的心。

這就是歷史悲劇,發生在祖先們的身上,但它帶來的痛苦卻可以綿延幾個世紀。然而時光即逝,往事不再,亦無法緝拿真兇,將其正法。我們所能做的,惟有無奈,無奈地歷數罪惡,無奈地遺憾惋惜,無奈地遙望歷史,無奈地幽幽痛惜,無奈地歎出一口氣,讓它定格在那一個個恥辱之日、罪惡之日的上空,化作晴空中的陰霾,眼睜睜看着愚鈍的王道士在畢恭畢敬地帶路,看着洋人們在莫高窟洞開的一剎那驚詫瞪大的雙眼,看着一箱箱文獻、一尊尊泥塑、一車車詩卷、一幅幅壁畫被運走。這樣的奇恥大辱,哪個國人還能坐視不理?一個當代中國青年這樣寫道:“我好恨/恨我沒早生一個世紀……要麼你我各乘一匹戰馬/決勝負於城下。”激盪人心的語言,道出了每位中國人的心聲。但,現實與理想總是在作無謂的對峙與較勁,從而無法統一。看看,現在中國人在幹些什麼?有一些人繼續淪為洋人的奴隸;有一些人忘掉了恥辱,忘掉了歷史;有一些人在倫敦、東京等地的博物館買下中國文物的膠捲,回國後對着相片作空頭研究;還有一些人在吶喊中吼出憤怒,卻永遠只是吶喊,無法付諸實踐。

一切皆因他而起,那愚氓———王道士。時至今日,不少人認識了這個名字:王圓籙。我在想,如果讓他知道了國寶的價值,讓他知道了他所作所為的嚴重性,他會怎麼做?依然賺取蠅頭小利?又或者,轉做了更大的買賣?還是改邪歸正,捍衞國寶?無從得知———我的想象力有限。但這次的閲讀卻讓我真實地接觸了歷史的陰暗面,那是一段可怕的、災難的歲月,但願它不再發生。

讀書筆記900字 篇5

第一次見到餘秋雨的《道士塔》是在他的散文集《晨雨初聽》讀到的,這本書的封面印着藍藍的天空和海洋,沙灘上放着兩張潔白的椅子。看起來是那麼的美好,那麼的讓人舒心。可是當翻到《道士塔》這篇文章時,先前舒坦的心情早已沒了影兒,只有一股怒火在心中燃燒。

這篇文章講述的是20世紀敦煌莫高窟不幸由以為無知的道士當家,他自作聰明將一幅幅珍貴的壁畫變為一道慘白,他將一座座精美的塑像化為天師、靈官、菩薩,他將一箱箱無價的國寶換為歷歷可數的銀元。給後人們留下了無限的遺憾

這位道士的名字叫王圓籙,他只是一個逃荒到甘肅,做了道士的湖北麻城農民。他的無知讓他對洞窟裏的壁畫有些不滿,他找來幫手用石灰淹沒了唐代的衣冠,宋代的笑容。因算了算石灰的價錢,他認為沒有必要全部刷完,於是他放下了刷把。如果當時有免費的石灰恐怕這個愚昧的道士會將他的“宅院”刷得一塵不染吧!看來我們是否應該感謝他呢?感謝他的手下留情,為我們留下了一些珍品!粉刷了之後,他又想弄幾個雕塑。他看到中座雕像的體態過於婀娜,與幾面的白壁似乎有些不相符。這時他終於想起了自己的身份:道士。那自己何不在這裏立上幾個天師、靈官菩薩?他和他的幫手用鐵錘將那婀娜的身姿,柔美的淺笑砸成了碎片,化為了泥巴。他又請來了鄰村的泥匠如小孩子般堆起了雪人,忙活了半天總算能立住了,最後做出來還像模像樣

由於這位道士——王圓籙,他的無知、愚蠢、自私。使用少數的銀元換得大量的敦煌文物流失海外,而敦煌研究院的專家只得一次次地從外國博物館買取敦煌文獻的微縮膠捲。我們憤怒嗎?不我們該憤怒嗎?也許正如文章中寫到的“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蠢,最大的傾泄也只是對牛彈琴,換得一個漠然的表情”他不是承受不起,而是不配。他那樣的無知,根本不知自己犯下了怎樣的“罪行”,就算再怎麼傾泄,他的眼裏定還是不解。如果“王道士只是這出悲劇中錯步上前的小丑”那麼誰才是這個巨大民族悲劇的主要謀劃者呢?是外國冒險家?還是當時的官員。他們滔滔的奏摺中沒有一句提起敦煌的事由,當外國冒險家甘願傾家蕩產,偷運一兩件文物回去的時候。生活奢侈的中國官員卻因運費太多,不願保護這些文物。當外國冒險家甘願葬身沙漠,不顧一切地朝敦煌奔去的時候,中國官員的會客廳裏瀰漫着茶香!被掠奪後的敦煌文獻少,在押送回京的途中只用茅草卷着,每到一個地方便又被抽出幾卷行途中又丟失幾卷,到達京城後只剩下零零散散的幾卷同破舊的茅草。敦煌文化如此燦爛,藏經洞中的文獻有如此之多,但中國960萬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卻沒有幾卷。這些祖宗留下的遺產在本國沒有受到珍視,而在其它國家的眼裏卻是如此珍貴。與其把他們存放在這樣一個社會環境中被破壞,還不如把它放在外國的博物館永遠的收藏。在這種如此令人氣憤的情形下這何嘗不是一劑救濟敦煌文化靈丹妙藥?

雖敦煌文化在中國,但中國被歷史劃出的傷口仍未癒合。

讀書筆記900字 篇6

我想,在我們已知的宇宙裏,沒有任何事物之間是沒有距離的。不同事物間唯一的區別是,這段距離我們該用什麼樣的計量單位去度量?一納米或是一光年?

