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四川導遊詞 >

四川旅遊導遊詞(精選9篇)

四川旅遊導遊詞(精選9篇)

四川旅遊導遊詞 篇1

大家好,歡迎來到世界遺產----九寨溝風景區。先介紹一下我自己吧:我是九寨溝風景區旅遊公司的導遊之一,大家可以叫我“小銘”。非常榮幸能為大家服務,希望在我的陪伴下,能讓您度過愉快的一天,也能讓您真正感受到九寨溝風景區的美麗景色。

四川旅遊導遊詞(精選9篇)

九寨溝位於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漳扎鎮,是白水溝上游白河的支溝,以有九個藏族村寨而得名。九寨溝海拔在20xx米以上,遍佈原始森林,溝內分佈198個湖泊,有“童話世界”之譽。

九寨溝主景長10餘公里,面積有6萬多公頃,主要由岷山山脈中呈“Y”字形分佈的日則溝、則查窪溝、樹正溝三條溝谷構成;其九寨溝主要景點分佈在樹正、日則、則查窪三條溝內。溝內可分為五大景區:樹正景區、日則景區、長海景區、寶鏡崖景區和原始森林生態景區。大家猜一猜:哪個景區最好玩呢?……嗯嗯,大家説的都有可能,等會兒自由活動結束以後,我們再一一去瀏覽吧!接下來我們繼續介紹:九寨溝所有景點之間都可以通過觀光車穿梭,也可以通過貫穿的栽道步行遊賞。大家再猜一猜,我們用的是哪一種瀏覽方式呢?……對了,我們現在用的是第二種方式----步行欣賞。在不同的地方,可以發現九寨溝不同的迷人的魅力,成為中外遊客嚮往的神奇“夢幻世界”。

好!現在是自由活動時間,請大家注意安全,小心腳下的台階!半小時後我們再在這裏集合,如果有想上廁所的,請跟我來……

好!時間到了,集合了!下面我為大家介紹一下幾個主要的景點:首先,我們要參觀的景點有這四個:樹正羣海景區、日則犀牛海和諾日郎瀑布。因為臨時通知説把長海景區、寶鏡崖景區和原始森林生態景區換成了犀牛海和諾日郎瀑布,在此,我誠懇地向大家道個歉,希望大家能夠原諒!雖然景點換了,但是優美的景色還是無處不在哦!

首先,我們來到樹正羣海景區參觀。樹正羣海景區是九寨溝秀麗風景的大門。樹正羣海溝全長18.3公里,共有各種各樣的湖泊40餘個,40多個湖泊猶如40多面晶瑩剔透的寶鏡,順溝疊延五、六公里。樹正羣海由大小不一的19塊海子所組成,大家看!19塊海子就如19塊碧綠的翡翠鑲嵌在這深山幽谷之中,中間由綠樹、銀色的小瀑布相連,就如給樹正帶上了一條翡翠項鍊。海子、淺灘、稜橋、瀑布、磨坊以及轉經房,正合“小橋、流水、人家”中的意境,構成了一幅恬靜、純樸的田野畫面。現在,大家可以開始拍照留念,給大家20分鐘時間,20分鐘以後我們再在這裏集合。

好,時間到!接下來我們到日則溝參觀。日則溝景區裏有一個珍珠灘瀑布,這瀑布猶如一面巨大晶瑩的珠簾,從陡峭的斷層垂掛而下,置身於這流球飛玉的灘中,真有“滾滾銀花足下踩,萬頃珍珠湧入懷”的感受。大家在之後的旅途中可以盡情拍照,小銘就不提醒大家了!

接下來,我們要參觀的是美麗的犀牛海。它是樹正溝內最大的海子,也是九寨溝內景色變化最多的海子,其倒影似幻似真,與天地、樹木連成一體。

最後,我們要參觀諾日郎瀑布。諾日郎瀑布的特點在於雄偉。寬達300米,落差20米的瀑布呈多級下跌趨勢,是遊客們最鍾愛的取景點之一。

今天 ,我們就游到這裏。祝大家一路順風,旅途愉快!

四川旅遊導遊詞 篇2

各位團友,大家好!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我們”四川旅行社”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

下面,請允許我介紹一下自己,我叫王小,大家可以叫我“小王”或者“王導”。

此次旅行,還有一位和我一起為大家服務的,就是前面這位有着豐富駕駛經驗的司機李師傅,李師傅,擁有十多年的駕車經驗,在此次旅途中由李師傅為我們保駕護航,相信我們的旅途一定安全快樂,請大家特別記住,本車的車牌號是“浙F12345”,它將承載我們一路歡歌笑語!本次的嘉興旅遊,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天,但是,我們會本着“賓客至上,服務第一”的宗旨,盡心盡力地做好服務,同時也希望我們的工作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和配合,促進我們提高服務質量,從而使大家吃得滿意,住得舒適,玩得愉快,走得順利。

我們衷心希望這次“四川之旅”能給大家流下愉快而美好的印象。

這次我們將遊覽遂寧廣德寺。

現在我們已經到達遂寧火車站,大巴已經在等着我們了。

也許大家對遂寧這個城市還比較陌生,首先我先對遂寧市給大家做一個介紹。

遂寧,位於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東西寬90.3公里,南北長108.9公里,總面積5300平方公里。

東鄰重慶、廣安、南充,西連成都,南接內江、資陽,北靠德陽、綿陽,與成都、重慶呈等距三角。

遂寧處於四川城鎮化發展主軸上,成為全省戰略部署建設的"六大都市區"之一。

歷史上,遂寧曾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藴、迷人的靈性山水和發達的農工商貿而成為川中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尤以紡織食品工業聞名,素有"東川巨邑"、"川中重鎮"、"小成都"之稱。

1985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省轄遂寧市,現轄船山、安居兩區和射洪、蓬溪、大英三縣。人口近380萬。

市城區建成區面積75.90平方公里,人口63.67萬。

(注:沿途主要從旅客到達目的地城市開始,設計好路線,講解去往目的景區路上所遇到的景物概述,主要有所在城市的概況、下榻酒店的情況,城市的風土人情、特產美食,以及經過的一些除目的地之外的自然和人文景觀)

