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山西導遊詞 >

太原市景點導遊詞範文(精選3篇)

太原市景點導遊詞範文(精選3篇)

太原市景點導遊詞範文 篇1

各位遊客:

太原市景點導遊詞範文(精選3篇)

大家好!非常歡迎你們來到太原。我是你們的導遊小萌,下面為大家介紹太原。

太原作為山西省省會,是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中心和交通樞紐。太原市位於山西中部,轄3縣1市6區,總面積約7000平方公里,其中城區168平方公里;總人口約280萬,其中市區人口160多萬。太原東、西、北三面環山,黃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由北而南穿城流過,把市區劈為兩半。而5座風格迥異的大橋又將東西兩岸緊緊連在一起。市內高樓商廈比肩聳立,綠地公園散落有致,草坪樹帶隨街延伸,盡顯壯觀的現代都市氣派。順便告訴大家,太原的街道極為規範,凡南北走向皆稱路,如建設路、五一路、幷州路、解放路、平陽路、新建路、桃園路、濱河路;凡東西走向均叫街,如迎澤大街、府東府西街、雙塔東西街、勝利街、西礦街、學府街。使行人倍感方便,斷無迷失方向之憂。城週四郊,綠野平疇河渠交錯,地肥水美物產豐饒。清徐葡萄、晉祠大米、老陳醋都是四海享譽的名產。晉祠、天龍山、崛圍咽山等景觀雄奇壯麗,各具風采。因此,古來就有“錦繡太原城”的美譽。

太原是一座具有2400多年曆史的古城。傳説太原這塊地方屬於堯帝的子孫所受封的唐國,所以西周初年周成王封其弟姬虞於唐,便稱唐叔虞。到唐叔虞的兒子這一代,改國號為晉。但當時晉國的中心在今天的晉南冀城一帶,直到公元前6世紀初晉國的勢力才擴展到太原一帶。太原古稱晉陽,奠基於春秋末期。大約在公元前5世紀初,晉國卿趙簡子的家臣董安於和尹擇在晉水之北築城,取名晉陽,其位置約當今天太原市晉源鎮的古城營村。趙氏家族以晉陽為據點積蓄勢力,奠定霸業。

公元前453年,掌握晉國大權的智伯聯合韓、魏攻打趙襄子。趙憑藉晉陽高城深池固守,使智氏難以得手。智伯急中生智,發現晉水從龍山那邊流來繞城而過,便想出水攻之計,遂掘渠引晉水欲灌晉陽,這便是晉桐智伯渠的來歷。趙襄子用脣亡齒寒的道理説服韓、魏,裏應外合,共滅智氏,瓜分其地。至此,晉國之地悉為趙、韓、魏三卿所佔,史稱“三家分晉”,因有“三晉”之説。到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承認趙、韓、魏三者的諸侯國地位,成為戰國七雄中的三強,而趙國的都城就是晉陽。晉陽作為趙國首都歷17年,公元前386年趙遷都河北邯鄲。但趙氏在晉陽的基業已逾百年。

戰國後期,秦國屢敗趙國,隨之在晉陽一帶置太原郡,治所設在晉陽。需要説明的是,太原本義為廣闊的平原,戰國之前泛指汾河流域的平原地帶,秦置太原郡之後,太原作為行政名稱固定下來。從此,太原即指古之晉陽,晉陽亦指今之太原,二者通用。

漢朝太原為北方重鎮,漢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在晉陽置幷州刺使部,統領太原、上黨等六郡。從此太原又稱幷州。幷州之名可能源於太原位於東西兩道山脈之間,兩山平行謂之並。

西晉末年,幷州刺使劉琨為了防禦匈奴的侵襲,擴築晉陽城,使之成為城牆高13米,周長14公里的大城市。東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大亂,太原先後被後趙、前燕、前秦、西燕、後燕交替攻佔。直到公元396年,北魏40萬大軍攻人晉陽,復置太原郡,古城才得到較長時間的休養生息,並且成為北魏南下河南、東出河北的重要基地。

北魏權臣高歡於532年在太原設大丞相府,並營造了規模宏大的晉陽宮,太原被稱為“別都”。高歡之子高洋取代北魏建北齊後,雖定都於郵城(河北臨漳),但對其發跡之地太原進行了大規模的修建。在27年間建起大明宮,興修12院,其輝煌壯麗程度遠遠超過首都郵城。高洋還在太原西山鑿佛龕、雕佛像、建佛寺,在晉水源頭修魚沼飛樑。太原面貌為之一新。