前些天的麗水,白天晴朗無霾,夜晚星空璀璨。我抬看尋找夜空中最明亮的星。對於此時此刻的我,它是如此晶瑩剔透地懸於天際;可對於這顆星,也許它早就在億萬年前就已怦然隕滅了。這億萬年的兩兩相望,就是唾手可得又遙不可及距離。這些天,同樣讓我感慨的,是這一樣一段距離——一個年過六旬的老人,用他顫顫巍巍的雙腳,度量了87天,627英里的距離。這段距離,度量了一段遺失了20年的親情、愛情和友情,也度量了一個普通女人,彌留之際,不普通的逝去。度量了人心,也度量了生命。

上網購買《一個人的朝聖》這本小説時,我並未在意。它不過是我為湊滿書單滿減優惠的一個臨時添頭。因為這些年的圖書市場上,有太多打着“朝聖”旗號的劣質“雞湯”了。今天是這個大師,明天是那位大姐,後天則搖身國外,變作了某某“上師”。我從來都不覺得,一個靈魂最神聖的部分是外界授予的。它來自於內心的覺醒、來自於痛苦的磨礪,更來自於生命的覺悟。結果,沒想到,《一個人的朝聖》用近乎清新而細緻的情節,貼切地吻合着我對“神聖”的理解。

故事圍繞着一個叫作哈羅德的退休老人講起,講到他已分牀多年的老伴、名存實亡的婚姻,講到他曾千般愛憐的兒子、貌合神離的親情,講到他已分別多年的同事、隨風消散的友誼。講到一封信、講到樸素單純的信念、講到臨時起意的遠行、講到喧囂嘈雜的媒體……男主人公哈羅德得知一位老同事癌症彌留後,以一份質樸的信念踏上了從英格蘭西南角向英格蘭東北角的徒步遠行。他告訴自己,只要自己用雙腳堅持走完這段路,那位久未謀面的老同事、老朋友,就一定會康復起來。

一路上,除了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老人也一次次與腦海中塵封已久的記憶相遇。每一段記憶都是一個離別已久的故人,每一次重逢都讓人動容不已。慢慢地,這一個又一個相遇彼此相綴,讓這段貫穿英格蘭對角線的距離不再是一個關於陡步傷痛、放棄堅持、甚至宗教信仰的俗套故事。

我想,故事告訴我的,正是距離。那些此時此刻看時親密無間的距離,極有可能被生命的變故、被偶爾的爭吵,甚至就被平靜的時間所撕裂。就像我看到的那顆明亮的星星,儘管在我們彼此相望的時刻我們光芒匯聚脈脈含情,但那光芒匯聚的焦點卻已可能是它億萬年前的一刻光華而已。

可是……對,可是——

所有被疏遠的距離,都不是不能夠丈量的。

生命並不害怕距離,甚至距離是生命體現它本質所需要的一部分。那些被疏遠的感情,其實有彼此相望的身影;那些被拉開的夢想,其實有彼此相惜的眷戀;那些被撕扯的回憶,其實有彼此重逢的期待。萬有引力不是告訴我們,這主觀或客觀上,看似分離彼此的一段段距離,不正牽着深深的吸引嗎?

生命是需要一些距離的。而有一天當我安靜地躺在歲月盡頭回望時,唯一讓我不致感到生命虛度的就是,我有沒有用雙腳、用身心、用感情、用信念,走近她,親身丈量過她的距離。

讀書筆記900字 篇7

“他年輕力壯,他建功立業,一上戰場便勇往直前。見了敵人揮刀就砍,個個血撒頭顱在他的腳下。他在敵軍裏橫衝直撞,所到之處敵軍個個向他投降。”

這是文章的開頭,讀到這兒也許所有人都認為這是一場血與猩的戰鬥,但其實讀完全文才感觸到了真正的心酸。

全文講述了一位十四歲的少年,迷上了網遊,在遊戲裏他是將軍,所向披靡,任何敵人都逃不過他鋒利的刺刀,少年為此極大滿足。“金錢”、“榮譽”……。而事實上,大量的錢財正從他的口袋裏流水般的消失。讀到這,我深深地為這無知的少年而感到心痛,無聊的殘殺,正一點一點地吞噬着他的良知,況且連這虛擬的世界也有起伏跌宕。

他戰敗了,敗得一無所有,並且損兵折將自己也身負重傷,他要支援,可是沒有人理睬他,等來的只有網吧的老闆,於是,身無分文的他命令母親前來送錢。本來陽光的少年竟變得如此落魄,我深感惋惜,希望這少年能放棄這無知的一切改過自新,而事實卻讓我心酸。他的母親無奈地看着他滿是血絲的眼睛,含着淚答應了他的要求。母親在我眼裏是那樣的無助,眼看着自己的兒子就此毀了一生,而她卻不忍心拒絕因為兒子以生命威脅。我開始為這少年的言行感到憤怒!母親的苦楚他一無所知。

少年拿錢繼續着罪惡的遊戲,他率領兵馬再去攻城,敵軍又一次被他包圍,他命令敵軍向他投降,而敵軍卻嘲笑他:一個手下敗將卻如此猖狂!他的最後一道心理防線就此崩潰……。

文章的結局是那樣悲涼,我真想告訴他少年,敵軍不會向你投降,唯獨你的母親。在母親心中,你不是將軍,是王!是她永遠的王!她永遠會向你俯首稱臣、惟命是從,滿足你的一切要求???哪怕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辭。

讀書筆記900字 篇8

讀了肖川教授的《教育的使命與責任》,感觸頗深。肖川老師給我們提了個醒:沒有使命感的教育是盲目的,沒有責任擔當的教育是輕薄的。“我們不停地跑,爭取領先,但是總有一刻要停下來想一想:這條路到底通向哪裏?是通向夢想還是通向深淵?”真正的教育不僅應該具有效率和效益,更重要的是要具有靈魂,具有堅定而明確的價值追求。使命與責任賦予教育以高度和靈魂。故而,肖川教授提出:“教育的使命和責任就應該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為自由社會培養人”。説穿了,教育的使命和責任就是要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據此,我們的責任和義務不就可以簡單化為:如何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競爭激烈的社會的能力,如何培養學生能夠在未來的社會中游刃有餘,出類拔萃的技能嗎?

人是懸在由他自己所編織的意義之網中的動物,但人和動物不同,只有能過幸福精神生活的人,才有可能發現生命的意義,也才能稱之為健康、幸福的人。作為教師,我們都在不斷的追求之中,可我們追求的是什麼?

肖川教授追求的是教育的使命與責任、教育的理想與信念、教育的智慧與真情。肖川教授用他的智慧和真情,告訴我們什麼是教育的使命與責任,我們應該追求什麼樣的教育理想與信念。

書讀完了,可生活還在繼續,我們的教育理想也在繼續,世界所藴含的精神也在繼續!