不知不覺就來到了我這次旅行的目的地,廣德寺,廣德寺始建於唐代的開元年間(713一741)距今已有1280多年汗青。

原名石佛寺,明武宗正德年間(1546一1521),封為“廣德寺”,寺名相沿至今。

現存建築為明洪武元年重建並經清代多次擴建所成,齊寺佔地一萬五千多平方米,建築面積8350平方米,寺園森林330餘畝。

寺院建設規模宏大,以“大雄寶殿”為軸心,呈三列縱向分佈。

從山麓至山頂,共有殷宇九重,亭榭兩十六處,鉅細殿舍兩十餘幢。

主次分明,閣下對稱,是目前國內現存的規模最大的盛唐氣勢氣派建築羣。

開始我一曲在強調廣德寺是皇家禪林,可能有朋儕會問那廣德寺位於西北要地,近離政治中心,皇帝們怎麼會在在那裏建一個皇家禪林呢?今天我們就在開始一場偵察之旅,深進廣德寺的內部看個究竟,找出皇家禪林的王者氣派在何處。

四川旅遊導遊詞 篇3

大家好,歡迎來到世界遺產——九寨溝風景區。先介紹一下我自己吧:我是九寨溝風景區旅遊公司的導遊之一,大家可以叫我“小銘”。非常榮幸能為大家服務,希望在我的陪伴下,能讓您度過愉快的一天,也能讓您真正感受到九寨溝風景區的美麗景色。

九寨溝位於省阿壩藏族自治州九寨溝縣漳扎鎮,是白水溝上游白河的支溝,以有九個藏族村寨而得名。九寨溝海拔在20xx米以上,遍佈原始森林,溝內分佈198個湖泊,有“童話世界”之譽。

九寨溝主景長10餘公里,面積有6萬多公頃,主要由岷山山脈中呈“Y”字形分佈的日則溝、則查窪溝、樹正溝三條溝谷構成;其九寨溝主要景點分佈在樹正、日則、則查窪三條溝內。溝內可分為五大景區:樹正景區、日則景區、長海景區、寶鏡崖景區和原始森林生態景區。大家猜一猜:哪個景區最好玩呢?……嗯嗯,大家説的都有可能,等會兒自由活動結束以後,我們再一一去瀏覽吧!接下來我們繼續介紹:九寨溝所有景點之間都可以通過觀光車穿梭,也可以通過貫穿的栽道步行遊賞。大家再猜一猜,我們用的是哪一種瀏覽方式呢?……對了,我們現在用的是第二種方式——步行欣賞。在不同的地方,可以發現九寨溝不同的迷人的魅力,成為中外遊客嚮往的神奇“夢幻世界”。

好!現在是自由活動時間,請大家注意安全,小心腳下的台階!半小時後我們再在這裏集合,如果有想上廁所的,請跟我來……

好!時間到了,集合了!下面我為大家介紹一下幾個主要的景點:首先,我們要參觀的景點有這四個:樹正羣海景區、日則犀牛海和諾日郎瀑布。因為臨時通知説把長海景區、寶鏡崖景區和原始森林生態景區換成了犀牛海和諾日郎瀑布,在此,我誠懇地向大家道個歉,希望大家能夠原諒!雖然景點換了,但是優美的景色還是無處不在哦!

首先,我們來到樹正羣海景區參觀。樹正羣海景區是九寨溝秀麗風景的大門。樹正羣海溝全長18.3公里,共有各種各樣的湖泊40餘個,40多個湖泊猶如40多面晶瑩剔透的寶鏡,順溝疊延五、六公里。樹正羣海由大小不一的19塊海子所組成,大家看!19塊海子就如19塊碧綠的翡翠鑲嵌在這深山幽谷之中,中間由綠樹、銀色的小瀑布相連,就如給樹正帶上了一條翡翠項鍊。海子、淺灘、稜橋、瀑布、磨坊以及轉經房,正合“小橋、流水、人家”中的意境,構成了一幅恬靜、純樸的田野畫面。現在,大家可以開始拍照留念,給大家20分鐘時間,20分鐘以後我們再在這裏集合。

好,時間到!接下來我們到日則溝參觀。日則溝景區裏有一個珍珠灘瀑布,這瀑布猶如一面巨大晶瑩的珠簾,從陡峭的斷層垂掛而下,置身於這流球飛玉的灘中,真有“滾滾銀花足下踩,萬頃珍珠湧入懷”的感受。大家在之後的旅途中可以盡情拍照,小銘就不提醒大家了!

接下來,我們要參觀的是美麗的犀牛海。它是樹正溝內最大的海子,也是九寨溝內景色變化最多的海子,其倒影似幻似真,與天地、樹木連成一體。

最後,我們要參觀諾日郎瀑布。諾日郎瀑布的特點在於雄偉。寬達300米,落差20米的瀑布呈多級下跌趨勢,是遊客們最鍾愛的取景點之一。

今天,我們就游到這裏。祝大家一路順風,旅途愉快!

四川旅遊導遊詞 篇4

各位朋友大家好,經過一段時間的行程,我們現在已經到達了平武縣南壩鎮,在南壩鎮后街原址上曾經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一座雄關,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對此一定非常熟悉,朋友們能告訴我這是什麼地方嗎?