太原的黃金時代是隋唐兩朝。隋場帝楊廣在即位前被封晉王,視太原為“發樣之地”,稱帝后在太原大興土木。先在北齊晉陽宮外築起高13米、周3.5公里的新城,後又在新城西邊築起高13米、周4公里的倉城,接着又建造了第二座晉陽宮。在此同時,隋場帝還徵調數十萬民工開山築路,修成由太原到京師長安和寧武管涔山避暑行轅汾陽宮的兩條馳道,太原的交通更加方便。

隋朝短暫,很快被唐朝取代。而興唐的李淵父子便是從太原開基立業的。唐高祖李淵曾長期任隋朝的山西河東撫尉使、太原留守等職。唐太宗李世民的青年時期也是在太原度過,被人稱為“太原公子”。在隋末天下大亂之際,李淵父子於公元617年誓師晉陽,當年11月便攻人長安,建立唐王朝。太原這段特殊歷史使它擁有僅次於長安的重要地位。先被定為“北都”,後又改名“北京”,最後又恢復為“北都”。太原城也隨之大大擴展。據新舊《唐書》記載,唐代晉陽已經成為橫跨汾河兩岸、由三座城池聯接組成的大都市。西城在汾水西岸,也稱府城或州城,高13米,周長21公里,內裏包括宮城、大明城、新城、倉城四座小城,把北齊和隋代的宮殿全部囊括進來。東城在汾河東岸,為貞觀名臣李副主持修築。因東城內井水苦澀,難以飲用,又修築了引水工程“晉渠”,將晉水從西城外架槽引入東城。東西兩城之間,跨汾河又有一座“跨水聯諜”的中城,把東西兩城連為一體,故又稱“連城”,是則天武后時幷州長史崔神慶主持興建。晉陽三城,雖各有城池,又渾然一體,共有城門24道,進退攻守彼此呼應,互為依託,風格獨特。

· · · ·

唐末五代天下由治而亂,名城晉陽也幾易其主。先是後唐的“西京”,隨後繼為後晉、後漢、北漢的“國都”,這裏的動靜治亂直接影響到北國與中原。從北齊高洋父子,隋朝楊廣,唐朝李淵父子,到五代三主(後唐李存勖、後晉石敬塘、後漢劉知遠)及北漢的劉祟,這一個個所謂“真龍天子”都是從太原起家奪取天下。太原可以説是藏“龍”卧“虎”之地,故又有“龍城”之稱。

晉陽城易守難攻。宋王朝建立已數十年,但晉陽仍在北漢劉氏手中,直到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第二代天子宋太宗趙光義“御駕親征”,圍城攻打近半年,北漢主劉繼元出城投降,宋朝才算攻取晉陽。宋太宗一則仇視晉陽軍民的頑強抵抗,二則懼怕別人再踞晉陽成“龍”,便下令焚燬晉陽城,並引汾水、晉水淹灌廢墟,進而使歷時1400多年的晉陽古城毀於水火。流離失所的城中百姓紛紛外遷,其中不少人移居汾河東岸的唐明鎮。

太原畢竟是北方戰略要地,毀掉舊城之後必須再建新城。公元982年,焚灌晉陽後不到三年,宋朝大將潘美便奉旨擴展唐明鎮,築起周圍10多裏的土城,這便是現在太原城區雛型,太原由此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宋朝統治者避諱“晉陽”、“太原”舊名,便在這座擴大後的土城設置了陽曲縣,從此太原又有“陽曲”之稱。需要説明的是,趙光義為斬斷“龍脈”,杜絕太原再出真龍天子與其爭奪江山,就把太原的街道大都設計成“丁”字形,取“釘”之諧音,以釘死龍脈。如今太原仍有一些丁字街口。新建的太原發展很快,到宋代中期,太原又成為一座商貿發達、風光秀麗的北方名城,被譽為“錦繡太原城”。

宋朝後期及金元兩代,北方又是亂世,太原城又遭戰火之劫。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漳的北伐軍進入太原時,這裏已是一座人煙罕見的空城了。洪武三年(公元1371年),明太祖朱元漳封他的三兒子朱為晉王,坐鎮全國九邊重鎮之首的太原,經略北邊防務。朱命永平侯謝成擴建城池,謝成在宋城基礎上向東南北三面擴展,建成周12公里、高12米的磚城,城上建4座角樓、8座門樓、92座敵樓。至今太原許多地名仍沿用當時城門名,如大南門、小東門、大北門、旱西門等。   清代以太原為山西省會。民國時期始設太原市(1927年)。到1949年解放前夕,太原城區面積為30平方公里,人口20餘萬。解放後近半個世紀,太原得到了長足發展,成為擁有160萬市民的大都市,而且是全國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在祖國的現代化建設中發揮着越來越大的作用。