在這個亂象的世界,心浮躁了,情不定了,目標迷糊了,人生難料了。可肖川老師卻讓我們的心寧靜了,情穩定了,目標明確了:教育應是陽光的,充滿希望和力量的陽光文化;教師應是奮發的,充滿激情和智慧的指路者。教育作為一種社會現象,理應承擔着一定的社會責任,理當成為社會進步的推動力量、思想先導和制度建設的楷模。肖川老師指出:在當前,強調教育的社會責任意識,首先要強調的是通過分享基本的價值觀念,實現社會整合,增強一個日益多樣化的社會的凝聚力。這樣説,有其深刻的教育價值,我們很多具有強烈愛國意識的有志之士,掀起了抵制日貨的運動,但大多持續時間不長。為什麼呢?我以為這就是缺少社會凝聚力,缺少一種眾志成城的、為國家和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自覺自願的責任意識。如果我們現在不努力改變這種狀態,也許未來當中國再次面臨危機時,還會出現很多“賣國賊”、“漢奸”的。

當然,我們的教育不僅要關注社會責任,我們還要關注人的生命價值。生命是上天賜給我們最豐盛的禮物。我們教師面對的是一羣鮮活的生命個體,是一個個對世界充滿新奇感的心靈世界。我們現行的應試教育無助於培養學生的博愛和善良,無助於提升學生的生命尊嚴和生命情懷。看看我們的身邊,看看各種報刊雜誌、博客網絡,我們會發現不尊重生命的現象比比皆是。傷害兒童、兒童傷害他人的案件充斥着我們的耳目。難怪肖川老師怒吼:對生命的漠視是教育最大的失職和不幸。

讀書筆記900字 篇9

在我用金絲編織的童年裏,我認為,書是不容錯過的精彩。書籍是我們的精神食糧,沒有它們的哺育滋養,我們的生活是不完美的;沒有它們的意味深長,我們的人生是缺憾的;沒有它們的充實誘導,我們的精神是虛無的。它們好像浩瀚蒼穹中的一輪明月;更像茫茫大海的一盞航標燈,把我引向無邊無際的知識海洋。

在我的記憶深處,有一本書令我終身難以忘懷,使得我浮想聯翩。《希臘神話》這本書我在很小的時候就曾經閲讀過,以前可能不大能理解,現在重新來看這本書感覺就大不相同了。

《希臘神話》講述了神的故事和英雄傳説兩個部分,神的故事涉及宇宙和人類的起源、神的產生等內容,希臘神話主要是歌頌英雄的事蹟,同時也深深地揭露和批判了人性的醜惡。讓我走進了神話的世界,讓我同天神們一起主宰着地球和宇宙,認識了古希臘奧林匹斯的十二大神:眾神之主宙斯,天后赫拉,海王波塞冬,智慧女神雅典娜,射術神及光明神阿波羅,狩獵女神與月神阿爾忒彌斯,愛與美之神阿弗羅狄忒,戰神阿瑞斯,火神與工匠神赫淮斯托斯,神使赫爾墨斯,農神德墨忒爾,灶神赫斯提亞。他們掌管自然和生活的各種現象與事物,組成以宙斯為中心的奧林匹斯神統和生活的各種現象與事物,組成以宙斯為中心的奧林普斯神統體系。英雄傳説起源於對祖先的崇拜,它是古希臘人對遠古歷史的一種回顧。傳説中的主人公大都是神與人的後代,半神半人的英雄。他們體力過人,英勇非凡,體現了人類征服自然的豪邁氣概和頑強意志,成為古代人民集體力量和智慧的化身。

希臘神話故事中的神與人同形同性,既有人的體態美,也有人的七情六慾,懂得喜怒哀樂,參與人的活動。神與人的區別僅僅在於神者永生,無死亡期;而人者生命有限,有生老病死。希臘神話中的神個性鮮明,很少有神祕主義色彩。這本書對人對神都作了真實的展現,不粉飾光明,也不掩蓋黑暗。對人對神,它都同等對待。這些天神們有着無比強大的力量,他們彼此和平相處,用一種特殊的力量支持起一個家。

隨着歲月的腳步,這本書慢慢被人們所忽略,但它在我的腦海裏記憶憂新。當我讀完這本書時心中震撼了,神話是那樣的神奇,讓我進入幻想的境界裏,讓我領略人世的真諦。《希臘神話》讓我受益匪淺,讀書,特別是文學書籍,猶如春雨哺育着大地,使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如夏風涼爽着世界,讓我們享受着人生;如秋果掛滿了枝頭,叫我們精神飽滿,文學名着的奧妙感染着我,塑造着我,成就着我,我愛讀書。

讀書筆記900字 篇10

《男生賈裏》是一本小説,用簡單、幽默的語調描述出了賈裏的特點:富有正義感,愛出風頭。有時跟魯智勝爭風吃醋,有時又為妹妹打抱不平。最搞笑的,當然是他的那些家庭軼事了:一會兒與爸爸鬧矛盾,一會兒又左一個“好爸爸”,右一個“好爸爸”地叫。當然,賈裏的家庭軼事還不止這些,賈裏的爸爸媽媽總是讓賈裏跟賈梅在一齊,弄得賈裏很苦惱……當我看完這本書時,我才明白,原先家庭軼事是那麼的精彩。秦文君用她那詼諧幽默的語言,透過描述這對兄妹生活、學習中經歷的酸甜苦辣,折射出當代青少年的學習、生活方式,頗具時代感和青春的氣息。表現出當代中學生青少年時期熱愛冒險、活潑機靈的性格特徵。

讀了《男生賈裏》這本書後,我十分驚訝。主人公賈裏的生活竟和我們的現實生活惜惜相關。

《男生賈裏》這本書,大部分講的是主人公賈裏在校園的種種趣事。也有在生活中,在家庭裏發生的趣事。主人公賈裏是一個有點驕傲又有點幽默的人。他是一個認為自已十分優秀,讓人有一點覺得他有一點“自以為是”的感覺,而是他總是“看不起”自已的同胞妹妹,説她這個不就應。那個不好,但是,就在他抱怨妹妹的同時又表達出了他對妹妹的愛。主人公賈裏也從別人的身上學了好多關於人生的道理。

我讀了這本書以後,真是回味無窮阿!賈裏是一個正直不阿,他為同學評理,他為同學打抱不平。但是,賈裏也有犯糊塗的時候,就拿競爭學生會主席這件事來説吧!就因為魯智勝拿食物籠絡人,賈裏賭氣投了有名無實的足球隊隊長。但是,事後才明白魯智勝的姐姐是同樣正直不阿的人吶!