大家請看我們北面的這座山峯是牛頭山,南面的那座是鳳翅山,兩山對峙,卧虎九嶺羣峯環繞,四面高山峻嶺相對而立,形成了一個天然的山間盆地,中間涪江奔騰而過,於天地間擠出了一線之地,為南來北往的行人提供了一條險峻的山間要道,也形成了刀削斧砍的險谷深澗,然而這裏卻正是西北入川的必經之道—陰平古道。

三國時期蜀中賢相諸葛亮有感於漢武帝開鑿陰平古道從此進襲蜀國的歷史,於是在此駐守重兵把守扼涪江天險為關。

説道這裏我想大家一定都明白了,這裏就是改寫中國歷史的名關之一——江油關。

在江油關西北有鐵龍關,東南有杲陽關,在往北經過唐家河便是“高出雲表的摩天嶺”,在那裏還有雄視川、甘兩省的北雄關;從江油關順涪江河谷南下,有雙峯壁立的石門關,由此到江油古縣城武都後便出了深山而進入到成都平原,而綿陽、成都也就無險可守了,因此江油關被喻為為是以諸關為屏障的關中之關。

三國時期蜀漢政權的存亡從謀種程度上説僅繫於江油一關,諸葛孔明的過人之處也表現在他對江油關的重視上。

在諸葛亮為蜀中丞相的時候,江油關不但深溝高壘、戒備森嚴,而且他還在摩天嶺下無人區設置了上屯、中屯和下屯以為前哨。

然而諸葛亮星沉五丈原後,後繼的將領蔣琬、姜維、費夷等都認為此地無出川的大道。

再加上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九伐中原均不走此道,因此這裏的防務漸漸鬆弛,不但摩天嶺下的上、中、下屯的駐兵被撤,就連江油關本身也形同虛設。

公元263年5月,魏國發二十萬大軍以事伐蜀,當時的四川由後蜀主劉禪當政。

劉禪昏庸無能,違背了諸葛亮的教誨,親小人而遠賢丞,以至於宦官黃皓當道。

黃皓迫害忠良,欺上瞞下,就連蜀中大將姜維也為避免宦官的迫害而遠走沓中屯田練兵。

針對這種情況,魏國的大都督司馬昭指定出了這樣的伐蜀計劃——他封鍾會為徵西大將軍,由他帶領十四萬大軍翻越秦嶺,過漢中,從劍門關對蜀國發起總攻。

為了防止蜀魏大戰展開後姜維領兵東歸救國,司馬昭派安西大將軍鄧艾帶領三萬精兵在沓中地區鉗制住姜維。

再由雍州刺史諸葛緒領三萬兵馬駐守陰平橋頭。

按照司馬昭的計劃,姜維就算能通過鄧艾的層層設防,等他到達陰平橋頭的時候也是殘兵敗將了,絕對過不了這進入四川的必經之地“陰平橋”。

四川旅遊導遊詞 篇5

女士們、先生們,歡迎您們光臨成都。

成都是四川省省會、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衞生城市、國家“雙擁”模範城。近幾年,她又以城市建設和生態環境方面的成就,先後榮獲聯合國頒發的“人居獎”和“最佳範例獎”兩項殊譽。

成都是一座融古代文明與現代文明於一體的特大城市。她是稀世珍寶大熊貓的故鄉,也是天府之國的中心和“窗口”。她以歷史悠久、文化底藴厚重,風光絢麗多姿和名勝古蹟眾多而聞名於世。“錦城”“蓉城”是成都的別名;芙蓉、銀杏是成都的市花和市樹。

成都市位於川西北高原山地和川中丘陵之間,西部地勢較高,中部和東南部是廣闊的成都平原,平均海拔500米左右。境內兼有山景、平原和丘陵之美,且氣候温和,雨水充沛、年平均氣温16℃上下,降水量約1000毫米,素有“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之譽,加以土地肥沃,水利先進,物產十分富饒,歷來被稱為“水旱從人,不知飢謹”的“天府明珠”。

成都市的全市總面積12.39萬平方公里,總人口超過1000萬人,轄區劃為7區4市(縣級市)、8縣。即錦江區、青羊區、成華區、金牛區、武侯區、青白江區、龍泉驛區;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崍市;温江縣、新都縣、雙流縣、大邑縣、新津縣、郫縣、金堂縣、蒲江縣。此外,還設有國家級四川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成都高新技術開發區。我們一般説的成都市區則指市中心部位的五個區,簡稱為“五城區”。其餘的統稱“市郊縣”。

成都早在一萬年前就已成為蜀族先民活動的中心和舞台。在市區和廣漢三星堆的出土文物表明,至少在四千年以前,古蜀先民們就用自己辛勤勞動的雙手,在這裏創造了具有鮮明地域特徵的古蜀文明。大約2500年前,古蜀國開明王朝把國都從樊鄉(今彭州市、新都縣交界處)遷到此處,取周太王遷歧“一年成邑,三年成都”這一典故,定名“成都”。這時的成都已經成為一個初具規模的城市。

公元前316年,秦國把四川納入版圖,成都是蜀郡的首府。自此以後,成都一直是四川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歷代皆為郡、州、省一級行政區的治所和軍事重鎮。其間,成都曾前後有7個割據政權的都城設在此,它們是,西漢末年的公孫述“大成政權”,公元二世紀時“三國”的蜀漢王朝,三世紀的“成漢”政權,九世紀前後的“前蜀”和“後蜀”政權,北宋時期農民起義的“大蜀”政權和明末張獻忠建立的“大西”政權。

成都有着悠久而燦爛的工商發展歷史,特別是絲織業的發達,名冠中華,遠銷國外。西漢時期,成都因經濟繁榮成為當時中國的“五都”之一,織錦業已成為漢朝的重要國庫收入來源。成都是蜀錦織造中心,朝廷在此設置了“錦官城”,派有“錦官”進行管理。這也是成都又稱為“錦城”,繞城而過的府南河又稱為“錦江”的原因。蜀漢時期,諸葛亮在四川實行休養生息,扶持農商的經濟政策,成都作為蜀漢首都得到了更大的發展,從晉代左思《蜀都賦》的敍述可見當時盛況。他説“市廛所會,萬商之淵,列隧百里,羅肆萬千,墮賄山積,纖麗星繁……”好一幅百貨雲集、萬頭攢動的市場交易圖!唐代,成都有“揚一益二”之譽,説她的繁華僅次於江南的揚州。

到北宋時期,成都已成為僅次於汴京的大都會。這時的成都,由於在晚唐五代的紛爭中處於相對安定的情況下,工農商業都有所發展,商市貿易突破了傳統的坊市格局,發展了專門的交易市場,不僅有城內東南西北的綜合市場,也有了專營產品的市場,如草市、糠市、鹽市、騾馬市等,鬧市區還有了“夜市”。此後的成都歷經元、明、清諸朝和民國時期,其間雖有多次的興衰起落,但她作為四川省經濟中心的地位並無變化。