太原作為北方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重鎮,歷史上名家輩出。春秋時代有著名建築家董安於,行俠好義的豫讓;魏晉時期有史學家王沈、王助,文學家孫綽;唐代有著名詩人王之渙、王翰、王昌齡、白居易;宋代有書畫家米芾;金代名詩人李汾,元代戲曲家喬吉,明代文學家羅貫中,清代著名學者傅青主、閻若琚等,均對中華文化的繁榮作出了貢獻。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太原積澱了豐富的文化遺產,保存至今的如晉祠古建築羣,天龍山及龍山石窟雕像,祟善寺、雙塔寺、淨因寺、多福寺、文廟、純陽宮等,均具有很高的欣賞和研究價值,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個理想的旅遊場景,讓我們逐一加以品味。

太原市景點導遊詞範文 篇2

歡迎大家來太原旅遊!在遊覽太原的景點名勝之前,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今天的太原和歷史上的太原。

太原作為山西省省會,是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中心和交通樞紐。

太原市位於山西中部,轄3縣1市6區,總面積約7000平方公里,其中城區168平方公里;總人口約280萬,其中市區人口160多萬。

太原東、西、北三面環山,黃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由北而南穿城流過,把市區劈為兩半。

而5座風格迥異的大橋又將東西兩岸緊緊連在一起。

市內高樓商廈比肩聳立,綠地公園散落有致,草坪樹帶隨街延伸,盡顯壯觀的現代都市氣派。

順便告訴大家,太原的街道極為規範,凡南北走向皆稱路,如建設路、五一路、幷州路、解放路、平陽路、新建路、桃園路、濱河路;凡東西走向均叫街,如迎澤大街、府東府西街、雙塔東西街、勝利街、西礦街、學府街。

使行人倍感方便,斷無迷失方向之憂。

城週四郊,綠野平疇河渠交錯,地肥水美物產豐饒。

清徐葡萄、晉祠大米、老陳醋都是四海享譽的名產。

晉祠、天龍山、崛圍咽山等景觀雄奇壯麗,各具風采。

因此,古來就有“錦繡太原城”的美譽。

太原是一座具有2400多年曆史的古城。

傳説太原這塊地方屬於堯帝的子孫所受封的唐國,所以西周初年周成王封其弟姬虞於唐,便稱唐叔虞。

到唐叔虞的兒子這一代,改國號為晉。

但當時晉國的中心在今天的晉南冀城一帶,直到公元前6世紀初晉國的勢力才擴展到太原一帶。

太原古稱晉陽,奠基於春秋末期。

大約在公元前5世紀初,晉國卿趙簡子的家臣董安於和尹擇在晉水之北築城,取名晉陽,其位置約當今天太原市晉源鎮的古城營村。

趙氏家族以晉陽為據點積蓄勢力,奠定霸業。

公元前453年,掌握晉國大權的智伯聯合韓、魏攻打趙襄子。

趙憑藉晉陽高城深池固守,使智氏難以得手。

智伯急中生智,發現晉水從龍山那邊流來繞城而過,便想出水攻之計,遂掘渠引晉水欲灌晉陽,這便是晉桐智伯渠的來歷。

趙襄子用脣亡齒寒的道理説服韓、魏,裏應外合,共滅智氏,瓜分其地。

至此,晉國之地悉為趙、韓、魏三卿所佔,史稱“三家分晉”,因有“三晉”之説。

到公元前4XX年,周天子正式承認趙、韓、魏三者的諸侯國地位,成為戰國七雄中的三強,而趙國的都城就是晉陽。

晉陽作為趙國首都歷17年,公元前386年趙遷都河北邯鄲。

但趙氏在晉陽的基業已逾百年。

戰國後期,秦國屢敗趙國,隨之在晉陽一帶置太原郡,治所設在晉陽。

需要説明的是,太原本義為廣闊的平原,戰國之前泛指汾河流域的平原地帶,秦置太原郡之後,太原作為行政名稱固定下來。

從此,太原即指古之晉陽,晉陽亦指今之太原,二者通用。

漢朝太原為北方重鎮,漢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XX年)在晉陽置幷州刺使部,統領太原、上黨等六郡。

從此太原又稱幷州。

幷州之名可能源於太原位於東西兩道山脈之間,兩山平行謂之並。

西晉末年,幷州刺使劉琨為了防禦匈奴的侵襲,擴築晉陽城,使之成為城牆高13米,周長14公里的大城市。

東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大亂,太原先後被後趙、前燕、前秦、西燕、後燕交替攻佔。