在賈裏的身上,我們都能發現一點自己的影子:時而衝動,時而憤怒,時而魯莽,時而興奮。因此,這部富有青春氣息的小説在我們這一幫青少年之間爭相傳閲,成為當代最為膾炙人口,最受青少年歡迎的長篇小説之一。

《男生賈裏》但是本難得的好書,對這種類型的小説有興趣的同學可千萬不要錯過喲!

讀書筆記900字 篇11

暑假中,我在學校圖書室借了一本《三國演義》,讀完此書,我從中受益非淺――世紀少年應有“膽”有“識”。

三國演義乃我國四大古典名着之一。裏面一個個娓娓動聽的故事,通過設置大量巧合,化不可能為可能,把人物的個性特點描述得淋漓盡致,把一個個場面描繪得更是栩栩如生活靈活現。使我過目不忘,即使拋開了書,它們也充塞天地,深入我心。

什麼“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過五關斬六將”的關羽;以及“粗中有細勇猛善戰”的張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足智多謀”的忠臣諸葛亮;還有心胸狹隘的周逾,長厚的魯肅等人交織在一起,引發了一連串驚心動魄,扣人心絃的故事。如草船借箭,連環計,空城計等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影響。

看過之餘,掩卷沉思,“草船借箭中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要在三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這對當時的周逾和現在我們看來,真是一件天方夜譚的事,可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利用天時,地利,人和等因素,“瞞“過了多疑的曹操,不費吹灰之力就搞到了十萬支箭,令周逾刮目相看。試想,諸葛亮不講究“策略”能行嗎?

細細思量,我們的學習不也一樣嗎?也應講究方法,注意適當休息,勞逸結合,讓大了大腦得到調節,為下一節課積蓄精力,就能提高學習效率。

學習是這樣,生活也如此。有一次,家裏來客人,媽媽讓我給客人沏茶,沏茶就要燒開水,清洗杯子,以及分放茶葉。燒開水約十分鐘,洗杯子約要五分鐘,分放茶葉約三分鐘,這樣一來,就要共花將近二十分鐘的時間。可我靈機一動想出了一條妙法:在燒開水的同時,就洗杯子,分放茶葉,等水燒開後,其餘兩項工作早已完成了。這樣一來,我不僅節約了時間去做其它事情,還讓客人在短時間裏感受到了主人的熱情。

做事情不僅要有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的“識”,還要有“單匹救主”的趙雲的“膽”。記得那次體育課上,體育老師讓我們練習跳高。同學們個個精神抖擻,生龍活虎,就像猴子一樣一躍而過。輪到我了,生怕摔着的我及得額頭直冒冷汗,膽卻的內心使我的動作變得縮手縮腳,最後落得個“嘴肯泥”的下場。體育老師摸透了我的心思,走過來,又耐心地給我講解跳高的要領,在老師和同學們地鼓勵下,我大膽地又重試了一次,這次終於成功了!漂亮的動作還博得同學們地歡呼,齊聲叫好。唉沒有膽量可不行啊!

是啊,我們雖是新世紀的少年,是祖國的花朵,但是如果沒有《三國演義》中諸葛亮那樣淵博的知識,橫溢的才華,沒有趙雲那渾身是膽的氣魄,試問,我們能有“膽”有“識”嗎?少年朋友們,讓我們攜手乘風破浪,繼往開來,做一個有“膽”有“識”的世紀少年吧!

讀書筆記900字 篇12

已故的北京大學教授朱光潛是我國著名的美學家,他從事美學研究六十多來著譯宏豐,他的早期美學著作有《談美》、《文藝心理學》《談修養》,翻譯的《歌德談話錄》、克羅齊的《美學》、柏拉圖的《文藝對話集》,特別是翻譯了黑格爾的110萬字的美學鉅著《美學》,在學術界贏得非常高的讚譽,他的學術生涯可以説是現代中國美學發展的一個縮影,刊稱為我國美學史的一代宗師。

朱光潛先生的美學思想的核心觀點:美不在心,即不存在人的主觀意識中,也不在物,即不存在客觀事物中,它在心物的關係上。

朱先生在談美》一書中寫到:一棵古鬆長在園裏,任何人一看見它都認為它是一棵古鬆,古鬆在我們的腦海裏已經形成了表象,古鬆的形象與古鬆的美,每個人在古鬆的形象見到到不同的美;也就是見出古鬆的不同形象。

一棵很美的古鬆長在園裏,無論我們看見與否,它都是很美地在那個園子裏,這種美並不存在我們的主觀意識中;醜是美的殘缺,那棵古鬆是美或是醜,審美標準都不是由古鬆自己決定的。

在此,朱先生把中國傳統的詩詞歌賦,以較高的美學理解力做出刨析,給後人在閲讀和賞析做出了傑出的藝術貢獻。如:

奉帚平明金殿開,暫將團扇共徘徊。

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

大家都知道這是失寵於漢成帝之後班睫妤書寫的詩,通過對這首詩的分析,看到詩中的詞句“奉帚”、“金殿”、“徘徊”、“玉顏”、“寒鴉、“日影”運用運用種種聯想擬人式的想象喚起意象,並且採用《詩經》中比、興手法,託物沿志,對情景人物刻畫地入木三分使得讀者受意非淺。

由此看來,他的對詩的獨到理解,無不看出他有着深厚的中國文化功底,把洗練和精粹都凝結在他的《詩論》中,並運西方美學理論詮釋中國古典詩歌所達到了極高的境界。

朱光潛的人生美學認為沒有脱離人生藝術的人生,應當以指向審美的存在提升品格。

在《談美》一書的開場白中這樣寫到:“在這個危急存亡的年頭,…… 我現在談美,正因為時機實在太緊迫了”。給青年朋友的十二封信中寫到:“要洗刷人心,一定要從怡情養性做起,要求人心淨化,先要求人生美化”,做到免俗。也就是説:人要以最高的境界來提高修養、完善自我,去投入社會人生,從而達到服務社會和改造社會人生的最終目的。

讀大師的《談美》感觸頗多,怨自己才疏學淺,只能潦此幾筆了,但是,我還是奉您之囑託,給等在天堂的您寫這封回信吧。叩首!