四川旅遊導遊詞 篇6

開頭語

各位團友,大家好: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我們”四川旅遊導遊詞旅行社”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

下面,請允許我介紹一下自己,我叫王××,大家可以叫我“小王”或者“王導”。

此次旅行,還有一位和我一起為大家服務的,就是前面這位有着豐富駕駛經驗的司機李師傅,李師傅,擁有十多年的駕車經驗,在此次旅途中由李師傅為我們保駕護航,相信我們的旅途一定安全快樂,請大家特別記住,本車的車牌號是“浙F12345” ,它將承載我們一路歡歌笑語!本次的嘉興旅遊,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天,但是,我們會本着“賓客至上,服務第一”的宗旨,盡心盡力地做好服務,同時也希望我們的工作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和配合,促進我們提高服務質量,從而使大家吃得滿意,住得舒適,玩得愉快,走得順利。

我們衷心希望這次“四川旅遊導遊詞之旅”能給大家流下愉快而美好的印象。

(注;歡迎詞一般作為整個導遊詞的開頭語,語言的組織比較靈活,主要表達對遊客的歡迎、此次行程的目的地、路線,還有司機、服務等內容的介紹,大家可根據自己所選景區的情況自己填寫)

沿途導遊詞

這次我們將遊覽遂寧廣德寺。

現在我們已經到達遂寧火車站, 大巴已經在等着我們了。

也許大家對遂寧這個城市還比較陌生,首先我先對遂寧市給大家做一個介紹。

遂寧,位於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東西寬 90.3公里,南北長108.9公里,總面積5300平方公里。

東鄰重慶、廣安、南充,西連成都,南接內江、資陽,北靠德陽、綿陽,與成都、重慶呈等距三角。

遂寧處於四川城鎮化發展主軸上,成為全省戰略部署建設的"六大都市區"之一。

歷史上,遂寧曾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藴、迷人的靈性山水和發達的農工商貿而成為川中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尤以紡織食品工業聞名,素有"東川巨邑"、"川中重鎮"、"小成都"之稱。

1985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省轄遂寧市,現轄船山、安居兩區和射洪、蓬溪、大英三縣。

人口近380萬。

市城區建成區面積 75.90平方公里,人口63.67萬。

(注:沿途導遊詞主要從旅客到達目的地城市開始,設計好路線,講解去往目的景區路上所遇到的景物概述,主要有所在城市的概況、下榻酒店的情況,城市的風土人情、特產美食,以及經過的一些除目的地之外的自然和人文景觀)

景點導遊詞

不知不覺就來到了我這次旅行的目的地,廣德寺,廣德寺始建於唐代開元年間(713一741)距今已有1280多年汗青。

原名石佛寺,明武宗正德年間(1546一1521),封為“廣德寺”,寺名相沿至今。

現存建築為明洪武元年重建並經清代多次擴建所成,齊寺佔地一萬五千多平方米,建築面積8350平方米,寺園森林330餘畝。

寺院建設規模宏大,以“大雄寶殿”為軸心,呈三列縱向分佈。

從山麓至山頂,共有殷宇九重,亭榭兩十六處,鉅細殿舍兩十餘幢。

主次分明,閣下對稱,是目前國內現存的規模最大的盛唐氣勢氣派建築羣。

開始我一曲在強調廣德寺是皇家禪林,可能有朋儕會問那廣德寺位於西北要地,近離政治中心,皇帝們怎麼會在在那裏建一個皇家禪林呢?今天我們就在開始一場偵察之旅,深進廣德寺的內部看個究竟,找出皇家禪林的王者氣派在何處。

四川旅遊導遊詞 篇7

各位朋友大家好,經過一段時間的行程,我們現在已經到達了平武縣南壩鎮,在南壩鎮后街原址上曾經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一座雄關,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對此一定非常熟悉,朋友們能告訴我這是什麼地方嗎?

大家請看我們北面的這座山峯是牛頭山,南面的那座是鳳翅山,兩山對峙,卧虎九嶺羣峯環繞,四面高山峻嶺相對而立,形成了一個天然的山間盆地,中間涪江奔騰而過,於天地間擠出了一線之地,為南來北往的行人提供了一條險峻的山間要道,也形成了刀削斧砍的險谷深澗,然而這裏卻正是西北入川的必經之道—陰平古道。

三國時期蜀中賢相諸葛亮有感於漢武帝開鑿陰平古道從此進襲蜀國的歷史,於是在此駐守重兵把守扼涪江天險為關。

説道這裏我想大家一定都明白了,這裏就是改寫中國歷史的名關之一—江油關。

在江油關西北有鐵龍關,東南有杲陽關,在往北經過唐家河便是“高出雲表的摩天嶺”,在那裏還有雄視川、甘兩省的北雄關;從江油關順涪江河谷南下,有雙峯壁立的石門關,由此到江油古縣城武都後便出了深山而進入到成都平原,而綿陽、成都也就無險可守了,因此江油關被喻為為是以諸關為屏障的關中之關。

三國時期蜀漢政權的存亡從謀種程度上説僅繫於江油一關,諸葛孔明的過人之處也表現在他對江油關的重視上。

在諸葛亮為蜀中丞相的時候,江油關不但深溝高壘、戒備森嚴,而且他還在摩天嶺下無人區設置了上屯、中屯和下屯以為前哨。

然而諸葛亮星沉五丈原後,後繼的將領蔣琬、姜維、費夷等都認為此地無出川的大道。

再加上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九伐中原均不走此道,因此這裏的防務漸漸鬆弛,不但摩天嶺下的上、中、下屯的駐兵被撤,就連江油關本身也形同虛設。