直到公元396年,北魏40萬大軍攻人晉陽,復置太原郡,古城才得到較長時間的休養生息,並且成為北魏南下河南、東出河北的重要基地。

北魏權臣高歡於532年在太原設大丞相府,並營造了規模宏大的晉陽宮,太原被稱為“別都”。

高歡之子高洋取代北魏建北齊後,雖定都於郵城(河北臨漳),但對其發跡之地太原進行了大規模的修建。

在27年間建起大明宮,興修12院,其輝煌壯麗程度遠遠超過首都郵城。

高洋還在太原西山鑿佛龕、雕佛像、建佛寺,在晉水源頭修魚沼飛樑。

太原面貌為之一新。

太原的黃金時代是隋唐兩朝。

隋場帝楊廣在即位前被封晉王,視太原為“發樣之地”,稱帝后在太原大興土木。

先在北齊晉陽宮外築起高13米、周3.5公里的新城,後又在新城西邊築起高13米、周4公里的倉城,接着又建造了第二座晉陽宮。

在此同時,隋場帝還徵調數十萬民工開山築路,修成由太原到京師長安和寧武管涔山避暑行轅汾陽宮的兩條馳道,太原的交通更加方便。

隋朝短暫,很快被唐朝取代。

而興唐的李淵父子便是從太原開基立業的。

唐高祖李淵曾長期任隋朝的山西河東撫尉使、太原留守等職。

唐太宗李世民的青年時期也是在太原度過,被人稱為“太原公子”。

在隋末天下大亂之際,李淵父子於公元617年誓師晉陽,當年11月便攻人長安,建立唐王朝。

太原這段特殊歷史使它擁有僅次於長安的重要地位。

先被定為“北都”,後又改名“北京”,最後又恢復為“北都”。

太原城也隨之大大擴展。

據新舊《唐書》記載,唐代晉陽已經成為橫跨汾河兩岸、由三座城池聯接組成的大都市。

西城在汾水西岸,也稱府城或州城,高13米,周長21公里,內裏包括宮城、大明城、新城、倉城四座小城,把北齊和隋代的宮殿全部囊括進來。

東城在汾河東岸,為貞觀名臣李副主持修築。

因東城內井水苦澀,難以飲用,又修築了引水工程“晉渠”,將晉水從西城外架槽引入東城。

東西兩城之間,跨汾河又有一座“跨水聯諜”的中城,把東西兩城連為一體,故又稱“連城”,是則天武后時幷州長史崔神慶主持興建。

晉陽三城,雖各有城池,又渾然一體,共有城門24道,進退攻守彼此呼應,互為依託,風格獨特。

唐末五代天下由治而亂,名城晉陽也幾易其主。

先是後唐的“西京”,隨後繼為後晉、後漢、北漢的“國都”,這裏的動靜治亂直接影響到北國與中原。

從北齊高洋父子,隋朝楊廣,唐朝李淵父子,到五代三主(後唐李存勖、後晉石敬塘、後漢劉知遠)及北漢的劉祟,這一個個所謂“真龍天子”都是從太原起家奪取天下。

太原可以説是藏“龍”卧“虎”之地,故又有“龍城”之稱。

晉陽城易守難攻。

宋王朝建立已數十年,但晉陽仍在北漢劉氏手中,直到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第二代天子宋太宗趙光義“御駕親征”,圍城攻打近半年,北漢主劉繼元出城投降,宋朝才算攻取晉陽。

宋太宗一則仇視晉陽軍民的頑強抵抗,二則懼怕別人再踞晉陽成“龍”,便下令焚燬晉陽城,並引汾水、晉水淹灌廢墟,進而使歷時1400多年的晉陽古城毀於水火。

流離失所的城中百姓紛紛外遷,其中不少人移居汾河東岸的唐明鎮。

太原畢竟是北方戰略要地,毀掉舊城之後必須再建新城。

公元982年,焚灌晉陽後不到三年,宋朝大將潘美便奉旨擴展唐明鎮,築起周圍10多裏的土城,這便是現在太原城區雛型,太原由此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宋朝統治者避諱“晉陽”、“太原”舊名,便在這座擴大後的土城設置了陽曲縣,從此太原又有“陽曲”之稱。