讀書筆記900字 篇13

在去年暑假,我便讀了這本通熟易懂的小説,它是由美國大文馬克吐温以生活主題來寫的。故事簡單明瞭,生動形象地描寫出十九世紀年少兒童的天真活潑,不受約束,直腸直肚。他們的生活讓我更羨慕他們,也使我流連忘返,津津有味,甚至還想穿越到那個地方,感受一下那時的生活。

故事的主人公——湯姆是村子典型的野孩子,活潑又好動,頑皮又天真,經常會幹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捧腹大笑的妙趣事情兒。他常常利用自認為機智聰明的腦袋來解決問題,還有時在小孩面前裝英雄,裝大人,經常是做一些有的沒的,捉摸不透的。但他的勇猛和機智聰明,卻是不容忽視的。為伸張正義,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勇敢的站出來指證罪犯,拯救無辜的“罪犯”。但他也是調皮的,明知姑媽擔心,卻還不肯回家,在哀悼時,忽然從門外出來,給大家一個驚喜……

在眾多大人們的心裏,眼裏,頑皮的孩子就是學不好,不聽話,愛玩就是放棄學業不正經,學壞…其實,並不是這樣的,這只是家長們的認為。孩子頑皮,不算什麼,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只要懂得剋制,有自制力,也不礙事。現在我已長大,認識到社會上許多事情,也懂得如何去適應,逐漸長大看到的事情多了,明白的也多了,童年時候的童真和單純也因為人間的險惡而逐漸消散,一點一點地消失,直到意識到時,才會在心中回憶起兒時的甜蜜回憶,才會將那一絲一毫的童真,僅有的記憶深深埋藏在心底。有時我會想,不開心時多多想想這些趣事,也會令你心曠神怡,也會沉浸在這記憶裏,也會在疲勞的臉上看到一抹淡淡的微笑,也會在掛滿淚痕的襯托下輕勾嘴角。

我的童年並不像湯姆那樣過得那麼快樂,驚險,幸福。但我也在我的童年裏留下了燦爛的笑容,也會在憂愁是回憶時無意間露出淡淡的微笑。大家都説酒越藏越久,就會越好喝,童年,像一罈陳年老酒看上去與平常的酒沒有什麼不一樣,但入口的那一瞬間,醇香一直停留在齒間,久久不散去,或許,這就是陳年老酒好喝的原因吧!

《湯姆索亞歷險記》,一本讓我感觸很深的小説,也像陳罈老酒一樣,入口醇香,久久不散……

讀書筆記900字 篇14

我看完了一本書——《小王子》,書中的故事非常美好,我一直看下去,被小王子的千千萬萬的故事所打動。

小王子在旅程中遇到了驕傲的國王,他要離開的時候,國王想盡各種辦法留住他,小王子不希望國王傷心,不知如何是好,最後,還是和國王告別了。小王子第二位遇見的人是一個愛慕虛榮的人,第三個遇見的是一個酒鬼,他成天喝酒,使人瞧不起,唯有小王子可伶酒鬼,第四位遇到的是一名實業家,實業家的工作是計數星星,這個工作忙得不可交開。第五個遇見的是點燈人,點燈人的星球非常小,點燈人每點完一次燈,還要再點一次,這種工作真的好煩,小王子卻覺得有趣。最後一位遇見的人就是地理學家,地理學家建議小王子去地球,小王子最後去的地方就是地理學家所説的地方——地球。地球的名望很高。小王子在一座花園裏看見了5000多朵玫瑰,小王子曾經對他的花説過:“你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花。”小王子傷心地哭了起來,這時,跑來了一隻小狐狸,小王子請求小狐狸陪自己玩,小狐狸卻説:“你還沒有馴服我,我不能和你玩。”小王子非常抱歉,小狐狸請求小王子馴服自己,小王子答應了,慢慢的,小王子馴服了小狐狸。小狐狸跟小王子説了生活的真諦。就當小王子離開小狐狸的時候,小狐狸傷心極了,小王子對小狐狸説:“這就是你的不對了,是你請求要我馴服你的。”小王子離開小狐狸後,小王子非常不幸,走進了沙漠,但也因此在沙漠之中遇見了飛行員,他們相識,成為好朋友,最終,小王子和飛行員找到了象徵着生命之源的——水,小王子準備要離開飛行員了,飛行員抱着小王子痛哭,小王子也很傷心,可是,他必須回到自己的星球去。離開小王子後,將把和小王子的友誼永遠封在心底。

小王子是一個善良的人,別人都瞧不起酒鬼,就他可伶酒鬼。小王子跟飛行員成為了好朋友,沒有背叛飛行員,把友誼保留永久。小狐狸請求小王子馴服自己,小王子答應了,也馴服了。我還覺得小王子思想很有趣,很奇怪,點燈人的工作不會有很多人喜歡的,休息的時間是那麼的少,小王子卻覺得有趣。

《小王子》這本書,非常值得去看,裏面的故事容易被打動,只用了最簡單的文字,凝結成這本深受人們喜愛的《小王子》。

讀書筆記900字 篇15

《飄》,我最喜愛的書。

喜歡斯佳麗的勇敢堅強,喜歡瑞特的機智果斷,喜歡玫蘭妮的外柔內剛……

對於斯佳麗這個人物,我的感覺是矛盾的,是討厭卻又不得不敬佩她。她是個非常有個性的人物,她一生中愛了兩個男人,而她卻沒一個是瞭解的。如果她瞭解阿希禮,那她就不會愛他;如果她瞭解瑞特,那她就不會失去他。

她一直以來是辜負瑞特的,她只是不停追尋着自己夢中的王子--阿希禮。她只是把自己愛的特點認為阿希禮有,她只是做了一件華麗的衣服,讓阿希禮穿上,而後愛上他。而事實是,她愛的只是那件衣服。對於她,我是不得不佩服她的堅強,佩服她不顧一切開創自己的事業。我覺得斯佳麗就像一個小孩子一樣,對自己想要的東西異常執着,而對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卻不屑一顧。一面拼命讓自己幸福,一面又不斷地把幸福推離,把愛人推向深淵。斯佳麗是個矛盾體,可誰又不是呢?她在生命的道路上一路走來,當她面對困難時,她迎接,當她面對責任時,她選擇擔負,可她面對愛情的抉擇時,起初,她選擇矇蔽,在她終於認清,要面對時,卻已為時已晚。

在她無能為力時,她就會告訴自己,明天是新的一天,明天,一切都會好了。我最欣賞的,便是她的這句“ tomrrow is another day ”。永遠充滿了希望,充滿了鬥志,永遠不會放棄,永遠不會絕望!