公元263年5月,魏國發二十萬大軍以事伐蜀,當時的四川由後蜀主劉禪當政。

劉禪昏庸無能,違背了諸葛亮的教誨,親小人而遠賢丞,以至於宦官黃皓當道。

黃皓迫害忠良,欺上瞞下,就連蜀中大將姜維也為避免宦官的迫害而遠走沓中屯田練兵。

針對這種情況,魏國的大都督司馬昭指定出了這樣的伐蜀計劃——他封鍾會為徵西大將軍,由他帶領十四萬大軍翻越秦嶺,過漢中,從劍門關對蜀國發起總攻。

為了防止蜀魏大戰展開後姜維領兵東歸救國,司馬昭派安西大將軍鄧艾帶領三萬精兵在沓中地區鉗制住姜維。

再由雍州刺史諸葛緒領三萬兵馬駐守陰平橋頭。

按照司馬昭的計劃,姜維就算能通過鄧艾的層層設防,等他到達陰平橋頭的時候也是殘兵敗將了,絕對過不了這進入四川的必經之地“陰平橋”。

四川旅遊導遊詞 篇8

“蜀中有仙山,峨眉邈難匹”。游完樂山以後,我們下一個目的地就是大家朝思暮想的峨眉山了。當年大詩人李白也是沿着同樣的道路前往峨眉山的。峨眉山在李白的心中十分崇高。他在登山時就情不自禁地寫下了<<登峨眉山>>一詩:

蜀中有仙山,峨眉邈難匹。

周流試登臨,絕怪安可息。

蜀中有那麼多的雄奇的大山,李白對峨眉山情有獨鍾。因此,在他出川遠遊的時候,路經樂山,也要上岸去遊覽一下心中的峨眉山。

李白到了白水寺,見到了好友廣浚和尚,在寺前的明月池畔,二人論琴比劍,廣浚為李白彈響了高山流水般的琴聲,琴聲如此悠揚,不僅讓李白如沐春風,而且周圍的青蛙也被琴聲吸引,學着琴聲一起和鳴。李白很為廣浚的琴聲所感動,寫下了他那篇著名的<<聽蜀僧浚彈琴>>: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峯。

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鬆。

客心隨流水,遺響如霜鍾。

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今天寺前還留有“廣浚彈琴處”和“李白聽琴處”。從此以後,青蛙們也學會了演奏。廣浚去世後,寺的周圍琴聲不絕,其叫聲如廣浚的琴聲那樣悠揚婉轉,這就是峨眉山的“彈琴蛙”。直到今天,人們到白水寺前,還要去一睹彈琴蛙的風采。

峨眉山地處四川省西南部,系邛崍山脈北嶺南支,總面積300多平方公里,最高峯萬佛頂,海拔3099米。境內羣峯挺秀,山色綺麗,具有“雄、秀、奇、險、幽”的特色。尤以“秀甲九州”聞名於世,以“峨眉天下秀”與“青城天下幽”、“劍門天下險”“夔門天下雄”並稱為巴蜀四大風景名勝。峨眉山又是著名的佛教勝地,被稱為普賢萻薩的道場,與山西五台山、漸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並稱中國四大佛教名山。因此,我們説峨眉山是一個集秀麗的自然風光與悠久的佛教文化於一體的山嶽型風景名勝區。1983年,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0年入選“中國旅遊勝地40佳”。1996年12月同樂山大佛一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近幾年,峨眉山還獲得了全國文明山、衞生山、安全山的榮譽。峨眉山市也成為中國十大優秀旅遊城市之一。

據<<峨眉山志>>記載,峨眉山有大峨、中峨、小峨之分,民間呼之為大峨山、二峨山和三峨山。而目前供中外遊客遊覽的峨眉山主要指大峨山。它的最高峯3099米,山勢雄偉秀麗,經歷代文人墨客的反覆渲染,最後終於送給它一個靚麗的雅號:“峨眉天下秀”。

關於峨眉山名稱的來歷,我翻閲了許多資料,各説不一。但是有三種説法較有代表性。

第一種説法是因為山的形狀像蛾的眉骨而得名。任豫的<<益州記>>中説:“峨眉在南安縣界,兩山相對如峨眉。”張華的<<博物志>>説:“觀此山如初月。······真如螓首峨眉,細而長美而豔。”第二種説法是以水取名。<<水經注>>有“俄水之眉,故名俄眉”之説。俄水即大渡河,繞峨眉山而過,眉是指的支流。大渡河的一條支流從峨眉山而來,因此得名。

第三種説法是以山勢取名,“峨”是形容它的高,“眉”是形容它的秀。如同姑娘的蛾眉,秀美無比。其實峨眉山遠看像美麗的少女,走近了才知道它心胸之博大,內涵之豐富,身軀之偉岸,體格之剛勁,其性格更像一個奇偉的男子。峨眉山的挺拔峻秀,高大雄偉,是中國其他同類文化含量很高的大山所不能匹比的。泰山、嵩山、華山和兩個衡(恆)山,這古老的中華五嶽,除了南嶽衡山稍顯高大外,其他不過是峨眉山的小兄弟。峨眉山不僅僅是高大而已,它不是一座文化荒山,作為文化大山,比起中華五嶽來,它過之而無不及,儘管它一直遠離中華文化的中心,但是它卻在這一隅小角落裏,積澱出了厚厚的文化層,其文化積澱的層面之高,與它的偉岸的身軀十分相宜。峨眉山可以説是無壑不秀,無壑不幽,無山不峻,它的那些深溝幽谷為它提供了無比的肚量,使它能夠將各種紛呈的文化都容納進來。這一點,讓中國的許多大山、名山都感到困惑不解,在中國的西南的四川的西南的一角,居然出現了這麼一座大山。

那麼是誰造就了峨眉山的偉岸身軀呢?近現代的地質學家為我們解開了這個玄奧的謎底:峨眉地區幾億年前還是一片澤國水鄉,大約距今6千萬年左右,強烈地殼運動震撼了峨眉大地,把地下沉積物抬出海面,同時受到擠壓變形和斷裂的影響,形成一系列的背斜、向斜和斷裂組成的復背斜地質構造,東部下降為峨眉平原,西部上升成氣勢巍峨的峨眉山。地質學家説中國地質史上中生代末期的燕山運動奠定了峨眉山地質構造的輪廓,新構造 期的喜馬拉雅山運動及其伴隨的青藏高原的強烈抬升,造就了雄秀壯麗的峨眉山。峨眉山地層從前寒武紀以來,基本上各時代地層均有沉積。峨眉山獨特的地質特徵,為各種生物的滋生繁衍和雄秀地貌自然景觀的形成創造了先決條件。