需要説明的是,趙光義為斬斷“龍脈”,杜絕太原再出真龍天子與其爭奪江山,就把太原的街道大都設計成“丁”字形,取“釘”之諧音,以釘死龍脈。

如今太原仍有一些丁字街口。

新建的太原發展很快,到宋代中期,太原又成為一座商貿發達、風光秀麗的北方名城,被譽為“錦繡太原城”。

宋朝後期及金元兩代,北方又是亂世,太原城又遭戰火之劫。

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漳的北伐軍進入太原時,這裏已是一座人煙罕見的空城了。

洪武三年(公元1371年),明太祖朱元漳封他的三兒子朱棡為晉王,坐鎮全國九邊重鎮之首的太原,經略北邊防務。

朱棡命永平侯謝成擴建城池,謝成在宋城基礎上向東南北三面擴展,建成周12公里、高12米的磚城,城上建4座角樓、8座門樓、92座敵樓。

至今太原許多地名仍沿用當時城門名,如大南門、小東門、大北門、旱西門等。

清代以太原為山西省會。

民國時期始設太原市(1927年)。

到1949年解放前夕,太原城區面積為30平方公里,人口20餘萬。

解放後近半個世紀,太原得到了長足發展,成為擁有160萬市民的大都市,而且是全國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在祖國的現代化建設中發揮着越來越大的作用。

太原作為北方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重鎮,歷史上名家輩出。

春秋時代有著名建築家董安於,行俠好義的豫讓;魏晉時期有史學家王沈、王助,文學家孫綽;唐代有著名詩人王之渙、王翰、王昌齡、白居易;宋代有書畫家米芾;金代名詩人李汾,元代戲曲家喬吉,明代文學家羅貫中,清代著名學者傅青主、閻若琚等,均對中華文化的繁榮作出了貢獻。

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太原積澱了豐富的文化遺產,保存至今的如晉祠古建築羣,天龍山及龍山石窟雕像,祟善寺、雙塔寺、淨因寺、多福寺、文廟、純陽宮等,均具有很高的欣賞和研究價值,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個理想的旅遊場景,讓我們逐一加以品

太原汾河公園導遊詞

汾河公園是位於太原市中心的大型城市生態景觀公園,是具有中國北方園林風格和太原汾河地域文化的山水園,全長6公里,寬500米,佔地300公頃,形成了130萬平方米水面和130萬平方米綠地,是太原市目前最大、最集中的公共綠地遊樂場所

同時也是太原城區汾河段蓄水美化工程,人工複式河槽由中隔牆分成東西兩渠,東側清水渠,寬220米,由四道橡膠壩分為三級蓄水湖面;西側渾水渠寬80米,排泄上游洪水和水庫灌溉輸水。

東西兩岸各佈置一條箱形排污暗涵,接納城市排污管道和邊山支溝來水,送至下游污水處理廠進行淨化處理。

在公園兩岸帶狀綠化平台上分佈着4個主題廣場、6個自然景區和7個觀光景點。

沿汾河西岸“晉汾古韻”廣場上,治汾始祖台駘雕像栩栩如生,可追尋汾水的淵源;“梨園餘音”廣場上,戲劇臉譜古意盎然,展現了博大精深的三晉戲曲文化;“五環生輝”廣場健身體育活動設施完備,活力四溢,充滿動感。

沿汾河東岸,可領略古晉陽八景之一“汾河晚渡”的綺麗動人景色;“雁丘景點”依汾河古老傳説而建,元好問的千古詩句為此平添幾分婉約;巧妙地利用了橡膠壩運行設施形成的“沙灘碧水”、“游泳池”、“釣魚池”和“畫舫”,充滿現代體育健身特色,還有親臨水面的“日台”、“七亭”、“渡口”及“樂壇”等景點。

