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山西導遊詞 >

山西善化寺導遊詞(精選5篇)

山西善化寺導遊詞(精選5篇)

山西善化寺導遊詞 篇1

善化寺五龍壁位於大同城內西南隅善化寺天王殿西側,原為興國寺山門前之照壁,建於明朝萬曆年間,1980年拆遷至善化寺內。五龍壁高7米,厚1.48米,共分上、中、下三個部分:下部為須彌座,座面雕有牛、馬、蛇、兔、鹿、狗。獅、象、膜鱗、狡倪等十多種動物,姿態各異,栩栩如生;中部寬大壁面之上雕有五條四爪金龍,騰雲駕霧,大有龍飛虎躍之勢。

山西善化寺導遊詞(精選5篇)

正中一條金龍,為五龍壁之核心,龍頭向前,龍尾搖擺,鱗光閃亮,別具風采。兩側各有二龍互相對稱,中龍色澤稍淡,彷彿由天降下,正在興雲播雨。南北兩側游龍、龍身略呈捲曲,昂首挺胸,伺機騰飛上空;頂部為仿木構建築形式,上有琉璃瓦覆蓋,下有琉璃斗拱支撐,兩端置有鴉吻垂脊獸。

山西善化寺導遊詞 篇2

大同善化寺就在大同市區,所以和同事一起去看了看,因為正在維修沒有開放,同事找了熟人帶我們進去參觀。裏面沒有鬧哄哄的人羣,感覺很不錯。不過出來的時候看見幾個老外進去,大概也是關係户的客人吧。善化寺20xx年大修過大雄寶殿,我居然沒有看出來。殿內彩色的壁畫沒有拼縫(據説是先切塊後拼湊的),大殿的樑柱都經過做舊處理(內裏用的是新木頭),不過內行一指點,果然發現雖然舊,但是絕對不破,好得很。比較意外地發現山門外有五龍壁(算是影壁吧?),很少有文獻提及這塊五龍壁的呢。雖説比大同的九龍壁的規格小了將近一半,但是也很壯觀!

善化寺俗稱南寺,創建於唐,遼末毀於兵火,金天會六年(1120xx年)有過一次大規模重建。寺內中軸線上佈置有山門、三聖殿、大雄寶殿,西側有普賢閣。三聖殿與山門皆金代遺構,三聖殿內出現移柱作法。減柱、移柱成為遼金建築中常見的作法。

大雄寶殿建於遼,面闊七間,進深五間,內部結構為殿堂與廳堂混合型。殿內佛壇上供奉五方佛(東西南北中為五方),從東往西依次排列:東方阿閃佛、南方寶生佛、中央毗盧遮那、西方阿彌陀佛、北方微妙聞佛。為使謁拜空間開敞,將中部內柱減除。大雄寶殿乃是善化寺之最大殿宇,前有月台,左右設有鐘鼓二樓。殿內東西兩側磚台之上置有二十四諸天塑像,神態各異,性格鮮明。殿內西、南兩壁之上,存有清朝康熙二十五年至四十七年所繪壁畫,內容均為佛教故事。

因為一般進了殿堂都不許拍照,所以儘管有熟人領着,俺也遵守佛家法規,沒動過拍照的念想。

山西善化寺導遊詞 篇3

善化寺俗稱南寺,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山西大同城內西南善化寺隅。始建於唐。玄宗時稱開元寺。五代後晉初,改名大普恩寺,俗稱南寺。遼代遺構大雄寶殿坐落在後部高台之上。

大雄寶殿乃是善化寺之最大殿宇,前有月台,左右設有鐘鼓二樓。大殿面闊七間,進深五間,殿內正中供有五方佛像,從東往西依次排列:東方阿閃 佛、南方寶生佛、中央毗盧遮那、西方阿彌陀佛、北方微妙聞佛。殿內東西兩側磚台之上置有二十四諸天塑像,神態各異,性格鮮明。殿內西、南兩壁之 上,存有清朝康熙二十五年至四十七年所繪壁畫,內容均為佛教故事。三聖殿是善化寺中殿,建於金代天會至皇統年間。正面佛壇之上供有“華嚴三聖”佛像三尊,中為釋迦牟尼,西為普賢菩薩,東為文殊菩薩,故而此殿稱為三聖殿。普賢閣,面闊三間,進深三間,乃是一座三間見方重檐九的兩層樓閣,高高聳立於寺院之內,建於金代貞元二年。樓閣坐西向東,閣內置有木梯,可登閣遠眺。

山門位於善化寺最前沿,也稱正門,門內兩側塑有四大天王塑像。善化寺是一組比較完整的遼金時期建築羣,氣勢宏偉,粗獷豪放。寺院坐北向南,前有山門,中為三聖殿,後為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前左為文殊閣遺址,右為普賢閣。整個寺院建築高低錯落。