峨眉山高出五嶽,秀甲天下,山勢雄偉,景色秀麗,歷代名人學士讚辭很多。清代詩人譚鍾嶽將峨眉佳景概為十景:“金頂祥光、象池夜月、九老仙府、洪椿曉雨、白水秋風、雙橋清音、大坪霽雪、靈巖疊翠、羅峯晴雲、聖積晚鐘”。其實峨眉佳景何止十處?只要各位細心體察,就會看出峨眉山是以“雄、秀、奇、險、幽”的自然風光在祖國名山大川中獨樹一幟。

川旅遊導遊詞2

各位朋友:歡迎大家遊覽杜甫草堂。

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國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居所。公元759年冬天,杜甫為避“安史之亂”,攜家由隴右(今甘肅省南部)入蜀。靠親友的幫助,在成都西郊風景如畫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稱“成都草堂”。

在這裏,詩人先後居住了將近四年,所作詩歌流傳到現在的有240多首。由於成都遠離戰亂的中原,而草堂又地處郊野,因此詩人的生活比較安定,心緒也較為寧靜,這就使他在草堂的詩歌創作大都具有田園風味,如《堂成》、《江村》、《春夜喜雨》等篇章都是如此。然而杜甫畢竟是一位有遠大政治抱負的詩人,對國家前途和人民命運的關心與憂慮,使他始終不能忘懷現實。因此憂國憂民的詩歌作品,仍然是他創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時期寫成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恨別》、《病桔》-、《枯棕》等著名詩篇都是感人至深的現實主義不朽之作。正因為杜甫在成都的詩歌創作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學財富,所以,後世把成都杜甫草堂譽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塊聖地。

1961年,國務院公佈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正門

我們來到草堂的正門,就看見一條波光翻翻的河流從門前環流而過,這就是杜甫詩中多次提到的浣花溪。

説到“浣花溪”這個充滿詩意的名字的由來,還有一段動人的故事呢。相傳唐時溪邊住着一位姓任的姑娘,貌美而心善。一天,她正在溪畔洗衣,走來一位渾身瘡疥的和尚,行人都躲得遠遠的,有這位任姑娘不避讓。於是那和尚脱下沾滿膿血的架裟求她浣洗,任姑娘欣然接受。哪知架裟一入水,霎時滿溪泛起蓮花朵朵,再看那和尚,卻早已不知去向。人們十分驚異,就把這條河命名為浣花溪了。

其實,浣花溪的得名與任氏無關。比較可信的説法是,因為當時沿溪居住者多以造紙為業,他們取溪水來制十色彩箋,“其色如花”,溪因此而得名。浣花溪在唐代江闊水深,能行大舟,溪畔風光秀麗,杜甫的一首《絕句》作了生動的描繪:“兩個黃鵬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成都西面為岷山山脈,古代空氣澄淨,能遠眺雪山),門泊東吳萬里船(浣花溪屬長江水系,由此乘船出府河可直下東吳)。正門匾額“草堂”二字,是清代康熙皇帝的第十七子、雍正皇帝的弟弟果親王所書。“萬里橋西宅,百花潭北莊”這副對聯,是杜甫《懷錦水居止》詩中的句子,它點明瞭草堂的地理方位:“萬里橋”就在現在的南門大橋,史載三國時蜀相諸葛亮送費韋出使東吳,在此設宴餞別,諸葛亮深感費韋此行路途遙遠,聯吳抗魏任務艱鉅,故説道:“萬里之行始於此。”橋因此而得名。草堂正在橋的西邊;“百花潭”是浣花溪上游現名“龍爪堰”的地方,它的得名有人説是因為這裏水淺灘急,翻湧起一片浪花好似百花開放;又有人説是因當時浣花溪畔花樹繁茂,“二十里路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陸游詩)花飛花謝,滿潭溢香。所以,草堂正在潭的北面。而不是成都現在的百花潭公園,現在的百花潭是清人黃雲鵠尋訪古百花潭舊址時,聽信當地人隨口所言而樹碑誤定的。

步入正門,我們看到整個庭園竹樹成蔭,綠水縈迴,一派自然天成的清幽景色,這正體現出杜甫的詩意:“浣花溪水水西頭,主人為卜林塘幽”。

大廨

“廨”是官署,古代官吏辦公的地方。由於杜甫曾做過左拾遺和檢校工部員外郎,後人出於尊崇,就把這處建築作了如此命名。

廳中的杜甫塑像,是中央美術學院著名雕塑家錢紹武先生的傑作。這尊銅像呈跪姿,身材精瘦,以較為抽象和誇張的藝術造型,來表現詩人飽經憂患的一生和他憂國憂民的情懷。我們在此駐足凝視,似乎感到時光已經倒流回一千二百多年前,詩人正漂泊在江河之上,他跪立船頭,手撫詩卷,頭部微仰,雙眉緊蹙,彷彿正向蒼天發出“乾坤含瘡痍,憂虞何時畢”的沉重慨歎。

杜甫,字子美,號少陵,公元720_年出生於河南鞏縣,770年因貧病交困,死於湖南湘江的一條船上。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轉折時期,經歷了玄宗、肅宗、代宗王朝。由於他具有“致君堯舜上”的遠大政治抱負,卻始終得不到重用,一生顛沛流離,飽經憂患,因此,能更深刻地認識到當時社會存在的種.種矛盾和弊端,體驗到下層百姓生活的艱辛和困苦,並用詩歌把這一切反映了出來。他傳世的1400多首詩,大都是這種反映現實、憂國憂民的不朽作品。如“三吏三別”、《兵車行》、《麗人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等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名篇。因為杜甫有着深沉而博大的思君、憂國、愛民的情懷,還因為他的詩歌代表着中國古典詩歌創作的成就,所以後世把他尊為“詩聖”。葉劍英元帥曾撰書對聯評價説杜甫寫詩,筆鋒直指社會弊端與逆臣賊子,他的愛國憂民情懷與日月同輝而長存天地間。這正是對杜甫的思想及其詩歌創作的極高評價。