在湖面上盪漾的遊船及在主園路通行的觀光車穿梭自如,可引遊人遊遍各個景區。

凡有台階的廣場均專門設計了無障礙通道,歐式風格的商品售賣點平均分佈,遊覽其間更覺方便輕鬆。

汾河公園湖面之上點綴有彩色橡膠壩、大型音樂噴泉、鳥島、綠洲,現代與自然的交融,人與水的親和,展現出一幅波光瀲灩,水天一色的畫面。

夜幕降臨,遍佈各景區的30種風格各異的4000餘盞燈飾與濱河東西路四條光帶交相輝映,設計精巧的廣場地燈為公園再現了色彩斑斕的立體美景。

整個公園動靜結合,過去、現在、未來有機融會,流連其中,可享受省城最大自然生態的情景,同古老文化與現代文明對話,靜靜品味汾河公園深厚的文化底藴和純淨的生態美景。

太原汾河公園的建設,提升了城市形象,也讓人們直接感受到城市生態的變化。

上一個星期天,記者來到了位於太原汾河兩岸的汾河公園。

汾河公園縱貫市區南北6公里,寬500米,佔地300萬平方米。

4個廣場,11個景點,178萬平方米的水面和130萬平方米的綠地,構成了公園特有的美;橫跨汾河的5座大橋和濱河兩路上的車流,又可使人盡享一種流動美。

凝固美與流動美交相輝映,相得益彰,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風景畫。

創造“人、城市、生態、文化”的多元共生空間是公園的理念。

白天,漫步公園,放眼四望:青青的草坪,使人真想上去打幾個滾;清澈碧綠的水面,微風輕拂,泛起一圈圈漣漪,拖起無數光帶,恰似一條條素絹在水面飄動……分佈在東西兩岸的“柳溪春曉”、“千禧龍騰”、“汾河晚渡”等景區,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創造了人與生態融合的意境。

鶯歌燕舞、水天一色的景觀是美麗的、祥和的、也是旖旎和諧的:綠蔭滿目、鳥飛魚躍的景觀是人類共同思念的、嚮往的、也是夢寐已久的。

在汾河景區的林蔭小路上,當您看見仙鶴翩翩起舞在湖中,野鴨雙雙戲水於水面,我相信,您的目光是欣喜而濕潤的,您的呼喚是感激而虔誠的--

汾河景區建成後,太原市建設管理委員會、太原市汾河景區管理委員會特別邀請並大力支持胡少榮先生對汾河景區的鳥類生存、繁衍情況進行研究,他在20xx年3月初至9月底短短7個月的時間內,就在汾河景區的拍攝到48種鳥,其中有瀕臨絕跡的紫背葦。

建國初期在汾河太原城區段從來沒有發現過的灰頭麥雞、黃斑葦(Chinese Little Bittern)、花鳧、高蹺鴴、紫鷺、白骨頂等珍稀鳥類。

婉轉的鳥鳴朝朝暮暮、起落的翅膀春去秋來,它們在傳遞着一個信息:文明是自然的延伸。

人的家園,就應該是充滿綠色、充滿生命、充滿愛心的空間!

夜晚,走進公園,彷彿徜徉在銀河裏,那盞盞燈,倒映在河裏,五光十色的河面,波光閃爍。

那被鎂鈉燈勾勒出其輪廓的大橋,就像玉帶纏在太原的腰際,閃着柔光,把人帶進了水晶宮……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然而,兩年前這裏還是雜草叢生、黑水橫流,被人喻為太原的“龍鬚溝”呢?而今這些景點與廣場的交織,構成了最具魅力的城市美景。

汾河晚渡為“古晉陽八景”之一。

此處位於西山最佳觀賞點。

與對岸的小木屋和水中的鳥島相望,入口聳立的石坊為碼頭標誌,幾何構成的景點,當夕陽斜照、紅霞滿天,河面浮光耀金,舟行景隨,遊人泛舟其間或憑欄遠眺,如畫勝境,可一覽無餘。

這一靚麗明珠定會更加璀璨,更加奪目。

太原市景點導遊詞範文 篇3

山西省博物館:位於太原市上官巷東,原是文廟。博物館佔地約1.3萬平方米,由照壁、六角井亭、櫺星門、大成門、大成殿、東西廡和崇聖祠組成。櫺星門內東西廂房、大成殿及東西廡均為陳列室。館內藏品豐富,省內出土的古代珍貴文物甚多,有殷代銅觥、春秋時吳王稱王前所用的銅戈、北魏木板漆畫、東晉名畫家顧愷之筆法、明代名將戚繼光手書《致李小山歸蓬萊》詩軸等。

純陽宮:是山西省博物館專題陳列部,簡稱省博物館二部,位於五一廣場西北隅。該部利用道教建築純陽宮展出歷史文物。純陽宮是明萬曆年間興建的,清代做過整修,宮宇建築精巧,佈局獨特,雕飾富麗,是別具一格的建築羣。館內展出陶瓷、銅器、玉石、竹木、牙雕、石刻、書法、繪畫、碑帖、刺繡、琺琅、漆器等10多個專題。這些展品對研究我國曆史、文字學、工藝美術和冶煉鑄造技術等具有重要價值。

蒙山大佛:蒙山在太原西南約20公里處,晉祠以北的寺底村,主峯高1325米,蒙山曉月為舊太原八景之一。北齊高洋帝於天保二年( 551)將東魏大莊嚴寺擴建為開化寺,開鑿了高 200尺的摩崖大佛,稱為西山大佛,比目前全國最大的樂山大佛略高。隋文帝時新建了庇蓋大佛的殿閣,唐高宗和武則天曾來此禮佛,賜宮內袈裟。由於寺毀閣傾,大佛淹沒於亂石瓦礫之中,僅見胸頸部分,胸寬25米,高17.5米,頸部直徑寬五米。目前做為旅遊資源正在規劃開發之中。