全寺佔地面積約20xx0平方米,整個佈局唐風猶存。主要建築沿中軸線善化寺坐北朝南,漸次展開,層層迭高。前為山門,中為三聖殿,均為金時所建。遼代遺構大雄寶殿坐落在後部高台之上。其左右為東西朵殿。東側為殊閣遺址,西側為金貞元二年所建普賢閣。寺院建築高低錯落,主次分明,左右對稱,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最為完整的遼,金寺院。寺內還保存着泥塑,壁畫,碑記等到珍貴文物,其中金代泥塑造型優美,個性突出,特別是二十四天王像,它們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美,有醜,有文,有武,或是帝王裝,或是臣子像,或坦膊赤足,披紗衣華似來自天竺國土,或身着鎧甲,襯皮毛以抵禦北國寒風。生活氣息濃郁。極富感染力。堪為國之瑰寶。

山西善化寺導遊詞 篇4

各位遊客朋友們,今天我們旅遊的目的地是烏金山。烏金山屬太行山西緣山脈,位於榆次以北17公里,太原以東22公里處。由烏金山(又名龍王山)、大洪山、紫金山、中林山等25座山脈和明珠湖組成。總面積5.5萬畝,森林面積3.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80%以上。烏金山自然風光綺麗獨特,境內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層林覆蓋,鬱鬱葱葱,實為黃土高原不可多得的綠色明珠。烏金山四季景色如詩如畫,如夢如幻。明萬曆年間重修水晶院的碑記上説:烏金山“春蘿擺月,孤猿羣鹿,因芬芳而蹤跡於百卉林中;夏鮮飄風,山雞野雉,呈馨鬱而翱集於萬花叢裏;秋則黃花被徑而紅葉粧林;冬則六花霽曉而孤根暖津”。烏金山如此美不勝收,不能不令人神往。烏金山東西長25公里,南北寬9公里,從東向西依次為要羅山、紫金山、大洪山、烏金山、中林山五大支脈,均為罕山向南的延伸,由大小25座山組成。這裏森林茂密,植被豐富,且保護完好。千頃碧綠之中生長着各類奇樹異草。山上喬木灌木及其他植物種類多達330餘種,形成了浩瀚壯觀的天然油松、側柏、白皮松混交和天然山杏、山桃與油松混交的風景林帶。

山西善化寺導遊詞 篇5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來到山西省會、歷史名城——太原。這裏曾經是唐堯故地、戰國名城、北朝霸府、大唐“北京”、九邊重鎮、晉商故里。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為他留下了豐厚的文化積澱。作為文明薈萃之地,這裏有大唐的氣度,晉地的風流。燦爛的名勝古蹟讓這座城市魅力無限。

地理位置

太原位於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的北端,西、北、東三面環山,中、南部為河谷平原,全市整個地形北高南低呈簸箕形,黃的第二大支流汾河由北而南穿城流過,把市區劈為兩半。東漢著作家應邵曰:“地在兩谷之間,故曰幷州”。所以太原簡稱“並”,唐代詩人杜甫也曾稱譽“焉得幷州快剪刀,剪取吳淞半江水”。太原現仍有幷州路,幷州飯店等。順便告訴大家,太原的街道極為規範,凡南北走向皆稱路,凡東西走向均叫街,使行人倍感方便,斷無迷失方向之憂。

建城始源

太原古稱晉陽,奠基於春秋末期。大約在公元前497年,晉國卿趙簡子的家臣董安於和尹擇在晉水之北築城,取名晉陽,其位置約在今天太原市晉源區。所以,20_年太原迎來了她建城2500週年的輝煌慶典。隨後,趙氏家族以晉陽為據點積蓄勢力,奠定霸業,最後建立了戰國七雄之一的趙國。

“龍城”

太原也是龍興之地,建立北齊政權的高洋父子發跡於太原,稱太原為“別都”;隋場帝楊廣在即位前被封晉王,視太原為“發樣之地”;興唐的李淵父子也是從太原開基立業的,唐高祖李淵曾長期任隋朝的山西河東撫尉使、太原留守等職,唐太宗李世民的青年時期也是在太原度過,被人稱為“太原公子”,李淵建立唐朝,稱太原為“北都”,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經盛讚太原“天王三京,北都其一。”今天旅居海外的華人,都以唐人後裔為榮,甚至把大片華人聚集地命名為“唐人街”,追本溯源,唐文化的發祥地就在我們山西太原;五代時,太原先是後唐的“西京”,隨後相繼為後晉、後漢、北漢的“國都”。太原可以説是藏龍卧虎之地,故又有“龍城”之稱。

這些一個個所謂的“真龍天子”之所以能從太原起家奪取天下,實際上因為太原三面環山,易守難攻,並且是華夏民族與草原民族交往和衝突的中心地帶。歷史上這裏就有“亂世出英才”、“幷州自古多英豪”等説法。