書中另一個使我十分佩服的女性,便是玫蘭妮。她是個外柔內剛的女性,她幾乎擁有了女性所能擁有的一切。她是堅強的,她是愛國的,她用她的愛身邊所有人。

當戰爭終於結束,她痛恨的北佬士兵來到她門前要求照顧而她自己也沒有過多糧食時,她還是盡她所能地幫助他們,因為她希望在遠方也有一個好心的北佬女人給她正在回家的丈夫一口飯吃。如此堅強的一位女性,卻又是如此的温柔善良和善解人意。真的是太偉大了!

整部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瑞特 。他勇敢、執着,他能那麼深地愛着斯佳麗十幾年不變。他説過,再永恆的愛也會有磨光的時候,而他的愛,是被斯佳麗,被阿希禮,被斯佳麗愚蠢的固執磨光的。他的心死了,再也回不來了。

瑞特是個複雜的人,他有良好的家世,但卻仍和舊時代格格不入,他有鋭利的眼睛,可以在亂世找到自己的處身之道,他對國家有熱情,即使他明知必敗無疑,卻仍在最後關頭放棄了。追求斯佳麗他絕望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使他再也沒有勇氣再去嘗試,他累了。

《飄》,絕對是部值得再三品味的好書,文字優美,情節跌蕩起伏,扣人心絃,雖然其中由於作者的主觀因素,對於美國南北戰爭的評論並不客觀和全面,但以文學角度來説,這絕對是一部絕世佳作,值得一看。

讀書筆記900字 篇16

還記得剛剛看到《昆蟲記》這本書時,看到封面上“昆蟲”兩個字時,不禁興趣大失,這比起《海底兩萬裏》、《魯濱遜漂流記》的刺激探險,比起《童年》、《簡愛》一個個令人回味的故事,似乎看起來平淡無奇。

我拿起這本書,漸漸地被這本書的內容給吸引起來,作者用他輕鬆詼諧、細膩生動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又一個可愛的昆蟲:為快樂而高聲放歌的蟬,不知動腦筋的建築家黃蜂,可怕、恐怖而又對自己兒女慈祥至極的迷宮蛛 ,還有被“篡奪”了名聲的綠色蟈蟈等等,一個個看起來微不足道的昆蟲被作者描述成了一個個感情豐富、聰明智慧、栩栩如生的小生靈。特別是當我讀到蟋蟀這個故事的時候,它在地下等待了一年,當鑽出土地時只能活一 個星期,卻仍然放聲高歌,蟋蟀那珍惜自己、活出自己的精神讓我感動。而作者説到:他們不僅為大自然的美好而高歌,更是在為自己的生命復甦而歌唱,這句話久久刻在我的心裏。

我想這就是對大自然的熱愛!

還記得我小的時候,最喜歡的就是趴在草叢上看螞蟻,當那暗紅色的小東西鑽過密密麻麻的草叢,總喜歡把手按在它的前面,等它爬上這肉乎乎的大柱子,在把手抬起來,螞蟻就只能在我手上漫無目的的亂跑了,看着它 們細細的腳快速來回的交織,那焦急的樣子,總讓我忍不住笑起來。我當時是那麼的痴迷於這種遊戲,而隨着時間的推移,隨着接觸的東西越來越多,我也漸漸的失去了興趣。而法布爾從小就對大自然的充滿好奇與熱愛,並 一直延續和堅持着這份熱愛,才會讓他寫出如此真實,文學和科學融為一體的《昆蟲記》。

在生活中,我們都應該像法布爾一樣,對自己的目標多一份熱愛,多一份執着,多一份堅持,多一份努力,你也將到達勝利的彼岸!

讀書筆記900字 篇17

《老人與海》讀書筆記

朋友們都對我可以一遍又一遍地看《老人與海》感到不可思議,説實在的我自己的也一直不能理解為什麼我看了一遍又一遍之後對裏面那些被評論家們歸為俗濫的情節仍然感到震撼不已。

頭一個給自己的解釋是我一向不能抗拒如史詩般壯烈的情節和場面,一向不能抗拒大自然不怒而威的強勢給她本身帶來無比倫比的魅力。

直到這個早晨於半夢半醒之間重新讀了《老人與海》,我找到了另一個解釋,或者只是將原先的理由推進了一層:只有在人本身變得最渺小時才能感受生命的崇高和人格的尊貴。

現實給我的所有知識讓我只能想像大海是碧藍的平靜的温暖的生命之源,卻無從知道她表達憤怒究竟是以什麼樣的方式,與真實地接觸比較文字的圖像的信息對於人的想像力的輔助的作用太過蒼白和貧乏。那麼一個滿身傷痕、左手還會不時抽筋的老人,為什麼可以那樣地篤定那樣地平靜?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給打敗,他説。他是一個這樣的老人:消瘦憔悴,脖頸上有些很深的皺紋,腮幫上有些褐斑,那是太陽在熱帶海面上的反光所造成的良性皮膚癌變。褐斑從他臉的兩側一直蔓延下去,他的雙手常用繩索拉大魚,留下了刻得很深的傷疤。他已經很老,老到按照常理應該在家裏享受天倫之樂,但他沒有。沒有家,沒有天倫,只有一個窩棚,只有一條小船。閉上眼睛想像蒼茫大海,一葉孤舟看上去就像一片輕薄的葉子,在暗夜的風浪裏飄搖。老人紫銅的面龐上刻滿歲月的風霜,卻不影響他碧藍眼眸中人生所給予的無限智慧。

每一天都是一個新的日子,他説。相同的太陽自地平線的一端升起又從另一端落下,但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都有不同的運氣,“走運當然是好。不過我情願做到分毫不差。這樣,運氣來的時候,你就有所準備了。”同樣的話已不知有多少人曾經説起,卻從沒有這一次這樣讓我感到平靜並且直至心底深處。