太山寺:又名太山龍泉寺,位於太原市區西南23公里處風峪溝北山腰。太山之名,始見於沈約撰寫的《宋書》,相傳北漢時有山民石敢當,以勇敢聞名,他居住的山也由此聞名於世。寺名取自“泰山石敢當”的諧音。據碑文記載,太山寺創建於唐代景雲元年( 710),原為道觀,名“昊天祠”,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重建改為佛寺。入寺廟山門依次為鐘鼓樓、東西廂房、大雄寶殿。大雄殿頂二層疊起,上座六角形觀音閣與文殊、普賢二殿。閣周塑有十八羅漢、四大金剛。泥塑極富明代塑像俏麗俊秀的風格。六角亭後為石構建築“蓮花寶洞”。寺左另有水神祠,祠底有龍泉一脈,汩汩細流。佛寺別名龍泉大概由此而得。山腳有名將李存孝之墓,李存孝本名安思敬,唐末晉王李克用養子,做戰極為勇猛,屢建奇功,後在太原被李克用車裂。其墓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天主教堂:位於解放路 367號,是一座古羅馬風格的高大建築,通體鐵紅色,間以白線裝飾。天主堂始建於清同治九年(1870),庚子年(1900)被毀,光緒三十一年(1905)重建,佔地約13.3萬平方米,現存4300平方米。主建築為禮拜堂,旁有兩座西式尖頂鐘樓。天主堂是太原市規模最大的天主教友活動場所,也是省市天主教愛委會的所在地。

古清真寺:古清真寺,位於太原市內解放路南段東側,在羣樓聳立中獨居街畔。門前牌樓雕鏤精緻,裝飾精美。橫匾“清真古寺”四個鍍金大字,筆力雄健,分外醒目,引人觀瞻。寺為唐代貞元年間創建,去又經宋代重修。現存寺字,是明代重建後的遺物。寺內大殿為磚木混合結構,殿內為阿拉伯式古典裝飾,富麗典雅。柱周木壁,刻有阿拉伯文《古蘭經》,經文雕刻工整、清晰、精細、優美。整個大殿,寬大疏朗,佈局嚴謹。進入院內,裝點頗覺雅緻,佈局合理、緊湊。院中央有明代建築省心樓,外形美觀,重檐歇山頂,樓角、飛檐挑起,彩色熠熠,頗為壯觀。省心樓兩側,左右碑亭對峙,亭閣風雅秀麗,氣度不凡。亭內,有宋代著名書法家黃庭堅碑刻草書,元代趙子昂、清初傅山觀後題銘碑刻,字跡勁秀,筆力挺拔,給古寺添色不少。院內,多處堅有書法榜題,這愈益加重了清真寺古樸、蒼老的氣氛。

南十方院:在太原市南,原名白雲寺,建於明初,萬曆年間增修,清康熙年間建藏經閣。因臨近狄村“白雲飛處”古碑,巡撫圖納改名白雲寺。又因太原城北門外有禪院曰十方院,故通稱此寺為南十方院。寺院宏敞,風景清幽。現為文物保護單位。

傅山書法碑林公園:傅山書法碑林公園,位於太原市迎澤大街迎澤橋東南,汾水之濱。公園佔地二萬二千多平方米,建有一進四院仿明清建築。園內迴廊、池水、石山、亭閣,一派古色古香。各種建築多以傅山書寫的條幅題名,如園內人工湖池,按傅山題寫的“得造花香”命名為“得香池”。另有承顏堂、鼎臣殿等大型殿堂建築。傅山不僅是傑出的思想家和偉大的愛國者,而且也是著名的書畫藝術大師。他的書法從晉唐入手,上溯篆籀,博採諸家之長熔於一爐,真草隸篆行各體無所不精。為繼承和發揚這一寶貴文化遺產,山西傅山書法研究會廣泛收集整理了傅山書法中的大部巨幀墨跡,並摹勒石上,在碑林公園室內外豎起一百八十四塊書法石碑。現在還在繼續收集刊刻中。整個傅山書法碑林公園氣勢宏大闊廣,古樸典雅,是繁華城市中難得的一處“山林野趣”之地。

