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上海導遊詞 >

上海金鰲山導遊詞3篇

上海金鰲山導遊詞3篇

上海金鰲山位於崇明縣城橋鎮東2,5公里,相傳始建於宋代,後隨縣治數遷。下面是本站帶來的上海金鰲山導遊詞,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上海金鰲山導遊詞3篇

篇一:上海金鰲山導遊詞

朋友們大家好!

上海金鰲山位於侯家鎮鰲山村,與壽安寺比鄰而居。既有古剎之神韻,又有園林之秀麗,堪為崇明休閒之勝地。

走近山門,就見明清特色的門樓上週谷城題“金鰲山”幾個蒼勁的大字,下面則是明清人物風情圖,頗有古意。沿着壽安寺西牆根往裏走,就來到了金鰲山最著名的景點鎮海塔,據介紹,鎮海塔始建於光緒20xx年(1893年)。由本縣大户捐建,位於康熙七年(1668年)所築的金鰲山之高峯,這裏原有觀音閣,後改為滄海閣,清乾隆時為“鰲山八景”之一的“鰲峯遠眺”,此塔於1986年重建。

塔內有九層,順木梯拾級而上,發現每層供奉着六尊小菩薩。越往上空間越小,最後僅夠一人容身。登至塔頂,極目遠眺,遠近萬象盡收眼底。天氣極晴好時,你甚至可以遙望見海灘,這大約就是“鰲峯遠眺”的由來吧。金鰲山也頗具江南園林之韻,清遠堂,觀音閣、翰墨林、醉花軒、駕山亭、紫竹林、得月橋、水香榭、月圃諸景,雖已無原“鰲山八景”之勝。但水木清靈、曲徑婉延。卻是同樣的精緻。

篇二:上海金鰲山導遊詞

旅客們大家好!

上海金鰲山位於崇明縣城橋鎮東2,5公里,相傳始建於宋代,後隨縣治數遷。1668年,在壽安寺北重建金鰲山。山有九峯,中峯最高。山下鑿玉蓮池,砌清遠堂。玉蓮池中有一小島,島上建大有亭。1777年,知縣範國泰倡捐重修金鰲山,修復清遠堂,新建觀音閣、翰墨林、醉花軒、駕山亭和修廊等,刻八景詩於碑,時金鰲山堪為崇明勝地。其後,金鰲山建築漸圮,至光緒時金八處勝景已無存。1893年6月,大户捐資在金鰲山建塔一座,名鎮海,意為可制海坍。

塔高16米,呈六角形,正面上豎書“寶藏興焉”,下橫書“鎮海”。塔之東、南、西三壁分書:“安”、“靜”、“定”三字。1985年文物管理部門再次重修,周圍築牆,園門有周谷城題書“金鰲山”。山上的鎮海塔,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建,六角空筒形,無腰檐,上有攢尖頂,飛檐起翹,內有鐵梯盤旋而上。中峯下有石洞,山下有清遠堂、抗倭英雄唐一岑紀念碑。山麓壽安寺,始建於南宋。原在三沙,因三沙沉於水中,於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遷此。

篇三:上海金鰲山導遊詞

大家好!

金鰲山公園位於縣城東首5裏,佔地1.2公頃。公園內有金鰲山,是崇明的名勝。宋代趙彥衞在《東巡記》中有“海上本有金鰲山和柵浦相對,山上有祥符塔院”的描述。金鰲山山體由人工壘土而成,築於宋代。為當時的航海標誌,此山山體早已坍沒。現在的金鰲山重築於康熙七年(1668),山有九峯,中鋒最高,峯上建有鎮海塔。

山前鑿玉蓮池,山後植紫竹林,還遍種名花佳木。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7年),知縣範國泰捐資重修,增設橋、亭、台、樓、榭、月圃諸勝,始成“壽剎鐘聲、清遠荷香、庭蔭叢桂、鰲峯遠眺、梅林積雪、綠水環亭、長堤新柳,後樂觀魚”等八景。後來金鰲山建築日益頹敗,至解放前夕只剩下搖搖欲墜的鰲峯遠眺(鎮海塔)。

解放後,金鰲山被崇明縣人民政府列為文物保護單位。經幾度撥款修復,至1995年底,已完成圍牆、山門、綠水環亭、玉蓮池、鎮海塔、清涼洞、得月橋、水香榭、仿草亭(寧德亭)、登山石階、道路地坪。綠化植樹等項目的建設,如今,金鰲山已恢復成一個小巧玲瓏、景點集中的古色古香的公園。園內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環境幽雅、空氣清新。是人們遊覽、憩息的勝地。

標籤: 導遊詞 鰲山 上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shanghai/0nggzy.html