大廨東西兩壁還懸掛有一副清代學者顧復初的名聯。上聯“異代不同時,問如此江山龍蜷虎卧幾詩客。”意思是:我(作者)與你(杜甫)生活在不同的朝代,試問這人傑地靈的神州河山,古往今來,在眾多詩人墨客中,能有幾個像你我這樣才華橫溢、立志報國?但卻不能為世所重,只能如蜷龍卧虎,不得伸展凌雲壯志!下聯“先生亦流寓,有長留天地月白風清一草堂。”是説:您杜少陵先生和我一樣,也是流寓作客在蜀中,但您卻留下了這座伴隨着明月清風而流芳千古的草堂,與天地共存。言外之意是同為流寓,我的命運更為不幸,什麼也沒留給後人,身後只能是形銷而跡滅了。可是作者卻沒有想到,正是因為撰寫了這副對聯,所以他的名字竟得與草堂共存。這副對聯寫得非常含蓄婉致而耐人尋味。1958年毛澤東同志遊覽草堂時在這裏仔細觀賞,久久沉思。郭沫若稱讚它是“句麗詞清,格高調永”。您能品出它的獨特韻味來嗎?”大廨內還可以看到杜甫草堂全景圖。杜甫於公元765年春天離開成都,順長江向東飄泊。詩人離去不久,草堂便毀損頹敗。

五代時,詩人韋莊在成都做前蜀政權的宰相,他尋找到“柱砥猶存”的草堂遺址,便“重結茅屋”來表達對杜甫的懷念之情。北宋元豐年間(11世紀),成都知府呂大防再次重修,並把杜甫像畫在牆壁上,使草堂具有了紀念祠堂的性質。以後歷代,草堂多次重修,其中的兩次,是在明代弘治十三年(公元1520_年)和清代嘉慶十六年(公元1820_年),基本上奠定了今日草堂的規模和佈局。經過一千多年的演變,杜甫當年“誅茅七年級畝”的草堂故居,已成為今天供人們瞻仰、憑弔“詩聖”的紀念性建築羣,面積也擴展到240多畝(包括建國後擴建的梅苑與原草堂寺)。由於它既是詩人的故居舊址,又具有紀念祠堂的性質,因此整個園林與建築便有機地融匯了這兩者的特點:建築風格古樸典雅,不作雕樑畫棟的處理,也不很高大,而是接近於民居;建築格局則以一條中軸線貫穿始終,主體建築從正門、大廨、詩史堂、柴門到工部祠都在這條線上,兩旁以對稱的附屬建築相配,其間又有溪流索回,小橋相連,竹樹掩映,顯得既莊重肅穆,又清幽雅潔;漫步其中,我們不僅可以瞻仰憑弔詩聖,表達心中的敬意,還可以返璞歸真,發思古之幽情。所以説,草堂是紀念性建築與園林景觀相結合的成功典範。

詩史堂

詩史堂是杜甫草堂紀念性祠宇的中心建築。因為杜甫的詩歌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歷史,素有“以詩證史,以詩補史”的説法,故被譽為“詩史”,建築以此為名。

廳堂中央,安放着我國著名雕塑家劉開渠所塑的杜甫半身銅像。塑像兩側是朱德同志撰寫的對聯:“草堂留後世,詩聖著千秋。”這副對聯道出了杜甫和他的故居草堂在人們心目中崇高而不朽的地位。

詩史堂內還懸掛有現代著名史學家、文學家、詩人及書法家郭沫若撰寫的對聯:“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此聯高度概括了杜詩憂國(上聯)與憂民(下聯)的兩個方面,內容深刻,對仗工穩,書法瀟灑而富激情,歷來受到人們的稱道。

水檻和柴門

出詩史堂,我們看見一條小溪穿插在建築羣之間,上面有一座小石橋勾連交通。小橋左側竹叢中,有“水檻”橫跨溪上;過小橋,“柴門”迎面而開。“水檻”與“柴門”都是當年杜甫的草堂曾經有過的建築,杜詩中有“新添水檻供垂釣”、“柴門不正逐江開”的描述。所謂“水檻”,就是搭在水亭上的木欄,“柴門”也不過是茅屋的籬笆門,可以説都是很簡樸的,遠不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樣子。現在的“水檻”與“柴門”,是後人重修草堂、擴大庭園時所造的象徵性建築,但我們仍可以睹物思人,想象出當年詩人在這裏迎送客人或憑欄垂釣的情景。柴門楹柱上懸掛着明人何宇度撰寫、今人陳雲誥補書的一副對聯:“萬丈光芒、信有文章驚海內;千年豔慕、猶勞車馬駐江干。”對聯構思非常巧妙。上聯“萬丈光芒”,出自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的詩句“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而“信有文章驚海內”與下聯“猶勞車馬駐江干”,則出自杜甫《賓至》詩中“豈有文章驚海內,漫勞車馬駐江干”兩句。杜甫詩的意思是:我哪有什麼名篇佳作震動天下呢?既然如此也就空勞賓客乘着車馬到江邊來相訪了!這本是詩人的自謙之語,但何宇度將兩句詩各改動了一個字:把“豈”改為“信”(信,確實、果然之意),“漫”(漫,徒自、枉自之意)改為“猶”(猶,還、仍之意),整個對聯的意思就變成了讚譽之辭:您先生的大作確實稱得上光芒萬丈,可以震動海內,因此千年之後人們仍然懷着景仰傾慕的心情,乘車騎馬來到浣花溪畔,瞻仰您的草堂故址。不是嗎,我們今天也加入了這個行列,不遠千里萬里來遊草堂。可見對聯作者還是很有“預見”的呢!