晉陽湖:在太原市董菇村一帶,距市區三公里,湖水面積4.8平方公里,為太原熱電廠冷卻循環水。晉陽湖水由汾河西乾渠引入,水質良好,水深平均四米,最深處八米,夏季最高水温達33度,冬季為 8至15度。常年不結冰。太原市政府已經決定興建晉陽湖公園。佔地面積11.2平方公里。公園規劃為環湖綠帶、水上樂園、垂釣區、文化娛樂區、植物公園、度假村、野營區、狩獵場、生活服務區等九大區域。第一期工程是填築沿湖堤壩,植樹造林,修築沿湖公路。同時配備遊艇、釣魚等遊樂設施。公園建成後將成為全省乃至華北面積最大的湖水公園。

張氏祖祠台駘廟:張氏祖祠台駘廟,晉祠聖母殿南側和晉祠東南一公里許王郭村之東北各有一座。

台駘是開拓太原最早的人。《左傳·昭公元年》記載,説黃帝之子金天氏少昊青陽有裔孫,叫昧,任治水官,生兩個兒子,叫允格、台駘。台駘能繼父職,治理了汾河、洮河和大澤。大澤也稱晉澤,經台駘治理後,人們始處太原,故又稱台駘澤,即今晉祠之東盛產晉祠大米的大片稻區,譽為“北國江南”。台駘治水有功,受到帝顓頊嘉獎,封於汾川,為汾河之神。台駘是一位早於大禹的大禹式治水人物,後人建廟祭祀,即台駘神廟。

晉祠台駘由明代東莊高汝行所建,據説原因有二:一、高氏東莊地處台駘澤之西畔,東莊百姓首獲其利;二、高汝行任浙江按察副使赴浙拒倭,途中涉江遇風浪,而救其脱險者,自稱叫台駘。為感神恩,修建了台駘廟。

王郭村台駘神廟始建無考,據史、志載,早在唐代就有此廟,唐大中六至九年( 852—— 855),河東節度使盧鈞,“不欲稱名”,改“汾水川祠”。五代後晉天福六年(941)封“昌寧公”,又稱“昌寧公祠”。宋真家天禧四年(1020),封“靈感元應公,賜額宣濟”。明洪武七年(1374)重修。清順治六年(1649),毀於兵火。嘉慶十七年(1812),又受汾水漫淹。道光十九年(1839)重修,僅建正殿三間,東西耳房、廂房各五間,山門、鐘鼓二樓及西偏院一所。之後失修,殿宇傾圮,古木被代,廟院荒蕪,只有台駘神像為村民保護至今,藏於原廢正殿改修的平房內,現在廟址東西39米,南北37米,總面積1248平方米。

台駘神廟是張氏祖祠。唐林寶《元和姓纂》和宋歐陽修《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皆載黃帝子少昊青陽生揮,為弓正,始制弓矢,賜姓張氏,為張氏之祖。《爾雅·釋詁》:“正”即“長”。“弓正”即“弓長”,合起來便是“張”。明、清張氏族譜記載:“始祖揮公受封之國在山西太原府太原縣。揮生昧,昧生台駘”,“廟在太原縣尹城裏”,所居張氏“尹城派,天下通派之祖也”。尹城裏即今王郭村。

王郭村西五里有天龍山,東麓神仙峁下有青陽河,古有青陽廟,祀張氏先祖少昊青陽,有張孟談配享。戰國初,張孟談相趙襄子抗智伯解晉陽之圍,功成身退,隱於“負丘”,即此。南有張氏祖塋,張家墳溝。再南為南峪,有張三丰墓。王郭村內有明、清張氏民宅古建、張家巷等,皆張氏古蹟。台駘不僅是一位早於大禹的治水人物,受到後人的尊敬,他還是張氏先祖。台駘神廟——張氏祖祠無疑是海內外張氏尋根謁祖的聖地。

主要公園:迎澤公園是太原市最大的綜合性公園,位於迎澤大街中段,全園總面積70餘公頃,其中迎澤湖約佔三分之一。園內佈局基本按地形劃分,分為北湖景區、中部景區、南部景區和南湖景區。動物園位於新建北路中段東側,佔地面積50多公頃,公園中心為龍潭湖,它是山西惟一的專業性動物園,是城市居民親近自然的好去處。兒童公園位於市中心的海子邊,舊稱文瀛湖,是太原最早的公園。森林公園位於尖草坪區大同路南段,是太原目前面積最大的公園,目前正在加緊建設。汾河公園是位於城市中心的大型城市生態景觀公園,通過四道橡膠壩及複式河槽實現三級蓄水,展現出一幅波光瀲灩、水天一色的畫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shanxi/606z3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