不想就此而對作者説些什麼,雖然我一向認為無論是誰在塑造一個角色時都會不自覺地在裏面加上自己的影子。我只是想説,真正的英雄應該是那些能在絕境裏仍然熱愛並尊重生命的人,人類的生生不息也許並不在於文明的進步,而是精神上的永不放棄。

讀書筆記900字 篇18

《英語教學理論與實踐》是我本學期精讀的一本書,我所説的“精”是指我認真閲讀,做好筆記和反思自己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因為思考,所以越發覺得自己教學理論的淺薄,同時也深感教學理論的指引作用之巨大。本書對英語教育學的一些一般性或常識性的理論、知識、方法或技巧進行了概述,而對英語教育學一些核心的、體現英語教學新觀念的理論進行了比較詳細的闡述,同時,又緊密聯繫英語教學的實際,對一些卓有成效的教學方法、技巧進行了介紹,還對當前英語教學的一些熱點問題進行了較深入的剖析。總之,《英語教學理論與實踐》無意麪面俱到,而是針對教學、教師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所側重。《英語教學理論與實踐》努力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看待英語教學的理論和實踐問題。首先,力求把得到廣泛承認的、反映外語教學根本規律的外語教育教學理論呈現給大家,同時,又把經過實踐證明的、切實有效地國內外外語教學方法、技巧等予以介紹。科學的理論來源於實踐,同時又對實踐給以指導並進一步為實踐所驗證。

本學期,我主要把重點放在抓好學生的英語基礎知識。而詞彙教學則是重中之重。那麼如何讓學生在學習完單詞之後,能做到單詞音、形、義的結合呢? 這也是我一直苦苦需求答案的問題之一。本書就提供了很好的方法:那就是教會學生掌握拼讀規則和構詞規則。本書提出單詞的音、形、義是固有生成的,是不可分拆的。因為學生在學習英語單詞時知道了詞義而讀不出、寫不對的情形往往比讀得出、寫得對而不知道詞義的情形多得多。另外,由於對“側重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的片面理解,各種試題中需要讀出、拼寫出的部分相對太少,教與學兩個方面都存在着輕視讀和拼寫基本技能的現象,或者存在着對解決讀出和拼寫出技能低下感到無能為力的心態。這種輕視與心態已經嚴重影響了詞彙教學的整體質量。

教給學生讀出和拼寫出的規則以及構詞規則,是屬於教給學生如何掌握學習策略範疇內的問題。教師應當特別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與形成。要解決單詞讀出和拼寫出的問題和擴大詞彙量,卻不把拼讀規則和構詞規則教給他們,不嚴格地要求他們掌握這一工具,當嚴者不嚴,欲善其事卻不先利其器,事倍功半,甚至半途而廢,必然在所難免。教師應當充分認識拼讀規則、構詞規則的工具性,不要把什麼都做成“學問”。可以通過適當提前集中、隨機集中、重點突破、循環鞏固等具體方法把這些規則儘早儘快地教給學生,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運用這些方法,逐步形成自學能力。這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出路。

從中我也不斷反思在我的英語教學中為什麼會出現初學英語時學生興趣盎然,學了幾年之後卻興趣全無呢?就詞彙教學來説。我在學生詞彙記憶、拼讀上的引導還不夠,檢查反饋的方法也不夠多樣化。再反思我的檢查方法,也存在很多的問題,我主要是的做法是在班級裏挑選組長進行監督,同時讓組長對同學們的朗讀情況進行登記,但監督反饋的結果沒有及時反饋,教師得不到及時的反饋,問題就會越積越多。所以在下一個學期裏,應該將評價方案也進行合理地調整。

讀書筆記900字 篇19

節儉是一種生命力——讀《贏在節儉》有感

贏在節儉,這既不是口號也不是噱頭,它就應是企業管理者堅持的經營管理理念,,是企業員工堅持的工作習慣和心態。

在競爭熾熱化的微利時代,誰能夠做好節儉,誰就能擁有競爭力。由嚴家明、呂國榮合著,新華出版社出版的新書《贏在節儉》,拋棄空洞的倫理説教,採用樸實流暢的語言,透過一個個生動鮮活的實例剖析,拉近了與閲讀者之間的距離。作者試圖在淨化讀者心靈的同時,透過心理共鳴的激發,讓節儉的種子在企業員工內心深處生根發芽,使其明白節儉是企業競爭力的基礎,決定着企業的生命力。不僅僅如此,作者還試圖引導讀者自覺反思個人發展與企業發展之間的關係,明白節儉是實現個人與組織雙贏的途徑。

《贏在節儉》一書從宏觀角度詮釋了微利時代節儉的好處,針對企業、單位中長期存在的一些浪費現象,給出了正確的糾正方法,提出了員工就應遵循的節儉行為準則和行動指南,以幫忙員工克服鋪張浪費的不良習慣,提高員工的節約意識和成本觀念。本書告訴讀者,節儉並不僅僅僅是一種習慣,更是員工職業素質的一種表現,只有將節儉意識融入自己的日常工作中,才能與企業共同發展。閲讀全書,能夠看出作者的用心良苦。無論是章節資料的選取,案例論據的剖析,還是語言陳述的方式,都力求貼近企業現實,在不知不覺中將讀者拉回到現實的比對之中,確保書中所闡釋的觀點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讀者的心靈震顫。

《贏在節儉》既有豐富的理念和思想內涵,同時它又是一本指導企業實踐操作的工具書,對促進企業經營績效的提升有着直接的幫忙,是一本值得企業管理者與員工共同學習與研討的好書。

讀書筆記900字 篇20

前不久殘缺地閲讀了當代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秦文君的佳作—《男生賈裏》,讀後感想頗多。這本書講的是一個叫賈裏的男生的故事。在這本書裏有很多的人物,個個生動活潑,有可愛的馬大哈魯智勝、有膽怯的天賦陳應達,還有賈裏的妹妹賈梅。

本書以生動風趣的故事勾勒出一幅幅當代中先生的生活畫面,情節引人,言語幽默,人物個性顯明,富裕時代氣味和藝術魅力。作者用簡單、幽默的語調描述出了賈裏的特點:富裕正義感,愛出風頭。有時跟魯智勝爭風吃醋,文祕網,有時又為妹妹打抱不平。最風趣的,當然是他的那些家庭軼事了:一會兒與爸爸鬧矛盾,一會兒又左一個“好爸爸”,右一個“好爸爸”地叫。當然,賈裏的家庭軼事還不止這些,賈裏的爸爸媽媽總是讓賈裏跟賈梅在一同,弄得賈裏很苦惱