碑亭

工部祠的東邊有一間小小的茅亭,內立石碑一通,上刻”少陵草堂”四字,也是果親王的手跡。

“少陵”本為地名,在西安市南長安縣。那裏原是古代杜伯國的舊地,漢宣帝死後葬在那裏,其墓因此而稱“杜陵”,宣帝許皇后的墓在附近,因規模小於帝陵,所以稱“少陵”(“少”即“小”之意)。杜甫遠祖就是“京兆杜陵人”,他自己也在這裏住過較長時間,在詩中曾自稱“杜陵野老”、“少陵野客”,人們也就稱他為“杜少陵”了。前面已經説過,杜甫的茅屋早已毀壞。

公元761年秋天,一陣大風把他苦心經營的茅屋吹破,才使詩人寫出千古不朽的名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詩人表現的那種“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理想和“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忘我精神,千百年來一直令人感動不己!當然,也不難看出這茅屋是很不結實的。杜甫離去後,草堂破敗,經後人多次重修,已成紀念祠宇,再難覓“茅屋”蹤跡,而建造這座草亭,其用意就是以此引發人們對昔日那簡樸自然的草堂的聯想。看來這個目的是達到了,許多遊覽草堂的人都要在這裏攝影留念,就是的證明。

茅屋景區

遊覽草堂不能親眼目睹杜甫寫出不朽名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那座名揚古今的茅屋,怎麼講也是一件十分令人遺憾的事情。為了彌補這個遺憾,使大家更好地領略當年杜甫的生活環境,杜甫草堂博物館於近年重建了一個“茅屋景區”。

展現在我們眼前的,就是依據杜甫詩歌的描寫以及明代重修草堂時的格局恢復重建的“茅屋景區”。景區內溪流環抱,綠樹成蔭,竹籬柴扉,芳草青青,營造出“舍南舍北皆春水”、“清江一曲抱村流”、“卜居必林泉”、“柴門古道旁”、“野老籬邊江岸回”、“草深迷市井”等杜甫詩句描繪的郊野景象。推開咿呀作響的柴門,左植”四鬆”,右栽“五桃”,古楠接茅亭,綿竹上青霄,菜圃青青,藥欄鬱郁,詩人的老妻所畫的棋盤仍留在石上,他的小兒女垂釣的釣絲還倚靠在籬邊……,所有這一切,都使人感受到詩人生活在這裏時那種濃濃的田園情趣。而依川西鄉間民居風格建造的簡樸茅屋,又印證了杜甫“熟知茅齋絕低小”的描寫,令不覺間吟誦出杜甫的《江村》詩:“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參觀杜甫草堂,值得一遊的地方還有紅牆夾道、修竹掩映的花徑,碎瓷鑲嵌、古雅別緻的“草堂”影壁以及風景秀麗、獨具魅力的梅苑。妙境入目,各自都有體會,就不用我一一介紹了。

謝謝大家

四川旅遊導遊詞 篇9

各位遊客,早上我們去了寬窄巷子,那麼現在小優就就帶大家去領一個景點——杜甫草堂,顧名思義,杜甫草堂就是杜甫以前住過的草堂,之所以有現在這個景點,是由於以前的草堂太破太舊,所以政府出資又把草堂重新修了一下。而杜甫草堂也成了外地遊客來成都必去的景點之一。所以我們也要去看一看。

現在我們呢金額如草堂,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尊杜甫的塑像,大幾可以看見杜甫身穿大披風跪在地上,雙手放在膝蓋上,好像在思考什麼,大家都説,杜甫有一雙寫得好詩歌的手,誰摸了就能佔了他的靈氣,寫得一手好文章。所以小朋友要寫作文的或者是想寫好文章的,都可以去摸一摸,希望給大家帶來好運。

我們繼續向前走,大家是不是很好奇為什麼這裏有一個很古老的房子,市的,沒錯,那就是杜甫住的房子,裏面有九個屋子,杜甫一生窮困潦倒,日子過得很艱難,這個草堂還是在朋友的資助下才建成的。

大家看看前面的那個湖,一定會讓你們驚喜的,看到了吧啊,湖裏有藍色……多種多樣特別漂亮。大家看那一條白色的小金魚“嗖”的一下竄出水面了,我估計它是在歡迎大家吧

杜甫草堂雖然很簡陋,但是它的主人給我們留下了那麼多的優美詩歌。相信大家還是深有感觸的,好了,那現在我們就一起出去了吧。

用四川旅遊導遊詞3

青城山是中國道教的發源地之一,屬於道教名山。建福宮,始建於唐代,規模頗大。天然圖畫坊,是清光緒年間建造的一座閣。天師洞,洞中有“天師”張道陵及其三十代孫“虛靖天師”像。現存殿宇建於清末,規模宏偉,雕刻精細,並有不少珍貴文物和古樹。

青城山位於中國西部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15公里處。因為山上樹木茂盛,四季常青,故歷來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

青城山是中國道教的重要發祥地。全山的道教宮觀以天師洞為核心,包括建福宮、上清宮、祖師殿、圓明宮、老君閣、玉清宮、朝陽洞等10餘座。建福宮建於唐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現存建築為清代光緒年間(公元1888年)重建。現有大殿三重,分別奉祀道教名人和諸神,殿內柱上的394字的對聯,被贊為“青城一絕”。天然圖畫坊位於龍居山牌坊崗的山脊上,是一座十角重檐式的亭閣,建於清光緒(公元1875~1920_年)年間。這裏風景優美,遊人到此彷彿置身畫中,故將其稱為“天然圖畫”。

這些建築充分體現了道家追求自然的思想,一般採用按中軸線對稱展開的傳統手法,並依據地形地貌,巧妙地構建各種建築。建築裝飾上也反映了道教追求吉祥、長壽和昇仙的思想。對於深入研究中國古代的道教哲學思想,有着重要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青城山因其的秀麗的自然風光和眾多道教建築而成為天下名山,自古就是遊覽勝地和隱居修練之處,文人墨客們留下了的珍貴“墨寶”,為這座名山增添了豐富的人文景觀。特別是為數眾多的楹聯,不但讚美了青城山的美麗,還頌揚了道教思想、道教經典,表達出對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由衷的敬意,以及對國家興衰、民生榮辱的關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sichuan/90ny6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