一市三縣六區

太原轄一市三縣六區,人口約350萬,約佔全省人口的10%。

古交市位於山西省太原市西北部,是全國最大的土焦煤生產基地,也是呂梁山東麓的交通樞紐和商品集散地。

婁煩縣最早為西周初年的樓煩國國都所在地,秦朝在此設婁煩郡,唐初在此處設牧馬監,為唐北邊疆軍馬主要來源地,時有“樓煩駿馬甲天下”之謂。婁煩可謂歷史悠久,名聲在外。但是很可惜工作人員缺乏相關歷史知識和地名標準化意識,在上報文件中誤將當地羣眾所寫錯別字“婁煩”作為標準地名,以致被國家正式命名。“樓”和“婁”雖半字之差,但對於其縣域歷史品牌的延續和文化資源的利用都將是無形的損失。

陽曲縣地處忻州與晉中盆地之脊樑地帶。境北系山系橫亙東西,雲中山系縱貫南北,因為並北屏障,號稱太原之北大門,為兵農必爭之地。

清徐縣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是中國古典文學大師羅貫中先生的故鄉,也是全國四大葡萄名產地之一和山西老陳醋的正宗發源地,素有“葡萄之鄉”和“中國醋都”之稱。

迎澤區是太原的文化中心、商業中心。區域內集中了新華社山西分社、山西日報社、山西電視台、山西電台等多家新聞單位;也有省晉劇院、省京劇院、省話劇院等省城主要文藝團體,省圖書館、山西圖書大廈、太原工人文化宮、市少年宮、太原影都等文化娛樂場所;也是太原最大的商業步行街所在地,聚集了華宇購物中心、貴都世紀廣場、御花園時代廣場、天美名店等大批新興大型商業企業。

尖草坪區位於太原市的最北端,該區有太原鋼鐵有限公司(簡稱太鋼)是中國最大的特殊鋼生產基地。主要產品有不鏽鋼、汽車用鋼、船板鋼、火車輪軸鋼、高壓鍋爐管用鋼等。太鋼產品應用於秦山核電站和三峽大壩建設、“和諧號”高速列車及“神舟”五號、六號和七號飛船製造等重點工程,新型材料用於“嫦娥一號”探月工程。中國人民銀行正式發行20_年版第五套人民幣,其中的1角硬幣全部選用太鋼生產的不鏽鋼鑄造。

在這裏還有個現實版的“愚公移山”的故事。太原鋼鐵公司1934年建廠,解放後收歸國有,渣場是鋼鐵生產企業天天倒廢渣的地方。50年的不斷沉積,廢渣越堆越多,越堆越高。到1983年,太鋼渣場已經形成一座佔地數平方公里的“大渣山”。這座渣山相當於5個天安門廣場大,最高處有7層樓那麼高。每當倒渣時,灰塵滾滾、烈焰升騰,不僅威脅着企業的發展和員工的正常生活,也成為省城太原的一大環境污染源。

1983年,太鋼退休職工李雙良帶領他的治渣隊伍開始了浩浩蕩蕩的治渣工程,他們進行了挖排廢渣、廢鋼回收、廢物利用等一系列的艱辛探索和實踐,到20_年,回收廢鋼鐵129萬噸,創造經濟效益3。3億元。並且修建了規模宏大的防塵護坡,在上面修建了花壇、假山、魚池、涼亭和長廊,並種花植樹7萬多株。護坡的修建不僅擋住了渣塵,解決了環境污染的問題,而且還美化了環境。1988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把他列入《保護及改善環境卓越成果全球500佳名錄》,並頒發了“全球500佳”金質獎章。

杏花嶺區位於太原的東北部,是太原的政治中心,山西省政府、省政協、省軍區、太原市委、市政府等省、市黨政軍機關均駐在該區。

萬柏林區有我國第一座重型機器廠——太原重型機器廠,建廠五十年多來,從第一台起重機,第一台挖掘機,第一台管軋機,第一座衞星發射塔架等300多項“中國第一”。創造出了象航天發射塔架成功托起““神舟”號載人飛船,三峽工程世界最大的1200t橋機等這樣數百項為國民經濟建設作出重要貢獻的標誌性產品。

晉源區地處太原市西南,西依龍山,東傍汾水,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北宋之前的太原城就建在這山清水秀之地。這裏建有紀念山西第一位諸侯王的祠廟——晉祠,內有十字型橋樑——魚沼飛樑,是我國現存古橋樑中的孤例。另外晉祠之地水源豐富,歷史上稱為“太原小江南”,此地所產大米歷史上一直作為“貢品”,進奉朝廷。北宋名臣範正淹來到晉祠也感歎的寫道:“滿目江南鄉,千家灌禾田”。

小店區是太原的南大門,這裏土地開闊,交通便利,是太原市整體佈局“南移西進”的主要擴張區域,目前已建有太原機場,正在修建的有太原新火車站、山西大醫院等大型民生工程,據説山西的政府部門也將遷到這裏。區域內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眾多,國家級太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太原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都坐落在小店區,小店區已成為全市乃至全省科工貿的重要發展基地。所以,目前該區的房價也是全市漲的最快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shanxi/z4mjg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