秦文君用她那詼諧幽默的言語,經過描述這對兄妹生活、學習中經歷的悲歡離合,射出當代青少年的學習、生活形式,頗具時代感和青春的氣味。體現出當代中先生青少年時期熱愛冒險、活潑機靈的性格特色。只管《男生賈裏》採用的是杯具筆調,但其中有些章節卻讓人鼻子發酸。如“選舉風波”和“生日派對”外延相當複雜,令人回味不已。“三劍客”和“冒險的代價”讓人笑得捧腹噴飯,卻暗含着人生的香甜和少年心坎特有的尷尬。

讀了這本書,我覺得讓人明白一些道理:一個人能不能取得別人的信賴,不在於這個人的位置,而是在於他的品德和舉動的好壞。賈裏就是用本人樂於助人的舉動獲得了別人的信賴和注重的。另外,咱們在遇到困難和波折時,不就應灰心和自卑,而就應像賈裏那樣樂觀地應對。在做錯了事的時候,應知錯就改,不致於釀成大錯,並且要懂得將功補過。

讀書筆記900字 篇21

在學本文前,曾獨自一人捧着沈從文的《邊城》靜讀。雖然從中並未悟出些許大道理。但字裏行間帶給我的點點純真,滴滴淳樸,卻讓我記憶猶新。如今再次讀起節選部分來,除了有種和老朋友闊別重逢的感覺外,更讓我有了一份更深的體會---發覺一切美的東西。

《邊城》雖然有着悲劇性的結局,可那結局未嘗不是悽美的合情合理、自然貼切。城內鄉民的淳樸是一種美,不諳世事,與世隔絕是一種美,與自然生生相息的生活作息是一種美,民風習俗是一種美,地理風貌是一種美,堅強樂觀是一種美,真摯純真的初戀是一種美,忠貞不渝的堅守是一種美,不顧其他的痴情等待亦是一種美……

文章無處無美,處處皆美,這更是作者沈從文內心深處對美的寄託和追求,亦如陶潛所作《桃花源記》一般,作者將所希冀的一切包括純真、美好的歌頌均寄於此,只是比起《桃花源記》,更平添了一份悲傷,一份希望無法實現最終湮滅的無奈傷感。

然而我時常不解,在其那個硝煙瀰漫的年代,如何讓心那般心如止水,這種超然物外,心澄澈如鏡的品性如何保持?況那番年代,寄亡國之恨於這般平靜的文字中,引人細細品味,耐心琢磨需要一顆多麼強大的心靈?多麼高深的人生境界?多麼純淨的塵世淨土?

聯繫今日,無數人生活在慾望的桎哠中,受盡金錢權勢的牽制和誘惑,他們終日思量着如何穩居其位,如何爾虞我詐,如何勾心鬥角,他們心中沒有了美的印象,或歪曲了對美的審評標準。他們內心渾濁,全身充滿着讓人嗤鼻的惡臭,他們失去了美,更失去了對美的追求。縱然將沈先生嘔心瀝血的作品捧之當前,恐怕只是依舊“羞見於劉郎才氣”。

彼之美,鑄成人之美,心之美,純之美,則萬物皆美。

讀書筆記900字 篇22

“我不相信地獄,但我相信天堂。我所篤定的天堂,它不在天上,只在塵世,人間本該就是天堂。”——《藍色天堂》

也許不會有人花掉自己的大半積蓄去旅行,但是,畢淑敏和她兒子自費四十多萬,歷經100多天,在海上完成了環球旅行。在旅行中,作者不僅讀到了各國的文化,還有對生命的感悟。作為當代最優秀的心理諮詢師和心理小説作家,畢淑敏從心理學、醫學、人文科學的角度,在書中穿插了不少對各種心靈問題的剖析和解答——自信、自卑、快樂、焦慮、悲傷、希望、恐懼等這些潛藏在意識深層的東西,思考與探索和諧平衡的心靈藝術。

在環球旅行中,由於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船上度過,所以畢淑敏對大海有很多描述,從生命的發跡到死亡。這些描寫不得不令人嚮往那片深邃的藍,究竟是怎樣魅惑人心——“風很大,海浪在半夜時分,有一種震撼人的魅惑之感,我不敢太靠近舷邊的欄杆,因為會有一種吸力從目所能及的海水中升騰而出,它用一種微醺的麻醉,好像在呼喚着你……跳下來吧,這裏無比的安謐和幽遠……”

每到一個國家,畢淑敏都會有豐富的境遇,通過她精彩的文字,一幅幅精緻的畫面都呈現在我的腦海裏。她每天回到“和平號”的第一件事就是寫下所見所聞,每個細節都不放過,每個故事都娓娓道來:荷蘭的鮮花市場、冰島藍湖冒險、哈瓦那雪茄、明信片的輪迴……每一章節都有令人值得回味的地方。我覺得最有趣的的一章就是《世界上最芬芳的工作》,這裏是寫荷蘭的鮮花市場。文中畢淑敏調侃地説了一句:“原來我們看到的每一支從荷蘭花卉拍賣市場,裊裊婷婷走過來的鮮花,在理論上,都碾過了一個男人的手指。”鮮花拍賣看似一個簡單的工作,卻是決定着一個城市的每一朵花。一朵花,是盛開在北京,還是怒放在紐約,抑或含苞在巴黎,凋零在開羅,都將在這鮮花大廳一錘定音。

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説,有很多事情是自己生命過程中需要體會,需要去做的,生命的起點和終點是已知的,最重要的是過程。閲讀的時候我常常因某一個段落而浮想聯翩:有的是回憶過去,有的是幻想未來,有的是感悟現在。也許,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世界,但當我們真正走出去,看的更多更深更遠,我們心中的世界才會更加完整而生動。在作者筆下我看到了一幅幅文明的畫卷在眼前湧起,然後又看到很多文明神祕消失殆盡,而在作者對見聞的描述中穿插了對心靈問題的關注剖析和解答,而且指出瞭如何達到心靈幸福的方法。

標籤: 讀書筆記 通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uhougan/biji/k99gz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